《画》教学课件2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3、形近字比较,组词远()近()京()声()运()听()惊()色()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三、作业指导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画》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画》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田字格,学会书写“画”字;掌握“画”字的基本读音、组词和造句;理解课文中“画”的意义,体会画家画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画”字,掌握其基本读音、组词和造句;学会运用田字格进行书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画”字,运用田字格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掌握“画”字的读音、组词和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画画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练习纸、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田字格练习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引入课题《画》。
2. 新课学习:(1)学习生字“画”: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学习“画”字的笔画、结构,并在田字格练习纸上进行书写。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画”的意义,体会画家画画的意境。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讲解“画”字的组词和造句。
(2)引导学生用“画”字进行组词和造句练习。
4. 随堂练习:学生在田字格练习纸上书写“画”字,并进行组词、造句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画》。
2. 在黑板上书写“画”字,标注笔画、结构。
3. 在黑板一侧列出“画”字的组词和造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画”字10遍,要求书写规范、美观。
(2)用“画”字组成至少两个词语,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2. 答案:(1)略。
(2)示例:画家画画;我画了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画”字的学习兴趣较高,书写和组词造句练习较为顺利。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画,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画》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
谜底:手
画
山 鸟 水
花
猜一猜
画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画
读一读
画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画
小资料
谜语 就是源于民间口头文学,以物、诗句、
成语等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特 征的方法做出谜面,供人猜测。谜语一般由谜 面、迷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
画
课程继续
1.复习生字和偏旁。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
道是一幅山水画。 3.背诵课文。
画
我会认
yuǎn
远方
wú
无声
yǒu
有人
shēnɡ
声音
sè
色彩
qù
去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ìn tīnɡ
近处 听见
hái lái
还在 来去
画
远看山有色
想一想
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
生活实际:山远看是没有颜色的 与实际生活不同
读一读
描写的不是现实生活,只有在 画中才能出现这些景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读一读
描写出在画中山水的特点,给 人以山水相衬之感。
描写出在画中花鸟的特点,给 人以鸟语花香的美感。
画
想一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由“远”和“近”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二句诗采
用了
组词 水波 开水 书写 第一笔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 指导 不要写成两笔,而三、四笔不要
写成一笔。
画
去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画》。
教材内容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古诗,诗中包含了山水、云、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的悠闲自得。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画》,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一讲解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山水云鸟人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请学生写下自己对古诗《画》的感悟,可以是对于诗句的理解,或者是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类似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画》这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还包括了对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解读。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美丽的画》,详细内容为欣赏和理解古诗《画》的内容及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画》的字词、句型和发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画》的字词、句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音频。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发学生对画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字词、句型,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a. 欣赏画:让学生观察PPT上的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内容。
b.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古诗,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c. 讲解字词:对古诗中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d. 感受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例题讲解:以古诗《画》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和理解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对其他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画》2. 古诗内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生字词:山、水、花、鸟4. 意境:美丽、宁静、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古诗《画》并注音。
b. 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表达画的意境。
2. 答案:a. 抄写古诗《画》并注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b. 作业二答案示例:山水相依处,花开鸟语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画》,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美。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古诗《画》课件
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画》。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王维的《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能够背诵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画与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从而引出本课《画》。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学生自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 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1)教师展示山水画,让学生对照诗句,感受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体会画与诗的交融。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古诗的句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王维山水的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画》。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山水画,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3. 家长协助孩子上网查找王维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王维的《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美,初步体会了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创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王维的诗作,体会其诗画一体的风格。
2. 邀请画家走进课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3.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画》。
画及《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及课件
《画》课堂教学设计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型新授学习内容画主备人陈新德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
会写“画、无、去、来”4个字。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掌握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学习用拼音的方法识字。
学习重点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集体备课复备课一、唤醒记忆,说春景:让我们感受美丽的春色吧……二、图文对照,练习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帮助纠正读音。
3.指名读,学生评议。
4.采用引读、男女对比读、齐读等多种读法,把诗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诗句识字:1.学生在诗中找出要认识的字,读诗句识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推广好的识字方法。
教学活动四、表演想象,领悟诗意:1.学生读诗,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老师梳理。
2.学生反复读诗,展开想象,朗读表演。
3.比较诗中三对反义词的意思。
4、举一反三,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学写生字: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2.老师示范写生字。
3.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六、拓展延伸趣味猜谜语七、课后练习:背诵诗句,识记生字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导学反思《an、en 、in、un、ün》课堂教学设计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型新授学习内容《an、en 、in、un、ün》主备人陈新德学习目标1.学习“an、en、in、un、ün”5个前鼻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练习与学过的声母相拼,正确熟练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儿童画基础教程》教学课件 第2章
海洋生物特点及画法
1.根本特点 海洋生物生活在水中,与昆虫一样品种繁多且根本结构差异很大,如鱼、螃蟹、水母、章鱼等,如图2-36 所示。
海洋生物特点及画法
2.绘画训练 1〕鱼简笔画训练 鱼的具体绘画步骤如下: 步骤1 对鱼图片进行观察,如图2-37 所示。 步骤2 画出鱼的大体形块,如图2-38 所示。 步骤3 画出鱼的细节,最终绘画效果如图2-39 所示。
山水结构及画法
1.根本结构 山水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层次,通常先画近景,再依次画中景和远景,最后添加其他细节, 如图2-59 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画山水中景、远景时需注意被近景遮挡局部的处理,防止出 现穿插的情况。
山水结构及画法
2.绘画训练 下面以象鼻山为例,简要介绍山水简笔画的画法,其具体绘画步骤如下: 步骤1 对象鼻山图片进行观察,如图2-60 所示。 步骤2 画出象鼻山的近景,如图2-61 所示。 步骤3 画出象鼻山的中景,如图2-62 所示。 步骤4 画出象鼻山的远景并添加水面细节,最终绘画效果如图2-63 所示。
2〕丹顶鹤简笔画训练 丹顶鹤的具体绘画步骤如下: 步骤1 对丹顶鹤图片进行观察,如图2-26 所示。 步骤2 画出丹顶鹤的大体形块,如图2-27 所示。 步骤3 画出丹顶鹤的细节,最终绘画效果如图2-28 所示。
昆虫特点及画法
1.根本特点 昆虫品种繁多且根本结构差异很大,如蝴蝶、蜻蜓、毛毛虫、七星瓢虫等,因此,在具体表现时要牢牢抓住 他们的特点,如图2-29 所示。
01
简笔画概述
简笔画的造型元素
1.点 点是简笔画不可缺少的、最小的构成要素,通过疏密、大小、轻重等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的艺 术效果,如图2-2 所示。
简笔画的造型元素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是塑造事物的根底要素,通过它可以描绘出世界万物,如图2-3 所示。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上册识字(二)《画》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 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 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 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 。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老师读这首谜语诗,引导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生互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画》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设计意图: 由古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
学生发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初步认识事物和生字, 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 在课堂上实现两个转化,也就是学生切实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 的知识,接着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使之实现语文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次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 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 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 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 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 的主人。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 说“山”是什么样的。 (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画》。
这首诗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单元,详细内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并理解古诗《画》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画》课件、山水画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作者、背景及诗句含义。
逐句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和想象力。
3. 例题讲解: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为例,讲解比喻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小诗。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学习、交流。
7. 背诵:带领学生集体背诵古诗《画》,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画》全文2. 诗句分析:比喻、想象力3. 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答案示例:山青水秀画中游,鸟语花香春意浓。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背诵古诗《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3. 例题讲解:比喻的运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
古诗《画》课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关注诗歌的意境、意象、语言特点等方面,引导学生深 入剖析诗歌内涵。
创意写作:以《画》为主题创作现代诗或散文
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布 置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 画》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或
散文。
多模态教学
在教学中,结合听觉(朗诵) 、视觉(阅读、画作欣赏)和 动觉(创作)等多种模态,丰 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评价等方 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相互 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 的即时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也要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终结性 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 果。
情感表达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 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歌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
诗歌语言简练,每个字都经过精心锤炼,既能传神地描绘出 景物,又能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韵和谐,平仄、押韵等都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韵之 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学生可以在创作中运用自己在讨 论环节所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和
写作技巧,展现个性和创意。
完成作品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 进行朗读和分享,接受教师和同 学们的点评和建议,进一步提升
自己的写作能力。
05
拓展阅读与推荐
相关古诗推荐
以下是几首与《画》主题相关的古诗推 荐
《静夜思》:这是李白的一首名诗,描 述了在静夜中思念故乡的感情。诗中通 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
诗歌中的哲理思考
天人合一:「诗歌强调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倡导天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精品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农民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章《质朴农民画》。
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画起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如何欣赏和创作农民画。
我们将重点学习教材第14至17页,深入解农民画质朴风格和它所蕴含丰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农民画起源、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农民画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农民画创作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民画起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农民画质朴风格和情感融入自己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材、实物展示(农民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有什特点?”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质朴农民画。
2. 新课导入:讲解农民画起源、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解农民画艺术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农民画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一幅农民画为例,详细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农民画创作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农民画创作方法,现场完成一幅作品。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质朴农民画》2. 内容:农民画起源农民画特点农民画表现手法农民画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风景”为主题,创作一幅质朴农民画。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农民画表现手法,展现出家乡特色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农民画作品和资料,进一步解和研究农民画,提高自己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以及作业设计,是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章《2.质朴的农民画》。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农民画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农民画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农民画的创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农民画中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的起源、特点,学会创作农民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绘画工具。
学具:水彩颜料、水粉纸、画笔、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农民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农民画的起源、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分析农民画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
(3)讲解创作农民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分析其艺术特点。
(2)教师示范创作一幅农民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农民画。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质朴的农民画2. 内容:(1)农民画的起源、特点(2)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3)创作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丰收”为主题的农民画。
2. 答案提示:注意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表现出丰收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农民画的创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其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质朴的农民画》。
本节课主要介绍农民画的起源、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详细内容涵盖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着重分析农民画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实践,感受农民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使学生掌握农民画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农民画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
2. 教学重点:农民画的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农民画作品。
2. 学具:水彩画笔、颜料、画纸、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分析农民画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
(3)展示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农民画,边示范边讲解创作要点。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农民画。
(3)互相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质朴的农民画》2. 内容:(1)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及地位(2)农民画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3)创作实践: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农民画。
2. 答案要求:色彩鲜明、构图饱满,能体现出家乡的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农民画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农民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农民画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
《画》诗歌教学课件
人教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第一步:课前认知
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
山水
花鸟
画的是什么季节?
春季
从哪看出的?
桃花
第二步: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 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y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jìn
远近
yǒu wú
大水 来去 不去
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 鸟 不 惊。
同桌齐读,相互指出不 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 教,读一读。
学完这篇课文,我掌握了反义词识字的方 法,如“远——近”“来——去”,并了解了 一种新的古诗——谜语诗。诗中描绘的景色可 以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 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 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
热爱传统文化 谜语诗与水墨画巧妙配合,山水 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让我们受到了传统文化 的熏陶,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兴趣。
推荐阅读
荷花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当堂训练
1
2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 画
我会读:
yuǎn fāng yán sè 远 方 颜 色 tīng jiàn wú shēng 听见 无 声 bù jīng hái zài 不惊 还在 jìn chù 近处 chūn tiān 春 天 huí lái 回来
走之儿(zǒu zhī er) 辶 竖心旁 (shù xīn páng)笔
liù 六
大字减一横
比一比
人
火
文
六
下一张 上一张
我会描:书本60页
人 火 文 六
看谁描得最漂亮!
huà
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jìn
看
tīng
山
shuǐ
有
色,
wú shēng
近
听
水
huā
无
hái
声.
zài
chūn qù
春
rén
去
lái
花
niǎo
还
bù
在,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我会说
远 近 去 黑 高 低 哭 早
来 白
笑 晚
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画 远 看 (山 ) 有 色 , 近 听 (水 ) 无 声 . 春 (去 )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 不 ) 惊 .
人 去
山 水 不
huà 画
yuǎn 远 jìn 近 chūn 春 rén 人 kàn shān yǒu sè 看 山 有 色 , tīng shuǐ wú shēng 听 水 无 声 。 qù huā hái zài 去 花 还 在 , lái niǎo bù jīng 来 鸟 不 惊。
想想:这首诗歌有几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
水
花
鸟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说说:有山有水的画叫什么画?
我会读:
远 方 颜 色 近处
听见 不惊
辶 远 近
无 声 还在
还
春 天 回来
忄 惊
你能找出走之儿的字吗?
同桌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 这些字并组词
远 听 色 春 还 来
远方 听见 颜色 春天 还有 回来 远见 听到 色彩 春雨 送还 下来
我会学:
选择你容易记的方法跟生字交上朋友。
ré n 人
个字去掉一竖
猜一猜:
1、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 葡萄。 (目) 2、一对胞兄弟,隔着山头看不见。
(耳)
看,这两个小朋友也在猜谜语呢,他们讲山呀,水呀,花 呀,鸟呀,跟你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赶快读课文找 答案吧!
huà 画
yuǎn 远 jìn 近 chūn 春 rén 人 kàn shān yǒu sè 看 山 有 色 , tīng shuǐ wú shēng 听 水 无 声 。 qù huā hái zài 去 花 还 在 , lái niǎo bù jīng 来 鸟 不 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