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25.1(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教案22
25.1(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的概念,会用定义求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的值,知道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之间的关系.2.经历用几何方法探索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的概念,获得从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体验.3.通过概念的形成,初步营造乐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会利用定义求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值三、教学难点锐角三角比的正切和余切的概念的形成四、教学用具多媒体PPT、几何画板、展台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思考:如图,已知小明同学的身高DF为1.5米,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的影长EF为2米,在同一时刻,测得某塔AC在同一地面的影长BC为60米,则塔高AC为多少米?2.连线课外:古希腊数学家测量埃及大金字塔的高.(二)概念形成1.问题1: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给定了它的一个锐角的大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问题2:当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变化时,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和它相邻的直角边的长度的比值随着变化吗?2.演示论证3.几何论证(三)学习新知1.锐角的正切——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和邻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tangent).锐角的余切——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和对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切(cotangent).2.符号语言(四)初步运用练一练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ACB=90°,CD ⊥AB 于点D.(1)在Rt △ABC 中,∠A 的邻边是 ,∠A 的对边是 , ∠B 的邻边是 ,∠B 的对边是 . (2)在Rt △ACD 中,∠A 的邻边是 ,∠A 的对边是 . (五)例题讲解例题1如图,已知Rt △ABC 中,∠C=90°,AC=3,BC=2,求tanA 和tanB 的值.(六)反馈巩固1.试一试已知Rt △ABC 中,∠C=90°,BC=4,AB=5,求cotA 和cotB 的值.2.比一比(1)在Rt △ABC 中,∠C=90°.①如图(1)那么tanA= ,tanB= ,cotA= ,cotB= . ② 如图(2)如果AC=1,BC=2,那么tanA= ,tanB= ,cotA= ,cotB= .③ 如图(3)如果BC=8,AB=10,那么tanA= ,cotB= .D CA B B⑵如图(4)在Rt △ABC 中,∠ACB=90°,CD ⊥AB,垂足为点D,则: (用正切或余切表示)(七)归纳小结本节课由实例引出课题 ,概念两个,其中重点是要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定义,此定义关键是要正确的找到对边和邻边.(八)布置作业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课后练习单 七、PPT 和板书设计 PPT 设计见附件正切 余切 规律 例题1 辅助PPT 上的练习讲解_____ BD CD =____,BC AC =____,CD AD =D C A B。
上海市罗泾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5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初步应用锐角的正切和余切概念求出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值。
3、学生在探究锐角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屮,经历“实验一观察一猜想一论证”的白我体验过程,从而感受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稈。
4、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发展主体意识、评价意识,初步养成积极探究的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意义。
教学难点:锐角的正切和余切表示法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脑筋急转弯: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永远也放大不了也缩小不了呢?2.这道题蕴含了我们前一阶段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师:在放缩变换屮,除了角是不变的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变的量呢?3.已知,(如图)在RtAABC ZC二90° , ZA二25° , ZB= _________ °为什么?4.已知,(如图)在RtAABC 屮,ZC二90° , BC二3, AC二4, AB= __为什么?师:我们可以看到在直角三角形屮,角与角Z间、边与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那么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Z间是占也存在着某种关系呢?5. 已知,(如图)在RtAABC ZC=90° , BC=1, AC』,ZA二6.已知,(如图)在RtAABC 屮,ZC=90° , BC=1, AB=V2 , ZA二___________师: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解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7.已知,(如图)在RtAABC 屮,ZC二90° , BC=3, AC二4, ZA二 _____ ° ?师:虽然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解决不了,但是,只要我们把頁•角三角形屮的锐角与边Z间的关系学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设计童图:木环节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带领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
25.1(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
1. 如图,在Rt△MNP中,∠P 的对边是 MN ∠P的邻边是 PN 。∠M 的对边是 PN , ∠M的邻边是 MN 。
,
2.如图,在△ABC中,∠ACB=90°,CD⊥AB, 在Rt△ABC中, (1)∠A 的对边是 BC ,∠A的邻边是 AC 。 在Rt△ACD中, ∠A 的对边是 CD ,∠A的邻边是 AD 。 (2)在Rt△ABC 中,∠B 的对边是AC; 在Rt△BCD 中,∠B 的邻边是BD. (3)∠ACD 的邻边是 CD , ∠BCD的对边是 BD 。
Hale Waihona Puke 1 在Rt△ABC中,∠C=90°,AC=3,BC=2 求tanA和tanB的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锐角A的邻边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一个确定的数
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 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切。锐角A的正切记作cotA.
锐角A的邻边 cot A = 锐角A的对边
=
思考: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给定了它的 一个锐角的大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 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
结论: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数
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锐角A的正切记作tanA. BC a 锐角A的对边 tanA = = AC 锐角A的邻边 b
在Rt△ABC中, (1)锐角A的正切与余切是什么关系? 1 1 tan A cotA= cot A tan A
(2)cotB与tanA是什么关系? tanA=cotB
tanB=cotA
例2.在Rt△ABC中,∠C=90°,BC=4,AB=5 求cotA与cotB的值。
小结
25,1锐角三角比意义(1)
并举例借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理解决“现实问题”.根据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故事,泰勒斯是借用了两个相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此时光线与影长所在线的夹角为45°,那么45°的对边和邻边长的比值是1:1.教师借此提出问题: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给定了锐角的大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的比值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注入一点数学史的文化信息,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从而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的乐趣.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温故而知新”的探究之乐趣。
(一)探索新知问题一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给定了它的一个锐角大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是否是个确定的值?问题二当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发生变化时,这个锐角的对边比邻边的长度的比值随着变化吗?数形结合,加深理解锐角三角比的知识及图形的意义。
理解锐角三角比的知识,数形结合加深理解概念。
3min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答,整理思路整理过程板书示范。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策略及思想,和向量分解的画法。
2min想一想: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正答案,强调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应用。
2min。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25.1(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教案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25.1(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教学目标: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理解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几何意义;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求锐角的正切、余切值;经历锐角三角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体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余切的意义,会建立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 教学难点:体会锐角与边的比值的联系.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问题1 (1) 学校的操场有一个旗杆垂直于地面,现有一根皮尺,你能设计一个方案,测量旗杆的高度AB 吗?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一名学生这样测量:某日的下午,让同伴测量他的身高和影长,当他的影长等于身高时,马上让同伴测出旗杆的影长,此时的影长就是旗杆的高度,你认为他的方法确切吗?为什么?(3) 思考:我们能不能在任意时刻用上述方法测出旗杆的高度?为什么?如图,阳光AC 与DF 可以看成AC //DF ,则∠C =∠F . ∴△ABC ∠△DEF ,得EFBC DEAB,只要测得DE 、EF 、BC 的长,就可以求出AB 的长.(4) 从固定时刻到任意时刻,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 (5)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泰勒斯曾用这个方法测得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 二、探索新知小组合作探究1:(1)在学习单上取定一个锐角∠MAN(2)在射线AM 上取一点B ,过点B 向射线AN 引垂线,垂足为C ,(3)问:ACBC的值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要求:1、小组合作探究;2、汇报数据,交流、展示;3、师生共同简述理由.利用实际问题引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比值与锐角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获得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比是一个定值这一事实.ABCDEFB 3 B 1B 2C 3C 1AC 2MN4、∠A 不变,虽然两条直角边长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比值不变 探究2:如果改变∠A 的大小,这个角的 对边与邻边的比会改变吗?为什么? 要求:1、运用几何画板直观感受; 2、举反例说明; 3、归纳:在Rt △ABC 中,∠C =90°一个定值的邻边锐角的对边锐角=A A .规定∠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定义:(1)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锐角A 的正切,记为tan A..tan baAC BC A A A ===的邻边锐角的对边锐角说明:tan A 的值与∠A 的度数或直角边的比值有关. 思考:当∠A 确定时,的对边锐角的邻边锐角A A 是否是定值?为什么?(2)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锐角A 的余切,记为cot A ..cot abBC AC A A A ===的对边锐角的邻边锐角(AA cot 1tan =或1cot tan =⋅A A ) 三、课堂练习例1 在Rt △ABC 中,∠C =90°,AC =3,BC =2,求tan A 、tan B 、cot A 、cot B 的值.要求:1、要求学生画草图,教师规范格式求tan A ; 2、学生独立完成tan B 、cot A 、cot B ;3、归纳、小结:当∠A+∠B =90°时,tan A =cot B .例2 在Rt △ABC 中,∠C =90°,BC =4,AB =5,求tan A 、cot A 的值.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2、归纳、小结:求锐角的三角比时, 常会用到勾股定理. 书本P63—练习25.1(1) 四、课堂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 一个锐角的正切或余切的值与这个锐角的大小有确定的依赖关系;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并引入正切、余切的概念.同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是一对倒数,让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互余的两个角,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另一个角的余切值.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作简要回顾.a CA B c bACBCED AMNP(3) 初中阶段锐角的三角比是在直角三角形里研究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 五、作业必做题 练习册 习题25.1(1)选做题 已知:如图,在△ABC 中, tan B =1,cot C =2,BC =6,求△ABC 的 面积.作业分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渗透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学设计说明:《锐角的三角比》是初三第一学期的几何教学内容,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角形锐角的意义
25.1(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如图25-1,Rt ABC中,∠ABC=90°,BD⊥AC,若AB=9,BC=12,求sin A,cos a,tan b、cot C的值2、如图25-2,ABC中,AB=20,BC=21,AC=13,求∠ACD的四个三角比的值1,如图,P是∠a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sin a=2,如图,在ABC中,AC=3,BC=4,AB=5,则tan B=3、已知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3,b=1,则cot A=4、在Rt 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若b=2a,则tan A= 5,在Rt ABC中,∠C=90°,BC∶AC=3∶4,则cos A=6,如图,CD是Rt ABC斜边上的高,AC=4,BC=3,则cos∠BCD的值是()A. 35 B .34 C.43 D.457,在ABC中,∠C=90°,AB=15,1sin3A=,则BC等于()A,45 B .5 C.15 D.1458,在ABC中,∠C=90°,∠B=50°,AB=10 ,则BC的长为()10t a n50° B. 10cos50° C. 10sin50° D.10 cos509,、在Rt ABC中,∠C=90°,sin A=35,则tan A·cos A的值是()A.1625 B.925 C.45 D.3510.在Rt ABC中,∠C=90°,sin A=35,求cos A的值()11.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3 5求:(1)点B的坐标;(2)cos∠BAO的值12.如图,在ABC中,AB=BC=20,AC=410,求cot B的值13.如图,如果ABC中∠C是锐角,BC=a, AC=b证明:S ABC=1sin 2ab C25.1(2) 特殊锐角三角比1.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60°+2sin45°-2cos30°(2)(3)(tan60°+tan30°)²2.如图25-3,Rt ABC中,∠C=90°,∠BAC=75°,求∠BAC的正切值1.(1)若1cos 2a =,则∠a =(2)若2sin 2b =,则∠b =2.计算sin 60cos30°°tan 45-°的值是3.若3tan(10)a + =1,则锐角a 的度数是4.已知在Rt ABC 中,∠C=90°,1cos 2B =,则tan A 的值为5.若∠A 是锐角,且3tan 3A =,则cos A =6.如果∠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a 的余弦值为7.sin 45cos 45? 的值等于( ) A.2 B.312+ C. 3 D. 18.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1sin 2A =,2cos 2B =,则ABC 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A.∠C >∠A >∠BB.∠B >∠C >∠AC.∠A >∠B >∠CD.∠C >∠B >∠A9.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有( )① s i n 30s i n 30s i ?? ② 若 c o s s i n A B =,则∠A=∠B ;③ 若sin cos30A = ,则锐角A=60° ④sin 60sin302(sin30cos30)???A.0个B.1个C.2个D.3个 10.如果225sin cos 304a +?,那么锐角a 的度数是( )A.15° B .30° C .45° D .60°1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a :(1)3cos 02a -= (2)3tan 30a -+= (3) 2cos 20a -= (4)tan(10)3a +?12.计算:2213tan 302(sin 451)21-??-13.计算:2cos 60cos452sin30sin 45??鞍14.计算:cos60sin 45cos60cos 45cos60sin 45sin 30+cos45?鞍- +?鞍15.计算:2cot 303tan 30sin 634cos 60sin 631cos 27sin 30cos 45? ?鞍++??。
§25_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普陀区课题组
教学目标:
1、经历锐角的正切、余切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该概念的建立是以相似三角形为基础的.
2、掌握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会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长求锐角的正切或余切的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锐角的正切、余切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使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情境引入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
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34度,并已知目测高度为1米.然后他
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小
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这是与锐角三角比相关的一个数
学问题,从这节课起我们就来学习锐角
三角比的相关知识.
2、复习
在Rt△ABC中,若∠C=90o,我们知道,
AB称作斜边,AC、BC称作直角边.
其中与∠A相对的直角边称为∠A的对
边,与∠A相邻的直角边称为∠A的邻
边.
C B
A
问1:∠B的对边是什么?∠B的邻边又是什么?
练一练(书本第63页1、2题)生答1:∠B的对边是AC,∠B的邻边
是BC.
学生完成
从学生的生
活实际出发,提出
问题,引出思考,
激发学习的积极
性.初步体会实际
问题数学化的过
程.。
25.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
第一节 锐角的三角比§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锐角三角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从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体验。
(2)掌握锐角的三角比的定义,会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长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
(3)了解锐角的三角比的范围。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锐角的正切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正切、余切的定义。
引进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帮助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了解三角比的含义和符号表示。
知识概要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随着这个锐角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锐角的大小确定,则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唯一确定。
2.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
锐角A 的正切记作tan A , tan =A BC a A A AC b==锐角的对边锐角的邻边。
注: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通常分别用,,a b c 表示。
在Rt ABC ∆中,090C ∠=,直角边BC 和AC 分别叫做A ∠的对边和邻边。
3.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切。
锐角A 的余切记作cot A , cot =A AC b A A BC a ==锐角的邻边锐角的对边。
根据正切与余切的意义,可以得到 1tan cot A A =。
在Rt ABC ∆中,090C ∠=,可知090A B ∠+∠=,cot tan B A =。
4.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确定的,那么它的对边或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确定的。
我们定义: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弦。
在Rt ABC ∆中,090C ∠=,锐角A 的正弦记作sin A ,这时 sin =A BC a A A AB c ==锐角的对边锐角的邻边; 锐角A 的余弦记作cos A ,这时 cos =A AC b A A AB c ==锐角的邻边锐角的邻边。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教案
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教材分析:本章我们主要从定量方面研究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间的数量关系主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锐角的三角比来表述。
因此锐角的三角比是本章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基础,同时锐角的三角比的概念是三角函数概念的准备。
经过第24章《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本节课可以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不变,从而明确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经历锐角的三角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探究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不变;2、掌握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并能正确的描述和表示;3、能根据正切、余切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认识正切和余切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边、角与角的关系?2、学习单预习部分交流。
二、探究新知1、探究:(1)当∠A取确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定值?(2)当锐角∠A的度数发生变化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否也发生变化?2、概念形成如图,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3、巩固新知例题1、在Rt△ABC中,∠C=90°,AC=3,BC=2,求、、和的值.练习:学习单课堂练习部分ABCABC4、概念引申根据定义,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 的正切和余切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如果∠B 是∠A 的余角,那么它们的正切、余切值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三、拓展提高练习:学习单拓展练习部分(第4、5题机动) 四、课堂小结(1)锐角A 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 (2)求锐角A 的正切和余切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34 习题25.1(1)附: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学习单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学习单一、课前预习1.在Rt △ABC 中,∠C=90°,用式子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边、角与角的关系:ABC2.在Rt △ABC 中,∠C=90°,∠A=45° (1)若BC=2,则AC= ,;(2)若AC=,则BC= , ;3.在Rt △ABC 中,∠C=90°,∠A=30° (1)若BC=2,则AC= ,;(2)若AC=,则BC= , ;4.由第2、第3题你有什么发现?二、课堂练习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7,BC=5,则,2.如图,在Rt △PQR 中,∠R=90°,PQ=13,PR=12,则,ABC75RP 12 13三、拓展练习1.若为锐角,且,则=2.在Rt △ABC 中,∠C =90°,若各边长都增加一倍,则锐角B 的正切值………( ) (A )都增加一倍 (B ) 都减少一半 (C )没有变化 (D ) 不能确定3.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点D 在AC 上,AD=5,过点D 作DE ⊥AB ,求的值.4.已知,在Rt △ABC 中,∠C=90°,如果,AC=6,那么BC= 5.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B )ABCD EACBD(C)(D)四、课外练习如图,在中,∠C=90°,点D在BC上,DA=DB,,求的值.ABCD。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比的意义》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锐角三角比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锐角三角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函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比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比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锐角三角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比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锐角三角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比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笔记本、尺子、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 flag 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引入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锐角三角比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通过测量三角板上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三角比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利用三角板和尺子,自己动手测量锐角三角比。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锐角三角比的计算方法。
沪教版九上2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课件
余切: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
锐角A的正切,记作cotA
cot
A
锐角A的邻边 锐角A的对边
b a
注意
1.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A是锐角; 2.tanA、cotA的值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3.tanA、cotA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练习一
1.如图,在△ABC中,∠ACB=90°,CD⊥AB, 垂足为点D. (1) tanA可以用什么表示? (2) tanB呢 (3)tan∠ACD呢?
求 tan ACD和 tan BCD
思考
在Rt△ABC中, ∠C=90°,正切和余切 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二
1.在RtABC中,C 90,BC 12,AB 13, 求tanA和cot B值.
2. 在Rt△ABC中,∠B=900,AB=15,tanA=0.6, 求BC的长.
3.在Rt△ABC中,∠C=90°,CD⊥AB,垂足为D, 且AC=5,CD=4,求tanB.
C
A
DBBiblioteka 2.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
扩大100倍,tanA的值( C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例1 在ABC中,C 90,AC 3,BC 2, 求 tan A和 tan B的值.
变式1 AB 3,BC 2 变式2 AC 3k,BC 2k 变式3 过点C作CD AB于点D,
结论1:如果给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这个锐角 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就是一个确定的数.
结论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 比值随着这个锐角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正切: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RtABC中,C 90,如果将这个三角形的 各边 扩大2倍后得到ABC , 那么tan A与 tan A的关系是()
(A) tan A 2 tan A
(B) tan A 2 tan A
(C) tan A tan A
(D)大小不能确定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 个锐角的正切、余切的 值()
B1C1 AC1 B1C1 AC1 , B 2 C2 AC2 B3C3 AC3
A
C3
C2
C1
结论1:如果给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 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就是一 个确定的数。 锐角A的对边 一个确定的值 锐角A的邻边
B1C1 B 2 C 2 B3C3 AC1 AC2 AC3
N
P
M
2、如图,在△ABC中,∠ACB=90°,CD⊥AB, 垂足为点D. (1)在Rt△ABC中,∠A的对边是___________, ∠A的邻边是___________, 在Rt△ACD中,∠A的对边是___________, ∠A的邻边是___________, (2)在Rt△_____中,∠B的对边是AC, 在Rt△_____中,∠B的邻边是BD. (3) ∠ACD的邻边是___________, ∠BCD的对边是_________中,求锐角的正切或余切,
(1)首先要找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确定锐角的对边与邻边; (2)然后求出所需的边的长度,如果已知的是一条直角边和 一条斜边的长度,就根据勾股定理去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度; (3)最后根据正切和余切的定义代入进行计算。
注意过程的完整性,特别是“在Rt△ABC中” 这个大前提,不能漏掉。
A的 对 边 a A的 斜 边 c
概念辨析
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 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cosA= A的 邻 边 b
A的 斜 边 c
例题分析
1.如图, 在Rt△ABC 中 ∠c=90 , AB 6, BC 3 求sinB,cosB的值. 解:在Rt△ABC中 AC AB2 BC2 ∵AB= 6 , BC= 3 ∴AC= sinB=
C
A
问题拓展
例题3. 在直角坐标平面中有 一点P(3,4)。求OP与x轴 正半轴的夹角的正切、正弦、 和余弦的值。 解:过点P向x轴引垂线, 0 垂足为点Q,则∠OPQ=90 . 由点P的坐标为(3,4)得OQ=3,QP=4. 在Rt⊿OPQ中,OP= . OQ2 PQ2 32 42 5. ∴tan = PQ 4 Sin = P Q 4 OP 5
锐角A的邻边 AC b 如图,锐角A的余切记作cotA,这时 cot A 锐角A的对边 BC a 1 根据正切与余切的意义,可以得到 tan A cot A
C
b
想一想:在Rt△ABC中,∠C=90°,锐角B的余切用哪两条 边的比表示?cotB与tanA有什么关系?
在Rt△ABC中,∠C=90°,cotB=tanA
问题2:当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变化时, 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随着变化吗?
Q
A2 A A1
F E D N
M
O
结论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 边的长度的比值随着这个锐角的大小的变化而 变化。
B2
B
B1
A
C
P
结论1:如果给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这个锐角 可以得到:在 Rt△ABC中(∠C=90°),当 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就是一个确定的数。 锐角A的大小确定后,不论Rt△ABC的边长怎 结论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长度 样变化,∠ A的对边BC与邻边AC的比值总是 的比值随着这个锐角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确定的。
B c a A
C
b
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tangent)
如图,锐角A的正切记作tanA,这时 tan A
锐角A的对边 BC a 锐角A的邻边 AC b
例题1.在ABC中,C 90,AC 3,BC 2, 求 tan A和 tan B的值。
如图,已知ABC中,ACB 90,CD AB, 垂足为点D,AD 9,BD 4. ( 1)求CD的长. (2)求 cot A、 tan BCD的值.
C
A
D
B
在RtABC中,C 90,且CD AB,AB 13,BC 5, CD AD 求 BD CD
0
6 3.=
3
2 2
AC 3 1 = AB 6 2
cosB=
BC 3 1 2 AB 2 6 2
问题1: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给定了它 的一个锐角的大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比 值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
B3 B2 B1
C3
C2
C1
A
△AB1C1∽△AB2C2∽△AB3C3
B3 B2 B1
C
A
例题分析
2.在Rt△ABC中, ∠C=90°,BC=6, 3 ,求cosA 和tanB的值.。 si n A
5
B
解:在Rt△ABC中
BC s in A AC BC 5 AB 6 . 1 0 s in A 3 AC AB2 BC2 1 02 6 2 8 AC 4 AC 4 c o s A , ta n B BC 5 BC 3
o
概念辨析
如图:Rt△ABC与Rt△A’B’C’, ∠C=∠DC’A =90o,∠A=α , 那么BC 与 B' C ' 有什么关系?
BA
B' A
B D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 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一 个固定值。
C
C’
A
概念辨析
如图,在Rt△ABC中,∠A、 ∠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c。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sinA=
(A)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大小有关 (B)与这个角的对边、邻 边的大小有关 (C)只与这个三角形的斜 边大小有关 (D)只与这个角的大小有 关
4 3、已知RtABC中,C 90, tan A , BC 8,则AC等于() 3
( A) 6
32 (B) 3
B
( C) 10
(D) 12
C
A
D
B
1.观察
(1)在Rt△ABC中,∠C=90o, ∠A=30o,BC=10m,求AB .
(2) Rt△ABC,使∠C=90o, ∠A=45o,计算∠A的对边与 斜边的比.
想一想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 边的比值都等于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 o 一个锐角等于45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 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
解:在RtABC中,
AC 3,BC 2,
.
B
BC 2 tan A AC 3
AC 3 tan B BC 2
C
A
B
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 确定时,这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 的比值也是确定的。
c a A
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 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切(cotangent)。
3、了解正切与正弦、余弦的关系.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
知识小结: 1、正切、余切概念及相互的关系; 2、锐角的正切、余切的符号语言; 3、用锐角的正切和余切概念求出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值。 数学思想: 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小结: 定量研究问题的策略。
谢 谢!
例题2.在RtABC中,C 90,BC 4,AB 5, 求 cot A和cot B的值。
解:在RtABC中, 由勾股定理得AB 2 AC 2 BC 2
BC 4,AB 5,
AC AB2 BC 2 52 42 3 AC 3 cot A BC 4 BC 4 cot B AC 3 C
OQ 3
Y 4 3 2 1 0 1 2 3 P
Q
X
cos
OQ 3 = OP 5
问题拓展
从定义可以看出sinB与cosA有什么关系? sinA与cosA呢?满足这种关系的 ∠A与∠B 又是什么关系呢?利用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还能发 现sinA与cosA的关系吗?再试试看tanA 与sinA 和 cosA存在特殊关系吗? 0, 若∠ ∠ 那么cosB=sinA或 (1) A+ B=90 . sinB=cosA
C
A
D
B
例题分析
例题2.在Rt△ABC中,∠C=90 , BC=4,AB=5,求cotA和cotB的值。 。 解:
0
B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2 2 2 AB =AC +BC ∵BC=4,AB=5, . 2 ∴AC= AB BC2 52 42 3
∴cotA= A C 3 cotB= B C 4 AC 3 BC 4
A
1、如图,PQR是直角三角形, R 90,PQ 13,PR 5, 则 tan P _________;cot Q ________.
P 5 R
C
13
A
Q
D
B
2、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 90,CD AB, 垂足为点D, 则
CD AC AD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用正切或余切表示) . BD BC CD
(2)sin A+cos A=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