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第六章
1习题课(相对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种说法: (1)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 (2)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 速度都相同。其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只有(1)、(2)是正确的。 (B)只有(1)、(3)是正确的。 (C)只有(2)、(3)是正确的。 (D)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 D ]
(D) 0 ; l l 0
5.(1)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 、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 动的其它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 时发生? ( 2 )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 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生? (A)(1)同时,(2)不同时。 (B)(1)不同时,(2)同时。 (C)(1)同时,(2)同时。 (D)(1)不同时,(2)不同时。 [ A ]
c 或由: 2 2 1 u / c u t 2 x c t t 2 t 1 270 s c 1 u2 / c 2 t
2
x ct
270(m )
从这道题也可以看出,洛仑兹变换是建立在光速不 变原理这个基础之上的。
12)一观察者测得一沿米尺长度方向匀速运动着的米 8 -1 2.6× 10· 尺的长度为0.5m。则此米尺以速度υ= m s 接近观察者。 解: 匀速运动着的米尺的长度为动长 l
c2 c2
(C) 0 ; l l 0
4. 两个惯性系S 和 S ′,沿x(x ′)轴方向作相对运动,相 对速度为 u ,设在 S ′系中某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用 固定于该系的钟测出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固有时τ0 。而 用固定在 S 系的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 。又 在S ′系x ′轴上放置一固有长度为 l 0 的细杆,从S 系测得 此杆的长度为l ,则 [ D ] (A) 0 ; l l 0 (B) 0 ; l l 0
高数 第六章
1 2 1 3 n 1 x ln(1 + x ) = x x + x L + ( 1) +L 2 3 n x ∈ (1,1]
(1 + x)α = 1 +αx +
n
α(α 1)
2!
x +L+
2
α(α 1)L(α n + 1)
n!
xn +L
x ∈(1,1)
二、典型例题
例1
判断级数敛散性: (1)
∑
n=1
∞
n
1 n+ n
1n (n + ) n
1 n
;
1 n
解
n nn n , un = = 1 n 1 n (1 + 2 ) (n + ) n n
1 1 n 1 n2 n Q lim(1 + 2 ) = lim[(1 + 2 ) ] = e 0 = 1; n→ ∞ n→ ∞ n n 1 1 1 n x lim n = lim x = exp{lim ln x } n→ ∞ x →∞ x →∞ x
6、幂级数
(1) 定义
的级数称为幂级数 幂级数. a n ( x x 0 ) n 的级数称为幂级数 ∑
n= 0 ∞
形如
当x0 = 0时,
an xn ∑
n=0
∞
为幂级数系数. 其中a n 为幂级数系数
定义: 正数R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定义: 正数 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幂级数的收敛域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区间 幂级数的收敛域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区间. 收敛区间
n→∞
收 , 其 数 敛 且 和s ≤ u1 ,其 项n 的 对 rn ≤ un+1. 余 r 绝 值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习题课key)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钢尺量距中,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尺长不准确 (2)尺不水平 (3)估读不准确 (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2、水准测量中,下列几种情况使得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仪器下沉 (3)读数不正确 (4)水准尺下沉 (5)水准尺倾斜3、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00′06″、44°59′55″、44°59′58″、45°00′04″45°00′03″、45°00′04″、45°00′00″、44°59′58″ 44°59′59″、44°59′59″、45°00′06″、45°00′03″ 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解:Δ=+6、-5、-2、+4、+3、+4、0、-2、-1、-1、+6、+3[ΔΔ]=36+25+4+16+9+16+0+4+1+1+36+9=157 m=±3.62″4、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465m ±4.5cm 、660.894m ±4.5cm ,试说明这两个长度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不一定) 它们的最大限差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精度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相对精度是否相等?(不相等)5、已知两独立观测值L 1、L 2的中误差均为m ,设x=2L 1+5,y=L 1-2L 2,Z=L 1L 2,t=x+y ,试求x 、y 、z 、t 的中误差。
6、在已知高程的两水准点A 、B 间布设新的水准点P 1、P 2(如图)。
高差观测值及其中误差为mm m h mm m h P P AP 2.5246.17.3783.3211±-=±=,,若已知点的高程无误差,试求: (1)由A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 (2)由B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6.38mm7、在高级水准点A 、B(其高程无误差)间布设水准路线(如图),路线长度为S 1=2km ,S 2=6km ,S 3=4km ,设每公里高差观测值的中误差为±1mm ,试求:(1)将闭合差按距离分配之后的P 1、P 2点间高差中误差 (2)分配闭合差后P 1点的高程中误差mm m H H h h h H h h h H h f h h mm m H H h h h H h h h H h f h h mmm mmm mmm H h h h H f h BA B A h h BA B A h h h h B A h 3/54361636123625)(61616165)(61122ˆ3441641241)(21212121)(21126ˆ46212321ˆ321321111ˆ321321222321±=⨯+⨯+⨯±=----=-+++-=-=±=⨯+⨯+⨯±=---+-=-+++-=-=±±=±=-+++=8、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1cm ,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 ,问可以设多少站?(最多25站)9、在水准测量中,已知每100m 观测高差中误差为±3mm ,求下图中AB 、BC 、AC 间观测高差的中误差。
第六章习题课线性代数 (3)
性指数, 并且秩相同.应选(B).
例 8 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 f (x1, x2 , x3 ) x12 2x22 3x32 4x1x2 4x2 x3 为标准形, 并求
出该正交变换.
1
解
二次型的对应矩阵为
A
2
2 2
0 2
.则由
A
的特征方程
0 2 3
解得 a 3.于是
5 A 1
1 5
3 3 .
3 3 3
5 1 3 I A 1 5 3 ( 4)( 9) ,
3 3 3
所以 A 的特征值为 1 0, 2 4, 3 9 .
(2)由(1)知存在正交矩阵 P , 使得
注 用正交变换 X PY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这类题若要求写出正交变换 X UY , 计
5
算量大.若只要求知道结果, 即仅需知道标准形, 则计算量不大.在解答中要注意区分和判 断.
例 12 已知二次曲面方程 x2 ay2 z2 2bxy 2xz 2yz 4 可以经过正交变换
绕 y 轴旋转而成的空间曲面的性质, 可以得到该曲面可
y2
由
4
z2
1绕 y 轴旋转而成,
也可由
x2
y2 4
1绕 y 轴旋转而成.
x 0
z 0
例6
空间曲线
x2 y2 4
所属曲线类型是
.
z c
解 该曲线可由平行与 xoy 平面的一平面 z c 截双曲柱面 x2 y2 4 所得, 为双曲线.
解
二次型
f
6-2电场_(习题课)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计算:W=- ΔEp=qU.计算时有两种方法: ①三个量都取绝对值,先计算出功的数值.然后再根 据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移动位移方向间的夹角确定是 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
返回
经典题型探究
有关轨迹类问题的分析
例1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图6-2-3中虚线为匀
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 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也相 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 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 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 )
返回
探究五:电场力做功与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的关系
1.计算电场力做功的方法 ①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的关系 WAB=qUAB=q ( A B ) =EpA-EpB ②据功的公式:W=Eqscosθ ③由动能定理: W电 只能用于恒力做功
W其它 EK
2.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这是判断电势能变化的主要依据 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相似,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初末位置
返回
变式训练1 (2011年南通一模)如图6-2-4所示, 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M、N、O是 AB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OB.一带负电的试探 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设M、N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M、EN,电势分别 为φM、φ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六章-相平衡习题课
6
2
S(A2B)+ S(AB2)
7
2
8
2
9
2
S(A2B)+ S(B)
L L+S(A) S(A)+S(A2B)
L+S(AB2) L+S(B)
F’
2
1
1
1
1
1
1
1
1
( 2) e——化合物A2B的熔点; f——化合物A2B和化合物AB2的低共
熔点(低共熔混合物组成点);
(3)
g——化合物AB2分解时的液相组成点。
五、苯酚(A)的熔点40OC,-萘胺(B)的熔点50OC。该凝聚系统 的相平衡数据如下:
A和B形成一个等分子的相合熔点化合物,其熔点为28oC;
xB=0.25为一个低共熔混合物,其低共熔点为17oC; xB=0.65为一个低共熔混合物,其低共熔点为23oC; (1)画出该系统的相图; (2)表明各相区,并指出其自由度数;
)
答案: (B)
(2)FeCO3和H2O形成四种水合物FeCO36H2O(s), 2FeCO37H2O(s), 2FeCO35H2O(s),和FeCO32H2O(s),则系统的组分数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A ) (3)如同上题的系统,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平衡共存的最多的相 数为( )。
23
MN, PQ:
F=0
N 0.5 xB
S (C ) S ( B)
0.25
0.65
1
(4)xB=0.6溶液:
(5) xB=0.6的混合物1kg,冷却到23oC时,析出纯C(s)最多。
C(s) l
第06章关系数据理论习题课
各种范式之间存在联系:
1NF 2NF 3NF BCNF
…4N…F
某一关系模式R为第n范式,可简记为R∈nNF。
19
19
课堂练习题:
下列关于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叙述中,哪一 条是不正确的?( ) (A) 若R∈4NF,则必然R∈3NF (B) 若R∈3NF,则必然R∈2NF (C) 若R∈2NF,则必然R∈1NF (D) 若R∈3NF,则必然R∈BCNF 解析:D
龄,成绩,教师姓名,教师年龄,教师办公室)。假设 一门课程只有一名教师讲授,而且教师不重名。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存在哪些基本函数依赖?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是
什么?有哪些主属性? (2)有部分依赖吗?若有,请写出两个? 有传递依赖吗?若有,请写出一个? (3)关系模式教务最高达到第几范式?为什么? (4)如何分解可消除关系模式中的部分函数依赖? (5)分解后达到了几范式?分解是无损连接分解? (6)分别指出各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
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 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 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 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 则称 “X函数确定Y” 或 “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6
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
× √ × × × √
7
7
基本概念
解析:
⑴函数依赖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依赖。
20
20
测验
1.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的_______问 题而引入的。
A.操作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假设关系模式属于R(A,B)属于3NF,下列说法中_____ 是正确的。
第六章 习题课1 天体运动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习题课1 天体运动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学习目标] 1.掌握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分析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2.掌握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一、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1.基本思路:一般行星或卫星的运动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F 引=F 向.2.常用关系:(1)G Mm r 2=ma n =m v 2r =mω2r =m 4π2T2r .(2)忽略自转时,mg =G Mm R 2(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整理可得:gR 2=GM ,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例1 (多选)地球半径为R 0,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若卫星在距地面R 0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卫星的线速度为2R 0g2 B.卫星的角速度为 g 8R 0C.卫星的加速度为g2D.卫星的加速度为g4答案 ABD解析 由GMm (2R 0)2=ma n =m v 22R 0=mω2(2R 0)及GM =gR 0 2,可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 n =g 4,角速度ω=g 8R 0,线速度v =2R 0g2,所以A 、B 、D 正确,C 错误. 针对训练 某着陆器完成了对月球表面的考察任务后,由月球表面回到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其过程如图1所示.设轨道舱的质量为m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轨道舱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 ,引力常量为G ,试求:轨道舱的速度和周期.图1答案 Rg r 2πr Rr g解析 轨道舱在月球表面时G MmR 2=mg ①轨道舱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有 G Mmr 2=m v 2r ② G Mm r 2=m 4π2T 2r ③ 由①②得v =R g r 由①③得T =2πr Rr g二、天体运行的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设质量为m 的天体绕另一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 (1)由G Mmr 2=m v 2r 得v =GMr,r 越大,v 越小. (2)由G Mmr2=mω2r 得ω=GMr 3,r 越大,ω越小. (3)由G Mmr2=m ⎝⎛⎭⎫2πT 2r 得T =2πr 3GM,r 越大,T 越大. (4)由G Mm r 2=ma n 得a n =GMr 2,r 越大,a n 越小.以上结论可总结为“一定四定,越远越慢”.例2 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 km 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D.甲的向心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答案 D解析 甲的速率大,由G Mmr 2=m v 2r ,得v =GMr,由此可知,甲碎片的轨道半径小,故B 错;由G Mm r 2=mr 4π2T2,得T =4π2r 3GM,可知甲的周期小,故A 错;由于未知两碎片的质量,无法判断向心力的大小,故C 错误;由GMm r 2=ma n 得a n =GMr 2,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大,故D 对.例3 如图2所示,a 、b 是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R 和2R (R 为地球半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a 、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2∶1B.a 、b 的周期之比是1∶2 2C.a 、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是36∶4D.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9∶2 答案 C解析 两卫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F 万=F 向,向心力选不同的表达式分别分析. 由GMmr 2=m v 2r 得v 1v 2=r 2r 1=3R 2R =32,故A 错误. 由GMmr 2=mr ⎝⎛⎭⎫2πT 2得T 1T 2=r 1 3r 2 3=2323,故B 错误. 由GMm r 2=mrω2得ω1ω2=r 2 3r 1 3=364,故C 正确. 由GMm r 2=ma n 得a n1a n2=r 22r 1 2=94,故D 错误.1.(卫星各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多选)如图3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图3A.速度大B.向心加速度大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答案 CD解析 飞船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 引=F n , 所以G Mmr 2=ma n =m v 2r =4π2mr T 2=mrω2,即a n =GMr2,v =GMr,T = 4π2r 3GM,ω= GM r 3(或用公式T =2πω求解). 因为r 1<r 2,所以v 1>v 2,a n1>a n2,T 1<T 2,ω1>ω2,选项C 、D 正确.2.(行星各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小于一年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答案 C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G Mmr 2可知,由于各小行星的质量和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万有引力不同,A 项错误;由G Mm r 2=m 4π2T2r ,得T =2πr 3GM,因为各小行星的轨道半径r 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所以它们的周期均大于地球的周期,B 项错误;向心加速度a n =F m =G Mr 2,内侧小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小,向心加速度大,C 项正确;由G Mmr 2=m v 2r 得线速度v =GMr,小行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线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的线速度,D 项错误. 3.(天体运动各参量的比较)如图5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答案 A解析 甲、乙两卫星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G Mm r 2=ma n =m 4π2T 2r =mω2r =m v 2r ,可得a n =GM r 2,T =2πr 3GM,ω= GMr 3,v = GMr.由已知条件可得a 甲<a 乙,T 甲>T 乙,ω甲<ω乙,v 甲<v 乙,故正确选项为A.4.(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如图6所示,A 、B 为地球周围的两颗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1、h 2,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6(1)A 的线速度大小v 1; (2)A 、B 的角速度之比ω1∶ω2. 答案 (1)gR 2R +h 1(2) (R +h 2)3(R +h 1)3解析 (1)设地球质量为M ,行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A 有:GMm(R +h 1)2=m v 1 2R +h 1① 在地球表面对质量为m ′的物体有:m ′g =G Mm ′R 2②由①②得v 1=gR 2R +h 1(2)由G Mm(R +h )2=mω2(R +h )得ω= GM(R +h )3所以A 、B 的角速度之比ω1ω2=(R +h 2)3(R +h 1)3.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7为单项选择题,8~10为多项选择题)1.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A.周期越大 B.线速度越大 C.角速度越大 D.向心加速度越大答案 A解析 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由G Mmr 2=mv 2r 得v =GM r ,可知r 越大,线速度越小,B 错误.由G Mmr2=mω2r 得ω= GMr 3,可知r 越大,角速度越小,C 错误.由r 3T 2=k 知,r 越大,T 越大,A 对.由G Mm r 2=ma n 得a n =GMr 2,可知r 越大,向心加速度a 越小,D 错误.2.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 km 和100 km ,运行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 700 km)( ) A.1918 B. 1918C.1819D.1819答案 C解析 根据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G Mm(r +h )2=m v 2r +h ,那么卫星的线速度跟其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则有v 1v 2=r +h 2r +h 1=1819. 3.两颗行星A 和B 各有一颗卫星a 和b ,卫星轨道接近各自行星的表面,如果两行星的质量之比为M A M B =p ,两行星半径之比为R A R B =q ,则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T aT b 为( )A.pqB.q pC.pp qD.qq p答案 D解析 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G Mm R 2=mR (2πT)2,得T =4π2R 3GM ,解得:T aT b=q qp,故D 正确,A 、B 、C 错误. 4. a 、b 、c 、d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a 、c 的轨道相交于P ,b 、d 在同一个圆轨道上,b 、c 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及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a 、c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 的加速度B.b 、c 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角速度C.a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 的线速度D.a 、c 存在在P 点相撞的危险 答案 A解析 由G 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 2r =ma n 可知,选项B 、C 错误,选项A 正确;因a 、c 轨道半径相同,周期相同,既然图示时刻不相撞,以后就不可能相撞了,选项D 错误. 5.据报道,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光年的“超级地球”,名为“55 Cancri e ”.该行星绕母星(中心天体)运行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1480,母星的体积约为太阳的60倍.假设母星与太阳密度相同,“55 Cancri e ”与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55 Cancri e ”与地球的( )A.轨道半径之比约为360480 B.轨道半径之比约为3604802C.向心加速度之比约为360×4802D.向心加速度之比约为360×480 答案 B解析 由公式G Mm r 2=m (2πT )2r ,可得通式r =3GMT 24π2,设“55 Cancri e ”的轨道半径为r 1,地球轨道半径为r 2,则r 1r 2=3M 1M 2·T 1 2T 22= 3604802,从而判断A 错,B 对;再由G Mmr2=ma n 得通式a n =G M r 2,则a n1a n2=M 1M 2·r 22r 1 2=3M 1M 2·T 24T 14=360×4804,所以C 、D 皆错. 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m v 2GN B.m v 4GN C.N v 2Gm D.N v 4Gm答案 B解析 设卫星的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v 2R ①m ′v 2R=m ′g ②由已知条件:m 的重力为N 得N =mg ③ 由③得g =Nm ,代入②得:R =m v 2N代入①得M =m v 4GN,故B 项正确.7. 如图2所示,甲、乙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方向相同.已知卫星甲的公转周期为T ,每经过最短时间9T ,卫星乙都要运动到与卫星甲同居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卫星乙的公转周期为( )图2A.98TB.89TC.109T D.910T答案 A解析 由(2πT -2πT 乙)t =2π①t =9T ②由①②得T 乙=98T ,选项A 正确.8.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半径的1.5倍.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的小 B.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长 C.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答案 AB解析 由G Mm R 2=mg 得g =G M R 2,计算得A 对;由G Mm r 2=m (2πT )2r 得T =2πr 3GM,计算得B 对;周期长的线速度小(或由v = GMr判断轨道半径大的线速度小),C 错;公转的向心加速度a n =G Mr2,计算得D 错.9.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v 2∝R 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B.若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C.若v ∝1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D.若v 2∝1R 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答案 BD解析 若外层的环为土星的一部分,则它们各部分转动的角速度ω相等,由v =ωR 知v ∝R ,B 正确,C 错误;若是土星的卫星群,则由G Mm R 2=m v 2R ,得v 2∝1R ,故A 错误,D 正确.10.科学探测表明,月球上至少存在丰富的氧、硅、铝、铁等资源,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长期的开采后月球与地球仍可看成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提示:a +b =常量,则当a =b 时,ab 乘积最大)( )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将变大D.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将变小 答案 BD解析 万有引力公式F =GMmr 2中,G 和r 不变,因地球和月球的总质量不变,当M 增大而m减小时,两者的乘积减小,万有引力减小,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又GMm r 2=mr 4π2T 2,T =4π2r 3GM,M 增大,则T 减小,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1.两行星A 和B 各有一颗卫星a 和b ,卫星的圆轨道接近各自行星表面,如果两行星质量之比M A ∶M B =2∶1,两行星半径之比R A ∶R B =1∶2,则两个卫星周期之比T a ∶T b =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4 8∶1解析 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 Mm R 2=m 4π2T 2R ,得T =2πR 3GM . 故T a T b= R A 3R B 3· M B M A =14,由G Mm R 2=ma ,得a =G MR2, 故a a a b =M A M B ·R B2R A2=81. 12.某课外科技小组长期进行天文观测,发现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小卫星,这些小卫星靠近行星且分布相当均匀,经查对相关资料,该行星的质量为M .现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 .(1)若测得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运动轨道半径为R 1,若忽略其他小卫星对该卫星的影响,求该卫星的运行速度v 1为多大?(2)在进一步的观测中,发现离行星很远处还有一颗卫星,其运动轨道半径为R 2,周期为T 2,试估算靠近行星周围众多小卫星的总质量m 卫为多大? 答案 (1)GM R 1 (2)4π2R 23GT 22-M 解析 (1)设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质量为m 1,有G Mm 1R 1 2=m 1v 12R 1,解得v 1=GMR 1. (2)由于靠近行星周围的众多卫星分布均匀,可以把行星及靠近行星的小卫星看做一星体,其质量中心在行星的中心,设离行星很远的卫星质量为m 2,则有G (M +m 卫)m 2R 2 2=m 2R 24π2T 2 2 解得m 卫=4π2R 2 3GT 2 2-M . 13.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设“高分一号”轨道的离地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高分一号”在时间t 内,绕地球运转多少圈?答案 t 2π gR 2(R +h )3解析 在地球表面mg =GMm R2 在轨道上GMm (R +h )2=m (R +h )4π2T 2 所以T =2π(R +h )3GM =2π(R +h )3gR 2 故n =t T =t 2π gR 2(R +h )3.。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6.2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习题课(15张PPT)
)
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F m v2 r
。
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
的。 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v
2r
T
,
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
义式得来的。 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6.牛顿认为改变速度的大小需要力,改变方向也需要力。 —(6对)
7.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7对)
8.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不适用于行星与其卫星之间。 ——(8错)
9.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等于太阳对行星的 —(9对) 引力大小.
10.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所以二者是正比关系。—(10错)
力的大小为F,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
A.F/81 B.F C.9F D.81F
B
6.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大小相等,
其依据是( )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
C.牛顿第三定律
D.开普勒第三定律
二、知识应用
1.(双选)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
AD 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分析,
r3 T2
k
,
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
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A.公式F m v2 实际上是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和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出的, r
无法在实验室得到验证 。
第六章--习题课(曲面积分)
dzdx dxdy
=
cos dS
cosγdS
=
zy 1
dzdx
=
z y dxdy.
所以 dydz = zxdxdy, dzdx = z ydxdy
因此有 Pdydz + Qdzdx + Rdxdy = (Pcosα + Qcosβ + Rcosγ)dS
Σ
Σ
= zx P zyQ + Rdxdy.
(y z) Dyz{(y z)| 0 y1 0 z 3} 故
o 1y
x1
xdyz
1
y2dydz
31
0 dz 0
1 y2dy
D yz
1
30
1 y2dy
= 3 π. 4
可表示为: y 1 x2
z
(z x)Dzx{(z x)|0z3 0x1} 故
2
ydzdx 1 x2dzdx
用重心公式
利用对称性
(曲面关于xoz面对称)
2(x z) d S 0
逐个投影法计算二型面积分
例 7 zdxdy xdydz ydzdx 其中∑是柱面 x2y21 被平面
z0 及 z3 所截得的第一卦限内的部分的前侧.
z
解 在xOy面的投影为零 故 zdxdy 0
3
: x 1 y2
Dyz
2. 利用对称性计算一型面积分
设f x, y,z在闭区域D上连续,I = f(x, y,z)dS
1)若曲面∑关于yoz面对称,∑1 是∑∑的x ≥ 0 的部分, 则
(1)当f x, y,z = f x, y,z时, I 0.
(2)当f x, y,z = f x, y,z时, I = 2 f x, ydσ. 1
第六章_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_习题课
h2 h3 y ( x n ) y ( x n ) O(h 4 ) 2 6 而且 y ( x n ) f ( x n , y ( x n )) , y ( x n 1 ) f ( x n 1 , y ( x n 1 )) ,对 y ( x n 1 ) 也在 x n 处作 Talor 展开, y ( x n 1 ) y ( x n ) hy ( x n )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数值计算方法》教学辅导材料
陈以平编写
h2 h3 y ( x n ) y ( x n ) O(h 4 ) 2 6 h h h2 h3 y ( x n ) y ( x n ) y ( x n ) y ( x n ) y ( x n ) O(h 4 ) 2 2 2 12 h3 y ( x n ) O(h 4 ) O(h 3 ) 12 h3 所以,梯形公式是 2 阶方法,其截断误差的主项是 y ( x n ) 。 12 y ( x n ) hy ( x n )
y k (0.9 0.1y k sin x k ) 0.1( y k 1 y k 1 sin x k 1 )
2
当 k=0,x0=1, y0=1 时,x1=1.2,有 y y (. . y sin x ) (. sin ) .
y f ( x, y ) 3.求解初值问题 欧拉法的局部截断误差是( y ( x ) y 改进欧拉法的局部截断误差是( ); 四阶龙格-库塔法的局部截断误差是( ). (A)O(h2) (B)O(h3) (C)O(h4) (D)O(h5)
4. 改进欧拉法的平均形式公式是( ) y p y k hf ( x k , y k ) y p y k hf ( x k , y k ) (B) y c y k hf ( x k , y p ) .(A) y c y k hf ( x k , y p ) y k ( y p y c ) y k ( y p y c ) y p y k hf ( x k , y k ) y p y k hf ( x k , y k ) (C) y c y k hf ( x k , y p ) (D) y c y k hf ( x k , y p ) y k h ( y p y c ) y k ( y p y c ) (D) 答案:
第6章 静电场习题课
1 ∴ ρ = ε 0 (E 2 − E1 h
)
h
∆S
S
=4.43×10-13 C/m3
(1)
E2
(2) 设地面面电荷密度为σ.由于电荷只分布在地表面, 由于电荷只分布在地表面, 所以电力线终止于地面,取高斯面如图 所以电力线终止于地面,取高斯面如图(2) 1 v 1 v ∆ 由高斯定理 ∫∫ E · dS = ∑ qi -E∆S= ε σ ∆S ε0 0 =-8.9 ∴σ =-ε 0 E=- ×10-10 C/m3 =-
1-2 题图
以正电荷为中心作一边长为a/2的立方体形的高斯面 以正电荷为中心作一边长为 的立方体形的高斯面 由高斯定理, 由高斯定理,总通量为 φ =
q
ε0 q 则通过一面的电通量为 φ = 6ε 0
5. 一半径为 的带电球体,其电荷体密度分布为 一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 的带电球体, ρ = 0 (r>R) ρ = Ar (r≤R) , A为一常量.试求球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为一常量.试求球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为一常量
S2
ε0
2
⋅d
ρd ⇒ Ex = 2ε 0
φ
1. 带电细线弯成半径为 的半圆形 电荷线密度为 λ = λ0 sin φ 带电细线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 的半圆形,电荷线密度为 式中λ 为一常数, 为半径R与 轴所成的夹角 如图所示. 轴所成的夹角, 式中 0为一常数,Φ为半径 与x轴所成的夹角,如图所示. 试求环心O处的电场强度 处的电场强度. 试求环心 处的电场强度. 处取电荷元, 解:在 φ 处取电荷元,其电荷为
v v v r1 − r2 = a
3ε 0
v ρ v ∴E = a 3ε 0
点在空腔中位置无关。 与P点在空腔中位置无关。 点在空腔中位置无关
第六章酸碱滴定 习题课
7.2 10 4
pH=2.09
例4、 某弱酸HY的Ka为8.5×10-6。在50.00mL 0.1000mol/L 该酸溶液中需加入多少毫升0.1000mol/L NaOH溶液方能使
溶液的pH为5.00?
pK a 5.07 x 5.00 5.07 lg 50 x x 23.0mL
4.6 ,HA-与A2-曲线交点的pH为 上H2A与HA-曲线交点pH为___ 6.5 。 ____ 8.4 ,H2A与A2-的交点pH为___ 6.5,HA- 达最大的pH 是____ 5. 今有三种溶液分别由两组分组成: (a) 0.10mol/L HCl ~ 0.20mol/L NaAc (b) 0.20mol/L HAc ~ 0.10mol/L NaOH (c) 0.10mol/L HAc ~ 0.10mol/L NH4Ac
分析化学
第六章 练习题
填空题:
1. 120℃干燥过的分析纯CaO
不可以
(可以或不可以)
作滴定分析的基准物, 其原因是: CaO置于空气中吸收水份生成Ca(OH)2 2. 共轭体系:HB –B- 的缓冲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
HA –A- = 2.3· c· HA· A当pH为 pKa
,
时,最大缓冲容量为 0.575c 。
(H3PO4的pKa1 ~pKa3分别为2.12、
6、 今有pH = 5.00的HAc-Ac-缓冲溶液300mL,已知其总浓 度c(HAc + Ac-) = 0.50mol/L,今加入300mL 0.040mol/L NaOH溶液,计算其pH。
解:原HAc-Ac-溶液中
4.74 10 [ Ac ] 5.00 0.50 0.323( mol / L) 4.74 10 10
第06章 关系数据理论(习题课)
基本概念
完全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 在关系模式R(U)中: 中 在关系模式 X→Y,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X 若X→Y,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 Y, f 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记作X 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记作X Y. 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部分函数依 X→Y, 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 则称Y P 赖于X 记作X 赖于X,记作X Y. 传递函数依赖: 传递函数依赖: 在关系模式R(U)中 在关系模式R(U)中,若X→Y,Y→Z,且Y X,Y X R(U) X→Y,Y→Z, 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记作X ,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记作X t Z .
14
基本概念
解析: 解析: 函数依赖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依赖. ⑴函数依赖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依赖. 函数依赖是属性之间的一种联系, ⑵函数依赖是属性之间的一种联系,体现在属性值是否相 由定义可知, X→Y, 中任意两个元组, 等.由定义可知,若X→Y,则 r中任意两个元组,如果它 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 那么在Y上的属性值也一定相等. 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 那么在Y上的属性值也一定相等. 实际存在的语义来确定属性间的函数依赖 要从属性间实际存在的语义来确定属性间的函数依赖. ⑶要从属性间实际存在的语义来确定属性间的函数依赖. ⑷函数依赖不是指关系模式R在某个时刻的关系(值)满足的 函数依赖不是指关系模式R在某个时刻的关系( 约束条件,而是指R 约束条件,而是指R在任何时刻的一切关系均要满足的约束 条件. 条件.
11
基本知识点
需要举一反三的: 需要举一反三的: 1.四个范式的理解与应用 1.四个范式的理解与应用 2.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2.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3.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 3.能够根据应用语义, 能够根据应用语义 集合,并求出最小依赖集; 集合,并求出最小依赖集; 4.能确定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 4.能确定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 能确定关系模式 5.能判断模式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 5.能判断模式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 6.掌握模式分解的方法 6.掌握模式分解的方法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六章 树及割集 习题课(学生)
第六章 树及割集习题课1课堂例题例1 设T 是一棵树,T 有3个度为3顶点,1个2度顶点,其余均是1度顶点。
则(1)求T 有几个1度顶点?(2)画出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同构的两棵树。
分析:对于任一棵树T ,其顶点数p 和边数q 的关系是:1q p =-且1deg()2ipi v q ==∑,根据这些性质容易求解。
解:(1)设该树T 的顶点数为p ,边数为q ,并设树T 中有x 个1度顶点。
于是1deg()33122ipi v x q ==⨯+⨯+=∑且31p x =++,1q p =-,得5x =。
(2)满足上述要求的两棵不同构的无向树,如图1所示。
图1例2设G 是一棵树且()G k ∆≥,证明G 中至少有k 个度为1顶点。
证:设T 中有p 个顶点,s 个树叶,则T 中其余p s -个顶点的度数均大于等于2,且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大于等于k 。
由握手定理可得:1222()2(1)pi i q p deg v p s k s ==-=≥--++∑,有s k ≥。
所以T 中至少有k 个树叶 。
习题例1 若无向图G 中有p 个顶点,1p -条边,则G 为树。
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解:不正确。
3K 与平凡图构成的非连通图中有四个顶点三条边,显然它不是树。
例2设树T 中有2n 个度为1的顶点,有3n 个度为2的顶点,有n 个度为3的顶点,则这棵树有多少个顶点和多少条边?解:设T 有p 个顶点,q 条边,则123161q p n n n n =-=++-=-。
由deg()2v Vv q ∈=∑有:1223322(61)122n n n q n n ⨯+⨯+⨯==-=-,解得:n =2。
故11,12q p ==。
例3证明恰有两个顶点度数为1的树必为一条通路。
证:设T 是一棵具有两个顶点度数为1的(,)p q 树,则1q p =-且1deg()2pii v q ==∑2(1)p =-。
又T 除两个顶点度数为1外,其他顶点度均大于等于2,故211deg()2deg()2(1)p p iii i v v p -===+=-∑∑,即21deg()2(2)p ii v p -==-∑。
水力学6章习题课
则每水面下降的微段需要的时间为:
bldH 40dH = dT = Q 0.1939 H
故需要时间为:
T =∫
2.8 0
40dH 80 H 0.5 = 690 s = 0.1939 H 0.1939
例4:蒸汽机车的煤水车如图,由一直径d = 150mm ,长l = 80m o 的管道供水,该管道有两个闸阀和四个 90 弯头,(其 中 λ = 0.03 ,闸阀全开ζ v = 0.12 ,弯头ζ b = 0.48 ),进 3 口 ζ C = 0.5 。已知煤车水的有效容积为V = 25m ,水塔具 有水头H = 18m 。试求煤水车充满水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解: 依据题意,为 短管出流水力计算 问题。 可以先计算短 流量,则灌水时间 可求。
H
Q=
A
λ
=
l + ∑ζ d
2 gH
π
4
× 0.152
0.03
80 + 0.12 × 2 + 0.48 × 4 + 0.5 0.15
2 × 9.8 ×18 = 0.0768m3 / s
25 V T= = = 328s Q 0.0768
例5:抽水量各为 50m3 / h 两台水泵,同时抽由吸水井中抽 水,该吸水井与河道间有一根自流管相通。已知自流管管 径为d = 200mm ,长 l = 60m,管道的粗糙系数 n = 0.011 ,在管 的入口处有过滤网,其阻力系数 ζ i = 5,另一端有闸阀,阻 力系数为ζ e = 0.5。试求河面与吸水井的水面高差。 解: 水面最终保持平衡, 即说明自流管的流量最终 将与两台水泵的抽水量相 同。 Q吸出 = Q流入
η=
γ QH
Na
Na =
第6章习题课 基本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真值表
D Y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4分 分 9分 分 3分 分 8分 分 6分 分 11分 分
1
1
0
1
0
1
0 1 0 0
1
解:(2)
逻辑函数式
Y = A B CD + A BCD + AB CD + ABC D + ABCD
(2) 解: (1) 逻辑真值表
逻辑函数式
Y = ABC + ABD
A
1 1
B
1 1×
C
D
× 1
1
0
Y (3) 逻辑电路图
1 1
Y
≥1
余下的13种 输入状态
× 代表任意状态
&
&
ABC
ABD
6.16 某同学参加四门课程考试,规定如下: 某同学参加四门课程考试,规定如下: 课程A及格得1 不及格得0 (1) 课程A及格得1分,不及格得0分; 课程B及格得2 不及格得0 (2) 课程B及格得2分,不及格得0分; 课程C及格得3 不及格得0 (3) 课程C及格得3分,不及格得0分; 课程D及格得5 课程D及格得5分,不及格得0分。 不及格得0 (4) 若总分大于等于8 就可以结业。 若总分大于等于8分,就可以结业。 试用与非门画出实现上述要求的电路图。 试用与非门画出实现上述要求的电路图。
B
0 0 1 1 0 0 1 1
C
0 1 0 1 0 1 0 1
Y = A B C + A BC + AB C + ABC Y
第六章课后习题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生活中物质分散在水中的例子十分常见。
请运用物质分散在水中的有关知识,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下问题: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哪些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面粉、煤油、酒精、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食用油、硝酸钾、冰块。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4)碘酒是纯净物。
()(5)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6)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 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 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C. 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D. 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4、在密闭,隔热的条件下,向装有水的保温瓶中加入某种物质,溶液温度下降,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A. 蔗糖B. 硝酸铵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5、某同学在家中进行溶液导电性实验,发现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溶于水后能导电,而酒精溶于水后却不能导电。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6、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
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加快蔗糖溶解?7、向少量白醋中加入几滴食用油,摇匀后静置片刻,有什么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少量洗洁精,重新摇匀后静置,会发生什么变化?试提出可能的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8、举例说明生命现象与溶液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配制下列溶液时,所用的溶质是固体的有(),所用的溶质是液体的有()A.75%的消毒酒精B.医用葡萄糖溶液C.0.9%的生理盐水D.98%的硫酸溶液2、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B.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 2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所含溶质多D.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高等数学 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习题课
A1
1 2d
02
2a2(2 cos )2d
0
a2 (4 4cos cos2 )d 9 a2 0
则所求的几何面积为 A 2 A1 18 a2
【例5】设由曲线
y
sin x (0
x
),y
2
1
及x
0围成
平面图形A绕x 轴,y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则绕直线 y
1 2
旋转而成
的旋转体的体积微元dV
就是矩形S1
分别绕直线 y
1 2
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解: (1) 确定积分变量和积分区间:
绕直线 y 1 旋转如图 ,
y
2
1
取 x为积分变量,则 x [0, ].
2
(2) 求微元:对 x [0, ],
2
[x, x dx] [0, ],
0
1 dy]
1 y2
[(arcsin1)2 2
1
(arcsin y)d(
1 y2 )]
0
3 [2
4
1 y2 arcsin y 2 y]10
3 2
4
通过例5,同样可求出绕平行于x 轴和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见例6。
【例6】设由曲线 y sin x (0 x ), x 及 y 0围成
(2)求微元:因为过点 x 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
其边长为 2 4 x2 ,高为 2 4 x2 3 .
2
所以截面积为
A( x) 1 2 4 x2 2 4 x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样本及抽样分布
统计量与经验分布函数 统计三大抽样分布 几个重要的抽样分布定理 课堂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数理统计
一、统计量与经验分布函数
1. 统计量 由样本值去推断总体情况, 由样本值去推断总体情况 , 需要对样本值进 加工” 这就要构造一些样本的函数, 行“ 加工 ”, 这就要构造一些样本的函数 , 它把 样本中所含的(某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 样本中所含的(某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 这种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 这种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 计量. 它是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 计量 它是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
数理统计
点α 1 2 F 1 2 布 上分 点 图 示 的 F (n ,n )为 (n ,n )分 的 α 位 .如 所 .
α
F 布 上分 点 性 : 分 的 α 位 的 质
1 F−α(n ,n ) = 1 1 2 F (n ,n ) α 2 1
F (n1,n2) α F 布 上 分 点 查 求 .例 分 的 α 位 可 表 得 , 1 1 F.95(12,9) = = = 0.357 0 F.05(9,12) 2.80 0
χ分 的 质 布 性
2
数理统计
, 相互独立 都服从正态分布 1. 设 X1, X2,L Xn 相互独立,
N(µ,σ ), 则 χ2 =
2
1
σ i=1 2 2 2.设 X1 ~ χ (n ), X2 ~ χ (n ), X1,X2相互独立, 相互独立, . 1 2 且
这个性质叫 χ分布的可加性.
2
2 2
2 2 1 2 2
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 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 n 的 记为
χ 分布 分布.
2
2 n
χ ~ χ (n)
2 2
请看演示
χ2 分布
数理统计
χ 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2
其中伽玛函数 Γ )通过积分 (x
∞ −t x− 1 0
n x − − 1 1 n2 x2 e 2 f (x;n) = 2 Γ(n 2) 0
x ≥0 x <0
来定义. 来定义
Γ x) = ∫ e t dt, x >0 (
2
1 注 已 χ (1)就 Γ ,2分 .由 义 i2 ~ χ2(1), 知 是 布 定 X 2 n 1 n 2 2 2 X 即 i ~ Γ ,2.再 Γ可 性 χ = ∑Xi ~ ,2. 由 加 知 Γ i=1 2 2
E(X)=n, D(X)=2n.
实 , X E ( 事 上 由 i ~ N(0,1),故 (Xi ) = D Xi ) =1
2
D Xi2) = E(Xi4) −[E(Xi2)]2 = 3−1= 2 (
E(χ ) = ∑E(Xi ) = n, D χ ) = ∑D Xi ) = 2n. ( (
2 2 2 2 i=1 i=1 n n
(Xi −µ)2 ~ χ2(n) 2∑
n
则 1 + X2 ~ χ2(n + n ). X 1 2
当 充 大 , X −n的 布 3.若 χ ~ χ (n),则 n 分 时 . 分
2n
近似正态分布N(0,1). 近似正态分布 (应用中心极限定理可得 ) 应用中心极限定理可得
数理统计
. χ 4 若 2 ~ χ2(n),χ2分 的 学 望 方 , 布 数 期 与 差
概率密度函数为: 概率密度函数为:
[( ) ] t2 − Γ n+1 2 h t) = ( (1+ ) ( n Γ n 2) n π
n+ 1 2
−∞< t < ∞
数理统计
t分 的 质 布 性 :
1. 具 自 度 n t分 t ~ t(n),其 学 望 有 由 为的 布 数 期 方 为 E ( 与 差 : (t) = 0, D t) = n (n−2) (n> 2)
数理统计
5. χ 分 的 位 布 分 点 对 给 的 数 , α<1, 于 定 正 α 0< 称 足 件 满 条
2
P{χ > χ (n)} = ∫
2 2 α
∞ 2 χα(n)
f ( y)dy = α
点2 的 χα(n)为 2(n)分 的 α 位 , χ 布 上分 点 图 示 2 如n
k =1 2,Ln 再 辛 大 定 可 上 结 . , , 由 钦 数 律 得 述 论
由 概 收 性 知 可 上 性 推 为 再 依 率 敛 质 , 将 述 质 广
p g(A , A ,L A ) →g(µ1,µ2,Lµk ) , k , 1 2
中 连 函 . 其 g为 续 数
2
1 n 2 E(Xi ) − nE(X2) = i∑ n−1 =1 1 n 2 2 2 2 2 = ∑(σ +µ ) −n(σ n+µ ) = σ n−1i=1
当总体为正态分布时 当总体为正态分布时,给出几个重要的抽样分 正态分布 布定理. 布定理
数理统计
样本均值的分布) 定理 1 (样本均值的分布 样本均值的分布 设 X1, X2, …, Xn 是来自正态总体 的样本, 是样本均值,则有 是样本均值, 的样本, X
2 t分 的 度 数 于 = 0对 . n充 大 , . 布 密 函 关 t 称当 分 时 图 近 于 准 态 布 率 度 图 , 其 形 似 标 正 分 概 密 的 形 1 −t2 2 ( e . 再 Γ函 的 质 由 数 性 有 limh t) = n→ ∞ 2π
当 够 时 t 即 n足 大 , ~ N(0,1).
1.F分布的数学期望为 分布的数学期望为: 分布的数学期望为
n 2 E F) = ( 若n2>2 n −2 2
即它的数学期望并不依赖于第一自由度n 即它的数学期望并不依赖于第一自由度 1.
2.F分布的分位数 分布的分位数
于 定 α 0< , 满 条 对 给 的 , α< 1 称 足 件
∞ {F > F (n ,n2)} = ∫Fα(n1,n2)ϕ( y)dy = α p α 1
似 近
数理统计
3. t分 的 位 布 分 点 对 给 的 , α<1 称 足 件 于 定 α 0< , 满 条
{ p t > tα(n)} = ∫
∞ tα(n)
h t)dt = α (
点 t 的 tα(n)为(n)分 的 α 位 .如 所 . 布 上分 点 图 示
α
tα(n)
数理统计
t分 的 α 位 的 质 布 上分 点 性 : t1−α(n) = −tα(n)
数理统计
几个常见统计量 样本平均值 样本方差
它反映了总体 方差的信息 它反映了 1 总体均值 X = ∑Xi 的信息 n i=1 n 1 2 2 S = ∑(Xi − X) n−1 i=1
n
1 n 2 2 = ∑Xi − nX n−1i=1
样本标准差
1 n 2 S= ∑(Xi − X) n−1i=1
, k =1 2,L
数理统计
请注意 :
总 X k 矩 若 体 的 阶 E(Xk ) = µk存 , 当 →∞ , 在 则 n 时 1n k p A = ∑Xi → k k =1 2,L , . µ k ni=1 X , 事 上 由 1, X2,L Xn独 且 X同 布 实 立 与 分 ,
有 , X ,L X 独 且 Xk同 布 E(Xik ) = µk X , 立 与 分 ,
数理统计
定义设 1, X2,L Xn是 自 体 的 个 本 X , 来 总 X 一 样 ,
g(X , X2,L Xn)是 1, X2,L Xn的 数 若 X , , 函 , g 1 不 未 参 , g 1 , 中 含 知 数 则 (X , X2,L Xn)称 一 是 统 量 个 计 .
请注意 :
X X 来 总 X 一 样 , 设 1, X2,L n是 自 体 的 个 本 x1, x2, L n是 个 本 观 值则 (x1, x2,L n)也 统 x 一 样 的 察 , g x 是 计 g(X , X2,L n)的 察 . 量 1 X 观 值
就 矩 计 的 论 据 这 是 估 法 理 根 .
数理统计
2. 经验分布函数
X , 设 1, X2,L Xn是 体 的 个 本 用 (x) x < ∞ 总 F 一 样 , s 示 , 表 x1, x2,L xn中 大 x的 机 量 个 . 不 于 随 变 的 数
义 经 分 函 为 定 验 布 数 1 F (x) = s(x) −∞< x < ∞ n n 例设 体 具 一 样 值, , 经 分 函 总 F 有 个 本 11 2 则 验 布 数 ,
数理统计
样本k阶原点矩 样本 阶原点矩
1 k A = ∑Xi k=1,2,… k n i=1
样本k阶中心矩 样本 阶中心矩
n
它反映了总体k 它反映了总体 阶矩的信息
1 k B = ∑ Xi − X) ( k n i=1
n
它反映了总体k 阶 它反映了总体 中心矩的信息
数理统计
统计量的观察值
1n 1 n 2 x = ∑xi ; s = (xi − x)2 ∑ ni=1 n−1i=1 1 n 1n k 2 s= ∑(xi − x) ; αk = ∑xi n−1i=1 ni=1 1 n k b = k =1 2,L , ∑(xi − x) k n−1i=1
Un 1 F= Vn 2
服从自由度为 自由度为n 分布, 称为第自 服从自由度为 1及 n2 的F分布,n1称为第自 分布 由度, 称为第二自由度 第二自由度, 由度,n2称为第二自由度,记作
F~F(n1,n2) . 由定义可见, 由定义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