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8世纪的德国文学
10,18世纪德国文学与《浮士德》
3、席勒(1759-1805) 军事学院毕业,做过军医。受狂飙运动影响,年 青时期作品充满反暴政争自由精神,是德国古典 文学创始人之一。
《强盗》:第一部作品,反封建反专制。卡尔因弟弗 朗兹离间被其父穆尔伯爵所逐,离家为盗首杀富济 贫。弗把其父关进古塔,又欲占有卡尔未婚妻爱米 丽亚。卡尔救出父亲,弗自杀。爱米丽亚劝卡尔脱 离盗群,众盗不允,他杀妻自首。
拉奥孔是特洛亚日神祭师,曾劝阻特洛亚人不要把木马移入 城内,触怒海神,便派两条大蛇将父子三人缠死。现存雕像 于1506年在罗马出土。
感官:画靠视觉接受,宜静物,诗用听觉,不宜 事物排列。 方法:画描绘动作是间接的,可用暗示法摹仿动 作,表现最精彩的“固定的瞬间”;诗要化静为 动来表现。
《汉堡剧评》:论述民族戏剧问题,主张市民剧, 教育作用,批评高特舍特的古典主义,以莎士比 亚为榜样。 市民悲剧:《萨拉· 萨姆逊》。《爱米丽雅· 迦洛蒂》 以15世纪意大利为背景,古斯特勒公爵爱上校沃 多维多之女爱米丽雅,在其结婚当天,雇盗杀死 新郎抢走新娘至行宫。沃多维多及时赶到,杀死 女儿全其贞操,表现道德胜利。《智者纳旦》。
皇帝异想天开,要见海伦和帕里斯。魔鬼用宝鼎与 魔钥将他们召来。海伦俯下身去吻帕里斯,浮士德 吃醋,便冲上去将魔钥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爆炸, 海伦化为烟雾消散。浮士德对政治生活失望。 寓意: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宫廷的腐朽堕落,由于 人物试图与其合作,从而显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 协性和软弱性。
美的悲剧 第二、三幕:浮士德重回书斋。瓦格纳实验人造 人,制出何蒙古鲁士。小人发现浮士德迷恋海伦, 带他去古希腊找海伦,向冥后索回海伦和帕里斯。 后来进入斯巴达墨涅拉俄斯王宫,小人碰上爱神 车瓶碎消失。浮士德当上中世纪城堡主,与海伦 在仙乡结婚生子欧福良,此子向往自由和战斗, 从高空落下夭折,海伦痛苦离去,留白衣幻成云 彩,托着浮士德飞去。追求古典美失败。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德国(含其他德语地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还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虽没有法、英两国那样的辉煌成就,却也不乏自身特点。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它的批判对象是以封建专制制度和庸俗的社会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重要文学派别有“青年德意志派”文学,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真正社会主义”诗人、“诗意现实主义”。
(一)“青年德意志派”“青年德意志派”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在德国涌现出来的一批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的总称。
他们既无明确的纲领,也不是一个文学社团。
只因鲁尔多夫·文巴尔格的论文集《美学的出征》献词中有“献给你,青年德意志”而得名。
其主要代表有路德维希·伯尔纳(1786~1837)、亨利希·劳伯(1806~1884)、卡尔·古茨柯(1811~1878)。
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陈腐的道德观念和狭隘的宗教教义,提倡自由思想;在文学上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现实生活。
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制约,后来多半脱离革命。
他们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政论,只是一种激烈的词句,鼓吹自由平等,缺乏真正的革命内容,也没有真正反映出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海涅和毕希纳。
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的主要剧本有《丹东之死》和《沃伊采克》。
前者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两派之间的冲突为背景,谴责丹东一派放弃革命,表达了作家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后者取材于莱比锡的一次大案件。
主人公沃伊采克为生计所迫给一个医生当试验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
因为他所爱的女子被上层社会的人引诱和勾引,他就把她杀死了。
18世纪德国文学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意识形态性阐释
——自文艺复兴三百年来, 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的历程 艺术化变形与展现。
• 与观众也与诗人自身的世俗性妥协是艺术 的惟一出路。诗人所鄙视的观众的灵魂的 结构同他并无不同,只有不放弃同人的沟 通,苍白孤傲的艺术才会被注满色彩和激 情。
所有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金树常青。
上帝与魔鬼赌赛
• “天上序曲”采用的是《希伯来圣经》中 《约伯记》的形式。
• 上帝代表“善”本身,魔鬼则代表“恶” 本身。他们谈到世人——浮士德,魔鬼和 上帝打赌:他认为浮士德无限追求,永不 满足,他可以引诱浮士德走上魔路。上帝 认为人在努力追求的时候总是难免迷误, 但好人在黑暗中终会找到光明大道。
• 上帝接受魔鬼的打赌:他认为人的精神容 易萎靡,贪求安逸,魔鬼能起刺激作用, 而这一路赛,魔鬼终会失败服输。
魔鬼与浮士德赌赛
• 魔鬼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订 约:他充任浮士德的仆人, 尽量满足后者的一切需要, 但是,在浮士德表示满足 的一瞬间,奴役使解除, 浮士德的灵魂便永为魔鬼 所有。
人物传说
• 浮士德原为15、16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师,在传说中有两人,其一为魔 术师约翰尼斯·浮士德,另一为占星术师盖奥尔克·浮士德。
古代希腊艺术的第一原则是美而不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诗是表现时间的音响可以表现全过程而造型艺术只能表现全部过程中的一个点后者所表现的这个点必须能让观赏者靠自己的想像力推断出在此之前已经发生和在此之后将要发生的事
《外国文学》(全部教案)
第五章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正剧(严肃的喜剧): 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
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感伤主义: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
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17、18世纪 德国文学
《序曲》: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序曲》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 身的堕落。 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
第三节 狂飙突进的德国民族文学
德国文学的崛起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德 世纪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狂飙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文学地位
民族诗人: 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 2.全世界诗人: 全世界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五幕悲剧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寻美的悲剧 寻美的悲剧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 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事业的悲剧 事业的悲剧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启蒙主义文论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启蒙 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启蒙 运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运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重要工具和武器。它体 现了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 现了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其主要特征 是: 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宣扬唯物主义和先 (一)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宣扬唯物主义和先 进的社会主张,具有鲜明的政论性 具有鲜明的政论性。 进的社会主张 具有鲜明的政论性。他们的作品充溢 着战斗性和民主性。 着战斗性和民主性。 新题材,新人物 新思想,富有教育意义 新人物,新思想 富有教育意义。 (二)新题材 新人物 新思想 富有教育意义。启蒙 作家则以资产阶级和平民而非贵族为主人公, 将国王、 作家则以资产阶级和平民而非贵族为主人公 将国王、 贵族、僧侣、教士作为鞭笞对象,而把“第三等级” 贵族、僧侣、教士作为鞭笞对象,而把“第三等级” 的人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 反映普通人的行为。 的人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 反映普通人的行为。 启蒙文学具有多样化的文学形式。 (三)启蒙文学具有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启蒙作家 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 创造了多种文学形式,即哲理 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 创造了多种文学形式 即哲理 小说和启蒙戏剧。形式上有书信体、对话体、 小说和启蒙戏剧。形式上有书信体、对话体、日记 游记体等。 体,游记体等。 游记体等
莱辛
1、美学著作《拉奥孔,或论 、美学著作《拉奥孔, 画与诗的界限》 画与诗的界限》; 2、戏剧评论辑集《汉堡剧 、戏剧评论辑集《 提倡民族戏剧, 评》:提倡民族戏剧,即狄德罗 式的市民剧; 式的市民剧; 3、戏剧:《萨拉·萨姆逊小 、戏剧: 萨拉 萨姆逊小 爱米丽雅·迦洛蒂 迦洛蒂》 姐》、《爱米丽雅 迦洛蒂》。
18世纪德国文学
善即恶,恶即善,每一种善的生成必会带来恶果,每一 种恶的生成必会摧开善花,这就是人类发展的二律背 反
歌德
一.生平 “渺小”的“庸人” 、“完全的人” 、 “世俗的人”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的诗人和法
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 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 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 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 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 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 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恩格斯
、人物形象
浮士德: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 整个人类的代表-运动性、向善性、前进性和自我否定性,而 这表征的正是人类历史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即人类历史是一个 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过程,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自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间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理想王国开明君主的象 征。 诗人自身形象写照-诗人个体思想历程的总结
4、浮士德形象的多重哲学寓含
(1)灵与肉(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人生的意义究竟在于 肉体的快乐和生活的享受,还是在于超脱凡俗、追求 精神境界。(《神曲》和《十日谈》代表了两种极 端的倾向) 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 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 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 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 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奔!
(5)善与恶的关系-魔鬼形象不仅是外在的社会恶的抽象,
而且是内在的人性恶的象征.在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和精神发展 中,魔鬼始终没有离开过浮士德并伴随他走完了生命的全程,这 说明人在道德上善恶并存、二元并立,且贯穿终生.而作品中魔 鬼每每引诱浮士德堕落、趋恶,反而屡屡使得他努力向善,则涵 示了善恶互相转化、辩证统一的哲学意蕴.正因为善恶相克相 生,所以才可能互相转化.恶甚至是善的前提条件.“在黑格尔那 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 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 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 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 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马克思
18世纪德国文学与歌德
绿蒂与维特
• • • • • • • •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之至圣至神; 啊,怎样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罢,不要步我后尘。
• 我从她的谈吐中都发现她是那样有个性; 每听她讲一句,我都从她的脸庞上发现 了新的魅力,新的精神光辉。渐渐地, 这张脸庞似乎更加愉快和舒展了,因为 她感觉到,我是理解她的。
拉奥孔雕像群
• 汉堡剧评
– 喜剧是要用笑而恰恰不是用嘲笑来改善一切; 喜剧所要改善的并不是它所嘲笑的恶劣品行, 更不单单是那些具有这种可笑的恶劣品行的 人。喜剧的真正的普遍功用就是在于笑的本 身,在于训练我们的才能去发现滑稽可笑的 事物;也就是说,在任何热情和风尚的掩盖 下,在任何更坏的或者良好的 品质的混杂中, 甚至在那表现严肃情感的皱纹之间都能迅速 地很容易地发现滑稽可笑的事。
1729—1781
• 莱辛的作品
– – – – – – – 对启蒙运动内在问题的探讨 历史与启示:神学文选 论人类教育 关于古代文史的通信 索福克勒斯传 论寓言 古人如何描绘死亡
• 美学著作《拉奥孔》。戏剧理论著作 《汉堡剧评》:中心是论述如何建立德 国的民族戏剧的问题。莱辛的悲剧《萨 拉· 萨姆逊》是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 戏剧代表作是“市民悲剧”《多米丽 雅· 迦洛蒂》。
我放眼望去,整个亚洲女人都备受屈辱, 奴隶的枷锁注定了必须忍受, 我要向那倨傲自负的男性, 为受到侮辱的女性报仇, 男人除了一身蛮力与柔弱的 女人相比,并未得天独厚。 上苍赋予我巧思灵感敏锐睿智, 作为武器来捍卫我的自由。 ——我对于男子如何,根本不懈过问, 我恨男人,蔑视他们的傲气 和疯劲——男人贪得无厌, 一切珍贵事物,他都伸手攫取;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精]
再次,英国、法国哲学也为德国古典哲 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
18世纪末的德国社会腐朽落后、缺乏生气,所 以无法造就勇于革命的资产阶级,只能形成要 求改变现状实现理想却迟于行动的市民阶级。
康德先是接受大论理性主义,他说;是 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2、卢梭的影响
康德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去重建 人文科学的殿堂。但建立这种人文科学的殿堂 需要一种为了人的激情去创造的的人文精神, 否则,这种体系建立可以说是缺乏意义的。在 这方面。康德从卢梭那里吸取了非同寻常的营 养。
在我上者 璀璨星空
道德准则 在我心中
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770
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自然科
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年以后进
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判著作。即
《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 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 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 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 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就连城里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 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 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 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 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 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 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 哲学家路。
这种情况表现为德国的思想领袖普遍表示出对 法国革命理论的向往,对早期法国大革命的热 情,以及对后期大革命的恐惧与排斥。
18世纪德国文学
古典文学
一般指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珠联璧合的十年(17941805),它是德国文学继12世纪的第一次高峰之 后的又一个 堪为典范的鼎盛期,它承袭了文艺复 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统,以希腊的古典文化为楷 模。温克尔曼将希腊艺术特点概括为“高贵的单 纯和宁静的伟大”,古典文学家以集真、善、美 为一体的日神型希腊艺术为价值取向,力图在人 类与自然、法则与自由、现实与理想、社会与个 体、理智与情感、义务与欲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 的关系,创造完美和谐的艺术作品,培养完美和 谐的人而不是参与激进的社会政治变革。
18世纪德国文学
知识点
狂飙突进运动 古典文学 作家作品
莱辛 《汉堡剧评》《拉奥孔》《萨拉· 萨姆 逊》《爱米丽亚· 迦洛蒂》 席勒 《强盗》《阴谋与爱情》《审美教育 书简》《欢乐颂》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又称狂飙运动. 发生在十八世纪七 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得名于剧作家克 林格尔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剧。狂飙 突进运动崇尚情感和自然,推崇天才,强调个性, 重视民间文学。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一 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 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飚突进 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歌德的《铁手骑士葛 兹· 封· 贝利欣根》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
主要人物
露伊斯----琴师的女儿 (平民) 斐迪南----宰相的儿子(贵族) 瓦尔特----宰相(贵族) 米 勒---- 琴师(平民) 伍尔牧----宰相的秘书
歌德
生平(1749-1832) “渺小”的“庸人” 、“完全的人” 、“世 俗的人”
一.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的诗人和法兰克福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部分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
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他写过100多部喜剧,流传下来的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
其喜剧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
他的创作对罗马的戏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改编,对后世欧洲的喜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新约》《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他的兄弟姐妹中,赫拉是天后,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得墨忒耳是农神。
他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尔忒弥斯是月亮神和狩猎女神,阿佛洛狄忒是美神和爱神,赫淮斯托斯是铁匠神,赫尔墨斯是神使。
其他重要的神还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命运女神“三个摩伊拉”,文艺女神“九个缪斯”等。
6、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18世纪德国文学
《爱米丽亚· 迦洛蒂》(1772)
《智者纳旦》(1779)诗体剧 《寓言三卷集》(1759)用散文写成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 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德国 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运动的参加者多是 年轻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个性解放色彩。主张
席勒:《阴谋与爱情》
恩格斯称《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
向的戏剧。”其政治倾向表现在揭露封建统治者的
荒淫、残暴,肯定市民的阶级自觉性,歌颂平民对
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肯定斐迪南的叛逆行为,歌
颂冲破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的纯洁爱情,但也反映
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玛丽亚斯图亚特 奥尔良的姑娘 墨西拿的新娘 威廉· 退尔
Maria Stuart (1800) The Maid of Orleans (1801) The Bride from Messina ( 1803) William Tell (1804)
席勒:《强盗》 人物
穆尔伯爵,老贵族
卡尔
弗兰兹 爱米丽亚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德国文学
一、背景
政治经济落后,封建割据严重,全国分为三
百多个小邦;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更突出,其原因
在于:
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分是下级官吏、商人、小业 主和手工业者,在经济上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 一般以为宫廷服务谋生。
二、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导致启蒙运动发生较晚,时在
伯爵长子
伯爵次子 卡尔未婚妻
席勒:《强盗》
“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医者, 以火治之。”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 之言) 《强盗》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
18世纪德国文学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魏玛前期(1775~1786)
繁忙的公务,浮华的宫廷应酬和爱情的挫折,使他无法得到创作所需 要的安静和时间。和狂飙突进时期相比,他这时期的诗歌趋于平稳,对自 然和人生由热情的歌颂转变为深入的观察和探索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 考。歌德的《漫游者夜歌》、《致月亮》等诗歌以及《魔王》、《渔夫》 等叙事谣曲均作于这一时期。
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的诗体,以更好的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塑造形象,
如自由韵体,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另外,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来
安排场景,配置人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小说主人公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他出身平民,有
才能,重感情,热爱人生,向往自由、和谐而美满的生活。但官场的腐败,
贵族的偏见,小市民的平庸,窒息人的环境,使他不能容忍。他与周围的
现实格格不入,感到孤独而愁闷。当他遇到贤淑、善良、勤勉的绿蒂时,
他以为她完美地体现了人的质朴纯真的自然本性,便对她寄以全部的热情
富于哲理意味的人物形象
浮士德是一个永远在追求,永远在探索,永远在完成自我,永远在超越自 我,又永远在否定自我的典型人物。
他肯定集体生产劳动的意义,憧憬着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另 一方面,又有历史局限性,这种一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奋斗史和资产阶 级个人主义不可分的,同时也是西方启蒙时期人道主义的特点之一。
求摆脱封建桎梏,但又缺乏斗争意志,看不清前进的道路,无力改变现状,
因而思想上普遍感到苦闷烦恼。
《浮士德》
就
人
内
艺
物富
精
容故
术
形于
神
事
上
象哲
18世纪德国文学与歌德
18世纪德国文学与歌德一概述1.背景:政治经济与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一)启蒙运动初期(20-70年代):2.莱辛(1729-1781)《拉奥孔,论诗和画的界限》(1766)《汉堡剧评》(1767-1769)《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市民悲剧)《艾米莉亚·迦绿蒂》(1772.市民悲剧)(二)启蒙运动后期(70-8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参加该运动者多属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主要特点有:1.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
2、反对封建束缚,崇拜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这里的“天才”指的是那些具有极强的资产阶级觉醒意识的先进人物。
3、受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3.赫尔德——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订者4.席勒(1759-1805)代表作:《阴谋与爱情》类型:市民悲剧。
特点:强烈的反封建性。
地位:“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恩格斯语)特点:善于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丰满个性。
悲剧围绕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真挚爱情与宫廷阴谋之间的冲突,剧情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三)古典文学时期(1796-1804)古典文学、古典哲学、古典音乐——形成了德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灿烂时代,使德国跃居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歌德游历意大利及其与席勒的合作。
二歌德与《浮士德》一、生平与创作1、概述:。
德(1749—1832)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
同时,他还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
德国文学
deguo wenxue 德国文学古日耳曼文学和僧侣文学德国文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日耳曼时期。
根据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所著《日耳曼志》(98)和13世纪冰岛的歌集“埃达”和冰岛、挪威的“萨迦”的记载,古日耳曼人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学,主要是赞美神和英雄的叙事歌曲以及战歌,它们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在民族大迁移时期动荡的生活和战争。
但这些文学系口头相传,大部已经消失。
只有《梅尔塞堡咒语》和《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被后人用古高地德语记载下来,流传至今,成为德国文学中最早的文献。
德语正式有文字是在8世纪中叶。
那时基督教传入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教会僧侣垄断了全部文化。
他们为了传教,开始用口头德语翻译宗教文献,这就产生了德语最早的文字。
僧侣们也用这种文字写作文学作品,如770至790年间写成的《魏索布隆创世歌》和9世纪初写成的《世界的末日》。
830年左右还有用萨克森语写的《救世主》。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了古日耳曼人惯用的头韵,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思想,但保留了明显的“异教”精神。
因此,这个时期是“异教文学”向宗教僧侣文学的过渡时期。
到了9世纪下半叶,奥特弗里德用脚韵写成了《基督》(870),从此脚韵诗取代了头韵诗。
尤为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再也看不到任何“异教”精神。
到了10世纪初,奥托一世即位,基督教完全成了封建统治的工具。
这时僧侣们不再用德语写作,全部改用拉丁文,古日耳曼人的“异教文学”传统从此完全中断。
骑士文学德国文学经过100多年的间断之后,到11世纪中叶又开始了新的发展。
随着法国克吕尼宗教改革运动的传入,产生了以否定生活、诅咒人世、崇尚苦行和追求死后升天为内容的宗教文学。
另一方面,由于封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骑士阶级逐渐兴起。
到了12世纪,骑士阶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代表世俗封建主的利益与宗教对抗。
他们反对宗教的苦行主义,要求享受现世生活的欢乐。
根据这种观点,骑士们创立了与宗教文学相对抗的骑士文学。
除此之外,还有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这主要是处于社会下层的艺人所传诵的古代英雄故事。
外国文学课件德国文学
歌德席勒合陵
歌德
Goethe ,1749—1832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 要代表。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 哲学、历史学、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科学 领域都有建树。
莱辛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 界限》(1766)。绘画 描绘“赋予包孕性的”、 “给想象以最大活动余 地的时刻”,诗描绘 “动作”,强调行动。
悲剧《爱米丽亚·迦洛 蒂》。
哲理剧《智者纳旦》
席勒 (Schiller ,1759-1805)
《强盗》(1781)充满批判热情和抗暴 精神,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青年对封建 专制的反抗。
世态人情我己看透,彼岸风光再也不指 望;只有傻子幻想云端有自己的同类,才 会向那边眨眼端详;让他站稳脚跟,环顾 一番!这世界对于能人干将不会沉默寡言。 他又何须逍遥于永恒?他们所认识的一切 都可以抓紧。他不妨这样顺着寿命漫步; 幽灵出现时照样行走不误,前进途中他会 遇见痛苦和幸福,他!任何瞬间他也不会 满足。
《浮士德》(3)
诗剧借鉴《圣经》、希腊神话、民间传说等,将时代精神 与文学传统结合起来,融幻想与写实于一炉。古典与浪漫 的结合。
以辩证、矛盾和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展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艺术形式多样化,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诗体,叙事、抒情、 议论糅为一体,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
《阴谋与爱情》(1783宰相的儿子裴迪 南、平民女子露伊斯的爱情遭到宰相的 阴谋破坏,酿成悲剧。反映贵族与市民 的冲突,爱情与宫廷政治阴谋的矛盾。 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 的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德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们在讲中世纪文学时提到了德国的 《尼伯龙根之歌》,但德国在文学上是一个 后进的国家,中世纪后它的具有影响的作品 也不多。18世纪中后期德国文学才开始抬头。 是为了改变在文学上的落后状态才出现了德 国在文学上的高涨。
腓特烈大帝统治下的普鲁士已经成为军 事专制国家,但被一些小邦分裂了。各个小 邦暴君当道,德国没有一个能在启蒙运动思 想指导下实现政治经济改造的政治中心,没 有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所以德国在这方面 比英国和法国落后一段。
普遍尊崇的思想: (1)“自然”观——反理性的冷静, 尊重天性 (2)“天才”观——主张社会中有一 些精英,这些精英推动社会的发展 (3)民族意识——强调讨论德国问题, 强调德国如何从落后行列走进世界文化的先 进行列。讨论德国这个民族到底是不是落后?
除了赫尔德这个思想上的领袖外,歌德 和席勒才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 当时歌德还是一个很年轻的作家,在斯 特拉斯堡大学求学时,认识了赫尔德,在赫 尔德的思想启发下,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 凡的创作时期。参与了狂飙突进运动。
三、18世纪德国文学的两个重要人物
席勒(1759-1805) 1768进拉丁语学校 1773进符腾堡的卡尔· 欧根公爵办的军 事学校,席勒称之为“奴隶养成所”,在这 里一位心理学教师阿贝尔使他接触了那些古 今伟大的思想者。从学校里出来后他积极参 与了德国的文化运动。
1777写《强盗》1781年完成,引起了社 会的轰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的矛盾。 《强盗》写了一个杀富济贫的好强盗, 后来被官府镇压。书中有很多话被普遍的流 传,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反暴政反专制的普遍 情绪。 扉页:药治不了的,要用铁;铁治不了 的,要用火。 第二版封面:“打倒暴虐者”。卡尔的 台词中有些话很有挑动性:“被墨水玷污了 的世纪”,“萎缩的,被阉割的世纪”。
18世纪中期,随着两个德意志大国的强 大,思想文化界的活动开始对整个德国发生 影响。德国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与美国和法国的“世界主义”不同,德 国的启蒙运动的方向是“民族主义”的。
德国思想人物年表: 1729-1781莱辛是著名的启蒙主义者, 他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一些启蒙主义思想,使 人们认识到德国的落后。 德国哲学走向顶峰:1724-1804康德 1762-1814费希特 1770-1831黑格尔(古典哲学) 文学家1749-1832歌德 1759-1805席勒 艺术家1724-1809海顿 1756-1791莫扎特 1759-1827贝多芬(古典主义)
1794年与歌德见面,他们相互鼓励,从 各自陷入的非文学中走出,又回到文学创作, 席勒从康德回到文学。所以1794年常常被看 作划分歌德和席勒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期性时 间。1794年以前是席勒创作的早期,1794年 后是后期创作,是古典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席勒的作品有: 《堂卡洛斯》1787 《华伦斯坦》1798-1799 《奥里昂的姑娘》1802 《威廉· 退尔》1803,后期创作的代表 作,它也写了一个类似强盗的人物——落入 江湖的男性形象,不同的是威廉· 退尔组成 了起义军公开向暴政挑战。 整个的来看,席勒的作品充满了反抗激 情,是对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充满了批判精 神,他在德国文学史上的进步性是很强的。
《阴谋与爱情》1784年上演,引起了更 大的反响,这是一部典型的市民悲剧,写宰 相大臣的儿子斐迪南与平民音乐师的女儿的 爱情故事,当他儿子的爱情干扰了他的阴谋 时,他甚至用各种各样的手段阻挠儿子的爱 情,引起了儿子的反抗。 这部作品批判了大官的糜烂生活,批判 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欢乐颂》(1785)是一首颂诗。当时 他生活很贫困,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于是写 了这首诗来歌颂朋友间的友谊,人间的友爱。 其中几段被贝多芬采用,作为他的第九交响 乐合唱的歌词,所以这首诗被广泛传播。
1773年,他写了一部以16世纪德国骑士 为题材的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封· 贝利欣 根》;与赫尔德等人合作写出小册子《论德 意志特性与艺术》。后者被视为狂飙突进运 动的宣言书。1774年发表小说《少年维特之 烦恼》使歌德不仅蜚声世界,而且引起众多 的模仿者。歌德的创作积极的推进了狂飙突 进运动,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的高潮。同时 他的作品又使德国文学走进了社会。
《拉奥孔,或论画和诗的界限》(1766) 通过对《拉奥孔》这个雕像的分析来讲诗与 画的区别,来分析诗的独立精神。 《汉堡剧评》(1767-1769)对52出剧 写的104篇评论。它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模仿 法国的古典主义,提倡“市民悲剧”。
2、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运动(SturmundDrang)18世纪德 国的一场文学运动。赞扬自然和个人主义, 力图推翻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这场 运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早期阶段,它产生于 对法国古典主义趣味支配地位的日益增长的 不满,其追随者深受卢梭和哈曼思想的影响, 认为生存的基本真理可以通过信仰和感官的 体验所领悟。
狂飙突进运动最具特色的成果是戏剧文 学。运动本身就是以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 突进》得名。随着席勒的剧本《强盗》 (1781)的上演,狂飙突进运动的戏剧又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这个运动不久就精疲力竭了。歌德和 席勒双双退出了运动,运动宣告结束。但这 两位伟大诗人,作为德国古典主义运动的领 袖,却继续为作出他们最伟大的成就而努力。
二、德国18世纪的文学
1、莱辛 莱辛是最能体现德国的新文学精神,是 德国文学的转折点 在莱辛之前 高特舍特(1700-1766)企图用法国的 古典主义整理德国文学 克洛卜施托克(1724-1803)则以长诗 《救世主》1748-1773仿弥尔顿,赏识英美法 革命,搅动了德国文坛的死水。
莱辛(1729-1781) 使新文学进一步发展 具有渊博的知识,是个学者型的作家 他进行写作、办了一些刊物 和高特舍特争论 1755出版六卷文集:诗歌、寓言、剧本、 评论
18世纪中后期 1772-1829弗· 施莱格尔 1767-1845奥· 威廉· 施莱格尔 1785-1863雅各布· 格林 1786-1859威廉· 格林 1768-1834施莱尔马赫 成为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先声
1744-1803赫尔德,由于他的鼓动出现 了“狂飙突进”运动,他是“狂飙突进”的 领袖人物。是从启蒙主义到“狂飙突进”的 过渡性的人物。 代表作品《论德国近代文学片断》1767 《批评之林》1769 《论语言的起源》1772 《莪相和古代民族的民歌》1773 《莎士比亚》1773 《民歌集》1778
“德国既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又没有一个 敢于反抗国家侵犯的自觉的资产阶级。每一个 坚强的人物想把自己从无数小诸侯之一的束缚 下解放出来的任何尝试都是孤立无援的,得不 到任何反响。和法国不一样的地方是缺少一个 能对整个帝国施加影响的政治中心。对专制主 义造成的政治状态的反抗,也仅仅是把矛头指 向许多诸侯当中的一个,从不涉及整个制度。 由于没有一个全德意志人为之而奋斗的共同的 政治经济目标,所以启蒙运动的思想不可能成 为新的需要彻底改革的政治现实”(德意志史 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