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合集下载

资源储量类别表

资源储量类别表

资源储量类别表

一、石油资源储量类别

1. 探明储量:指通过实地勘探和科学评价已经确定的可商业开采的石油储量。这些储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石油工程评价,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属于可靠的储量。

2. 推测储量:指在探明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地质理论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推测而得的石油储量。推测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

3. 有望储量:指在推测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质理论,预测出的潜在的石油储量。有望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4. 未探明储量:指在已有的探明储量、推测储量和有望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理论和地质条件,预测出的可能存在石油的储量。未探明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风险较大。

二、煤炭资源储量类别

1. 探明储量:指通过实地勘探和科学评价已经确定的可商业开采的煤炭储量。这些储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煤炭工程评价,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属于可靠的储量。

2. 推测储量:指在探明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地质理论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推测而得的煤炭储量。推测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

3. 有望储量:指在推测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质理论,预测出的潜在的煤炭储量。有望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4. 未探明储量:指在已有的探明储量、推测储量和有望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理论和地质条件,预测出的可能存在煤炭的储量。未探明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风险较大。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其代码及概念是什么?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为16种类,其中:储量有3种类型。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资源量有7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1)可采储量(11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足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它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产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

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66—199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8日批准,1999年12月1日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1)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一、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根据矿产资源的规模和开采方式,将矿产资源储量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1.大型矿床:储量大于或等于1亿吨;

2.中型矿床:储量介于1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

3.小型矿床:储量介于100万吨至1000万吨之间;

4.矿点:储量介于10万吨至100万吨之间;

5.矿化点:储量小于10万吨。

二、矿山生产规模划分标准

根据矿山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将矿山生产规模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

1.大中型矿山: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10万吨/年;

2.中小型矿山:生产能力介于5万吨至10万吨/年之间;

3.小型矿山:生产能力介于1万吨至5万吨/年之间;

4.矿点:生产能力小于1万吨/年。

三、矿山服务年限划分标准

根据矿山的生产规模和服务需求,将矿山服务年限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

1.长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大于或等于50年;

2.中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介于30年至50年之间;

3.短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介于10年至30年之间;

4.临时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小于10年。

四、矿山安全生产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

作的有效实施;

2.安全设施设备: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性和可靠性;

3.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

技能水平;

4.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

的安全问题。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环保要求,将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标准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矿产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矿产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矿产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或地表中富含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物质、岩石

和能源矿产的自然积累。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对于资源的有效开发

利用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地质条件和成因类型两方

面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并阐述各类矿产资源的特征。

一、地质条件分类

地质条件是指矿产资源形成的基础地质环境。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将矿产资源分为沉积型、热液型和岩浆型三类。

1. 沉积型矿产资源

沉积型矿产资源是在地壳表层由水文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积累。主要

包括沉积岩型矿产、沉积矿床和沉积矿物等。例如煤炭、石油、天然

气就是沉积型矿产资源的代表。沉积型矿产资源通常形成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环境中,地质年代较新,储量丰富。

2. 热液型矿产资源

热液型矿产资源是由地壳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所形成的矿床。这类矿

产资源包括金属矿床、热液型岩浆岩和热液沉积物等。绿色矿石、铜矿、锡矿等属于热液型矿产资源。热液型矿产资源常常形成于火山区域、断裂带等地质活跃的地区,地质年代相对较古老,蕴藏量一般较少,但富含金属元素。

3. 岩浆型矿产资源

岩浆型矿产资源是在地壳上涌入的过热熔融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矿床。岩浆型矿产资源包括火山岩、花岗岩、脉石等。例如贵金属矿床、非金属岩矿等属于岩浆型矿产资源。岩浆型矿产资源形成于地球地壳

上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地质年代相对较新,储量一般较大。

二、成因类型分类

成因类型是指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根据成因类型的不同,矿产资源可以分为热成因矿床、沉积成因矿床和变质成因矿床三类。

1. 热成因矿床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

标题: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深入探讨与理解

引言:

在采矿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储量等级进行准确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并提供对该规定的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对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有一个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第一部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的背景与基本原则

1. 背景介绍:解释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基本原则:详细介绍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一致性、科学性等。

3. 国内外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对比:概述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的规定和标准的差异。

第二部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的步骤和方法

1. 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资源评估和分类:介绍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中的资源评估和分类方法,包括资源量计算、储量估算等。

3. 储量等级划分:详细解释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等级划分标准和范围、储量分级的依据等。

第三部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的影响和意义

1. 采矿业发展的指导作用:阐述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对采

矿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包括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政策制定等方

面的重要性。

2. 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的依据:探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定

对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的影响,包括吸引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等方面

的价值。

3. 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说明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划分规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指对于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划分和分类,确定其储量规模的大小和潜力。

一般来说,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矿产资源种类: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其储量规模的划分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2. 矿石品位和矿物含量:矿石品位和矿物含量是影响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的重要因素,品位和含量越高,储量规模也就相对较大。

3. 矿床类型:不同类型的矿床,其储量规模也会有所差异,如矽卡岩型、铜金矿化带型、沉积岩型等。

4. 储量估算方法: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也会对储量规模的划分产生影响,常见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探、资源评估、采矿量统计等。

5. 国际行业标准:国际上也有很多行业标准可以作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依据,例如储量分类法、资源分类法等。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包括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依据不同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估算方法,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划分标准,有利于准确评估和开发矿产资源。

- 1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

一、引言

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储存并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包

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

越来越大,因此对其储量的分类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床的产出地质条件和矿物组成,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

和非金属矿。

1. 金属矿储量

金属矿包括铁矿、铜矿、铝矿、黄金、银矿等,其储量是指在目前经

济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的可采储量。根据《国际矿产资源分类标准》(UNFC)的定义,金属矿储量可分为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实地勘查和勘探已经确认的资源储量,推测储量是指

通过地质信息预测或模型计算认为可能存在的储量。

2. 非金属矿储量

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石英砂、石英石、粘土等。非

金属矿的储量评估同样按照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进行分类,以

反映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开采潜力。

根据储量的确定性和经济成矿条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还可分为地质

储量和经济储量。地质储量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和实体验证证明

的具有一定储量的资源,而经济储量是在地质储量基础上,考虑资源

开采成本、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后得出的能够经济开采的矿产

资源储量。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全面评估

1. 固体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我国金属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

华北地区,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世界范围内,金属矿主要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一、储量级别

1、地质可靠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

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

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

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

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

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性、

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如下:

1. 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2. 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3.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4. 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具体内容,建议咨询地质学家或查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关书籍文献。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分类和划分的

标准,是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和管理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和方法,确保评价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综合性原则,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应当充分考虑矿床地质特征、开采技术

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矿产资源的储量规模。

3.分类原则,根据矿产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性质,采用相应的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主要标准。

1.按照地质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地质条件和储量规模划分为大

型矿床、中型矿床、小型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地质储量的丰富程度。

2.按照开采条件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开采条件和技术要求划分为易

开采矿床、一般开采矿床、难开采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矿石品位、矿石赋存形式等。

3.按照经济效益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划分为高

效益矿床、中等效益矿床、低效益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等。

4.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综合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划

分为高综合利用矿床、一般综合利用矿床、低综合利用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和环境影响等。

三、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应用。

1.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2.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布局。

矿产储量等级及划分(优.选)

矿产储量等级及划分(优.选)

矿产储量等级,矿产储量分类标准

矿产储量即矿产资源蕴藏的数量。指矿物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集中蕴藏的矿产数量。由地质部门勘探,经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批准,并予确认。是衡量其工业价值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采矿工业和有关加工工业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和空间布局。因地质勘探工作的程度和精度的不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也有相应的等级划分。目前,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储量分级标准,欧美国家多采用三级制,如美、加等国划分为“证实”、“近似”、“可能”储量三级。前苏联采用A1、A2、B、C1、C2五级制。我国根据1959年4月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级暂行规范》规定,将矿产储量划分为四类五级。

第一类,开采储量,为A1级,是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所圈定的储量,它可作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

第二类,设计储量,包括A2、B、C级。A2级为经过详细勘探,用坑道、钻孔圈定的储量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可作设计和基建投资的依据。B级储量计算同A2级,或者由A2级向外推算储量,作用同A2级。C1级是用地表工程或试钻深部矿层所求设的储量,也可用A2、B级向外推算求得,作用同A2级。

第三类,远景储量,为C2级。是根据地质测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所确定分布边界内的储量,可作进一步勘探设计之用,也可配合C1级作小矿设计用。

第四类,地质储量,为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只作为矿产普查设计用,不作探明储量级别。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

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以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的方法开采和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总量。资源储量的分类对于资源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介绍资源储量的类型及其级别。

一、能源储量

能源储量是指用于供应能量的资源的总量,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1.1 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指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和有机质经过煤化、成石等过程形成的矿物质,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依据探明储量和探明开采率,化石能源储量可分为可采储量和潜在储量。可采储量是指已探明的并可经济开采的化石能源储量,潜在储量是指尚未探明或未达到经济可开采条件的化石能源储量。

1.2 核能

核能储量是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核燃料资源,主要包括铀、钍等。核能储量的分类常根据探明储量和开采条件进行划分,具体分为已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未探明储量。

1.3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人类寿命尺度上持续产生的能源,主要包括

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评估主

要基于能源来源的可再生潜力、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二、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的总量,主要包括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固体燃料矿产。

2.1 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或矿体,包括常见金属(铁、铜、铝、锌等)和稀有金属(铅、锡、镍、钨等)。金属矿产储量的评估

基于探明储量、产量、品位等指标,按照其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的多

少可分为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和小型矿床。

2.2 非金属矿产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储量是地球表面的固态矿物质在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贮存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梳理。

一、按照开采条件分类

1.露天矿:露天矿是指地表上露出来的矿体,其开采方法是将表土或岩石覆盖层移除,然后用钻孔或爆破将矿石挖掘出来。

2.地下矿:地下矿则是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体,开采方法需要挖掘坑道或巷道,使用各类开采机械进行矿石的采取和运输。

二、按照储量含量分类

1.超大型矿床:指储量超过10亿吨的矿床,如中国的鞍山、本溪铁矿等。

2.大型矿床:指储量在1亿吨以上但不足10亿吨的矿床,如中国黄金坑、银鸽铜矿等。

3.中型矿床:指储量在千万吨以上但不足1亿吨的矿床,如中国南岭磨长、乌东德铁矿石等。

4.小型矿床:指储量在千吨以上但不足千万吨的矿床,如中国大庆油田中的苏南油田等。

5.微型矿床:指储量在百吨以下的矿床,如各种非金属矿等。

三、按照矿物种类分类

1.金属矿物储量:包括铁、铜、铅、锌、锡等金属矿物。

2.非金属矿物储量:包括建筑材料、工业矿物、化工原料等。

3.燃料矿物储量:包括煤、油、天然气等。

总之,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固体矿产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8.2.1.2 预可采储量(12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1.3 预可采储量(122):

是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可提供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2 基础储量

8.2.2.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111)。

8.2.2.2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1)。

8.2.2.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2)。

8.2.2.4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床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8.2.2.5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2.6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上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3 资源量

8.2.3.1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8.2.3.2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