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引发金融风险 “温州式”崩盘令人担忧
温州最近的民间高利贷
温州最近的民间高利贷,因为老板跑路、跳楼而引起的连锁危机,让全国高度关注。
乃至在国庆假期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到温州调研,并部署应对之策。
面对这一现象,很多人都将原因简单地归纳为实体经济回报不高,利润过薄,在资金逐利的驱动下,很多资金进入到放高利贷获利的环节中。
这个观点看起来正确,但仔细推敲,这个观点以偏概全,并没有找到民间高利贷产生的根子。
实体经济回报不高,不是最近一至两年发生的事情,应该说从新世纪开始,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资金成本、社会服务成本等方面都出现攀升的局面,实体经济进入微利时代,至少已经超过5年,但为何之前并没有产生这么多民间高利贷呢?根本原因不是实体经济回报不高,而是投机炒作的回报太高所致。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超过10%,一般在5%~6%左右。
但考察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包括欧美国家,除极少数的高科技成长企业以外,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一般也不会超过10%。
这说明,尽管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回报率是比欧美国家要低一点,但低的程度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大。
那么中国出现这种严重的民间的高利贷现象,为何欧美国家没有这么严重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与欧美金融市场发达,机构众多有关系,但肯定也和中国目前存在通过投机炒作能够获得巨大回报有直接关系。
再次,我们来看这次高利贷的重灾区的温州。
其民间的高利贷一般月息是2分~6分,有的甚至高达1毛5分,年利率达180%。
请问一下,这么高的融资成本,难道是只有5%~6%回报率的中小企业可以承担的吗?即使降低一半的融资成本,即使实体经济回报高4倍,我想中小型的实体经济也不可能承担得起。
换言之,对于算盘打得非常精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而言,肯定宁愿关掉企业也不会去借这种成本极高的高利贷。
按照这种思路推下来,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
温州的民间高利贷的资金流向,肯定是那些有更大暴利空间的炒作投机领域。
温州高利贷崩盘前凭着判断
温州高利贷崩盘前凭着判断“虚开高息”信号成功“逃顶”的马老板说,时隔近一年,这一现象已经重现。
如果来问我借钱的人虚开高息,就说明这个企业没药救了;如果一批企业都这样,就说明这个行业或地区要崩盘。
上一次温州高利贷崩盘前夜,虚开高息现象很多。
马老板所说的虚开高息,是指借方愿意承受,甚至主动提出超过其还款能力的高息,并且完全没有还款来源。
“他们从借的那天起就没打算还款,借去的钱,就是准备跑路用的。
”在他业务所及的上海和湖州等地,有好几家企业找他贷款时表现异常大方:在提供担保物的情况下还可以接受最高10%的月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家比其他企业都“阔气”的企业,都是已经被银行严重收贷,在他看来已是岌岌可危。
马老板因此把客户贷款分为两类:有明确应急用款去向以及还款来源的和没有的,而高息虚开现象,一般出现在后者。
前者如应付银行续贷所需的“过桥款”,为了还上银行房贷以便再抵押一次的“赎楼款”,应付拍到土地后缴款仍有缺口的“补缺款”,或是有明确进货或交货方的“垫资款”。
对于这类客户,马老板一般要求对接上客户的资金流向方,如“过桥款”贷款前直接和银行对接,甚至必须看到银行的续贷“批复”,或是“垫资款”直接打去贷款人交易对方的账户。
在“高息虚开”现象再现后,敏感的马老板已经在贷款风控中加码,他称,现在公司放出的每一笔款,都要求看清对方确切的偿还借款来源,并争取有“来源方”的签字落款或至少口头允诺。
在抵、质押物方面,马老板对于预计中难以处置和变现的模式一概不做。
考虑到房产抵押后续处置中的交税等损失,马老板降低了抵押率。
在做车押时,要求客户在放款前必须将车辆开到公司进行现场评估,并在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
对于特别优质或熟悉的客户,即使同意对方不押车,马老板也要求“必须变更保险受益人,并按我的要求安装GPS定位系统”。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 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温州频繁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进入9月后,在温州的一些网站和微博都在流传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涉案金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多个亿的规模。
温州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温州对外投资多年资金实现了增值,金融危机后,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使钱都回流到了温州,受高额利益驱使,便进入了民间借贷。
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角5,年利率达180%。
而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把企业逼上绝路。
高利贷+"不务正业"导致巨亏温州中小企业家集体跑路面对一再提高的融资成本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仍不顾后果地一味扩张涉猎领域,这种"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终于让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在深秋尚未来临之时率先倒下。
最近包括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内的多个温州老板跑路的消息迅速传开,其中从9月12日-22日的10天时间里,温州当地已经有数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范围主要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此外,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仅9月22日这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核心原因均为业务扩展过快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加之巨额的融资成本导致的资不抵债而跑路。
以信泰集团为例,这家拥有3000多员工、手握中国眼镜业惟一驰名商标"海豚"的温州知名企业,据统计,去年光眼镜的产值就有2.72亿元,今年1-8月产值1.25亿元。
然而由于涉猎业务过多,数亿元的产值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信泰近年来的业务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而这些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甚大。
信泰到底欠有多少债务外界并不完全知晓。
有猜测的数据显示,信泰集团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在光伏发电成本回收较慢、房地产业遭遇楼市调控后,过大过快的投资规模将信泰推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温州高利贷噩梦
温州高利贷噩梦温州频现民企老板“跑路事件”,其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全球经济的衰退和中国畸形的金融体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噩梦”何时终结?温州,九、十月间,处处秋风秋雨,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
多家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已把温州这座著名的商业之城笼罩在了“金融阴霾”中。
温州民企十余年积攒下来的诚信也开始“被伤害”。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始至目前,已有29家温州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或“跑路”、或跳楼、或上吊。
本报曾于9月25日深度报道过国内眼镜巨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老板胡福林“跑路”事件。
一个一个老板的悄然失踪,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不断地拨动着投资界、企业界、金融界乃至中央政府紧绷的神经。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与采访,发现温企老板跑路事件的背后,都闪现着高利贷的身影。
企业实体经营的微利,面对高利贷资本的疯狂逐利,注定是饮鸩止渴。
吃垮实体企业的高利贷,在温州究竟有多严重?这些企业老板明知企业经营的利润抵挡不住高利贷的利息,却为何还要飞蛾扑火?中小企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高利贷是否如“洪水猛兽”?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报道了信泰集团老板失踪事件后,继续调查了温州地区多家民企老板“跑路”事件,采访了有关的各方面人士。
被高利贷“吃垮”的温州民企在温州采访期间,记者处处能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温州市洞头县,今年中秋,一个老板罕见地给员工放了两天一夜的假,并安排前往雁荡山旅游,以往这样的节日只是发些方便面。
员工旅游期间,该老板搬走了全部设备,人也随即消失了。
过完节,员工也就永远放假了。
这家企业叫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米企业),创建于2003年,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集团,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精度卫生级泵、阀门、管道配件、精密热模锻、锻钢阀门等产品。
拥有员工300多人。
9月30日,本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所在的洞头县扬文工业区。
高利贷凶猛 金融双轨制加剧官民矛盾
高利贷凶猛金融双轨制加剧官民矛盾12月20日,温州鹿城区一男子跳楼,经核实,该男子王某生前系龙湾区旅游局局长。
经现场勘察,初步排除他杀。
媒体和网民热议王某可能涉及民间借贷,至截稿时,具体情况警方仍在调查中。
自今年4月,位于温州的江南皮革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以后,温州就不断有人“失踪”,并在8、9月份出现“跑路”高峰。
“跑路”表面原因,是由于借了高利贷,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现行的金融体制有关。
以国家银行为主的较低的贷款利率,和众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用一些隐蔽的方式抬高贷款利率,成为了金融市场的双轨制。
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贷到钱,只能频频借助于民间资金,而民间资金利息不断攀升,月息5分、6分甚至更高都随处可见。
企业在无法偿还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跑路”。
于是,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金融双轨制亟须改变的呼声再一次响起。
高利贷和“跑路”潮8月份,温州房价“暴跌”的传闻不时响起。
虽然房价并未大幅下跌,但随着几家大规模担保公司的倒闭,低于市场价的楼盘偶有出现,这引起市场人士的警惕。
果不其然,担保公司的倒闭,引起了一连串反应。
8、9月份,几乎每天都能在网络上看到某老板“跑路”的新闻,“跑路”过程中,还有人跳楼自杀。
今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为近年同期最高,比去年增长41.6%。
与此同时,在江苏、福建,甚至在内蒙古都出现“跑路”潮。
温州一位银行人士说:“温州的经济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温州会出现‘跑路’,其他地方肯定也会有。
”也是在今年夏天,江苏泗洪县,在高息诱惑下,出现“全民放高利贷”的“盛况”,一时间,街头宝马、奔驰云集。
可是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停止付息,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
内蒙古鄂尔多斯也盛行民间借贷,年利率普遍在60%以上,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随着房企资金链断裂,导致鄂尔多斯的烂尾楼遍地都是。
民间借贷一般月息在5、6分,高的甚至1、2毛。
事实上,只要月息2分,也就是年利率24%,已经远高于一般企业所能赚取的利润,长期借贷企业只有亏损。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应对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应对引自:/u/25342121542011年4月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见诸报端,半年来这一趋势愈演愈烈,9月份有20余名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数量骤增,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其波及范围之广、利率之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层的密切关注。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
温州存在的借贷利率明显高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的借贷利率甚至高达180%。
如此高额的利率下企业营业的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借贷成本超过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如果贷款到期,中小企业选择违约不还贷款,而不再借高成本的民间资本来周转,借款人无法收回本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在此我们从温州民间借贷的产生、发展、转变来分析温州借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民间借贷方式产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资金供求失衡。
资金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短缺状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温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资金需求旺盛。
但我国金融体系体系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分配信贷资源时偏向国有经济导致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
总量占比不足40%的国有经济,获得的贷款资源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70%以上,总量占比高达60%的民营经济只能从主流金融获得不足30%的贷款。
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资金供需不平衡两者之间的资金缺口,为民间借贷的兴起创造了市场空间。
温州现有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来自民间借贷,在发展扩张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也是民间借贷资本的支持。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民间借贷汇集起来的资本,孕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也孕育了一支闯荡全国市场的经商队伍。
目前至少有160多万温州人在外经商,投资办企业,这些在外投资者的原始资本也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以温州高利贷危机为例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以温州高利贷危机为例引言民间金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监管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民间金融风险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以温州高利贷危机为例,浅析中国民间金融风险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背景温州是中国民间金融的重要集散地,以其发达的民间金融市场而闻名。
然而,2011年温州高利贷危机的暴发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和担忧。
这一危机源于对高利贷的严重依赖和监管缺位,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和风险快速蔓延,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原因分析1.监管缺位:针对民间金融业务的监管体系不健全,无法有效控制高利贷和资金撤离等风险。
2.信息不对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严重,借款人对高利贷的风险认知不足,而贷款人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
3.高额利率吸引:由于银行贷款渠道有限,一些企业和个人不得不转向民间金融,而高额利率吸引了不少借款人。
4.资金链断裂:部分借贷平台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兑付本息,进而引发借贷风险。
对策和措施为了保护民间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并防范风险,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民间金融业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活动合规和安全。
-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借贷双方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加借款人对风险的认知,同时提高贷款人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 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扩大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的覆盖面,减少对民间金融的依赖。
- 加强金融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推动金融素养的提升。
结论民间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风险问题。
温州高利贷危机是民间金融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和推动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快速蔓延,并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金融素养,增强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免陷入高风险借贷。
对温州金融风暴分析与对策
对温州金融风暴分析与对策对温州金融风暴分析与对策老板跑路跟“温州模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国家经济政策是主因,温州人性格风气是次因(本人以下分析可能略显浅薄,限于温大民办专科毕业的水平,经济学水平有限,敬请谅解。
)跑路风波从温州集中爆发,到蔓延到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现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的新闻。
还没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完全恢复过来,又一轮经济危机让人惊恐。
国家做出快速反应,温总理亲自来温调研,各大媒体轮番轰炸式分析。
本人潜伏很久,今天把几点一说为快。
由于长期炒房让温州人在外名声不好,墙倒众人推,开始支持声音少,冷嘲热讽话多。
很多工薪市民阶层认为是某些温州老板长期不务实经营所致,不用救市。
温州老板们的确一定程度上推高全国房价的房价(高房价本质是政策,温州人只是抓住机会而已),但是资本本身就是追逐利润,问题是出在国家政策。
更有甚者所谓财经记者、资深媒体瞎扯到所谓“温州模式”失败云云,真是让人鄙视这些人的学问扎实性做总结,用三个地区来命名三种模式。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事实证明“苏南模式”是行不通,集体经济的产权不清,导致种种弊端,苏南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产权体制改革,集体经济改制成私有经济,书记变成董事长,但“苏南模式”失败不代表苏南企业失败,苏南的企业却不断做大做强,沙钢集团变身民营企业,产值高达1500亿。
苏州GDP远高于温州数倍,可以说2000年后,苏南模式已死,国内经济模式只有温州模式。
无论苏南还是苏北,无论上海还是浙江、广东,还是全国。
方向已经明确,集体经济走不通,都在大力发展民营个体经济。
可以说,现在温州模式已经没了,也可以说全国都是温州模式。
注:GDP数据:苏州市 9168.00亿元,温州市 2925.57亿元2:如果是“温州模式”出问题,那全世界经济模式都出问题。
各位记者、会长,如此解释“温州模式”,你还认为所谓这次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出问题吗?如果“温州模式”出问题,那全国经济模式都有问题,全世界的经济模式都出问题,因为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私有经济作为发展主体。
关于温州与宁波的金融危机
温州与宁波的金融“地震”摘要: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收紧,一场由民间高利贷引起的严重的金融风暴在2011年秋袭击了温州,波及面之广,态势之严峻,而另一民营经济的重心城市——宁波的经济金融秩序相对稳定。
于是,温州市政府和宁波市政府都纷纷出台相观激励政策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维护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金融危机温州民营企业民间高利贷宁波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困境应对措施正文:2011年,金融危机再次席卷了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浙江民营经济的重心城市——温州和宁波市,也在本次金融“地震”的泥潭里打滚。
如今,民众们可以知晓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受到严重地打击而宁波的民营企业经济相对稳定。
那为什么本次的金融危机对这两个相邻市造成的影响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一、造成温州和宁波的金融危机的原因1、1融资问题温州的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造成企业资金链断链,向民间借高利贷,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倒闭。
近年,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以至于发展需求不足。
中小企业不仅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比较难,而且民间的融资风险高成本高,还有一些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的还在发展中,体制不完善。
所周知,温州企业是自发形成的由民营企业组成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
在曾经的企业创立阶段,由于正规金融融资困难造成的信用约束显著,温州企业家则通过民间借贷起家,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压力。
因此在2011年,温州企业也是调动了民间的金融机构,打算缓解资金的短缺。
可是民间的金融是十分动荡的,不完善的,而且利率很高,温州老板承受不起而“跑路”了,出现了“三逃”现象:中小民营企业的倒闭和逃跑、担保公司逃跑、银行逃跑。
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隐现了,不仅造成金融“地震”,而且造成了信任危机。
也由于部分企业不务正业,转实为虚,将企业融资用于放贷,炒房等,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这么多因素的积累结合促成了温州金融风暴的内驱力。
谈民间高利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各地民营企业不同影响的原因
谈民间高利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各地民营企业不同影响的原因2011年,被民营企业家称为是煎熬的一年,经过了金融危机,经济受到的创伤还未抚平,然而这时,浙江温州的“跑路潮”让温州再一次成为了焦点,但是同属于浙江省的宁波却未爆发出“高利贷”危机,经济稳步发展。
本文通过从两地民间借贷情况、金融制度和企业转型三个方面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力求为各地民间金融的发展防范风险提供一定的经验。
标签:民间借贷金融制度企业转型一、引言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改革开放时首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了市场化的制度,走出了富有特色的路子,“温州模式”,被全国乃至全世界学习。
在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中,民间借贷对其贡献良多。
2011年以来,温州又再一次成为了聚焦点,其中小企业掀起的“跑路”潮,再一次把温州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011年到2012年10月期间,一大批温州中小民企业和担保公司倒闭,出逃企业家达到了400多位。
企业家外逃的原因都是深陷债务危机,企业正常的经营已经无法支付民间高利贷的利息。
同属浙江省的宁波,虽然延续着2011年下半年的平稳回落走势,但整体局势乐观,呈现“低开稳走”的态势。
2011年宁波市实现了生产总值GDP6010.48亿元,这是继2007年突破3000亿元、2009年突破4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之后,宁波经济总量连续第四次突破又一个千亿元大关。
(中国报道网)二、民间借贷危机对温州民营企业影响原因浅析1.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是成因(1)温州民间借贷的形式温州民间借贷的规模很大,据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监测分析,2011年末2012年初,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在1100亿元左右,与该市GDP的比值约为32%。
,其中用于一般性实体投资的只占35%,即380多亿元。
(浙商网)其借贷主体的出借方主要是一些个人,少数还包括一些中介和准金融机构,但是为数甚少。
因为借入方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身企业的信用不高规模不大,在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想要取得借贷需要的时间、精力花费甚多。
温州信贷危机原因和政策
原因:1.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4万亿贷款进入社会,主要投入了基本建设当中,带来了全社会物价飞涨,致使通货膨胀。
政府为了打压高物价房价,严格执行货币紧缩政策,减少银行授信额度,只有国有企业还能获取稀缺资本,这导致获取资本的成本-利息上升导致利息说张船高。
另外,银行缺乏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盈利水平缺乏判断力,而国企能给银行安全感,所以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中贷款,便转向高利贷维持及其运转,而部分贪婪的企业甚至自己也投放高利贷。
温州是导向型的出口产业带,紧接着最近的欧债危机,很多温州企业无法收回欧洲企业的出口收入,而民间借贷利息超过企业成本时,大片企业开始倒闭,也无力偿还民间借贷。
这就是信贷资金链断裂的导致温州信贷危机的原因。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2008 mortgage crisis,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released 4 trillion into Chinese market and most of the money were used in infrastructure which causes inflation in china and high price of goods. Then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control the high price of real estate and goods, so it renders tight monetary policy and limits the credit loan of commercial banks to nonbanking system. Only the state-own business those are safer for bank to credit can get the capital from the banks. The cost of loan that is the interest rate is higher than usual. In addition, banks have less reliable information from the middle-sized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nd have uncertainty about whether they can make profit, so a large number of these enterprises cannot debit from banks. Eventually, they will come to private sectors to make loans to turnover.Such greedy enterprises also will become debit private sector to earn huge profit.As we all known, Wenzhou is an export oriented area, so under the debit crisis of EU, many enterprises cannot have their revenue back which leads to the enterprises haven’t sufficient money to pay back the debits with high interest rate, and those enterprises get into debit trouble or even worse, bankruptcy. That is the reason that ruptures of the cash chain to cause the Wenzhou credit crisis.另外,在前几年经济良好时,政府鼓励温州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但一旦政府下令要执行紧缩政策,连续12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可流动的超额准备金因此减少,银行只能进行短期贷款,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2.而转型需要长时间进行加上各种成本压力加大,因此导致了不少企业在转型中停滞不前,温州拥有巨大的民间资本,也因此大量投向民间借贷。
温州金融风险中的信用溃败难题
温州金融风险中的信用溃败难题作者: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7期温州经济基本触底,坏帐主要由金融机构承担。
温州银行业硬着陆的过程,显示中国一旦出现局部金融危机,情况将会如何演变。
6月16日,《香港商报》发布关于温州金融的深度报道,经一轮市场下挫后,有意规避风险却深陷泥潭的银行业陷入深度风险。
2011年,温州流动性迅速消失,已错过救助最佳时机,去杠杆变成现实,到目前为止超过万家企业大面积洗牌,银行业基本确认的损失总额高达1600亿。
地方政府是地方企业的守护者,希望银行不要抽贷,继续对经济输血,这个定位不能说错误。
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甄别出诚信企业与非诚信企业,没有建立地方信用档案,一味要求金融机构输血,为市场埋下难以消失的隐患。
温州金融风暴初起之时,地方政府没有选择以地方担保进行再贷款,而是由地方政府介入防止抽贷,以避免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
地方政府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们不愿意冒着经济失速下滑的风险,为民间企业背债,承担兜底之责。
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主要承担者,这并非金融机构所愿。
政府与银行受到道德谴责。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2008年市场融资环境宽松,银行追着企业贷款,导致企业大范围扩展业务;到了2009年后,突然收紧银根,很多企业的投资步伐刹不住车,政府有责任在当前扶持中小企业。
银行试图降低风险,银行分支机构想尽方法收回贷款,甚至向企业表示一旦有了过桥资金就发放第二笔贷款。
笔者还记得当时制造企业的愤怒,企业主向民间借高利贷支付过桥资金,却发现银行再也不发贷款,企业立马陷入断粮窘境。
企业与金融机构欺骗与反欺骗、游击与反游击风行一时。
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主要还是由金融机构扛起了大鼎。
2011和2012年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银行业继续输血使温州地区贷款增量保持在1500亿规模,温州市政府组建15亿的应急转贷基金,浙江省政府没有分担损失,贡献流动性最多的银行业成为企业呆账的唯一承担者。
另外,温州有1800多家各式色各样的小型放贷机构,和高负债运行但躲过危机的企业一道,成为金融系统血管壁上最微小但是最薄弱的节点,随时可能溃破并演绎新一轮危情。
阅读材料2:温州危机直接原因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
人大常委:温州危机直接原因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中国网10月18日讯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做客强国论坛,以“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温州风波透视”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请问辜主席,您怎样判断温州危机?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温州债务危机是当前严峻金融经济形势的“风暴眼”和“重灾区”。
大家都非常关心温州的债务问题和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是一种什么关系。
它的表现是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以及民间金融的高利贷化。
辜胜阻说,首先,温州的危机直接的原因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
温州存在着大量富余的民间资本,所以,它是“两多两难”(民间资本多,中小企业多;投资渠道难,企业融资难)。
一个是民间资本多,大量的民间资本呈现热钱化变成游资,找不到投资的渠道。
另一方面温州又有数以十万计的中小企业,又面临融资难。
所以,一方面是民间资本热钱化、民间金融的高利贷化,另一方面是实业的空心化,大量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
所以,有报道讲温州有80%以上的家庭转入民间借贷。
所以,从直接原因来看,温州的问题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
温州民间金融泡沫接近崩溃[1]
温州民间金融泡沫接近崩溃2011年04月08日中财网民间金融正在进行最后的狂欢。
高利贷无孔不入,成为民间金融的常态,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着中国的实体经济。
据媒体披露,温州民间高利贷月息最低4分,最高1毛5,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几十倍,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疯狂的年景,除了贩毒、洗钱、赌博和在证券市场有特殊渠道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资金成本,这样的利率等于在逼实体企业自杀。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不只是温州,其他各地的情况大同小异。
高利贷并非民间个体借贷者们的专利,散兵游勇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集团军作战。
其中穿针引线的是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地下钱庄等,这些公司或者通过与银行的关系,使银行既成为融资来源,也成为项目接盘者。
担保公司离开银行基本独木难支。
按照规定,担保公司必须和银行合作,向银行打入保证金获得银行认证后,才可以通过银行将保证金放大5倍,给相关方进行担保。
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正规担保公司行业而言,'黑担保'的利润能多出起码30倍。
"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发放高利贷,笔者曾经担心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难以为继,遭到了地方企业家的嘲笑。
如今,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就是进入高利贷市场的掩护,谁还会用4倍的利率规规矩矩地向实体企业贷款呢?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异化为高利贷公司,成为附着在经济肌体上的吸血鬼。
根据2008年年中的数据,温州工商注册的担保公司有近200家,但各级经贸委备案的担保公司只有40余家,之所以不去经贸委备案,是怕被主管部门监管,无法进行暗箱操作。
在毒性土壤上,民间金融机构没有成为中国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反而成为民间金融恶化的罪魁。
高利贷盛行之时,就是实体经济大规模倒闭之时。
以高利贷盛行的2008年为例,飞跃集团邱继宝、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都倒在高利贷之下。
当时台州市发改委紧急组织的一份民间融资情况调研显示,2008年一季度台州市规模以上企业亏损1111家,亏损面达到2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9亿元,增长55.7%……再看最新的数据:2010年,温州市有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半数为制造业及关联企业;温州制鞋企业从2003年的40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家;温州紧固件行业近几年已消失的企业超过1000家;温州金属打火机企业从鼎盛时期的500多家减少到100余家。
关注温州企业高利贷风波
关注温州企业高利贷风波 文章一:温州“跑路”董事长将回国 传欠 20 多亿高利贷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负债 20 多亿元“跑路”美国的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 将回国。
在温州政府和商会的协调下,温州多家眼镜企业联合并购重组信泰集团,胡福林此 次回国将谈判被重组事宜。
此前,胡福林因为高利贷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而出逃美国,一时间引发连环危机。
据知情 人士透露,胡福林出逃时负债总额达到 20 多亿元,负债的月息超过了 2500 万,1993 年成 立的信泰集团是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商之一。
投资失利是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包括投资房地产和太阳能。
据消息人士称, 胡福林回来就是要处理企业并购重组的事情, 目前有三四家温州眼镜企业愿意联合并购信泰集团,但是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书面协议。
温州眼镜行业协会有关人士透露说, 胡福林出走的原因就是银行追债。
现在政府愿意出 面协调银行不要逼债,同意分期偿还贷款,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家企业才愿意 并购信泰。
至于这一次并购重组能否挽救信泰集团,业内人士分析说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 至少是挺过了最艰难的这一关。
文章二:民间借贷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有两个有失偏颇的倾向值得注意。
一种倾向是把民间借贷妖魔化。
毋 庸讳言,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一般银行贷款利率,但这并不能成为其罪证。
对一些确有需求 的企业或者个人来说,民间借贷利率尽管高,但毕竟可以救急。
实际上,民间借贷作为一个 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最突出的,就是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能够满 足部分无法在正规金融体系获得满足的资金需求。
在货币信贷政策趋紧、 整个社会资金流动 性下降的情况下,对民间借贷的需求会增加,这也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
因此,对民间借 贷我们首先树立一种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另一种倾向是以民间借贷为由否定金融管制。
不可否认, 正是有了对正规金融的严格管 制,才有民间借贷的存在。
温州借贷风波产生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温州借贷风波产生的原因与解决之道作者:陈绣花张紫鹏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近来,温州一些企业陆续跌入高利贷陷阱,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停顿,乃至频发企业主“欠款跑路”的事件,引发各方关注。
2011年10月3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温州调研,指示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稳定经济及金融局面”。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温州出现这么大的借贷风波呢?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呢?一、温州借贷风波产生的原因温州借贷风波是以下四个问题长期淤积发酵的必然后果:1.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问题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
即使在经济形势较好的年景,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
如今,伴随着政府为遏制经济过热、纾解通胀压力而实施信贷紧缩政策,中小企业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在这样一种艰辛的经营环境下,为避免资金链断裂,维持企业经营,中小企业别无他途,也只能冒险借入高利贷了。
不过,把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商业银行的说法并不公正。
商业银行属于极端高负债经营的企业。
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资本金的比率极低,负债的比率极高,其高杠杆融资的特点远非其他行业的企业可比拟。
我们拿巴塞尔协议为例。
巴塞尔协议是世界各国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公认标准,世界各国实际上都以巴塞尔协议作为标杆来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优劣。
即使依据对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要求最为严格的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普通股的最低要求(核心一级资本比率)也只有4.5%;另外要求商业银行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而对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要求也只是6%。
在我国,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开始引入巴塞尔协议的框架来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
商业银行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自然决定了其使用资金的性格。
那就是谨慎小心、诚惶诚恐。
不难理解,商业银行应对负债压力的方法只有两个:就负债业务而言,要尽量做到现金流入超过现金流出;就资产业务而言,要确保资产的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
高利贷困局
高利贷困局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15期文/吴学安出逃两个多月的张福林、叶挺英夫妇,近日被温州警方从广西押解回温州。
此前,温州龙湾区担保协会会长张福林因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在越南芒街落网。
自2011年三四月份,温州出现局部民间借贷危机后,包括张福林在内的诸多温州担保公司负责人,不是潜逃海外就是被抓获归案。
据介绍,2013年前三个月,温州警方已抓获涉及金融领域违法、恶意欠薪违法两类犯罪“老赖”共36人。
高利贷风险频现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难,“逼迫”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而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如今已经牵连了家家户户。
近年来,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跑路”已经引发了高层的关注。
一位温州企业负责人说,之前通过担保公司放高利贷,引领社会“脱实就虚,以钱炒钱,更能赚钱”虚幻意识,也是导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如今,在社会诚信体系丧失后,温州高利贷几乎全军覆灭,大家都觉得“高息借贷”不安全。
“我从2011年1月份就开始呼吁政府部门关注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如是说。
其实,早在2011年上半年温州就已经有一些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的状态,但这些都是没有名气的小企业,所以当时没能引起过多关注,如果早点开始采取措施或许就不会蔓延成后来许多企业主“跑路”这种形势。
由于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波及的范围很广,中小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
今年46岁的张福林,曾担任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龙湾区担保协会会长、温州民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张福林曾先后任丽水和温州两家农药厂厂长,1997年后转战重庆房地产市场。
2003年回到温州从事担保行业。
2010年中旬张福林声名鹊起,他作为“温商考察团”团长,计划组团带上50亿元资金,去台湾洽谈参股台湾银行事宜,谋划大陆民间资本进军台湾金融业。
2012年12月起,龙湾警方陆续接到报案,称张福林及其妻叶挺英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以资金周转和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以温州高利贷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以温州高利贷【关键词】温州 ,高利贷,危机,为例,防范,及其,我国,民间,金融,风险
(一)潜在的信用风险和不稳定风险。
不规范的民间借贷,风险很大,一旦出现行业
性和信用风险,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就受到很大的威胁,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
不稳定因素。
(二)社会风险。
民间集资行为带来的社会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投资为名行
诈骗之实的群体性敛财活动,一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但因投资失误或市场环境不利
最终导致集资款难以按期偿还的正当集资活动。
(三)道德风险。
由于民间借贷中资金所有者无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信息的不对称,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扰乱正常的金融
市场秩序。
(四)民间金融潜藏了次贷危机的风险。
近年来,中国民间金融业发展迅速,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
温州市中心支行 2011年7月21日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的市场规模是1100亿。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大量资金脱离政府监管以及交易
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势必带来巨大危害,具体有:
(一)在民间金融中,一旦融资方违约,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初目的已无法实现,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降低了交易的效率。
(二)民间金融市场上,以投资为名行诈骗之实的群体性敛财活动,往往以虚假
承诺高利回报为诱饵、编造暴利经营项目、蒙蔽参与人员,设计行业领域多、受骗人
员广,资金来源复杂,易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稳定问题。
(三)大量的资金脱离了政府的监管范围,严重扰乱了市场,使政府的宏观调
控得不到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利贷引发金融风险“温州式”崩盘令人担忧
位于宁波奉化的唐鹰服饰有限公司是至今已有18年历史,且拥有“唐鹰”等多个自主品牌,国内规模最大的裤装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而其法人代表胡绪儿从8月27日至今下落不明。
从4月份开始,浙江温州、台州、衢州、宁波等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其中以温州为甚。
坊间传言,8月份,温州至少有20个以上的借贷人“跑路”,不少企业主现在人心惶惶。
这些“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一些企业主放弃了主业,办起了担保公司专放高利贷,而现在银根紧缩、房地产不景气使其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从而被迫“跑路”。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乐乐出走就源于自己做了“老高”,坊间传言,范乐乐的债务多数来自民间借贷,将亲友的钱借来,然后将这些钱用于炒楼或者对外放贷。
而另外一些老板“跑路”则因无力偿还高利贷。
温州之所以出现大量的“跑路”现象是因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利润率明显低于贷款利率。
温州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已经远远高于企业不过3%~5%的利润率,停产、关门已成必然。
今年下半年,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温州只是一个风向标。
温州民间高利贷资本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
温州当地人将自己的不动产到银行做抵押贷款,再拿这些钱去放高利贷,赚取利差。
全国民间高利贷级别都是这样产生的。
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基本没有低于基准利率4倍的,长期民间借贷利率一般在月息30%~40%,1月以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率甚至达到80%至100%,个案甚至有150%的。
知情人士不无担心的说,浙江民间借贷异常发达,尤其像在温州等地,但目前这种以游资为主的高利贷模式必然会断裂,以浙江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一旦发生风险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果不及早防范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金融风险。
高利贷炒房形成房地产泡沫
近十年民间高利贷投机炒房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房屋库存量已经超过11万套,以月均销售1.3万套的
速度计算,基本可供销售1年,如果考虑投资炒房的数量估计够销5年,这还不算政府新盖的保障房和廉租房,房价实质性拐点必然形成。
这就意味着,政府手中有足够的房源应付购房需求,房屋供求关系将逆转。
从目前市场形势来看,本轮调控不会是一场“空调”。
北京楼市迅速遇冷,其中反应最快、振动最大的当属通州区域,该区域由2010年初北京楼市的涨价急先锋,变成了如今的跌价急先锋,房价已下跌50%。
北京市房价全面跳水时间不会太久,对于投资客和房地产商来说越早降价抛售损失越小。
本轮房地产泡沫是持续了30年的地产泡沫,破灭后将会进入长达10年的房地产下降通道。
游资高利贷将引发金融风暴
民间借贷从今年4月份起一直颇受关注。
几个月过去了,不但没有充分抑制,反而越演越烈,众多中小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希望能借此解决燃眉之急并赢来转机,但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借助民间借贷融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如同庞氏骗局一样,拆东墙补西墙,民间借贷还能hold多久?
以民间借贷泛滥的温州为例,大量资金不断涌进楼市、艺术品等市场,凡是能炒作的都炒了一遍,这种击鼓传花式的钱炒钱的泡沫必然要破灭,到最后没的可炒了,赚不到钱还不起本金就只有跑路,如果不及早制止必然引发“温州式”的金融风暴。
如何防止民间高利贷引发金融风暴
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现在只有转变投融资观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理论并付诸于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各行业信用保障体系及监督机制,才能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升级转型之路。
股市一向是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造假屡禁不绝,业绩与股价不成正比,从股市中发现不了真正可以长线持有的股票,上市公司在大家心中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当然是投资者第一唾弃的理财之道。
其他的银行、保险,基金也是难兄难弟,丑闻不断,在投资者的心中信誉降到冰点,金融机构根本没有赚钱效应,这是民间借贷有市场的最大原因。
同时,中国还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能发挥功效的投融资平台,无数的投融资平台都想为投融资方作对接,许多论坛,沙龙举办后的效果也甚微,投融资平台依旧不畅。
这一次的民间借贷潮迅速蔓延,扼杀了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今后房地产泡沫破灭也会扼杀投资者的财富增值之道,高利贷及其他炒作的衍生品泡沫破灭后又会消灭一大批投机者。
没有正确的金融投资理论做引导,投资观念得不到扭转,也没有成熟的投融资渠道的平台,投资者财富增值无门,政府只有把这三大症结理顺,民间借贷才能逐渐收缩扩张步伐,转而流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真正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