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剖析

合集下载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1讲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1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三)第353页(2015·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当地时间2011年12月29日,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决定即日起由全球最后一个迎接新一天的国家,变成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

完成1~2题。

1.萨摩亚决定的当天,当地的日期应改为( )A.12月28日B.12月29日C.12月30日D.12月31日2.影响萨摩亚城镇环形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历史B.地形C.交通D.河流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地形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第1题,萨摩亚由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移动到西侧,所以日期加一天,所以是12月30日,所以C正确。

第2题,萨摩亚河流是放射状,中部高四周低;城镇是环形,所以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所以B 正确。

答案:1.C 2.B(2015·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图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甲 B.乙C.丙 D.丁4.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及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3题,在我国的冬季,地面温度低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易污染,因此在冬季大气污染将严重,故选B。

第4题,6至9时左右属于上班高峰期,车辆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午后两点左右气温高,对流运动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每个季节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形成污染的高峰,而污染物的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反,故选C。

答案:3.B 4.C(2015·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世界气象组织称,北极周围地区的海冰面积创新低,2012年3~9月,北极海冰消融1 183万平方千米。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精)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精)

么?简析其原因。
(2)试分析黑河中游最大径流量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3)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探讨黑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治 理措施。
解析:本题组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与治理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文字表述的能 力。第 (1) 题,河套地区冬季结冰,黄河自低纬流向高纬,冬 春季节易出现凌汛。第(2)题,黑河发源于5 547米的高山,流 经沙漠地区,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北半球 7 月
章末· 整合创新
建立联系网
连线关键词
解读主旨句 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依据生态学原理协
调人地关系、控制人类活动,是当今世界的核心价值观,是地
理学学科特色之一。 2.分析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 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问题说明问题,才能保证高考答的准确、 答得全面。 3.控制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公平性、持续性与共同性原则。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 产,发展生态农业,生活适度消费。
解析: 第 (1) 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差 异,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 (2) 题,本区生态
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
化严重等。第 (3) 题,该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 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
答案:(1)A区域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
热点· 多维突破
纵观近年高考,本章高考热点题型有以下两种:
热点 1 以社会关注的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成 此类题目涉及选修教材 “ 环境保护 ” ,高考 因、后果与措施 [ 名师点睛 ] 题出现频次很高,这与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素质提高、环境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综合检测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综合检测湘教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孝感高级中学调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中国自然带会因为温度的上升而相应北移。

第2题,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1.B 2.A(2019·衡阳八中质检)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 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A.滑坡、降雨量、崩塌B.崩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崩塌D.降雨量、崩塌、滑坡4.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数值可知a曲线应代表降雨量。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解析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解析

第2课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0·安徽文综,23~24)《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2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C 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 1.D 2.C(2009·浙江文综,2~3)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C~5°C,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3~4题。

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第3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洪涝、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

故选B项。

第4题,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

B项中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公众不可能参与。

C项中多种水稻会增加CH4排放量,CH4也是温室气体。

D项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能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 3.B 4.A(2014·豫东、豫北十校第四次联考)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演练 湘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演练 湘教版必修1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演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2题。

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答案:1.D 2.C解析:第1题,题目中要求“趋利避害”,故选项A、B与题意不符;川地是平坦低洼的,而选项C是在坡地上部,与实际不符,故选项D正确。

第2题,在古代,聚落规模大小受到粮食多少的制约,而粮食产量的多少主要与土地面积的大小相关。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3~4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答案:3.B 4.C解析:第3题,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水源较为充足,利于农耕,因而聚落分布较多。

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南疆铁路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因为山麓地带地形平坦,利于交通线建设,山麓地带聚落较多,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判断5~6题。

5.影响图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交通线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土壤6.图中数字代表的四个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5.C 6.B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东部海拔低,地势平坦,城镇与交通线密集;西部海拔高,城镇及交通线稀疏,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二十三)第373页(2015·武汉质检)读下面的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解析:图示内容为人类开垦耕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改造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B江淮运河漫画2.(2015·合肥检测)右图为我国规划中的江淮运河漫画。

下列关于江淮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A.连接两大水系,以调水为主、兼顾航运,利于改善巢湖水环境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大别山,有利于合肥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解析:对沿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穿越合肥西部江淮分水岭,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 A(2015·吉林市一模)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一段时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下图是“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上图中反映出科尔沁地区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过程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①③② D.②③①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气候异常③大规模人口迁入开发④不合理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3题,图①强调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利用,忽视环境的反馈作用,图②强调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图③说明人类与环境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结合人类对环境依赖、盲目改造到人地协调的认识历程,本题选B。

第4题,图示科尔沁沙地位于半干旱的农牧过渡地区,生态脆弱,加上气候异常,以及人口激增带来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造成了土地荒漠化。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

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2·江苏地理,15~16)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解析第1题,以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我国GDP的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故单位GDP能源消费逐年降低,在2010年最低,故A、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能源消费量是逐年增加的,故B选项错误。

第2题,考查GDP与能源增长的相关关系。

由图可知两者是共同增长,故A项错误;能源是可以在地区间进行运输和传送的,故B项中“取决于”说法错误;我国目前每年从海外进口大量石油,故D项错误;结合图和现实,C选项明显正确。

答案 1.D 2.C(2012·大纲文综,1~2)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4.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第3题,需要对各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有大致的了解,中国的人口大约为13.7亿,美国约为3亿,印度约为11亿,日本约为1.3亿。

然后根据各个国家煤炭的消费量计算大致的人均煤炭消费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美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第4题,注意题干要求,“借助图示资料推算”,因此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难以推算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能源进出口量,但是资料中有煤炭生产量和煤炭的消费量,因此可以计算煤炭的自给率。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课时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课时
第十五页,共40页。
3.四个地区(dìqū)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5.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第4题,人烟稀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缩小,只能是自
然原因气温升高使冰川融化所致。故D项正确。第5题,全
球冰川大量消融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但全球的水
第二十页,共40页。
(2)对水循环的影响 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 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 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 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 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 (xiàoyìng)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2.对人类(rénlèi)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 下所示: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2)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 的影响显著(xiǎnzhù),如下所示: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必修一浙江专用湘教版课件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归纳提升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必修一浙江专用湘教版课件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归纳提升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2)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yánzhòng); 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3)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 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 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第十二页,共27页。
【对点演练2】 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bèijǐng)下,“灭顶之灾”离我们并不遥远,20 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涨1.7毫米,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比1870 年高出20厘米。下面为格陵兰岛冰川崩裂图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
第十三页,共27页。
第十四页,共27页。
【对点演练1】 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 集相关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 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mǎbāng)运输,故称 “茶马古道”。
它饱含泥沙、石块以 林、农田、道路, 融水汇集区。 泥石流
及巨大的砾石,破坏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多与地震带
力极强
生产活动以及环境 分布一致
造成很大的危害
第二十页,共27页。
2.主要气象灾害成因(chéngyīn)及危害
灾害 成因
危害
分布
形成于热带或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
副热带洋面上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 南沿海的广东、海南、 台风
地 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自 然 因

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6讲

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6讲

图示
变化特点
气温呈波动 _上__升___趋势;
降水量变化显
著(温带、热带
地区增加,亚
热带地区减
少)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2)对水循环的影响 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 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 和强度增加,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 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 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有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 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3.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 下图所示:
(2)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 整的影响显著,如下图所示: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16·高考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 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全球气候本身有冷暖和干湿变化,但近百年来主要表现为变 暖的趋势。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__资__源__条__件__的变化;增加人类开发 利用_自__然__资__源___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__自__然__灾__害__。 (3)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原有__生__态__系__统__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_农__业___、林业、__牧__业__、渔业等部 门。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__疫__病__的流 行,危害_人__体__健__康___。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1960年以来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与同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回答1、2题。

1.由此可知,近6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趋势为( )A.温湿B。

冷干C。

冷湿D。

温干2.由此推断,西藏地区()A.年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B。

冰川融水增大,湿地面积扩大C.可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牧业生产D.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东、南移动【解析】1选A,2选C。

第1题,图中显示,近6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与平均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第2题,西藏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原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地面水体蒸发加剧,湿地减少;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西、北移动。

由于温带范围扩大,降水增多,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也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发展。

(2018·衡阳模拟)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

完成3、4题。

91340118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2015·江苏百校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区的聚落分布图,完成1~2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解析第1题,聚落位置较高从而避免了洪水灾害。

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既增加收入又改善当地环境,栽培果树可以达到此效果。

答案 1.D 2.D
(2015·广东龙川一中检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某聚落所在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地形
C.热量D.水资源
解析第3题,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图中①为高山地区、②为山前冲积扇、③为沙丘、④为风蚀蘑菇,
①③④三地自然条件恶劣,不容易形成聚落;②为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临近水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第4题,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的地区,类似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是制约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3.B 4.D
(2012·天津文综,11)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完成第5题。

5.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解析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大城市最多,原因是该地区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水热配合较好)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答案 A
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峡谷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D.沙丘
7.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狭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
8.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解析第6题,图中所示怒江河段为上游河段,多峡谷。

第7、8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答案 6.A7.B8.A
墨脱公路工程于2011年完成工程施工。

这标志着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实现了公路通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堆积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10.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
解析第9题,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由于公路为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条件要求高。

第10题,该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聚集。

答案9.D10.D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

回答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2.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第11题,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甲的海拔高度低于100 m,乙的海拔高度在200~300 m之间,丙的海拔高度为600 m,丁的海拔高度为500 m。

第12题,由图中公路线分布地区的等高线弯曲状况,可知公路线主要分布在山谷中。

答案11.C12.B
(2015·丽江一检)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开始运营。

宜万铁路穿过恩
施大峡谷,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是我国沿长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回答13~14题。

13.宜万铁路工程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气温低,冻土发育
B.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C.线路长,工程量大
D.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14.下列关于宜万铁路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更合理
B.降低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带动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
D.加强了东西交通联系
解析第13题,宜万铁路经过湖北、重庆,沿线穿过大量峡谷、山脉,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故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

第14题,宜万铁路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没影响。

答案13.D14.B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D.内蒙古高原
16.丁地最可能是() A.山顶B.陡崖
C.山谷D.鞍部
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图中公路①为乡村公路,其走向大致与等高线一致,因此该地地表崎岖,最接近云贵高原地形特点。

第16题,公路②为高等级公路,因丁处附近修有隧道,结合乡村公路在该地的走向,可以判断该地为山脊或鞍部。

答案15.B16.D
(2015·沈阳市高三期末)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
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17~18题。

17.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D.气候与植被
18.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D.吐鲁番盆地
解析第17题,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第18题,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

答案17.B18.C
(原创题)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将来发展规模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0.假若修一条经过甲地和乙地的铁路,方案①、②、③比较合理的是() A.①B.②
C.③D.都不合理
解析第19题,甲地和丙地都位于山麓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但是没有乙地的地形平坦开阔,故乙地的聚落规模最大;丁地位于山脊上发展空间最小,其发展规模应该最小。

第20题,交通线的选择要考虑:线路短,节省时间;
地形平坦,节省工程量和费用。

图中①方案地形平坦,建设费用低,运行安全;方案②线路短,所经地区坡度大,运行安全性差;方案③线路长,且所经地区坡度大,安全性最差;比较之下方案①比较合理。

答案19.B20.A
二、综合题
21.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应根据上面左图中的图例和河流流向确定;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可借助上面右图上赤道穿过的位置特征确定。

第(2)题,对照图例分析苏门答腊岛聚落(城市、乡镇)的分布与河流、地形和海岸线之间的关系。

第(3)题,主要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对铁路施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地形、地势: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2)分布特点:西部地区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有利影响:地形平坦。

不利影响:沿途多沼泽,并需要跨越多条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