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1)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赵菊强(发布时间:2016-11—17)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
1.领导主体。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领导与管理
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领导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领导学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领导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 掌握领导的基本理论、领导风格和领导职能。 - 熟悉领导力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分析领导情境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领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决策能力。
---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 引言:
- 领导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领导学的发展历程。
2. 领导的基本理论:
- 领导的定义和性质。
-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3. 领导风格:
- 权变理论。
- 领导风格的分类。
4. 领导职能:
-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第二课时
1. 领导力发展:
- 领导力发展的途径。
- 领导力发展的模型。
2. 领导情境分析:
-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 领导情境分析的步骤。
3. 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介绍。
- 案例分析及讨论。
---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和领导力发展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领导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简要介绍领导学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详细讲解领导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领导学课件
马克思的论 述
马斯洛的理 论
邓小平的独 到见解
+ = 经济人假设(斯密)
(霸道(韩非子 商秧)
社会人假设(梅奥) (王道)(孔子孟子)
复杂人假设(菲德勒) (杂道)(老子)
人 性 领 导 而 VS 人 情 领 导
案例讨论
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在刘表处受蔡氏的排挤,很不得志。一次, 刘备因被蔡瑁追杀,逃到南漳,从水镜先生那里得知: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为了摆脱当 前的困境,刘备便决定要请“卧龙”、“凤雏”出来 辅佐自己。
与少数人商量
自己作决定
(三)领导的分权艺术
分权-一个组织系统向各机构部门之间管理职能、 权利和义务的分工,是制度规定的权力分配。
“只管两头”就是领导者只给执行部门输入决策指 令和发动他们贯测决策指令,并了解输出情况即执 行结果;“不管中间”是说执行部门如何去执行及 具体执行过程怎样,由于是执行部门之专责而非领 导职责,所以领导者可以不管,否则,就会发生越 权和侵权行为。
庞统见了刘备,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早有几分不喜欢,又见庞 统不讲礼节,心中更加不快。便说:“先生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吧?”庞统见刘 备不提正题,便说道:“听说您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说:“荆楚之地刚 刚稳定,没有闲职。离这里130里有个耒阳县,缺个县宰,你先任此职。以后若 有空缺再重用。”
领导学基础问题解答(一)
领导学基础问题解答(一)
一、社会分工对指导学发生与开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社会分工是消费开展、科技提高的重要要素,也是整个社会开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是依照休息部门的不同停止横向分工;二是依照休息进程的不同阶段停止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视的分工。
横向分工经过推进消费的开展和文明的提高,扩展了指导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为指导学的发生构建了更为宽广际性平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招致了指导与管理的分别,成为指导学发生的客观基础二、指导学的研讨方法主要有哪些?
方法的研讨是十分重要的,指导学的研讨自创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讨方法,并且随着迷信、技术和社会实际的不时地失掉补充、更新和完善。主要的研讨方法有:1、辩证研讨方法;2、实证研讨方法;3、历史研讨方法比拟研讨方法;5、案例研讨方法;6系统研讨方法。
三、指导学的研讨意义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
学习与研讨指导学,并使之逐渐走向迷信化与现代化,具有严重的实际与实际意义,这主要表如今:
1、学习与研讨指导学是社会历史开展的肯定要求;
2、学习与研讨指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树立和促进民族开展的需求;
3、学习与研讨指导学是提升指导者全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什么是指导?它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指导是以实际为中心展开的,由详细社会系统中的指导主体依据指导环境和指导客体的实践状况确定本系统的和义务,并经过示范、压服、命令、竞争和协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指导客体,完成既的,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进程。
领导科学产生与发展_王景耀
领导科学产生与发展
王景耀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领导科学在中国大地兴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的建立,推动了领导科学的发展。值此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对领导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一名亲历领导科学发展历程的老同志,对领导科学在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上做一个见证性的回顾与总结,也算是我这个老同志对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交代。
一、 现代领导活动呼唤领导科学
领导活动自古有之,是人类社会分工的产物。它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变化的。
任何一门新的学科建立,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成熟之中完成的,领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具有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面对新形势,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了的形式。这一新形势也为党的干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
1981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这为我提出了一个能够认真读书的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对党的干部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认识到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可以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形成一门科学,对未来的领导活动进行指导。萌生了这个想法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上的准备。在学习中,我不断的领悟到,领导活动中,蕴含着学问,而且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领导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英
国学者贝尔纳(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认为: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千百万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支撑着社会运行机制,管理和控制着社会发展,难道他们的活动没有规律可循吗?他们不需要一门专业理论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一想法确定以后,就更加坚定了我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与探索。就学科的名称问题,是叫“领导学”还是叫“领导科学”,当时与同组安徽省委党校教员钱根树同志一起进行多次探讨。由于对这一学科概念的提出以及经常对这一问题探讨,引起了我所在的党支部成员的反感,并提出要对我进行批判。支部书记张建国(河南省委党校)、辅导员陈家俊(中央党校)、支部委员汤九一(上海市委党校)等在支委会讨论中多次提出批评的意见。何云清(支部学习委员、福建省委党校)在讨论中认为是是学术研究,不应该搞什么批判,于是就没有批成。这种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禁锢的,还是非常僵化的,对新生事物还不可能轻易接受。
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题指导与参考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
答题指导与参考
导学教师殷延明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P29
所谓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P58
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3、矩阵式P83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P132
“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文化生态学主要分为两大学术派别,一种是“强”式文化环境关系说,另一种是“弱” 式文化环境关系说。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D;
6、D;
7、C;
8、B;
9、D;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DE;
3、ABCDE;
4、ABE;
5、ABE。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
1、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P66—P68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介绍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案将按照以下几个模块进行讲解。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 熟悉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3. 掌握常见的管理功能和技能;
4. 培养创新、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良好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一:管理学概述
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3.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模块二:组织与管理环境
1. 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3. 环境分析和管理。
模块三:管理过程与决策
1. 管理的基本过程;
2. 决策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3. 决策模型和方法。
模块四:领导与团队管理
1. 领导的概念和特点;
2. 领导力的发展和评估;
3. 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模块五:沟通与冲突管理
1. 沟通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冲突的概念和分类;
3. 冲突解决和管理技巧。
模块六:创新与变革管理
1. 创新的概念和价值;
2. 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变革管理的挑战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理论解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学概论(导论)
麦克雷戈(美:1906-1964) 1960年:《企业管理中的人性》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强调人性激 发在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概念。
(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80年代)
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行政管理问题,特别是研 究行政管理中的科学化问题。
黑格斯(美)——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 1961年: 《比较生态学》
近代欧洲 马基雅维里(意大利:1469-1527)
《君主论》(1513)
“君主应该把不得人心的事情假手于人,而将 示恩分惠的事情自己来办。”
君主应有双重性格—— 狮子般的勇猛和狐狸般的狡猾。
3.近代的法律政治观 一切政治活动都是法律现象,不是制定法律,
就是执行法律。
霍布斯(英:1588-1679)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古代的权力政治观(权术政治观)
政治就是权力,就是不择手段地去夺 取和保持权力。
古代中国
韩非(前280-233)——法、术、势
《韩非子》
“夫圣人之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 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境内不计数;用人不 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言寡,故不 务德而务法。”
思考题:
1. 什么是行政?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怎样?*
2019-2020年电大考试《行政领导学》期末考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
判断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军事领域。(对)
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错)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对)
4.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错)
5.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错)
6.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对)
7.社会分工主要是在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两个方向上展开的。(对)
8.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
9.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信民、富民、教民三个内容。(对)
10.对领导者的研究和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错)
11.个人素质对于领导者的造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行为培养和训练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对)
12.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错)
13.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无关。(错)
14.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超前性原则。(错)
15.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物质文化。(对)
16.在组织中,信念往往成为最有效的凝聚力和黏合剂,是组织发展、变革而又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对)
17.领导文化只是文化在特定领域中的一个表现样式,依然符合文化的本质特性。(对)
18.领导环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改造领导环境。(错)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决策者
组织者
领导者
控制者
制定组织的战略、方针 和政策,决定组织的资 源配置和未来发展方向。
设计组织结构、建立规 章制度、协调内部关系,
确保组织高效运转。
激励和引导员工,促进 团队合作,提高组织绩
效。
制定计划、目标与标准, 监督执行情况,确保组
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分析技能
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数 据、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领导风格与团队建设
01
02
03
领导风格
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 的领导风格,如民主、权 威、变革等,以实现团队 目标。
团队建设
重视团队建设,通过培训、 激励和沟通等方式提高团 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目标设定与评估
明确团队目标,制定合理 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 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向与整 体目标一致。
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 参与和沟通,建立良 好的工作关系和团队 氛围。
组织应关注员工的需 要和发展,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强调组织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管理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 力,及时应对组织内外部的变化。
组织应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强调组织的目标是实现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管理学第一章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3.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3.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的整体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实践
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老师简要介绍管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管理?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
遇到过管理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二、讲授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
1.讲解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有效地组织、计划、
控制和领导组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2.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计划、控制、领导、决策、沟通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三、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20分钟)
1.分段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等。并重点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各个学派的贡献和局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四、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
1.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如赫茨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雷格的
第一章 领导概述
领导就是服务!
2019/2/13
3、综合性:领导内容和领导素质双方面的 综合性 4、超前性与战略性 5、超脱性与全局性
2019/2/13
1.1.5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二者之联系: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资本主义早期以前,领导同管理并没有分 离,所有者既是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也是生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没有分工,而是 三权集中,领导者与管理者没有分离,而 是两位一体。
2019/2/13
1.1.4 领导的特征
1、权威性 权威一是来源于外部规章制度,即法理权力, 二是来源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包括能力、学识、 品德、魅力等。 权力不等于权威,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一定能 够拥有足够大的权威,人们接受一个领导者的领 导,并非是因为对其手中权力的害怕或恐惧,而 是基于对其权威的认可和接受。在此意义上,权 威是以服从或认可为前提的。
1.1.1 人类的领导活动 虽然把领导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 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但是,领导 活动却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至少 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当人类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氏族 长就负责统领本氏族的生产和管理生活以 及对外联络事务。
2019/2/13
1.1.2 领导的必要性
2019/2/13
2、咨询工作的专业化 20世纪40年代,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的兴 起使得决策工作日益繁重、复杂,单一的领导者 或某一领导集团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人员素质、 技术水平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决策工作的要求。在 此情况下,咨询业开始从决策中分化出来,逐渐 成为一门专业性工作。 决策从繁重的、技术化的论证过程中“解脱” 出来,是领导学产生的标志。自此,领导者在决 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抉择,而智囊团的作 用则主要致力于对被选方案的提供和论证。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精华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现代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相关教材和专 著。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管理类期刊、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文献资料, 以拓宽视野和深化对管理学的理解。
PART 02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REPORTING
管理定义及功能
管理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职能,协调人力、物力、 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组织目 标的过程。
领导与沟通
领导风格、领导艺术、有效沟通 技巧等。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流 程、员工激励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概 念、理论、方法等方面。
实践应用能力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表现 ,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冲突处理策略
提供多种冲突处理策略,如妥协、协商、调解和仲裁等,并分析各 种策略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协作能力提升
分析协作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升团队成员的协作能 力,包括建立信任、明确目标、分工合作和有效沟通等。
PART 06
创新管理与组织变革
REPORTING
创新概念及类型划分
创新概念
教学目标与要求
管理学课件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
管理学课件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
引言
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组织的规划、组织的组建、组织的领导和组织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介绍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和教学资源。
1. 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
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管理学的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2.2 组织管理
•组织的设计与组织结构
•组织的文化与组织行为
•组织的资源管理
2.3 领导与决策
•领导与领导风格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
•奖励与激励
2.4 控制与评价
•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
•反馈与调整
2.5 其他相关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管理
•项目管理等
3. 教材与参考资料
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管理学导论》(第三版),
该教材由李明等编写,详细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除了教材外,学生还可参考以下推荐资料:- 《管理学基础教程》(第四版),作者:张红贞等 - 《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五版),作者:罗伯特·克雷弗等 - 《领
导学导论》(第六版),作者:彼得·G.诺斯等
4.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兴安盟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教师将根据课程设计,进行知识传授、思维拓展、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教学。
而针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
行政领导学的发展历程
行政领导学的发展历程
行政领导学是一门研究行政领导力发展和提升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导致了政府机构的快速扩张和组织的复杂化。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关注领导在政府机构中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如何提高行政领导力。
在20世纪初到中期,行政领导学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组织理论的研究上。研究者们通过研究企业领导力和组织行为,探索如何在政府机构中提高领导效能。这期间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管理理论,如韦伯的理性官僚理论和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行政领导学开始引入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者们通过心理学实验和个案研究,探索领导者的智力、个性和决策等方面对行政领导力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领导者行为和特质的研究,如古德曼的领导行为研究和斯特奇的路径-目标理论。
到了20世纪70年代,行政领导学进一步融合了社会学和组织
行为学的观点。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领导者与组织和环境的互动关系,并探索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有效的行政领导力。这一时期
出现了许多关于领导力风格、领导者与员工关系和领导者的权力与
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如伯恩斯和斯蒂尔的权力中心理论和布鲁克斯
的情境领导理论。
随着行政领导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行政领导力的复
杂性。他们发现,单一的理论或模型往往不能解释所有情况,因此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研究者们开
始倡导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行政领导力。
总体而言,行政领导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管理和组织理论到
2021电大 行政领导学各章复习试题总汇
2018秋季《行政领导学》复习参考练习题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2.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
4.追随者:是指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二、判断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军事领域。(√)
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
4.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
5.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6.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7.社会分工主要是在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两个方向上展开的。(√)
8.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9.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信民、富民、教民三个内容。(√)
10.对领导者的研究和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
三、简答题
2.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答(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信民、富民、教民);谋断分离的思想;人本思想。4.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原则走向和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
1.领导主体。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领导与管理
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3)稳定与变革的区别。领导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变革提高组织绩效,管理则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
(4)综合与专业的区别。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综合素质;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问题的处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领导与管理,虽有联系,但各有侧重。领导不力会导致组织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削弱竞争力,难以适应环境的重大变革。管理不力则会导致组织缺乏规范与分工,引起混乱,背离组织目标。因此,只有把科学的领导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够顺利地推进组织发展,提高组织绩效。
三.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此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具体而言,领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领导者通过发挥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来规范、引导、激励领导客体,共同实现领导目标。
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追随者是指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有独立意识和选择权,对领导绩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领导的属性和特点
1.领导的属性
领导的属性就是领导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各个社会的领导活动所共有的,指领导源于社会活动的自然需要。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应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这种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在同一领导活动中,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社会属性。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体现在权力与服从上,不同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这种权力与服从关系是以强制或欺骗为基础,还是以民主自愿为基础。
2.领导的特点
(1)系统性和互动性。
(2)强制性和权威性。
(3)战略性和前瞻性。
五、领导的功能
领导的功能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作用,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运用权力和资源,通过带领、引导、协调、鼓舞或控制等手段,约束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领导的基本功能有:1.规划功能;2.组织功能;3.指挥功能;4.控制功能;5.协调功能;6.激励功能;7.教育功能。
六、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领导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
(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
(3)科学的发展为领导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领导学的发展历程
领导学学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人类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朴素的领导思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关于领导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专门学说,但它们却成为领导学的思想源头,并为领导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资源。
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学学科的形成是在大约百年之前,诞生于管理学的母体之中。那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推动,使领导实践的领域得到全面的开拓,内容得到深入的发展。同时,西方的科学理论界正在经历科学的分化重组的高峰时期,各门学科高度分化,不断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新兴学科及其研究成果的出现,为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完备的学术基础。特别是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为领导学的理论整合提供了最直接的学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实现了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七、领导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特色
1.领导学的研究内容
领导学就是研究领导活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
关于领导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
第一,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演进,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权力与监督制衡,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第二,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发展,领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