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矛盾和运行方式,以及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这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不均。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
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阶级斗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可
能性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当代经济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变革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矛盾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通过对经济形态、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以及其存在的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通过对事物内外因素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超过工人生活所需的劳动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来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存在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对立矛盾,以及随之产生的资本积累和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焦点之一是资本积累和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无限的资本积累为目标,通过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来实现。
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的价值增长引发经济危机,进而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演进过程,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相应的生产方式的变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等方面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利润驱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劳动力则成为商品,被买卖和剥削。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个人和企业自由地进行生产和交换,通过竞争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存在。
从商品生产到商品交换,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过程。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商品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被组织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作和分工,工人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与工人签订雇佣合同,让工人为自己创造利润。
但工人创造的利润并不全部归自己所有,而是被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规律。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货币价值与其劳动力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能维持他们的生活,而剩余部分却被资本家占有作为利润。
马克思指出,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的价值被低于它所创造的价值。
通过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力价值相对降低,导致剩余价值率的上升。
然而,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工人的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剥削与阶级斗争,它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矛盾与阶级对立,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基本原理、重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经济学、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随后,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雏形。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独特的贡献之一,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 商品经济学商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研究商品的交换关系,揭示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改变,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构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深层次规律,为我们深刻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剥削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与工资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再次,社会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为我们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后,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经济危机规律和周期性,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避免的产物。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1、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生产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构成的社会关系或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五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
价值是其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其自然属性。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6、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黄金、白银)。
7、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剩余价值的最终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3、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4、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物质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3、把生产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产生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料整理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确立;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1.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生存,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2)只有人们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中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最有普遍使用性的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人类需要的物质活动;(2)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人类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4)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5)在生产的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即生产的社会形式。
2.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学科。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矛盾。
第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量的总和,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三章: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商品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剥削劳动者和产生社会矛盾。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之一,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资源短缺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七章: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国际经济关系的紧密联系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指导各国合作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机制。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的主要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和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创立的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剥削、阶级斗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旨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并探索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然而,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得社会形成了两个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2. 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中阶级斗争的结果。
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最终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路径,力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通过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问题,如剥削、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无产阶级能够明确自己的历史任务,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有助于规避资本主义复辟的风险。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指导思想与实践的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1.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基础的。
社会所有制的变革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到来。
1.2.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为人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1.3.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危机现象。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经济危机背后的深层次规律,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解决经济危机的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2.1.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有助于避免重复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的错误。
2.2.促进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为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
这一理论有助于引导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实现社会变革和阶级解放。
2.3.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内容,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这个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的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工人的基础上的,剥削的根本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价值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而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工人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积累和扩大的动力之一。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为基础的,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泛滥和货币的膨胀,也导致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者的个人化,最终导致了劳动者的贫困和剥削。
最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表现,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大和积累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和瓦解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生产和交换的矛盾,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是生产和再生产的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其中政治经济学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其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思想基石,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实现。
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形成过程,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依赖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其中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剥削率等。
1.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得来的。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剥削关系的实质。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价值转化为价格的一般规律。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其内在的价值进行波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着价格的形成。
4.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5. 剥削率:剥削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工资)之间的比率。
剥削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夺程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揭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演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两个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
2.1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其他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它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不可持续性。
2.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因此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兴衰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克服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私有制的制约下,生产力无法有更大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
3.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剥削工人而产生的。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来源和剥削机制,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所创造的超过自身生活和繁殖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方式,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的根源和本质。
这一观点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对商品经济、货币经济、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等方面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本质、资本的积累规律以及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认识,推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历史和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沉浸于社会实践中的同时,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他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揭示了劳动力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挖掘的机制。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获得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生产资料所消耗的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剩余价值的概念,即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存在和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和不公正的根源。
3. 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与原因。
他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无法避免的结果,它源于生产过程中无节制的扩张和资本积累的不均衡。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分析,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将直接占有和管理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关系,实现了公平和社会公正。
第四部分: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谈谈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与把握
谈谈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与把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
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手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和帝国主义,资本家们通过兼并和剥削小企业主和工人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因为资本家们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反抗力量,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选择,它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消除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它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它也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指导,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深刻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获取。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调和性。
资本积累理论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上升,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从而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广大工人阶级则相对贫困。
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保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和物质上的平衡。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会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的阶段。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痼疾,它不仅会给工人阶级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 分类:
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 和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等诸多方面构成的生产 关系体系
注意: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指
主讲教师:马燕平
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燕平
导
论
案例1: 千年人物马克思 案例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 治加经济的科学吗?
一、政治经济学学科名称的由来
经济学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 一书问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它是 由家庭和管理两词组成,原意是指奴隶 主家庭管理,由于奴隶制是以家庭为一 个生产单位,因而家庭管理学实际上就 是奴隶主的经济学。
古希腊思想 家色诺芬 (约生于公 元前430年, 卒于公元前 350年)
政治经济学 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的《献给国 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问世,标 志着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它是由城市(国 家)与经济学两词的连用,原意是指整个 社会或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政治一词法语原意是指城市、城堡; 国家、社会。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简单理解 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也不能理解为 从政治角度研究经济。现阶段的经济学就 是原来的政治经济学。
和济 该政学 观治原年 点经理, 被济》马 广学,歇 泛是认尔 认通为出 同用经版 。的济《 ,学经
1890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 的批判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扬弃 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经验的总结 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精华的吸取(辩证 法、唯物论)
广义的生产关系。
(三)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 ––– 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 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关 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规律。
注意:
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某一社会 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
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
按劳分配规律。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 运用科学的抽象法 3. 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4. 运用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某些方法 5. 运用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方法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为什么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3、怎样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 些?
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精华的吸取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肯定自然离开人的 意识而独立存在, 时间、空间是物质 的存在形式,人能 够认识客观世界
黑格尔的辩证法 整个自然的历史 的和精神的世界 是处在不断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 之中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列宁的帝国主义学说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
威廉 ·配第(1623-1687年) 亚当 ·斯密(1723-1790年)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年)
创始人—威廉· 配第
集大成者 —亚当· 斯密 最后完成者 —大卫· 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圣西门(法,1760-1825年,贵族家庭出身)
(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 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 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 基础 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 •人们必须 尊重经济规律 ,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 办事。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 目的 ,是为了利用经济规 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
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 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 纺织工人起义。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 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 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 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 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 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 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 要求。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 是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者: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劳动资料
(三)原因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 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人的要素、物的要素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傅立叶(英,1771-1858年,商人家庭出身)
欧文(法,1772-1837年,手工业者家庭出身)
圣西门主张社会实行实业制度。他认
为应该鄙视寄生生活,尊崇劳动。应 该由实业家和学者来管理社会。 傅里叶和欧文提倡合作组织,他们认 为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众人互 相帮助都参与劳动、生产,没有剥削 的社会。
经济规律的特点 •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不存在经 济规律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 史阶段发生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都有阶级背景,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 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 •一切社会 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如,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几个社会 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 规律。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
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反作用。
注意:
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及其运动变化。
结论:
政治经济学虽然不直接以生产力和上 层建筑为研究对象,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离 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而孤立地、抽象地研 究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