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学案
区域地理5.3西北地区学案
![区域地理5.3西北地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0f61e90c69ec3d5bb75ed.png)
第三节西北地区【学习目标】1.知道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重点难点】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工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发展状况【自主学习】1.西北地区位于__________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三个省级自治区,即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自治区和甘肃省西北部。
2.西北地区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建立了__________的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钢城”)、甘肃金昌的__________金属工业。
现在,万古荒原的__________已勘探出油气田。
3.西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__________,由此影响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在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芨芨草、骆驼刺等__________植物和河岸附近的__________,牲畜以__________为主。
5.__________是影响西北地区农耕业的最重要因素,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水源来自__________,河西走廊的水源则是__________。
6.西北的农产品中,__________的葡萄、__________瓜、__________的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7.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________,人口约占全国________,其中汉族大致占________。
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聚居区。
新疆北部______人数较多。
8.新疆、宁夏境内的牧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9.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的“西气东送”是指将________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__________地区。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9ed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2.png)
西北地区教案标题:西北地区教案 - 提高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西北地区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影响。
3. 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
2. 西北地区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3. 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如高原、沙漠、盆地等,以及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解释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旱、寒冷等,以及对农业、畜牧业等的影响。
4. 讲解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丝绸之路、兵马俑等,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小组合作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6.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7. 小组展示时,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总结回顾:8.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西北地区的重要性和特色,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的其他方面,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
评价方式:10. 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西北地区的理解程度。
11. 可以设置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2. 将西北地区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如历史、文学、艺术等,拓展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多方面认识。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08ef0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5.png)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入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片奇奥的土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一起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二、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4. 了解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西北地区的宣传片,感受其奇特的自然风光;2.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印象,分享每组成员对西北地区的了解;3. 贴上地图,让同砚们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四、进修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里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以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闻名山脉为特色,还拥有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奇特地貌。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里曾是秦、汉、唐等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兵马俑、莫高窟等。
3.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西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拥有奇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景观。
4. 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西北地区的人们有着奇特的风俗习惯,如新疆人民喜欢骑着骆驼、跳着热巴舞;青海人民喜欢唱青海戏、吃青稞酒。
这些风俗习惯反映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奇特魅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亲身体验其美丽与奇奥,让我们一起探索西北地区的奥秘吧!。
《西北地区》学案
![《西北地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82c3581c758f5f71f67a9.png)
西北地区一、预习填图读图一,完成下列三个要求图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在图上填注40°N、45°N;80°E、90°E、100°E、110°E、120°E2.在图中填出:①主要界线之大兴安岭、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②主要政区之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③主要邻国之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④主要地形区之内蒙古高原、“三山夹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⑤主要农业区之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⑥主要沙漠之塔克拉玛干沙漠;⑦主要河流之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3.在图中标注:①主要城市之呼和浩特、银川、西宁、乌鲁木齐;②主要矿产资源之石油-克拉玛依、玉门、稀土-白云鄂博、镍-金昌、煤-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③主要铁路之兰新线、南疆铁路二.合作探究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读图,完成①、②两题①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②图中A处降水量较(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2)读图,完成①、②两题①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地气温有什么特点?②结合图二降水分布图,说出该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3)下图为图二所示地区四地景观图A、B、C、D四地景观可能分别出现在图二甲、乙、丙、丁中的哪个地区?从D 到A,四地的典型植被是如何演变的?此种演变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4)读某地区河流分布图,完成①、②两题①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②结合以上资料,试推测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1)读图,完成①、②两题①以上三图分别为哪三个重要的农业区?②这三农业区的发展具有哪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2)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河流、流域与交通线分布图”完成①、②两题①试用“·”标示图中5个最有可能出现城市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_区域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区域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3fe376cc22bcd127ff0ccb.png)
一、知识目标1.指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分布。
2.说出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
3.解释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原因。
4.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降水量、云量、气温等各类统计图考查西北地区的气候与地形特征。
2.结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考查西北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与城市分布。
3.结合新疆雪灾、西北沙尘暴、局部山洪等自然灾害,考查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4.结合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与陆地边境口岸发展,考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区域分析地理特点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树立联系的观点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3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分析、板书展示,准确总结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二进行区域地理复习的内容,涉及八年级上册“总论”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征、中国的农业生产以及七年级上册的板块构造理论等知识,这些知识学生都已经具备;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这都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黑河的水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小,为季节性河流B.河流含沙量较小,夏季水量丰富C.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D.河流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2.图中M城市兴起的主要优势区位因素为( )A.丰富的水资源B.发达的科技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矿产资源读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3~6题。
3.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影响南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5.南疆地区大部分城镇的迁移方向及其主要原因是( )A.因洪水泛滥向山坡地带转移B.因资源开发向矿产丰富地区迁移C.因交通线增多向盆地北部迁移D.因荒漠化范围扩大向河流上游迁移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地区—学案
![西北地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a574d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5.png)
西北地区学习目标:1.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西北的主要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分析西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学习过程:板块一.自然环境特征任务1.西北地区的典型景观图片: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天山牧场、浩瀚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戈壁、雅丹地貌、楼兰遗址、塔里木河等。
思考:(1)西北地区以什么景观为主?(2)河流有什么特点?(3)这些反映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任务2(1)干旱是哪个要素的特征?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特点,主要山脉和地形区(3)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板块二.人文地理特征任务3(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在发展农业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决定农业是什么类型?(2)读图分找出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是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分析以上地区如何进行灌溉?任务4(1)观察上图,新疆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及原因是什么?(2)推测新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问题探究:1西北地区瓜果甜度高的原因?2.结合文字材料并下图,推测天山北坡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的分布,并说出主导因素?3.读古诗《敕勒歌》,思考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地区,现在成为沙尘的源地,你认为现在环境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总结提升:巩固练习:读下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五篇)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4d08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d.png)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生:想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区域地理复习 西北地区 学案设计
![区域地理复习 西北地区 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2061ae19e8b8f67c1cb9e9.png)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能知道西北地区最典型的区域特征,能分析其形成的成因。
2、能较为完整地写出西北地区在“干”背景下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能圈出西北农业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出相关的农业类型。
4、能利用材料和地图等,提出有关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并能正确回答。
根据图示材料,结合书本P160页相关内容。
以小组合作形式,写出:“干”背景下,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任务二】
在中国局部地区降水量分布图中,圈出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并说出其发展的农业类型。
塔里木河
【任务三】
依据材料,根据所学,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生产为背景”,设置问题。
材料一:阿克苏地区年均气温7℃—8℃,当地苹果果面光滑细腻、果肉细腻,肉质厚,果核透明,俗称“糖心”,糖度在18度左右,口味特别甜。
材料二:西北地区示意图。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d201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1.png)
《西北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基本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 探讨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关注。
导学内容:一、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地处中国的西北部;2. 西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盆地交错,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3.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充足,降水少,气温变化大,冬冷夏热;二、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1.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 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发展较为良好;3. 西北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如新能源、旅游业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三、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1.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生态珍爱面临严峻挑战;2. 西北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均衡,需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3. 西北地区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发展机遇巨大,需要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情况,并做简要汇报;2. 观看视频:观看关于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的视频,了解更多关于西北地区的信息;3. 采访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调研,了解西北地区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4. 主题讨论:就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展开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思急迅。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西北地区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通过讨论和调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关注西北地区的发展,为西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9b52517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三、导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
四、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地势高大,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河流。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气候条件恶劣。
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林业发展较好。
近些年来,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西北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骆驼、马等动物,还有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和建筑风格。
西北地区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如羊肉串、拉面、羊肉泡馍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五、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请同砚们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3.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的作文,表达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敬意。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增强了文化自大和民族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西北地区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版:学案30 西北地区
![20-21版:学案30 西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59327e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f.png)
学案30西北地区[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地图描述和确认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2.运用各类图表,综合分析说明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综合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的生产方式及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4.借用地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说明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5.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并进行评价。
[图表填绘])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填图绘图】(1)读图描绘:在图中描绘40°N、80°E和110°E线,观察其经过的地区。
(2)读图填注:天山、阿尔泰山、长城、黄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1.西北边陲A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B昆仑山—阿尔金山—C祁连山以北。
2.干旱环境(1)高原盆地: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包括D内蒙古高原、E塔里木盆地和F准噶尔盆地。
(2)大陆性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 mm。
(3)草原荒漠: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内陆河湖:流程短,水量小,汛期短,多为内流河、内流湖,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多内流湖,较大的湖泊有呼伦湖和博斯腾湖。
【读图思考】1.读图,说明造成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演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因此植被越来越稀疏。
二、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1.农牧业(1)畜牧业:半干旱地区以草原牧场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
干旱地区以高山牧场为主,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2)灌溉农业①分布: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②特色农产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读图思考】2.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西北地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阔,但受水源制约,因此水源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c3d5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6.png)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4.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兴趣,增进地理知识的进修。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塞理区域之一。
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日温差大。
降水少,蒸发大,干旱严重。
3.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资源丰富。
新疆以矿产资源为主,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甘肃以农产品为主,有小麦、玉米、水果等;青海以畜牧业为主,有藏羊、藏牛等。
4.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疆以棉花、水果、石油等为主要产业;陕西以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为主要产业;宁夏以养殖业、食品加工等为主要产业。
5.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西北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丝绸之路、兵马俑等;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舞狮、吹拉弹唱等。
三、导学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情况;2.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发言,表达个人观点;3. 完成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请结合地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2. 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西北地区的居民生活情况;3. 请就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深入钻研,撰写一份旅游攻略。
五、课后反思:1. 你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西北地区的发展有哪些亮点和困难?3. 你对西北地区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吗?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同砚们能够保持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不息进修,不息进步。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尽力!。
地理教学教案初中
![地理教学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1037fd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e.png)
地理教学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3. 能够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相互关系。
2. 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2. 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省份。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干旱、温差大等。
2. 讲解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如高原、盆地、山脉等。
3. 讲解西北地区的植被特征,如草原、荒漠、森林等。
4. 分析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旅游业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案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甘肃的旅游业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特征的作用,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强调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示意图。
2. 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分享学习心得、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
![中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20390fd0a79563d1e7208.png)
中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班级:姓名:【考纲透析】1.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地势。
3.描述西北地区的气候、河流、湖泊、资源概况。
4.试分析西北地区的工业、农业、交通、经济发展情况。
5.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6.综合分析西北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1.位置范围(1)位置:大致沿以西、长城、山,山、山以北的地区,纬度位置大致在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和北部2.面积占全国比例的30%,人口占全国比例的4%。
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汉族占人口2/3,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
3.地形地势: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广人稀,地形以、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阿尔泰山主要地形区疆西部:(三山夹两盆)昆仑山4.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为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属于典型的_________。
原因突出特征对其它因素的影响山岭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多____、多____地貌阻隔水文:河流__,多是____河干旱植被:多草——____草原——荒漠远离农业:需灌溉,____是限制性因素海洋城镇:择水而居--呈__状或__状铁路:择水而走--兰新线和___线5.自然景观的东西变化(1)东西狭长,距海远近不同。
自东向西植被。
(2)沙漠地区的动植物:芨芨草、骆驼刺、_______;骆驼6.农牧业生产与水源的关系(1)西北地区地处_____,热量条件与北方地区相差不大,但因降水少,为温带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为本区最重要的区域地理特征,_______成为本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2)受干旱气候的影响,______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部门。
(3)牧区①内蒙古牧区:_______、锡林郭勒(草原牧场)②新疆、宁夏牧区:______、阿尔泰山祁连山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山地牧场)③放牧特点:游牧→__________,需做好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的工作④优良畜种:三河马、______、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4)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本区的耕作业为_____________①灌溉水源——河水、____________、地下水灌溉②四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平原、_____平原、甘肃__________、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冰雪融水-坎儿井)③主要农作物:小麦、_____、_________、瓜果、甜菜。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fd54927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2.png)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西北地区的风景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的壮美风光,引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3. 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特色风景和人文景观。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西北地区的主要省份有哪些?它们的地理位置在哪里?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3. 西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四、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a.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边境。
b.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温差大,夏热冬冷,适宜农作物的发展。
2. 自然资源分布a.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b. 西北地区还有大片的戈壁荒漠和沙漠,但也拥有一些湖泊和草原。
3. 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a.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 西北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戏曲、舞蹈、手工艺等传统文化。
4. 旅游资源a. 西北地区有许多闻名的旅游景点,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青海湖等。
b. 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如羊肉泡馍、羊肉串等。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设计一份西北地区的旅游宣传册,介绍西北地区的特色景点和美食。
2. 请同砚们分组进行小钻研,了解西北地区的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并进行展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七、作业1. 请同砚们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对西北地区的印象和感受。
2. 请同砚们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分区地理——西北地区学案编者:李红艳审核:张丽【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全面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3、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自主学习】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6°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相邻位置: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2.范围:读《区域地理》P125图3-2-38,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范围: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
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
新疆地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
吐鲁番盆地中的湖海拔--155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 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
2.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是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地区,气温日、年较差,日照强,多大风,降水稀少,自向递减。
读《区域地理》P125图3-2-39,填写下面表格;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3.河湖特征(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河、湖为主。
主要河流:河、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填写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名称:①②③④⑤(2)河流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补给为主,水量,有大片无流区;河流的径流补给与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
4.植被特征合作探究(二):西北地区植被特征及成因:5.资源状况:(1)矿产资源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I___________;J___________;L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三):(2009 重庆卷)右图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区位因素。
(6分)二、人文地理特征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0.5亿,占全国的4℅,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密度很。
民族众多,其中以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族、族、族。
2、农业西北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基地和富有特色的农业、农业。
(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和牧区形成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草类茂盛,草质优良,面积广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其中内蒙古以牧场为主,新疆以牧场为主。
主要畜产品有:3西北地区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1)重要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包头:金昌: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酒泉:(2)工业带:工业带的西段4、村镇、城市、交通和人民的生活在西北干旱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聚落的分布与“”关系密切,本区的村镇、城市分布多呈状或状,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铁路线分布沿着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如线、线。
读上图,准确指出下面字母所示位置的铁路线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f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四):(2010海南卷)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0分)三、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问题最为突出,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合作探究(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实例具体说明我国荒漠化之路的主要措施。
【能力训练】()A、春播期雨水少B、夏季高温多雨C、秋季晴朗少雨D、沙质土壤2.我国西北地区与邻国接轨的铁路是:()A、缤绥线、滨洲线B、兰青线、包兰线C、大秦线、陇海线D、集二线、兰新线3.下列关于新疆的错误叙述是:()A、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自治区)B、地形分布大势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C、坎儿井是柴达木盆地引地下水的灌溉工程D、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4.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三大灌溉农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有:()A.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于干旱地区B.三大灌溉平原都是本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C.灌溉水源来自黄河D.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甜菜等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右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
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2010年1月18日,新疆雪灾近百万人受灾,伊犁河谷国道发生雪崩,读下图回答7-9题。
7.对上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8.图中伊犁河谷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是(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9.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左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河谷绿洲农业 D.企业化种植园农业11.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酸化 D.水资源遭受污染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据此回答12-15题:12.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1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14.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15.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6.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18.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工业地带属于()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读右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图中数码所在位置所处温度带与其他三处不同的是()A.① B.② C.③D.④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21~22题。
2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2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B.草原C.草甸D.荒漠2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24.读下列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有关材料,回答。
(18分)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省区之首。
近年来内蒙古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畜牧业快速发展,并拥有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一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
2004年起,连继6年GDP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位。
⑴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其东部有著名的山脉,该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分)⑵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气候,最北部地区所属的干湿区是。
(2分)⑶ A处的天然植被是,C处的天然植被是。
形成这样的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4分)⑷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地区气候干旱,但由于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
内蒙古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关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4分)A.天然草原面积广阔 B.地势平坦开阔C.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利于牲畜安全越冬 D.有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E、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牲畜没有敌害⑸随着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