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为 由于 社会 原 因 ,儒 家思 想 以不 复有 当年 的威 力 ,取 而代 之 的是 从 宇宙本 体 出发 ,探 求 本末 ,论 述人 生 、社会 、 自然 哲 理 的玄 学 。这种 既 不是 道 家亦 不少 儒 家 ,却 兼有 二 者 品质 的学 派对 魏 晋 时期 的文 学创 作 影响 巨 大。玄 学 的流行 ,使 追 求个 性 解 放 ,精 神 自由 蔚 然成 风 。文 人 志 士 开始 放 弃宗 教隶 属 的舒 服 ,摆 脱 官场 的 纠缠 ,非 汤 、武 而薄 周 、孔 。玄 学 中对 自然 的 热 爱 也 影 响 了那 个 时期 文人 的创 作 倾 向, 从 “建 安 七 子 ”到
学 的 政治 倾 向和社 会 的功 利 目的 性 .强化 了文 学的 本体 性 和文 学 的 审美趋 向。 文学创 作开 始趋 于个性 化和 风格 多样化 。
(一)就诗 歌 而言 ,突 出 的特点 是 五 言诗 的 成 熟 和繁 荣 。五 言诗 最早 产生 于 民间 ,到了 汉代 已经 成为 一种 新 的诗 歌形式 , 大量 存 于汉乐 府 中。五 言乐 府诗新 鲜 ,活 泼 ,深受 贵族 和一 般 文人 的喜 爱 ,但 是 由于 它来 源于 民 间 ,质 朴通 俗 ,又受 到正 派 文人 的鄙 视 。 因此 ,虽 然在 东汉末 年 m现 了像 古 诗十 九首那 样 优 秀 的五 言诗 ,但总 的 来看 ,写 五言 诗 的人不 多 见。建 安时 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对于“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的理解主要有有三方面,一是“摆脱附庸”,如:“所谓文学的自觉,是文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发展”。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萧统编辑《文选》,选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为标准,将经、子、史排除在外,这样就将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完全区分开来,使文学摆脱经史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出来,南朝文人试图通过“文”与“笔”区分来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类型,刘勰《文心雕龙》说当时的“常言”即一般意见认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认为此时的文学同时最为集中的表现出来文人化、个性化、抒情化与审美化的特征,“文学自觉就是对文学的形式化、审美化、个性化特征的自觉”。
《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的说法,已指出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汉代人也指出辞赋具有“丽”的特点,这些都对文学的本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直至汉末,人们一直未能摆脱把它看作教化工具的观念,文学一直居于经学的附庸而未能独立发展。
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念已经明确。
《宋书·谢灵运传论》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从建安开始,人们已经明确文学的特性。
曹丕作《典论·论文》,根据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加以分类,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对诗赋“丽”的特性作了明确的概括;而且他还运用了“气”的理论,对作家各自不同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其后陆机作《文赋》,进一步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的束缚,在这篇《文赋》中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了;《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等等方面,有意识地追求了文学的艺术美感和生命活力,标志了文学自觉,在克服了玄学思潮对文学过度的侵蚀之后,南朝文学再度接续了自建安以来文人文学注重华美的传统,并将之推向唯美化的程度。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发布时间:2009-1-25 8:29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自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
这场变革的历史契机来自汉末的大动乱,汉末至魏晋的长期的动乱使得两汉大一统的社会基本解体,思想统治随之松动,其具体表现就是经学统治的衰落乃至瓦解。
例如,曹操一改汉代的察举制,仿效战国时期的做法,主张“乱世用其才”,实行“唯才是举”,并公开发布文告,认为可以任用“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之用兵之术”的人,这本身就是对经学的极大的蔑视,使人不再仅仅为儒家的经义而生活。
另一方面,经学统治的衰落使人们禁锢的思维得以解放,注重学理思辩和生命感悟的玄学思维开始兴盛,这就易于导致人的感性的进一步觉醒。
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门阀士族制度的存在。
自东汉以来,开始形成掌握了相当的政治权力、经济势力和文化知识的官宦世家,汉末便沿革成为豪门大族,并渗透到政治领域,成为统治者的社会基础,至曹丕则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正式承认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这一阶层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特征:第一,以姓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多个大的宗族,其政治和经济势力相对独立,较少受朝代更迭的影响。
由于它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所以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第二,高踞于平民和庶族地主之上,等级严格,以致出现了“士庶天隔”的情况。
第三,构成士族的因素往往有两个,一是世积文儒,即累世业儒,书香传家,而且素有声望;二是位居清要,指祖先居官为多为清要的文职。
第四,生活上的奢华与情感上的放纵。
两汉的地主、官吏尚比较俭朴,但魏晋士族却一改斯风,崇尚奢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当时在士族中竟然传为美谈,可见一斑。
士族子弟不事生产,不学无术,追求享乐,蔚然成风,《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在这一时期孕育发展。
作为一个从“大一统”到分崩离析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的自觉的时代。
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这一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思想上却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一、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就三曹而言,诗歌创作即各具特色,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二、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以魏晋玄学为理论形态,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而佛教的传人则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氛围和文化土壤,如文学中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词汇的扩大等。
三、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尤其是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体,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而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像一阵清凉之风吹入文坛,刺激着涛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的自觉时期”,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入思考和自我意识的提升。
理解这一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文人的自我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开始对自己的文
学创作、文论和文化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自我意识。
他们对文学批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
了系统的反思和总结。
文人们开始倡导个性化的创作,注
重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思想。
2.文学批评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文人对于文学形式、风格
和内容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讨论和批评,并形成了不同的
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
一篇对文学创作方法和价值的理论文章,倡导“章法应事,势备而谋始”,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文学思想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思想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
文人开始关注个体表达、自然与人文的关
系、人性和命运的探索等主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思
想流派,如玄言派、物我两忘派等。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人的社会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们开始对当时社
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表达了更加明确的态度和关切。
大量
的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风俗、民生问题、自我安慰和关怀等,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思考。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的自觉时期”是指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自我意识提升和理论化的发展。
文人们开始关注个体表达、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以及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汉语国际教育13065007 洪丹蕾从魏晋历经南北朝,至唐朝前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中古时期的第一段。
这阶段魏晋文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1]“文学自觉”的定义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出现了这三个标志,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期,此前的时期虽然也有文学形式的出现,但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因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分析各个时期的文体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古代的文学分为“三古七段”。
上古文学有先秦和两汉两段,这两个时期是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
⑴先秦时代主要有三种文体,即神话、诗歌和散文。
①诗歌领域主要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因为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民歌,所以属于音乐范畴,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歌舞乐一体。
②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分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
像《老子》、《论语》是属于哲理散文;而《左传》和《战国策》就属于历史散文。
他们分别属于哲学和历史范畴。
先秦时代的文体没有属于文学范畴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⑵两汉时期主要文体有赋、散文和诗歌①赋的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虽然赋有文学的特点,但是创作者写赋都是表达对国家的感叹,并没有写自身感受与想法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
②散文主要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政论散文、哲理散文(《论衡》)与记事散文(《列传》、《说苑》)。
这些都不属于文学范畴,自然不会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③诗歌里包括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属于音乐范畴,不是文学的自觉;但“古诗十九首”却被认为是预示文学自觉时期的到来,因为它有现代文学的特点,并且也是诗歌四个现象中唯一一个是文学形式的作品。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答:文学的自觉有三个重要的标志: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风骨的形成。
二.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特征。
答: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 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魏晋以降人们文化心态的自觉趋向,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反过来给予当时文化以巨大影响。
2 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开放型文化特征,是由于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
3 宗教鬼神崇拜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的另一个特征,是宗教神学的勃兴。
4 区域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迁移转徙,各割据政权实施政策的差异性,使得这个时期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时经济、政治、学术思想、宗教、民族聚居以及社会风俗等,无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因此,作为反映上述各方面总和的文化(精神和物质的),不能不带有鲜明的地域型特征。
三.曹丕与曹操在诗歌创作上有何异同?答:相同的地方:1)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2)就诗歌创作而言,曹氏父子同为悲慨,曹操与曹丕的悲慨更多的是抒写时代的苦痛不相同的地方:1)曹操是一代枭雄,诗歌苍凉悲壮,霸气淋漓,很有王者之风;曹丕的诗歌婉约细丽,着重抒发个人情感,文辞纤细,与曹操的风格很不相同2)曹操的诗歌大都是缘事而发,描写现实;曹丕的诗歌多文士气,公子气。
3)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
四.简述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
答:南朝民歌的内容: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
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
魏晋南北朝唐朝文学名词解释-华中师范大学
魏晋南北朝、唐朝文学史复习1、文学自觉: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三百多年才实现的。
表现为:一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二、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三、对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心理、创作个性、文学形式进行理论探讨。
四、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七子”和蔡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附:刘勰对建安文学的评价。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时序》)3、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形成的原因:1.汉末动乱,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2. 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答: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批评动的著作,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
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论著大量出现,并已摆脱了两汉的儒家诗教观的束缚,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文学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与批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代表性者如《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总集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如《文选》等。
2、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就文学批评的概念、术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的范畴。
如“风骨”、“风韵”、“形象”、“意象”、“兴会”、“兴象”等,也开始探讨“意与象”、“形与神”等的关系。
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术语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同时,它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对于文学内部规律探索的加强。
3、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上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潮也极为活跃。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东晋“玄言玄理”再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再到梁陈宫体,文学的风尚、题材、风貌的潜衍流变,无不呈现出这一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学风貌,也折射出文学思潮的活跃。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前此的文学史所未曾有的,而这正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2.简述其主要特征,有以下数端:答: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批评动的著作,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骈文”1、三国两晋时期骈文(“四六文”)、骈赋、志人志怪小说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正始体、竹林七贤、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古直悲凉、慷慨沉雄”』、曹丕《典论》、曹植(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白马篇》、王粲、蔡琰、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稽康两晋:西晋(265-317);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左思“咏史诗”(开拓了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刘琨(闻鸡起舞)、郭璞“游仙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诗品》』东晋(317-420):玄言体、陶渊明“田园诗”『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谢灵运“山水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2、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元嘉体、鲍照“乐府七言歌行”『雄健豪放』、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齐(479-502谢脁“山水诗”、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专著)梁(502-557)宫体诗、箫统《文选》、钟嵘《诗品》(五言诗研究专著)徐陵编辑诗歌专集《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陈(557-589)南朝民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洲曲》)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沈约北周(557-581)北朝民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敕勒歌》、《木兰诗》)骈文骈赋(04)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受到诗歌讲究对偶,声律,辞藻风气的影响,趋向骈化,出现骈赋。
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通俗一点讲,是说文学自身醒悟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充当某一学术的附庸,只当作政治教化的配角;而应异军突起,取得独立存在的学理地位,以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升华作者自身,借以打动他人,影响他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都具有这样的特质。
这种特质,作品反映出的这样的意向和认识,魏晋以前还没有,或者尚在萌动状态。
汉末到魏晋,时代的动荡,社会人心的深刻变化,促使作家“人的自觉”,“文的自觉”即文学的自觉,也就随之而来。
文学的自觉跟作家“人的自觉”紧密相联,二者不能分开,这一点是重要的。
文学,文学创作,魏晋以前早有了,而且硕果累累,这是大家知道的。
但文学并非独立门类,而是附属在经学、儒术等学术上。
文学作品的不断出现,虽起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系因“缘情而发”,但未能脱离附庸地位,统治者和社会的人们将它们看成政治说教的辅助工具,以便执政者“观风俗”,“厚人伦”,从中取得借鉴,利用来调整“治人”的手段。
“文学”一词,到春秋时代已经习用,孔子给门弟子开出的功课有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每一门都有学得很好的学生,据说共有十个人,史称“四科十哲”。
其中的“文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而是指古代文献即古史资料。
汉代(以〈史记〉〈汉书〉为据)所谓“文学”,也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文学,那指的也是儒家经典的学术。
诗歌、散文、传纪等文学作品,在范围上包含在经史等学术里边,不是一个单独门类。
因此,文学作品的涌现,总的说来还处在文学的自发阶段。
文学的功用虽有娱情适性的一面,而主要是在配合政治说教上。
“诗教”“书教”之类的堂皇名目,就是对文学这种配合作用的附属地位加以强调的。
三代到西汉以前的漫长时期,没一本史书开辟专栏为文学活动立传。
文学之事但只零星附入象<<史>〈汉〉的“儒林传”之中,〈汉书。
艺文志〉虽言“艺文”,亦非称述文学,而是目录学专篇。
这些情况表明,直到汉以前,文学都没有独立成一学科,只处在某种学术的附属地位而未“觉醒”。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先秦两汉;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孕育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一种活泼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的景观。
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充满了自觉性和创作的个性。
一、对于文学体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体式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五言诗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的五言诗更加臻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众作之有滋味者”。
五言之外,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也形成和成熟于此时。
由于对汉语格律的的深入研究,齐永明间又创造出一种新诗体,其后宫体诗人更大量地写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并使七言诗体隔句用韵的规律固定化,对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程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为近代诗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多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这一传统文体一部分保持它奇句单行的本色,另一部分则受诗赋的影响而演变为骈文,成为声律和骈偶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
二、由民歌到文人抒情诗,文人的创作意识明确,在创作的过程中敞开情怀,显示自己的灵感与个性,文学本身的抒情性鲜明而突出在先秦两汉,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赋。
先秦的《诗经》奠定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道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但是《诗经》内容多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民歌,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
由此可以概括,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文学的形式主要为民歌,尚未能显示作家的性灵和特色。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抒情文学开始涌现。
建安时期由于时代的现实基础不同,文人对传统思想有了很大的突破,故眼界和心胸得以开阔。
此时的文人作家均能敞开胸怀、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性灵和个性,具有较高的文学抒情性。
三、开掘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内容方面显得多姿多彩这一时期的文学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后世盛行的各类题材几乎都在此时滥觞或发展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形成了各具风格的作家群体
有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作家 群,他们所形成的“建安风骨”为后世所钦慕;有以 陆机、潘岳为代表的“太康”作家群,其诗歌注重艺 术形式的追求,讲求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有以沈约、 谢眺、王融三人为代表的“永明体”作家群。有以庾 信、徐陵为代表的“宫体诗”;有以嵇康、阮籍为代 表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这些作家对文 学语言的美感,对语言的对称美、辞彩美和韵律美结 合起来。
文学题材和体裁多样化
■ 散文方面,有美文之称的骈文最兴盛出现了 《洛神赋》《哀江南赋》《兰亭集序》等讲 究对偶、语言华丽的骈文。
■ 小说方面,出现了志怪和轶事两类代表作品。 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最为有名。轶事 小说有刘歆的《西京杂记》,后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对后世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文学题材和体裁多样化
■ 这个时期,作家们开创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和体裁。在题 材方面,有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谢眺的山水诗,描写宫廷生活 的宫廷诗。
■ 体裁方面,诗歌五言诗趋于完善和成熟,曹丕、鲍照等人 在在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方面的创作和探索,推动了七言 诗的发展;永明年间的“新体诗”则奠定了近体格律诗的 基础,徐陵编辑了诗歌专辑《玉台新咏》,保存了大量的 诗歌作品。
门阀大世族世袭荣华富贵,什么也不缺,他们认为 真正有价值,能传之久远而不朽的只有文学,于是 刻意作文。人们观念的变化,使文学本身的价值意 义显露出来,文学便获得了独立资格。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指出:“概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文学作品开始表现出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 和审美倾向。
文学与学术进行了分离
■ 先秦时期,文学是经学的附庸。两汉时期,开始有 了文体区分意识,但汉人文学意识处在萌芽期。南 朝时,宋明帝召集学士,有意识地把文学从儒道史 阴阳中分离出来;《后汉书》列“文苑传”与“儒 林传”并立。《文心雕龙》以为有韵为文,无韵为 笔;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辑《文选》,他根据“事 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将文学与经、史、子区 分开来,《文选》中所确立的文学观念,对后世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3)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1、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追溯到《汉书·燕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铬律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至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 题材:不仅抒写传统的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个人际 遇,也面向更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面 向与人的形神息息相通的自然山水。 • 技法:确立了声律的理论规范,形成了典故的运用传 统,丰富了文学的修辞技巧。 • 体裁:既是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发展期、抒情 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 ,也是理论散文进入更加思辨化的时期。 • 文学批评与理论:涌现出一大批专门的文章和著作, 且就文学的创作和审美,提出了诸如文气、风骨、意 象、缘情、神游、兴会、味象、形神、滋味等一系列 重要的概念和范畴。
• 3、语言富丽精工,工于锤炼字句,重辞采, 讲对偶,多用典。
•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 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篇》 • 4、结构单调: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 模式 • 多名句,少名篇。
南北朝乐府民歌
• 南朝乐府民歌 • 南朝(公元420-58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建 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四个汉人政权——宋、齐 、梁、陈的总称。 • 南朝乐府民歌可分“吴歌”与“西曲” • 吴歌曲目少而歌辞集中,今存曲目二十四种, 诗歌三百二十六首,出于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 地区。
• 曹操诗歌内容 • 1、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 • 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却 东西门行》 • 《蒿里行》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 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 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 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 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 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 明。因此,后人称《蒿里行》为“诗史”、“汉末 实录”。
• • • •
2、表现政治理想,抒发雄心壮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魄宏大,意境深远。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4神州文学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赵晨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看到题目,你会有很多的疑问。
什么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成为文学自觉时期的开始?之前的不是吗?那之前的文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点一点来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期间大约有300多年。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在汉朝,所谓的文学指的就是学术,特别是指儒学。
到了南朝时期,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另外文笔也有一定的区别,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第二,文学的各种题材开始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
曹丕认为“四科”各自的特点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也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即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因此要写的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此要写的清楚明朗。
第三,开始对文学的审美有了字句的追求。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征,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成为了文学的自觉重要的特征。
二、文学自觉开始的原因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绪,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西晋统一后有陷入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后,北方十六国又开始了混战。
两百多年来,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废。
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对传统的儒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崇拜,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向其他寄托,许多新的信仰在知识分子和平民中产生,玄学、道教和佛教应时而生。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愿望也很难实现,玄学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士大夫或者读书人也开始产生了自觉,人性开始觉醒。
文学自觉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三、文学创作的文学性上古文学是文学的非自觉时期。
根据三古七段,上古分为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
从魏晋时期开始,文学创作越来越倾向与文学的本体性和审美趋向,其政治性和功利性被逐渐淡化,文学创作风格开始多样化。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王晓丹(无锡机电高职)摘要:魏晋南北朝以前,没有独立的文学范畴㊂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从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㊂关键词: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图分类号:G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20)01-01-02㊀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㊂最重要的是文学自觉㊂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继文学自觉之后的文学㊂文学自觉是一个贯穿魏晋南北朝的漫长过程㊂这种自觉有三种迹象㊂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来粗浅的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现象㊂一㊁文学从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先秦文学不是具有现代功能的文学㊂先秦时期的文学形式一方面是文学㊁历史㊁哲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是诗㊁乐㊁舞的结合㊂生动多彩是文学的萌芽阶段㊂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典型的动荡时期的文学㊂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如生死主题㊁游仙主题㊁隐逸主题等,这一时期的文学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㊂先秦散文没有纯文学散文㊂散文创作常与历史㊁哲学相融合,但仍有一定的文学性㊂先秦诗歌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从宗教颂扬和祷祝诗到政治叙事诗,再到抒情诗㊂魏晋南北朝诗歌注重抒情性㊂先秦没有赋这种文体㊂汉赋是继承‘诗经“赋颂传统,仿效楚辞,吸收战国文学的铺张恣意以及先秦文人作品的相关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新文体㊂魏晋南北朝时期,词赋表现出抒情性和小品性,文学性得到加强㊂先秦小说是神话和寓言的故事㊂汉代小说没有文学形式,到了魏晋南北朝小说才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文体㊂二㊁不同的文学体裁之间有更详细的区别㊂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系和风格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先秦时期,不同的文体㊁文学㊁历史㊁哲学㊁诗歌㊁舞蹈没有明显的区别㊂不同风格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㊂到了汉代,风格看似有所不同,但风格掺杂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大多数文体都形成了自己的写作要求和基本文体特征㊂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者们开始重视文体的辨析,文体差异更加明显㊂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明确的分为了 四科八体 ㊂关于文学体裁分类的著作很多,这说明了作家们开始关注体裁的特点,并且有自己的风格㊂三㊁文人对文学的审美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因其审美特征而被称为文学㊂文学自觉最终还是表现为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㊂(1)散文先秦散文不分文学㊁历史和哲学㊂诸子百家的说理散文呈现了相当高的文学性㊂汉代散文的文学性与先秦相比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㊂西汉散文成就较高的是政论散文,其中贾谊的‘过秦论“就是这种代表.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辩文创作出现了高潮,题材广泛,名家众多㊂嵇康的论辩文最为突出㊂他的纹章析道缜密,辞喻丰博,兼几家之长,将论辩文推到新的高度㊂比如他的‘养生论“就阐释了形神互育的原则㊂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逐渐发展为骈化,作家开始提倡追求优美的散文,骈散逐渐合一,散文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㊂作家开始自觉地追求文章的审美特征㊂这一时期,散文的要求不断变化,体现了文人自觉意识的增强,文章美感的增强,审美特征的增强㊂(二)赋先秦时期没有赋这种文体㊂赋出现于西汉,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㊂在汉代,骚体赋首先出现,并逐渐形成了以 九体 为代表的独特格局的体系㊂骚体赋体系固定,题材相近㊂魏晋南北朝时期,辞赋的创作深受时代的影响㊂人们开始讲究对偶㊁声律㊁藻饰之美㊂文章的句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骈化影响很大㊂魏晋时期,词赋变得抒情㊁小品化㊁个性化,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表达主要是抒情性的增强㊂王粲的‘登楼赋“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㊂这一时期,大赋开始抒发作者的情感,不再拘泥于政治,如潘岳的‘西征赋“㊁谢灵运的‘山居赋“㊂由于永明声律说的兴起,赋的创作也受到影响,出现了抒情赋的创作㊂比如江淹的‘恨赋“不仅充分发挥了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而且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其中,造成气势起伏,藻饰也是恰到好处,是南朝著名的抒情小赋㊂诗体赋是魏晋南北朝齐梁文章新变的产物,是对赋的进一步抒情化尝试㊂赋的变化是魏晋南北朝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㊂(三)诗歌先秦诗歌主要是‘诗经“和‘楚辞“㊂‘诗经“中的大部分诗都是抒情诗,为后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㊂魏晋时期很多人借用了‘诗经“的技法㊂‘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㊂‘古诗十九首“采用的抒情策略也多种多样,后世许多学者以此为例,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生成㊂魏晋南北朝建安时期,中国诗歌开创了新局面, 建安风骨 成为诗歌美学的典范㊂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五言诗,每一首都有自己的特点㊂如曹植的‘白马篇“抒发了自己对前途的信心㊂曹操对乐府诗进行了改造,使之脱离了民歌成为一种独立文体㊂至此,诗人开始自觉追求审美特性㊂西晋诗歌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㊂陆机的‘拟古诗“藻饰华丽,‘猛虎行“诗风繁复,‘赴洛道中作“句式骈偶,这种诗风的有简单向繁缛的转化时文化自觉的明显表现㊂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而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㊂谢灵运作山水诗,鲍照善边塞诗,梁陈出现宫体诗,诗歌类型多样化,个性化㊂齐梁陈的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偶,四声的发现和运用,推动了 永明体 的成熟,使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㊂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巨大转变可以说是文人对文学审美自觉追求的成果㊂(四)小说先秦时期的各种神话是小说的源头,但这些神话还不能算作小说㊂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才真正出现㊂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㊂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仙方术㊁鬼魅妖怪㊁殊方异物㊁佛法灵异㊂最具代表性的是‘搜神记“,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㊁表达人民的爱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㊂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铁事㊁言谈举止,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㊂‘世说新语“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言谈描写使人物生动形象,对故事进行一定的提炼㊂‘世说新语“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机智和幽默㊂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无论在文学门类㊁体裁风格还是审美特性上都有其 自觉性 ,各项文学体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自觉时期,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㊂2522020年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女报㊃家庭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而对魏晋时期为文学自觉的时代的论证,如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文学”与“文章”的概念,但“文章”的含义却与汉代不同。
曹丕所认为的文章有四: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虽然这种“文学”与现今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比汉人有很大的进步。
其一是它将史传排除在外,其二是将诗歌同辞赋并在一起纳入到了文学的范畴中来,这种一减一增虽然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大大的纯净了文学的概念。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对“文笔”进行了清晰的辨析。
在汉代,文笔是对各种文章著作的总称,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后来刘勰对其作了一个语言形式上的分析:“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这种分析也是比较粗浅的。
再后来萧绎才从文学的性质上对其作了精确的辨析:“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这种区分,无疑使人们对文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学认识清晰化,才有宋文帝时国家设立了与儒、玄、史并列的第四馆“文馆”。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必要一提的,那就是曹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高度概括出来的“以气为文”这个命题。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这里所认为的“气”自然不是哲学层面的“气”,而应该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气质个性,是不能模仿和传授的一种内在的东西。
而由它便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这也不得不说是对文学概念的一种进步的认识。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是大大超前与汉人的,也是更接近与现今文学的。
(二).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文人和文学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
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
因为艺术的创造,从来就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活动,没有创作主体的相对自由,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发展。
”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一个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时期。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替十分频繁,汉代所形成的那种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已经是变得支离破碎,整个社会秩序被打乱。
在这种乱世之中,文人是不同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的。
虽然他们同老百姓一样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然而,文人是有思想的,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仅限于此的。
他们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 ,所以,当时的文人思想是极为痛苦与复杂的。
他们以无心去继续遵守儒家的传统礼教,不愿意再让它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自己的价值上面。
他们开始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独立与自由,追求自己感官上的享受。
“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
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
”这正是当时文人的写照。
同时,当时群雄并起,文人学士都受到各路地方势力的格外礼遇。
为了网罗文人为己所用,他们都屏弃汉代遵循的以“德”取人,而是采取一种不问品德如何的“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认识到自己才学的价值,使得自己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张扬,文学的抒情功
能也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文人们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展示自己的个体精神世界,“使得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
”除了文人的地位提高之外,文学的地位也开始得到提高。
按照传统观点,著书立说被看作是人生中次要的事情。
孔子有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正因为如此,才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为之不朽。
”的说法。
然而,曹丕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把文学从一种次要的位置拔高到与德行一样,是最高之不朽。
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贵贱荣辱都不值一提,那都是空虚的,人不必以其作为人的成败得失的标准,而只有文学创作才有可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这无疑是对文学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褒扬。
而上述所有的这些,是汉人所没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促成了当时文学独立的、自然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题和体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的主题和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前代无法比及的。
在创作主题上,有的抒写胸怀大志的,如曹操的《观沧海》;有的表达渴求建功立业的,如曹植的《求自试表》和《白马篇》;有的描写动乱社会人民苦难的,如曹操的《蒿里行》;有的倾诉思妇之苦,如曹丕的《燕歌行》、潘岳的《悼亡诗》等;有的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等。
除此之外,还有抒发行军之苦、叙述个人遭遇、阐发玄言义理的,几乎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创作体裁上,五言诗在曹氏父子的努力下,进入了它的发展繁荣期;七言诗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比如说曹丕的《燕歌行》就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抒情赋、骈文都进入了它们的高峰期。
同时,小说和格律诗也初见端倪,如《搜神记》。
而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这些重量级的文学专著的出现更是使得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站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上面所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结论。
中国的文学自觉由此始发,纯文学也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可以这样说,后来唐宋文学的兴盛正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之上的。
也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