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对于“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的理解主要有有三方面,一是“摆脱附庸”,如:“所谓文学的自觉,是文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发展”。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萧统编辑《文选》,选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为标准,将经、子、史排除在外,这样就将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完全区分开来,使文学摆脱经史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出来,南朝文人试图通过“文”与“笔”区分来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类型,刘勰《文心雕龙》说当时的“常言”即一般意见认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认为此时的文学同时最为集中的表现出来文人化、个性化、抒情化与审美化的特征,“文学自觉就是对文学的形式化、审美化、个性化特征的自觉”。《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的说法,已指出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汉代人也指出辞赋具有“丽”的特点,这些都对文学的本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直至汉末,人们一直未能摆脱把它看作教化工具的观念,文学一直居于经学的附庸而未能独立发展。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念已经明确。《宋书·谢灵运传论》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从建安开始,人们已经明确文学的特性。曹丕作《典论·论文》,根据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加以分类,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对诗赋“丽”的特性作了明确的概括;而且他还运用了“气”的理论,对作家各自不同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后陆机作《文赋》,进一步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的束缚,在这篇《文赋》中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了;《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等等方面,有意识地追求了文学的艺术美感和生命活力,标志了文学自觉,在克服了玄学思潮对文学过度的侵蚀之后,南朝文学再度接续了自建安以来文人文学注重华美的传统,并将之推向唯美化的程度。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越来越明确,文学与政教的关系进一步分离,而美被认为是文学的基本特质,这一时期文学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也格外强烈,最突出的就是诗歌的格律化和骈文的产生,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诗体的多样化和与之相随的艺术表现功能的分化,在五言诗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七言诗也逐渐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在这一时期孕育发展。

作为一个从“大一统”到分崩离析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这一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思想上却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一、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就三曹而言,诗歌创作即各具特色,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二、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以魏晋玄学为理论形态,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佛教的传人则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氛围和文化土壤,如文学中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词汇的扩大等。

三、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尤其是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

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体,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而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像一阵清凉之风吹入文坛,刺激着涛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的自觉时期”,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入思考和自我意识的提升。理解这一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文人的自我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开始对自己的文

学创作、文论和文化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自我意识。

他们对文学批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

了系统的反思和总结。文人们开始倡导个性化的创作,注

重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思想。

2.文学批评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文人对于文学形式、风格

和内容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讨论和批评,并形成了不同的

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

一篇对文学创作方法和价值的理论文章,倡导“章法应事,势备而谋始”,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文学思想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思想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文人开始关注个体表达、自然与人文的关

系、人性和命运的探索等主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思

想流派,如玄言派、物我两忘派等。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人的社会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们开始对当时社

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表达了更加明确的态度和关切。大量

的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风俗、民生问题、自我安慰和关怀等,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思考。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的自觉时期”是指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自我意识提升和理论化的发展。文人们开始关注个体表达、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以及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汉语国际教育13065007 洪丹蕾

从魏晋历经南北朝,至唐朝前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中古时期的第一段。这阶段魏晋文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1]

“文学自觉”的定义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出现了这三个标志,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期,此前的时期虽然也有文学形式的出现,但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因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分析各个时期的文体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古代的文学分为“三古七段”。上古文学有先秦和两汉两段,这两个时期是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

⑴先秦时代

主要有三种文体,即神话、诗歌和散文。

①诗歌领域主要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因为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民歌,

所以属于音乐范畴,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歌舞乐一体。

②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分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像《老子》、《论语》是属

于哲理散文;而《左传》和《战国策》就属于历史散文。他们分别属于哲学和历史范畴。

先秦时代的文体没有属于文学范畴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⑵两汉时期

主要文体有赋、散文和诗歌

①赋的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虽然赋有文学

的特点,但是创作者写赋都是表达对国家的感叹,并没有写自身感受与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

一、概说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

关于文学的自觉,主要有“魏晋文学自觉”、“汉代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先秦文学自觉”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自觉”,是相对于文学时代的不自觉而言的,就中国文学史的宏观演变过程而言,在唐宋之前,主要体现为诗歌文学的自觉,其中大体发生过三次大的自觉,它们都是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

第一次是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这是相对两汉时代经术思想统治所造成的不自觉而言的。由曹操奠定的易代革命为其政治基础,曹魏时代通脱的思想解放为其思想基础,两汉儒学的解构和魏晋玄学的渐次兴起为其哲学基础,曹魏诗人集团和新兴审美型诗学观念的形成为其作家基础和文学审美基础,其表现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标志和丰硕果实,就是一变两汉的空泛言志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范的五言诗体制。

第二次是盛唐文学的自觉,这次自觉是相对于六朝至初唐贵族宫廷文化造成文学的迷失和宫体文学的泛滥而发生的飞跃:隋唐科举制度的开始,以及由此带来的士大夫新兴阶层的兴起,是这次文学自觉的政治背景:由宫廷走向边漠、田园、乡野的新兴士人,开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视野,他们以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发出革新的呼喊,从而成为这次文学自觉的思想基础;儒释

道在盛唐有容乃大的开放式社会形态中,实现了三者的交融整合,是其哲学基础。士大夫阶层诗人日益成为摆脱宫廷贵族阶层属性的新兴群体,对六朝初唐宫廷诗风的批判和对建安风骨的上承,成为盛唐诗歌的本质精神,从而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第三次是发生在盛宋时代大约11世纪中期的文学自觉,这次自觉的政治背景,与科举制的日渐成熟以及新兴士大夫群体品格的树立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说,在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时代,中国才开始真正走向一个由士大夫阶层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新型社会,并渐次形成一个由士大夫精英为中心的士大夫作家群体,儒释道三家哲学也由此在士大夫文化的新层面下实现内在的交融整合,从而成为新时代文学自觉的哲学基础。这次文学自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向所说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这次革新运动在中唐韩愈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动,却终因唐代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以宫廷贵族为中心的社会,科举制尚未完备和成熟,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品格尚未确立,因此还只能属于滥觞阶段,北宋诗文革新的本质是在传统诗歌散文领域实现对六朝宫廷所形成的骈骊文化的反拨,从而为明清时代更为自由的小品文和“五四”之后更为自由的诗体形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以张先、欧阳修、苏东坡为中心的词体革新运动,其本质是将原本主要在盛唐宫廷文化中开始渐次形成和发展的声诗曲词改造成为士大夫文化的一种新兴诗歌形式,词体的确立和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

答:文学的自觉有三个重要的标志: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3、建安风骨的形成。

二.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特征。

答: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

魏晋以降人们文化心态的自觉趋向,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反过来给予当时文化以巨大影响。

2 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

魏晋南北朝开放型文化特征,是由于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

3 宗教鬼神崇拜型文化特征

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的另一个特征,是宗教神学的勃兴。

4 区域型文化特征

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迁移转徙,各割据政权实施政策的差异性,使得这个时期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时经济、政治、学术思想、宗教、民族聚居以及社会风俗等,无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反映上述各方面总和的文化(精神和物质的),不能不带有鲜明的地域型特征。

三.曹丕与曹操在诗歌创作上有何异同?

答:相同的地方:1)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

2)就诗歌创作而言,曹氏父子同为悲慨,曹操与曹丕的悲慨更多的是抒

写时代的苦痛

不相同的地方:1)曹操是一代枭雄,诗歌苍凉悲壮,霸气淋漓,很有王者之风;曹丕的诗歌婉约细丽,着重抒发个人情感,文辞纤细,与曹操的风格很不相同

魏晋文学自觉名词解释

魏晋文学自觉名词解释

魏晋文学自觉名词解释:

魏晋文学自觉是指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文学界在创作和批评方面的一种自觉和自觉性的意识。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士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和文学进行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学理论和创作观念。

魏晋文学自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观念的转变:魏晋时期的文人开始强调个性、情感和内省,认为文学应该反映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思想。他们追求自我表达和自由创作的权利,反对墨守成规和套路化的文风。

2. 文学批评与评论: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批评家,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标准。他们关注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艺术性,并对文学创作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指导。

3. 诗歌的变革:在魏晋时期,诗歌的形式和题材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新诗体的出现使得诗歌表达更加灵活多样,不再受限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另一方面,诗人开始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

4. 散文的兴起:在魏晋时期,散文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散文以散放自由、表达真实感受为特点,既有个人抒发情感的随笔散文,也有对社会现象和时事的评论文章。

总的来说,魏晋文学自觉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创作范式的转变,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这一时期的文人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个体自身价值的追求,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嵇康的文学成就
(一)嵇康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突出。 (二)嵇康诗现存53首。有四言、五言、
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他的四 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 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 内容。
wk.baidu.com
《幽愤诗》
《幽愤诗》作于狱中,其诗自述平生遭遇与理 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可与 司马迁《报任安书》相参看。
《文心雕龙·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 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 标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玚学优以得文。
3.代表作家及作品:
王粲《七哀诗》三首
刘桢的五言诗也很有名气,代 表作是《赠从弟》三首。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赠从弟【其二】
四、《咏怀诗》的艺术风格
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 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 身世所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 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 不敢直言,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 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 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 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 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 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

答: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批评动的著作,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论著大量出现,并已摆脱了两汉的儒家诗教观的束缚,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文学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与批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代表性者如《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总集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如《文选》等。

2、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就文学批评的概念、术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的范畴。如“风骨”、“风韵”、“形象”、“意象”、“兴会”、“兴象”等,也开始探讨“意与象”、“形与神”等的关系。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术语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同时,它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对于文学内部规律探索的加强。

3、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上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潮也极为活跃。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东晋“玄言玄理”再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再到梁陈宫体,文学的风尚、题材、风貌的潜衍流变,无不呈现出这一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学风貌,也折射出文学思潮的活跃。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前此的文学史所未曾有的,而这正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经典论述】——魏晋自觉地表现

【经典论述】——魏晋自觉地表现

【经典论述】——魏晋自觉地表现

鲁迅曾说过:“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请简述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的主要表现。

“魏晋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鲁迅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提到了这一观点。但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大体表现在:

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义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人学、玄学、史学并立,这是重要的标志。同时,这一时期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篇》中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至如文者,惟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他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是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而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且将诗和赋分开,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十二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的《翰林论》联系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先秦两汉;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孕育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一种活泼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的景观。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充满了自觉性和创作的个性。

一、对于文学体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体式

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五言诗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的五言诗更加臻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众作之有滋味者”。五言之外,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也形成和成熟于此时。由于对汉语格律的的深入研究,齐永明间又创造出一种新诗体,其后宫体诗人更大量地写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并使七言诗体隔句用韵的规律固定化,对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程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为近代诗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多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这一传统文体一部分保持它奇句单行的本色,另一部分则受诗赋的影响而演变为骈文,成为声律和骈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

二、由民歌到文人抒情诗,文人的创作意识明确,在创作的过程中敞开情怀,显示自己的灵感与个性,文学本身的抒情性鲜明而突出

在先秦两汉,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赋。先秦的《诗经》奠定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道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但是《诗经》内容多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民歌,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由此可以概括,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文学的形式主要为民歌,尚未能显示作家的性灵和特色。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浅析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浅析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浅析

【摘要】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并没有文学这一独立的门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一个门类。

【关键词】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有意义的是文学的自觉,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学自觉之后的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这种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下面分别就从这三个标志来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现象。

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先秦文学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是文学的萌芽期。接着到了两汉文学,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文学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这一时期文学最终成为了独立的门类。

先秦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这一时期没有纯文学的散文,散文的创作往往和历史和哲学掺杂在一起,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先秦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则注重了抒情性。先秦没有赋这种文体,汉代的赋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相关因素,而形成的新文体。魏晋南北朝时期词赋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特色,文学性得到加强。先秦小说是神话和寓言一类的故事。汉代没有小说的文学形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小说逐渐成为一种正式文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

2、文笔之分

3、生死主题

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魏晋文学的自觉与反自觉_何光顺

魏晋文学的自觉与反自觉_何光顺

魏晋文学的自觉与反自觉*

何光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魏晋南北朝向以“文学自觉”著称。其实,该时期的“文学自觉”同时也是“文学的反自觉”,文学的分

体合流与返本合源在该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都有重要体现。追溯魏晋文学“自觉/反自觉”说的

嬗变轨迹及历史背景,并以“玄言诗”为个案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即可看出“魏晋文学自觉”说存在的某

些偏颇,“魏晋文学反自觉”说的纠偏性补正,以及其后魏晋文学“自觉/反自觉”说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文学自觉;文学反自觉;玄言诗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魏晋文学向来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典范。这种“魏晋文学自觉”观是近代学人以西方清晰的学科观念对中国古代学科融杂状态的一次清理,它促进了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但这种文学自觉观依据文学的特征立论,在既成性上做文章,从而使文学的非文学存在及“他在”境界被遮蔽。“魏晋文学反自觉”说的提出,是对“自觉”说的纠偏性补正,是反拨20世纪文学自闭症的良药,是华夏民族精气神的收敛性储藏。“反自觉”说的过度实践,在20世纪中晚期,又导致了文学个性化的泯灭与共性化的雷同。魏晋文学“自觉/反自觉”说的合题,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学人对中国过去长达一个世纪的文学创作实践与文学批评研究的总结性归纳与反思式升华。它既开辟了魏晋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有助于说明魏晋文学诸多不能被现代文学观念牢笼的精神特质,有助于呵护中国文学化感通变的归藏意蕴,也预示了今后古代文学乃至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路向。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对魏晋时期为文学自觉的时代的论证,如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文学”与“文章”的概念,但“文章”的含义却与汉代不同。曹丕所认为的文章有四: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虽然这种“文学”与现今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比汉人有很大的进步。其一是它将史传排除在外,其二是将诗歌同辞赋并在一起纳入到了文学的范畴中来,这种一减一增虽然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大大的纯净了文学的概念。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对“文笔”进行了清晰的辨析。在汉代,文笔是对各种文章著作的总称,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后来刘勰对其作了一个语言形式上的分析:“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这种分析也是比较粗浅的。再后来萧绎才从文学的性质上对其作了精确的辨析:“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这种区分,无疑使人们对文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学认识清晰化,才有宋文帝时国家设立了与儒、玄、史并列的第四馆“文馆”。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必要一提的,那就是曹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高度概括出来的“以气为文”这个命题。“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这里所认为的“气”自然不是哲学层面的“气”,而应该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气质个性,是不能模仿和传授的一种内在的东西。而由它便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这也不得不说是对文学概念的一种进步的认识。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是大大超前与汉人的,也是更接近与现今文学的。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4

神州文学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赵晨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看到题目,你会有很多的疑问。什么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成为文学自觉时期的开始?之前的不是吗?那之前的文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点一点来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期间大约有300多年。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在汉朝,所谓的文学指的就是学术,特别是指儒学。到了南朝时期,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另外文笔也有一定的区别,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第二,文学的各种题材开始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曹丕认为“四科”各自的特点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也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即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因此要写的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此要写的清楚明朗。第三,开始对文学的审美有了字句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征,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成为了文学的自觉重要的特征。

二、文学自觉开始的原因

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绪,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东汉末年,三国纷争;西晋统一后有陷入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后,北方十六国又开始了混战。两百多年来,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废。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传统的儒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崇拜,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向其他寄托,许多新的信仰在知识分子和平民中产生,玄学、道教和佛教应时而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愿望也很难实现,玄学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士大夫或者读书人也开始产生了自觉,人性开始觉醒。文学自觉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对魏晋时期为文学自觉的时代的论证,如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文学”与“文章”的概念,但“文章”的含义却与汉代不同。曹丕所认为的文章有四: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虽然这种“文学”与现今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比汉人有很大的进步。其一是它将史传排除在外,其二是将诗歌同辞赋并在一起纳入到了文学的范畴中来,这种一减一增虽然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大大的纯净了文学的概念。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对“文笔”进行了清晰的辨析。在汉代,文笔是对各种文章著作的总称,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后来刘勰对其作了一个语言形式上的分析:“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这种分析也是比较粗浅的。再后来萧绎才从文学的性质上对其作了精确的辨析:“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这种区分,无疑使人们对文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学认识清晰化,才有宋文帝时国家设立了与儒、玄、史并列的第四馆“文馆”。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必要一提的,那就是曹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高度概括出来的“以气为文”这个命题。“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这里所认为的“气”自然不是哲学层面的“气”,而应该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气质个性,是不能模仿和传授的一种内在的东西。而由它便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这也不得不说是对文学概念的一种进步的认识。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是大大超前与汉人的,也是更接近与现今文学的。

(二).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文人和文学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因为艺术的创造,从来就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活动,没有创作主体的相对自由,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发展。”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一个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时期。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替十分频繁,汉代所形成的那种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已经是变得支离破碎,整个社会秩序被打乱。在这种乱世之中,文人是不同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的。虽然他们同老百姓一样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然而,文人是有思想的,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仅限于此的。他们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 ,所以,当时的文人思想是极为痛苦与复杂的。他们以无心去继续遵守儒家的传统礼教,不愿意再让它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自己的价值上面。他们开始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独立与自由,追求自己感官上的享受。“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这正是当时文人的写照。同时,当时群雄并起,文人学士都受到各路地方势力的格外礼遇。为了网罗文人为己所用,他们都屏弃汉代遵循的以“德”取人,而是采取一种不问品德如何的“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认识到自己才学的价值,使得自己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张扬,文学的抒情功

能也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文人们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展示自己的个体精神世界,“使得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除了文人的地位提高之外,文学的地位也开始得到提高。按照传统观点,著书立说被看作是人生中次要的事情。孔子有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正因为如此,才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为之不朽。”的说法。然而,曹丕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把文学从一种次要的位置拔高到与德行一样,是最高之不朽。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贵贱荣辱都不值一提,那都是空虚的,人不必以其作为人的成败得失的标准,而只有文学创作才有可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这无疑是对文学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褒扬。而上述所有的这些,是汉人所没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促成了当时文学独立的、自然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题和体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的主题和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前代无法比及的。在创作主题上,有的抒写胸怀大志的,如曹操的《观沧海》;有的表达渴求建功立业的,如曹植的《求自试表》和《白马篇》;有的描写动乱社会人民苦难的,如曹操的《蒿里行》;有的倾诉思妇之苦,如曹丕的《燕歌行》、潘岳的《悼亡诗》等;有的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等。除此之外,还有抒发行军之苦、叙述个人遭遇、阐发玄言义理的,几乎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在创作体裁上,五言诗在曹氏父子的努力下,进入了它的发展繁荣期;七言诗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比如说曹丕的《燕歌行》就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抒情赋、骈文都进入了它们的高峰期。同时,小说和格律诗也初见端倪,如《搜神记》。而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这些重量级的文学专著的出现更是使得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站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上面所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结论。中国的文学自觉由此始发,纯文学也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这样说,后来唐宋文学的兴盛正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之上的。也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