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的应用导学案---张党光 -
6.4.3.2正弦定理导学案
6.4.3.2 正弦定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方法,领悟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3.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并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重点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学习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问题导学】:1、 在Rt ABC 中,=c a , =cb , 那么=A a sin , =Bb sin , 又=C sin ,所以 =A a sin = 那么这个优美的关系式,对其他的三角形成立吗?2、在课本中又是如何证明“正弦定理”的?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AB C a b3、抽象概括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 ,即4、“正弦定理”有什么作用?运用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三角形问题?【合作学习】例1.在ABC ∆中,已知10c =,o 45A =,o 30C =,求,a b B 和。
例2.在∆ABC 中,已知a ,b ,o 45B =,解三角形.练习:1、在∆ABC 中,已知2a =cm ,b ,o 45A =,解三角形.2、01,45,2ABC a b A ∆===中,解三角形.注意: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可能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
【课后练习】1、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45,B= 30,,2=a 解三角形;2、已知在三角形中,,105,8,7===A b a 求解三角形;3、已知在三角形中,,30,6,32===A b a 求解三角形;总结反思(1)正弦定理的表示形式: = = =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 ;② 。
正弦定理导学案(1)
第1章 解三角形【知识结构】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解三角形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难点: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1 正弦定理第1课时 【学习导航】知识网络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定理学习要求1.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几种,但重点要突出向量证法;2.正弦定理重点运用于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已知两边一对角”等的相关问题3.利用正弦定理判断解的情况(画图) 【课堂互动】自学评价1.正弦定理:在△ABC 中,===Cc B b A a sin sin sin ______, 2.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的情况唯一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的情况唯一吗)【精典范例】【例1】在ABC ∆中,30A =︒,105C =︒,10a =,求b ,c .分析: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的解三角形问题,直接运用定理。
【解】【例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难点):(1)60,1b B c ==︒=;(2)45,2c A a ==︒=.分析: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的解三角形问题。
技巧理解:注重分析解的情况,经常使用大边对大角。
如果解的情况不唯一,分类讨论即可。
【例3】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有没有解?有解,解的个数?(画图判断)分析:本题的知识点理解即可(1)5a =,4b =,120A =︒,求B ;(2)5a =,4b =,90A =︒,求B ;(3)a =b =45A =︒,求B ;(4)a =b =45A =︒,求B ;(5)4a =,3b =,60A =︒,求B .追踪训练:1.在△ABC 中,已知3=a ,4=b ,32sin =B ,则A sin = ( ) A 43 B 61C 21D 12.在△ABC 中,(1)已知075=A ,045=B ,23=c ,解三角形(2)13=b ,26=a ,030=B ,解三角形3.在ABC ∆中,已知8b c +=,30B ∠=︒,45C ∠=︒,则b = ,c = .。
最新正弦定理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3、通过正弦定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运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灵活应用。
一、预习案: “我学习,我主动,我参与,我收获!”1、预习教材P45---482、基础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_____________的比相等,即在ABC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2)由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可以得到哪些变形公式?(3)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对于任意ABC ∆,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C 为三边的对角,则三角形的面积为:①1_____(2ABC a a S h h ∆=表示a 边上的高).②11sin sin ____________22ABC S ab C ac B ∆===. 3、预习自测:(1)有关正弦定理的叙述:①正弦定理只适用于锐角三角形;②正弦定理不适用于直角三角形;③在某一确定的三角形中,各边与它的对角的正弦的比是定值;④在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 . a sin A = b sinB B . a cos A = b cos BC . a sin B = b sin AD . a cos B = b cos A(3)在ABC ∆中,sin sin A C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4) 在ABC ∆中,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1:2:3,则a :b :c=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 “我探究,我分析,我思考,我提高!”探究一、叙述并证明正弦定理。
导学案02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纲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考情分析:1.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角度、方向、距离及测量问题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都可能考查,多属中、低档题.基础知识教学过程: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及常用术语(1)基线: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_______ 叫做基线.(2)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3)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①北偏东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②东北方向:指北偏东45°或东偏北45°.③其他方向角类似.(5)坡角与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之比即i=hb=tan α(其中α为坡角) 叫做坡比(如图).(6)视角观测点与观测目标两端点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叫做视角(如图).基础自测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之间的关系是()A.α>βB.α=βC.α+β=90°D.α+β=180°2.若点A在点C的北偏东30°,点B在点C的南偏东60°,且AC=BC,则点A在点B () A.北偏东15°B.北偏西15°C.北偏东10°D.北偏西10°3.(教材习题改编)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A.50 2 m B.50 3 m C.25 2 m D.2522m关键点点拨: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里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3)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涉及到的三角形只有一个,所以由已知条件解此三角形需连续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典例分析考点一:测量距离问题[例1](2010·陕西高考)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203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多长时间?[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1.(2012·衢州质检)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 m,则这条河的宽度为________..[冲关锦囊]求距离问题要注意(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要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考点二:测量高度问题[例2](2012·郑州质检)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A、B、C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C处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观测点A、B两地相距100米,∠BAC=60°,在A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B地晚217秒.在A地测得该仪器至最高点H时的仰角为30°,求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巧练模拟]—————(课堂突破保分题,分分必保!)2.(2012·台州模拟)如图,测量河对岸的旗杆高AB时,选与旗杆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75°,∠BDC=60°,CD=a,并在点C测得旗杆顶A的仰角为60°,则旗杆高AB为________.[冲关锦囊]求解高度问题首先应分清(1)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3)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问题的答案,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考点三:测量角度问题[例3](2012·无锡模拟)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的大小是________.[冲关锦囊]1.测量角度,首先应明确方位角,方向角的含义.2.在解应用题时,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综合使用的特点.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实际问题的答题模板[考题范例](12分)(2010·福建高考)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解:(1)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 海里,如图所示. 在△AOB 中A =90°-30°=60° ∴S =900t 2+400-2·30t ·20·cos 60° =900t 2-600t +400=900⎝ ⎛⎭⎪⎫t -132+300.(4分)∵0<v ≤30,∴900-600t +400t 2≤900,即2t 2-3t ≤0,解得t ≥23,又t =23时,v =30(海里/小时).故v =30时,t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23.此时,在△OAB 中,有OA =OB =AB =20,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 (12分)[模板建构]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第一步: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第二步: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AOB 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第三步:求解.利用余弦定理,把S 用t 表示出来.第四步: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一、选择题1.在某次测量中,在A 处测得同一平面方向的B 点的仰角是50°,且到A 的距离为2,C 点的俯角为70°,且到A 的距离为3,则B 、C 间的距离为( )A.16B.17C.18D.192.地上画了一个角∠BDA =60°,某人从角的顶点D 出发,沿角的一边DA 行走10米后,拐弯往另一边的方向行走14米正好到达∠BDA 的另一边BD 上的一点,我们将该点记为点N ,则N 与D 之间的距离为( )A .14米B .15米C .16米D .17米3.(2012·大连联考)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 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 ,使C 在塔底B 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再由点C 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 ,测得∠BDC =45°,则塔AB 的高是( )A .10米B .102米C .103米D .106米4.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力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 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 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 到达点B ,在B 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 )A .50 mB .100 mC .120 mD .150 m5.(2012·北师大附中模拟)一艘海轮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东偏南50°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 处,在C 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东偏南20°,在B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102海里B .103海里C .202海里D .203海里 二、填空题6.如图,在日本地震灾区的搜救现场,一条搜救狗从A 处沿正北方向行进x m 到达B 处发现一个生命迹象,然后向右转105°,行进10 m 到达C 处发现另一生命迹象,这时它向右转135°后继续前行回到出发点,那么x =________.7.一船以每小时15 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行驶4 h 后,船到B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________ km.三、解答题8.(2012·兰州模拟)某单位在抗雪救灾中,需要在A ,B 两地之间架设高压电线,测量人员在相距6 km 的C ,D 两地测得∠ACD =45°,∠ADC =75°,∠BDC =15°,∠BCD =30°(如图,其中A ,B ,C ,D 在同一平面上),假如考虑到电线的自然下垂和施工损耗等原因,实际所须电线长度大约应该是A ,B 之间距离的1.2倍,问施工单位至少应该准备多长的电线?9.(2012·泉州模拟)如图,当甲船位于A 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的C 处的乙船.(1)求处于C 处的乙船和遇险渔船间的距离;(2)设乙船沿直线CB 方向前往B 处救援,其方向与CA 成θ角,求f (x )=sin 2θsin x +34cos 2θcos x (x ∈R)的值域.10.如图,扇形AOB ,圆心角AOB 等于60°,半径为2,在弧AB 上有一动点P ,过P 引平行于OB 的直线和OA 交于点C ,设∠AOP =θ,求△PO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θ的值.。
正弦定理导学案1
正弦定理 (1)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正弦定理的推理过程;2.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3.能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4.激情投入,高效学习,体验灵活运用公式的快乐【学习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学习难点】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应用思路.【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知识链接:1)关于ABC∆几个常见的结论:设ABC∆中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则有:①A+B+C=②若A为最小角,则060A<≤;若A为最大角,则60180A≤<③BABAba sin____sin___⇔⇔>2)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 b 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2、预习检测:在直角三角形中,如右图,在Rt∆ABC中,设BC=a,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aAc=,sinbBc=,又sin1cC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边=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探究1: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如右图,锐角三角形中,上述关系式是否成立?如右图,钝角三角形中,上述关系式是否成立?从上面的探究过程中,可得到以下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的比相等,即sinaA sinbB sincC.思考:正弦定理有哪些基本变形?试写下来:探究2:分析正弦定理的结构,你能得出正弦定理可解决哪两类解三角形问题?1、C Abc2、三、课堂检测题型1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1. 已知在,30,45,10 ===∆︒C A c ABC 中,求a【随堂记录】:题型2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他的边和角2. 在23,30,6,===∆a A b ABC 中,求B(要注意可能有两解) 【随堂记录】:3. 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随堂记录】:四、巩固训练(一)当堂练习1.在ABC ∆中,5,15,135===a C 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_____.____,6,3,60.2=∠===∠∆︒C AB BC A ABC 则中,3.已知︒=∠==∆30,34,4,A b a ABC 中,则______=∠B .(二)课后作业:P 18 1、2、3五、反思总结1.知识小结:2.我的收获:3.我的疑惑:。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航海以及力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解有关常用术语及其准确含义。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从有关测量、航海、力学等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学习难点: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与交流反馈: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且不可到达,现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站在A 的同侧C 点处。
问题1:利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者只要测出哪些量就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2:如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呢?二、知识建构与应用:例1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A 、B 之间(不可到达)的距离,在河岸的这边取点C 、D ,测得∠ADC=45°,∠BDC=75°,∠ACD=60°,∠BCD=45°,CD=100m ,设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试求A 、B 之间的距离(精确到1m ).例2 如图,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 n mile 的C 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9 n mile/h 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21 n mile/h 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角度精确到0.1°,时间精确到1min )。
(注:方位角是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BC AD C B A 北北C B105°45°αO C B A例 3 作用于同一点的三个力321F F F 、、平衡。
已知N F N F 503021==,,1F 与2F 之间的夹角是60°,求3F 的大小与方向(精确到0.1°)。
F 3F 2F 1O例4 如图,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问: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最大?三、巩固练习:1.从200m 高的电视塔塔顶A 测得地面上某两点B ,C 的俯角分别为o 30和o 45,o 45=∠BAC ,则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 (精确到0.1m )。
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教学反思---张党光
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教学反思
张党光
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尤其是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高考几乎每年必考,经常出现在高考数学第一道解答题,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应用对于处理这类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课前讲陕西2011高考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同时作为课前引入,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变形,给出正弦定理的证明,导学案增加了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方法和图形理解,正余弦定理适用范围,增加了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等,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课堂例题让学生分四个小组依次展示,其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同时让学生给出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两类题目的规律方法总结也交给学生来总结,教师完善补充,本节课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于某些结论不清楚那种情况该用,例如求边也可以考虑用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来处理,对于解决问题缺乏正确的分析思路。
对于正余弦定理适用范围不是很清楚,对于出现边角问题,边角互化时出现三角恒等变形不会处理,对于易错点没有注意到细节,例如等式两边约去因式要考虑是否为零,由值求角要考虑角的范围等。
2018年10月25日。
正弦定理第一课时导学案(含解析)
1.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导学案(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能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就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C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A B C==. 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探究新知》问题1:求证: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求证:sin sin sin a b cA B C==。
证明:如图,设AB 边上的高为CD ,CD =a sin_B =b sin_A ,∴a sin A =b sin B ,同理,作AC 边上的高BE ,可得a sin A =c sin C,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问题2:求证:在钝角三角形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求证:sin sin sin a b cA B C==。
证明: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 中,C 为钝角,过B 作BD ⊥AC 于D ,则BD =a sin(π-C )=a sin_C , BD =c sin_A ,故有a sin C =c sin_A ,∴a sin A =csin C ,同理,a sin A =b sin B ,∴a sin A =b sin B =csin C.《学习新知》 新知:1.正弦定理文字语言: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正弦定理导学案两课时
正弦定理导学案(两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写:邵国宏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能简单证明正弦定理2、掌握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能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3、用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预习内容: 1、Rt ΔABC 中,A 角的对边斜边= =斜边的对边角B2、△ABC 中,A+B+C =3、从1,2两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提示:将上述比式进行分化出斜边)(想一想:能补能将它推广到锐角、钝角三角形中?)4、在锐角ΔABC 中,分别用a ,b ,c 表示BC ,AC 和AB 。
作AB 上 的高CD ,从而sinA= ,sinB=两式分别化得CD= 和CD=即可得到 =化作比式得=5、在钝角ΔABC 中,∠B 为钝角,过C 做CD ⊥AB 交AB 的延长线D ,则|CD|= = ,即sin a A = ,故有sin a A= 。
同理可得 = = (正弦定理)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 新课导入(师)二 小组内交流讨论《课前预学案》,解决疑惑三 展示《课前预学案》成果,梳理知识网络四 课内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展示成果A BC c a b探究一:定理变形(1)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2)sinA=_______,sinB=_______,sinC=____(3)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练习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是A 、cos cos a A bB = B 、sin sin a A b B =C 、sin sin a B b A =D 、cos cos a B b A =2.在△ABC 中,若∠A:∠B:∠C=1:2:3,则::a b c = .3.已知在△ABC 中,c=10,∠A=45°,∠C=30°,则b=___________.4.在△ABC 中,若102c =,60C =︒,2033a =,则A = ________ . 总结提高:正弦定理解决的类型:(1) (2) . 探究二: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对于任意ABC ∆,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C 为三边的对角,则三角形的面积为:(利用图形推导)①1_____(2ABC a a S h h ∆=表示a 边上的高). ②11sin sin ____________22ABC S ab C ac B ∆===. 探究三:知识巩固例1、在ABC ∆中,45,60,6B C c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导学案
Da cbA C B1.1.1 正弦定理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能证明正弦定理。
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初步用它们解三角形。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正弦定理,并能初步用它们解三角形。
难点:在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确定和求解。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1.初中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三边关系: 三角关系: 边角关系:2.在ABC R ∆t 中, 90=∠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锐角A,B 的正弦如何用边表示?探究新知问题1:ABC R ∆t 中, 90=∠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a ,b ,c 与C B A sin ,sin ,sin 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问题2:在斜∆ABC 中,问题1中的结论是否也成立?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
正弦定理的理解:1.你能得到正弦定理的哪些变形?2.正弦定理有哪些用途?(5)典例导悟:正弦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 (2102福建卷)在△ABC 中,已知∠A=60°,∠B=45°,3=a ,则b=_______.c变式训练1:若是求边c呢?则c=类型二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2102北京卷)在△ABC中,若a=3,b=3,∠A=3π,则∠C的大小为_________。
变式训练2:分别解下列三角形,并判断解的个数。
(1)a=7,b=8,A=105°;(2)a=23,b=6,A=30°. 能力提升:1.(2013年湖南卷)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bBa3sin2=,则角A等于()A.12π B.6π C.4π D.3π2.(2013陕西卷)设△ABC的内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os sinb Cc B a A+=, 则△ABC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3.(2013辽宁卷)在ABC∆,内角,,A B 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1sin cos sin cos,2a B C c B A b+=,,.a b c且a b>,则B∠=()A.6π B.3π C.23π D.56π小结:作业:1.课后阅读(P8-P9 )内容;2.完成P10的习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应用(导学案) (2)
课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变式的结构特征和作用2、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能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4.能根据条件判断某些三角形解的个数学法指导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互化,同时要注意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这一关系的应用;2.利用正弦定理判定三角形形状,常运用变形形式,结合三角函数有关公式,得出角的大小或边的关系。
课前预习已知在A B 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
则:1.正弦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弦定理的几个变形(1)a =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2)sinA=_______, sinB=________ , sinC=_______(3)a:b:c =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弦定理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推论:c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 4.在解三角形时,常用的结论(1)在A B C ∆中,A>B ⇔______(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 2 ) A+B+C= ;sin sin()C A B =+; cos cos()C A B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 S ===基础练习:1、在ABC ∆中, 45=A , 60=B ,4=b ,求a .2、已知 30=A ,4=a ,5=b ,则=B sin .3、已知8=b ,3=c , 60=A ,则=a .4、已知5=a ,13=b ,12=c ,求角B .5、在ABC ∆中,1=AB ,4=BC , 30=B ,则ABC ∆的面积等于 .归纳:(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常用 定理;(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常用 定理或余弦定理(方程思想);(3)已知三边求三角,常用 定理;(4)已知两边和它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用 定理.要数形结合,画图分析边角关系,合理使用公式.课堂探究题型一:探究三角形中的边角运算例1 在ABC ∆中,已知4=a ,24=b , 45=B ,求角A .变式:1、在ABC ∆中,已知4=a ,24=b , 30=A ,求角B .2、在ABC ∆中,已知4=a ,24=b , 150=A ,求角B .题型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求解例2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角A 、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且1=a ,3=b ,求ABC S ∆.变式:在ABC ∆中, 120=A ,5=AB ,7=BC ,求ABC ∆的面积.题型三:探究三角形的形状判断例3 在ABC ∆中,已知A b B a cos cos =,判断ABC ∆的形状.变式:1、在ABC ∆中,已知C cB bA acos cos cos ==,判断ABC ∆的形状.2、已知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而A 、B 、C 三内角的对边a 、b 、c 成等比数列,试证明:ABC ∆为正三角形.高考真题体验:(2008年高考)在ABC ∆中,B ∠,C ∠的对边分别为b ,c ,且 45=∠B ,2=b ,3=c .(1)求C ∠;(2)求ABC S ∆.课后巩固1、 在A B C ∆中,若,60,3︒==A a 那么ABC ∆的外接圆的周长为________ 2、在A B C ∆中,______,cos cos 的形状为则ABC BCb c∆= 3、A B C ∆中,A B B A 22sin tan sin tan ⋅=⋅,那么A B C ∆一定是_______4、在ABC ∆中,7:5:3sin :sin :sin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_____5、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为 60,周长为20,面积为310,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1.1.1正弦定理导学案(必修五)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试验: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简:大角对大边)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推导.新知: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sin sin a b A B =sin c C=. 试试:(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 .sin sin a A bB = B 。
cos cos a A b B =C . sin sin a B b A =D .cos cos a B b A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sin C = . (4)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 。
正弦定理导学案汇编
§1.1.1 正弦定理(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3、通过正弦定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运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灵活应用。
一、预习案: “我学习,我主动,我参与,我收获!”1、预习教材P45---482、基础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_____________的比相等,即在ABC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2)由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可以得到哪些变形公式?(3)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对于任意ABC ∆,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C 为三边的对角,则三角形的面积为:①1_____(2ABC a a S h h ∆=表示a 边上的高).②11sin sin ____________22ABC S ab C ac B ∆===. 3、预习自测:(1)有关正弦定理的叙述:①正弦定理只适用于锐角三角形;②正弦定理不适用于直角三角形;③在某一确定的三角形中,各边与它的对角的正弦的比是定值;④在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 . a sin A = b sinB B . a cos A = b cos BC . a sin B = b sin AD . a cos B = b cos A(3)在ABC ∆中,sin sin A C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4) 在ABC ∆中,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1:2:3,则a :b :c=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 “我探究,我分析,我思考,我提高!”探究一、叙述并证明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导学案
正弦定理【学习目标】(1)了解正弦定理的发现过程并熟记。
(2)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3)学会运用“特殊与一般”的哲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学习难点】在求解“已知三角形中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余的边和角”时,如何判断解的个数。
【预习案】阅读课本第2页至第4页,并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回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思考2、在直角三角形中,请推导结论。
其中2R 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思考3、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能否得到结论如何证明?叙述并牢记正弦定理的内容:___ 2sin sin sin a b c c R A B C====2sin sin sin a b c RA B C===思考4、在sin sin sin a b c A B C==这个式子中包含了那几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有几个量?它可以解决斜三角形中那些类型的问题?下列哪些条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探究案】探究1、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余的边和角例1:在ABC D中,已知A=300,B=750,b=10cm,解三角形探究2、已知三角形中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余的边和角5 7 9 8 996° 10 45° 89° 810 20°75° 45° 60°例2、在ABC D中,已知A=300,,23a b cm ==,解三角形例3、在ABC D中,已知A=300,2,a cm b =,判断B 是否有两个解?探究3、在“已知三角形中的两边a 、b 与A ,求B ”时,由正弦定理可推出sin sin b A B a=探究怎样由sin B 的值判断B 的个数,比较例2和例3,说说你的结论?【我的收获】:【练习案】(2)在ABC D 中,已知14a =,7b =,30B =?,则A =_________; (3)已知在0010,45,30,,ABC c A C a b B D ===中,求和(4)在060,1,,ABC b B c a A C D ===中,求和 (1)在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BC ∆Bb A a A sin sin .= B b A a B cos cos .= A b B a C sin sin .= A b B a D cos cos .= 。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 学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十一章解三角形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1.能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巩固深化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有关知识与方法.1.教学重点: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深化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有关知识与方法.题型一距离问题【例1】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千米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在△ACD中求出AC,在△BCD中求出BC,在△ACB中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训练1】某船开始看见灯塔在南偏东30°方向,后来船沿南偏东60°的方向航行45 km后,看见灯塔在正西方向,则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是()A.15 3 kmB.30 kmC.15 kmD.15 2 km题型二高度问题【例2】如图,山脚下有一小塔AB,在塔底B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60°,在山顶C测得塔顶A的俯角为45°,已知塔高AB=20 m,求山高CD.【训练2】如图,为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点A测得点M 的仰角∠MAN=60°,点C的仰角∠CAB=45°以及∠MAC=75°,从点C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________.题型三角度问题【例3】某海上养殖基地A,接到气象部门预报,位于基地南偏东60°相距20(3+1)海里的海面上有一台风中心,影响半径为20海里,正以每小时102海里的速度沿某一方向匀速直线前进,预计台风中心将从基地东北方向刮过且(3+1)小时后开始影响基地持续2小时,求台风移动的方向.【训练3】 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点(3-1) n mile 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与A 距离2 n mile 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 3 n mile/h 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 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1.学校体育馆的人字形屋架为等腰三角形,如图,测得AC 的长度为4 m ,A =30°,则其跨度AB 的长为( )A.12 mB.8 mC.2 3 mD.4 3 m2.海上A ,B 两个小岛相距10 n mile ,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则B ,C 间的距离是( )A.10 3 n mileB.1063 n mileC.5 2 n mileD.5 6 n mile3.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A.10 mB.5 3 mC.5(3-1) mD.5(3+1) m4.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 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相关结论
2.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能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及三角形解个数的判定 【导学流程】
(一)学生自学:阅读教材P47—P49,完成导学案 1.正弦定理内容:
2.正弦定理的适用类型:
3.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与正弦定理有关的边角互化:
(二)自学感知:
类型一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
例1.下列对于三角形解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4,b=5,A=30︒
,有一解 B.a=5,b=4,A=︒
60,有两解 C.a=3,b=2,B=︒
120,有一解 D.a=,60,6,3︒==A b 无解
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1)(2013•陕西)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cosC+ccosB=asinA ,
(2)在ABC ∆中,A b B a tan tan =,则此三角形形状是
类型三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例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B=,C=,则△ABC的
﹣
请同学们将自主学习的疑问列在下列横线上。
(至少写出2个)
①②
【合作学习】
A+C=2B,则sinC=.
3.(2005•江苏)△ABC中,A=,BC=3,则△ABC的周长为()
B+)4B+B+B+ 4.(2013•辽宁)在△ABC,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sinBcosC+csinBcosA=b,B.D.
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B=,C=,则△ABC的面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