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

合集下载

耳部解剖及生理

耳部解剖及生理
生理—新生儿外耳道几乎全部是软骨组成,走向是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
向下,所以检查鼓膜时应向下牵拉耳廓。成人外耳道略成“S”形,外段向内, 向前而微向后,内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下。所以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 应向后上提起耳廓,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才能看清。
中耳生理
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 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及 乳突组成
听觉生理
生活小常识:晕车
晕车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是当人眼所见到的运动与前庭系统感觉到 的运动不相符时,就会有晕厥、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出现。严重者会 呕吐。与一般的病症不同,晕车导致的恶心不会在呕吐后得到缓解。
如何处理晕车
眺望窗外,并眼望车行驶方向的地平线。这样做会帮助前庭重新调整平 衡感。 闭目养神,如果状态可以打个盹。这样子可以减少视觉和内耳感知的平 衡感之间的差异。
听觉生理
外耳生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将声波传递到鼓膜。外耳能对某些频率的声波进行 增压,有助于声源定位,还可保护中耳结构免受损伤。 • 对声波的增压作用 人耳通过耳廓、外耳道、头颅和躯干颈部等各部的共同作用,使27kHZ的声波传播到鼓膜附近时,声压可提高10dB左右,人的外耳共振 频率峰值在2.5kHZ。 • 对声源的定位作用 在人类,主要通过声波到达两耳时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进行声源定位, 左右耳可以检测出到达两耳声波的时间差而有助于声源定位。耳廓则 通过对耳前声源的集音与耳后声源的阻挡,有助于声源定位。

耳部解剖图片

耳部解剖图片

耳部解剖学图片

耳1

耳2

耳部的解剖1

耳部的解剖2

耳部的解剖3

耳部的血管和淋巴

前庭1

前庭2

听骨1

听骨2

听骨3

听骨4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朵是人体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通过CT扫描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耳部结构的详细解剖。本文将从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方面介绍耳部的CT解剖。

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部分。耳廓由软骨和

皮肤构成,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弧形结构。外耳道是连接耳

廓与中耳的管道,其内壁由皮肤和鳞状上皮组成,在CT图像上呈现为

薄壁的管状结构。

二、中耳

中耳位于鼓膜的后方,由鼓腔和听小骨构成。鼓腔是一个与外界相

通的空腔,其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结构。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

观察到鼓腔的骨壁、鼓室、鼓窦以及各种骨性突起。

1. 骨壁:中耳的骨壁主要由颧骨、乳突骨、岩骨和耸突骨构成。在CT图像上,这些骨壁呈现为高密度骨质。

2. 鼓室:鼓室是中耳最重要的部分,包括鼓膜、鼓室腔和听小骨。

鼓膜是中耳与外界相隔的隔膜,呈现为密度稍高的结构;鼓室腔是一

个空腔,容纳着听小骨;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它们连接

在一起,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

3. 鼓窦:鼓窦是位于鼓室上方的空腔,主要与咽鼓管相连。通过

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窦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三、内耳

内耳位于颅骨的乳突骨内,包括前庭、耳蜗和半规管。内耳是我们

感受声音和平衡的重要器官。

1. 前庭:前庭位于内耳最前部,由前庭大腔和前庭隔构成。前庭大

腔是一个扁平的空腔,通过前庭隔与耳蜗相连。通过CT扫描,我们可

以观察到前庭的结构和位置。

2. 耳蜗:耳蜗位于前庭的背后,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它由一个

蜗壳和众多螺旋的蜗管构成,内部有感觉细胞和听神经。在CT图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耳蜗的蜗壳和蜗管。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耳部外部结构解剖 • 耳部内部结构解剖 • 耳部CT扫描技术 • 耳部CT解剖结果分析 • 耳部CT解剖在临床中的应用 • 典型病例展示
01
CATALOGUE
耳部外部结构解剖
耳郭
01
02
03
位置
耳郭位于头部两侧,略向 前倾斜。
结构
耳郭由软骨和皮肤组成, 内部有脂肪和肌肉等组织 。
功能
耳郭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 波并引导到耳道内。
耳道
位置
耳道位于耳郭的内部,连 接耳郭和鼓膜。
结构
耳道是由骨和软骨组成的 管道。
功能
耳道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声 波到鼓膜,并对其进行放 大。
鼓膜
位置
鼓膜位于耳道的末端,紧靠耳道 底部。
结构
鼓膜是一种薄膜,分为三层,分别 是上皮层、中层和内膜。
功能
鼓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外界压力和 内部压力,保护耳部结构不受损伤 。同时,它也是声音传导的重要结 构之一。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
01
通过CT检查可以评估前庭功能状态,判断前庭是否受损。
眼球震颤
02
通过观察眼球震颤的幅度和方向,可以评估前庭功能状态。
平衡功能测试
03
通过CT检查可以评估平衡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前庭功能受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部解剖PPT课件

前庭பைடு நூலகம்vestibule)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6*5*3mm,椭圆形 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外侧壁有前庭窗和圆窗,内侧壁为内听 道的底。 前庭导水管(含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 相通)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每侧有3个,位于前庭的后上方,2/3环形 互成直角 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与地面成300)、 上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 (后垂直半规管) 壶腹,单角和总角
鼓室的六壁(内侧壁)
鼓岬 圆窗(蜗窗)和卵圆窗(前庭窗) 面神经管的水平段 外半规管的隆突和匙突
鼓室的六壁(前壁)
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颈内动脉管
鼓室的六壁(后壁)
鼓窦入口 砧骨窝 后鼓室包括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
鼓室的六壁(上壁)
鼓室天盖 岩鳞裂
鼓室的六壁(下壁)
颈内动脉管 颈静脉球
内耳(inner ear) 迷路(labyrinth)
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解剖学分:前庭、耳蜗和半规管
组织学分: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含 有听觉和位觉感受器,含内淋巴。骨迷 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内外淋巴液 不交通。
骨迷路(osseous labrinth)
前庭(vestibule) 半规管(semicircula canals) 耳蜗(cochlea)
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

展开全文

外耳—系统解剖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一)耳廓耳廓又称耳郭,位于头部两侧,主要由弹性软骨为基础外被皮肤构成,皮下组织较少,但血管神经丰富。耳廓下部无软骨,仅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称耳垂,是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耳廓中部深凹的部位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二)外耳道外耳道是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一条弯曲管道,长约2.5~3.5cm。外耳道内侧2/3部位于颞骨内,称骨部;外侧1/3部以软骨为基础,称软骨部。牵拉耳廓,软骨部可随之移动。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可使外耳道变直。但检查婴儿的鼓膜时,由于其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短而直,鼓膜近水平位,故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外耳道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分泌的黄褐色粘稠物称耵聍,干燥后形成痂块,有保护作用。 (三) 鼓膜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鼓膜的上1/4区活体观察时,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区活体观察时,坚实紧张,呈灰白色,称紧张部。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由于鼓膜很薄,中耳炎或强声作用易导致鼓膜穿孔。

中耳—系统解剖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一)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和2块听小骨肌。鼓室上部即位于鼓膜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较为狭小,称上鼓室或鼓上隐窝,是容纳听小骨的主要部位。鼓室壁内表面和听小骨表面都有粘膜覆盖。 1. 鼓室壁鼓室有6个壁。(1)上壁又称盖壁,即鼓室盖,为一层薄骨板,借此与颅中窝分隔。(2)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3)前壁又称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管相邻,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4)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5)外侧壁又称鼓膜壁,主要由鼓膜构成。(6)内侧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内侧壁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被镫骨封闭;内侧壁的后下方有一圆孔,称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 2. 听小骨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骨依次借关节相连,构成一条听骨链。锤骨居外侧,借锤骨柄附着于鼓膜脐;砧骨居中;镫骨居内侧,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周边,封闭前庭窗。当声波振动鼓膜时,震动通过听骨链的传导,使镫骨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最后将声波的震动传至内耳。当炎症引起听小骨粘连、韧带硬化等,听骨链的活动受到限制,可使听力减弱。

耳的解剖

耳的解剖

耳的生理
听觉生理(空气传导、骨传导) 平衡生理
空气传导途径
声波-耳郭-外耳道-
(空气传播-外耳) 传导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
鼓膜-锤骨-砧骨-镫骨-
(变压扩音-中耳)
前庭窗-内耳淋巴液波动-螺旋器-
(液体流动) (成音)
感音性耳聋
听神经-听觉中枢
(神经冲动 ) (中枢分析)
神经性耳聋
中耳
是鼓膜至内耳外壁之间的含气空腔,包括 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气房。 狭义的中耳仅指鼓室及其内容结构。
中耳
鼓室外壁 鼓膜-椭圆形银灰色半透明的薄膜, 有光泽。 分为松弛部和紧张部两部分。
鼓室的内容物 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听骨-为人体内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包 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他们互相连接成听骨链。
听觉生理空气传导骨传导平衡生理空气传导途径声波耳郭外耳道空气传播外耳传导性耳聋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变压扩音中耳混合性耳聋前庭窗内耳淋巴液波动螺旋器液体流动感音性耳聋听神经听觉中枢神经性耳聋神经冲动
耳的解剖与生理
耳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和 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两部分。
耳廓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部 分由软骨组成,外覆软骨膜及皮肤。成人外耳 道全长2.5-3.5cm,分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 的皮肤较薄,与软骨膜、骨膜粘着较紧,故外 耳道皮肤肿胀时,疼痛较剧。软骨部皮下组织 含有耵聍腺,分泌耵聍,并含有毛囊和皮脂腺。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 图11.平面为典型的耳蜗层面,耳蜗的上中下旋在 一个平面共现,耳蜗底旋初现,圆窗龛和其内侧 的圆窗间隙清晰。砧镫关节在此层面出现,可见 镫骨板上结构和部分底板。面神经锥曲段呈椭圆 形,是面神经由鼓室段向乳突段上升时被断层斜 切所致。
• 图12.此层面出现外耳道,锥隆起显示明显。耳蜗 导水管为一细缝隙与外耳道方向平行,由外向内 (前庭导水管由内上向后外方向).耳蜗仅见宽大 的底旋。
• 图 33 已达乳突尖部,乳突明显变小,气房 减少。茎突离开乳突较远,原面神经在茎 突后外的半开放区成为完全开放区,面神 经离开颅底,不再有定位标志。二腹肌沟 更开放,二腹肌嵴基本消失。 图 34 乳突进一步变小,气房少。二腹肌沟 由后外向前内呈贯穿趋势。茎突变细,远 离乳突。颞骨结构到此平面基本结束。
• 图8.为典型的前庭层面。在上鼓室出现锤砧关节,呈冰淇 淋(Ice-cream)样结构,前端似冰淇淋的是锤骨头,后 方似蛋桶状的为砧骨体。耳蜗内侧可见面神经鼓室段。在 后半规管的内侧有一与之平行的裂隙,为前庭导水管,一 般不超过1.5mm 宽。在较大的前庭腔后外侧,有与之相 通的半弧形的水平半规管腔。
• 图 25 软骨段外耳道仍宽阔,低于骨性耳道平面。颈静脉 球外缘呈半弧形,其前内相连的浅半弧形切迹为颈动脉附 着处。在颈静脉球内侧可见舌下神经管呈管状裂隙,由前 外向后内方向。舌下神经管内侧骨为斜坡。乙状窦切迹渐 变大,沿颞骨岩部内缘由外到内行走。面神经乳突段逐渐 向颈静脉球方向移行。 图 26 耳道软骨部变窄接近耳道底部。此平面已离开颈静 脉球,更开放的半弧形为颈内静脉,在其前内的颈动脉切 迹变小,颈动脉渐离开颅底骨。斜坡外侧的舌下神经管由 于从后内上向前外下行走,在该平面呈向后内开放的喇叭 状裂隙。乙状窦沿颞骨岩部呈开放的管状结构。面神经乳 突段与图 25 相似。

耳解剖

耳解剖
• 前有一孔通耳蜗的前庭阶;后有一孔通骨半规管。 • 内壁为内耳道底,外壁为鼓室内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
蜗窗。
(3)骨半规管
• 位于前庭后上方; • 有三个约成2/3环形的骨管,互相垂直排列,依次有上(
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水平)半规管。 • 每个半规管有两脚,一端膨大称壶腹,另一端称单脚,其
中上、后半规管的两单脚合成一个总脚,因而,三个半规 管共有五个孔通前庭。
2.膜迷路
• 为膜性管腔,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 包括: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
耳蜗内的膜蜗管,彼此相互通连。 • 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上有囊斑,膜半规管的膨大部分为壶
腹嵴,均为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 • 膜蜗管的基底膜上的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胶状盖膜组
• 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
• 膜迷路内含有听觉与位觉感受装置。
1.骨迷路 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3个部分。
面神经管 蜗顶
前半规管
外半规管 后半规管
骨迷路(左)
前庭窗
蜗窗
(1)耳蜗
• 形似蜗牛壳,起于前庭,底周相当于鼓岬; • 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组成。骨蜗管绕蜗轴向上盘
• 小儿咽鼓管宽、短且接近水平,细菌易经此侵入鼓室引发 感染。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对比
短、平、宽
3.鼓窦

耳解剖ppt课件

耳解剖ppt课件
▪ 平衡功能 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本体感受器、视器 及前庭器官的相互协调,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ppt课件完整
43
1.空气传导
ppt课件完整
44
2.骨传导
▪ 声波经颅骨途径激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 ▪ 在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
意义,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骨导 曲线下降表明感音功能下降。
ppt课件完整
35
ppt课件完整
36
ppt课件完整
37
ppt课件完整
38
(2)前庭
▪ 为一不规则的椭圆形腔,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容纳椭 圆囊和球囊。
▪ 前有一孔通耳蜗的前庭阶;后有一孔通骨半规管。 ▪ 内壁为内耳道底,外壁为鼓室内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
蜗窗。
ppt课件完整
39
(3)骨半规管
ppt课件完整
7
(二)中耳
中耳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组成。
ppt课件完整
8
1.鼓室
▪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是颞骨内一含气空腔; ▪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其分为三部分:上鼓
室、中鼓室、下鼓室。 ▪ 鼓室形似立方体,共有六个壁:
上壁、下壁、前壁、后壁、外壁、 内壁。
ppt课件完整
9
ppt课件源自文库整

耳解剖

耳解剖

鼓膜解剖结构
鼓室内壁
鼓岬 圆窗龛 卵圆窗 面神经管凸 匙突
鼓室前壁
颈内动脉 鼓膜张肌半管
开口 咽鼓管鼓室口
鼓室后壁
鼓窦入口 面神经垂直段 面神经锥段 锥隆起 砧骨窝
鼓室上壁、下壁
鼓室内侧壁、上壁、下壁、前壁、后壁
鼓膜张肌 半管 咽鼓管半管 鼓岬
下壁
外半规管 面神经鼓室段 前庭窗
内耳又称为迷路(labyrinth)
▪ 位于颞骨岩部,有 听觉和位觉 功能
▪ 迷路
– 骨迷路 osseous labrinth – 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 ▪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endolymph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 巴液 perilymph
中耳解剖--鼓 室 tympanic
cavity
▪ 鼓室容积 容积约1--2ml
▪ 鼓室的划分
上鼓室 epitympanum 中鼓室 mesotympanum 下鼓室 hypotympanum
▪ 鼓室间距
上下径-15 mm 前后径-13 mm 内外径-上鼓室约 6mm
中鼓室约2mm 下鼓室约4mm
▪ 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甚紧,皮下 组织少,在炎症发生肿胀时,感觉 神经受压迫而引起剧痛
▪ 耳廓的血肿及渗出物极难吸收 ▪ 耳部外伤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在听觉的传导以及平衡功能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耳部结构和疾病,医学界采用计

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对耳部进行详细解剖。本文将通过CT图像为您介绍耳部各个解剖结构以及其特点。

内耳解剖结构

内耳位于耳朵的深部,由迷路(labyrinth)和蜗小(cochlea)组成。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的结构,包括前庭(vestibule)、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和耳小房(utricle)。前庭是内耳的中央部分,其内部含有平衡感受器。半规管是与前庭相连的管状结构,分为前庭上、前庭外和前庭后半规管。耳小房是一种囊状结构,通过半规管与前庭

相连。CT图像可以准确显示这些结构,帮助医生诊断与内耳相关的平

衡障碍。

中耳解剖结构

中耳是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其中包括鼓膜(tympanic membrane)、听骨链(ossicles)、鼓室(tympanic cavity)等。CT图

像可以清楚地显示鼓膜的形态和位置,并帮助医生判断鼓膜是否破裂

或受损。听骨链由三块骨头组成,分别是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CT图像可以显示这些骨头在中耳腔中的

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鼓室是中耳的主要腔隙,通过听骨链将声波

传输至内耳。CT图像可以显示鼓室的大小和形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

存在中耳炎等疾病。

外耳解剖结构

外耳是人们日常看到的部分,由耳廓(pinna)和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组成。耳廓是耳朵外部的可见部分,其形状和大小因个

耳朵解剖学知识!

耳朵解剖学知识!

耳朵解剖学知识!

在解剖学的角度上,耳朵分为三大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耳廓是大多数人所说的“耳朵” - 围绕着耳道开口的贝壳状结构。

外耳道:外耳道是在颅骨的颞骨上雕刻的一个短而窄的腔体;在其皮肤内衬的墙壁上,有一种蜡状腺体,分泌蜡、黄色耳屎或耳垢,有为异物提供粘性陷阱、排斥昆虫的功能。

鼓膜:声波进入耳道最终到达鼓膜,并使其振动;这条管的末端在耳鼓上,它将外耳与中耳分开。

中耳

中耳或鼓膜腔是颞骨内的一个小的、充满气体的黏膜内腔。

开口:鼓膜腔的两侧是鼓膜两侧侧壁,有两个椭圆形窗口和下部膜覆盖圆形窗开口的骨壁。

咽鼓管:咽鼓管在中耳腔与喉部的连接上斜向下延伸,两区域的黏膜层是连续的。

听小骨:鼓膜腔是由身体的三种最小的骨头组成的股骨,它将耳鼓的振动运动传递到内耳的液体中;这些以形状命名的骨骼,是锤子,或锤骨,铁砧,或砧骨,以及马镫,或镫骨。

内耳

内耳是一个由硬骨组成的迷宫,叫做骨,或骨迷宫,位于眼窝后面的颞骨深处。细分:骨迷宫的三个分支是螺旋、豌豆大小的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淋巴液:骨迷宫里充满了一种叫做淋巴腺的浆状液体。(下图,米色)

膜迷路:悬停在淋巴液中是一种膜性的迷宫,它是一种多或少遵

循骨迷宫形状的膜囊系统。(下图,绿色)

内淋巴:膜性迷宫本身包含一种称为内淋巴的较厚的液体。

耳部影像学解剖

耳部影像学解剖

耳部影像学解剖

一、耳部影像学解剖基础

(一)颞骨: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鳞部、岩部、鼓部、乳突部、茎突部5部分。

(二)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影像上主要关注外耳道。外耳道呈S形,外1/3为软骨部(软骨性外耳道),内2/3为骨部(骨性外耳道),其交界处较狭窄,因此称之为峡部。也有学者将骨性外耳道的的中部称为峡部。骨性外耳道的后上壁由颞骨鳞部构成,下壁、前壁和大部分后壁则由颞骨鼓部构成。

(三)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气房和咽鼓管4部分构成。1.鼓室:依据外耳道2条延长线将鼓室分为上、中、下鼓室。同时,鼓室有6个壁,每个壁的毗邻结构都不相同。上壁(鼓室盖,分隔鼓室和中颅窝),下壁(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静脉窝);前壁(咽鼓管颈动脉比),后壁(乳突壁,上部内含鼓窦入口);内侧壁(迷路壁,亦为内耳外壁),外侧壁(鼓膜、上鼓室外侧壁及骨性鼓环共同构成)。影像中比较关心的是蒲氏间隙,为鼓膜松弛部(鼓膜:系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鼓膜大部附于颞骨鼓部的鼓沟内,上方一小部分附于鳞部。附于鼓沟的部分较坚实,叫紧张部;附于鳞部的部分薄而松,叫松弛部。鼓膜向内凹陷,凹陷的尖部叫鼓膜脐)与锤骨颈之间的间隙,上鼓室胆脂瘤易累及该处。

2.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相互以关节连接构成听骨链,借助听骨韧带固定于上中鼓室内。锤骨(头、颈、柄),砧骨(体、长脚、短脚),镫骨(头、前脚、后脚、底)。锤骨柄末端与鼓膜脐区相连,传导鼓膜的振动;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锤砧关节(蛋筒冰激凌状);砧骨长脚末端膨大的“豆状突”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镫骨底借环韧带连于前庭窗边缘。

耳的解剖 ppt课件

耳的解剖 ppt课件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颞骨 (temporal bone)
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包含在 颞骨内
位于顶骨、蝶骨和颧骨、枕骨之间,参与 组成颅骨底部和侧壁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颞骨的解剖
8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分五部:
内耳道底 面蜗后球椭外上
面神经
椭圆囊神经 外、上半规管神经
球囊的神经
蜗神经
后半规管神经
41
锥体后面 穿内耳道底结构及内淋巴 管
面蜗后球椭外上
42
锥体下面:
➢ 粗糙不平,构成颅底的外面的一部分,结构较多。前 内侧部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与咽鼓管软骨的附着部。 其它结构如下:
颈内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窝 岩小窝及其鼓 室小管下口 蜗水管外口 乳突小管开口
18
➢ 面神经垂直段紧靠鼓乳裂之内侧,是乳突手术 中确认面神经之有用标志。 ➢ 鼓部鞘突 (茎突鞘)
19
➢ 鼓部内侧端有:
鼓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鼓沟(鼓膜附着)
鼓切迹(又称Rivinus氏切迹,鼓膜松弛
部即
附在此切迹处的颞骨鳞部上)
鼓大棘
鼓小棘
20
(三) 茎突部 ➢ 茎突起于颞骨鼓部鞘突之后,茎乳孔的前方, 细长形突起。 ➢ 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膜向前、外、下倾斜,与外 耳道底成45~50°角 在新生儿,由于颞骨鼓部和乳 突尚未发育,鼓膜近乎水平位, 约成35°角
鼓膜
鼓膜周缘形成纤维软骨环,其 大部分附着于鼓膜环沟中,其 小部分附着于鼓切迹,鼓切迹 两端有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附 着于锤骨短突上,两襞以上三 角区薄而松弛,称松弛部(又 称Shrapnell膜)。其他大部 分鼓膜由于附着于鼓膜环沟中, 故较紧张,称紧张部。
形态
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 称上鼓室或鼓室上隐窝,
约占整个鼓室的1/3,鼓膜紧张 部下缘平面以下的部分为下鼓室, 容积较小;
鼓膜上、下缘平面之间的鼓室腔 为中鼓室,也称固有鼓室。
鼓室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及 行经其中的鼓索,鼓室各壁及上 述结构的表面皆覆有粘膜。
分部
上壁
即鼓室的顶,由颞骨岩部的鼓室盖构成,将鼓室与颅中窝分 隔开。上壁厚约3~4mm,有的菲薄如纸,在小儿(2岁以 前),位于此壁上的岩鳞裂由于骨化不全可未闭,则鼓室粘 膜与硬脑膜直接相贴,在成人偶有未闭者,鼓室的静脉通过 此裂注入岩鳞窦和岩上窦,因此,鼓室内的炎症有可能经此 裂缝进入颅中窝,
下壁
即鼓室的底壁(颈静脉壁),将鼓室和颈静脉(上)球分隔开。 下壁厚度与颈静脉球的大小有关,若颈静脉球很小,此壁可厚达 10mm左右,并有气房存在(鼓室下小房);如颈静脉球很大, 则向上突入中耳,致使此壁很薄。下壁一般为一薄板,有时此壁 尚未骨化,仅借粘膜与纤维组织分隔,因而颈静脉球的蓝色透过 鼓膜下部隐约可见。异常的高位颈静脉球经鼓室下壁裂隙突入鼓 室内,从而影响听骨链正常活动,故中耳手术时应注意这种先天 性异常,以免损伤颈静脉球引起大量出血。
外耳的淋巴主要流入耳廓周围的淋巴结群。耳廓前外侧面上部 及外耳道前壁的淋巴管注入耳前淋巴结,部分注入腮腺淋巴结, 最后注入颈深淋巴结;耳廓后面和外耳道后壁的淋巴注入耳后 淋巴结,它的淋巴输出管注入颈浅淋巴结和颈深上淋巴结,耳 垂和外耳道底的淋巴管注入颈浅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颈深淋 巴结。
鼓膜
鼓膜为介于外耳与中耳之间的 半透明薄膜,在活体呈灰色, 并具有珍珠样光泽。
耳前支分布于耳垂、耳轮、 对耳轮、耳舟的下2/3、对耳 屏以及耳甲艇、耳甲腔外侧 部和三角窝尖部。
耳后支则分布于耳廓后内侧 面的下2/3部。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乳突区及耳廓后内侧面的上1/3 部则由枕小神经分布。
耳廓后内侧面尚有舌咽神经分布。
耳大神经与枕小神经的分布区域 有一定的重叠。
耳甲腔和外耳道的后壁和下壁由 迷走神经耳支分布,故当刺激外 耳道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前壁
也称颈动脉壁,由颈动脉管的后外壁形成。前壁上部有鼓膜张 肌半管和咽鼓管的开口。咽鼓管鼓室口与鼓室后壁的鼓窦口相 对,并在同一个水平,约相当于鼓膜紧张部与松弛部交界的平 面。前壁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骨板厚度不到 0.5mm,裂隙发生率为1%,鼓室内颈内动脉畸形患者多有听 力下降,搏动性耳鸣和眩晕。鼓室前壁呈垂直位,与下壁间形 成一个锐角,即鼓室下隐窝,相当于鼓膜光锥所指的部位,鼓 室内的分泌物或炎性渗出液可积存于此隐窝内。
外耳道
由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 因鼓膜的位置自后外上向 前内下方倾斜,故外耳道 的前壁和下壁比上壁和后 壁稍长。
外耳道分为外侧的软骨段 和内侧的骨段,两段接连 处直径最小,称为峡
外耳道
检查成人外耳道或鼓膜时, 应将耳廓拉向后上方。 检查幼儿外耳道或鼓膜时, 应将耳廓拉向后下方。
外耳道
外耳道软骨与耳廓软骨相接连, 自前切迹沿外耳道入口上缘直 至后缘,为耳界切迹,由结缔 组织填充,是中耳及乳突手术 耳内切口的部位。外耳道的软 骨未形成完整的管道,仅于前 下壁有软骨,后上壁的缺口由 结缔组织封闭。而前下壁的软 骨又有2~3条前后走行的裂隙, 其间有结缔组织填充,称为外 耳道软骨裂隙(外耳道软骨孔、 Santorini裂隙),增加耳廓的 可动性。
面神经耳支至耳廓前外侧面耳甲 腔,耳甲艇、三角窝等处。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等 处有迷走神经、面神经、耳 颞神经、耳大神经形成的稠 密神经丛,也是胸腹腔内脏 各器官疾患时,出现敏感点 之处。耳针疗效可能与针刺 耳廓敏感点通过神经系统的 调整作用有关。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在软骨段的皮下组织内含有皮脂腺 和耵聍腺。耵聍腺是变态的汗腺, 能分泌耵聍,但在骨段,仅于后上 壁的皮下组织中有耵聍腺。
耵聍有干、湿两种,分别见于不同 的种族。 耵聍型的遗传方式符合 孟德尔的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遗 传法则,可根据耵聍型的遗传特性, 作双生儿的卵性鉴定和法医学上的 亲子鉴定。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鼓室外侧壁
由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即上鼓室的外侧壁,位于骨性 外耳道上壁水平之上,由颞骨鳞部的外板构成。膜部即 为鼓膜,是鼓室外侧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后壁
乳突壁,此壁与上壁交界处有鼓窦 开口,鼓室经此口与鼓窦及乳突小 房相通。鼓窦入口底部有砧骨窝, 容纳砧骨短突,此窝适在面神经水 平段与垂直段交界处的外侧,为中 耳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后壁下半 部骨壁的形态复杂,有三个隆起, 即茎突隆起、锥隆起和鼓索隆起, 三者合称茎突复合体,均由第二鳃 弓软骨演化而成。茎突隆起位于鼓 室后壁与下壁交界处,系由茎突基 部突入鼓室内形成。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
第二章 耳
耳 (前庭蜗器)
外耳 中耳 内耳
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和位置觉、运动觉刺激
耳廓
外 外耳道 耳
鼓膜
耳廓
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前外侧面呈不规则凹形, 其周缘卷曲称耳轮,其下端连于耳垂。耳轮在外 耳门上缘处的一段称耳轮脚。耳轮的后上部有时 可见一小结节称耳廓结节。耳轮前方有与其平行 的隆起,称对耳轮。对耳轮向上向前又分上、下 二脚,二脚之间为三角窝。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 的长沟,称耳舟(耳船)。在对耳轮的前方有一 深凹称耳甲,它被耳轮脚分为上、下二部,上部 为耳甲艇,于此处能触到外耳道上棘,下部为耳 甲腔,腔底有外耳门。恰在外耳门的前方有一突 起,称耳屏。耳屏的对侧也有一突起,称对耳屏。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有屏间切迹。
wenku.baidu.com廓
耳廓借韧带(耳廓前韧带、耳廓上韧带 和耳廓后韧带)及耳廓外肌(耳前肌、耳 上肌及耳后肌)使耳廓附着于颅骨侧面 并与之形成耳廓后方的耳廓后沟。耳廓 除耳外肌外,尚有起止于耳廓软骨本身 的耳廓内肌。耳廓内肌为退化的肌肉, 但耳内外肌有决定耳廓软骨形态和位置 的作用,如“煽风耳”即因缺乏耳后肌、 垂耳由于缺乏耳上肌所致。
内网位于鼓膜粘膜中,动脉系来自上颌动脉的鼓 室前动脉(经岩鼓裂进入鼓室)和耳后动脉的茎 乳动脉。鼓膜两面的血管网互相吻合,主要分布 于松弛部、锤骨柄和紧张部的周围,鼓膜上半部 的血管较下半部丰富。在急性鼓膜炎及急性中耳 炎时,充血自松弛部的血管开始,蔓延至锤骨柄, 再及鼓膜的其他部位。
鼓膜神经
其前半部由三叉神经的耳颞神 经分布,其后半部由迷走神经 的耳支分布,可能还有舌咽神 经和面神经的纤维参与。鼓膜 内层则有舌咽神经的鼓室神经 分布,故咽喉疼痛可放射至耳 部。
鼓膜
外观呈浅漏斗状,其中央 最凹处称鼓膜脐,它是检 查鼓膜的一个主要而恒定 的标志。
在鼓膜的前上部有灰白色 小突起,称锤凸,是由锤 骨短突向外顶起鼓膜而形 成;
在鼓膜脐与锤凸之间,有 一白色条纹,称锤纹,即 锤骨柄透过鼓膜表面的映 象;
鼓膜
用额镜或电耳镜检查时,见 有一个尖端起自鼓膜脐,底 向鼓膜前下边缘的三角形反 光区,称为光锥,系外来光 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所 致,故鼓膜内陷时,光锥可 以消失或变形。
耳廓
耳廓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 其余部分由弹性软骨构成,外覆软骨 膜和皮肤。耳廓皮肤较薄,缺乏皮下 组织,与软骨紧密附着,尤其在耳廓 的前内侧面,粘连更为紧密,并和外 耳道皮肤连续,故当外耳道发炎时, 压迫或牵拉耳廓则疼痛加剧。
耳廓
耳廓软骨为形状大致与耳廓外形相似 的单块弹性软骨,但在耳屏软骨和耳 轮脚并不接连,二者之间有裂隙,由 致密结缔组织封闭,在其间作切口可 直达外耳道和乳突的骨膜而不伤及软 骨。耳屏软骨膜是常用的修补鼓膜的 材料。
外耳道
骨部的后上壁邻乳突小房
骨部的下壁近鼓膜环沟处与颈静 脉球相邻,其间仅隔一薄层骨板, 面神经垂直段的一部分也位于外 耳道骨部的后下壁内近鼓膜环沟 处,而茎乳孔距外耳道骨部下壁 约1cm。
外耳道前壁的骨质也就是下颌窝 的后壁,在颞下颌关节囊与外耳 道前壁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外耳道
外耳道的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紧密 连接,不易移动,同时感觉神经末 梢丰富,故外耳道皮肤肿胀时,疼 痛较剧。
后壁
锥隆起是位于后壁下内方,相当于前庭窗 高度的一个小锥状突起,内容镫骨肌,该 肌腱自锥隆起尖端伸出,止于镫骨颈。鼓 索隆起位于锥隆起下方,鼓环的内侧。鼓 索隆起尖端的小口,为鼓索后小管的开口, 鼓索经此入鼓室。上述三个隆起之间有骨 嵴相连,再加上鼓室后壁与内侧壁之间有 两条骨嵴连接,即岬小桥(自锥隆起连至 鼓岬)和岬下托(自后壁至圆窗窝上缘), 致使鼓室后壁凸凹不平,形成一些隐窝 (或称窦),中耳炎性肉芽或胆脂瘤可潜 藏在这些隐窝中,手术中如未能彻底清除 这些隐窝,常久不痊愈。这些隐窝中,最 重要的是面神经窦(即面隐窝),因为它 是后路鼓室探查术的径路,其次还有鼓室 窦和外侧鼓室窦等。
尚有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经 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供应外耳道及鼓膜外面。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外耳静脉一般与同名动 脉伴行,注入颞浅静脉 和耳后静脉。颞浅静脉 末端注入面后静脉,最 后汇至颈内静脉,耳后 静脉则回流至颈外静脉。 耳后静脉有时经乳突导 静脉与乙状窦交通,故 外耳感染也有可能引起 颅内并发病。
外耳的营养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应,耳廓前面主要由颞浅动脉 分支供应,采取耳内切口作中耳乳突手术时,可能伤及此动脉, 故在此处应施行皮下钝分离法以避免剧烈出血。
耳廓后面主要由耳后动脉的 分支供应,耳后动脉尚分出 数小支穿过耳廓软骨与耳廓 前面的颞浅动脉分支相吻合, 分布于耳轮、舟状窝、对耳 轮、耳甲艇及耳垂等处。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耳廓内、外肌由面神经的 运动纤维支配。 耳廓的感觉神经极为丰富
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 于耳轮脚、耳屏以及耳垂、 耳甲艇和三角窝的内侧部, 并且分布于外耳道的前壁、 上壁,外耳道后壁的一部 分。
耳廓及外耳道血管、神经、淋巴
发自颈丛的耳大神经于耳垂 高度发出耳前支和耳后支。
分布至鼓膜的大部分神经纤维与动脉伴行,从后上方越松弛 部,绕锤骨柄后方下降至脐,故松弛部的神经支配丰富,而 紧张部的神经纤维稀少。由于鼓膜上半部的血管和神经支配 均较下半部丰富,故鼓膜切开术常在后下象限施行,在此处 做切口也可避免损伤鼓索和听小骨。
鼓室
中 咽鼓管
耳 乳突窦
乳突小房
中耳
鼓室
鼓室居颞骨内,位于鼓膜 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前方 借咽鼓管与咽相通,后方 借鼓窦与乳突小房通连。 鼓室的容积约1~2ml, 在额断面上近似双凹透镜 状,可分为三部分
外耳道
外耳道软骨部的前下方与腮腺相邻, 腮腺脓肿时脓液可经此裂隙侵入外 耳道,外耳道疖肿的炎症,亦可经 此裂隙感染腮腺。
外耳道骨部的上壁和后壁的小部分 由颞骨鳞部形成,而后壁的大部分 和前壁及下壁则皆由颞骨鼓部所形 成。
骨部的内侧端形成鼓膜环沟,有鼓 膜附着,鼓膜环沟上部的缺口称鼓 切迹。外耳道骨部的上壁与颅中窝 相邻,有小房与鼓室相通 。
粘膜层,系单层扁平上皮,与鼓室的粘 膜相连续。
鼓膜血管
内、外两个血管网
外网在鼓膜外层,动脉主要来自上颌动脉发出的 耳深动脉。耳深动脉经下颌关节后方穿外耳道软 骨部或骨部,然后绕鼓膜紧张部的边缘形成动脉 环,自环发出小支向鼓膜脐呈放射状分布,供应 鼓膜,并有1~2个较大的锤骨柄支自上而下沿锤 骨柄分布。
为了说明、记录方便起见, 可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即 沿锤骨柄作一延长线,另经 鼓膜脐作一直线与之垂直相 交,即可将鼓膜划分为前上, 后上、前下、后下四个象限。
鼓膜
外层 上皮层
鼓 膜
中层 固有层
内层 粘膜层
鼓膜
上皮层,为复层鳞状上皮,是外耳道皮 肤上皮层的延续。
纤维层,即固有层,由胶原及弹性纤维 构成,依纤维排列又可分为二层,浅层 为放射状纤维,附于锤骨柄,深层为环 形纤维,多在周围部,中央部较稀少, 近鼓膜边缘处,增厚形成纤维软骨环; 由于纤维走行方向不同,故外伤性穿孔 时,孔呈多角形。鼓膜的松弛部缺少纤 维层,是鼓膜的薄弱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