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训练卷七
(浙江选考)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 仿真模拟卷7
仿真模拟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2018·3月浙江余姚选考模拟)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
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2.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①郑国渠②“井渠”③都江堰④白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4.(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苏轼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体现此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应属于( )A.诗经B.宋词C.山水画D.文人画5.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6.(2018·浙江温州六校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下列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④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高二下期末)近代以来,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仿真模拟卷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到汉武帝时代,中国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合。
汉武帝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合”的措施有( )①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②朝廷设立五经博士③实行“推恩令”④实行科举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确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3.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这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C.科技发展依靠国家制度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独创4.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之路B.中国军民的反帝斗争C.志士仁人的反封建历程D.清朝晚期的近代化趋向5.20世纪20年头,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C.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D.《论长久战》的发表6.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别,其次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特地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其中,其次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D.特地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7.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起先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
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
这一变化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B.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2. 南北朝时期,社会上重武轻文的现象比较严重。
时人认为“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
文义习史,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这反映出当时A.时局影响社会价值观念C.文官政治存在严重弊端B.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D.文艺创作水平大幅降低3. 《唐律疏议》规定:凡遇赋税减免,地方官必须“承户部文符”,否则,地方官将受到严厉惩处,“诸应受复除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规范赋税减免种类C.巩固王朝财政基础B.减轻百姓负担D.整顿地方吏治4.宋代书籍种类繁多,从《千字文》《神童诗》之类的启蒙读物,到儒家经典、史书、文集、诗歌、笔记小说、方志舆图、书算医药、天文历法,以及事关朝代兴替、政治得失、军事成败乃至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书籍,无不加以刊印。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石家庄三模)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
这表明()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3.(2023·连云港三模)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
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
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
“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4.(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5.(2023·烟台二模)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
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检测历史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三个博物馆收藏的先秦时期不同地区青铜方尊的实物图。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审美观趋同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
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
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3.图2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
由图可知,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4.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
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
明代乡饮酒礼A.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B.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
这种思想的出现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3是其中的一幅一《渔儿乐》。
山东新高考二轮复习模拟卷历史试题
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周朝的中国好比是家族社会的教科书,整个国家为一系列封地君主和其亲戚团体拥有。
”其意是指周代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已基本取代贵族政治C.具有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D.分封制度有效地巩固了统一2.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爱转变,由仕途不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
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B.市民价值观念变化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D.专制制度日益衰落3.唐初,病坊作为寺院中的医疗组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唐太宗认为:“多有僧徒……假托神通,妄传妖怪,或谬称医筮,左道求财。
”此后,医坊官方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这反映了当时A.病坊不具备医疗救治的功能B.政府抑制佛教的传播C.医疗卫生体系渐趋完善D.国家治理效能有了新提升4.图1为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汪子华佃山约”的内容。
据此可知当时A.盛行租佃制的经营方式B.佃农向地主缴纳实物地租C.佃田户对“力分”有一定的处置权D.地主与佃户间存在严密的人身依附关系5.鲁迅认为,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
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
其意在说明A.社会背景对小说创作有决定性作用B.小说创作受作者主观性的影响较大C.《阅微》的思想性高于《聊斋志异》D.《阅微》的艺术性不如《聊斋志异》6.鸦片战争后的谈判中,“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专题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专项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必模块专项练【配套新教材】1.在古埃及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而畜牧业仅仅成为辅助的生产部门。
但是位于其南部草原地带的部落则大量蓄养牲畜,畜牧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
上述差异长期维持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环境存在差异B.农业与畜牧业分离C.商业与城市的发展D.人种与民族的差异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 )A.早期农业的兴起B.私有制的产生C.畜牧养殖的影响D.国家开始形成3.据考证,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
这说明当时( )A.水稻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4.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临近西亚、北非两大农业文明区域,工商业相对发达,实行城邦政治,孕育了与其它文明古国不同的文化。
据此可知古希腊文明( )A.推动了西亚北非文明的产生B.是特定时空条件的产物C.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D.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源头5.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
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这说明( ) A.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B.商业革命促使贵族收入增加C.饮茶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时尚追求D.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6.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
可可树原产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茶则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这表明( )A.世界贸易推动社会生活变迁B.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交换C.工业革命对原料市场的需求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7.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如表为番茄传播历程。
最新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7及答案
2013二轮模拟训练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2 下列对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解错误的是A.该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经商方式的多样B.民俗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该图的细节刻画,受到“格物致知”方法的影响D.西方的“人文精神”在此画中有鲜明的体现3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4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为体,西为用与人权并重 D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6 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图1、2),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列强侵略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 .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D .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7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模拟试卷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
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
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
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
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3.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璧等商业大镇。
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
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
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4.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C.受到了陆王心学的操控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5.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在今文学派原来的文献中,改制是一个广泛而含糊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暗示礼仪的改变,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综合模拟试卷七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郑州预测)《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 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2.(2015南昌一模)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3.(2015太原模拟)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4.“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5.(2015石家庄一模)1917年4月,国务院在回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指( )A.三权分立B.司法独立C.主权在民D.民主共和6.(2015洛阳统考)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模拟训练 考前仿真冲刺卷
模拟训练考前仿真冲刺卷(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7·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显露出()A.百家融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尚同”的治世理想解析: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其作法是,里之万民皆尚同于里长,去己不善言,学里长之善言;去己不善行,学里长之善行;里长之所是,必皆是之;里长之所非,必皆非之,百家融合的趋势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 D25.(2017·南昌市高三模拟)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
据此可知盐引()A.是政府控制食盐专营的手段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食盐市场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解析:从材料可知盐商售卖食盐的盐引来自封疆大吏,故盐引不能体现政府控制食盐专营,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食盐市场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有盐引盐商才能卖盐,故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故D 项正确。
答案: D26.(2017·张家口市高三模拟)唐代科考中,进士科考时务策、杂文,这可以使应试者运用儒家理论发挥才情,明经考试远较进士为易。
唐中叶以后,应明经试的大多为北方的旧家子弟,应进士试的则多为南方的平民阶级。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选考)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4.(2017·浙江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5.(2017·浙江杭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6.(2016·浙江温州选考模拟)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
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
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7.(2017·浙江杭州高二下学期期末)“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一观点出自()A.《论语》B.《日知录》C.《明夷待访录》D.《海国图志》8.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9.(2016·8月浙江金丽衢高三联考)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 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C.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0.(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2024届广西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4年高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 2024.4(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在...题卡上做答...,..规定的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根植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 瓦解了分封和宗法制度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D.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2. 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往往幼年即位,“皇统屡绝,权归女主”,母后临朝时为一己权势计,就引用父兄掌权。
如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其家族所出列侯、后妃、大将军及卿、将、尹、校成群接踵。
这一现象A. 反映女子地位上升B. 表明豪强地主势力强大C. 是皇权专制的恶果D. 说明察举制有严重弊端3. 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晋僧服为赤,后因戒律约束又由赤改黑。
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
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改易为赤、黄。
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化深刻反映出A. 三教并行政策盛行B. 中印文化交流频繁C. 民间信仰的多元化D. 佛教向本土化发展历史试卷第1页 (共6页)4、下图为《金中都皇城示意图》,这一示意图可用于探究金朝A. 民众的生活方式B. 建筑技术的成熟C. 行政组织的结构D. 民族交融的成果5.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
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康熙此举意在A. 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B. 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 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6. 1869年,清政府改变以往拒斥“修约”的态度,在中英《新定条约》中提出“或补缀前约,或互相抵换,或两有利益”。
这一条约也被英方视为第一个不强行使用武力而制定的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2. 下列对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理解错误的是A.该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经商方式的多样B.民俗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C.该图的细节刻画,受到“格物致知”理学方法的影响D.西方的“人文精神”在此画中有鲜明的体现3.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4.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科学与人权并重D.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6. 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图1、2),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列强侵略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B .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C .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D .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 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 ) A .《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 .《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 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 .《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8.“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
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A .普罗泰戈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9.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 .对权力的监控B .对君主的制约C .突出法治D .强调主权在民10.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
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B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C .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D .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目的地11. 下面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A.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推动B.经济区域集团化速度大大加快C.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结果D.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动的结果12.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
”“它”指的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 .普朗克的量子论C .牛顿的经典力学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13题17分,第14题20分,第15、16、17、18题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52分)1869年1919年重工业轻工业1952年1957年重工业轻工业图1 图213.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 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6分)(2)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2分)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分)(3)针对材料一到材料二,分析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3分)14.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
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材料二科技与扩张“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4分)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4分)(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3分)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材料二(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材料三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1)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与刘逢禄相比其观点的异同之处。
(8分)(2)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叶德辉观点的认识。
(7分)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
其立也虽不必参用民权,顾既立之余,则上下所为毕有所求。
若夫督责书所谓法者,直刑而已矣。
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夫知是,虽有法亦适成专制而已。
——严复《法意》案语材料二夫人类之力求进步,固也,而颠隋瞀乱乃即在此为进之时。
其进弥骤,其途弥险。
新者未得,旧者已亡。
怅怅无归,将以灭绝。
是故明者慎之。
其立事也,如不得已,乃先之以导其机,必忍焉以须其熟。
……噫!此轻迅剽疾者之所以无当于变法,而吾国之所待命者归于知进退存亡之圣人也。
——严复《政治讲义》(1)归纳材料一、二中严复的主要观点。
(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严复对革命的认识。
(9分)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下图是1944年的一幅政治漫画(注:图中文字意为不要投Roosevelt的票,或不要选择Roosevelt)。
请回答:(1)图中两人分别代表哪两个国家?请说明理由。
(6分)(2)他们为何提出“DON’T VOTE FOR ROOSEVELT!!!”这种要求?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6分)(3)与图中人物所执行的政策相比,Roosevelt推行政策的最鲜明特点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相关内容。
第(1)问要仔细观察图片中两人身上的符号来回答;第(2)问要结合在二战中美德日三国的关系回答,日德是法西斯国家,美国是反法西斯国家;第(3)问结合三国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来回答。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绥之一德,岂非上策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6分)(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导致了怎样的结果?(3分)参考答案:1.【解析】B。
本题考查元代的行省制度。
元朝时期“行中书省”是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有利于中央集权,其官员与“丞相”权力不符,故B项符合题意。
2. 【解析】D。
本题考查风俗画。
既呈现出市井小民的情态,也展现乡野浓厚的生命气息。
在宋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对中国没有影响,D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D。
3.【解析】A。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
材料中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