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三角函数汇总
中考数学练习知识点:三角函数

中考数学练习知识点: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
cscA=c/a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α)=cosα,cos(90°-α)=sinα,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要练说,得练听。
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解直角三角形(解析版)

2017年浙江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专题09 解直角三角形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2017·金华)在直角三角形Rt ABC中,C=90°,AB=5,BC=3,则tanA的值是()A、B、C、D、2、(2017•湖州)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A、B、C、D、3、(2017•温州)如图,一辆小车沿倾斜角为α的斜坡向上行驶13米,已知cosα= ,则小车上升的高度是()A、5米B、6米C、6.5米D、12米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4、(2017·嘉兴)如图,把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计算________,……按此规律,写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共6题;共40分)5、(2017·衢州)计算:6、(2017·金华)(本题6分)计算:2cos60°+(−1)2017+|−3|−(2−1)0.7、(2017·台州)如图是一辆小汽车与墙平行停放的平面示意图,汽车靠墙一侧与墙MN平行且距离为0.8米,已知小汽车车门宽AO为1.2米,当车门打开角度∠AOB为40°时,车门是否会碰到墙?请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sin40°≈0.64,cos40°≈0.77,tan40°≈0.84)8、(2017•绍兴)如图,学校的实验楼对面是一幢教学楼,小敏在实验楼的窗口C测得教学楼顶总D的仰角为18°,教学楼底部B的俯角为20°,量得实验楼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AB=30m.(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tan20°≈0.36,tan18°≈0.32)(1)求∠BCD的度数.(2)求教学楼的高BD9、(2017·嘉兴)如图是小强洗漱时的侧面示意图,洗漱台(矩形)靠墙摆放,高,宽,小强身高,下半身,洗漱时下半身与地面成(),身体前倾成(),脚与洗漱台距离(点,,,在同一直线上).(1)此时小强头部点与地面相距多少?(2)小强希望他的头部恰好在洗漱盆的中点的正上方,他应向前或后退多少?(,,,结果精确到)10、(2017·丽水)如图是某小区的一个健向器材,已知BC=0.15m,AB=2.70m,∠BOD=70°,求端点A到地面CD的距离(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70°≈0.94,cos70°≈0.34,tan70°≈2.75)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析】【解答】解:在△ABC中,∵∠C=90°,AB=5,BC=3,∴AC===4,∴tanA==;故答案为A。
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一、选择题1.(2017·天津)的值等于( ) AB. C .D . 【答案】D.2.(2017·重庆A 卷)如图,小王在长江边某瞭望台D 处,测得江面上的渔船A 的俯角为40°,若3米,2米,平行于江面,迎水坡的坡度1:0.75,坡长10米,则此时的长约为( )(参考数据:40°≈0.64,40°≈0.77,40°≈0.84).A .5.1米B .6.3米C .7.1米D .9.2米【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如图,延长交延长线于点P ,作⊥于点Q ,060cos 312221∵140.753 CQBQ==,∴设4x、3x,由222可得(4x)2+(3x)2=102,解得:2或﹣2(舍),则8,6,∴11,在△中,∵11tan tan40DPA=∠︒≈13.1,∴﹣﹣13.1﹣6﹣2=5.1,故选A.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2017·重庆B卷)如图,已知点C与某建筑物底端B相距306米(点C与点B在同一水平面上),某同学从点C出发,沿同一剖面的斜坡行走195米至坡顶D处,斜坡的坡度(或坡比)1:2.4,在D 处测得该建筑物顶端A的俯视角为20°,则建筑物的高度约为(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0°≈0.342,20°≈0.940,20°≈0.364)( )A .29.1米B .31.9米C .45.9米D .95.9米【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作⊥于E 点,作⊥于F 点,如图,设,2.4,由勾股定理,得x 2+(2.4x )2=1952,解得x ≈75m ,75m ,2.4180m ,﹣306﹣180=126m .∵∥,∴∠1=∠20°,∠1∠ =0.364.126m ,∠10.364,0.3640.364×126=45.9,﹣75﹣45.9≈29.1m ,故选A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4.(2017·山东烟台)如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的高度,在水平地面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楼房顶部点D 的仰角为45°,向前走20米到达A′处,测得点D 的仰角为67.5°,已知测倾器的高度为1.6米,则楼房的高度约为(结果精确到0.1米,≈1.414)( )sin 20cos 20DF AFA.34.14米B.34.1米C.35.7米D.35.74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过B作⊥于F,于是得到′B′1.6米,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B作⊥于F,∴′B′1.6米,在△′中,B′,在△中,,∵′′=20,∴﹣B′﹣=20,∴≈34.1米,∴35.7米,答:楼房的高度约为35.7米,故选C.二、填空题1.(2017·山西)如图,创新小组要测量公园内一棵树的高度,其中一名小组成员站在距离树10米的点E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54°.已知测角仪的架高1.5米,则这颗树的高度约为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54°≈0.8090,54°≈0.5878,54°≈1.3764).【答案】15.3.【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中,•54°≈10×1.3764=13.764米,≈1.5+13.764≈15.3米.故答案为:15.3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2017·江苏无锡)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都在格点处,与相交于O,则∠的值等于.【答案】3.【解析】试题解析:平移到C′D′交于O′,如图所示,则∠′D′=∠,∴∠∠′D′,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O′,O′D′=,′=3a , 作⊥O′D′于点E ,则, ∴O′, ∴′, ∴∠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3.(2017·山东烟台)在△中,∠90°,2,,则 . 【考点】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根据∠A 的正弦求出∠60°,再根据30°的正弦值求解即可.【解答】解:∵, ∴∠60°,∴30°=. 22(2)5a a a +=22(2a)(2)22a a +=3a 232222BD O F a a O D a''==''2222322(5)()22a a O B BE a '-=-=32a2322BE O E a=='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2017·安徽)如图,游客在点A 处坐缆车出发,沿A B D --的路线可至山顶D 处.假设AB 和BD 都是直线段,且600AB BD m ==,75α=︒,45β=︒,求DE 的长.(参考数据:sin750.97︒≈,cos750.26︒≈,2 1.41≈)【答案】579DE DF EF =+=【解析】试题分析:两次利用三角函数求解即可.试题解析:解:在Rt BDF △中,由sin DF BD b =得, 2sin 600sin 4560030024232DF BD b =???°≈(m).在Rt ABC △中,由cos BC AB a =可得, cos 600cos756000.26156BC AB a =???°(m).所以423156579DE DF EF DF BC =+=+=+=(m).考点: 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2.(2017·山东青岛)如图,C 地在A 地的正东方向,因有大山阻隔,由A 地到C 地需要绕行B 地,已知B 位于A 地北偏东67°方向,距离A地520,C地位于B地南偏东30°方向,若打通穿山隧道,建成两地直达高铁,求A地到C地之间高铁线路的长(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来源]【答案】596【解析】试题分析:作⊥于点D,利用67°和520,求480;利用67°和520,求200;最后利用30°和200,求116;最终得到的长.∴在△中,∠30°,∴∴答:之间的距离约为596。
三角函数中考真题(2017)

9. 三角函数中考真题( 2017)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东北方向距离灯塔 3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 灯塔 P 的南偏东 30°方向上的 B 处,则海轮行驶的路程 AB 的值为( )C . 30( +1)海里 B . 30( + )海里D . 60 海里2.如图,为了测量山坡护坡石坝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 ,把一根长 5m 的竹竿 AC 斜靠在石坝旁,量出杆长 1m 处的 D 点离地面的高度 DE =0.6m ,又量得杆底与坝脚的距离 AB = 3m ,则石坝的坡 度为( )3.如图,一艘轮船在 A 处测得灯塔 P 位于其北偏东 60°方向上,轮船沿正东方向航行 30 海里到达 B 处后,此时测得灯塔 P 位于其北偏东 30°方向上,此时轮船与灯塔 P 的距离是( )A .15 海里B .30 海里C . 45 海里D . 30 海里4.某楼梯的侧面如图所示,已测得 BC 的长约为 3.5 米,∠ BCA 约为 29°,则该楼梯的高度 AB 可表示为( )A .3.5sin29°米B . 3.5cos29°米C .3.5tan29°米D . 米如图,在距离铁轨 200 米的 B 处,观察由南宁开往百色的“和谐号”动车,当动车车头在 A处时,恰B .3C .D .4 5. 6.7. 8.A . 在 A . sin α=cos α Rt △ABC 中,∠B .tanC =2 C = 90°, AB =4, B .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达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30°方向上的 A .60 nmileB .6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C . sin β= cos β AC =1,则 cosB 的值为D .)D . 45°方向,距离灯塔 60nmile 的 A 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 B 处,这时, B 处与灯塔 P 的距离为( nmile C .30 nmile D . 30 A 的坐标为( 3, 4),那么 sin α的值是( )nmile ) C . D .A . 30( +1 )海里 T8好位于处的北偏东 60°方向上; 10 秒钟后,动车车头到达 C 处,恰好位于 B 处的西北方向上,则这时段动车的平均速度是()米 /秒.A .20( +1)B.20(﹣ 1)C.200 D.300△ABC 在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 1),AD⊥BC 于D,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10.如图,学校环保社成员想测量斜坡 CD 旁一棵树 AB的高度,他们先在点 C 处测得树顶 B的仰角为60°,然后在坡顶 D测得树顶 B的仰角为 30°,已知斜坡 CD 的长度为 20m,DE的长为 10m,则树 AB的高度是()9.同一条直线上) ( )14.如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 CD 的高度,在水平地面 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楼房 CD 顶部点 D的仰角为 45°,向前走 20 米到达 A ′处,测得点 D 的仰角为 67.5°,已知测倾器 AB 的高度为 1.6 米,则楼房A .34.14 米B .34.1 米C .35.7 米D .35.74 米15.如图,已知点 C 与某建筑物底端 B 相距 306 米(点 C 与点 B 在同一水平面上) ,某同学从点 C 出发,沿同一剖 面的斜坡 CD 行走 195 米至坡顶 D 处,斜坡 CD 的坡度(或坡比) i = 1: 2.4,在D 处测得该建筑物顶端 A 的俯角为 20°,则建筑物 AB 的高度约为(精确到 0.1 米,参考数据: sin20°≈ 0.342,cos20°≈ 0.940 ,tan20°≈ 0.364 ) ( ) A .29.1 米 B .31.9 米 C .45.9 米 D .95.9 米16.如图,小王在长江边某瞭望台 D 处,测得江面上的渔船 A 的俯角为 40°,若 DE =3 米, CE =2 米, CE 平行 于江面 AB ,迎水坡 BC 的坡度 i = 1:0.75,坡长 BC = 10 米,则此时 AB 的长约为( )(参考数据: sin40° ≈0.64,cos40°≈ 0.77, tan40°≈ 0.84).A .5.1 米B .6.3 米C .7.1 米D .9.2 米17.如图,在△ ABC 中, AC ⊥ BC ,∠ ABC = 30°,点 D 是 CB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BD =BA ,则 tan ∠ DAC 的值为 ()A .2+B .2C . 3+D . 318.如图,在 Rt △ ABC 中,斜边 AB 的长为 m ,∠ A = 35°,则直角边 BC 的长是( )二.填空题(共 20 小题) 19.如图所示,小芳在中心广场放风筝,已知风筝拉线长 100 米(假设拉线是直的) ,且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若小芳的身高忽略不计,则风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是 米(结果保留根号) .20.如图,在 Rt △ ABC 中,∠ C =90°,点 D 是 AB 的中点, ED ⊥AB 交 AC 于点 E .设∠ A =α,且m .A .5 米B .6 米C . 6.5 米D . 12 米13.如图,电线杆 CD 的高度为 h ,两根拉线 AC 与 BC 相互垂直,∠ CAB = α,则拉线 BC 的长度为( A 、D 、B 在 A .B .C .D .h?cos αA . msin35°B .mcos35°C .D . A .20 B .30 C . 30 D . 4011.如图,在△ ABC 中,AB =AC ,BC = 12,E 为 AC 边的中点,线段 BE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 BC 于点D .设 BD =x , tan ∠ ACB = y ,则( )12.如图,一辆小车沿倾斜角为 α的斜坡向上行驶 13 米,已知 cos α= ,则小车上升的高度是( )CD 的高度约为(结果精确到 0.1 米, ≈ 1.414)()tanα=,则tan2α=21.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 ABCD ,AE 、DF 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 AB 的坡角 α=4522.如图,从楼 AB 的 A 处测得对面楼 CD 的顶部 C 的仰角为 37°,底部 D 的俯角为 45°,两楼的水平距离 BD 为 24m ,那么楼 CD 的高度约为 m .(结果精确到 1m ,参考数据: sin37°≈ 0.6;cos37°≈0.8; tan37°≈0.75)23.如图,某城市的电视塔 AB 坐落在湖边,数学老师带领学生隔湖测量电视塔 AB 的高度,在点 M 处测得塔尖点 A 的仰角∠ AMB 为 22.5°,沿射线 MB 方向前进 200 米到达湖边点 N 处,测得塔尖点 A 在湖中的倒影 A ′的俯 角∠ A ′NB 为 45°,则电视塔 AB 的高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 A 处测得灯塔 P 在它的北偏东 60 °方向,继续航行到达 B 处,测得灯塔 P 在它的C 处是港口,点 A ,B , C 在一条直线上,则这艘货轮由 A 到 B 航行的路25.△ ABC 中, AB =12,AC = ,∠ B = 30°,则△ ABC 的面积是 26.请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第一题计分.A .如图,在△ ABC 中,BD 和CE 是△ 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若∠ A =52°,则∠ 1+∠ 2的度数为B. tan38°15′≈ .(结果精确到 0.01)2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0°方向,距离灯塔 86n mile 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 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45°方向上的 B 处,此时, B 处与灯塔 P 的距离约为 n mile .(结果取整数,参 考数据: ≈1.7, ≈ 1.4)28.如图,已知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在河流对岸有一点 A ,小明在岸边点 B 处测得点 A 在点 B 的北偏东 30°方向上,小明沿河岸向东走 80m 后到达点 C ,测得点 A 在点 C 的北偏西 60°方向上,则点 A 到河岸 BC 的距离 为.29.为加强防汛工作,某市对一拦水坝进行加固.如图,加固前拦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 ABCD.已知迎水坡,坡长 AB = 米,背水坡 CD 的坡度 i =1: (i 为 DF 与FC 的比值),则背水坡 CD 的坡长为 米. T21 T22 T2324.一艘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在 东北方向,若灯塔 P 正南方向 4 海里的 程为 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面 AB=12 米,背水坡面 CD=12 米,∠ B= 60°,加固后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ED,tanE =,则 CE 的长为米.30.一数学兴趣小组来到某公园,准备测量一座塔的高度.如图,在 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α,在 B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β,又测量出 A 、B 两点的距离为 s 米,则塔高为 米.3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出一垂直水平地面的某高大建筑物 AB 的高度,一测量人员在该建筑物附近 C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 A 处的仰角大小为 45°,随后沿直线 BC 向前走了 100 米后到达 D 处,在 D 处测得 A 处的仰角大小为32.如图,创新小组要测量公园内一棵树的高度 AB ,其中一名小组成员站在距离树 10 米的点 E 处,测得树顶 A 的仰角为 54°.已知测角仪的架高 CE = 1.5 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sin54°= 0.8090, cos54°= 0.5878, tan54°= 1.3764)33.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 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 A ,B ,C ,D 都在格点处, AB 与 CD 相交于 O , 则 tan ∠ BOD 的值等于 .34.如图,在一笔直的沿湖道路 l 上有 A 、 B 两个游船码头,观光岛屿 C 在码头 A 北偏东 60°的方向,在码头 B北偏西 45°的方向, AC =4km .游客小张准备从观光岛屿 C 乘船沿 CA 回到码头 A 或沿 CB 回到码头 B ,设开往码头 A 、 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 v 1、v 2,若回到 A 、B 所用时间相等,则 = 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T32结果保留根号)35.如图, Rt △ ABC 中,∠ C = 90°, BC =15,t anA = ,则 AB = T36 T3730°,则建筑物 AB 的高度约为米T38 36.如图所示,运载火箭从地面 L 处垂直向上发射,当火箭到达 A 点时,从位于地面 R 处的雷达测得 AR 的距离是40km ,仰角是 30°. n 秒后,火箭到达 B 点,此时仰角是 45°,则火箭在这 n 秒中上升的高度是37.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4°的斜坡,从 A 滑行至 B,已知 AB= 500 米,则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米.(参考数据: sin34°≈0.56,cos34°≈0.83,tan34°≈ 0.67)38.如图,把 n 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 tan∠BA1C=1, tan∠BA2C=,tan∠BA3C=,计算 tan∠ BA4C=,⋯按此规律,写出 tan∠ BA n C=(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共 2 小题)39.如图 1,一种折叠式小刀由刀片和刀鞘两部分组成.现将小刀打开成如图 2 位置,刀片部分是四边形ABCD ,其中 AD∥BC,AB⊥BC,CD=15mm,∠C=53°,刀鞘的边缘 MN∥PQ,刀刃 BC与刀鞘边缘 PQ 相交于点O,点 A 恰好落在刀鞘另一边缘 MN 上时,∠ COP= 37°, OC=50mm,( 1)求刀片宽度 h.( 2)若刀鞘宽度为 14mm,求刀刃 BC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 0.1mm)(参考数据: sin37°≈ ,cos37°≈ ,40.如图,光明中学一教学楼顶上竖有一块高为AB 的宣传牌,点 E和点 D 分别是教学楼底部和外墙上的一点(A,B,D,E在同一直线上),小红同学在距 E点9米的 C处测得宣传牌底部点 B的仰角为 67°,同时测得教学楼外墙外点 D的仰角为 30°,从点 C沿坡度为 1:的斜坡向上走到点 F时,DF 正好与水平线CE平行.(1)求点 F到直线 CE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2)若在点 F 处测得宣传牌顶部 A 的仰角为 45°,求出宣传牌 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注: sin67°≈ 0.92,tan67°≈ 2.36,≈ 1.41,≈1.73)三角函数中考真题( 2017)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东北方向距离灯塔 3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0°方向上的 B 处,则海轮行驶的路程 AB 的值为( )∵∠ B =30°, PC =AC =40,tanB = ,∴BC = = 30 ,∴AB = AC+BC =30+30 =30(1+ )(海里) 故选: C .2.如图,为了测量山坡护坡石坝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 ,把一根长 5m 的竹竿 AC 斜靠在石坝旁,量出杆长 1m 处的 D 点离地面的高度 DE =0.6m ,又量得杆底与坝脚的距离 AB = 3m ,则石坝的坡 度为( )解答】 解:如图,过 C 作CF ⊥AB 于F ,则 DE ∥CF,A . 30( +1 )海里 C . 30( +1)海里 【解答】 解:由题意得,∠ APC = 45B . 30( + )海里 D . 60 海里 PA = 30 ,∵sin ∠ APC = ,A .B .3C .D .4∴ = ,即 = , ∴ = ,即 = ,解得 CF = 3, ∴Rt △ACF 中, AF = =4,又∵ AB = 3, ∴BF = 4﹣3=1,∴石坝的坡度为 = = 3, 故选: B .3.如图,一艘轮船在 A 处测得灯塔 P 位于其北偏东 60°方向上,轮船沿正东方向航行 30 海里到达 B 处后,此时测得灯塔 P 位于其北偏东 30°方向上,此时轮船与灯塔 P 的距离是( )A .15 海里B .30 海里C . 45 海里D . 30 海里【解答】 解:作 BD ⊥AP ,垂足为 D根据题意,得∠ BAD =30°, BD =15 海里, ∴∠ PBD = 60°,则∠ DPB = 30°, BP =15×2= 30(海里), 故选: B .4.某楼梯的侧面如图所示,已测得 BC 的长约为 3.5米,∠ BCA 约为 29°,则该楼梯的高度 AB 可表示为( )A .3.5sin29 °米 C .3.5tan29°米B .3.5cos29°米 D .【解答】 解:在 Rt △ABC 中,∵ sin ∠ ACB = ,∴AB = BCsin ∠ ACB =3.5sin29°, 故选: A .5.如图,在距离铁轨 200 米的 B 处,观察由南宁开往百色的“和谐号”动车,当动车车头在 A 处时,恰好位于 B 处的北偏东 60°方向上; 10 秒钟后,动车车头到达 C 处,恰好位于 B 处的西北方向上,则这时段动车的平均速A .20( +1)B .20( ﹣ 1)C .200D .300 【解答】 解:作 BD ⊥AC 于点 D .∵在 Rt △ABD 中,∠ ABD =60°, ∴AD =BD?tan ∠ABD =200 (米), 同理, CD =BD =200(米).则 AC = 200+200 (米). 则平均速度是 = 20( +1)米 /秒.6.△ ABC 在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 1),AD ⊥BC 于D ,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A .sin α=cos αB .tanC =2 C . sin β= cos βD .tan α= 1【解答】 解:观察图象可知,△ AD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 =AD =2,AB =2 ,AD =2,CD =1, AC = ,tan α= 1,故 D 正确, ∵ sin β= = , cos β= ,∴ sin β≠ cos β,故 C 错误. 故选: C.sin α= cos α=故 A 正确,tanC = = 2,故 B 正确,故选:7.在 Rt△ABC 中,∠ C= 90°, AB= 4,AC=1,则 cosB的值为(A.B.C.解答】解:∵在 Rt△ ABC 中,∠ C=90°,AB=4,AC=1,∴ BC==,则 cosB ==,故选: A .8.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 45°方向,距离灯塔 60nmile 的 A 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P的北偏东 30°方向上的 B处,这时, B 处与灯塔 P的距离为()A . 60 nmileB . 60 nmile C.30 nmile D . 30 nmile【解答】解:如图作 PE⊥ AB 于 E.在 Rt△PAE 中,∵∠ PAE= 45°,PA=60nmile,∴PE= AE=×60=30 nmile ,在 Rt△ PBE 中,∵∠ B= 30°,∴PB= 2PE=60 nmile ,故选: B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3, 4),那么 sinα的值是()解答】 解:作 AB ⊥x 轴于 B ,如图, ∵点 A 的坐标为( 3, 4), ∴ OB = 3,AB = 4, ∴OA == 5,在 Rt △AOB 中, sin α= = . 故选: C .10.如图,学校环保社成员想测量斜坡 CD 旁一棵树 AB 的高度,他们先在点 C 处测得树顶 B 的仰角为 60° 在坡顶 D 测得树顶 B 的仰角为 30°,已知斜坡 CD 的长度为 20m ,DE 的长为 10m ,则树 AB 的高度是( m .∠ DCE = 30°∠ BDF = 30° ∠ DBF = 60° ∠ DBC = 30°∴AB =BC?sin60°= 20 × =30m .故选: B .方法二:可以证明△ DGC ≌△ BGF ,所BC == = 20 m ,A .B .C .D .,然后 )A .20B .30 【解答】 解:在 Rt △ CDE 中, ∵ CD = 20m ,DE = 10m ,∴ sin ∠ DCE = = , C . 30 D . 40∠ ACB = 60°DF ∥ AE , ∠ ABC = 30° ∠ DCB =90° BF =DC = 20,所以 AB = 20+10=30,以故选: B .tan ∠ ACB = y ,则( )过A 作AQ ⊥BC 于Q ,过E 作EM ⊥BC 于M ,连接 DE , ∵BE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D ,BD =x , ∴ BD = DE = x ,∵AB = AC ,BC =12,tan ∠ ACB =y ,= =y ,BQ =CQ = 6, ∴ AQ = 6y , ∵AQ ⊥BC ,EM ⊥BC , ∴AQ ∥EM ,∵E 为 AC 中点, ∴ CM = QM = CQ = 3, ∴ EM = 3y ,∴ DM = 12﹣ 3﹣ x = 9﹣ x , 在 Rt△ EDM 中,由勾股定理得: 2即 2x ﹣ y 2= 9, 故选:B .A .5 米B .6 米 【解答】 解:如图 AC = 13,作 CB ⊥ AB ,11.如图,在△ ABC 中, AB =AC ,BC = 12,E 为 AC 边的中点,线段 BE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 BC 于点 D .设 BD =x ,12.如图,一辆小车沿倾斜角为 α的斜坡向上行驶 13 米,已知 cos α= ,则小车上升的高度是(B .2x ﹣y 2=92C .3x ﹣ y =D .4x ﹣ y 2= 21解答】 解:2 2 2x 2=( 3y )2+(9﹣ x )C . 6.5 米 D . 12 米∵ cosα==,∴AB=12,∴ BC=== 5,∴小车上升的高度5m.故选: A .13.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 h,两根拉线 AC 与 BC 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 BC 的长度为( 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解:∵∠ CAD+∠ACD= 90°,∠ ACD+∠BCD=90°,∴∠ CAD=∠ BCD ,在 Rt△BCD 中,∵ cos∠ BCD =,BC=故选: B .14.如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CD 的高度,在水平地面 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楼房 CD 顶部点 D的仰角为 45°,向前走 20 米到达 A′处,测得点 D 的仰角为 67.5°,已知测倾器 AB 的高度为 1.6 米,则楼房 CD 的高度约为(结果精确到 0.1 米,≈ 1.414)()A .34.14 米B .34.1 米C. 35.7 米【解答】解:过 B 作 BF⊥CD 于 F,作 B′ E⊥BD,∵∠BDB'=∠ B'DC= 22.5°,∴EB'=B'F,∵∠ BEB′= 90°,∴EB′= B′ F=10 ,∴DF = 20+10 ,∴DC =DF+FC=20+10 +1.6≈35.74=35.7.故选: C .C.D.h?cosαD.35.74米A.B.15.如图,已知点 C与某建筑物底端 B相距 306米(点 C与点 B在同一水平面上),某同学从点 C出发,沿同一剖面的斜坡 CD 行走 195米至坡顶 D 处,斜坡 CD 的坡度(或坡比) i = 1: 2.4,在 D 处测得该建筑物顶端 A的俯角为 20°,则建筑物 AB 的高度约为(精确到 0.1 米,参考数据:sin20°≈ 0.342,cos20°≈ 0.940 ,tan20°≈ 0.364 )()A .29.1 米B .31.9 米C. 45.9 米D. 95.9 米【解答】解:作 DE⊥AB于E点,作 AF⊥DE于F 点,如图,设 DE = xm, CE=2.4xm,由勾股定理,得2 2 2x 2+(2.4x)2= 1952,解得 x≈ 75m,DE= 75m, CE=2.4x=180m,(方法二:由 i= 1:2.4=5:12,设 DE=5xm,CE= 12xm,由勾股定理,得 CD =13x,∴ 13x= 195 ,∴ x= 15,∴ DE = 75m,CE= 180m) EB=BC﹣CE=306﹣180=126m.∵AF∥ DG,∴∠ 1=∠ ADG= 20°,tan∠1= tan∠ADG==0.364.AF=EB=126m,tan∠1== 0.364,DF= 0.364AF=0.364×126=45.9, AB=FE=DE﹣DF=75﹣ 45.9≈ 29.1m,故选: A .16.如图,小王在长江边某瞭望台D 处,测得江面上的渔船 A 的俯角为 40°,若 DE=3米, CE=2米,CE平行于江面 AB,迎水坡 BC 的坡度 i= 1:0.75,坡长 BC= 10 米,则此时 AB 的长约为()(参考数据: sin40° ≈0.64,cos40°≈ 0.77, tan40°≈ 0.84).B .6.3 米C .7.1 米D .9.2 米 交 AB 延长线于点 P ,作 CQ ⊥AP 于点 Q ,∵CE ∥AP , ∴DP ⊥AP ,∴四边形 CEPQ 为矩形, ∴CE =PQ =2,CQ =PE , ∵ i = = = , ∵ i == = ,∴设 CQ = 4x 、 BQ =3x ,由 BQ 2+CQ 2=BC 2 可得( 4x )2+(3x )2=102, 解得: x =2 或 x =﹣ 2(舍), 则 CQ =PE = 8,BQ =6, ∴DP =DE+PE =11,∴AB = AP ﹣BQ ﹣PQ =13.1﹣6﹣2=5.1, 故选: A .17.如图,在△ ABC 中, AC ⊥ BC ,∠ ABC = 30°,点 D 是CB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BD =BA ,则 tan ∠ DAC 的值为 ()A .2+B .2C . 3+D . 3 【解答】 解:如图,∵在△ ABC 中, AC ⊥BC ,∠ ABC =30°, ∴AB = 2AC ,BC == AC .∵BD =BA ,∴DC =BD+BC =( 2+ )AC , ∴tan ∠ DAC = = =2+ . 故选: A .A . 5.1 米【解答】 解:如图,延长在 Rt △ ADP 中,∵ AP =≈ 13.1,m,∠ A= 35°,则直角边 BC 的长是(C.D.【解答】解: sin∠ A=,∵ AB= m,∠ A= 35°,∴BC= msin35°,故选: A .二.填空题(共20 小题)19.如图所示,小芳在中心广场放风筝,已知风筝拉线长100 米(假设拉线是直的),且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0 米(结果保留根号)60°,若小芳的身高忽略不计,则风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是【解答】解:如图,作 AC⊥ OB 于点 C,∵AO= 100米,∠ AOC = 60°,∴AC=OA?sin60°= 100× =米.20.如图,在 Rt△ ABC 中,∠ C=90°,点 D 是 AB 的中点, ED⊥AB 交 AC 于点 E.设∠ A=α,且tanα=,则tan2α=∵点 D 是 AB 的中点, ED ⊥AB ,∠ A =α, ∴ ED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EB = EA ,∴∠ EBA =∠ A = α, ∴∠ BEC = 2α,∵ tan α= ,设 DE = a , ∴ AD = 3a , AE = , ∴ AB = 6a , BC =,AC =∴ tan2α=故答案为: .21.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 ABCD ,AE 、DF 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 AB 的坡角 α=45°,坡长AB = 米,背水坡 CD 的坡度 i =1: (i 为 DF 与 FC 的比值),则背水坡 CD 的坡长为 12 米.【解答】 解:∵迎水坡 AB 的坡角 α=45°,坡长 AB = 米, ∴AE = 6 × sin45°= 6(m ),∴∠ C = 30°, 则 DC =2DF =2AE =12m , 故答案为: 12.22.如图,从楼 AB 的 A 处测得对面楼 CD 的顶部 C 的仰角为 37°,底部 D 的俯角为 45°,两楼的水∴CE = AC ﹣AE =∵背水坡 CD 的坡度 i =1: ( i 为 DF 与 FC 的比值), ∴ tan ∠ C = =,=,平距离 BD 为 24m,那么楼 CD 的高度约为 42 m.(结果精确到 1m,参考数据: sin37°≈ 0.6;cos37°≈ 0.8; tan37°≈0.75)【解答】解:在 Rt△ ACE 中,∵ AE= 24,∠ CAE=37°,∴CE=AE?tan37°≈ 24×0.75=18,在 Rt△ AED 中,∵∠ EAD= 45°,∴AE= ED=24,∴DC=CE+DE=18+24≈42.故楼 DC 的高度大约为 42m.23.如图,某城市的电视塔 AB 坐落在湖边,数学老师带领学生隔湖测量电视塔A 的仰角∠ AMB 为 22.5°,沿射线 MB 方向前进 200 米到达湖边AB 的高度,在点 M 处测得塔尖点测得塔尖点 A 在湖中的倒影A′的俯连接 AN,由题意知, BM⊥ AA',BA=BA' ∴AN=A'N,∴∠ ANB=∠ A'NB =45°,∵∠ AMB = 22.5°,∴∠ MAN =∠ ANB﹣∠ AMB =22.5°=∠ AMN,∴ AN= MN= 200 米,在 Rt△ABN 中,∠ ANB =45°,故答案为 100 .24.一艘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 P 在它的北偏东 60°方向,继续航行到达 B处,测得灯塔 P 在它的东北方向,若灯塔 P正南方向 4海里的 C 处是港口,点 A,B,C在一条直线上,则这艘货轮由 A到B 航行的路程为(4 ﹣ 4)海里(结果保留根号).【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PC=4海里,∠ PBC=90°﹣45°=45°,∠ PAC=90°﹣60°=30°,在直角三角形 APC 中,∵∠ PAC= 30°,∠ C= 90°,∴ AC= PC= 4 (海里),在直角三角形 BPC 中,∵∠ PBC= 45°,∠ C= 90°,∴BC=PC=4 海里,∴ AB= AC= BC=( 4 ﹣4)海里;故答案为:(4 ﹣ 4).25.△ ABC中, AB=12,AC=,∠ B= 30°,则△ ABC的面积是 21 或 15 .【解答】解:① 如图 1,作 AD⊥ BC,垂足为点 D,在 Rt△ABD 中,∵ AB=12、∠ B=30°,在 Rt △ACD 中, CD = = = ,∴BC = BD+CD = 6 + =7 ,则 S △ABC = × BC ×AD = ×7 × 6=21 ;【解答】 解: A 、∵∠ A = 52°,∴∠ ABC+∠ ACB = 180°﹣∠ A =128°, ∵BD 平分∠ ABC 、 CE 平分∠ ACB , ∴∠ 1= ∠ABC 、∠ 2= ∠ ACB ,则∠ 1+∠2= ∠ABC+ ∠ACB = (∠ ABC+∠ACB)= 64 故答案为: 64°; B 、tan38°15′≈ 2.5713× 0.7883≈ 2.03,故答案为: 2.03.2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0°方向,距离灯塔 86n mile 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 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45°方向上的 B 处,此时, B 处与灯塔 P 的距离约为 102 n mile .(结果取整数,参 考数据: ≈1.7, ≈ 1.4)∴AD = AB =6, BD = ABcosB = 12 × =6 ,由① 知, AD =6、BD =6 、CD = ,则 BC =BD ﹣ CD =5 ,∴ S △ABC = × BC ×AD = × 5 × 6=15 ,故答案为: 21 或 15 .26.请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第一题计分.A .如图,在△ ABC 中,BD 和 CE 是△ 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若∠A =52°,则∠ 1+∠2 的度数为 64°② 如图 2,作 AD ⊥BC ,交 BC 延长线于点 D ,解答】解:过 P 作 PD⊥AB,垂足为 D,∵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的北偏东 60°方向,距离灯塔 86nmile 的 A处,∴∠ MPA=∠ PAD =60°,∴PD = AP?sin∠ PAD=86×= 43 ,∵∠ BPD= 45°,∴∠ B= 45°.在 Rt△ BDP 中,由勾股定理,得BP===43 × ≈ 102( nmile ).故答案为: 102.28.如图,已知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在河流对岸有一点A,小明在岸边点 B 处测得点 A 在点 B 的北偏东 30°方向上,小明沿河岸向东走 80m后到达点 C,测得点 A在点 C的北偏西 60°方向上,则点 A到河岸 BC 的距离为20 米.【解答】解:方法 1、过点 A 作 AD⊥BC 于点 D.根据题意,∠ ABC=90°﹣ 30°= 60°,∠ ACD =30°,设 AD=x 米,在 Rt△ ACD 中,tan∠ACD =,DG = 6 米,∴CD = = = x ,在 Rt △ABD 中, tan ∠ABC = , ∴BD === x ,∴BC = CD+BD = x+ x =80∴ x = 20 答:该河段的宽度为 20 米. 故答案是: 20 米.方法 2、过点 A 作AD ⊥BC 于点 D .根据题意,∠ ABC =90°﹣ 30°= 60°,∠ ACD =30°, ∴∠ BAC =180°﹣∠ ABC ﹣∠ ACB = 90 °, 在 Rt △ABC 中, BC =80m ,∠ACB =30°, ∴AB = 40m ,AC =40 m ,∴ S △ABC= AB × AC = × 40×40 =800 ,∵ S △ABC = BC ×AD = × 80× AD = 40AD = 800 , ∴AD = 20 米答:该河段的宽度为 20 米. 故答案是: 20 米.29.为加强防汛工作,某市对一拦水坝进行加固.如图,加固前拦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 =12 米,背水坡面 CD =12 米,∠ B = 60°,加固后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解答】 解:分别过 A 、D 作 AF ⊥BC ,DG ⊥BC ,垂点分别为 F 、G ,如图所示. ∵在 Rt △ABF 中,AB =12米,∠ B =60°, ∴sin ∠ B = , ∴AF = 12× =6 ,∴DG =6 .∵在 Rt △ DGC 中, CD = 12,ABCD .已知迎水坡面 AB ABED ,tanE = ,则 CE 的长为 8 米.∴CE =GE ﹣CG =26﹣18= 8. 即 CE 的长为 8 米. 故答案为 8.解答】 解:在 Rt △ BCD 中,∵ tan ∠ CBD = , ∴BD =在 Rt △ ACD 中,∵ tan ∠ A = = ∴ tan α=解得: CD = 故答案为:.筑物顶端 A 处的仰角大小为 45°,随后沿直线 BC 向前走了 100 米后到达 D 处,在 D处测得 A 处的仰角大小为注:不计测量人员的身高,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参考数据:30.一数学兴趣小组来到某公园,准备测量一座塔的高度.如图,在 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仰角为 β,又测量出 A 、B 两点的距离为 s 米,则塔高为 米.α,在 B 处测得塔顶的3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出一垂直水平地面的某高大建筑物 AB 的高度,一测量人员在该建筑物附近 C 处,测得建 30°,则建筑物 AB 的高度约为 137 米. ≈1.41, ≈ 1.73)【解答】解:设 AB=x 米,在 Rt△ABC 中,∵∠ ACB= 45°,∴BC= AB= x 米,则 BD =BC+CD =x+100 (米),在 Rt△ABD 中,∵∠ ADB =30°,∴tan∠ ADB==,即=,解得: x= 50+50 ≈137,即建筑物 AB的高度约为 137 米故答案为: 137.32.如图,创新小组要测量公园内一棵树的高度AB,其中一名小组成员站在距离树10 米的点 E处,测得树顶 A 的仰角为 54°.已知测角仪的架高 CE=1.5 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15.3 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sin54°= 0.8090, cos54°= 0.5878, tan54°= 1.3764)【解答】解:如图,过点 C 作 CD ⊥AB,垂足为 D.则四边形 CEBD 是矩形, BD=CE=1.5m,在Rt△ACD 中,CD=EB=10m,∠ ACD=54°,∵tan∠ ACE=,∴AD=CD?tan∠ACD ≈10×1.38=13.8m.∴AB= AD+BD=13.8+1.5 =15.3m.答:树的高度 AB 约为 15.3m.故答案为 15.333.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 都在格点处, AB 与 CD 相交于 O,则 tan∠ BOD 的值等于 3 .∴ tan ∠ BOD = 3 , 故答案为: 3. 方法二:连接 AM 、 NL , 在△ CAH 中, AC = AH , 则 AM ⊥CH ,同理,在△ MNH 中, NM = NH , 则 NL ⊥MH , ∴∠ AMO =∠ NLO =90°, ∵∠ AOM =∠ NOL , ∴△ AOM ∽△ NOL , ∴, ∴,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则 AM =2 a ,NL = a , ∴ = 2, ∴= 2,∵NL = LM , ∴, ∴,∴tan ∠ BOD =tan ∠ NOL = =3, 故答案为: 3.方法三:连接 AE 、 EF ,如右图所示,【解答】 解:方法一:平移 CD 到C ′D ′交 AB 于 O ′,如右图所示, 则∠ BO ′D ′=∠ BOD ,∴tan ∠ BOD = tan ∠ BO ′D ′, 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 则 O ′ B =,O ′D ′=, BD ′= 3a ,作 BE ⊥ O ′ D ′于点 E , 则 BE = ,∴O ′E == ,∴ tanBOE = ,a ,则 AE∥ CD,∴∠ FAE=∠ BOD,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则 AE=,AF=,EF =a,∵,∴△ FAE 是直角三角形,∠ FEA= 90°,∴tan∠FAE=,34.如图,在一笔直的沿湖道路 l 上有 A、 B 两个游船码头,观光岛屿 C 在码头 A 北偏东 60°的方向,在码头 B 北偏西 45°的方向, AC=4km.游客小张准备从观光岛屿 C乘船沿 CA回到码头 A或沿CB回到码头 B,设开往码头 A、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 v1、v2,若回到 A、B 所用时间相等,则=(结果保留根号)【解答】解:作 CD⊥AB 于点 B.∵在 Rt△ACD 中,∠ CAD=90°﹣ 60°= 30°,∴CD =AC?sin∠CAD =4× =2(km),∵Rt △BCD 中,∠ CDB =90∴BC = CD =2 (km ),∴ = = =故答案是: .【解答】 解:∵ Rt △ABC 中,∠ C =90°, tanA = , BC = 15,∴=,∴=,解得 AC = 8,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 = =17 .故答案为: 17.36.如图所示,运载火箭从地面 L 处垂直向上发射,当火箭到达 A 点时,从位于地面 R 处的雷达测得40km ,仰角是 30°.n 秒后, 火箭到达 B 点, 此时仰角是 45 °,则火箭在这 n 秒中上升的高度是km .【解答】 解:在 Rt △ ARL 中,∵LR = AR?cos30°= 40× =20 35.如图, Rt △ABC 中,∠ C =90°, BC =15,tanA = ,则 AB =17AR 的距离是 20 ﹣ 20)km ),AL =AR?sin30°= 20( km ),在 Rt△BLR 中,∵∠ BRL= 45°,∴RL= LB=20 ,∴AB=LB﹣AL=( 20 ﹣ 20)km,故答案为( 20 ﹣ 20)km.37.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 34°的斜坡,从 A 滑行至 B ,已知 AB = 500 米,则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 280 米.(参考数据: sin34°≈0.56,cos34°≈0.83,tan34°≈ 0.67)【解答】 解:如图在 Rt △ABC 中,AC = AB?sin34°= 500×0.56≈280m , ∴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 280m .【解答】 解:作 CH ⊥ BA 4于 H ,由勾股定理得, BA 4= = ,A 4C = ,△ BA 4C 的面积= 4﹣ 2 ﹣∴ × ×CH = ,解得, CH = ,则 A 4H = = ,∴tan ∠ BA 4C = = ,4C = = ,21= 12﹣1+1,3= 22﹣2+1,38.如图,把 n 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 tan ∠BA 1C =1, tan ∠BA 2C = ,tan ∠BA 3C =,计算 tan ∠ BA 4C = ⋯按此规律,写出 tan ∠BA n C =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27= 3 ﹣3+1,∴tan∠ BA n C=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 2 小题)39.如图 1,一种折叠式小刀由刀片和刀鞘两部分组成.现将小刀打开成如图 2 位置,刀片部分是四边形ABCD ,其中 AD∥BC,AB⊥BC,CD=15mm,∠C=53°,刀鞘的边缘 MN∥PQ,刀刃 BC 与刀鞘边缘 PQ 相交于点O,点 A 恰好落在刀鞘另一边缘 MN 上时,∠ COP= 37°, OC=50mm,( 1)求刀片宽度 h.( 2)若刀鞘宽度为 14mm,求刀刃 BC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 0.1mm)(参考数据: sin37°≈ ,cos37°≈ ,【解答】解:( 1)作 DE⊥BC 于 E,在 Rt△DEC 中,∠ CDE =90°﹣ 53°= 37°,∴DE=DC?cos37°= 15× =12,即:刀片的宽度 h 为 12mm;2)作 AF⊥PQ 于 F,延长 AB 交 PQ于 G,∵∠ COP= 37°,∴∠ BOG=∠ FAG=37°,在 Rt△AFG 中, AF=14,∴∠ OBG= 90°,在 Rt△BOG 中, BO=∴ AG =,BG=AG﹣AB=, AB⊥ BC ,∴BC= OC+OB= 50+ ≈57.3.40.如图,光明中学一教学楼顶上竖有一块高为AB的宣传牌,点 E和点 D 分别是教学楼底部和外墙上的一点( A,B,D,E在同一直线上),小红同学在距 E点9米的 C处测得宣传牌底部点 B的仰角为 67°,同时测得教学楼外墙外点 D的仰角为 30°,从点 C沿坡度为 1:的斜坡向上走到点 F时,DF 正好与水平线CE平行.(1)求点 F到直线 CE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2)若在点 F 处测得宣传牌顶部 A 的仰角为 45°,求出宣传牌 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注: sin67°≈ 0.92,tan67°≈ 2.36,≈ 1.41,≈1.73)【解答】解:(1)过点 F作 FH⊥CE 于H.∵FD ∥CE,∵ FH ∥ DE,DF ∥ HE ,∠ FHE=90°,∴四边形 FHED 是矩形,则 FH =DE,在 Rt△CDE 中, DE = CE ?tan∠ DCE = 9× tan30°= 3 (米),∴FH =DE=3 (米).答:点 F 到 CE 的距离为 3 米.(2)∵ CF 的坡度为 1:,∴在 Rt△FCH 中, CH= FH = 9(米),∴EH=DF=18(米),在 Rt△BCE 中, BE=CE?tan∠BCE=9×tan67°≈21.24(米),∴AB= AD+DE﹣BE=18+3 ﹣21.24≈1.95(米),答:宣传牌 AB 的高度约为 1.95 米.。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计算题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计算题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中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掌握好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在介绍计算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等。
它们的定义如下: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临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临边这些基本的定义是我们进行计算的基础。
二、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1. 已知一个角度求三角函数值有时题目可能给出一个角度,要求计算该角度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角度的定义可以直接计算出sin、cos、tan的值。
例如,如果给定一个角度θ,求sinθ的值,只需根据sin的定义计算出对应的比值即可。
2. 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角度另一种情况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要求求出对应的角度。
这时我们需要运用反函数来计算。
例如,如果已知sinθ的值,要求求出对应的角度θ,我们需要使用反正弦函数arcsin。
3. 利用三角函数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三角函数不仅可以应用在一个角度的计算中,还可以在解决三角形的问题中发挥作用。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夹角,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
又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一个角度,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另外两个角度的大小。
4.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在纯数学计算中应用,三角函数还可以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要计算一个倾斜面上物体的滑动速度、计算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高度差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会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求解。
三、例题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我们来看几个例题:例题1:已知三角形ABC中,∠B = 30°,边AC = 4cm,边BC =6cm,求边AB的长度。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边AB的长度。
2017中考数学真题汇编-----解直角三角形(含解析)

2017中考数学真题汇编-----解直角三角形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O的直径AB=4,BC切⊙O于点B,OC平行于弦AD,OC=5,则AD 的长为()A.B.C.D.2.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BA,则tan∠DAC的值为()A.2+B.2C.3+D.33.如图,在△ABC中,AB=AC,BC=12,E为AC边的中点,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设BD=x,tan∠ACB=y,则()A.x﹣y2=3 B.2x﹣y2=9 C.3x﹣y2=15 D.4x﹣y2=2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4),那么sinα的值是()A.B.C.D.5.如图,在△ABC中,∠C=90°,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连接BD,若cos∠BDC=,则BC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10cm6.在Rt△ABC中,∠C=90°,cosA=,AC=,则BC等于()A.B.1 C.2 D.37.如图,过点C(﹣2,5)的直线AB分别交坐标轴于A(0,2),B两点,则tan∠OAB=()A.B.C.D.8.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两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如图所示.图1的三角形边长分别为4,4,2;图2的三角形的腰长也为4,底角等于图1中三角形的顶角;某学习小组将这两张纸片在同一平面内拼成如图3的四边形OABC,连结AC.该学习小组经探究得到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OCB=2∠ACB B.∠OAB+∠OAC=90°C.AC=2D.BC=49.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若点E是BC的中点,则sin∠CAE的值为()A.2 B.C.D.10.如图,四边形BDCE内接于以BC为直径的⊙A,已知:BC=10,cos∠BCD=,∠BCE=30°,则线段DE的长是()A.B.7C.4+3D.3+411.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B.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C.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1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连接AD,则∠ADB的正切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如图,Rt△ABC中,∠C=90°,BC=15,tanA=,则AB=.14.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都在格点处,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于.15.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B的中点,ED⊥AB交AC于点E.设∠A=α,且tanα=,则tan2α=.16.如图,把n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tan∠BA1C=1,tan∠BA2C=,tan∠BA3C=,计算tan∠BA4C=,…按此规律,写出tan∠BA n 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7.如图,在Rt△ABC中,∠ACB=90°,sinB=,D是BC上一点,DE⊥AB于E,CD=DE,AC+CD=9.则BC=.1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90°,AB=2,CD=8,AC⊥CD,若sin∠ACB=,则cos∠ADC=.1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AB=AC,BC=4,D为BC的中点,点E、F在线段AD 上,tan∠ABC=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在正方形ABCD中,N是DC的中点,M是AD上异于D的点,且∠NMB=∠MBC,则tan∠ABM=.21.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E为垂足,若cosB=,EC=2,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的长度的最小值是.22.如图,正△EFG内接于正方形ABCD,其中E,F,G分别在边AB,AD,BC 上,若,则=.23.四边形ABCD中,∠A=∠C=90°,∠ADC=60°,AB=11,BC=2,则BD=.24.如图,已知∠BAC=60°,在角的内部有一点P,P到AB的距离为,P 到AC的距离为3,则点P到顶点A的距离为.三.解答题(共16小题)25.把(sinα)2记作sin2α,根据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1)sin2A1+cos2A1=,sin2A2+cos2A2=,sin2A3+cos2A3=;(2)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在Rt△ABC中,∠C=90°,总有sin2A+cos2A=;(3)如图2,在Rt△ABC中证明(2)题中的猜想:(4)已知在△ABC中,∠A+∠B=90°,且sinA=,求cosA.26.某游乐场部分平面图如图所示,C、E、A在同一直线上,D、E、B在同一直线上,测得A处与E处的距离为80 米,C处与D处的距离为34米,∠C=90°,∠ABE=90°,∠BAE=30°.(≈1.4,≈1.7)(1)求旋转木马E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2)求海洋球D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27.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卡片ABCD放在每格宽度为12mm的横格纸中,恰好四个顶点都在横格线上,已知∠α=36°,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精确到1mm)(参考数据:sin36°≈0.60,cos36°≈0.80,tan36°≈0.75)28.如图,△ABC中,∠ACB=90°,sinA=,BC=8,D是AB中点,过点B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E.(1)求线段CD的长;(2)求cos∠ABE的值.29.阅读下面的材料:(1)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称sinA=,sinB=是两个锐角∠A,∠B的“正弦”,特殊情况:直角的正弦值为1,即sin90°=1,也就是sinC==1.由sinA=,可得c=;由sinB=,可得c=,而c==,于是就有(2)其实,对于任意的锐角△ABC,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即三角形各边与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我们称之为“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证明其正确性.证明:如图1作AD⊥BC于D则在Rt△ABD中,sinB=,∴AD=c•sinB,∴S△ABC=a•AD=ac•sinB,在Rt△ACD中,sinC=,∴AD=b•sinC.∴S△ABC =a•AD=ab•sinC.同理可得S△ABC=bc•sinA.因此有S△ABC=ac•sinB=ab•sinC=bc•sinA.也就是=ac•sinB=ab•sinC=bc•sinA.每项都除以abc,得,故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在锐角△ABC中,∠B=60°,∠C=45°,c=2,求b;(2)求问题(1)中△ABC的面积;(3)求sin75°的值(以上均求精确值,结果带根号的保留根号)3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1)求证:CB=CD;(2)若∠BCD=90°,AO=2CO,求tan∠ADO.31.已知:如图,等腰△ABC中,AB=BC,AE⊥BC于E,EF⊥AB于F,若CE=2,cos∠AEF=,求BE的长.3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tan∠B=.(1)求BC的长;(2)点D在边AB上,且AD=1,M为边BC上一动点,连接DM.当△BDM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M的长.3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DE⊥AC于点E,且AE=CE,DE=5,EB=12.(1)求AD的长;(2)若∠CAB=30°,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34.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BCD中,∠ABC=∠BCD=90°,BD与AC相交于点E,AB=9,cos∠BAC=,tan∠DBC=.求:(1)边CD的长;(2)△BCE的面积.35.定义:在△ABC中,∠C=30°,我们把∠A的对边与∠C 的对边的比叫做∠A 的邻弦,记作thi A,即thi A==.请解答下列问题:已知:在△ABC中,∠C=30°.(1)若∠A=45°,求thi A的值;(2)若thi A=,则∠A=°;(3)若∠A是锐角,探究thi A与sinA的数量关系.36.在一节数学实践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请用a、c、∠B表示b2.经过同学们的思考后,甲同学说:要将锐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并且不能破坏∠B,因此可以经过点A,作AD⊥BC于点D,如图2,大家认同;乙同学说要想得到b2要在Rt△ABD或Rt△ACD中解决;丙同学说那就要先求出AD=,BD=;(用含c,∠B的三角函数表示)丁同学顺着他们的思路,求出b2=AD2+DC2=(其中sin2α+cos2α=1);请利用丁同学的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D=90°,∠BAD=60°,AB=4,AD=5.求AC的长(补全图形,直接写出结果即可).3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1)求点B的坐标;(2)求tan∠BAO的值.38.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C=3,BC=2,AD为中线.(1)比较∠BAD和∠DAC的大小.(2)求sin∠BAD.39.如图,△ABC中,∠BCA=90°,CD是边AB上的中线,分别过点C,D作BA,BC的平行线交于点E,且DE交AC于点O,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DCE是菱形;(2)若AB=10,tan∠BAC=,求菱形ADCE的面积.40.喜欢钻研的小亮对75°角的三角函数发生了兴趣,他想:75度虽然不是特殊角,但和特殊角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75°的正弦值呢?经研究,他发现:sin7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于是他大胆猜想: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α和β为锐角).将图1(a)等积变形为图1(b)可用于勾股定理的证明,现将这两幅图分别“压扁”成图2(a)和图2(b).如图,锐角为α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m,锐角为β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n,请你借助图2(a)和图2(b)证明上述结论能成立.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7•安顺)如图,⊙O的直径AB=4,BC切⊙O于点B,OC平行于弦AD,OC=5,则AD的长为()A.B.C.D.【分析】首先由切线的性质得出OB⊥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os∠BOC的值;连接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DB=90°,又由平行线的性质知∠A=∠BOC,则cos∠A=cos∠BOC,在直角△ABD中,由余弦的定义求出AD的长.【解答】解:连接BD.∵AB是直径,∴∠ADB=90°.∵OC∥AD,∴∠A=∠BOC,∴cos∠A=cos∠BOC.∵BC切⊙O于点B,∴OB⊥BC,∴cos∠BOC==,∴cos∠A=cos∠BOC=.又∵cos∠A=,AB=4,∴AD=.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切线、平行线、圆周角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点的运用.此题是一个综合题,难度中等.2.(2017•滨州)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BA,则tan∠DAC的值为()A.2+B.2 C.3+D.3【分析】通过解直角△ABC得到AC与BC、AB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tan∠DAC的值.【解答】解:如图,∵在△ABC中,AC⊥BC,∠ABC=30°,∴AB=2AC,BC==AC.∵BD=BA,∴DC=BD+BC=(2+)AC,∴tan∠DAC===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直角三角形问题.3.(2017•杭州)如图,在△ABC中,AB=AC,BC=12,E为AC边的中点,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设BD=x,tan∠ACB=y,则()A.x﹣y2=3 B.2x﹣y2=9 C.3x﹣y2=15 D.4x﹣y2=21【分析】过A作AQ⊥BC于Q,过E作EM⊥BC于M,连接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DE=BD=x,根据等腰三角形求出BQ=CQ=6,求出CM=QM=3,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M=3y,AQ=6y,在Rt△DEM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过A作AQ⊥BC于Q,过E作EM⊥BC于M,连接DE,∵BE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BD=x,∴BD=DE=x,∵AB=AC,BC=12,tan∠ACB=y,∴==y,BQ=CQ=6,∴AQ=6y,∵AQ⊥BC,EM⊥BC,∴AQ∥EM,∵E为AC中点,∴CM=QM=CQ=3,∴EM=3y,∴DM=12﹣3﹣x=9﹣x,在Rt△EDM中,由勾股定理得:x2=(3y)2+(9﹣x)2,即2x﹣y2=9,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4.(2017•怀化)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4),那么sinα的值是()A.B.C.D.【分析】作AB⊥x轴于B,如图,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A=5,然后在Rt△AOB 中利用正弦的定义求解.【解答】解:作AB⊥x轴于B,如图,∵点A的坐标为(3,4),∴OB=3,AB=4,∴OA==5,在Rt△AOB中,sin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充分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三角形的边或角.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5.如图,在△ABC中,∠C=90°,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连接BD,若cos∠BDC=,则BC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10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再利用cos∠BDC==,即可求出C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解答】解:∵∠C=90°,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连接BD,∴BD=AD,∴CD+BD=8,∵cos∠BDC==,∴=,解得:CD=3,BD=5,∴BC=4.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得出AD=BD,进而用CD表示出BD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在Rt△ABC中,∠C=90°,cosA=,AC=,则BC等于()A.B.1 C.2 D.3【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解答】解:如图:∵cosA=,∴=,又∵AC=,∴BC==1.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并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过点C(﹣2,5)的直线AB分别交坐标轴于A(0,2),B两点,则tan∠OAB=()A.B.C.D.【分析】方法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求得B的坐标,进而利用正切函数定义求解.方法2、先求出A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方法1、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2.在y=﹣x+2中令y=0,解得x=.则B的坐标是(,0),即OB=.则tan∠OAB===.故选B.方法2、过点C作CD⊥y轴,∵C(﹣2,5),∴CD=2,OD=5,∵A(0,2),∴OA=2,∴AD=OD﹣OA=3,在Rt△ACD中,tan∠OAB=tan∠CA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正确求得B 的坐标是关键.8.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两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如图所示.图1的三角形边长分别为4,4,2;图2的三角形的腰长也为4,底角等于图1中三角形的顶角;某学习小组将这两张纸片在同一平面内拼成如图3的四边形OABC,连结AC.该学习小组经探究得到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OCB=2∠ACB B.∠OAB+∠OAC=90°C.AC=2D.BC=4【分析】A、根据∠OBC=∠AOB即可得出OA∥BC,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OAC=∠ACB,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AC=∠OCA,替换后即可得出∠OCB=2∠ACB,结论A正确;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OAB+∠AOB=90°,结合结论A即可得出∠OAB+∠OAC=90°,结论B正确;C、过点O作OE⊥AB于点E,过点O作OF⊥AC于点F,则△AOE≌△OA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AF=OE==,从而得出AC=2AF=2,结论C正确;D、过点B作BM⊥OA于点M,过点O作ON⊥BC于点N,则△AOE∽△AB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M=,OM=AO﹣AM=,由BC∥AO、BM⊥AO、ON⊥BC即可得出四边形MBNO为矩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C=2BN=2OM=7,结论D错误.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OBC=∠AOB,∴OA∥BC,∴∠OAC=∠ACB.∵OA=OC,∴∠OAC=∠OCA,∴∠OCA=∠ACB,∴∠OCB=2∠ACB,结论A正确;B、∵OA=OB,∴∠OAB+∠AOB+∠OBA=180°.∵∠OAC=∠OCB=∠AOB,∠OAB=∠OBA,∴∠OAB+∠AOB=90°,即∠OAB+∠OAC=90°,结论B正确;C、过点O作OE⊥AB于点E,过点O作OF⊥AC于点F,如图4所示.∵OA=OB,∴∠AOE=∠AOB=∠OAF.在△AOE和△OAF中,,∴△AOE≌△OAF(AAS),∴AF=OE==,∴AC=2AF=2,结论C正确;D、过点B作BM⊥OA于点M,过点O作ON⊥BC于点N,如图5所示.∵∠OAB+∠AOE=90°,∠MAB+∠ABM=90°,∴∠AOE=∠ABM.∵∠AEO=∠AMB=90°,∴△AOE∽△ABM,∴,∴AM=,OM=AO﹣AM=.∵BC∥AO,BM⊥AO,ON⊥BC,∴四边形MBNO为矩形,∴BN=OM=.∵OB=OC,ON⊥BC,∴BC=2BN=7,结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与性质,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若点E是BC的中点,则sin∠CAE的值为()A.2 B.C.D.【分析】如图,由于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边长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依题意得AB==,AC==2BC==5,∴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又∵E为BC的中点,∴AE=CE,∴∠CAE=∠ECA,∴sin∠CAE=sin∠ECA==.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根据图形求出三角形的边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和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10.如图,四边形BDCE内接于以BC为直径的⊙A,已知:BC=10,cos∠BCD=,∠BCE=30°,则线段DE的长是()A. B.7 C.4+3D.3+4【分析】在Rt△CDB和Rt△CBE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易求得BD、BE的长.过B作BF⊥DE于F,由圆周角定理知∠BCE=∠BDE,∠BED=∠BCD.根据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BD、BE的长,即可求得DF、EF的值,从而得到DE的长.【解答】解:过B作BF⊥DE于F.在Rt△CBD中,BC=10,cos∠BCD=,∴BD=8.在Rt△BCE中,BC=10,∠BCE=30°,∴BE=5.在Rt△BDF中,∠BDF=∠BCE=30°,BD=8,∴DF=BD•cos30°=4.在Rt△BEF中,∠BEF=∠BCD,即cos∠BEF=cos∠BCD=,BE=5,∴EF=BE•cos∠BEF=3.∴DE=DF+EF=3+4,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难度适中.11.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B.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C.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分析】根据图形得出B到AO的距离是指BO的长,过A作AD⊥OC于D,则AD的长是点A到OC的距离,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得出BO=ABsin36°,即可判断A、C;过A作AD⊥OC于D,则AD的长是点A到OC的距离,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得出AD=AOsin36°,AO=AB•sin54°,求出AD,即可判断B、D.【解答】解:B到AO的距离是指BO的长,∵AB∥OC,∴∠BAO=∠AOC=36°,∵在Rt△BOA中,∠BOA=90°,AB=1,∴sin36°=,∴BO=ABsin36°=sin36°,故A、C选项错误;过A作AD⊥OC于D,则AD的长是点A到OC的距离,∵∠BAO=36°,∠AOB=90°,∴∠ABO=54°,∵sin36°=,∴AD=AO•sin36°,∵sin54°=,∴AO=AB•sin54°,∵AB=1,∴AD=AB•sin54°•sin36°=1×sin54°•sin36°=sin54°•sin36°,故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①找出点A到OC的距离和B到AO的距离,②熟练地运用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求出关系式,题目较好,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1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连接AD,则∠ADB的正切值为()A.B.C.D.【分析】过点A构造∠ADB所在的直角三角形,设AE为1,得到DE的值,相除即可.【解答】解:作AE⊥BD,交DB的延长线于点E.由题意可得:∠ABE=∠CBD=45°,设AE=1,则AB=∴BC=,∵Rt△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DE=1+,∴tan∠ADB=1÷(+1)=.故选D.【点评】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构造出所求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难点.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2017•广州)如图,Rt△ABC中,∠C=90°,BC=15,tanA=,则AB=17.【分析】根据∠A的正切求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Rt△ABC中,∠C=90°,tanA=,BC=15,∴=,解得AC=8,根据勾股定理得,AB===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主要利用了锐角的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14.(2017•无锡)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都在格点处,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于3.【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求得tan∠BOD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平移CD到C′D′交AB于O′,如右图所示,则∠BO′D′=∠BOD,∴tan∠BOD=tan∠BO′D′,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O′B=,O′D′=,BD′=3a,作BE⊥O′D′于点E,则BE=,∴O′E==,∴tanBO′E=,∴tan∠BOD=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和等积法解答.15.(2017•铜仁市)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B的中点,ED⊥AB交AC于点E.设∠A=α,且tanα=,则tan2α=.【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锐角三角函数可以求得tan2α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连接BE,∵点D是AB的中点,ED⊥AB,∠A=α,∴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EA,∴∠EBA=∠A=α,∴∠BEC=2α,∵tanα=,设DE=x,∴AD=3a,AE=,∴AB=6a,∴BC=,AC=∴CE=,∴tan2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答.16.(2017•舟山)如图,把n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tan∠BA1C=1,tan∠BA2C=,tan∠BA3C=,计算tan∠BA4C=,…按此规律,写出tan∠BA n 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分析】作CH⊥BA4于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H、A4H,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tan∠BA4C,总结规律解答.【解答】解:作CH⊥BA4于H,由勾股定理得,BA4==,A4C=,△BA4C的面积=4﹣2﹣=,∴××CH=,解得,CH=,则A4H==,∴tan∠BA4C==,1=12﹣1+1,3=22﹣2+1,7=32﹣3+1,∴tan∠BA n 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正切的概念,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Rt△ABC中,∠ACB=90°,sinB=,D是BC上一点,DE⊥AB于E,CD=DE,AC+CD=9.则BC=8.【分析】可设DE为未知数,表示出AC,CD,根据∠B的正弦值得到BD的值,易得∠B的正切值,进而在△ABC中利用得到的正切值即可求得未知数,也就求得了BC长.【解答】解:设DE为x,则CD=x,AC=9﹣x,∵sinB=,∴BD=x,tanB=,∴=,=,解得x=3,∴BC=x+x=8,故答案为8.【点评】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并灵活进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90°,AB=2,CD=8,AC⊥CD,若sin∠ACB=,则cos∠ADC=.【分析】首先在△ABC中,根据三角函数值计算出A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的长,然后根据余弦定义可算出cos∠ADC.【解答】解:∵∠B=90°,sin∠ACB=,∴=,∵AB=2,∴AC=6,∵AC⊥CD,∴∠ACD=90°,∴AD===10,∴cos∠ADC==.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利用三角函数值计算出A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的长.1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AB=AC,BC=4,D为BC的中点,点E、F在线段AD 上,tan∠ABC=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分析】由图,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根据BC=4,D为BC的中点,tan∠ABC=3可求AD,然后利用阴影部分即可求解.面积=S△ABC【解答】解:∵AB=AC,D为BC的中点,∴△ABC是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AD所在直线是对称轴,.∴阴影部分面积=S△ABC∵AB=AC,BC=4,D为BC的中点,∴BD=DC=BC=2,AD⊥BC,∴tan∠ABC===3,∴AD=6,=××4×6=6.∴阴影部分面积=S△ABC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轴对称性质;利用对称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在正方形ABCD中,N是DC的中点,M是AD上异于D的点,且∠NMB=∠MBC,则tan∠ABM=.【分析】根据∠NMB=∠MBC,延长MN,BC相交于T,得到等腰△TBM,连接点T和MB的中点,得到相似三角形,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求出∠ABM的正切.【解答】解:如图:延长MN交BC的延长线于T,设MB的中点为O,连TO,则OT⊥BM,∵∠ABM+∠MBT=90°,∠OTB+∠MBT=90°,∴∠ABM=∠OTB,则△BAM∽△TOB,∴=,即=,即MB2=2AM•BT ①令DN=1,CT=MD=K,则:AM=2﹣K,BM=,BT=2+K,代入①中得:4+(2﹣K)2=2(2﹣K)(2+K),解方程得:K1=0(舍去),K2=.∴AM=2﹣=.tan∠ABM===.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运用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目中角的关系,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求出直角三角形中边的长度,再用正切的定义求出角的正切值.21.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E为垂足,若cosB=,EC=2,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4.8.【分析】设菱形ABCD的边长为x,则AB=BC=x,又EC=2,所以BE=x﹣2,解直角△ABE即可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BE、AE的值,根据AB、PE的值和△ABE的面积,即可求得PE的最小值.【解答】解:设菱形ABCD的边长为x,则AB=BC=x,又EC=2,所以BE=x﹣2,因为AE⊥BC于E,所以在Rt△ABE中,cosB=,又cosB=,于是,解得x=10,即AB=10.所以易求BE=8,AE=6,当EP⊥AB时,PE取得最小值.故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有:AB•PE=BE•AE,求得PE的最小值为4.8.故答案为 4.8.【点评】本题考查了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最小值的求值问题,求PE的值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正△EFG内接于正方形ABCD,其中E,F,G分别在边AB,AD,BC 上,若,则=.【分析】如图所示,作出辅助线,可知三角形ABK是等边三角形,设出正方形的边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G.再计算比值.【解答】解:如图,作EK⊥FG,K是FG的中点,连AK、KB,易知E、K、G、B 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KBE=∠EGK=60°,∠EAK=∠EFK=60°.∴三角形ABK是等边三角形作KM⊥AB,M是AB的中点,设AB=6则EB=AB=2,MB=3,ME=1,MK=6sin60°=3∴EK=;;.故.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难度很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23.四边形ABCD中,∠A=∠C=90°,∠ADC=60°,AB=11,BC=2,则BD=14.【分析】延长AB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构造了两个30°的直角三角形,首先在直角三角形CBE中求得BE的长,再进一步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求得AD 的长,再在直角三角形BA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D.【解答】解:如图,延长AB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在Rt△ADE中,∵∠ADE=60°,∴∠E=30°.在Rt△BCE中,sinE=,∴BE==4,∴AE=AB+BE=11+4=15.在Rt△DAE中,tanE=,∴AD=AE•tanE=15×=5,在Rt△BAD中,BD===14,故答案为:14.【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关键要特别注意构造30°的直角三角形,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24.如图,已知∠BAC=60°,在角的内部有一点P,P到AB的距离为,P 到AC的距离为3,则点P到顶点A的距离为5.【分析】延长BP,AC交于点D,构造出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易得PD的值,也就求得了BP的值,进而求得AB的值,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P的值.【解答】解:延长BP,AC交于点D,连接AP.∵∠D=30°,PC=3,∴PD=6,∴BD=BP+PD=4.5+2,∴AB=+2,PA===5.故答案为5.【点评】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把四边形转换为直角三角形求解是常用的解题思路.三.解答题(共16小题)25.(2017•黔西南州)把(sinα)2记作sin2α,根据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1)sin2A1+cos2A1=1,sin2A2+cos2A2=1,sin2A3+cos2A3=1;(2)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在Rt△ABC中,∠C=90°,总有sin2A+cos2A=1;(3)如图2,在Rt△ABC中证明(2)题中的猜想:(4)已知在△ABC中,∠A+∠B=90°,且sinA=,求cosA.【分析】(1)根据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分别计算可得;(2)由(1)中的结论可猜想sin2A+cos2A=1;(3)由sinA=、cosA=且a2+b2=c2知sin2A+cos2A=()2+()2===1;(4)根据直角三角形中sin2A+cos2A=1知()2+cosA2=1,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1)sin2A1+cos2A1=()2+()2=+=1,sin2A2+cos2A2=()2+()2=+=1,sin2A3+cos2A3=()2+()2=+=1,故答案为:1、1、1;(2)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在Rt△ABC中,∠C=90°,总有sin2A+cos2A=1,故答案为:1;(3)在图2中,∵sinA=,cosA=,且a2+b2=c2,则sin2A+cos2A=()2+()2=+===1,即sin2A+cos2A=1;(4)在△ABC中,∠A+∠B=90°,∴∠C=90°,∵sin2A+cos2A=1,∴()2+cosA2=1,解得:cosA=或cosA=﹣(舍),∴cos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6.(2017•湘潭)某游乐场部分平面图如图所示,C、E、A在同一直线上,D、E、B在同一直线上,测得A处与E处的距离为80 米,C处与D处的距离为34米,∠C=90°,∠ABE=90°,∠BAE=30°.(≈1.4,≈1.7)(1)求旋转木马E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2)求海洋球D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分析】(1)在Rt△ABE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直接求得BE的长;(2)在Rt△CD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DE的长,然后利用DB=DE+EB求解.【解答】解:(1)∵在Rt△ABE中,∠BAE=30°,∴BE=AE=×80=40(米);(2)∵在Rt△ABE中,∠BAE=30°,∴∠AEB=90°﹣30°=60°,∴∠CED=∠AEB=60°,∴在Rt△CDE中,DE=≈=40(米),则BD=DE+BE=40+40=8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边角关系是关键.27.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卡片ABCD放在每格宽度为12mm的横格纸中,恰好四个顶点都在横格线上,已知∠α=36°,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精确到1mm)(参考数据:sin36°≈0.60,cos36°≈0.80,tan36°≈0.75)【分析】作BE⊥l于点E,DF⊥l于点F,求∠ADF的度数,在Rt△ABE中,可以求得AB的值,在Rt△ADF中,可以求得AD的值,即可计算矩形ABCD的周长,即可解题.【解答】解:作BE⊥l于点E,DF⊥l于点F.根据题意,得BE=24mm,DF=48mm.在Rt△ABE中,sin ,∴mm在Rt△ADF中,cos ,∴mm.∴矩形ABCD的周长=2(40+60)=200mm.【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对边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8.如图,△ABC中,∠ACB=90°,sinA=,BC=8,D是AB中点,过点B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E.(1)求线段CD的长;(2)求cos∠ABE的值.【分析】(1)在△ABC中根据正弦的定义得到sinA==,则可计算出AB=1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到CD=AB=5;(2)在Rt△ABC中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6,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BDC =S△ADC,则S△BDC=S△ABC,即CD•BE=•AC•BC,于是可计算出BE=,然后在Rt△BDE中利用余弦的定义求解.【解答】解:(1)在△ABC中,∵∠ACB=90°,∴sinA==,而BC=8,∴AB=10,∵D是AB中点,∴CD=AB=5;(2)在Rt△ABC中,∵AB=10,BC=8,∴AC==6,∵D是AB中点,∴BD=5,S△BDC =S△ADC,∴S△BDC =S△ABC,即CD•BE=•AC•BC,∴BE==,在Rt△BDE中,cos∠DBE===,即cos∠ABE的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29.阅读下面的材料:(1)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称sinA=,sinB=是两个锐角∠A,∠B的“正弦”,特殊情况:直角的正弦值为1,即sin90°=1,也就是sinC==1.由sinA=,可得c=;由sinB=,可得c=,而c==,于是就有(2)其实,对于任意的锐角△ABC,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即三角形各边与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我们称之为“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证明其正确性.证明:如图1作AD⊥BC于D则在Rt△ABD中,sinB=,∴AD=c•sinB,∴S△ABC=a•AD=ac•sinB,在Rt△ACD中,sinC=,∴AD=b•sinC.∴S△ABC =a•AD=ab•sinC.同理可得S△ABC=bc•sinA.因此有S△ABC=ac•sinB=ab•sinC=bc•sinA.也就是=ac•sinB=ab•sinC=bc•sinA.每项都除以abc,得,故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在锐角△ABC中,∠B=60°,∠C=45°,c=2,求b;(2)求问题(1)中△ABC的面积;(3)求sin75°的值(以上均求精确值,结果带根号的保留根号)【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得到,则=,可计算出b=;(2)作AD⊥BC于D,如图,在Rt△ABD中,利用余弦的定义得cosB=cos60°=,可计算出BD=1,在Rt△ADC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D=CD=AC=,所以BC=BD+CD=+1,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得到△ABC的面积=;(3)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180°﹣∠B﹣∠C=75°,再根据阅读材料得到△ABC的面积=bcsinA,即••2•sin75°=,可计算出sin75°=.【解答】解:(1)∵,∴=,∴b==;(2)作AD⊥BC于D,如图,在Rt△ABD中,cosB=cos60°==,∴BD=1,在Rt△ADC中,AD=CD=AC=×=,∴BC=BD+CD=+1,∴△ABC的面积=××(+1)=;(3)∵∠B=60°,∠C=45°,∴∠A=180°﹣∠B﹣∠C=75°,∴△ABC的面积=bcsinA,∴••2•sin75°=,∴sin75°=.【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3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1)求证:CB=CD;(2)若∠BCD=90°,AO=2CO,求tan∠ADO.【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ADB,根据角的和差得到∠CBD=∠CDB,于是得到结论;。
中考数学热点专练17 锐角三角函数

(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 sinA = ∠A 的对边(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 cota = ∠A 的邻边热点 17 锐角三角函数【命题趋势】锐角三函数是中考数学中必考内容之一,所占比例 8—15 分,题目数量 2-3 题。
一般小题会有一个,一般为填空或计算,考查学生对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情况。
大题一般也会有一题,主要是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往往会结合仰角和俯角,坡度等概念进行设计问题,当然在其他解答题中也可能会用到三角函数,比如在计算一些线段长度,会与解直角三角形,或者与圆、四边形结合而形成难度中等的解答题。
【满分技巧】一、 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二.重点知识1.Rt △ABC 中斜边(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 cosA =(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 tanA =∠A的邻边 斜边∠A 的对边∠A 的邻边∠A 的对边30°322160°3∴sin∠BAC==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a sina cosa tana cota13322345°122312233【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北省宜昌市)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BAC的值为()A.B.C.D.【答案】D【解析】如图,过C作CD⊥AB于D,则∠ADC=90°,∴AC=AD2+CD2=5.CD4AC5故选:D.【解析】∵∠C =90°,cos ∠BDC = ,2. (2019 湖南省湘西市)如图,在△ ABC 中,∠C =90°,AC =12,AB 的垂直平分线 EF 交 AC 于点 D ,连接 BD ,若 cos ∠BDC = ,则 BC 的长是()A .10B .8C .4D .2【答案】D57设 CD =5x ,BD =7x ,∴BC =2 6 x ,∵AB 的垂直平分线 EF 交 AC 于点 D ,∴AD =BD =7x ,∴AC =12x ,∵AC =12,∴x =1,∴BC =2 6 ;故选:D .3. (2019 湖南省长沙市)如图,△ ABC 中,AB =AC =10,tanA =2,BE ⊥AC 于点 E ,D 是线段 BE上的一个动点,则 CD + BD 的最小值是( )∵tanA = =2,设 AE =a ,BE =2a ,A .2B .4C .5D .10【答案】B【解析】如图,作 DH ⊥AB 于 H ,CM ⊥AB 于 M .∵BE ⊥AC ,∴∠ABE =90°,BEAE则有:100=a 2+4a 2,∴a 2=20,∴a =2 5 或﹣2 5 (舍弃),∴BE =2a =4 5 ,∵AB =AC ,BE ⊥AC ,CM ⊥AC ,∴CM =BE =4 5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DBH =∠ABE ,∠BHD =∠BEA ,∴sin ∠DBH = = = ,∴DH=BD,∴CD+BD=CD+DH,∴CD+DH≥CM,∴CD+BD≥45,∴CD+BD的最小值为45.故选:B.4.(2019山东省泰安市)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C港,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A.30+30【答案】BB.30+10C.10+30D.30【解析】根据题意得,∠CAB=65°﹣20°,∠ACB=40°+20°=60°,AB=30过B作BE⊥AC于E,∴∠AEB=∠CEB=90°,,在△Rt ABE中,∵∠ABE=45°,AB=30∴AE=BE=AB=30km,在△Rt CBE中,∵∠ACB=60°,,∴CE=BE=10km,∴AC=AE+CE=30+10,∴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30+10)km,故选:B.5.(2019陕西省)如图,在△ABC中,∠B=30°,∠C=45°,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
09-17年陕西中考数学正题副题三角函数与三角形相似汇编

09-17年陕西中考数学正题副题三角函数与三角形相似汇编09年:20.(本题满分8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 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在墙上的影子高度 1.2CD =m ,0.8CE =m ,30CA =m (点A E C 、、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小明的身高EF 是1.7m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结果精确到0.1m ).10年20 再一次测量活动中,同学们要测量某公园的码头A 与他正东方向的亭子B 之间的距离,如图他们选择了与码头A 、亭子B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P 在点P 处测得码头A 位于点P 北偏西方向30°方向,亭子B 位于点P 北偏东43°方向;又测得P 与码头A 之间的距离为200米,请你运用以上数据求出A 与B 的距离。
11年:20.(本题满分8分)一天,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带着皮尺去测量某河道因挖沙形成的“圆锥形坑”的深度,来评估这些坑道对河道的影响,如图是同学们选择(确保测量过程中无安全隐患)的测量对象,测量方案如下:①、先测出沙坑坑沿的圆周长34.54米;②、甲同学直立于沙坑坑沿的圆周所在的平面上,经过适当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他位于B时恰好他的视线经过沙坑坑沿圆周上一点A看到坑底S(甲同学的视线起点C与点A,点S三点共线),经测量:AB=1.2米,BC=1.6米,(π取3.14,结果精确到0.1米)S12年20.(本题满分8分)如图,小明想用所学的知识来测量湖心岛上的迎宾槐与岸上的凉亭间的距离,他先在湖岸上的凉亭A处测得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位于北偏东65︒方向,然后,他从凉亭A处沿湖岸向正东方向走了100米到B处,测得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位于北偏东45︒方向(点A B C、、在同一水平面上).请你利用小明测得的相关数据,求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与湖岸上的凉亭A处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226cos250.9063tan250.4663sin650.9063︒≈︒≈︒≈︒≈,,)cos650.4226tan65 2.1445︒≈︒≈13年:20.(本题满分8分)一天晚上,李明和张龙利用灯光下的影子长来测量一路灯D 的高度.如图,当李明走到点A 处时,张龙测得李明直立向高AM 与其影子长AE 正好相等;接着李明沿AC 方向继续向前走,走到点B 处时,李明直立时身高BN 的影子恰好是线段AB ,并测得AB=1.25m.已知李明直立时的身高为1.75m ,求路灯的高度CD 的长.(精确到0.1m )14年:20、(本题满分8分) 某一天,小明和小亮来到一河边,想用遮阳帽和皮尺来测量这一条河流的大致宽度,两人在确保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现在河岸边选择了一点B(点B 与河对岸岸边上的一棵树的底部点D 所确定的直线垂直于河岸)①小明在B 点面向树的方向站好,调整帽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树的底部点D 处,如图所示,这时小亮测得小明眼睛距地面的距离AB=1.7米;②小明站在原地转动后蹲下,并保持原来的观察姿态(除身体重心下移外,其他姿态均不变),这时视线通过帽檐落在了DB 延长线上的点E 处,此时小亮测得BE=9.6米,小明的眼睛距离地面的距离CB=1.2米。
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中考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公式关于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在考试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特殊三角度数的'特殊值。
下面一起来看看!三角函数的公式sin30°=1/2sin45°=√2/2sin60°=√3/2cos30°=√3/2cos45°=√2/2cos60°=1/2tan30°=√3/3tan45°=1tan60°=√3[1]cot30°=√3cot45°=1cot60°=√3/3其次就是两角和公式,这是在初中数学考试中问答题中容易用到的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除了以上常考的初中三角函数公示之外,还有半角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也在选择题中用到。
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好好掌握。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α的对边 / 斜边cos α=∠α的邻边 / 斜边tan α=∠α的对边/ ∠α的邻边cot α=∠α的邻边/ ∠α的对边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辅助角公式A 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 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三角和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两角和差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和差化积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积化和差sinαsinβ = [cos(α-β)-cos(α+β)] /2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诱导公式sin(-α) = -sinαcos(-α) = cosαtan (—a)=-ta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tanA= sinA/cosA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其它公式(1)(si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π-Ctan(A+B)=tan(π-C)(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9)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 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 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三角函数汇总

.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三角函数汇总1、如图,在南北方向的海岸线MN 上,有A 、B 两艘巡逻船,现均收到故障船C 的求救信号.已知A 、B 两船相距100(+1)海里,船C 在船A 的北偏东60°方向上,船C 在船B 的东南方向上,MN 上有一观测点D ,测得船C 正好在观测点D 的南偏东75°方向上.(1)分别求出A 与C ,A 与D 之间的距离AC 和AD (如果运算结果有根号,请保留根号).(2)已知距观测点D 处10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若巡逻船A 沿直线AC 去营救船C ,在去营救的途中有无触暗礁危险?(参考数据:≈1.41,≈1.73)2、18.(7分)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AB ,在离该建筑物底部24米的点C 处,目测建筑物顶端A 处,视线与水平线夹角∠ADE 为39°,且高CD 为1.5米,求建筑物的高度AB .(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9°=0.63,cos39°=0.78,tan39°=0.81)3、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4、海中两个灯塔A 、B ,其中B 位于A 的正东方向上,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C 处测得灯塔A 在正西北方向上,灯塔B 在北偏东30°方向上,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30海里到达点D ,这是测得灯塔A 在北偏西60°方向上,求灯塔A 、B 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5、如图,一堤坝的坡角∠ABC=62°,坡面长度AB=25米(图为横截面),为了使堤坝更加牢固,一施工队欲改变堤坝的坡面,使得坡面的坡角∠ADB=50°,则此时应将坝底向外拓宽多少米?(结果保留到0.01米)(参考数据:sin62°≈0.88,cos62°≈0.47,tan50°≈1.20)6、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 ).A . 40海里B . 40海里C . 80海里D . 40海里7、如图,根据图中数据完成填空,再按要求答题:sin2A1+sin2B1= ;sin2A2+sin2B2= ;sin2A3+sin2B3= .(1)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在Rt △ABC 中,∠C=90°,都有sin2A+sin2B= .(2)如图④,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证明你的猜想.(3)已知:∠A+∠B=90°,且sinA=,求sinB .8、如图某天上午9时,向阳号轮船位于A 处,观测到某港口城市P 位于轮船的北偏西67.5°,轮船以21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下午2时该船到达B 处,这时观测到城市P 位于该船的南偏西36.9°方向,求此时轮船所处位置B 与城市P 的距离?(参考数据:sin36.9tan36.9sin67.5tan67.59、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图,我国甲、乙两艘海监执法船某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某一时刻这两艘船分别位于钓鱼岛正西方向的A处和正东方向的B处,这时两船同时接到立即赶往C处海域巡查的任务,并测得C处位于A处北偏东59°方向、位于B处北偏西44°方向.若甲、乙两船分别沿AC,BC方向航行,其平均速度分别是20海里/小时,18海里/小时,试估算哪艘船先赶到C处.(参考数据:cos59°≈0.52,sin46°≈0.72)10、如图,在某监测点B处望见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在南偏西15°方向的A处,若渔船沿北偏西75°方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方向上,则B、C之间的距离为()行,航行半小时后到达C处,在C处观测到B在C的北偏东60°.。
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 三角形分项版解析汇编(原卷+解析卷)

专题09 三角形一、选择题1.(2017重庆A卷第8题)若△ABC~△DEF,相似比为3:2,则对应高的比为()A.3:2 B.3:5 C.9:4 D.4:9【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ABC~△DEF,相似比为3:2,∴对应高的比为:3:2.故选A.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2017重庆A卷第11题)如图,小王在长江边某瞭望台D处,测得江面上的渔船A的俯角为40°,若DE=3米,CE=2米,CE平行于江面AB,迎水坡BC的坡度i=1:0.75,坡长BC=10米,则此时AB的长约为()(参考数据:sin40°≈0.64,cos40°≈0.77,tan40°≈0.84).A.5.1米B.6.3米C.7.1米D.9.2米【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如图,延长DE交AB延长线于点P,作CQ⊥AP于点Q,∵CE∥AP,∴DP⊥AP,∴四边形CEPQ为矩形,∴CE=PQ=2,CQ=PE,∵i=140.753 CQBQ==,∴设CQ=4x、BQ=3x,由BQ2+CQ2=BC2可得(4x)2+(3x)2=102,解得:x=2或x=﹣2(舍),则CQ=PE=8,BQ=6,∴DP=DE+PE=11,在Rt△ADP中,∵AP=11tan tan40DPA=∠︒≈13.1,∴AB=AP﹣BQ﹣PQ=13.1﹣6﹣2=5.1,故选A.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2017甘肃庆阳第6题)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为()A.115°B.120°C.135°D.145°【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3=90°+∠1=90°+45°=135°,∵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2=∠3=135°.故选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4. (2017甘肃庆阳第8题)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 )A .2a+2b-2cB .2a+2bC .2cD .0【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 、b 、c 为△ABC 的三条边长,∴a+b-c >0,c-a-b <0,∴原式=a+b-c+(c-a-b )=0.故选D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5.(2017广西贵港第11题)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 ,将ABC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M ∆是BC 的中点,P 是''A B 的中点,连接PM ,若230BC BAC =∠= ,,则线段PM 的最大值是 ( )A .4B .3 C.2 D .1【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连接PC .在Rt △ABC 中,∵∠A=30°,BC=2,∴AB=4,根据旋转不变性可知,A′B′=AB=4,∴A′P=PB′,∴PC=12A′B′=2, ∵CM=BM=1,又∵PM ≤PC+CM ,即PM ≤3,∴PM 的最大值为3(此时P 、C 、M 共线).故选B .考点:旋转的性质.6.(2017湖北武汉第10题)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ABC ∆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A .4B .5C . 6D .7【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①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 ,△BCD 就是等腰三角形;②以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E ,△ACE 就是等腰三角形;③以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AC 于点F ,△BCF 就是等腰三角形;④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H ,△ACH 就是等腰三角形;⑤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G ,则△AGB 是等腰三角形;⑥作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I ,则△BCI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考点:画等腰三角形.7.(2017江苏无锡第10题)如图,△ABC 中,∠BAC=90°,AB=3,AC=4,点D 是BC 的中点,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连CE ,则线段CE 的长等于( )A .2B .54C .53D .75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连接BE 交AD 于O ,作AH ⊥BC 于H .在Rt △ABC 中,∵AC=4,AB=3,∴BC=2234 =5,∵CD=DB ,∴AD=DC=DB=52, ∵12•BC•AH=12•AB•AC, ∴AH=125, ∵AE=AB ,DE=DB=DC ,∴AD 垂直平分线段BE ,△BCE 是直角三角形, ∵12•AD•BO=12•BD•AH, ∴OB=125, ∴BE=2OB=245, 在Rt △BCE 中,EC=22222475()55BC BE -=-= . 故选D . 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3.勾股定理.8.(2017甘肃兰州第3题)如图,一个斜坡长130m ,坡顶离水平地面的距离为50m ,那么这个斜坡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等于( )A.513B.1213C.512D.1312【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130m ,BC=50m ,∴AC=222213050AB BC -=-=120m ,∴tan∠BAC=50512012 BCAC==.故选C.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9. (2017甘肃兰州第13题)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凉亭的高度AB(顶端A到水平地面BD的距离),在凉亭的旁边放置一个与凉亭台阶BC等高的台阶DE(0.5DE BC==米,,,A B C三点共线),把一面镜子水平放置在平台上的点G处,测得15CG=米,然后沿直线CG后退到点E处,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凉亭的顶端A,测得3CG=米,小明身高 1.6EF=米,则凉亭的高度AB约为( )A.8.5米B.9米C.9.5米D.10米【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AGC=∠FGE,∵∠ACG=∠FEG=90°,∴△ACG∽△FEG,∴AC CG EF GD=∴15 1.53 AC=∴AC=8,∴AB=AC+BC=8+0.5=8.5米.故选A.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0.(2017贵州黔东南州第2题)如图,∠ACD=120°,∠B=20°,则∠A的度数是()A .120°B .90°C .100°D .3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ACD ﹣∠B=120°﹣20°=100°,故选:C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1.(2017山东烟台第12题)如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CD 的高度,在水平底面A 处安置侧倾器得楼房CD 顶部点D 的仰角为045,向前走20米到达'A 处,测得点D 的仰角为05.67.已知侧倾器AB 的高度为1.6米,则楼房CD 的高度约为( )(结果精确到0.1米,414.12 )A .14.34米B .1.34米 C.7.35米 D .74.35米【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过B 作BF ⊥CD 于F ,∴AB=A′B′=CF=1.6米,在Rt △DFB′中,B′F=tan 67.5DF︒,在Rt △DFB 中,BF=DF , ∵BB′=AA′=20,∴BF ﹣B′F=DF﹣tan 67.5DF︒=20,∴DF ≈34.1米,∴CD=DF+CF=35.7米,答:楼房CD 的高度约为35.7米,故选C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2.(2017四川泸州第10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求其面积问题,中外数学家曾经进行过深入研究,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海伦(Heron ,约公元50年)给出求其面积的海伦公式S=()()()p p a p b p c ---,其中p=2a b c++;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1261)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其面积的秦九韶公式S=2222221()22a b c a b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则其面积是( ) A.3158 B. 3154 C. 3152 D. 152【答案】B.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13.(2017浙江嘉兴第2题)长度分别为2,7,x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 的值可以是( )A.4B.5C.6D.9【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2<x<7+2,即5<x<9.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5<x<9,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4,5,9都不符合不等式5<x<9,只有6符合不等式,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填空题1.(2017浙江宁波第16题)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4°的斜坡,从A滑行至B,已知500AB=米,则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米.(参考数据:sin340.56°≈,cos340.83°≈,tan340.67°≈)【答案】280.【解析】试题分析:在RtΔABC中,sin34°=AC AB∴AC=AB×sin34°=500×0.56=280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2017甘肃庆阳第16题)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C=90°,AC=8cm,BC=6cm.现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 cm.【答案】154cm . 【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折痕为GH ,由勾股定理得:AB=226+8=10cm ,由折叠得:AG=BG=12AB=12×10=5cm ,GH ⊥AB , ∴∠AGH=90°,∵∠A=∠A ,∠AGH=∠C=90°,∴△ACB ∽△AGH , ∴AC BC AG GH=, ∴865GH=, ∴GH=154cm . 考点:翻折变换3.(2017广西贵港第16题)如图,点P 在等边ABC ∆的内部,且6,8,10PC PA PB ===,将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 C ,连接'AP ,则sin 'PAP ∠的值为 .【答案】35【解析】试题解析:连接PP′,如图,∵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C ,∴CP=CP′=6,∠PCP′=60°,∴△CPP′为等边三角形,∴PP′=PC=6,∵△ABC 为等边三角形,∴CB=CA ,∠ACB=60°,∴∠PCB=∠P′CA,在△PCB 和△P′CA 中PC P C PCB P CA CB CA '⎧=⎪'∠=∠⎨⎪=⎩∴△PCB ≌△P′CA,∴PB=P′A=10,∵62+82=102,∴PP′2+AP 2=P′A 2,∴△APP′为直角三角形,∠APP′=90°,∴sin ∠PAP′=63105PP P A '=='.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4.(2017贵州安顺第13题)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5,那么最长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答案】2.5【解析】试题解析:∵32+42=25=5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5=2.5.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5.(2017湖北武汉第15题)如图△ABC 中,AB=AC ,∠BAC=120°,∠D AE=60°,BD=5,CE=8,则DE 的长为 .【答案】7.【解析】试题解析:∵AB=AC,∴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E′B,如图,∴BE′=EC=8,AE′=AE,∠E′AB=∠EAC,∵∠BAC=120°,∠DAE=60°,∴∠BAD+∠EAC=60°,∴∠E′AD=∠E′AB+∠BAD=60°,在△E′AD 和△EAD 中AE =AE E AD =EAD AD =AD ⎧'∠'∠⎪⎨⎪⎩∴△E′AD≌△EAD(SAS ),∴E′D=ED,过E′作EF⊥BD 于点F ,∵AB=AC,∠BAC=120°,∴∠ABC=∠C=∠E′BA=30°,∴∠E′BF=60°,∴∠BE′F=30°,∴BF=12BE′=4,E′F=43,∵BD=5,∴FD=BD-BF=1,在Rt△E′F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D=22(43)+1=7,∴DE=7.考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6.(2017湖南怀化第15题)如图,AC DC=,BC 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 DEC△≌△.【答案】CE=BC.本题答案不唯一.【解析】试题解析:添加条件是:CE=BC,在△ABC与△DEC中,AC DC BC EC CE BC⎧=⎪=⎨⎪=⎩,∴△ABC≌△DEC.故答案为:CE=BC.本题答案不唯一.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7.(2017江苏无锡第18题)在如图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 都在格点处,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于.【答案】3.【解析】试题解析:平移CD 到C′D′交AB 于O′,如图所示,则∠BO′D′=∠BOD ,∴tan ∠BOD=tan ∠BO′D′,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O′B=22(2)5a a a +=,O′D′=22(2a)(2)22a a +=,BD′=3a,作BE ⊥O′D′于点E ,则BE=3a 232222BD O F a a O D a''=='' , ∴O′E=2222322(5)()22a a O B BE a '-=-=, ∴tanBO′E=32a2322BE O E a==', ∴tan ∠BOD=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8.(2017江苏盐城第12题)在“三角尺拼角”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1= °.【答案】120°.【解析】试题解析: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1=90°+30°=12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2017甘肃兰州第17题)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相似,位似中心点是O,3 5OE OA =,则FGBC=.【答案】3 5【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位似,∴△OEF∽△OAB,△OFG∽△OBC,∴35 OE OFOA OB==,∴35 FG OFBC OB==.考点:位似变换.10.(2017贵州黔东南州第12题)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F.【答案】∠A=∠D .【解析】试题解析:添加∠A=∠D .理由如下:∵FB=CE ,∴BC=EF .又∵AC ∥DF ,∴∠ACB=∠DFE .∴在△ABC 与△DEF 中,A D ACB DFEBC EF ⎧∠=∠⎪∠=∠⎨⎪=⎩ ,∴△ABC ≌△DEF (AAS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2017山东烟台第14题)在ABC Rt ∆中,090=∠C ,2=AB ,3=BC ,则=2sin A . 【答案】12. 【解析】试题解析:∵sinA=32BC AB =, ∴∠A=60°,∴sin 2A =sin30°=12.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2. (2017山东烟台第16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AOB ∆与''OB A ∆是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3,点B A ,都在格点上,则点'B 的坐标是.【答案】(﹣2,43) 【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A′OB′与△AOB 的相似比为2:3,又∵B (3,﹣2)∴B′的坐标是[3×2()3-,﹣2×2()3-],即B′的坐标是(﹣2,43) 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13.(2017四川泸州第16题)在△ABC 中,已知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且BD ⊥CE ,垂足为O .若OD=2cm ,OE=4cm ,则线段AO 的长度为 cm .【答案】45.【解析】试题解析: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H ,由勾股定理得,DE=22=25OE OD +,∵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BC=2DE=45,O 是△ABC 的重心,∴AH是中线,又BD⊥CE,∴OH=12BC=25,∵O是△ABC的重心,∴AO=2OH=45.考点:1.三角形的重心;2.勾股定理.14.(2017四川自贡第14题)在△ABC中,MN∥BC 分别交AB,AC于点M,N;若AM=1,MB=2,BC=3,则MN 的长为.【答案】1.【解析】试题解析:∵MN∥BC,∴△AMN∽△ABC,∴AM MNAB BC=,即1123WN=+,∴MN=1.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5.(2017新疆建设兵团第15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①∠ABC=∠ADC;②AC与BD相互平分;③AC,BD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角;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S=12 AC•BD.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④【解析】试题解析:①在△ABC和△ADC中,∵AB AD BC CD AC AC⎧=⎪=⎨⎪=⎩,∴△ABC≌△ADC(SSS),∴∠ABC=∠ADC,故①结论正确;③由②可知:AC平分四边形ABCD的∠BAD、∠BCD,而AB与BC不一定相等,所以BD不一定平分四边形ABCD的对角;故③结论不正确;④∵AC⊥BD,∴四边形ABCD的面积S=S△ABD+S△BCD=12BD•AO+12BD•CO=12BD•(AO+CO)=12AC•BD.故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①④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6.(2017江苏徐州第13题)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7DE =,则BC = .【答案】14.【解析】试题解析:∵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DE=7,∴BC=2DE=14.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7. (2017江苏徐州第18题)如图,已知1OB =,以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1A BO .再以1OA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21A AO ,如此下去,则线段n OA 的长度为 .【答案】2n .【解析】试题解析:∵△OBA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1,∴AA 1=OA=1,OA 1=2OB=2;∵△OA 1A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1A 2=OA 1=2,OA 2=2OA 1=2;∵△OA 2A 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2A 3=OA 2=2,OA 3=2OA 2=22;∵△OA 3A 4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3A 4=OA 3=22,OA 4=2OA 3=4.∵△OA 4A 5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4A 5=OA 4=4,OA 5=2OA 4=42,∵△OA 5A 6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5A 6=OA 5=42,OA 6=2OA 5=8.∴OA n 的长度为2n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18.(2017浙江嘉兴第15题)如图,把n 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1tan 1BAC ∠=,21tan 3BA C ∠=,31tan 7BA C ∠=,计算4tan BA C ∠= ,……按此规律,写出tan n BA C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13,211n n -+. 【解析】试题解析:作CH⊥BA 4于H ,由勾股定理得,BA 4=22471=1+,A 4C=10,△BA 4C 的面积=4-2-32=12, ∴12×17×CH=12, 解得,CH=1717,则A 4H=223A C CH -=131717, ∴tan∠BA 4C=4CH A H =113, 1=12-1+1,3=22-2+1,7=32-3+1,∴tan∠BA n C=211n n -+.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3.正方形的性质.三、解答题1.(2017浙江衢州第23题)问题背景如图1,在正方形A BCD 的内部,作∠DAE=∠ABF=∠BCG=∠CDH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易得△DAE ≌△ABF ≌△BCG ≌△CDH ,从而得到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2017年中考真题----三角函数综合应用 专题复习

历届《三角函数综合题》中考真题训练1.(2017•贵阳) 贵阳市某消防支队在一幢居民楼前进行消防演习,如图所示,消防官兵利用云梯成功救出在C处的求救者后,发现在C处正上方17米的B处又有一名求救者,消防官兵立刻升高云梯将其救出,已知点A与居民楼的水平距离是15米,且在A点测得第一次施救时云梯与水平线的夹角∠CAD=60°,求第二次施救时云梯与水平线的夹角∠BAD的度数(结果精确到1°).2.(2017•营口)如图,一艘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北偏东75°方向航行,在点A处测得码头C在船的东北方向,航行40分钟后到达B处,这时码头C恰好在船的正北方向,在船不改变航向的情况下,求出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里,参考数据≈1.41,≈1.73)3.(2017•黄冈)在黄冈长江大桥的东端一处空地上,有一块矩形的标语牌ABCD(如图所示),已知标语牌的高AB=5m,在地面的点E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为30°,在地面的点F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为75°,且点E,F,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E与点F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4. (2017•随州)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机组主要由塔杆和叶片组成(如图1),图2是从图1引出的平面图.假设你站在A处测得塔杆顶端C的仰角是55°,沿HA 方向水平前进43米到达山底G处,在山顶B处发现正好一叶片到达最高位置,此时测得叶片的顶端D(D、C、H在同一直线上)的仰角是45°.已知叶片的长度为35米(塔杆与叶片连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山高BG为10米,BG⊥HG,CH⊥AH,求塔杆CH的高.(参考数据:tan55°≈1.4,tan35°≈0.7,sin55°≈0.8,sin35°≈0.6)5.(2017•桂林)“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激发了同学们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如图是某校航模兴趣小组获得的一张数据不完整的航模飞机机翼图纸,图中AB∥CD,AM∥BN∥ED,AE⊥DE,请根据图中数据,求出线段BE和CD的长.(sin37°≈0.60,cos37°≈0.80,tan37°≈0.75,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6(2018•青羊区模拟)如图,小明今年国庆节到青城山游玩,乘坐缆车,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经过了200m,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夹角∠α=16°,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夹角∠β=42°,求缆车从点A到点D垂直上升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16°≈0.27,cos16°≈0.77,sin42°≈0.66,cos42°≈0.74)7. (2017•呼和浩特)如图,地面上小山的两侧有A,B两地,为了测量A,B两地的距离,让一热气球从小山西侧A地出发沿与AB成30°角的方向,以每分钟40m的速度直线飞行,10分钟后到达C处,此时热气球上的人测得CB与AB成70°角,请你用测得的数据求A,B两地的距离AB长.(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和根式表示即可)8. (2017•张家界)位于张家界核心景区的贺龙铜像,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大的铜像.铜像由像体AD和底座CD两部分组成.如图,在Rt△ABC中,∠ABC=70.5°,在Rt△DBC中,∠DBC=45°,且CD=2.3米,求像体AD的高度(最后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0.5°≈0.943,cos70.5°≈0.334,tan70.5°≈2.824)9. (2017•长春)如图,某商店营业大厅自动扶梯AB的倾斜角为31°,AB的长为12米,求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BC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1°=0.515,cos31°=0.857,tan31°=0.60)10(2016•常德)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如图所示,某天我国一艘海监执法船在南海海域正在进行常态化巡航,在A处测得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为20海里的B处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正在向正东方向航行,便迅速沿北偏东75°的方向前往监视巡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在C处成功拦截不明船只,问我海监执法船在前往监视巡查的过程中行驶了多少海里(最后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cos75°=0.2588,sin75°=0.9659,tan75°=3.732,=1.732,=1.414)11.(2014•黔东南州)黔东南州某校九年级某班开展数学活动,小明和小军合作用一副三角板测量学校的旗杆,小明站在B点测得旗杆顶端E点的仰角为45°,小军站在点D测得旗杆顶端E点的仰角为30°,已知小明和小军相距(BD)6米,小明的身高(AB)1.5米,小军的身高(CD)1.75米,求旗杆的高EF的长.(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1.41,≈1.73)12.(2012•黔东南州)如图,一艘货轮在A处发现其北偏东45°方向有一海盗船,立即向位于正东方向B处的海警舰发出求救信号,并向海警舰靠拢,海警舰立即沿正西方向对货轮实施救援,此时距货轮200海里,并测得海盗船位于海警舰北偏西60°方向的C处.(1)求海盗船所在C处距货轮航线AB的距离.(2)若货轮以45海里/时的速度在A处沿正东方向海警舰靠拢,海盗以50海里/时的速度由C处沿正南方向对货轮进行拦截,问海警舰的速度应为多少时才能抢在海盗之前去救货轮?(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及分析1.(2017•贵阳)解:延长AD交BC所在直线于点E.由题意,得BC=17米,AE=15米,∠CAE=60°,∠AEB=90°,在Rt△ACE中,tan∠CAE=,∴CE=AE•tan60°=15米.在Rt△ABE中,tan∠BAE==,∴∠BAE≈71°.答:第二次施救时云梯与水平线的夹角∠BAD约为71°.【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017•营口)【分析】过点C作CE⊥AB于点E,过点B作BD⊥AC于点D,由题意可知: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 的最近距离是CE,根据∠DAB=30°,AB=20,从而可求出BD、AD的长度,进而可求出CE的长度.【解答】解:过点C作CE⊥AB于点E,过点B作BD⊥AC于点D,由题意可知: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是CE,AB=30×=20,∵∠NAC=45°,∠NAB=75°,∴∠DAB=30°,∴BD=AB=10,由勾股定理可知:AD=10∵BC∥AN,∴∠BCD=45°,∴CD=BD=10,∴AC=10+10∵∠DAB=30°,∴CE=AC=5+5≈13.7答: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是13.7海里【点评】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本题属于中等题型.3.(2017•黄冈)【分析】如图作FH⊥AE于H.由题意可知∠HAF=∠HFA=45°,推出AH=HF,设AH=HF=x,则EF=2x,EH=x,在Rt△AEB中,由∠E=30°,AB=5米,推出AE=2AB=10米,可得x+x=10,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如图作FH⊥AE于H.由题意可知∠HAF=∠HFA=45°,∴AH=HF,设AH=HF=x,则EF=2x,EH=x,在Rt△AEB中,∵∠E=30°,AB=5米,∴AE=2AB=10米,∴x+x=10,∴x=5﹣5,∴EF=2x=10﹣10≈7.3米,答:E与点F之间的距离为7.3米.【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建方程解决问题.4.(2017•随州)【分析】作BE⊥DH,知GH=BE、BG=EH=10,设AH=x,则BE=GH=43+x,由CH=AHtan∠CAH=tan55°•x 知CE=CH﹣EH=tan55°•x﹣10,根据BE=DE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解答】解:如图,作BE⊥DH于点E,则GH=BE、BG=EH=10,设AH=x,则BE=GH=GA+AH=43+x,在Rt△ACH中,CH=AHtan∠CAH=tan55°•x,∴CE=CH﹣EH=tan55°•x﹣10,∵∠DBE=45°,∴BE=DE=CE+DC,即43+x=tan55°•x﹣10+35,解得:x≈45,∴CH=tan55°•x=1.4×45=63,答:塔杆CH的高为63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5.(2017•桂林)【分析】在Rt△BED中可先求得BE的长,过C作CF⊥AE于点F,则可求得AF的长,从而可求得EF 的长,即可求得CD的长.【解答】解:∵BN∥ED,∴∠NBD=∠BDE=37°,∵AE⊥DE,∴∠E=90°,∴BE=DE•tan∠BDE≈18.75(cm),如图,过C作AE的垂线,垂足为F,∵∠FCA=∠CAM=45°,∴AF=FC=25cm,∵CD∥AE,∴四边形CDEF为矩形,∴CD=EF,∵AE=AB+EB=35.75(cm),∴CD=EF=AE﹣AF≈10.8(cm),答:线段BE的长约等于18.8cm,线段CD的长约等于10.8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条件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角度的应用.6.(2018•青羊区模拟)【分析】本题要求的实际是BC和DF的长度,已知了AB、BD都是200米,可在Rt△ABC和Rt△BFD 中用α、β的正切函数求出BC、DF的长.【解答】解:Rt△ABC中,斜边AB=200米,∠α=16°,BC=AB•sinα=200×sin16°≈54(m),Rt△BDF中,斜边BD=200米,∠β=42°,DF=BD•sinβ=200×sin42°≈132,因此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应该是BC+DF=186(米).答:缆车垂直上升了186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图形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 (2017•呼和浩特)【分析】过点C作CM⊥AB交AB延长线于点M,通过解直角△ACM得到AM的长度,通过解直角△BCM 得到BM的长度,则AB=AM﹣BM.【解答】解:过点C作CM⊥AB交AB延长线于点M,由题意得:AC=40×10=400(米).在直角△ACM中,∵∠A=30°,∴CM=AC=200米,AM=AC=200米.在直角△BCM中,∵tan20°=,∴BM=200tan20°,∴AB=AM﹣BM=200﹣200tan20°=200(﹣tan20°),因此A,B两地的距离AB长为200(﹣tan20°)米.【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 (2017•张家界)【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的长,再利用tan70.5°=求出答案.【解答】解:∵在Rt△DBC中,∠DBC=45°,且CD=2.3米,∴BC=2.3m,∵在Rt△ABC中,∠ABC=70.5°,∴tan70.5°==≈2.824,解得:AD≈4.2,答:像体AD的高度约为4.2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9. (2017•长春)【分析】过B作地平面的垂线段BC,垂足为C,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过B作地平面的垂线段BC,垂足为C.在Rt△ABC中,∵∠ACB=90°,∴BC=AB•sin∠BAC=12×0.515≈6.2(米).即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BC的长约为6.2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10.(2016•常德)【分析】过B作BD⊥AC,在直角三角形AB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与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CD 中,求出CD的长,由AD+DC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解:过B作BD⊥AC,∵∠BAC=75°﹣30°=45°,∴在Rt△ABD中,∠BAD=∠ABD=45°,∠ADB=90°,由勾股定理得:BD=AD=×20=10(海里),在Rt△BCD中,∠C=15°,∠CBD=75°,∴tan∠CBD=,即CD=10×3.732=52.77048,则AC=AD+DC=10+10×3.732=66.91048≈67(海里),即我海监执法船在前往监视巡查的过程中行驶了67海里.【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2014•黔东南州)【分析】过点A作AM⊥EF于M,过点C作CN⊥EF于N,则MN=0.25m.由小明站在B点测得旗杆顶端E点的仰角为45°,可得△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得出得出AM=ME,设AM=ME=xm,则CN=(x+6)m,EN=(x﹣0.25)m.在Rt△CEN中,由tan∠ECN==,代入CN、EN解方程求出x的值,继而可求得旗杆的高EF.【解答】解:过点A作AM⊥EF于M,过点C作CN⊥EF于N,∴MN=0.25m,∵∠EAM=45°,∴AM=ME,设AM=ME=xm,则CN=(x+6)m,EN=(x﹣0.25)m,∵∠ECN=30°,∴tan∠ECN===,解得:x≈8.8,则EF=EM+MF≈8.8+1.5=10.3(m).答:旗杆的高EF为10.3m.【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该题是一个比较常规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建立模型比较简单,但求解过程中涉及到根式和小数,算起来麻烦一些.12.(2012•黔东南州)【分析】(1)由条件可知△ABC为斜三角形,所以作AC上的高,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解.(2)求得海盗船到达D处的时间,用BD的长度除以求得的时间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作CD⊥A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ADC中,∵∠CAD=45°,∴ AD=CD.在直角三角形CDB中,∵∠CBD=30°,∴=tan30°,∴ BD=CD.∵ AD+BD=CD+CD=200,∴ CD=100(﹣1);(2)∵海盗以50海里/时的速度由C处沿正南方向对货轮进行拦截,∴海盗到达D处用的时间为100(﹣1)÷50=2(﹣1),∴警舰的速度应为[200﹣100(﹣1)]÷2(﹣1)=50海里/时.【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专题09 三角形-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专题9:三角形一、选择题1.(2017天津第2题)060cos 的值等于( )A 3B .1C .22D .21 【答案】D.2.(2017天津第9题)如图,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060得DBE ∆,点C 的对应点E 恰好落在AB 延长线上,连接AD .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E ABD ∠=∠B .C CBE ∠=∠ C. BC AD // D .BC AD = 【答案】C.3. (2017天津第11题)如图,在ABC ∆中,AC AB =,CE AD ,是ABC ∆的两条中线,P 是AD 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EP BP +最小值的是( )A .BCB .CE C. AD D .AC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ABC ∆中,AC AB =,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点B 和点D 关于直线AD 对称,连结CE ,交AD 于点P ,此时EP BP +最小,为EC 的长,故选B.4. (2017湖南长沙第5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最大角为90°,因式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考点:直角三角形5.(2017山东滨州第7题)如图,在△ABC 中,AC ⊥BC ,∠ABC =30°,点D 是CB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 =BA ,则tan ∠DAC 的值为( ) A .2+3B .23C .3+3D .33【答案】A.6.(2017山东滨州第8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且DA =DC ,BD =BA ,则∠B 的大小为( )A .40°B .36°C .80°D .25°【答案】B.【解析】设∠B=x ,因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x ,因AD=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C=x ,因BD=B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AD=∠ADB=2x ,在△ABD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x+2x+2x=180°,解得x=36°,即∠B=36°,故选B.8. (2017山东滨州第11题)如图,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在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 ,OB 相交于M 、N 两点,则以下结论:(1)PM =PN 恒成立,(2)OM +ON 的值不变,(3)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不变,(4)MN 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AB CD为()A.4 B.3 C.2 D.1PAONBM【答案】B.9. (2017山东日照第4题)在Rt△ABC中,∠C=90°,AB=13,AC=5,则sinA的值为()A.B.C.D.【答案】B.试题分析: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12,所以sinA=1213BCAB=,故选B.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0.(2017江苏宿迁第8题)如图,在Rt C∆AB中,C90∠=,C6A=cm,C2B=cm.点P在边CA 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边C B上,从点C向点B移动,若点P、Q均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QP,则线段QP的最小值是A.20cm B.18cm C.25cm D.32cm【答案】C.11. (2017山东菏泽第5题)如图,将t ABC ∆R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连接'AA ,若125∠=,则'BAA ∠的度数是( )A .55B .60 C.65 D .7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AC=∠B 'A 'C,AC=CA ', ∠A 'CA=90°,即可得△AC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C=∠B 'A 'C=45°-25°,即可得'BAA ∠=65,故选C.12. (2017浙江金华第3题)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2,3,4 B .5,7,7 C .5,6,12 D .10,8,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得:选项A ,2+3>4,能组成三角形;选项B ,5+7>7,能组成三角形;选项C ,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选项D ,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13. (2017浙江湖州第3题)如图,已知在Rt C ∆AB 中,C 90∠=,5AB =,C 3B =,则cos B 的值是( ) A .35 B .45 C .34 D .4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根据余弦的意义cosB=B ∠的邻边斜边,可得conB=BC AB =35.故选:A 考点:余弦14. (2017浙江舟山第2题)长度分别为2,7,x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 的值可以是( ) A .4 B .5 C .6 D .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大于第三边,两边这差小于第三边,可得7-2<x<2+7,即5<x<9,所以x 可以取6.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5. (2017浙江金华第4题)在t ABC ∆R 中,90,5,3C AB BC ∠===,则tan A 的值是( ) A .34 B .43 C.35 D .4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ABC 中,∠C=90°,AB=5,BC=3,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C=4, 所以tanA=34BC AC =,故选A.16. (2017浙江台州第5题)如图,点P 是AOB ∠平分线OC 上一点,PD OB ⊥,垂足为D .若2PD =,则点P 到边OA 的距离是 ( )A .1B .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过P 作PE ⊥OA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PE=PD.从而得出点P 到OA 的距离是2cm. 故选:B.学科网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17. (2017浙江湖州第6题)如图,已知在Rt C ∆AB 中,C 90∠=,C C A =B ,6AB =,点P 是Rt C ∆AB 的重心,则点P 到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 ) A .1 B .2 C.32D .2【答案】A考点:1、三角形的重心,2、等腰直角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 (2017浙江台州第8题)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AB AC =,若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E EC =B .AE BE = C. EBC BAC ∠=∠D .EBC ABE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B=AC,BE=BC ,可以得出∠ABC=∠C,∠BEC=∠C,从而得出∠ABC=∠BEC,∠A=∠EBC. 故选:C.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9. (2017浙江湖州第9题)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不是小明拼成的那副图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判断边长之间的关系,可知构不成C 图案,能构成A 、B 、D 图案.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二、填空题1.(2017北京第13题)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若1CMN S ∆=,则ABNM S =四边形 .【答案】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2017福建第12题)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线DE ,若3DE =,则线段BC 的长等于 .【答案】6【解析】∵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C=2EF=6.3.(2017河南第15题)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21BC =+,点M ,N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动点,沿MN 所在的直线折叠B ∠,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MBC ∆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 .【答案】1或212+. 【解析】试题分析:在Rt ABC ∆中,90A ∠=︒,AB AC =,可得∠B=∠C=45°,由折叠可知,BM='MB ,若使'MBC ∆为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①0'90MB C ∠=,由∠C=45°可得'MB ='CB ,设BM=x ,则'MB ='CB =x ,MC=2x ,所以x+2x =21BC =+,解得x=1,即BM=1;②0'90B MC ∠=,此时点B 和点C 重合,BM=12122BC +=.所以BM 的长为1或212+. 考点:折叠(翻折变换).4.(2017广东广州第14题)如图7,Rt ABC ∆中,01590,15,tan 8C BC A ∠===,则AB = .【答案】17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1515,tan 8BC BC A AC ===,所以,AC =8,由勾股定理,得:AB =17. 考点: 正切的定义.5.(2017山东临沂第16题)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 .若23BO OC =,10AD =,则AO = .【答案】4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AB ∥CD 可得BO OAOC OD=,然后根据AD=10,可知OD=10-OA ,代入可得2103BO OA OC OA ==-,解得OA=4. 故答案为:4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6.(2017四川泸州第16题)在ABC ∆中,已知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且BD CE ⊥,垂足为O ,若2,4OD cm OE cm ==,则线段AO 的长为 cm . 【答案】45.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可得DE ∥BC ,且12DE OD OE BC OB OC === , 因BD CE ⊥,2,4OD cm OE c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25 ,又因12DE OD OE BC OB OC ===,可得BC=45,连结AO 并延长AO 交BC 于点M ,由BD 和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交于点M ,可知AM 也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在Rt △BOC 中,根据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M= 12BC=25,最后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得AO=2OM=45.7. (2017江苏宿迁第12题)如图,在C ∆AB 中,C 90∠A B =,点D 、E 、F 分别是AB 、C B 、C A 的中点.若CD 2=,则线段F E 的长是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因在C ∆AB 中,C 90∠A B =,点D 是AB 的中点,CD 2=,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4,又因,点E 、F 分别是C B 、C 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12AB=2. 8. (2017江苏苏州第17题)如图,在一笔直的沿湖道路l 上有A 、B 两个游船码头,观光岛屿C 在码头A 北偏东60的方向,在码头B 北偏西45的方向,C 4A =km .游客小张准备从观光岛屿C 乘船沿C A 回到码头A 或沿C B 回到码头B ,设开往码头A 、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1v 、2v ,若回到A 、B 所用时间相等,则12v v =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2 . 【解析】试题分析:作CD AB ⊥ ,垂足为D6302AC CAB CD =∠=︒∴=,,在Rt BCD ∆ 中,45CBD ∠=︒ ,22BC ∴=开往码头A 、B 的游船速度分别为1v 、2v ,若回到A 、B 所用时间相等,∴12v v =4222=D.考点: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9. (2017浙江湖州第14题)如图,已知在C ∆AB 中,C AB =A .以AB 为直径作半圆O ,交C B 于点D .若C 40∠B A =,则D A 的度数是 度.【答案】140考点:圆周角定理10. (2017湖南湘潭第14题)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则ADE ∆与ABC ∆的面积比:ADE ABC S S ∆∆= .【答案】41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即可得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所以DE ∥BC,即可判定ADE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E ABCS S ∆∆=412122=⎪⎭⎫⎝⎛=⎪⎭⎫ ⎝⎛AB AD .11. (2017湖南湘潭第15题)如图,在Rt ABC ∆中,90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E 点,请任意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 .【答案】BC=BE 或DC=DE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90C ∠=°,BD 平分ABC ∠,DE 垂直平分AB ,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知DC=DE ;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CD ∆≌BE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BE.12. (2017浙江舟山第16题)一副含030和045的三角板ABC 和DEF 叠合在一起,边BC 与EF 重合,cm EF BC 12==(如图1),点G 为边)(EF BC 的中点,边FD 与AB 相交于点H ,现将三角板DEF 绕点G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在CGF ∠从00到060的变化过程中,观察点H 的位置变化,点H 相应移动的路径长为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23-18.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2和图3,在 ∠ C G F 从 0 ° 到 60 ° 的变化过程中,点H 先向AB 方向移,在往BA 方向移,直到H 与F 重合(下面证明此时∠CGF=60度),此时BH 的值最大,如图3,当F 与H 重合时,连接CF ,因为BG=CG=GF ,所以∠BFC=90度,∵∠B=30度,∴∠BFC=60度,由CG=GF 可得∠CGF=60度.∵BC=12cm ,所以BF=32BC=63;如图2,当GH ⊥DF 时,GH 有最小值,则BH 有最小值,且GF//AB ,连接DG ,交AB 于点K ,则DG ⊥AB ,∵DG=FG ,∴∠DGH=45度,则KG=KH=22GH=22×(12×62)=3,BK=3KG=33,则BH=BK+KH=33+3则点H运动的总路程为63-(33+3)+[12(3-1)-(33+3)]=123-18(cm ).考点:旋转的性质.三、解答题1.(2017北京第19题)如图,在ABC ∆中,0,36AB AC A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 求证:AD BC =.【答案】见解析. 【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性质.2. (2017北京第28题)在等腰直角ABC ∆中,090ACB ∠=,P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连接AP ,延长BC 至点Q ,使得CQ CP =,过点Q 作QH AP ⊥于点H ,交AB 于点M . (1)若PAC α∠=,求AMQ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用等式表示线段MB 与P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解析】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性质,两锐角互余,可得∠AMQ=180°-∠AHM-∠PAM ,解得∠AMQ=45°+α.(2)由题意得AP=AQ=QM,再证RT △APC ≌RT △QM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PC=ME ,得出△ME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Q=2BM. 本题解析:(1) ∠AMQ=45°+α.理由如下:∵∠PAC=α,△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 =45°-α,∠AHM=90°,∴∠AMQ=180°-∠AHM-∠PAM =45°+α .(2)线段MB 与PQ 之间的数量关系:PQ=2 MB. 理由如下:连接AQ ,过点M 做ME ⊥QB ,∵AC ⊥QP,CQ=CP, ∴∠QAC=∠PAC=α,∴∠QAM=α+45°=∠AMQ, ∴AP=AQ=QM,在RT △APC 和RT △QME中,MQE PAC ACP QEM AP QM∠=⎧⎪∠=∠⎨⎪=⎩∴RT △APC ≌RT △QME, ∴PC=ME, ∴△M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22PQ MB =, ∴PQ=2 MB.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 .3. (2017天津第22题)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064方向,距离灯塔12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045方向上的B 处,求BP 和BA 的长(结果取整数). 参考数据:05.264tan ,44.064cos ,90.064sin 0≈≈≈,2取414.1.【答案】BP=153;BA=161.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 ,由题意可知,∠A=64°,∠B=45°,PA=120,在Rt △APC 中,求得PC 、AC 的长;在Rt △BPC 中,求得BP 、BC 的长,即可得BA 的长. 试题解析:如图,过点P 作PCAB ,垂足为C , 由题意可知,∠A=64°,∠B=45°,PA=120, 在Rt △APC 中,sin ∠A=,cos PC ACA PA PA=, ∴PC=PA ·sin ∠A=120×sin64°, AC=PA ×cos ∠A=120×cos64°,在Rt △BPC 中,sin ∠B=,tan PC PCB BP BC=, ∴BP=00120sin 641200.90153sin sin 4522PC B ⨯⨯=≈≈ BC=120sin 64tan tan 45PC PC PC B ===⨯ ∴BA=BC+AC=120×sin64°+120×cos64°≈120×0.90+120×0.44≈161. 答:BP 的长约有153海里,BA 的长约有161海里.4. (2017福建第18题)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 D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SSS 证明△ABC 与△DEF 全等即可得.试题解析:∵BE=CF ,∴BE+EC=CF+EC ,即BC=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AC DF BC EF =⎧⎪=⎨⎪=⎩,∴△ABC≌△DEF(SSS ),∴∠A=∠D .5. (2017福建第19题)如图,ABC ∆中,90,BAC AD BC ∠=⊥o,垂足为D .求作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D AD 于P ,Q 两点;并证明AP AQ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作图见解析;证明见解析. 【解析】6. (2017河南第19题)如图所示,我国两艘海监船A ,B 在南海海域巡航,某一时刻,两船同时收到指令,立即前往救援遇险抛锚的渔船C .此时,B 船在A 船的正南方向5海里处,A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45︒方向,B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53︒方向.已知A 船的航速为30海里/小时,B 船的航速为25海里/小时,问C 船至少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救援?(参考数据:4sin 535︒≈,3cos535︒≈,4tan 533︒≈,2 1.41≈)【答案】C 船至少要等待0.9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 作CD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可得∠CDA=90°,根据题意可知∠CDA=45°,设CD=x ,则AD=CD=x ,在Rt △BDC 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CD 、BC 的长,在Rt △ADC 中,求得AC 的长,再分别计算出B 船到达C 船处约需时间和A 船到达C 船处约需时间,比较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过点C 作CD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则∠CDA=90° 已知∠CDA=45°,设CD=x ,则AD=CD=x ∴BD=AD-AB=x-5在Rt △BDC 中,CD=BD ·tan53°,即x=(x-5)·tan53°∴0455tan 533204tan 53113x ⨯=≈=-- ∴BC=0042025sin 53sin 535CD x =≈÷=∴B 船到达C 船处约需时间:25÷25=1(小时) 在Rt △ADC 中,AC=2x ≈1.41×20=28.2∴A 船到达C 船处约需时间:28.2÷30=0.94(小时) 而0.94<1,所以C 船至少要等待0.9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7. (2017河南第22题)如图1,在R t A B 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4AD =,10AB =,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PM=PN ,PM PN ⊥;(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详见解析;(3)492.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11,22PM EC PN BD ==,//PM EC ,//PN B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PM=∠DCE ,∠NPD=∠ADC ,在Rt ABC ∆中,90A ∠=︒,AB AC =,AD AE =,可得BD=EC ,∠DCE+∠ADC=90°,即可得PM=PN ,∠DPM+∠NPD=90°,即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易证△BAD ≌△CAE ,即可得BD=CE ,∠ABD=∠AC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平行线的性质(方法可类比(1)的方法)可得PM=PN, ∠MPD=∠ECD ,∠PNC=∠DBC ,所以∠MPD=∠ECD=∠ACD+∠ACE=∠ACD+∠ABD ,∠DPN=∠PNC+∠PCN =∠DBC+∠PCN ,即可得∠MPN=∠MPD+∠DPN=∠ACD+∠ABD+∠DBC+∠PCN=∠ABC+∠ACB=90°,即△P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把ADE ∆绕点A 旋转到如图的位置,此时PN=12(AD+AB)=7, PM=12(AE+AC)=7,且PN 、PM 的值最长,由(2)可知PM=PN ,PM PN ⊥,所以PMN ∆面积的最大值为1497722⨯⨯= .试题解析:(1)PM=PN ,PM PN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旋转可得∠BAD=∠CAE , 又AB=AC,AD=AE ∴△BAD ≌△CAE∴BD=CE ,∠ABD=∠ACE ,∵点M ,P 分别为DE ,DC 的中点 ∴PM 是△DCE 的中位线∴PM=12CE ,且//PM CE , 同理可证PN=12BD ,且//PN BD∴PM=PN, ∠MPD=∠ECD ,∠PNC=∠DBC , ∴∠MPD=∠ECD=∠ACD+∠ACE=∠ACD+∠ABD , ∠DPN=∠PNC+∠PCN =∠DBC+∠PCN ,∴∠MPN=∠MPD+∠DPN=∠ACD+∠ABD+∠DBC+∠PCN=∠ABC+∠ACB=90°, 即△P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492. 考点: 旋转和三角形的综合题.8. (2017广东广州第18题)如图10,点,E F 在AB 上,,,AD BC A B AE BF =∠=∠=. 求证:ADF BCE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先将AE BF =转化为AF =BE ,再利用SA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试题解析:证明:因为AE =BF ,所以,AE +EF =BF +EF ,即AF =BE , 在△ADF 和△BCE 中,AD BC A B AF BE =⎧⎪∠=∠⎨⎪=⎩所以,ADF BCE ∆≅∆考点:用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9. (2017广东广州第20题) 如图12,在Rt ABC ∆中,0090,30,23B A AC ∠=∠==.(1)利用尺规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DE ,垂足为E ,交AB 于点D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ADE ∆的周长为a ,先化简()()211T a a a =+--,再求T 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3310+ 【解析】试题分析:(1)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化简求值,利用三角函数求其余两边的长度。
2017年天津中考各区一模、二模、三模真题汇编--三角函数专题.docx

2017年天津中考模拟真题汇编•-三角函数专题22.(和平一模)如图,某幢大楼顶部有一块广告牌CD,在A 处测得D 点的仰角为45。
,在B 处测得C 点的仰角为60。
,A, B,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与地而平行,若AB=8m, BE=15m, 求这块广告牌CD 的高度.(取辰1.73,保留整数)答:这块广告牌的高度约为3m.22.(和平二模)如图,长方形广告牌架在楼房顶部,已知CD=2m,经测量得到ZCAH=37°, ZDBH=60°, AB=10m,求 GH 的长.(参考数据:tan37°~0.75,需V732,结果精确到 0.1m ) 10w B H答:GH 的长为7.8m.22.(和平三模)(10分)如图,大楼AB 高16m,远处有一塔CD,某人在楼底B 处测得塔顶 C 的仰角为39。
,在楼顶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22。
,求塔高CD 的高.(结果保留小数后一 位)参考数据:sin22°a0.37, cos22° = 0.93, tan22°^0.40, si39° = 0.63, cos39°~0.78, tan39° ^0.81.BD答:塔高CD 是31.6米. □□□□□□□□22.(河北一模)(10分)如图,某渔船航行至B处时,侧得一海岛位于B处的正北方向20 (1+V3)海里的C处,为了防止意外,渔船请求A处的渔监船前往C处护航,已知C位于A处的北偏东45。
方向上,A位子B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求A, C之间的距离.答:A、CZ间的距离为20血每里.22.(河北二模)(10分)如图,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地测量两岸互相平行的一段河的宽度, 在河的南岸边点A处,测得河的北岸点B在其北偏东45。
方向,然后向西走60m到达C点,测得点B在点C的北偏东60。
方向(I )求ZCBA的度数(II )求出这段河的宽(结果精确到lm,备用数据V2^1.41, 73^1.73)答:ZCBA=15°;这段河的宽是82m.22.(河东一模)(10分)如图,小东在教学楼距地面9米高笊窗口C处,测得正前方旗杆顶部A点的仰角为37。
2017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2017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卷满分:120分版本:人教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12小题,合计36分)1.(2017天津)计算(-3)+5的结果等于A.2 B.-2 C.8 D.-8答案: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可得,(-3)+5=+(5-3)=2,故选A.2.(2017天津)cos60°的值等于A B.1C.2D.12答案:D,解析:根据余弦的定义及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可得cos60°=12,故选D.3.(2017天津)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礼迎全运A.B.C.D.答案: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可知“全”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4.(2017天津)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完善,截至2017年4月末,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2 630 000张.将12 63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263×108B.1.263×107C.12.63×106D.126.3×105答案:B,解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将一个大于1的数表示成a×10n(其中1≤|a|<10,n为整数,且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的形式,可知12 630 000=1.263×107,故选B. 5.(2017天津)右图是一个由4个相同的正文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A B第5题C D答案:D,解析:从正面看立体图形,有两行三列,从下往上数,个数分别是3,1,且第二层的正方形在第一层的正中间,故选D.6.(2017天津)A.4和5之间B.5和6之间C.6和7之间D.7和8之间答案:C,解析:由36<38<49,可得67,故选C.7.(2017天津)计算111aa a+++的结果为A.1B.aC.a+1 D.11 a+答案:A,解析:根据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可得,原式=11 aa+ +=1,故选A.8.(2017天津)方程组2315y xx y=⎧⎨+=⎩的解是A.23xy=⎧⎨=⎩B.43xy=⎧⎨=⎩C.48xy=⎧⎨=⎩D.36xy=⎧⎨=⎩答案:D,解析:运用“代入消元法”,将方程①代入方程②可得:3x+2x=15,解得x=3,将x=3代入方程①中可得y=6,故选D.9.(2017天津)如图,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DBE,点C的对应点恰好落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A D.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BD=∠E B.∠CBE=∠CC.AD∥BC D.AD=BC第9题答案:C,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DB,CB=EB,∠ABD=∠CBE=60°,所以△AB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AB=∠CBE=60°,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故选C.10.(2017天津)若点A(-1,y1),B(1,y2),C(3,y3)在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2<y3<y1C.y3<y2<y1D.y2<y1<y3答案:B,解析:将x=-1,1,3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y1=3,y2=-3,y3=-1,所以y2<y3<y1,故选B.11.(2017天津)如图,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A.BC B.CE C.AD D.AC第11题答案:B,解析:由AB=AC,可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知点B与点C关于直线AD对称,BP=CP,因此连接CE,BP+CP的最小值为CE,故选B. 12.(2017天津)已知抛物线y=x2-4x+3与x轴相交于点A,B(点A在点B左侧),顶点为M.平移该抛物线,使点M平移后的对应点M’落在x轴上,点B平移后的对应点B’落在y轴上.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x2+2x+1 B.y=x2+2x-1C.y=x2-2x+1 D.y=x2-2x-1答案:A ,解析:令y =0可得x 2-4x +3=0,解得x 1=1,x 2=3,可得A (1,0),B (3,0),根据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可得M (2,-1),由M 平移后的对应点M ’落在x 轴上,点B 平移后的对应点B ’落在y 轴上,可知抛物线分别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根据抛物线平移规律,可知平移后的抛物线为y =(x +1)2=x 2+2x +1,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6小题,合计18分) 13.(2017天津)计算x 7÷x 4的结果等于________.答案:x 3,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可得x 7÷x 4=x 3.14.(2017天津)计算的结果等于________.答案:9,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可得2-2=16-7=9.15.(2017天津)不透明袋子中装有6个球,其中有5个红球、1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则它是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56,解析:依题意可知,共有6种等可能结题,其中取出1个球是红球的可能结果有5种,因此它是红球的概率是56.16.(2017天津)若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经过第二、第四象限,则k 的值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1(答案不唯一,只需小于0即可),解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若函数图象经过第二、第四象限,则k <0,因此k 的值可以是任意负数.17.(2017天津)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CG 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F ,G 分别在边BC ,CD 上,P 为AE 的中点,连接PG ,则PG 的长为________. 第17题G F A第17题GF BAD(如图),延长GE 交AB 于点N ,过点P 作PM ⊥GN 于M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N =AB -BN =AB -EF =2,NE =GN -GE =BC -FC =2.根据点P 是AE 的中点及PM ∥AN ,可得PM 为△ANE的中位线,所以ME=12NE=1,PM=12AN=1,因此MG=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G18.(2017天津)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在格点上.(Ⅰ)AB的长等于________;(Ⅱ)在△ABC的内部有一点P,满足S△P AB:S△PBC:S△PCA=1:2,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点P,并简要说明点P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________.答案:(Ⅰ;(Ⅱ)解析:(Ⅰ)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Ⅱ)如图,AC与网络线相交,得点D、E,取格点F,连结FB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得点M、N,连结DN、EM,DN与EM相交于点P,点P即为所求.三、解答题(共7小题,合计66分)19.(2017天津)(本小题满分8分)解不等式组,.1≥2 ①5≤43②x x x +⎧⎨+⎩,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Ⅰ)解不等式①,得________; (Ⅱ)解不等式②,得________;(Ⅲ)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345(Ⅳ)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答案:(Ⅰ)x ≥1;(Ⅱ)x ≤3;(Ⅲ)123450;(Ⅳ)1≤x ≤3.解析:(Ⅰ)移项,可得x ≥1;(Ⅱ)移项,可得5x -4x ≤3;合并同类项,可得x ≤3;(Ⅲ)根据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大于向右,小于向左;有等号实心点,无等号空心圈”,可表示,详图见答案;(Ⅳ)根据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x ≤3.20.(2017天津)(本小题8分)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根据跳水运动员的年龄(单位:岁),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②31211104人数年龄/岁12108642(Ⅰ)本次接受调查的跳水运动员人数为________;图①中m 的值为________;(Ⅱ)求统计的这组跳水运动员年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答案:(Ⅰ)40;30;(Ⅱ)15;16;15.解析:(Ⅰ)从两副统计图中可知:13岁的运动员共4人,占10%,因此接受调查的跳水运动员人数为4÷10%=40;由于16岁的运动员共12人,因此16岁运动员所占百分比为12÷40×100%=30%,故m =30;(Ⅱ)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13414101511161217340x ⨯+⨯+⨯+⨯+⨯==15,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由于在这组数据中,16出现了1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6;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5,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21.(2017天津)(本小题10分)已知AB 是⊙O 的直径,AT 是⊙O 的切线,∠ABT =50°,BT 交⊙O于点C ,E 是AB 上一点,延长CE 交⊙O 于点D.第21题图②图①(Ⅰ)如图①,求∠T 和∠CDB 的大小; (Ⅱ)如图②,当BE =BC 时,求∠CDO 的大小.思路分析: (Ⅰ)①根据切线的性质,可知∠BAT =90°, 结合已知条件∠ABT =5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T =40°; ②连接AC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BCA =50°, 结合已知条件∠ABT =5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AC =40°,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CDB 为40°.(Ⅱ)①连接AD ,根据BE =BC 及∠ABT =50°可计算出∠BCE ;②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计算出∠OAD 及∠ADC 的度数;③由OA=OD 可得∠ODA 的度数;④根据∠CDO =∠ODA -∠CDA 可得.解:(Ⅰ)如图,连接AC ,∵AB 是⊙O 的直径,AT 是⊙O 的切线, ∴AT ⊥AB ,即∠TAB =90°. ∵∠ABT =50°,∴∠T=90°-∠ABT=40°∵AB是⊙O的直径,∴∠ACB=90°,∴∠CAB=90°-∠ABC=40°∴∠CDB=∠CAB=40°.图①(Ⅱ)如图,连接AD,在△BCE中,BE=BC,∠EBC=50°,∴∠BCE=∠BEC=65°,∴∠BAD=∠BCD=65°∵OA=OD∴∠ODA=∠OAD=65°∵∠ADC=∠ABC=50°∴∠CDO=∠ODA-∠ADC=15°.图②22.(2017天津)(本小题10分)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4°方向,距离灯塔12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片.求BP 和BA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64°≈0.90,cos64°≈0.44,tan64°≈2.05取1.414.思路分析:过点P 作PM ⊥AB 于M ,由题意可知,∠A =64°,∠B =45°,P A =120米,在Rt △APM 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得PM ,AM 的长;在Rt △BPM 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得BM 、PB 的长;根据线段之和求得AB 的长.M解:过点P 作PM ⊥AB 于M ,由题意可知,∠A =64°,∠B =45°,P A =120.在Rt △APM 中PM =P A ·sin ∠A =P A ·sin64°≈108,AM =P A ·cos ∠A =P A ·cos64°≈52.8. 在Rt△BPM 中∵∠B=45°∴BM =PM ≈108,PM ≈153 ∴BA =BM +AM ≈108+52.8≈161答: BP 长约为153海里,BA 长约为161海里.23.(2017天津)(本小题10分)用A 4纸复印文件,在甲复印店不管一次复印多少页,每页收费0.1元.在乙复印店复印同样的文件,一次复印页数不超过20时,每页收费0.12元;一次复印页数超过20时,超过部分每页收费0.09元. 设在同一家复印店一次复印文件的页数为x (x 为非负整数).(Ⅰ)根据题意,填写下表:(Ⅱ)设在甲复印店复印收费y 1元,在乙复印店复印收费y 2元,分别写出y 1,y 2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Ⅲ)当x>70时,顾客在哪家复印店复印花费少?请说明理由. 解:(Ⅰ)根据题意得:(Ⅱ)依题意得:y1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1x(x≥0).y2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当0≤x≤20时,y2=0.12x;当x>20时,y2=0.12×20+0.09(x-20)=0.09x+0.6;综上所述,y2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12 (020) 0.090.6 (20)x xx x≤≤⎧⎨+>⎩.(Ⅲ)顾客在乙复印店复印花费少.当x>70时,有y1=0.1x,y2=0.09x+0.6∴y1- y2=0.1x-(0.09x+0.6)=0.01x-0.6记y= 0.01x-0.6由0.01>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又x=70时,有y=0.1.∴x>70时,有y>0.1,即y>0∴y1>2y∴当x>70时,顾客在乙复印店复印花费少.24.(2017天津)(本小题10分)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点B(0,1),点O(0,0).P是AB上的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沿着OP折叠该纸片,得点A的对应点A'.(Ⅰ)如图①,当点A'在第一象限,且满足A'B⊥OB时,求点A'的坐标;(Ⅱ)如图②,当P为AB中点时,求A'B的长;(Ⅲ)当∠BP A'=30°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x y x y第24题图②A'BA OA'B A O PP 解:(Ⅰ)∵A (3,0),点B (0,1),∴OA =3 ,OB =1.根据题意,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OP ≌△AOP . ∴OA'=OA =3,由A 'B ⊥OB ,得∠A 'BO =90°.在Rt △A 'OB 中,A 'B =22'OA OB -=2,∴点A'21).(Ⅱ) 在Rt △AOB 中,OA 3,OB =1,∴22OA OB +∵当P 为AB 中点,∴AP =BP =1,OP =12AB =1.∴OP =OB =BP ,∴△BOP 是等边三角形∴∠BOP =∠BPO =60°,∴∠OP A =180°-∠BPO =120°.由(Ⅰ)知,△A'OP ≌△AOP ,∴∠OP A'=∠OP A =120°,P'A =P A =1,又OB =P A ’=1,∴四边形OP A ’B 是平行四边形.∴A 'B =OP =1. (Ⅲ)3333(,)22--或2333(,)22- . 25.(2017天津)(本小题10分)已知抛物线y =x 2+bx -3(b 是常数)经过点A (-1,0).(Ⅰ)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Ⅱ) P (m ,t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①当点P '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m 的值;②当点P '落在第二象限内,P 'A 2取得最小值时,求m 的值.解:(1)∵抛物线y =x 2+bx -3经过点A (-1,0),∴0=1-b -3,解得b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y =x 2-2x -3=(x -1)2-4,∴顶点的坐标为(1,-4).(2)①由点P (m ,t )在抛物线y =x 2-2x -3上,有t =m 2-2m -3.∵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有P ’(-m ,-t ).∴-t=(-m)2-2(-m)-3,即t =-m 2-2m +3∴m 2-2m -3=-m 2-2m +3.解得m 1=3,m 2=-3②由题意知,P '(-m ,-t )在第二象限,∴-m <0,-t >0,即m >0,t <0.又∵抛物线y =x 2-2x -3的顶点坐标为(1,-4),得-4≤t <0.过点P '作P 'H ⊥x 轴于H ,则H (-m ,0)又A (-1,0),t = m 2-2m -3则P 'H 2=t 2,AH 2= (-m +1)2=m 2-2m +1=t +4当点A 和H 不重合时,在Rt △P ’AH 中,P 'A 2= P 'H 2+AH 2当点A 和H 重合时,AH =0,P 'A 2= P 'H 2,符合上式.∴P 'A 2= P 'H 2+AH 2,即P 'A 2= t 2+t +4(-4≤t ≤0)记y '=t 2+t +4(-4≤t ≤0),则y '=(t +12)2+154, ∴当t =-12时,y '取得最小值.把t=-12代入t=m2-2m-3,得-12=m2-2m-3解得m1m2.由m>0,可知m不符合题意.∴m。
中考数学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汇总

xx年中考数学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汇总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
cscA=c/a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cot(A+B) = (cotAcotB-1)/(cotB+cotA)cot(A-B) = (cotAcotB+1)/(cotB-cotA)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sin(α/2)=±√((1-cosα)/2)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 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 s[α+2π*(n-1)/n]=0 以及si 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三角函数汇总1、如图,在南北方向的海岸线MN上,有A、B两艘巡逻船,现均收到故障船C的求救信号.已知A、B两船相距100(+1)海里,船C在船A的北偏东60°方向上,船C在船B的东南方向上,MN上有一观测点D,测得船C正好在观测点D的南偏东75°方向上.(1)分别求出A与C,A与D之间的距离AC和AD(如果运算结果有根号,请保留根号).(2)已知距观测点D处10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若巡逻船A沿直线AC去营救船C,在去营救的途中有无触暗礁危险?(参考数据:≈1.41,2、18.(7分)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AB,在离该建筑物底部24米的点C处,目测建筑物顶端A处,视线与水平线夹角∠ADE为39°,且高CD为1.5米,求建筑物的高度AB.(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9°=0.63,cos39°=0.78,tan39°=0.81)3、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4、海中两个灯塔A、B,其中B位于A的正东方向上,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C处测得灯塔A在正西北方向上,灯塔B在北偏东30°方向上,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30海里到达点D,这是测得灯塔A在北偏西60°方向上,求灯塔A、B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5、如图,一堤坝的坡角∠ABC=62°,坡面长度AB=25米(图为横截面),为了使堤坝更加牢固,一施工队欲改变堤坝的坡面,使得坡面的坡角∠ADB=50°,则此时应将坝底向外拓宽多少米?(结果保留到0.01米)(参考数据:sin62°≈0.88,cos62°≈0.47,tan50°≈1.20)6、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1.73)7、如图,根据图中数据完成填空,再按要求答题:A. 40海里 B. 40海里C. 80海里D. 40海里sin2A1+sin2B1= ;sin2A2+sin2B2= ;sin2A3+sin2B3= .(1)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在Rt△ABC中,∠C=90°,都有sin2A+sin2B= .(2)如图④,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证明你的猜想.(3)已知:∠A+∠B=90°,且sinA=,求sinB.8、如图某天上午9时,向阳号轮船位于A处,观测到某港口城市P位于轮船的北偏西67.5°,轮船以21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下午2时该船到达B处,这时观测到城市P位于该船的南偏西36.9°方向,求此时轮船所处位置B与城市P的距离?(参考数据:sin36.9°≈,tan36.9°≈,sin67.5°≈,tan67.5°≈) B 36.9° C P 67.5°A (第22题图)9、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图,我国甲、乙两艘海监执法船某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某一时刻这两艘船分别位于钓鱼岛正西方向的A处和正东方向的B处,这时两船同时接到立即赶往C处海域巡查的任务,并测得C处位于A处北偏东59°方向、位于B 处北偏西44°方向.若甲、乙两船分别沿AC,BC方向航行,其平均速度分别是20海里/小时,18海里/小时,试估算哪艘船先赶到C处.(参考数据:cos59°≈0.52,sin46°≈0.72)10、如图,在某监测点B处望见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在南偏西15°方向的A处,若渔船沿北偏西75°方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航行半小时后到达C处,在C处观测到B在C的北偏东60°方向上,则B、C之间的距离为()A. 20海里B. 10海里 C. 20海里 D. 30海里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函数一选择题:1.如图,厂房屋顶人字形(等腰三角形)钢架的跨度BC=10米,∠B=36°,则中柱AD(D为底边中点)的长是()A.5sin36°米 B.5cos36°米 C.5tan36°米 D.10tan36°米2.一座楼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BC是铅垂线,CA是水平线,BA 与CA的夹角为θ.现要在楼梯上铺一条地毯,已知CA=4米,楼梯宽度1米,则地毯的面积至少需要()A.2米 B.2米C.(4+22)米 D.(4+4tanθ)米3.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A.斜坡AB的坡度是10° B.斜坡AB的坡度是tan10°米C.AC=1.2tan10°米 D.AB=4.如图,半径为3的⊙A经过原点O和点C(0,2),B是y轴左侧⊙A优弧上一点,则tan∠OBC为()A. B.2 C. D.5.轮船从B处以每小时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方向匀速航行,在B处观测灯塔A位于南偏东75°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处,在C处观测灯塔A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上,则C处与灯塔A 的距离是()海里.A.25B.25C.50 D.25第 1 页共 1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6.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30海里的A处,轮船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此时轮船所在位置B处与灯塔P之间的距离为()A.60海里 B.45海里 C.20旋转90°后得到△A′O′B.若反比例函数的值为()海里 D.30海里7.如图,在Rt△AOB中,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将△AOB绕点B逆时针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B的中点C,S△ABO=4,tan∠BAO=2,则kA.3 B.4 C.6 D.88.聊城“水城之眼”摩天轮是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也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如图,点O是摩天轮的圆心,长为110米的AB是其垂直地面的直径,小莹在地面C点处利用测角仪测得摩天轮的最高点A的仰角为33°,测得圆心O的仰角为21°,则小莹所在C点到直径AB所在直线的距离约为(tan33°≈0.65,tan21°≈0.38)()A.169米 B.204米 C.240米 D.407米8.如图所示,某办公大楼正前方有一根高度是15米的旗杆ED,从办公楼顶端A测得旗杆顶端E的俯角α是45°,旗杆底端D到大楼前梯坎底边的距离DC是20米,梯坎坡长BC是12米,梯坎坡度i=1:,则大楼AB的高度约为()(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2.45)A.30.6 B.32.1 C.37.9 D.39.4第 2 页共 2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9.已知抛物线y=﹣x﹣2x+3与x轴交于A、B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C,连接AC、BC,则tan∠CAB的值为()A. B. C. D.210.如图,△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 B. C. D.二填空题:11.如图,一艘渔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18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55°方向上的B处,此时渔船与灯塔P的距离约为海里(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55°≈0.8,cos55°≈0.6,tan55°≈1.4).12.一艘轮船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距小岛80海里的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海里/小时.13.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作等腰直角△CDE,DE=CE,连接BE,则tan∠EBC= .AC.14.如图,为保护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由“芬芳浴”游客中心A处修建通往百米观景长廊BC的两条栈道AB,若∠B=56°∠C=45°tan56°≈1.5),,则游客中心A到观景长廊BC的距离AD的长约为米.(sin56°≈0.8,第 3 页共 3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5.如图,河的两岸l1与l2相互平行,A、B是l1上的两点,C、D 是l2上的两点,某人在点A处测得∠CAB=90°,∠DAB=30°,再沿AB 方向前进20米到达点E(点E在线段AB上),测得∠DEB=60°,求C、D两点间的距离.16.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α=43°,求飞机A与指挥台B的距离(结果取整数)=0.68,cos43°=0.73,tan43°=0.93)(参考数据:sin43°17.如图,过正方形ABCD顶点B,C的⊙O与AD相切于点P,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连接EF.(1)求证:PF平分∠BFD.(2)若tan∠FBC=,DF=,求EF的长.第 4 页共 4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8.全球最大的关公塑像矗立在荆州古城东门外.如图,张三同学在东门城墙上C处测得塑像底部B处的俯角为18°48′,测得塑像顶部A处的仰角为45°,点D在观测点C正下方城墙底的地面上,若CD=10米,则此塑像的高AB约为米(参考数据:tan78°12′≈4.8).AM=4米,AB=8米,∠MAD=45°19.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 =1.73).β为任意角时,sinsin=sinα?cosβ+cosα?sinβ;20.一般地,当α、(α+β)与sin(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α+β)sin=sinα?cosβ﹣cosα?sinβ.=sin+30°=sin60°?cos30°+cos60°?sin30°=(α﹣β)例如sin90°(60°)×+×=1.类似地,可以求得sin15°的值是.21.在综合实践课上,小聪所在小组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如图,河岸EF∥MN,小聪在河岸MN上点A处用测角仪测得河对岸小树C位于东北方向,然后沿河岸走了30米,到达B处,测得河对岸电线杆D位于北偏东30°方向,此时,其他同学测得CD=10米.请根据这些数据求出河的宽度为米.(结果保留根号)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2.在学习完“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这节内容之后,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如图,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量出高度AB=1.5m,测得旗杆顶端D的仰角∠DBE=32°,量出测点A 到旗杆底部C的水平距离AC=20m,根据测量数据,求旗杆CD的高度.(参考数据:sin32°≈0.53,cos32°≈0.85,tan32°≈0.62)23.某中学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建筑物AB的高度.他们在C处仰望建筑物顶端,测得仰角为48°,再往建筑物的方向前进6米到达D处,测得仰角为64°,求建筑物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48°≈,tan48°≈,sin64°≈,tan64°≈2)24.如图,小东在教学楼距地面9米高的窗口C处,测得正前方旗杆顶部A点的仰角为37°,旗杆底部B点的俯角为45°,升旗时,国旗上端悬挂在距地面2.25米处,若国旗随国歌声冉冉升起,并在国歌播放45秒结束时到达旗杆顶端,则国旗应以多少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第 6 页共 6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5.2016年2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5颗新一代北斗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火箭从地面L处发射,当火箭达到A点时,从位于地面R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6km,仰角为42.4°;1秒后火箭到达B点,此时测得仰角为45.5°(1)求发射台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LR;(2)求这枚火箭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参考数据:son42.4°≈0.67,cos42.4°≈0.74,tan42.4°≈0.905,sin45.5°≈0.71,cos45.5°≈0.70,tan45.5°≈1.02 )26.如图,某城市市民广场一入口处有五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已知台阶总高1.5米,为了安全现要作一个不锈钢C)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为1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 (杆子的地段分别为D、,且∠DAB=66.5°.(参考数据:cos66.5°≈0.40,sin66.5°≈0.92)(1)求点D与点C的高度DH;(2)求所有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即AD+AB+BC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27.南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现在我南海渔民要在南沙某海岛附近进行捕鱼作业,当渔船航行至B处时,测得该岛位于正北方向20(1+)海里的C处,为了防止某国还巡警干扰,就请求我A处的鱼监船前往C处护航,已知C位于A处的北偏东45°方向上,A位于B 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求A、C之间的距离.第 7 页共 7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8.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南偏西60°方向,距离灯塔20海里的A 处,它向东航行多少海里到达灯塔P南偏西45°方向上的B处(参考数据:≈1.732,结果精确到0.1)?29.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梁,大桥采用低塔斜拉桥桥型(如甲图),图乙是从图甲引申出的平面图,假设你站在桥上测得拉索AB与水平桥面的夹角是30°,拉索CD与水平桥面的夹角是60°,两拉索顶端的距离BC为2米,两拉索底端距离AD为20米,≈1.732)请求出立柱BH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30.如图,为了测量出楼房AC的高度,从距离楼底C处60米的点D(点D与楼底C在同一水平面上)出发,沿斜面坡度为i=1:的斜坡DB前进30米到达点B,在点B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53°,求楼房AC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3°≈0.8,cos53°≈0.6,tan53°≈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计算结果第 8 页共 8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1.如图,在数学活动课中,小敏为了测量校园内旗杆CD的高度,先在教学楼的底端A点处,观测到旗杆顶端C的仰角∠CAD=60°,然后爬到教学楼上的B处,观测到旗杆底端D的俯角是30°,已知教学楼AB高4米.(1)求教学楼与旗杆的水平距离AD;(结果保留根号)(2)求旗杆CD的高度.32.如图,埃航MS804客机失事后,国家主席亲自发电进行慰问,埃及政府出动了多艘舰船和飞机进行搜救,其中一艘潜艇在海面下500米的A点处测得俯角为45°的前下方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继续沿原方向直线航行2000米后到达B点,在B处测得俯角为60°的前下方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求海底黑匣子C点距离海面的深度(结果保留根号).33.小宇想测量位于池塘两端的A、B两点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平行的道路EF行走,当行走到点C处,测得∠ACF=45°,再向前行走100米到点D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与EF之间的距离为60米,求A、B两点的距离.第 9 页共 9 页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4.如图,为测量一座山峰CF的高度,将此山的某侧山坡划分为AB和BC两段,每一段山坡近似是“直”的,测得坡长AB=800米,BC=200米,坡角∠BAF=30°,∠CBE=45°.(1)求AB段山坡的高度EF;(2)求山峰的高度CF.(1.414,CF结果精确到米)35.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某地一座古塔AE的高度.如图,已知塔基顶端B(和A、E共线)与地面C处固定的绳索的长BC 为80m.她先测得∠BCA=35°,然后从C点沿AC方向走30m到达D 点,又测得塔顶E的仰角为50°,求塔高AE.(人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表示)36.如图,大楼AB右侧有一障碍物,在障碍物的旁边有一幢小楼DE,在小楼的顶端D处测得障碍物边缘点C的俯角为30°,测得大楼顶端A的仰角为45°(点B,C,E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AB=80m,DE=10m,求障碍物B,C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4,≈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