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五酯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ff0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d.png)
高中化学选修五酯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酯的定义及性质;
2.了解酯的合成方法;
3.能够应用酯进行有机合成反应;
4.了解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酯的定义及性质;
2.酯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
1.酯的定义及性质:
(1)酯的定义;
(2)酯的物理性质;
(3)酯的化学性质。
2.酯的合成方法:
(1)酯的酸催化合成方法;
(2)酯的酸催化缩合方法;
(3)酯的醇酸反应合成方法。
3.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1)酯的食品添加剂;
(2)酯的香精香料;
(3)酯的医药中间体。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酯的定义、性质及合成方法;
2.实验法:进行酯的合成反应实验;
3.讨论法:讨论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观察有机合成实验,引出酯的概念;
2.讲授:介绍酯的定义及性质;
3.实验:进行酯的合成实验;
4.讨论:讨论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总结酯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六、教学资料:
1.《化学选修五:酯》课本;
2.实验设备及试剂。
七、评价与反思:
1.评价:考察学生对酯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2.反思:针对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案】结束。
高中化学选修五:3.3酯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3.3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d83c5910ef12d2bf9e70e.png)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渤海高中高二化学教案主备人:使用人:高二化学备课组时间:2018年10月31日课题酯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重点1.说出酯基的结构和性质2牢记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备依据:考纲1.了解酯基的结构2.掌握乙酸乙酯的性质教学难点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依据:‘酯的性质’是历年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酯分子中的官能团牢记乙酸乙酯的结构学生通过官能团的引入掌握合成路线的通用通法二、能力目标分析乙酸乙酯的性质理由:依据会考、高考考纲得出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1.课前3分钟校对学案40页“笃学三”内容1巡视做答情况2评价自学结果3板书本节重点1课代表公布答案3互批、订正答案1重点知识记忆2积累易错知识。
3分钟2.承接结果提出问题1酯的定义2酯基的结构3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教师灵活提问1、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完成情况。
2、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3、质疑、解答。
1、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2、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
10分钟3.做议讲评教辅P41(例2)1突出乙酸乙酯的制法2突出酯化反应的规律1、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准确的评价,总结。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辅P41(例2)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答案。
2派代表说答案3其他组评价(主要是找错,纠错)1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性质的使用。
2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104.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1酯化反应类型2酯基水解反应产物判断教师针对1学生提出的问题2本节重点难点3易错点拓展讲解、知识整合1提出疑问2讨论思考3总结并记录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105.目标检测随堂测试教辅P41(体验2)1、巡视学生作答情况。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练习册上作答。
2同桌互批。
3独立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 专题3.3.2 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专题3.3.2 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8898b133f242336c1eb95ef4.png)
教
学
目
的
知识
技能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过程
方法
1、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
价值观
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羧酸的通性
(1)常见一元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
(2)酯化反应
R1—COOH + R2-CH2OH R1-COO—CH2-R2+H2O
[特例]无机含氧酸与醇作用也能生成酯,如C2H5OH+HONO2 C2H5-O-NO2+H2O
(3)还原反应
[讲]由于羟基的影响,羧基中的羰基比醛、酮分子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特殊试剂如LiAlH4的作用下可将羧酸还原为醇。
三、酯
1、结构简式通式:RCOOR′分子式通式:CnH2nO2与同碳原子羧酸同分异构体。
2、酯类化合物的存在:水果、饮料、糖类、糕点等
3、化学性质酯的水解:酯+水 酸+醇
教学过程
备注
写出乙酸、甲酸分别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中浓H2SO4的作用是什么?思考、回答并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HCOOH + 2Ag(NH3)2OH CO2↑+2H2O +4NH3↑+2Ag
甲酸与Cu(OH)2的反应:2HCOOH +Cu(OH)2 (HCOO)2Cu +2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7b506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5.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酯》【创新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酯》【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44d2b227916888586d735.png)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
![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https://img.taocdn.com/s3/m/ec6ca66ed4d8d15abf234e59.png)
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3章第3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所以大多数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第一课时,其实酯是我们有机合成的知识链中重要环节,既是酸的酯化反应产物,也是酸和醇的来源,还是后面学习油脂的基础。
更是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条件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3)突出乙酸乙酯的水解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分析得出结论。
(4)介绍生活中的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增加兴趣,实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为此我创建了四个教学情景问题。
教学情境1:给出资料,引出课题,扩展教学内容。
出示乙酸乙酯实物,显示图片引课:酯类化合物的存在:水果、饮料、糖类、糕点等。
问题:酯通过什么反应制得?条件?原理?酯化反应的类型活动与探究1已知乙二酸和乙二醇能形成三种酯,一种链状酯(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或1∶2)、一种环状酯和一种高分子酯,写出生成这三种酯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3.2 酯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3.2 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bb71d7804d2b160a4ec019.png)
教案学科化学教师导入新课【思考】你知道水果的香味成份吗?有哪些性质呢?聆听通过介绍,引入主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63,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一、酯的概念、命名和通式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________被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简写成________,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根据生成酯的酸的不同,酯可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含氧酸(HNO3、H3PO4等)酯,通常所说的酯是指有机酸(羧酸)酯。
羧酸酯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
2.酯的命名——“某酸某酯”酯是依据水解后生成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
例如:CH3COOCH2CH3、HCOOCH2CH3、CH3CH2O—NO2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羧酸酯的通式(1)一般羧酸酯的通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
(2)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的组成通式为________,这类酯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如HCOOCH3和CH3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4.乙酸乙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酸乙酯的分子式是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在乙酸乙酯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共有________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
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酯的性质1.酯的物理性质(1)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味的液体。
(2)密度比水________。
(3)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2.酯的化学性质【实验演示或视频观看乙酸乙酯的水解】酯主要的化学性质是易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1)酸性条件:________;(2)碱性条件: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酯》学案-新版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酯》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628be5360cba1aa811da41.png)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学案(第二课时酯)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酯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酯的组成与结构2、教学难点:酯的水解反应原理三、教学内容:阅读教材P62第1自然段,总结酯的物理性质、(一)酯的物理性质与存在低级酯是有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
密度一般并难溶于水,易溶于。
存在于_________,可做溶剂,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和糕点常使用酯类香料。
[小组合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并总结酯的结构、定义和通式(二)酯的组成与结构[思考]1、根据乙酸乙酯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探究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2、动手拼出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乙酸乙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吸收峰,面积比为:。
说明乙酸乙酯中有种H原子,数目比为:。
制备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
[总结] 酯的组成与结构1、概念:2、结构: 官能团:3、饱和一元酯的分子通式: (与同碳原子数的 互为同分异构体)4、酯的命名:[试一试]下列物质哪些属于酯?如何命名?(三)酯的水解反应[小组合作] 设计实验:探讨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水解速率 提示:可以通过观察酯层消失的时间差异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思考与交流1:列出你能想到的可影响酯的水解反应的变量,将你列出的各种变量和其它同学进行比较,加入你未列出的。
思考与交流2:怎样设计实验控制酯的浓度,并方便观察酯的分层现象? 思考与交流3:升高温度,能提高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你会采用下列哪种加热方式?控温多少度?请说明理由(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思考与交流4:绘制一个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写出各个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根据实验结论写出乙酸乙酯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方程式: 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
试一试:写出甲酸甲酯分别在硫酸溶液、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性水解: , 碱性水解: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 第2课时《酯》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 第2课时《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3a92d16fc700abb68fccc.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酯》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1.乙醇的结构式为,其官能团是—OH。
(1)当乙醇与Na反应时,断裂的是①键(填序号,下同)。
(2)当乙醇与O2发生催化氧化时,断裂的是①③键。
(3)当乙醇与HBr发生反应时,断裂的是②键。
(4)当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的是①键。
2.乙酸的结构式为,其官能团是—COOH。
(1)当乙酸表现出酸的性质时,断裂的是①键。
(2)当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的是②键。
3.(1)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浓H2SO4△CH3COOC2H5+H2O。
(2)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丁酸的分子式为C4H8O2,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探究点一酯类概述1.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
从这三种酯的结构看,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是。
2.酯类的密度小于水,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酯可以作溶剂,也可作香料。
3.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2H4O2,与其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羧酸是乙酸,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归纳总结](1)根据形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无机酸酯和有机酸(羧酸)酯。
(2)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与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通式为C n H2n O2(n≥2,整数)。
[活学活用]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醛和丙酮B.丁醚和丁醇C.丁烯和丁二烯D.丁酸和丁酸丁酯答案 A解析相同碳原子的醛和酮、醚和醇、羧酸和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化学式为C5H10O2的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此条件的酯有(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D解析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则醇B的结构简式为R—CH2OH。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a5a2cb172ded630b1cb687.png)
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
《羧酸酯》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
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新授课分两课时完成,习题一课时完成,这是新授课第一课时。
乙酸和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化学2(必修)》中介绍了乙酸的性质和乙酸乙酯的水解,本章又选取了乙酸和乙酸乙酯作为羧酸和酯的代表物,为了避免重复,同样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编写策略,通过“科学探究”复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的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探索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
既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又深化了学习内容及化学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
通过《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本课时以掌握乙酸和酯的性质为基础,向二个方向辐射:①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规律;②同类中具有个性的物质。
本课时的学习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应用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乙酸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化学2(必修)》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专题前面的学习,应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如何配合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搭建新知识是本节课的立足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2 酯 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2 酯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372db941ea76e58fa0478.png)
第二课时酯【复习目标】1.了解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2.举例说明烃的含氧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知识建构】酯1.物理性质一般酯的密度比水,溶于水,低级酯是具有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①酯水解时断裂上式中虚线所标的键。
②无机酸只起催化作用,对平衡无影响;碱除起催化作用外,还能中和生成的酸,使水解程度增大,若碱的足量则水解进行到底。
CH3COOC2H5在H2SO4或NaOH溶液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要点精析:一、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一般规律1.基本的简单反应[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二元羧酸(或)二元醇与一元醇(或一元羧酸)反应]2.无机含氧酸与一元醇(或多元醇)反应生成无机酸酯3.二元羟酸与二元醇反应生成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缩聚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缩去小分子获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4.羧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类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状交酯和高聚酯。
如:【典型例析】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光敏性,有的还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的核心结构是芳香内酯A,其分子式为C9H6O2。
该芳香内酯A经下列步骤转变为水杨酸和乙二酸。
提示:①CH 3CH =CHCH 2CH 3CH 3COOH +CH 3CH 2COOH②R -CH =CH 2R -CH 2-CH 2-Br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写出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⑵ 化合物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
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_种。
⑶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C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请设计合理方案从 合成 (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仿真练习】1.酸香叶酯是一种食品香料,可以由香叶醇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得:3 ClCH 2CH 2OC乙二酸3水杨酸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1H18OB.香叶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C.1 mol甲酸香叶酯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甲酸香叶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平面2.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高中化学教案-酯化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酯化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0e5ea3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6.png)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反应原理上来讲,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取代反应类型,也是教材中涉及到示踪原子法这样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反应历程的典型例子,是学生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的一扇窗口;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来讲,这是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一次良好机会;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教材分析与内容选取酯化反应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两处呈现:必修2的第三章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三章。
其中,酯化反应的概念、实验等在必修2中已经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而酯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则是在选修5中做出了进一步分析,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到必修2就有可能提出这一问题,因此建议在此就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而且从教材的编排顺序上看,学生在这之前已学习了蒸馏、化学键等知识,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延伸的基础。
另外,酯化反应及实验中涉及到的分子的极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等知识,则是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才能学习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做出简单介绍,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1)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49ebb23bb68a98271fefa89.png)
、结构式:、结构式:
(2)、酯化反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63,图3-21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①试剂的添加顺序;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2)_最新修正版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2)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3fca25f01dc281e43af05e.png)
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根据酯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教学重点]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酯的水解反应。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酒精灯、乙酸乙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温度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根据上一节的学习,请写出乙酸与乙醇酯化的反应方程式?注意观察乙酸乙酯的结构(二)新课进行自学]P62第1自然段。
试一试]3、填空:酯的通式为:,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
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吸收峰,面积比为:。
说明乙酸乙酯中有种H原子,数目比为:。
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4、按溶解性和密度给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醛、苯酚、四氯化碳、苯分类?板书]二、酯1、结构简式通式:RCOOR′分子式通式:C n H2nO2与同碳原子羧酸同分异构体。
投影] 酯类化合物的存在:填空]5、低级酯存在于______________,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
如梨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苹果和香蕉中含有_____________(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板书]2、酯类化合物的存在:水果、饮料、糖类、糕点等。
设疑](1)怎样设计酯水解的实验?(2)酯在酸性、碱性、中性哪种条件易水解呢?根据(1)、(2)两个问题,讨论酯水解实验的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酯水解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结构、从微观、研究物质性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课堂活动――探究酯的水解条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掌握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
(1)通过酯水解的微观模拟动画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断键与成键的过程
(2)通过对酯的水解反应实验探究,突出了酯水解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
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
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学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
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