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试题(1)汇总

合集下载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是正确的训诂学术语?A. 形容词B. 动词C. 首字D. 病句2. 古汉语中的常见字形变化有哪几种?A. 转注、省字、罕见字B. 字义、字音、字形、字义、字义C. 繁体字D. 英文字母3.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字音B. 字形C. 名词D. 文字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字形B. 文字的字义C. 文字的用法D. 文字的收录5.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A. “这个字形是怎么变化的?”B. “这个字的字义是什么?”C. “这个字的读音是怎样的?”D. “这个字怎么使用?”二、问答题1. 什么是字形转注?字形转注是指古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某些字形发生了改变,变为另一个字的形状。

2. 简述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训诂学是研究汉字形、义、音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文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字引及字义正文等方面。

3. 请举例说明字义的多义性。

古代的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多个意义。

例如,“明”字早期的字义是“光明”,后来又引申为“明亮”、“清楚”等含义。

4. 为什么训诂学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训诂学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和词语的真实含义,从而推断出古代文献的背景和作用,对于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请简述字义正文的研究方法。

字义正文是指古代文献中对某个字的详细解释。

研究字义正文时,需要综合考虑字形、字义、字音、引证等因素,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几个字义解释的比较和分析,找出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解释。

三、解答题1. 简述字形转注的三种常见情况,并举例说明。

字形转注有三种常见情况,即形声、象形和会意。

形声是指一个字形上部分是表示字音的部分,下部分是表示字义的部分,用于表示字音和字义的字形相结合。

例如,“伞”字的字形上部分来自“散”字的声旁,下部分来自“衣”字,表示了“散”字的发音和“衣”字的义项,形成了一个新的字义:“伞”。

训诂学整理

训诂学整理

训诂学综合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训诂、训诂学。

2.训诂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3.训诂学与语义学有什么关系?4.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⑴“训诂”二字在古代是不能分开解释的。

×⑵最先提出“训诂”一词的是晋代的郭璞。

×⑶训诂学主要解释词义,所以与修辞学、语法学都没有关系。

√⑷现代的词典编纂也必须借助训诂学。

√⑸“诂”和“训”分开解释时,都有“解释”的意思。

5.传统训诂学有什么局限性?你认为训诂学应该如何革新?6、为什么从事语言研究、从事古典文学以及历史研究等工作的,需要学习训诂学?第二章训诂体式(上)1.名词解释:传、说、笺、诠、订、校、证、微、隐、疑、疏、集注、义疏、音义、章句。

2.注疏的内容包括哪些?3.注疏可分为哪几类?4.文献正文的训诂有哪几方面的内容?5.辨别正误。

×⑴文献正文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以前的《诗经》等著作中。

×⑵说明章旨中的“章旨”是指解释古诗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⑶“述”和“诠”两个注疏名称都含有谦逊之义。

×⑷注书叫笺,是从汉代的许慎开始的。

√⑸叙事考史和考论古音古义都是注疏的内容。

第三章训诂体式(下)1.《尔雅》有哪些价值及缺撼?雅学群书中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著作? (五雅)2.《释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广雅疏证》主要有哪些开创性工作?4.《文始》一书的主要成就与不足是什么?《果裸转语记》《同源字典》等都是什么性质的专著?5.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者是谁?6.解释文言虚词的著作主要有哪几部?它们的作者是谁?7.《说文解字》四个创造性特点是什么?8.《玉篇》和《说文》的不同点有哪些?9.高邮王氏四种、当代五大汉语工具书分别指哪些书?10. 《汉语大字典》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汉语大字典》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什么?《汉语大字典》整理汉字字形时采取了哪些措施?11.简述训诂的四种样式?12.《康熙字典》有哪些成就与不足?13.《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方针是什么?14. 《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为什么是研究训诂、考证典籍的宝贵资料?15.写出下列著作的作(编)者:《广雅》张揖、《经籍纂诂》阮元、《转语》张元干、《读书杂志》王念孙、《经义述闻》王引之、《群经平议》俞樾16.写出下列学者的主要著作:[汉]扬雄《太玄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晋]吕忱《字林》、[明]梅应祚《字汇》、[清]朱起风《辞通》、[唐]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17.判断正误,需改正。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

A.《说文解字》B.《尔雅》C.《周礼》D.《论语》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训诂学著作?()A.《说文解字》B.《方言》C.《史记》D.《尔雅》答案:C3.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字词解释B. 语法分析C. 语音研究D. 修辞手法答案:D4.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

A. 训斥B. 训诫C. 训导D. 训释答案:D5.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诂训B. 诂说C. 诂解D. 诂译答案:C6.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8.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理解古文B. 翻译古籍C. 编纂字典D. 创作新诗答案:D9. 训诂学中的“本义”指的是()。

A. 词的原始意义B. 词的引申意义C. 词的比喻意义D. 词的转义答案:A10.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理解古代文化B. 学习古代语言C. 传承古代知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文献校勘C. 古文献翻译D. 古文献编纂答案:ABC2. 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

A. 帮助理解古代文学作品B. 促进古代文学创作C. 帮助校对古代文学作品D. 帮助翻译古代文学作品答案:ACD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些?()A. 语料库分析B. 语义场分析C. 语义演变分析D. 文化人类学分析答案:BD4.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A.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B.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C.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语言D.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答案:ABCD5. 训诂学在古籍整理中的作用包括()。

大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语言文字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A. 现代汉语B. 古代汉语C. 外语D. 方言答案:B2. 下列哪部著作是训诂学的经典之作?A. 《说文解字》B. 《论语》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A3. 训诂学中,“训”指的是:A. 训诫B. 训诲C. 训释D. 训练答案:C4. 训诂学中,“诂”指的是:A. 古代的解释B. 古代的翻译C. 古代的注释D. 古代的评论答案:A5.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以上都是答案:D6. 训诂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解释方法是:A. 词义解释B. 语法解释C. 语音解释D. 文化解释答案:A7. 训诂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校勘,主要是指:A. 校对文献的版本B. 校对文献的内容C. 校对文献的格式D. 校对文献的印刷答案:B8. 训诂学研究中,对古代文献的注释,通常包括:A. 作者介绍B. 作品背景C. 词句解释D. 以上都是答案:D9. 训诂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翻译,主要是指:A.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B. 将古文翻译成外语C. 将古文翻译成方言D. 将古文翻译成诗歌答案:A10. 训诂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考证,主要是指:A. 考证文献的作者B. 考证文献的年代C. 考证文献的内容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包括: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促进语言发展D. 提高个人修养答案:A, B, C, D2.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文献类型包括:A. 经书B. 史书C. 子书D. 集部答案:A, B, C, D3. 训诂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语义对比C. 历史考证D. 文化研究答案:A, B, C, D4. 训诂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校对,主要涉及:A. 版本校对B. 内容校对C. 格式校对D. 印刷校对答案:A, B5. 训诂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注释,通常关注:A. 作者背景B. 作品背景C. 词句解释D. 文化背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题:请解释"训诂学"的含义,并简要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历史。

答案: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校勘、解释和注释的学科。

它以系统地考察古代文献的真实、求证文献的形态、印刷、书写特征、字义变迁和古文的语法、修辞为主要内容,旨在从历史文献中还原原始和准确的意义。

训诂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古代儒家经典的解释和注释活动。

在周代以前,主要依据口头传承进行解读,但秦汉之后,中国开始出现大量的重要文献记录。

古代学者开始使用校勘和整理这些文献,使之更加准确和可靠。

公元3世纪左右,一个以《毛诗》和《尚书》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兴起,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

到了南北朝时期,训诂学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以校勘、释义、词源、字表等学术方法为基础的训诂学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训诂学的意义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题:请列举几个著名的训诂学家及其重要贡献。

答案:1. 刘向(公元前77年-6年):刘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从事训诂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说文解字注》一书的编纂,通过对古代文字的解释和释义,奠定了后世训诂学的基础。

2. 王先谦(1577-1647年):王先谦是明朝末年的著名训诂学家。

他主要是研究《诗经》和《毛诗》的校勘。

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比较研究和注释评论,对《诗经》的真实性和恢复原貌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马中锡(1845-1918年):马中锡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对《说文解字注》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校勘,同时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词义考证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4. 周有光(1896-1985年):周有光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训诂学家,提出了“古文复原”和“古文解释”的理论,通过对文献的校勘、考辨和注释,开创了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新局面。

第三题:训诂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广泛的学术应用和实践价值。

以下是训诂学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1. 文献研究: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和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校勘、解释和注释,可以还原原始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发微》D. 《周礼》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的演变A. 汉字的结构C. 古籍的校对D. 文献的注释答案:B3. “六书”指的是什么?A. 六种古代书法B. 六种古代文学作品C. 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D.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训诂学领域的代表人物?A. 王念孙B. 段玉裁C. 郑玄D. 朱熹答案:D5. “训诂”一词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解释古籍B. 翻译古文C. 校对古籍D. 创作古文答案:A6.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逻辑推理答案:D8. “以经注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考证法C. 互文法D. 归纳法答案:C9. “训诂学”一词在英文中通常被翻译为?A. ExegeticsB. HermeneuticsC. PhilologyD. Lexicography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意义?A. 传承文化B. 促进交流C. 解决争议D. 创造新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代文献B. 古代词汇C. 古代语法D. 古代书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目的?(ABD)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解决文献中的疑难问题13. 训诂学中的“六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BCF)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F. 假借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数理统计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文化传承C. 商业广告D. 法律解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B. 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与翻译C. 古代文化的研究D. 古代文学的批评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A. 《诗经》B. 《说文解字》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注释D. 评论答案:A4.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A. 古代的B. 口头的C. 书面的D. 标准的答案:C5.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文献考证B. 文本批评C. 语义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王阳明答案:A7.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历史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六书”是中国古代汉字构造理论,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拼音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演变B. 字形变化C. 语法结构D. 文化背景答案:C10.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尔雅》D. 《礼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BD)A. 词义的解释B. 文字的形体D. 文献的校勘E. 文学的创作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原则?(ACD)A. 尊重原文C. 客观分析D. 历史唯物主义E. 主观臆断13. 训诂学在古籍整理中的作用包括?(ABD)A. 校对错误B. 恢复原貌D. 辅助理解E. 创作新作品1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训诂学研究?(ABC)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E. 随机法15.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有哪些帮助?(ABD)A. 理解古代语言B. 揭示历史背景D. 了解社会风俗E. 预测未来趋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与文献学的关系。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D. 《周礼》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本义A. 文献的校对B. 古代文献的注解D. 文献的翻译3.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转注4. 下列关于“训诂”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对古汉语词义的解释和研究B. 只涉及词义的解释,不涉及语法C. 是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D. 包括对古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5.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6.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形训B. 声训C. 义训D. 数训7. “以经解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互文法C. 归纳法D. 演绎法8. 在训诂学中,“假借”是指什么?A. 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B. 用现代汉语解释古汉语C. 用外来语解释汉语词义D. 用方言解释普通话词义9. 下列哪项不是古代文献注解的目的?A. 阐明文献的深层含义B. 纠正文献中的错误C. 增加文献的文学价值D. 帮助读者理解文献内容10. “训诂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A. 对古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B. 对现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C. 对所有文献的注解和解释D. 对外国文献的注解和解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指的是用已知的词义来解释未知的词义。

12.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一种方法。

13.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14. “________”是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对、整理和注解的过程。

15. “________”是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词语的音韵变化。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训诂学中的“义训”?A. 词义B. 词源C. 词义演变D. 词义辨析2.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尚书》D. 《周易》3. “训”和“诂”在训诂学中分别指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词义,诂:词源D. 训:词源,诂:词义4. 训诂学中的“音训”是指:A. 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B. 通过词义来推断音韵C. 通过音韵来推断词源D. 通过词源来推断音韵5. 下列哪个不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形训B. 音训C. 义训D. 语法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字形的演变来解释词义。

7.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义的解释。

8.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解释词义。

9.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源的探究。

10.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中的“义训”是如何进行的。

13. 阐述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15. 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分析训诂学在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训诂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A4. A5. D二、填空题6. 形训7. 义训8. 比较训9. 词源训10. 音训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者准确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揭示文献的深层含义,为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语言文字的支持。

12. 义训是通过分析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下文,对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进行解释。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A. 现代汉语语法B. 古代汉语词汇C. 古代汉语语音D. 古代汉语语法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礼记》D. 《周易》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4.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了解古代文化B. 解释古代文献C. 学习古代哲学D. 掌握古代历史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B. 词源C. 词义变化D. 词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7. 《说文解字》是东汉________所著,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训诂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即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法来确定词语的原始意义。

9. 训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________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含意义。

10. 训诂学中的“词义演变”是指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意义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训诂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B4. B5. D二、填空题6. 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7. 许慎8. 比较法9. 词义引申10. 变化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帮助学习者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演变过程。

- 增强学习者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发展的认识。

12. 训诂学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通过训诂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

A.《说文解字》B.《尔雅》C.《释名》D.《广雅》答案:B2.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训诂学著作?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史记》D.《释名》答案:C3. “训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

A. 翻译B. 解释C. 评论D. 诵读答案:B4. 下列关于训诂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科B.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文献C.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法、归纳法等D. 训诂学的研究目的是翻译古文答案:D5.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范围不同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解释古书文字2.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

答案:训诂学著作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4.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古书古文字5.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______。

答案:解释古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答案: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文献、古文字、古汉语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解释古书、古文字,以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

2. 训诂学与文字学有何区别?答案:训诂学主要研究古书的解释和古文字的解读,而文字学则侧重于文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解释古书和古文字,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和历史。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艺术答案:B2. 以下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A. 《史记》B. 《说文解字》C. 《论语》D. 《诗经》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翻译B. 讲解C. 校对D. 创作答案:B4.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理解古代文化B. 研究古代语言C. 传承古代知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司马迁C. 许慎D. 王阳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文献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4. 训诂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______和______。

答案:文学作品、历史文献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古籍整理、语言教学、文化传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训诂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上。

通过训诂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深入挖掘和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训诂学还有助于古籍的整理和校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2.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

答案: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训诂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现代语言学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借鉴训诂学的研究成果,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古代语言现象。

同时,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也为训诂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工具,促进了训诂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说文解字》B.《尔雅》C.《论语》D.《孟子》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汉语言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字词解释B. 语法分析C. 语音研究D. 文化背景答案:D3. “训诂”的“训”指的是什么?A. 教育B. 解释C. 翻译D. 诵读答案:B4.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什么?A. 翻译B. 解释C. 诵读D. 教育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中“通假字”的概念?A. 同音字B. 形近字C. 同义字D. 异体字答案:A6. 训诂学中“本义”和“引申义”的区别在于?A. 字形B. 字音C. 字义D. 字序答案:C7. 训诂学中“互文”指的是什么?A. 同义复现B. 异义复现C. 同音复现D. 异音复现答案:A8.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研究范围B. 研究方法C. 研究对象D. 研究目的答案:C9. 训诂学中“词义引申”的规律是什么?A. 由具体到抽象B. 由抽象到具体C. 由简单到复杂D. 由复杂到简单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训诂学中“同源词”的概念?A. 同音词B. 同形词C. 同义词D. 同源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中的“______”是指对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解释。

答案:训诂2. 在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字词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答案:词义引申3.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______》一书中。

答案:尔雅4.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难懂的字词进行解释。

答案:通假字5.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

答案:本义6. 在训诂学中,“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确定字词的准确意义。

答案:互文7.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历史上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

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2.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B.《说文》C.《尔雅》D.《释名》3.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词义体系,这一注释工作以《_____》为最早。

4.训诂方法包含的形式有()。

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6.训诂术语“醜”表示()。

A.事物的区别性B.事物的共同性C.事物的相似性D.事物的相对性7.训诂学史上,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如何?8.训诂学发展经过的五个时期是萌芽期(先秦)、_____(两汉)、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复兴期(清)。

9.清代的训诂学_____派的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10.《说文解字注》11.章炳麟分上古韵部为_____部,黄侃分28部,王力分29部。

1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

A.合宜性B.偶然性C.约定性D.通用性E.回授性13.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4.下列人物中为《史记》作过注释的是()。

A.五臣B.萧统C.司马贞D.赵岐15.“训”“诂”合称为“训诂”始于《_____》,是汉代毛亨的著作。

16.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17.“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这一定义来自训诂学家_____。

18.《经典释文》20.下列书籍属于丛书的是()。

A.《初学记》B.《艺文类聚》C.《册府元龟》D.《四库全书》21.我国大型丛书包括()。

A.《四部丛刊》B.《四部备要》C.《永乐大典》D.《册府元龟》E.《四库全书》22.陆德明23.下列著作中,不是俞樾所著的是()。

A.《读书杂志》B.《群经平议》C.《诸子平议》D.《古书疑义举例》24.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训诂学试题(1)

训诂学试题(1)

训诂学试题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献的编纂B. 古代文献的注释和解释C. 古代文献的版本比较D. 古代文献的修复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之作?A. 《说文解字》B. 《史记》C. 《资治通鉴》D. 《红楼梦》答案:A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音韵学B. 解释词义C. 语法分析D. 文献校对答案:B4. 在训诂学中,“诂”通常指的是什么?A. 对古代文献的注解B. 对古代文献的翻译C. 对古代文献的评论D. 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答案:A5. 以下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王阳明D. 郑玄答案:D6.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诗歌、散文、小说B. 法律、历史、哲学C. 所有古代文献D. 仅包括经典文献答案:C7. 训诂学中的“注”和“疏”有什么区别?A. “注”是对词义的解释,“疏”是对“注”的进一步解释B. “注”是对文献的校对,“疏”是对文献的评论C. “注”是对文献的评论,“疏”是对文献的校对D. “注”和“疏”没有区别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文献的真伪鉴定B. 文献的版本校对C. 文献的词义解释D. 文献的语法分析答案:A9. 训诂学在现代有什么应用价值?A. 仅供学术研究B. 帮助理解古代文化C. 用于古代文献的修复D. 作为法律判决的依据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研究方法?A. 文献考证B. 词义分析C. 文本对比D. 实验模拟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文献考证B. 词义分析C. 文本对比D. 实验模拟E. 版本校对答案:A B C E12. 训诂学在古代主要服务于哪些领域?A. 文学创作B. 法律解释C. 历史研究D. 哲学讨论E. 政治宣传答案: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诗经》B. 《论语》C. 《左传》D. 《道德经》E. 《红楼梦》答案:A B C D14.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 帮助理解古代词汇B. 帮助理解古代语法C. 帮助理解古代文化背景D. 帮助理解古代社会制度E. 帮助理解古代科学技术答案:A B C D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代文献的注释和翻译B. 古代文献的教学和研究C. 古代文献的数字化处理D. 古代文献的修复和保护E. 古代文献的法律解读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临沂大学训诂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临沂大学训诂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训诂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1)注:可利用查找功能复制部分题干查询对应题目和解析。

查找按键:Ctrl+F 超越高度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是()。

A、陆德明《经典释文》B、慧苑《华严经音义》C、慧琳《一切经音义》D、玄应《一切经音义》正确答案:D2、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不包括()。

A、文字学B、音韵学C、训诂学D、修辞学正确答案:D3、哀思,()为悲伤哀愁A、悲B、哀C、思正确答案:C4、《广雅》产生的时代是()。

A、西汉B、东汉C、六朝D、唐代正确答案:C5、形训法是根据汉字形体构造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训诂方式,形训的方法早在()时期就已经产生。

A、西汉B、春秋战国C、东汉D、隋唐正确答案:B6、《易·说卦》中“乾,健也。

坤,顺也。

”一句采用了()的训诂方法。

A、声训B、形训C、义训正确答案:A7、我国现存最早的自成系统的注疏著作是()。

A、《说文解字注》B、《毛诗故训传》C、《毛诗笺》D、《毛诗正义》正确答案:B8、()年在苏州召开训诂学第二次年会A、1988B、1983C、1982正确答案:C9、古书避讳通常用改字、空字和缺笔三种方法,其中()对文义理解影响最大。

A、改字B、空字C、缺笔正确答案:B10、()是虚词研究的开山之作,从此改变了古籍注释中零散训释的传统,标志着语法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A、《助语辞》B、《古书虚字集释》C、《经传释词》D、《助字辨略》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5题,10分)1、下列著作中郭璞作注的是()。

A、《说文解字》B、《尔雅》C、《广雅》D、《方言》正确答案:BD2、下列关于训诂方式及术语说法正确的是()。

A、王氏所说的“右文”是指形声字右边的形旁B、形训是根据汉字形体构造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训诂方式C、分析形体要注意区别字义和词义D、在三种训释方式中,义训的用途最为广泛,相关的条例也最多正确答案:BCD3、《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和()合称为“王氏四种”,代表了清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

训诂学真题i

训诂学真题i

仅供个人参考2006 年 1 月训诂学考卷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工作,可称为“训诂”的是()A . 以今语释今语 B. 以今语释古语 C. 以汉语释外语 D. 以方言释方言2. “故训”是()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A. 偏正式复合词B. 联合式复合词C. 动宾式复合词D. 主谓式复合词3. 《世说新语·贤媛》:“(范)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其“愧”字之义应释作() A. 内疚 B. 羞愧 C. 感到不安 D. 感谢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 。

其“信”用该字()A. 本义B. 直接引申义C. 假借义D. 间接引申义5. 《荀子·儒效》:“遵道则积,夸诞则虚” 。

王念孙认为“道”应作“遁” 。

这是古书中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的()A. 通假字B. 讹误字C. 异体字D. 同音字6. “或”与“域”最初是()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A. 音同义异之字B. 音义有别之字C. 形义有别之字D. 音义无别之字7. 清代典籍中,每每以“元”代“玄” ,这是()A. 避讳而改字B. 古音通假C. 形近而讹D. 异体字替代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8. 《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

训诂学试题四川使用教材《训诂学》宋子然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版(第1套)(有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个子题1分,共20分。

从每个子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数字填入括号中。

)1.训诂学上“集注”和“补注”分属两类,这是从(4)来说的。

①训诂的对象②传注的作者③注疏的内容④注解之间的关系2.《尔雅仕鸟》:“有两只脚和羽毛的鸟叫鸟,有四只脚和四根毛的野兽叫兽。

”这里使用的正义训练方式是(2)。

① 同义训练② 隐喻的描述③ 狭义中的广义解释④ 俗名别名的释义3.《尔雅》一书共有(2)。

j①十三卷②十九篇③八卷④十四卷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训诂学进一步发展,逐渐摆脱了(3)的封臣地位。

①文学②文字学③经学④史学5.在抄袭古籍的过程中,有许多词被称为(2)O① 错了,简② 派生文本③ 错词④ 古今词语6.注疏术语“言”和“谓”的关系是(4)。

① 格式不同,但用法相同② 格式不同,用法也不同③ 格式是一样的,用法也是一样的④ 格式相同,但用法不同。

使用“Yan”时,使用“predicate”:7.章句之学的长处是(4)。

① 关注句子和段落的大意② 注意寻找章节和句子③重视词义的解释④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章意、篇意8.《楚歌》中的民族战争:“车错了,枢纽短,兵连。

”王毅注:“短兵是刀剑。

”王毅认为使用“士兵”(1)。

① 原意② 引申意义③ 借来的意思④ 词源意义9.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通训”,专讲(4)。

①词的本义②以形索义③会意和形声④转注和假借10.《左传·庄公十年》:“大小狱虽不可察,但必须以情为本。

”这个“监狱”并不意味着(3)。

①打官司②案件③监牢④诉讼11.“训诂就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第一个提出这个结论的人是(3)。

① 黄卓②段玉才③ 黄侃④ 马瑞晨12.“甲,乙之也。

”因为“之”是代词,所以含有表示被释词用为(4)之意。

① 名词② 形容词③ 代词④ 动词13.《说文皿部》:“盔,菜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试题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扬雄著。

今存13卷。

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

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

《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

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

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

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

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僵,偾也。

”足部:“踣,僵也。

”都是倒义。

《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

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

三月,树卒自立故处。

”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

《文选》卷52曹《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

”《方言》:“跌,蹶也。

”是蹶亦有倒义。

单项选择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毛诗诂训传》×.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说文解字》×. 《尔雅》□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训诂工作的是×. 注释工作×. 纂集工作×. 考证工作√. 编辑工作□ 魏晋隋唐时期是×. 训诂的产生期√.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 顾炎武×. 戴震×. 段玉裁×. 王念孙□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许慎×. 梅膺祚√. 段玉裁×. 戴震□ 《墨子间诂》属于×. 传注×. 章句×. 义疏√. 集解□ 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 《史记集解》×. 《荀子集解》×. 《论语集解》√. 《春秋左传集解》□ 《尔雅》分为√. 十九篇×. 二百零九篇×. 二百一十六篇×. 五百四十篇□ 《释名》的作者是×. 许慎×. 段玉裁√. 刘熙×. 黄侃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

解释词的本义。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

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

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