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合集下载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
2
•反对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反对归纳法,自然而然,它就反对实证 主义。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归纳原理为基础, 是归纳的 逻辑思路。
• 1、是理论先于观察,还是观察先于理论? 此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古典归 纳主义的基本见解是“科学始于观察”;伽利略和牛 顿的成功与先入之见无关,只有在经验事实上的土地 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理论之花。然而,观察什么?为什 么观察?观察的命题怎么来的?观察依赖于理论。实 习医生看CT片看到了什么?巴斯德”在观察中,机遇 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却 表明,理论永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 相反观察却总是深受理论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是回答问 题。 • 2、所谓的问题是指:(1)一个理论内部不协调;(2)两个不 同理论出现;(3)理论与观察、实验之间有冲突
• 可证实性就是观察陈述的推演性。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 但这些陈述是单称观察陈述的简单相加,并不等 于科学定律、理论等的全称陈述。 • 因此,科学定律、理论是不可能从观察陈述推演 出来的。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证实。
当代科学哲学
证伪思想与科学划界

3
•波普尔划界标准的特点
• “重大科学成就的典型描述单位不是一个 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是一 系列的假说和反驳”。
反面启发:纲领的“硬核”。
• 拉卡托斯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有一个“硬核 ”,它除了其他方面之外,就是确定一个纲领特 征,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理论假说。如哥白尼纲 领的硬核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运 行以及地球绕自己的轴每回旋转一次。牛顿纲领 硬核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研 究纲领的硬核是不可改变的,它是研究纲领今后 发展的基础。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研究纲领,如第 谷· 布拉赫(Tach Brah。1554—1601)威廉· 吉尔伯 特(Willia。 Gilbert1504-16os)提出除地球外所 有行星均绕太阳运行,而太阳本身绕静止的地球 旋转这一地球中心说,就是放弃哥白尼纲领。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什么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备证伪性,即能被验证或被证伪。

它与验证主义相对立,后者认为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被证实。

证伪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领域。

波普尔主张,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所期望的观察结果,并容许这些结果通过实证事实的测试来证伪。

当某个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时,该理论就应该被推翻或修正。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制定假设和进行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的过程,而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当是具有可证伪性的,即它能够明确地预测某些观察结果,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推翻。

证伪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是指意外事件或非常规事物,其存在或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不在于其能够解释已知观察结果,而在于其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黑天鹅事件,它就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科学理论。

证伪主义的意义与应用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使科学研究更加专注于提出可被实验和观察测试的假设。

这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可证实的理论。

其次,证伪主义提供了一个评估和筛选科学理论的标准。

通过对理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理论是可靠的,哪些理论是需要修正或放弃的。

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此外,证伪主义也对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应当保持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怀疑态度,并主动寻找可能的证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哲学家和一组英国学者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观念,它将社会秩序与政治力量,即政治实力联系起来。

证伪主义的创始人Joseph A. Boppell
在他的著作《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社会的结构和
功能,以及社会资本,政治体制,道德和社会群体成就联系起来。

社会结构定义了整个社
会秩序;道德,它制约了行为模式和其他社会行为;政治体制定义了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社会资本则指社会成员之间财富的分配比例;社会成就则是社会上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的可能性。

证伪主义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批判”,它认为社会秩序不仅是客观的描述,而
且是与政治力量息息相关的社会动态。

它改变了古典社会科学理论中对社会活动和社会秩
序的抽象思想,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伪主义的事实是,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个人的意志和自利,它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并重新审视社会议题,比如政治平等、贫富分配、人权保障、负责的政府等问题,并根据
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总而言之,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主要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联,将政治
力量作为变革核心,以及将社会资本,政治制度,道德和社会成就联系起来,并强调人类
在全球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同时,也指出了应该关
注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政策,权利保障,经济分配,反腐败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科学哲学和证伪主义理论而闻名于世。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对经验主义和归纳主义的一种批判,强调科学理论应该是经验可以证伪的,而无法被证伪的理论则不能被称为科学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有三个核心观点。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当具有可证伪性。

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应该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得出可以否认或证伪的结果。

只有那些经过严格实验验证、并且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才可以被称为科学理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当是人们试图解答的问题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仅仅是对事实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并提供一种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的方式。

只有那些能够提供理论解释的假设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理论。

波普尔提出了“负责任的实证主义”原则,即科学理论应当包括观察的过程和检验的步骤。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者不应当仅仅依靠经验数据作为理论的验证,而是应当积极地进行实验和观察,以确定理论的可行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帮助科学家区分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可以被证伪的,而非科学理论则不具备这种性质。

证伪主义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法论,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或证伪理论。

证伪主义也激励了科学研究者追求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

只有那些能够经过实验证实并取得成果的理论才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虽然证伪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验证或证伪一个理论。

一些理论可能具有较高的初始可证伪性,而经过修正和调整后仍然可以适应新的实验观察结果。

一些人认为证伪主义不能完全解释科学研究的复杂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它强调科学理论应当具有可证伪性,并且能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并激励了科学研究者不断追求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传统的经典观念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科学方法中,人们试图通过收集事实数据来证实一个假设或理论。

波普尔认为,这种验证过程是不可行的,因为我们无法检验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实验。

相反,他提出了证伪的概念,认为我们应该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不是仅仅寻找验证的结果。

根据波普尔的观点,一个科学理论应该是可以被证伪的,即存在可以反驳或证实其错误的观察结果。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波普尔强调了科学理论的严格性和可证伪性。

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具体的、明确的内容,并能够产生可观测的实证。

只有当一个理论可以明确地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或证伪时,它才能算作科学理论。

波普尔提出了“类比论证”(analogical argument)的方法,即通过比较类似的实际观察结果和预测结果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类比论证遵循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强调了从经验中寻找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个理论。

波普尔也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暂时性和逐步发展性。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科学理论只有在经受了多次的、严格的测试之后才能成为可靠的理论。

即使一个理论经过了多次验证,也不能排除将来出现新的实验证据反驳该理论的可能性。

所有科学理论都应被视为暂时的,并应当不断受到挑战和重新评估。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进步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证伪和修正,科学理论可以逐步接近真理。

波普尔还对科学方法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科学方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错误。

通过对科学理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实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错误,并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科学知识。

波普尔主张,科学研究应该是开放和透明的,科学家应该愿意接受批评和质疑,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科学验证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论。

与传统的证实主义相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证伪性,提升了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科学史上还有另一个可能是特设性假说的例子要简略地提一下。在拉瓦锡之前,燃素说曾经是解释燃烧的标准理论。根据那种理论,燃素是在物质燃烧时从那些物质中散发出来的。在发现许多物质燃烧后增加了重量以后,这种理论感受到了威胁。克服明显证伪的一个办法,就是提出燃素具有负量的说法。如果这种假说只能以比较燃烧前后物质重量的方式加以检验,那末,它就是特设性的。它不能导致任何新的检验。
把具有高度可证伪的大胆的推测之被证伪看成是科学获得有意义进展的时刻是错误的。【2】当我们考虑到各种极端的可能性时,这一点就变得十分清楚。在一个极端,我们可以看到形似大胆冒险推测的理论,而在另一个极端,我们也看到谨慎的推测,提出的论断似乎并不涉及任何重大风险。任何一种推测只要经不起观察或实验的检验,就被证伪,而只要能够通过这样的检验,我们就会说,它已经被确证。【3】标志着重大进步的将是大胆的推测之确证,或是谨慎的推测之证伪。属于前一类的事例能提供信息,并将成为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要贡献,就是因为它标志着前所未闻的或是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物的发现。海王星和无线电波的发现以及爱丁顿对于爱因斯坦认为光线在强引力场中将会弯曲这一冒险预见的确证,都构成了这一类的重大进展。冒风险的预见得到了确证。谨慎的推测被证伪之所以能提供信息,是因为这类事例确定,被认为毫无问题是真的推测,事实上却是假的。罗素之论证根据一些看来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命题的朴素的集合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就是一种显然谈不上有什么风险的推测被证伪而提供信息的实例。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某种大胆的推测被征伪或是某种谨慎的推测被确证却不能提供多少新的知识。如果某种大胆的推测被证伪,由此而能得到的全部知识只是又一个疯狂的念头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已。开普勒关于行星轨道间的间隔可以参照柏拉图的五种均匀的固体加以解释的推测之被证伪,并不是标志物理学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同样,谨慎的假说之被确证,也不提供信息。这样的确证所表示的只是,某种立论周密而且是公认为不成问题的理论得到了又一次成功的应用。例如,用某种新的方法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铁在加热时也象别的铁一样膨胀这样一种推测之得到确证,就没有多大的重要性。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的核心思想是指人们在科学探究中,不能通过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假设的正确性,而是通过寻找可能证伪该理论、观点或假设的证据,以此来进行科学验证。

证伪主义最早由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波普尔提出,并在科学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波普尔认为,通过体验观察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关于世界的规律和性质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永远是有条件的,在今后的观察中它们可能被证伪。

因此,科学研究的目标不应该是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是试图证伪理论,从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证伪主义具有一些核心概念和原则。

首先,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理论提出者必须给出可以用来证伪理论的条件或实验方法。

如果不能找到证伪该理论的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那么该理论就缺乏科学性。

其次,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可预测性。

科学理论应该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的事实,给出对未来观察结果的合理预测。

只有当这些预测能够经过实验验证或观测确认,理论才能被认为是有用或正确的。

此外,证伪主义还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遵循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通过设想一个与观察相矛盾的假设,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一些与已知事实不一致的结论,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另外,证伪主义提出了一个“证伪不完全”的观点。

这意味着各种因素(如实验设备、观察方法、主观偏见等)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导致我们无法完全排除偶然性或误差。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只能说某个理论在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没有被证伪,但不能断定它是绝对正确的。

最后,证伪主义也着重于科学研究的反思和修正。

当一个理论被证伪后,科学家们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或放弃,并提出新的理论以取代之。

这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关键。

总结来说,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科学理论应具有可证伪性、可预测性,并且重视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的科学哲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证伪主义、开放社会理论和三世界论。

其中,证伪主义是其最著名的理论,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在证实之前,必须首先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

即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才能被视为具有科学意义。

相反,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被证伪,那么它就不是科学性理论,只能是一种信仰或者迷信。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寻找错误。

科学家应该首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证伪它。

如果这个假设经不起证伪,科学家就应该放弃它,并提出一个新的假设进行检验。

这种不断证伪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理,还可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领域引起了轰动。

它与传统的归纳主义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纳主义强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总结规律,但波普尔认为这种方法存在困难和不稳定性,因为通过有限数量的实验和观察来总结规律往往没有意义。

相反,科学研究应该通过试图证伪假设来寻求真理。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被称为“反对证明主义”。

证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可以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得出。

但波普尔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因为不可能有足够的实验和观察来证实一个理论,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事实上,证伪主义并不是完美的理论,它存在着一些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证伪主义是一种不断否定的方法,它不能告诉我们怎样找到正确的答案。

再者,证伪主义也无法解释某些科学领域,如纯数学和逻辑学,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存在着一些真理性命题,它们无需证实也是正确的。

总的来说,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它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寻找错误,而不是归纳总结规律。

虽然证伪主义存在一些缺陷,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理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性的方法和思路。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一、证伪主义的概念证伪主义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划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

波普尔证伪证伪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可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增长模式。

1.可证伪原则可证伪原则即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波普尔的年代被广泛接受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可证实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如果一个理论能被一定数量的经验事实所确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

波普尔不认为经验验证是用来确证并保护一个科学理论的,与之相反,事实经验是用来证伪的,只有能够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被一个反例验证为假的特性。

正如不能根据99只天鹅是白的,得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结论。

如果有一个黑天鹅存在,那么该结论将被推翻。

根据这一观点,逻辑学、数学等学科将不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被归为非科学的领域。

因为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不具备可证伪性。

因此,科学不再是正确和错误的分界。

科学是可以出错的,而非科学中也有绝对正确的理论。

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且越容易被证伪的理论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因为一个理论包含的内容越多,所提供的经验事实也就越多,它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证伪。

需要注意的是,可证伪性并不等同于必然被证伪。

可证伪性只是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前提,而被证伪则是这个科学假说被反例推翻而产生的结果。

2.试错法逻辑实证主义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法,即从个别推出一般,从过去推知未来的逻辑方法,并认为归纳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

但是归纳法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个体是具体的,一般是普遍的,一般性结论不能由个别经验导出。

波普尔否定一切归纳法,他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

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和反驳,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卡尔· 波普尔(1902-1994),于
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 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 大学。早年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爱因斯 坦相对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很感兴趣。 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 至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 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 市)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 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 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 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 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 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 1982年,波普尔获颁荣誉侍从勋章。 1994年9月17日逝于英国伦敦。著有 《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 《客观知识》等。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
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 (判据)。他所说的划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形而 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即任何命题,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就是科 学的,否则,就是属于“形而上学”。波普尔则与之相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能证 实,只能被证伪。所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而是经验证伪 原则。他说:“一个命题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反之,就 属于形而上学一方。波普尔在这里所说的可证伪指逻辑上的可证伪,即凡是逻辑 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论,都是科学的理论。这其中既包括历史上已被经 验证伪的理论或命题,如地心说、燃素说等等,也包括迄今未被证伪的,但在逻辑上 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绝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他认为都是非科学的命题或理 论。 据此划界标准,波普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学的。 1.重言式命题和数字命题如“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这只是同义词的更 换;而“2+2=4”,这属于同义反复,它们都不表述任何经验内容,是不能被证伪的, 在逻辑上是永真的,因而都是非科学的。 2.在逻辑上列尽了各种可能的命题如“明天这里将下雨或不下雨”,这种命题 穷尽了事物的情况,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命题。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引言如果说英国古典经验主义哲学是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和方法论基础,那么,19世纪中叶以后的科学哲学则直接决定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构成和研究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证实,证伪主义强调证伪。

于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存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并列和分歧。

一、科学哲学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之分逻辑实证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

逻辑实证主义推崇证实法,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归纳法;然而,归纳法只能给予某种程度的证实,因此,不能完全的证实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证实就是“弱证实”。

波普尔认为,以归纳法为基础的证实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证实与证伪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可以用逻辑来证明这一点。

波普尔把理论能否被经验证伪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认为一个理论被确认是暂时的,而被证伪是必然的,科学理论正是通过被不断证伪而发展的。

从可证伪性概念出发,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进行了批判。

然而,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方法论上十分粗糙和极端,只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和突破性,而否认科学研究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由于坚持极端的证伪标准而遭到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批判。

为补救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波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试图在证实和证伪之间建立联系,既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又强调科学研究的传承性。

他认为,事实最终需要经验上的证实,而不是证伪。

西方科学哲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发展到精致证伪主义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逻辑实证主义所偏重的证实法和证伪主义所偏重的证伪法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将证实法与证伪法综合起来运用,是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二、经济学发展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之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关于证实法和证伪法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科学哲学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争论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延伸。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
证伪主义又叫“批判理性主义”。
它的提出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它是对 现代自然科学作出的唯理主义反应。其理论来源包括 近代的唯理主义和爱因斯坦的唯理论思想,以及康德 的批判哲学。
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 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
主要著作:
科学哲学 1934《研究的逻辑》 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 1963《猜想与反驳》 1972《客观知识》 1982《开放的宇宙》
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 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 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 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4.从归纳到演绎
归纳法的问题: 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 了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 种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 系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 的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 法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 求。
2.从证实原则到证伪原则
证实原则作为划界标准的问题: 1. 一方面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到科学 领域之中来;另一方面又过于狭窄,把本来是科学的 命题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2.从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 经验是无限的,任何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 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无限性的科学理论。 3.科学史中的事实证明,当人们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 目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特设来为 预先设定的理论辩护。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Vol.14,No.11,1998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蔡 仲 摘 要 证伪主义近年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探讨了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起因及其发展的历史线索。

本文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困难:如经济学理论的证实性差,经济学理论的抽象化,实证性的趋势的加强等是证伪主义的起因。

但经济学家在赞扬证伪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在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采用证伪主义,造成了布劳格所称之为的“无关痛痒的证伪主义”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仅注意波普科学哲学中证伪主义的部分,而忽略其批判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进化论所造成的结果。

193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发表了《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前提》一书,首次把波普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明确引入经济学后,证伪主义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识,特别是布劳格1980年的《经济学方法论》这本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证伪主义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潮。

据里德曼(Redman)的统计,七十和八十年代这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著作,其中几乎都和证伪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哈兹(Hands)在1991年总结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达到了13个共识点中,就有七个和证伪主义是直接相关的。

这场讨论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检验、评价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对这场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作一番考察和评论。

1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证伪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之所以对经济学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于:首先,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比较,波普的目的不是考虑科学知识的理论辩护问题,而是企图为科学家提供一组在经验探索中学习的方法论规则。

几乎所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家都坚信科学知识是靠归纳法而发展的,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为了这一发展过程提供合理性的辩护。

对经济学来说,这种科学知识的辩护无法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逻辑实证主义传统对经济学的影响不大。

熊彼特在其《经济分析史》中甚至断言:经济学中“实证”一词和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性”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精选.]

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精选.]

浅谈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摘要波普尔、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拉卡托斯在发展他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

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二者异同点的比较,分析了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对于以后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科学知识的增长前言波普尔处在一个自然科学革命的时代,也是自然科学期待重大发现的时代,需要建立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波普尔顺应了这种需要。

他考察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认为批判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流派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种批判精神打破了教条,人类僵化的思维,以及不可证实的科学。

波普尔秉承爱因斯坦批判精神和康德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独创地把他们糅合在一起,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批判理性主义”学派。

他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以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证伪主义思想。

拉卡托斯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他承认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赞同康德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1]拉卡托斯认为,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如果严格恪守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科学理论就无法发展,因为理论早在萌芽时期就被扼杀了,而且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始终处在动态的跌宕之中,与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不符。

因此,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是不恰当的,从而发展出了精致证伪主义,这是对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一、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证伪主义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他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哲学是人类文化结晶,方法论在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证伪主义”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证伪主义当代着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观。

又称批判理性主义。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凡是可以证伪的陈述是科学的;凡是不可证伪的陈述是非科学的(其中包括不是经验科学的和伪科学的)。

例如逻辑上的重言式不能证伪,不属于经验科学;占星术的抽象预言不能证伪,是伪科学的;而天文学家说的“太阳系的别的行星上可能存在高等动物”是可证伪的(虽则尚未证伪),属于经验科学。

波普尔把可证伪性作为划界标准的主要根据在于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

不论多大数目的有限性的经验观察都不足以证实全称陈述;但只要有一个作为反例的单称陈述就足以证伪或推翻全称陈述。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始终贯穿着他的证伪原则。

他研究的是科学知识的增长(即他所谓的“科学发现”)问题。

他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要提高理论的概率或可靠性,而是希望得到较好的理论。

丰富的经验内容、高度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才是科学的目的。

可证伪程度与经验内容的多少成正比,与逻辑概率成反比,可证伪程度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之一,一个理论的可证伪程度高,它的逼真度就高。

波普尔还认为,科学所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假设、期望)到观察的道路,从猜测、假设到反驳的道路,更具体一些说,是一条面对问题提出试探性解决办法(理论),对解决办法(理论)进行反驳,排除错误,又产生新问题的道路。

这条道路或方法带有“试错”的性质和批判否定的精神,是与归纳主义的方法相对立的。

科学只有通过不断的证伪才能进步。

波普尔也意识到,观察证据对理论的证伪往往不是简单、绝对的。

因为总能采取“免疫措施”,如引入辅助假说等使理论避免被证伪。

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想建立起一些能够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发现的方法论规则,其中一个最高的方法论规则就是:“必须这样设计,使得这些规则不去保护科学中任何陈述免除被证伪。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

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

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

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

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

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第三个例子涉及到气体运动理论,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那个理论的创始人明确地承认理论一提出就被证明为伪的情况。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

十八年以后,他在评论气体运动理论的后果时写道:“有一些和我们现今对物质结构的理解一致因而无疑是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却很可能会把我们从心安理得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且也许会把我们最终从一向借以获得庇护的全部假说中驱赶出来,使我们进人成为一切真的知识进展前奏的那种彻底自觉的无知境界。

以一当百——证伪法

以一当百——证伪法

以一当百——证伪法● 以一当百证伪法这也是逆驳方法。

证伪主义是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科学方法论,它与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相对,认为一个科学命题或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所证实,而只能被经验所证伪,因此,可否证性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可否证的为科学,不可否证的为非科学。

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可否证的,只要人们发现一个乌鸦不是黑的,这个命题或陈述就是已证伪的了。

而天下乌鸦或是黑的,或是非黑的这种陈述,则是不可否证的,因为没有一个逻辑上的可能的观察陈述来否定它,不管乌鸦是什么颜色的,这句话都是对的。

但它对世界具有什么性质,以什么方式行动,都没有给人们提供什么信息,因此没有科学性。

波普尔用证伪主义强调了科学的革命与进化,认为我们是通过试错来学习。

虽然证伪主义对逻辑实证主义把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绝对化的批评,对于科学史的研究,对于科学理论的评价,对于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又把可证伪性绝对化,同样是错误的。

它们都背离了相对真理与绝地真理的辩证关系。

真正的科学方法论是证实和证伪的对立统一。

由于证伪主义的逻辑根据是全称判断与单称判断之间的不对称性,而许多诡辩又是以全称判断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我们在此借用了波普尔的证伪方法,来作为破斥诡辩的一种方法策略。

这个证伪法就是举出反例。

亦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有全称判断形式的诡辩时,尤其是面对故意轻率概括的诡辩时,我们应尽可能地搜索有无一个恰当的反例来直截了当地驳斥它。

从快速破斥诡辩的目的上讲,这不失为一种符合思维经济原则的奥卡姆剃刀[75]。

在现实生活中,轻率概括的诡辩事例有很多,如对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证伪。

读者可试着分析几例。

↩返回目录。

发现模式之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发现模式之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相信]高概然度才合乎要求。

他们明确接受这一规则﹕“永远接受概然率最高的假说﹗”现在已经不难证明﹐这一规则等于下一规则﹕“永远选择尽可能不超出证据的假说。

”接下来还可证明,这不仅等于说“永远接受內容最少的假说﹗”而且也等于说﹕“永远选择具有最高特设性的假说﹗”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来自这个事实﹕高概然性假说只是适应已知事实的假说,它尽可能不超出于这些事实。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7.1】实证主义信奉归纳﹐又不断改进归纳。

证伪主义信奉演绎﹐又不断改进自己。

本下节內我们简单谈一下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后就主要讨论跟实证主义有关的问题。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了一个自称的“科学的哲学”——孔德的古典实证主义。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有两点主张是我们关心的。

他说﹕“如果从一方面说﹐任何实证的理论都一定要建立在一些观察上面﹐那么另一方面也同样明显﹕人类精神必须要有某种理论﹐才能进行观察。

如果我们爱思考各种现象的时候不立刻把他们联系到某些原则上去﹐我们就不但不可能把这些孤立的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某种结论﹐甚至于根本无法把他们记住﹔而且﹐最常见的情況是面对事实视而不见。

”孔德认为观察需要有理论指导﹐后文还认为追踪先有理论还是先有观察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前面我说的那些话﹐真是白费了力气﹐人家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同意了我们今天的看法。

孔德把形而上的范围划得很大并力主彻底摒弃。

他说﹕“探索那些所谓本因和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甚至“完全不想陈述那些造成各种现象的动因﹐因为那样只会把困难往后推。

”他认为“人类精神如果不钻进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仅限于在一个完全实证的范围內进行研究﹐是仍然可以在其中为自己最深入的活动找到取之不尽的养料的。

”孔德生活在一个“各种一般的宇宙现象﹐都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尽可能地说明了”的时代。

他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在牛顿和爱因斯坦之间把常轨科学活动视为唯一正当工作的科学家们的一般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第一篇波普尔和他的证伪主义2010-06-05 08:37:47/blog/static/10507705820105 583747773/证伪原则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①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

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

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②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

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

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采用试错法。

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

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

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第二篇波普尔与证伪主义学说能否驳倒马克思主义,??2009-06-30 12:05/??__ming/blog/item/695e6039d9ae62cbd462251d.html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目录一.否定归纳法: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五.波普的两个约定: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七.可伪证度:八.确认和确认度:九.逼真度: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一.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哲学上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要将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1.理论要指导观察:e.g:达尔文周游世界得出进化论同船的水兵什么也没有得出-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e.g:如何理解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不同理论解释不同的观察评: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

感觉只是信息,无法反映成理论。

有限不能到无限。

所有普遍性理论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

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

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五.波普的两个约定:(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评: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可以用经验证伪的理论就是科学。

从逻辑的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科学-可伪证性是分界标准。

如果一个理论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非科学e.g: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不能在逻辑上证明。

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证伪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

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

七.可伪证度: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

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e.g:“中国人都很聪明”“中国人的头发都是黑的”八.确认和确认度:一个理论被有限次证实的程度和有限次与经验符合的程度。

任何理论不能被证实,可以被确认。

评:代表了波普证伪主义理论的妥协九.逼真度:一个理论的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之差。

允许科学存在虚假性内容。

实际上允许了科学理论中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共同存在。

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步骤:1.出现问题(现有理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e.g:宇宙学中常用到)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4.新理论又被证伪第三篇索罗斯投资理论的哲学基础2011-02-11 23:49:36/xiaaix/blog_170459766.html目录1、关于证伪主义2、试错法3、理性的批判精神关于“证伪主义”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研究科学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其静态结构;第二,彻底反对归纳法,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不是观察(事实或语言)而是问题(猜想或假说);第三,科学思考最基本的概念单位只能是暂时接受的科学假说;第四,我们是通过猜想与反驳的程序来获得科学理论的,即大胆的猜想、严格地检验和批判;第五,从来就没有稳固的知识基础,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暂时性的知识基础;第六,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应以"可证伪性"为分界原则,来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第七,肯定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并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归根到底科学是来自形而上学。

波普尔反对传统的归纳法,并代之以试错法。

归纳法由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提出,按照培根的观点,感觉经验是可靠的,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经验进行加工和分析,在重复的材料中找出一般概念和原则,这就是归纳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和实验;(2)、对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3)、提出假说;(4)、通过实验对假说进行证实;(5)、把证实了的假说表述为理论。

而在波普尔看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科学发明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对于重复出现的事物的观察,他进而从多种角度反驳了关于归纳法的逻辑学说和逻辑实证主义,具体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证伪主义与证实主义的对立;其二,试错法与归纳法的对立;其三,理性的批评精神和教条主义的对立。

1、关于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和证实主义针锋相对的关于科学理论的检验原则,波普尔把可证伪性视为检验理论是否科学的根本因素。

为了理解证伪思想,这里讲个小故事: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这一理论,他推断说,由于引力造成的空间弯曲,光在引力场中沿曲线传播,他还计算出光线在太阳附近偏斜的曲率。

在正常情况下,太阳附近的光线是无法观察的。

1919年5月29日发生日全食,英国爱丁顿爵士率领考察队在全球的两个不同地点,观察到了光线在太阳引力场的轨迹,观察结果和爱因斯坦的预言相符合。

在自己的预言尚未被验证之前,爱因斯坦便坦率地说,即使以后的观察证实了这个预言,这也不意味着自己的理论就是真理;但是,如果观察与自己的预言不符合,那将确定地证明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观察到的事实不能证实,但却能证伪与此事实相关的理论。

波普尔据此认为,真正的科学是可证伪的而不是可证实的,而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寻求证实,而是去寻找判决性的检验,这些检验能够反驳被检验的理论,虽然这些检验决不能证实它。

波普尔指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比如,即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

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试错法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

试错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

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

试错法在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

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基本模式:即P1→TS→EE→P2。

即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problem)。

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性解决,即TS(tentativesolution),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即EE(error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

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

3、理性的批判精神所谓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证伪、试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假说与猜测。

根据波普尔的证伪原则,一切理论或原则都可以被证伪,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久经受证伪的考验而成为知识的不变基础。

波普尔认为理性的批判是科学的标准,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民主的保障,是生物进化的最高成就,是宇宙的精华。

第四篇《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作者:王统/doc/1c/29399.html波普尔科学哲学的观点基本上和他的书的结构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与反驳两部分:对于他的猜想,他通过驳斥了归纳分析法和观察证实的方法,提出“科学理论是真正的猜测,他们不可能被证实但是可以北批判。

”其意思就是说科学理论并不是在观察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是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猜测我们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我们只能在个别的场合下证明它的正确性,但是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场合都证明出来,因此归纳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所讨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一样,我们只能证明世界上所有乌鸦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为这个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观察的归纳法是无法符合逻辑的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

那么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大胆的猜想来引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思辩才是命题的源泉。

而且这些命题并不具有可证实性。

对于反驳,波普尔认为对于科学命题的验证,应该是通过证伪来批判;具体就是说我们看一个命题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如果是真的,我们继续进行证伪,知道它被证伪为止。

波普尔在这里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用实证的方法是不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里的是一样的。

对于实证主义,它认为科学的发展或者说关于命题的提出和证实是这样的路线:由观察到归纳到命题证实。

这样就是命题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证明。

而对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不是这样,证伪主义的关于命题的提出发展路线是这样的:思辩到猜想到证伪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继续证伪。

也就是说首先一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由实际观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学家(科学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关于命题的证明,波普尔认为命题的永远不能够被证实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来证明这个命题还没有错误,而这个证明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命题被证明是错误的(即证伪),从而通过思辨提出下一个命题,并接着进行证伪,推动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