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教案

合集下载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了解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理;(2)极光观测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极光的相关知识;(2)准备极光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携带笔记本,做好记录;(3)准备小组讨论所需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邀请学生分享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2)分析极光的特点;(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

3. 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1)教授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2)学生分组观察极光图片,进行描述;(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1)讲解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讨论极光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2. 作业布置:(1)完成极光观察记录表;(3)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材料。

六、教学拓展与探究1. 极光观测技术的发展(1)介绍极光观测技术的历史变迁;(2)讲解现代极光观测技术及其应用;(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极光观测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极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观赏价值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和观赏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热爱,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极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极光的神奇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极光形成原理,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写作成果。

8.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自然奇观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形成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观赏价值:自然奇观,美丽壮观科学价值:研究地球磁场、大气层等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极光”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极光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可结合科普视频进行教学。

神奇的极光教案(篇四)

神奇的极光教案(篇四)

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概括课文内容。

2。

理解本课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的作用。

3。

筛选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准确迅速地辨析本课主要内容。

4。

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和科学小品的写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写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并辨析语句表达的信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段落阅读教学法。

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以极光而言,它本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它在东西方神话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科学发展到今天,使人们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并能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

《神奇的极光》就是对极光作出理性的解释的一篇科学小品。

二。

内容介绍:本文以“古老的深化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三个部分,从表象到实质加以全面的介绍,使读者了解激光。

文章首先列举了有关极光的东西方传说。

说明极光存在的悠久历史和地域,再诠释极光的定义,介绍极光的性质。

再在“极光一瞥”中以“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引出极光区、极盖区及极光的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介绍,以“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总结出极光“神奇”的外形。

“极光的来龙去脉”则是由表及里介绍极光的物理性,形成的条件、原理及“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收束全文,是读者理性地认识、了解极光。

本文在说明中融入了很多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避免了说明的枯燥,使文章通俗易懂。

三。

预习诊查:1。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 摇曳不定如烟似雾语结词穷盾辞B 浩月当空身怀六甲一弯秋水耀班C 名副其实辽阔无垠众说粉纭星殒D 五采缤纷秉心脾气令人心醉荣绕2。

下列术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光的光环,这个环就叫做极光卵。

B 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

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㈡整体感知(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㈢具体研习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1、第一段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通过引入极光这一神秘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主要由太阳风带来的高能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2.1.2 极光的成因: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产生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2.1.3 极光的特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出现时间较长。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讨论3.1.1 学生自读课文《神奇的极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极光的赞美之情。

3.1.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1.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极光知识。

4.1.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极光现象。

4.1.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极光成因的理解:带电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

5.1.2 学生对极光特点的掌握: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出现时间较长。

5.1.3 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上为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请您随时提供反馈,以便我能够更好地为您服务。

谢谢!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极光图片、动画演示极光成因。

6.1.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参考书:用于教师备课。

6.2.1 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重点知识。

6.2.2 阅读材料:课文《神奇的极光》。

6.2.3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

神奇的极光 教案

神奇的极光 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出类似极光的效果。

3.情感目标:学生了解以极光为代表的北极等地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呼吁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极光的形成原因:针对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互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传、公转、倾斜度、地磁场等相关知识。

2.极光的表现形式:呈现极光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的色彩和表现形式。

3.制作极光模型:利用简单的工具,如橡皮泥、塑料瓶、LED灯带等,让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极光模型。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极光形成原因•教师引导: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传、公转和倾斜等相关知识。

•让学生自己探究:利用互动课件或者实物物品,让学生自己探索极光的形成过程。

第二步:了解极光表现形式•教师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极光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形式和色彩。

•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观察,发现极光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段所呈现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分别记录下来。

第三步:制作极光模型•教师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橡皮泥、塑料瓶、LED灯带等工具制作出简单的极光模型。

•让学生动手: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出自己的极光模型,并呈现在班级内。

第四步:引导思考•以极光为代表的北极等地:引导学生了解极光所在的北极等地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北极等地的干旱(冰冻)、暴风雪、厚厚的积雪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等情况。

•呼吁保护环境: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呼吁保护环境,达到情感目标。

四、教学评价1.知识评价:通过模拟考试、课堂问答等方式对学生的极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制作出的极光模型进行评价。

3.情感评价:通过小组分享、班级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意见,达到情感评价的目的。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关注环境保护;(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 情感教育: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神奇的极光》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极光的科普资料、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将课文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北极光科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极光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北极光的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神奇的极光》,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科学知识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5篇)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从文中筛选出有关“极光”的知识。

2、通过对极光神奇和美丽的介绍,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结合图片认识极光。

【教学难点】如何筛选信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总是以神奇和变幻莫测的姿态矗立在我们身边:阴晴雨雪、潮涨潮落、闪电霹雳、海市蜃楼。

人类总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探究着自然母亲的容颜。

今天,我们满含期待的双目停落在一种美丽绝伦的事物身上,它就是激光。

请大家看到课文《神奇的极光》,作者曹冲。

二、整体感知题目中用“神奇”二字形容激光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作者认为极光神奇在那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究竟介绍了激光那些方面的知识?明确:古老的神话传说 (历史)激光一瞥 (形态)激光的来龙去脉 (成因)三、研读第一部分人类对极光的关注已经很久远了,关于激光的神话传说也为数不少。

作者引述了哪几种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①附宝怀孕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②烛龙的传说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③伊欧斯的故事追溯“极光”一词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四、研读第二部分极光在古人眼里是神秘莫测的,科学的不发达让我们的祖先对它想入非非。

今天,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它那美丽的形态。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认识极光,作者在第二部分先介绍了有关激光的几个概念:极光卵、极盖区、极光区。

极光外观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明确: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状各异1、极光有哪五种基本形状?明确:极光弧(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极光带(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极光片(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极光幔(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极光芒(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2、极光的亮度有什么变化?明确:暗如星云——亮似满月3、颜色变化:五颜六色也不足以形容请大家欣赏一组不同颜色的极光4、形态变化:激光的形态不是固定的,它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着变化。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的极地区域,主要出现在北极和南极。

2. 极光的形成原因:极光是由太阳风带来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3. 极光的特点:极光通常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形态多样,变化无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极光是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享一些有关极光的有趣事实和现象,如极光的颜色、形态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其它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极光图片: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PPT:展示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极光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极光的现象。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使用荧光棒模拟极光的光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光的形成过程。

3. 创意绘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绘制极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七、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极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实践:1. 观察极光: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极光,记录极光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神奇的极光》一文。

详细内容为:介绍极光的形成原理、分布区域、种类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认识极光的种类和分布区域。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科普文章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重点: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及科学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光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a. 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

b. 介绍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

c. 讲解极光在科学和文化中的意义。

4. 例题讲解:通过一道关于极光的科普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极光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极光的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a. 形成原理b. 种类及分布区域c. 科学和文化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述极光的形成原理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意义。

2. 答案:极光是由太阳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预测太阳风暴等。

同时,极光在许多文化中具有神秘色彩,被视为神灵的显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极光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极光形成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关于极光的更多资料,了解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 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2. 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及科学意义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引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二、重点和难点细节补充与说明1. 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铁为例,解释地球磁场对太阳带电粒子的引导作用。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1.2 极光的形成原因1.3 极光的观测地点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2.2 科学家对极光的探索历程2.3 现代科学技术在极光研究中的应用三、极光的类型与特征3.1 极光带的分布与形态3.2 极光颜色的成因与分类3.3 极光的变化与活动周期四、极光观测方法与技巧4.1 地基观测设施与技术4.2 空间观测卫星与探测器4.3 极光摄影与拍摄技巧五、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5.1 极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5.2 极光与地球电离层的作用5.3 极光现象在宇航通信中的应用六、极光与太阳活动的关联6.1 太阳风与极光的关系6.2 太阳黑子周期对极光的影响6.3 太阳风暴与极光活动的联系七、极光的科学应用7.1 极光研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7.2 极光对地球磁层的作用与保护7.3 极光在科普教育与旅游产业中的价值八、极光观测的安全常识8.1 极光观测地点的选择与安全8.2 极光观测时的个人防护措施8.3 极光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九、极光观测活动设计与实践9.1 极光观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9.2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目标与内容9.3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十、总结与拓展10.1 极光教案的整体回顾与总结10.2 极光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推荐10.3 极光观测与研究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高空,由于太阳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2 极光的形成原因: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流(太阳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两极附近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得气体分子激发并发出光芒。

1.3 极光的观测地点: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磁极附近的地区,即北极圈以内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圈以内的南极地区。

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人们对于极光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如在北欧神话中,极光被认为是神马的蹄子带来的光芒。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教案:神奇的极光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极光,了解极光的成因,以及欣赏并描述极光的美丽景色。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极光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或听说过极光。

提问引导学生对极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极光的定义和成因。

解释说极光是在地球磁层被太阳风撞击时产生的,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气体分子碰撞激发,释放出光线形成极光。

3. 观察和欣赏极光(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极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极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欣赏极光的美丽景色。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极光颜色、形状和运动。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将分为小组,讨论他们对极光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教师可提供一些问题作为指导,如“你希望有机会观察极光吗?为什么?”、“你认为极光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等。

5. 总结(5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极光的美丽和科学意义。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极光知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极光的作文,描述他们想象中理想的极光之旅。

鼓励他们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写作手法来描绘极光的美丽景色。

评估标准:评估学生对极光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对极光的观点和想法的表达能力。

作文则着重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极光的形象能力。

继续写相关内容:6. 探究(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在哪些地方可以观察到极光。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地区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和最佳地点。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使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来寻找相关信息,例如北极圈、南极圈、冰岛、加拿大等。

7.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制作一幅关于极光的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对极光的理解和想象。

他们可以使用图片、标签、文字等来描述极光的美丽和成因。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主要内容,感受极光的神奇与美丽。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极光的成因及特点。

3.课文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1.极光的成因及特点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极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丽。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用法。

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确保正确书写。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生字词的运用,巩固记忆。

四、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极光的段落,分析其成因、特点。

五、课文拓展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极光现象,进行探究。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七、作业布置1.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理解与分析环节,学生对极光的成因及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文拓展环节,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极光的科学原理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互动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绚烂”、“光谱”、“磁暴”等的学习与运用。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光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光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极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极光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你们听说过极光吗?谁知道极光是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问题:极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只在极地出现?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关于极光的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的特点及观察方法。

任务:分组讨论,总结极光的特点,并提出观察极光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6. 拓展延伸:介绍极光在其他星球上的观测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的自然现象。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极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美妙和科学奥秘。

六、教学内容1. 极光的观测方法地面观测:地基望远镜、摄影空间观测:卫星、探测器2. 极光观测的意义研究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探索宇宙空间环境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的观测方法。

2. 教学互动:介绍地面和空间两种观测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极光观测案例,让学生了解观测极光的过程及意义。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观测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观测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粒子在地球磁场中的运动极光放电过程2. 极光类型的划分地磁纬度效应极光带的形成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极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3)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因;(2)极光观测方法的运用;(3)极光在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极光相关资料;(2)极光图片;(3)极光观测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观测极光的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2)学生分享对极光的认识。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1)教师介绍极光的形成原因;(3)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学习极光观测方法:(1)教师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观测极光;(3)学生分享观测心得。

4. 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享生活中极光的应用实例;五、作业布置:1. 绘制极光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 设计一个关于极光的科普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极光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描述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能运用所学的极光观测方法进行实际观测;(3)能够运用极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能通过观察发现极光的特征;(2)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能在小组讨论中贡献自己的观点;(3)动手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能独立完成极光观测实践。

《神奇的极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神奇的极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1《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引言:神奇的极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谜题,它既令人惊叹又令人恐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极光渐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拥有了认识和探究的热情。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介绍极光是必修的一个话题,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和拓展科学视野都是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用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极光这一主题。

一、教学目标:1、知道何为极光,它由何时产生。

2、掌握极光产生的原理。

3、了解极光在地质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地球磁场和日风的关系。

2、极光的形成原理。

3、极光的地理分布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日风的形成原理。

2、掌握极光的形成原理。

3、了解极光的表现形式。

四、教学难点:1、了解动力学与地磁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实验方法和观测设备。

3、了解光线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1、预习检查:提醒学生提前完成作业并提出问题,以便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2、引入:通过直接展示图片和视屏,让学生了解何为极光,以及极光产生的原理。

3、讲解: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以及与地磁学和动力学的关系。

讲解极光在地理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

4、实验:使用实验方法和观测设备,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极光。

5、课堂讨论:眼杆影响极光的频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

6、总结:总结课程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为下一步课程提供过渡和引导。

六、教学评估:1、学生打分评定自己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评估同学们的发言内容。

3、阶段测试,检验学生的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视屏及图片展示。

2、实验设备。

3、课堂教学PPT。

八、教学总结: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极光的定义与形成1.1 引入话题:介绍极光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极光产生兴趣。

1.2 讲解极光的定义:解释极光是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3 介绍极光的形成过程:讲解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极光的过程。

1.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为什么只在极地地区出现,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章:极光的类型与颜色2.1 讲解极光的类型:介绍三种常见的极光类型,即南极光、北极光和极光带。

2.2 介绍极光的颜色:解释极光的不同颜色是由大气中的不同气体成分所决定的。

2.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极光的图片,分析并描述不同类型和颜色的极光。

2.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极光的颜色会变化,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三章:极光的出现与观测3.1 讲解极光的出现规律:介绍极光出现的周期性,以及与太阳活动周期的关系。

3.2 介绍极光的观测条件:讲解极光观测的最佳时间和地点。

3.3 观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极光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极光的美丽。

3.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观测极光的概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章:极光的意义与影响4.1 讲解极光的意义:介绍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对大气层的加热作用。

4.2 介绍极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解极光对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的影响。

4.3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五章:极光的文化与传说5.1 介绍极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讲解不同民族对极光的看法和传说。

5.2 讲解极光与天文现象的关系:介绍极光与流星雨、北极光带等天文现象的联系。

5.3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六章:极光的观测技术与仪器6.1 介绍极光观测的技术:讲解地面观测、卫星观测和空间探测器观测等方法。

6.2 讲解极光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介绍望远镜、摄像机、光谱仪等仪器的使用。

《神奇的极光》教案2

《神奇的极光》教案2

《神奇的极光》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极光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学内容:极光的定义,极光的形成原因,极光的类型和特点。

教案章节:二、极光的观测与研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观测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极光的观测方法,极光的研究进展,极光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教案章节:三、极光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极光对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极光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极光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极光和利用极光。

教学内容:极光的保护措施,极光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利用,极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案章节:五、极光旅游与文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旅游的特色和文化意义。

教学内容:极光旅游的景点和特色,极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极光旅游的发展与挑战。

教案章节:六、极光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意义。

教学内容:世界各地对极光的记载与传说,极光在各个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极光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教案章节:七、极光科学的进展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科学研究的历史与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极光科学的早期研究,20世纪以来的极光研究突破,当前极光研究的最新动态。

教案章节:八、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极光与大气层的关系,极光与地球磁层的关系,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案章节:九、极光的观测与技术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地基观测设备与技术,空间观测卫星与任务,极光观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案章节:十、极光的保护与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保护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教学内容:极光保护的国际合作,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极光保护。

教案章节:十一、极光与人类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极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在生活中的应对策略。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筛选信息的能力三、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思路,筛选重点语段和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1、我们都知道,宇宙中风霜雨雪、万里晴空都是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我们熟悉它们,就象熟悉自己的老朋友一样。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我们在生活的湖南[温带、低纬度地区]却无福相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神”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它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和同学们所一起学习的课文将告诉大家一些答案。

2、学习目标①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发光原理。

②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③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总体把握全文思路“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提问:本文共有三个小标题,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的总体思路体现了何种规律?明确:以神话开头,于文章之首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兴趣:由此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一瞥”让人可证实是写“所见”;有了现象当然使人产生探究其成因的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写“来龙去脉”。

简而言之,三者的作用分别为激发兴趣——描述所见——探究成因。

犹如层层剥笋,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

三、读课文,独立筛选重要信息1.自读思考题:①三大部分中谁是主要部分?谁是次要部分?②每部分中重要信息集中在哪些段落?为什么?③这些重要段落中哪些才是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语句?请划在书本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本2020年至202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系部名称:基础教育系课程名称:语文课程性质:公共课授课班级:19级中技任课教师:裴梓华教务科审核: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页编号:QD-851b-11 版本:A/0 流水号:教学过程(代号A-4)第页一、导入新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可能有阴晴雷电,脚底下可能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就极光而言,它本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它在东西方神话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使人们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并能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

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就是对极光做出理性解释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或者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科教影片。

把它们作为这节课的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二、内容概括(也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并总结出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我们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作一个宏观的把握。

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全文思路: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即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说明顺序:按照人类认识事物(极光)的过程来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总结:本文以“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三个部分连接全文,从表象到实质加以全面的介绍,使读者一步一步地了解极光的知识。

文章首先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列举了有关极光的东西方传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在叙述过程中说明了极光存在的悠久历史和地域。

接着就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在“极光一瞥”中以“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引出极光区、极盖区等概念,对极光的多姿多彩、变化万千进行介绍,又以“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总结出极光“神奇”的外形。

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

“极光的来龙去脉”则是由表及里地介绍极光的物理性,形成的条件、原理,并以“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收束全文,使读者理性地认识、了解极光。

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恰到好处的。

本文的语言特点也很突出,本文在说明中融入了很多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避免了说明的枯燥,使文章通俗易懂。

这一特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三、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筛选重要信息提示:第一部分重要是要完成对极光的初步解释,而关于极光的其他称谓则是顺便交代的内容,应予忽略;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极光的外形做文章。

那么,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而对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要信息,可忽略。

第三部分重点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可略去“其他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1、阅读分析第一节《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起句入手得出结论。

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轩辕出世);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山神触龙);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黎明之神伊欧斯)。

(2)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明确:神奇。

形:彩虹般的神奇光带--硕大无比的光环--红色的蛇--狗、刀、旗、眼、星陨如雨;色:淡银色--红色;态: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身长千里”。

(3)从本节来看,四个段落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角度来说明的?明确:第一段主要通过神话传说表现极光在古人心中的神秘色彩;第二段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说明极光之形;第三段主要通过神话中的称谓说明人们对极光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段通过外国神话传说说明极光有着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

(4)作者对极光的看法是怎样的?明确:极光是主要出现在南北极,由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5)神话传说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文章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

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

这一神话传说表明我国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憾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

二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

三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的传说。

其实在外国的文献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所以极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既没有叫“触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等,这种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

引述附宝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触龙的传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

2、阅读后分析第二节《极光一瞥》。

(1)阅读后,试概括本节四段的主要信息。

明确:①极光的分布区域随纬度高低不同;②极光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③极光变化万千;④极光之美丽无法以言语形容。

(2)这一部分涉及了哪几个概念?请从原文中找出表现这几个概念的语句并概括出来。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3)这三个概念与说明极光有什么联系?明确:这三个概念说明了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出现的区域如此之小,更见其难得。

(4)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

极光形态特征五分钟: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

(可以把学生或教师搜集到的图片通过电脑演示出来,以供师生共同欣赏,这样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5)写完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找出关键句。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

写出了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6)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部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

明确:属于生动说明。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用了丰富的修饰语,这样就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修饰语使得所要说明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本文在说明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描述。

如第一部分中引述的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即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述、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使用文学语言,如“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

这些形象的描述,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

同时,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晴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词语,十分生动传神。

在文章当中,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

如“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

”“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像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这些比喻使用的非常恰当而且通俗,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加深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

(7)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具有这样的作用?请找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总结。

原文第一句“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

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先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2、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

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3、传统的成因说对极光的解释有几种?各是什么?明确: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一种认为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第三种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白天贮存的阳光到夜晚释放出来形成的。

4、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明确: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5、第二段最后一句中“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中“这”指什么?明确:指具备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条件的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会产生极光。

6、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7、全文作者在说明极光的过程中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何好处?明确:(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

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

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