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轮复习认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⑵从人们认识的发展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Leabharlann Baidu限性。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 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 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 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 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认识论唯物论课件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现实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意识;二是要重视精神
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 的力量,不断增强自己
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的信心
2.运动与规律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
运动
备注
区别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属性和存在方式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等 局限性:①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
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子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同;②缺
;②存在着直观性、 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
局限 猜测性缺陷,缺乏科 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③在
性或 学的论证;③在历史 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科学 观上是唯心的
科学性:以近代实验科学提供的新
史条件 理论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
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基本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特征 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共9张PPT)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才能。 (一)第一阶段:从实践到认识 理论(理性认识)是行动的指南。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黑格尔
第8页,共9页。
六、反对错误的认识倾向
❖ 1、唯理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教条主 义的错误。
❖ 2、经验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经验主 义的错误。
第9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于实践。 •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 1、唯理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三)第三阶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才能。
第5页,共9页。
(二)第二阶段:从认识到实践
❖ 理论(理性认识)是行动的指南。
第6页,共9页。
(三)第三阶段:认识运动的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
——黑格尔
第8页,共9页。
六、反对错误的认识倾向
❖ 1、唯理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教条主 义的错误。
❖ 2、经验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经验主 义的错误。
第9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于实践。 •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 1、唯理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三)第三阶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才能。
第5页,共9页。
(二)第二阶段:从认识到实践
❖ 理论(理性认识)是行动的指南。
第6页,共9页。
(三)第三阶段:认识运动的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哲部分专题三 认识论PPT演示课件
• 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
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 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
6
实践 主体
实践 中介
实践 客体
7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能动)
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通过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 三、进行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结果得以实现
--“包含着新世界观 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
费尔巴哈的 提纲
话题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第一次飞跃
12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实践
感性直观
理性思维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3
Fra Baidu bibliotek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 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4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 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以实 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 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反复无限、 前进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第一 次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
关系的问题。实现了认识史上伟大 的变革。
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 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
6
实践 主体
实践 中介
实践 客体
7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能动)
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通过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 三、进行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结果得以实现
--“包含着新世界观 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
费尔巴哈的 提纲
话题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第一次飞跃
12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实践
感性直观
理性思维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3
Fra Baidu bibliotek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 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4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 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以实 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 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反复无限、 前进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第一 次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
关系的问题。实现了认识史上伟大 的变革。
哲学概论第3讲 认识论
认识论
• 一、思维与存在 • 二、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 三、唯理论VS经验论 • 四、休谟问题 • 五、纯粹理性批判
一、思维与存在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 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起始了,在这里面可以看见哲学被提高 到思想的领域。一个人使得他自己从一切的表象和意见里解放出来, 否认它们有任何真理,并且宣称,只有必然性,只有“存在”才是 真的东西。
——王德峰《哲学导论》
(四)思维反映存在
• 即使理念论的唯心主义(通常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即以客观 思维——而非主观思维——为绝对的行规定者的本体论)把感性杂 多归诸“无”(非存在),它仍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说明感性杂 多的来源?
——王德峰
• “非存在”不是指空无,而是因其未被客观思维所规定而不可被思维 、不可被言说,硬要说之,只能说“非存在”,即,与存在无关。
• 唯物主义的坚决态度在于认定“存在”乃是感性实在之存在,思 维只是对此存在的反映;思维固可达到真理,且惟有思维才能达 到真理,但思维仍然只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客观思维的“客观性 ”,不是感性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而是在逻辑上的普遍有效性。 这普遍有效性来自人类思维自身的规律。在此原则下,唯物主义 用“物质”来表达感性实在的“客观性”,因为它是指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和意志,唯物主义就用物质范畴来表示存在。由此,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亦可表达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 一、思维与存在 • 二、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 三、唯理论VS经验论 • 四、休谟问题 • 五、纯粹理性批判
一、思维与存在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 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起始了,在这里面可以看见哲学被提高 到思想的领域。一个人使得他自己从一切的表象和意见里解放出来, 否认它们有任何真理,并且宣称,只有必然性,只有“存在”才是 真的东西。
——王德峰《哲学导论》
(四)思维反映存在
• 即使理念论的唯心主义(通常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即以客观 思维——而非主观思维——为绝对的行规定者的本体论)把感性杂 多归诸“无”(非存在),它仍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说明感性杂 多的来源?
——王德峰
• “非存在”不是指空无,而是因其未被客观思维所规定而不可被思维 、不可被言说,硬要说之,只能说“非存在”,即,与存在无关。
• 唯物主义的坚决态度在于认定“存在”乃是感性实在之存在,思 维只是对此存在的反映;思维固可达到真理,且惟有思维才能达 到真理,但思维仍然只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客观思维的“客观性 ”,不是感性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而是在逻辑上的普遍有效性。 这普遍有效性来自人类思维自身的规律。在此原则下,唯物主义 用“物质”来表达感性实在的“客观性”,因为它是指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和意志,唯物主义就用物质范畴来表示存在。由此,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亦可表达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第十三讲认识论ppt课件
• 认识论转向 • 经验论与唯理论 • 关于认识对象问题 • 关于认识主体问题 • 关于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 • 关于认识方法问题 • 关于真理观问题 • 总体评价
一、认识论转向
•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
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 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关于认 识的认识。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
• 经验论, 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
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 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 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 和真实性。
• 主要代表: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
休谟。
• 唯理论,又译为理性主义。唯理论者认为具有
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 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 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他们往往 把这种“自明之理”,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 理,说成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 唯理论者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 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 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 的,依靠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往往是错误认识的来源。
•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自觉地
掌握唯物辩证法,避免和反对静止地、片 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经验派与理性派的观点之所以最终在认识 论的全体上都陷入错误,其思想上的根源 就在于两派都是受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支 配,既看不到认识活动是一个发展过程, 又在一系列问题上各执片面。(正确处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认识论转向
•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
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 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关于认 识的认识。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
• 经验论, 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
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 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 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 和真实性。
• 主要代表: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
休谟。
• 唯理论,又译为理性主义。唯理论者认为具有
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 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 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他们往往 把这种“自明之理”,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 理,说成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 唯理论者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 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 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 的,依靠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往往是错误认识的来源。
•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自觉地
掌握唯物辩证法,避免和反对静止地、片 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经验派与理性派的观点之所以最终在认识 论的全体上都陷入错误,其思想上的根源 就在于两派都是受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支 配,既看不到认识活动是一个发展过程, 又在一系列问题上各执片面。(正确处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高考复习《认识论》专题讲解PPT课件
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非选择题主要集中在客观规律性 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与 认识的关系等几个知识点上。
易错易混 1、“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淆知识点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决心、意志、干 劲”。“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的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 而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命题规律总结
1、命题知识点
从近几年命题涉及内容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关系是常考考点。特别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是历年考试中的重头戏。
2、命题形式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 实践,去指导实践。 这是认识的第二次 飞跃
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不同的两次飞 跃,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又要看到他们统 一于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二是从他人那里或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无论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 识, 还是亲自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追本溯源,都是来自实 践。
典例分析
例1(08年天津高考)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生产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 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 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 收政策,调整塑料购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 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易错易混 1、“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淆知识点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决心、意志、干 劲”。“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的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 而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命题规律总结
1、命题知识点
从近几年命题涉及内容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关系是常考考点。特别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是历年考试中的重头戏。
2、命题形式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 实践,去指导实践。 这是认识的第二次 飞跃
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不同的两次飞 跃,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又要看到他们统 一于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二是从他人那里或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无论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 识, 还是亲自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追本溯源,都是来自实 践。
典例分析
例1(08年天津高考)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生产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 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 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 收政策,调整塑料购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 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复习(共19张PPT)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活动,是联结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方法论:重视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意: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②认识的来源:实践≠途径:实践(根本途径、直接经 验);间接经验(读书等)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实践
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③“选择”的过程要比“执行”更重要
④若无“执行”,“选择”就没有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辩证分析”是采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等同于对
信息的辩证否定,①排除。不能说“选择”的过程比“执行”更重要,③不选。②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
5、从“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律思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 罪”的司法理念;从春秋时子产铸刑鼎首次公开法律,到汉唐以降历代相 沿的成文法典;从被马克思、恩格斯生产称赞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到《法国民法典》,再到现代各国的法治实施。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 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 制社会、调整行为。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 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 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方法论:重视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意: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②认识的来源:实践≠途径:实践(根本途径、直接经 验);间接经验(读书等)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实践
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③“选择”的过程要比“执行”更重要
④若无“执行”,“选择”就没有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辩证分析”是采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等同于对
信息的辩证否定,①排除。不能说“选择”的过程比“执行”更重要,③不选。②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
5、从“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律思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 罪”的司法理念;从春秋时子产铸刑鼎首次公开法律,到汉唐以降历代相 沿的成文法典;从被马克思、恩格斯生产称赞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到《法国民法典》,再到现代各国的法治实施。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 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 制社会、调整行为。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 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 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课件
价值论强调价值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价值观决定了人类的 行为和选择。
价值论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理论,如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绝 对主义等,这些理论探讨了价值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同观 点。
04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的关系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而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来源和可靠
哲学思考的基石
本体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为认识论和价值论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前提 。
本体论的历史发展
古代本体论
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对存在本质 进行了深入探讨,奠定了 本体论的基础。
中世纪本体论
中世纪哲学家如奥古斯丁 、托马斯·阿奎那等进一步 发展了本体论,强调上帝 作为存在的终极原因。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 论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本体论 • 认识论 • 价值论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应用
目录
01
本体论
本体论的定义
01
02
03
本体论定义
本体论是探究存在本质的 哲学分支,主要研究现实 世界的本质、特性和意义 。
探究存在本质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 探究现实世界的根本性质 和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和规律。
认识论的应用
定义
01
价值论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理论,如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绝 对主义等,这些理论探讨了价值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同观 点。
04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的关系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而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来源和可靠
哲学思考的基石
本体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为认识论和价值论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前提 。
本体论的历史发展
古代本体论
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对存在本质 进行了深入探讨,奠定了 本体论的基础。
中世纪本体论
中世纪哲学家如奥古斯丁 、托马斯·阿奎那等进一步 发展了本体论,强调上帝 作为存在的终极原因。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 论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本体论 • 认识论 • 价值论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应用
目录
01
本体论
本体论的定义
01
02
03
本体论定义
本体论是探究存在本质的 哲学分支,主要研究现实 世界的本质、特性和意义 。
探究存在本质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 探究现实世界的根本性质 和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和规律。
认识论的应用
定义
01
认识论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
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 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 业比重为1.4∶57.63∶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 产业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 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
(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赖
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 识。
3.真理与科学理论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 正确认识。 (2)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 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3)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真理、科学理论
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 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 活动有着巨大的 推动 作用。 深化整合: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
料提供的信息,并与相关知识点准确联系,准确使
用学科术语,正确运用学科知识给予充分地论证。 答案 (1)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 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2)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
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错题笔记
易错点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例】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 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 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
注意:
2、实践三要素: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体力,智力),不同于动物适应自 然的本能。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关系), 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设备。
3、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 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 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 (2)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 (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 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 •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 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 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 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 证法思想。)
最新哲学轮复习认识论PPT课件
-
17
典题例析
(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
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
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
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①“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两者的
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
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地位wenku.baidu.com等,没有相互
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二者都需要接受实
践的检验。
②“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
5
重点知识深化:
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
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 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②
《第讲认识论》PPT课件
(二)莱布尼茨与唯理论
• 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知识虽然是必要的,但却不足以向我们提 供全部知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像我们 在纯粹数学中,特别是在算术和几何学中所见到的那些必然的真理 ,应该有一些原则不靠举例便可以得到证明,也不依靠感觉的证明 …… ——莱布尼茨
• 唯理论……相信人的理性可以对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提供最终的解答 ,……而且这些答案都是必然真理,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思维过程本 身找到——不管是受到了上帝的启示,还是“形式”的流溢使然, 或是基于我们的心灵结构本身,或是我们的头脑“生而有之”(或 “天赋”)。……经验也许能为我们提供某些思维材料或者解决问 题的线索和契机,但单凭经验本身却无法教给我们任何东西。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三、知识的预设与怀疑
• 理性总是告诫我,凡是不能完全加以确定的东西,凡是能够找到怀疑 之处的东西,我都应小心翼翼地避免相信,就像避免相信那些显然虚 妄的东西一样。 ——笛卡尔
• 像上帝的存在、生活的意义、实在的本性等哲学问题……实际上是位 于我们所有知识和信念基础处的哲学原理,是我们思维活动的预设, 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相信、认识或思考任何东西。……类似地,有 一条争论已久的哲学原理是,有果必有因…… •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他们都同意,我们所直接知道的(无论 是借助理性还是经验)首先就是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这些观念和 感觉都“位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世界显然是一个“外在”于我们心 灵的“外部”世界。我们会很自然地假设,我们的观念或“表象”对 应着世界中的事物。但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一点的呢?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认识论重点知识期末复习
对知识传递的效果进行评估,可采用测试 、问卷调查、反馈等方式,以了解受众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知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知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通过不 断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知识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 市场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认知规律及其运用
认知的反复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多次反复才能逐渐深入,需要在
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
认知的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随着实 践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和拓展。
认知的规律性
人们的认识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 到本质等,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 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提高认知能力途径
加强学习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
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
勤于思考
多思考、多分析,培养自己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参与实践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锻炼 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善于总结
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总 结和反思,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成果。
知识传递方式及效果评估
口头传递
书面传递
通过语言交流传递知识,如讲座、讨论等 。其优点是灵活、互动性强,但缺点是信 息易失真。
第二章认识论
1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
2、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茂密雨林里,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茂密雨林里,人们 偶尔能发现有一块方圆几千米的范围内, 偶尔能发现有一块方圆几千米的范围内,只 生长一种柠檬树、、、传说是魔鬼作崇, 、、、传说是魔鬼作崇 生长一种柠檬树、、、传说是魔鬼作崇,起 名为“魔鬼花园” 名为“魔鬼花园”。 从十九世纪开始, 从十九世纪开始,秘鲁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科 学家对此作过研究,但都一无所获 但都一无所获. 学家对此作过研究 但都一无所获 只好进行科学推测 认为是植物相克的结果。 科学推测, 只好进行科学推测,认为是植物相克的结果。 这种推测在没有推翻之前,人们只能相信。 这种推测在没有推翻之前,人们只能相信。
第二章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探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真理和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论是关于 知识的本质和发展的学说 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对象、
来源、过程、形式 以及认识的真理性和 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
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
2、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茂密雨林里,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茂密雨林里,人们 偶尔能发现有一块方圆几千米的范围内, 偶尔能发现有一块方圆几千米的范围内,只 生长一种柠檬树、、、传说是魔鬼作崇, 、、、传说是魔鬼作崇 生长一种柠檬树、、、传说是魔鬼作崇,起 名为“魔鬼花园” 名为“魔鬼花园”。 从十九世纪开始, 从十九世纪开始,秘鲁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科 学家对此作过研究,但都一无所获 但都一无所获. 学家对此作过研究 但都一无所获 只好进行科学推测 认为是植物相克的结果。 科学推测, 只好进行科学推测,认为是植物相克的结果。 这种推测在没有推翻之前,人们只能相信。 这种推测在没有推翻之前,人们只能相信。
第二章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探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真理和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论是关于 知识的本质和发展的学说 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对象、
来源、过程、形式 以及认识的真理性和 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
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提取了120余种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
筛选,未获满意结果。
屠呦呦提出复筛曾经显示效价较高的中药青蒿,后 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青蒿,最终在1971年
10月4日得到对鼠疟具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中性提
取物。
1972年3月8日,屠呦呦作为中药所的代表,在全国 “523办公室”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
10.真理和谬误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 升性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认识 11.认识的反复性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
过程 12.认识的无限性 探讨问题的能力。
-
2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 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 (3)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4)实践是物质性活动,也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 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粹的思 维活动、认识活动; (5)“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 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6)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
4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三).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 ①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 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 世界 ②二者都是有创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创造性”具 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 通过实践环节实现 (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 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 “想”; ②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是主观见 之于可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
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即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②
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在不同历史时期,
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注意】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
5
重点知识深化:
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
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 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
6
-
7
中国之所以启动青蒿素的研究,是特殊年代的特殊 需求。20世纪60年代初,美越战争期间,疟疾肆意
横行,严重影响到战争形势。然而,当时的北越政
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
求助于中国。为了研究出抗疟特效药,1967年,中
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意在集中全国科技力
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一轮复习之《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
-
1
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命题特点
核心提示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 考查的重点有实践与认识
实践 是认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属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 核心提示
性等。
一个基本观点:
实
识的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2.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主 践是认识的基础
基础 唯一标准
观题在该部分的考查主要 两个特点: 实践的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特点;真理的特点
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 两个关系: 实践与
7.真理的客观性 8.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 9.真理的条件性
性、无限性两个考点上,其 认识的关系;真理与 他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 谬误的关系 考查,多以生活中的材料或 三个表现 :认识的 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②
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
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
动而言的,表现在①人的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计
划的进行的,盲目的实践不是缺乏认识指导,而是在错误认
识指导下的;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 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
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
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
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
-
8
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 筛选。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蓉等其他组员
①“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两者的
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
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地位平等,没有相互
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二者都需要接受实
践的检验。
【易错警示】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
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
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3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二).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原因在于①从
议上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
率达100%的结果,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关注。
-
9
。1973年下半年到1974年期间,中药所的青蒿素提 取工作一直进展不顺,也未能再提取出青蒿素开展 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10
考点二 :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问题。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