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咏雪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咏雪》 (共50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咏雪》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2e8c34866fb84ae45c8d7b.png)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 雪的好比喻吗?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古代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 古诗句有很多,同学们能 不能举几个例子?
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古 诗名句吗?
请欣赏:
• 如: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 ──韩愈《春雪》 •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 ──华幼武《春雪》 •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 ──张元所《雪》 •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 ──陆游《夜大雪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急速 高兴地
……的样子
什么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像 比不上 差不多 相比
依靠,凭借,“乘” 开怀大笑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就是
《咏雪》
[内集] 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 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不久,一会儿。 [俄而] [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 表达的意思。 [欣然] 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似] 相似,像。 [差(chà )] 大致、差不多。 [拟] 相比。 [未若] 不如,比不上。 [因] 依靠,凭借,“乘”
你认为《咏雪》、《陈太丘与友 期》两篇文章中的少年,分别体现了 哪些聪颖机智之处?
谢道韫——思维活跃,诗文出众, 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元方——有礼有节,言语机智、 得当。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聪 明英勇的少年逐个数?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
《咏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咏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5a3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1.png)
《咏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咏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咏雪》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篇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本学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一篇古诗文。
本篇诗是一首赞美雪的诗歌,通过对雪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可借此感受到唐代一些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本篇诗的语言简练、朴实自然,同学们容易理解,也能加强对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本篇诗歌的主旨和特点。
2.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自然之美。
4.加强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雪的主题。
再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雪的想象,例如:你能看到哪些地方的雪?你最喜欢的雪是什么样子的?2.新课讲解首先,对整首诗进行通读,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逐句点拨,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
例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北风吹草动,八月竟然下雪,这样的景象多么奇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雪过后春风来,梨树便在白雪中婀娜而立,万木因此而生机盎然。
学生通过理解诗句内含的意象,感受到了雪景带来的美丽和宁静。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品味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思想。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柳宗元在赞美雪的同时,也体现出它所表达的一种情感和主题?3.分组阅读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古诗文,让学生相互了解和交流。
通过相互理解和感受,加深对唐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4.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回味。
例如:(1)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列出你记住的特别形象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3)柳宗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古诗文,继续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从雪的图片导入,到诗歌分析,再到小组阅读和课堂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雪的世界,感受诗歌的意境,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年级 语文 人教版 咏雪
![七年级 语文 人教版 咏雪](https://img.taocdn.com/s3/m/fdfa61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d.png)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咏雪《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一、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出处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四、创作背景《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五、作者简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3b7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f.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咏雪》的意境、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鉴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和创作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咏雪》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诗词的理解与欣赏,我发现在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是有些困难。未来,我考虑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
举例:通过朗读、拍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突破这一难点。
(2)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本节课中,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如“傲骨”、“玉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借助雪的品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人对雪的赞美,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雪的寓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5.培养合作精神: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理解与欣赏:《咏雪》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举例:如诗句“皑皑轻白雪,片片撒珠玑”,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理解作者如何将雪的美丽描绘得生动形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146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您浏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正文如下: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接受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同学的爱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1.同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老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同学多向思维。
教会同学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舞同学大胆沟通,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呈现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同学思考得出:聪慧、机灵。
)今日,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生疏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像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老师呈现《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同学。
同学依据理解朗读断句。
同学自由断句,呈现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争辩断句,各组呈现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依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同学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咏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433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1.png)
-举例:采用分段记忆法,先将诗歌分成几个部分,逐个记忆,最后整体串联。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里见过下雪吗?雪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子中的比喻、拟人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雪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创作一首描绘雪的小诗。
-课文难点攻克,如比喻、拟人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辞手法的运用。
5.课后作业:
-背诵《咏雪》全诗,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诗句,进行创作或描述。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咏雪》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咏雪》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提升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咏雪》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咏雪-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咏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4dde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0.png)
问题探究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
人物
时间 地点
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哪些内
人物 事 件
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 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 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Hale Waihona Puke 是开梅放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编者简介:
❖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 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 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 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 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 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 说和文集,但已散失。
拓读展说延听写伸 研拓读展延赏伸析 内研容读理赏析解 整体感知
寒冷的,下雪的
咏
雪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 文,
片刻,
急
不久,一会儿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https://img.taocdn.com/s3/m/55d628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3.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一、三维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的方法。
2、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运用比喻、形象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2、积累、运用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3、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对比法、联想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导入新课:有一种美丽,飘逸在我们的生活和梦中,那便是雪花;有一种吟咏,回荡在文学的长河中,那便是《咏雪》。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三、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的)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时有隽才,现仅存《世说新语》行世,该书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书中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清丽脱俗,语言平易自然,人物丰满传神。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不少故事成为后世的诗词、戏剧、小说的创作素材。
《咏雪》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它短小精悍,情节清丽脱俗,语言平易自然,人物丰满传神,风韵悠长。
需要提醒的是:《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这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的“注释本”,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当时的社会风俗、道德观念、言语习惯以及名士中流行的种种奇嗜异能等。
通行本《世说新语》是明嘉靖壬子(1552年)胡文言之作,仿照《论语》的体例做章句集注,无注者是通假字或冷僻字,有注者解释或注明僻典。
这里所选的原文是没有注解的。
今天的课文学完后还要与大家共同研讨练习题二的相关内容。
(以上内容属介绍文体特点一类)这篇课文文字上没有注音和注释,同学们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要反复诵读。
(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二遍)。
人教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课件
![人教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061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5.png)
撒盐空中差可拟
白居易 “盈尺白盐寒 , 满炉红玉热。”
未若柳絮因风起
想一想
你认为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 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这个比喻形似。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正因为“寒雪 日”,才能引出“咏雪”。
2.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 情趣呢?
“寒雪”“内集”“讲论文义”——其乐融融、情趣高雅 “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
4.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 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态,却 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 氛围和生活情趣。
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说一说
要求: 根据课下注释,将本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要讲的准确、具体而生动。
3.“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 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更欣 赏哪一句?为什么?
示例一: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 的轻盈之态,“柳絮”是轻盈之物,而“盐”是颗粒之物,缺乏美感和 动态感。
示例二:更欣赏“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空中”更符合当时的景致, 因为文中写的是“雪骤”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时,难见雪花飘舞,“撒盐 空中”的比喻或许更为真切地描绘出当时之景。
谢道韫为什么这么有自信呢?
作业
1.理解并背诵课文。 2.写一写你心中的雪,50字左右。
咏雪名句集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咏雪名句集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be3c6f6c83c4bb4cf7ecd1f7.png)
咏雪名句集锦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唐·罗隐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唐·罗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祖咏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
唐·柳宗元
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宋卢梅坡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
宋范成大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郑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https://img.taocdn.com/s3/m/1f23eb442f60ddccda38a0df.png)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 部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 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 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 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翻译文本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 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翻译文本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
咏雪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 科:中学语文 年 级:七年级上学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翻译课文 3.学习比喻修辞
作者
刘义庆(403-404),字季伯,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 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 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 新语》。
作品
翻译文本
不久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谢太傅哥哥的长子说:“跟把盐撒在 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 絮满天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翻译文本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是太傅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 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探究比喻修辞
本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 跟“撒盐空中”较近;柳絮呈灰白色,在 风中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 舞方式不同。
探究比喻修辞
“柳絮”一喻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 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 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 深刻的意蕴。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 到神似,形似是基础,神似是艺 术表现的更高层次。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https://img.taocdn.com/s3/m/af820d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6.png)
原文
《咏雪》
刘义庆〔南北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
儿女:子侄辈们。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趁、乘。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学设计
郝庄中学范瑞娜
教材分析:
《咏雪》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咏雪》一则被编入《世说新语》“言语”一门。
文章将东晋名门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语言简约。
赞扬了谢家儿女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以咏絮才闻名后世的才女谢道韫。
文中所体现的和睦轻松的家庭氛围,能激起很多学生的共鸣。
“才女”的话题也能引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浅显易懂的古文有初步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以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
但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课标要求:
要求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积累必要文言词汇,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学法指导:
针对初一学生初读接触文言文,文体生疏不知如何把握的特点,老师先介绍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告诉学生“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主要分以下环节:读通——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透——积累词汇,通译全文:读悟——理解分析,领悟写法;读创——仿创训练,学以致用。
在课堂模式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全班分8个语文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质疑,解惑,探究。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根据本文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查找古今中外著名女子的事迹;并进行评说(老师可举例示范),学生对此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准确直译文言文。
2、欣赏修辞之美。
3、训练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4、感受古人的聪颖智慧,学习古人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够准确直译文言文。
2、“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课前的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收集古今中外著名女子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俗话说“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一直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勃勃生机。
眼下,虽已天寒地冻,但我们却收到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北方冬季的代表景物“雪”。
从古至今无数诗人呤咏过它的美好,还有许多与雪有关的俗语,谚语,以及众多描绘雪的诗句。
你能举个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雪有关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它是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
《咏雪》出自篇。
2、给下面斜体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
谢道韫()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个体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
朗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停顿。
2、借助注释,把握文章大意。
(1)学生做小小翻译官——学生展示(2)学生分角色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要求:字词翻译准确,句子通顺。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三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讨论、解疑。
1、文中记载了两个人的“咏雪”的过程,请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用的什么修辞?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喻的修辞。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这个比喻好像写的是下的是小冰粒,它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跟盐比较接近。
(2)认为“柳絮”一喻好,柳絮的颜色和飞扬的状态都和雪花有相似之处。
谢道韫抓住雪花飘落的的情景,既形似又神似,并且柳絮有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五、课堂检测
1、填空
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翻译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六、拓展延伸
谢道韫,东晋著名女诗人。
她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谢安侄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
此后,人们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在《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有这么一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在古今中外名留青史的女子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展示)教师总结:让我们用泰戈尔的话“生如夏花”来总结这些杰出的女子,让我们的生命也开出绚丽的花朵吧。
七、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出身名门,聪慧能辨,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八、作业布置
发挥聪明才智,试着写一个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