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现代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的原理,采用了当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当代管理的手段,结合传统型农业的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并能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农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显着提高的必经之路。
希望以下6篇态农业论文对你有所帮助。
范文第一篇题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研究摘要:从财政政策视角出发,通过各种财政方式增加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支持力度,逐步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环境发展,不但可以推动"三农";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拟从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政政策问题,探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路径,旨在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财政政策;惠农政策生态农业主要是依据生态发展规律与生态学原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科技成果以及农业发展经验等构建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特征。
然而,影响生态农业建设的因素也很多,财政政策支持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针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呈上升状态,但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瓶颈问题。
由于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不完善,致使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如财政观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自身问题等。
因此,为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进而充分发挥国家的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一、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
根据商务部实际调查结果,我国近90%的农畜产品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损失额度达到每年90亿美元。
当前国际市场通行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发起的保护农产品贸易的一种合法手段,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生态学论文 宋俊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农学年级:2013级学号:222013326012038姓名:宋俊桦指导老师:杨吉瑞成绩:2015年11月25日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3级4班宋俊桦222013326012038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中国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新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效途径"生态农业"一词是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 Albrecht于1970年提出的,它属于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有别于现代常规农业的替代农业的一种形式.英国学者M.K.Worthingtong(1981)将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而由中国农业环保协会生态农业委员会、吉林农业生态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生态农业》学术季刊中指出: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摘要:该文旨在对农业生态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教学;实际应用农业生态学是应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起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他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着重从客观整体上研究农业生产。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合格的生态农业建设人才,可满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农业生态学》系统课程建设,可培养不同层次的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生态农业应用人才,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作物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3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在安徽农业大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5年该课程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07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园艺、植保、资环、桑蚕、种子、茶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生态农业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选修课,作物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是作物遗产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现每年选修的人数超过300人。
随着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全国出现“生态热”,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我校选修《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专业和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不同程度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教学手段落后、教材建设滞后、时间湔雪环节薄弱等问题。
因此,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将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服务,还维系着生物多样性、土壤健康和水资源供应等关键功能。
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对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问题与挑战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水体和土壤污染,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和灌溉等因素也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
三、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与策略为了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通过利用天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灌溉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并防止水污染。
3. 土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退化,并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来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农田生态廊道和保护区,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5.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四、农业生态系统恢复的案例研究为了验证上述方法与策略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农业生态系统恢复的成功案例研究:1.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中国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恢复退耕地的植被覆盖,改善了土壤质量、水文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2. 欧洲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项目:欧洲多国开展了一系列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项目,通过生态工程、水资源管理和溪流整治等措施,改善了农业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论文
摘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学科。
我国农业生态学具有深厚古老的农业传统背景和基础,是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导下,总结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科学地处理了人类农业、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1 我国农业生态学发展简史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按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综合效益等可分为3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与广泛推广阶段。
农业生产的生态观点和系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生态现象产生了原始的生态学概念,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知识。
《吕氏春秋》中记载:“夫稼, 为之者人也, 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荀子·五制篇》指出:“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等。
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均处于不自觉的萌芽状态,农业发展水平很低,无法形成规模经营, 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产量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 到20世纪80年代粮食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但随之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70~8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五大危机”: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不足、环境污染,都为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我国农业生态学的兴起就是在我国农业发展陷入了环境与发展两难选择之时,基于我国国情,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而提出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社会的需求是推动农业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使得这一学科更加丰富和完善,如30年代由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 40年代由香农创立的信息论等,都为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_5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作者:贺祺彦单位: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绪言农业生态系统是具有明显人为影响.输入与输出量较大的非闭合系统(开放型•耗散型)。
该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是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复合系统,它的形成受地形.地貌.气候.技术•经济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特定的生物群落和结构特点。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生态系统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田灌溉.排水.降渍和防洪,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保持水土的人工工程;其建筑规模小,但分布范围较广.数量众多。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应该从环境水利的角度出发,不能仅仅考虑其保证粮食安全的水利功能,还有保护国土资源.景观. 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
但由于传统水利观念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理念的缺乏,普遍认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就是简单的混凝土堆砌,于是出现了渠道.沟道.田间道路甚至田境都混凝土化,填河开山,大量平田整地,认为这就是现代农业,而不注重生态农业环境的建设。
在如今大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屮,不可避免要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或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背景的不良变化会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化途径,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如何协调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Z 间的良好关系,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1灌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过度灌溉带来面污染问题。
适量的灌溉可以加速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便于作物的吸收利用;但过量的灌溉水会通过对农田土壤的冲蚀.淋溶,将泥土颗粒. 矿物质.无机物离子.细菌病毒.农药.化肥等排入河流或湖泊而引起下游和容泄区的地表水污染。
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对传统的灌溉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与环境生态发展的根本。
节水灌溉工程不但节水.节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减轻农业面污染的发生,而且大大地减少了蚊子和钉螺的繁殖。
节水灌溉还可以提高水温. 地温,在日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节水灌溉比深水灌溉平均每天提高水温1°C,增加土壤含氧量,使水稻根系发达,抗倒伏,还可以充分发挥肥效•药效。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_111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农业生态环境防护与完善途径本文作者:宋余庆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虽然一些地方制定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政策措施,但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既有来自外部的污染,即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也有来自农业自身的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等滥用造成的农用物资污染。
为了适应新时代生态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亟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良发展体系。
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规模农业。
改革原有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模式,对农业生产进行统筹管理,全面规划和引导农业朝着现代化生态农业的道路前进。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规模农业。
二.建立地区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指标客观评测体系。
农业部门广泛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关键位点,并定期对这些位点的空气.水.土壤.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各类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建立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指标的客观评测体系,并以此来客观.动态.全面地评价各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水平。
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宣传和教育体系。
建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机制,让广大公众对农业生态环境概念和体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适当公布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数据中的污染指标,增强公众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公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思维习惯;每年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布本地区各类水土农产品的理化品质指标,将取得的成绩与大家共享。
四.完善机制,杜绝农业的污染。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有关部门要制定专门办法,杜绝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不得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严格落实政府检测污水和废弃物的责任主体,建立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机制。
五.建立绿色植保服务体系,解决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
建立农业绿色植保服务体系,制定工作目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服务.农产品.土壤和水的质量及农残检测服务。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生态农业的定义、原则、技术及其与传统农业的比较进行探讨,并分析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
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农业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生态农业的定义和原则生态农业,顾名思义,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农业模式。
它旨在最大限度地模拟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保持土壤的健康、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农业的原则包括保护自然生境、尊重生物多样性、促进循环利用和保持土壤的质量。
三、生态农业的技术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原则,农民们采用了各种技术和方法。
首先,他们利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从而减少土地污染和农药残留。
其次,他们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引入天敌来控制农田中的害虫。
此外,他们还通过轮作和间耕等措施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最后,他们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高效灌溉技术来节约水资源。
四、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结构,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生态农业还能够保护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生态农业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保护了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农业通过保护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作物环境及生态2013级XXX(13173050xx)摘要:将农业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的物质、能量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构成了农业生态学本身及其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学课程学习内容、我国部分农业生态现状及对策、以及农业生态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生态问题;土壤学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urvival, activity, reproductive needs of material,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 whole, method using theory and ecology theory, interaction, co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e regulation law,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discussion on coordin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ecology composed of itself and its research contents. Contact the learning content, from the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as well as between agricultural ecology and soil science, three aspects of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Key words:Agricultural ecology; ecology; ecological problems; Soil Science农业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写一篇关于生态农业的论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引言:介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为什么生态农业对解决当前农业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2. 生态农业的原理和基本原则:阐述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如最小化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多样化作物种植等。
3. 生态农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体质量等。
4. 生态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如提供可持续的农产品产量、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等。
5. 生态农业的实践和应用:介绍一些成功的生态农业实践案例,探讨生态农业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6. 生态农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对未来生态农业的展望,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推动,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7. 结论:对生态农业的意义和前景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解决
农业环境问题和追求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在写论文时,可以结合大量的研究资料、数据和案例,对生态农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力求做到内容科学、合理、可信。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第一篇: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浅谈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及调节控制的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是一种农业应用性学科。
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 目前已迈入完善期。
而新世纪的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会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的需求会越来越紧迫,这就要求农业生态学走高效持续的模式,为推动生态农业建设是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发展展望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包括农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标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并最终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20世纪农业生态学有了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
1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1 基础作用农业生态学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农业生态学揭示的规律(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规律,生物与环境互适互作规律,生物物种间的相生相克规律等)是农业科学的最基本规律,是学习和研究其他农学学科的基础;其次, 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 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第三,任何从事农业科技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行政管理人员,都应具有农业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基本知识。
否则,在生产实践中行不通。
1.2 综合作用农业生态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态学知识的综合性。
在研究农业生态学规律时,除应具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外,还应具有物理学、化学、数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畜牧学、林学、水产学、园艺学、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经济、政治、地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生态学课程论文
生态农业规划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摘要:阐述生态农业的起源,生态农业的定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国内发展生态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生态农业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规划;发展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lan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lanning; development现在的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问题的日益突显,环境、资源与经济、人口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1]。
发展生态农业,是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种植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利用自然过程,以最少的投入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正常的更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题目: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摘要]中国是世界大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可利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在有限土地上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我国人口刚性增长的需要成为了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套作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土地的生产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结合目前国内套作种植模式的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套作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需要合理利用套作发展的优势,避免套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套作;产量;土地利用率;水分利用率The Recognize of Relay Intercropping Mode in North China[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so the population is, but per capita shar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is less 40 percent than that of in the world. Recent years,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on, can uses arable land increasingly less, to in limited land Shang improve land output, guarantee my population rigid growth of needs become has sw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ers before of major strategy task. Intercropping as a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efficient use of land in this contex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ropping refers to the former crop growth stage of plants, between rows or beds after seeding or planting of crops cultiva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internal status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models, target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ing farml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require reasonable advantage of intercropping development, avoid problems in the planting,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income.[Keywords] interplanting; production; land-use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1 研究意义及目的1.1套作模式种植的意义当今世界农业正面临人口过度增长、不可再生资源不断耗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严峻的挑战,寻求农业发展的新出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预计2030年将达16亿,而中国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耕地0.093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我国人口刚性增长的需要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人们开始对过去在资源与环境方面采取的战略和措施进行反思,不得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作物可持续生产的种植体系进行探索,以寻求一个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套作种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有效利用土地的生产技术,相对单作而言,套作种植具有明显的高产、抗病虫、提高复种指数、减少肥料投入、防止土壤流失等优势。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套作较单作增产幅度为30%一50%。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具有稳产保收作用。
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套、混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动力,可增加30%就业率。
间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用地矛盾,甚至陆地与水生动植物争夺空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促进农林牧多种作物协调发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间套作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据粗略估计,世界间套作面积1亿hm2以上,其中中国间套作种植面积约有0.2亿hm2,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2套作模式种植的目的实行套作种植的目的在于通过某些途径更有效地吸收利用各种资源,从而起到增产增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说是“套作效应”,主要存在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与补偿效应等五大效应。
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作物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水肥竞争与光竞争。
适当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过于激烈,就会产生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不利现象,这就有可能引起间套种植的失败。
所以套作种植的基本原理,就在于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增产效应,克服其竞争机制,以实现最终目的。
而对套作进行研究就在于遵循其基本原理,通过弄清套作系统种间作用关系,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套作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套作优势,避免因竞争而减产,最终达到系统增产的目的。
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而冬小麦套玉米、花生、棉花等是华北地区农田套作的主要模式。
由于华北平原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多雨,春秋季较短,是小麦种植的良好基地。
此外,在许多地方除了运用农作物作为套作的模式外,还有经济作物的运用。
2.国内套作模式发展2.1 套作种植发展历史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发挥早种早育的农时作用,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粮食产量,套作是目前广大农村普遍推广应用的一项实用技术。
所谓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套作在中国起源甚早,6 世纪《齐民要术》中已有大麻套种芜菁的记载。
明代麦棉套种和早晚稻套种等已有一定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实行套作最普遍的国家之一。
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后季作物适时播种,缓和用工矛盾和避免旱涝或低温灾害。
套作应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调节好作物田间配置,掌握好套种时间,解决不同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间互相争夺日光、水分和养分等矛盾,促使后季作物幼苗生长良好。
2.2目前套作种植模式发展现状在华北地区以往都是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这样在小麦收获后与玉米出苗之间就有15~20d或更长时间的土壤空白期,这期间有24267~32261J/cm2的太阳能和360~380 0C的积温不能得到利用而浪费掉。
现在通过在小麦收获前15~20d将玉米套播在麦行间,使得玉米相应收获期也提早,又防止了玉米的贪青晚熟,保证下茬小麦的适时播种。
一般套作玉米产量比单作每公顷增产1050kg左右。
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逐渐减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需要土地生产效率更高的种植模式。
近年来,该区域在“小麦-玉米”模式上发展起来的“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模式,其资源利用效率与土地生产率较高,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和高产潜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形成了互补效应,实现增加光合时间、增大光合面积与改善光照分布和增加光截获量,提高农田产量,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比“小麦-玉米”模式提高20%多。
此外,除了麦玉套作,华北地区还采用“以粮为主间套瓜菜”的套作模式。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有的生育期短,有的植株矮小,有的可随时收获,这位进一步集约化利用耕地提供了可能。
如河北省南部地区种植小麦、菠菜、番茄、大白菜四种四收结构类型。
头年9月中旬播种冬小麦,入冬前在垄背上种菠菜,第二年小麦拔节前收菠菜,6月上旬又在垄背上种植番茄,小麦收获后,又在麦茬上种植大白菜,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
又如在山东省五莲、诸城、营县、胶南、日照等县(市)推广的小麦间套西瓜、花生、菠菜、萝卜的多作物间套作模式,第一年九月中下旬在大畦中播种小麦,小畦中种植菠菜,春节前后即可上市,次年5月在小畦中种植西瓜,7月下旬西瓜收获后,在8月中旬种植萝卜。
在这种五种五收模式中小麦可为西瓜幼苗的生长挡风增温;西瓜的肥水管理,有利于小麦的穗粒饱满和花生的生长,也为萝卜的生长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3.套作种植模式的优势1、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因为套作使作物实现了空间上的互补,在苗期扩大全田的光合面积,减少漏光损失;在生长旺盛期,增多叶片层次,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生长后期,维持较高叶面积指数,增加营养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实现了密植效应。
而且不同作物生育期有差异,就从时间上提高了对光、热、气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套作效果。
在套作时利用作物营养生态位的异质性,全面、均衡、协调地利用土壤养分,维持土地生长力将需肥特性不同的作物搭配种植,使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利用能起到互补、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土地生产能力。
2、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根据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搭配适当的物种,如秋播作物和春播作物,秋春播作物和夏播作物,多年生作物和一年生作物,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套种后茬作物,使一年内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地区,解决了前后作物争季的矛盾,实现复种。
3、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套作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对农田水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加根层土壤的贮水量;套作一方面减小棵间蒸发、抑制无效蒸腾,另一方面优化作物系统的源-库关系,创造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为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利用和高产打好基础,在不增加农田灌溉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