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0胡凯:清华简《祭公之顾命》集释

合集下载

清华简封许之命解析TsinghuaUniversity

清华简封许之命解析TsinghuaUniversity

清华简《封许之命》解析

子居

宽式释文

……越在天下,故天劝之亡斁,尚振厥德,膺受大命,骏尹四方。则惟汝吕丁,肇牵文王,毖光厥烈。

武王司明刑,厘厥猷,祗事上帝,桓桓丕敬,严将天命。亦惟汝吕丁,扞辅武王,攼敦殷受,咸成商邑。

……,命汝侯于许。汝惟臧耆尔猷,虔恤王家,简乂四方不 ,以勤余一人。

锡汝苍珪、秬鬯一卣。路车、璁衡、玉轸、鸾铃、素旂,朱 䡇。马四匹,攸勒、氍毡、罗缨、钩膺、豹弁、匿。

赠尔荐彝、盏□、燧珧,龙 、琏、鑵、钲、㠻、勺、盘、鉴、蓥、 、舟、禁、鼎、簋、觥、䤾。恪!

王曰:“於呼,丁,戒哉!余既监于殷之不若,稚童兹忧,靡念超级,汝亦惟就章尔虑,祗敬尔猷,以永厚周邦,勿废朕命,经嗣世享。”

释文解析

…… (越)才(在)天下,

整理者言:“第一简缺失。”1所缺失的内容,应当较可能是

册命仪式的时间、地址、仪式进程及追述文王的事迹等内容,其中追述文王事迹部份当与下文述武王事迹的“武王司明刑,厘厥猷,祗事上帝,桓桓丕敬,严将天命”相似。

整理者言:“《书·酒诰》有‘越在外服’、‘越在内服’,均以‘越在’起句。”2虽然整理者所引《尚书》有“越在”辞例,但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越在”辞例目前不见于西周金文。

“天下”作为先秦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于金文中最先只在《豳公盨》中出现,李学勤先生据《豳公盨》的纹饰和器形推测其成于西周中期晚段,但由于盨直到春秋中期才消失,因此也不能排除《豳公盨》成于春秋初期、前期的可能。故目前尚无确证可以证明西周时期就已有“天下”一词。以有“越在天下”句的缘故,清华简《封许之命》的成文时间当接近于春秋初期。

清华简《说命》考论

清华简《说命》考论

这 里所 叙 述 的 , 应 该 是 戎 狄 部 落 的 一 支 “ 赤俘之 戎 ” 如 何 诞 生 的 神 怪 故 事 。 据 说 傅 说 原来 是 “ 失仲使人” [ ] , 即失 仲 的役 夫 。但 某
人 注 目的是 《 说命》 上、 中、 下三篇 , 这 是 先 秦 时
期 的重 要 典 籍 《尚 书 》中 的 一 部 分 。 据 编 者 介 绍, 今传 《 十 三 经 注 疏 》中 由唐 孔 颖 达 纂 定 《尚
分 有 益 的 。最 近 , 清 华 大 学 出 土 文 献 研 究 与 保
践, 邑人 皆从 。 一 豕 随仲 之 自行 , 是 为 赤 俘 之戎。 [ ] 2
护 中心 编撰 的 《 清华 大学 藏 战 国竹 简》 第 3卷
也 由上 海 中西 书 局 出 版 了 。在 这 一 卷 中 , 最 引


神 怪故事—— 非《 尚书》 所 宜有
天 乃命 说 伐 失 仲 。 失 仲 是 生 子 , 生 二
清华简《 说命 上 》 有 这 样 一 段 记 载 ①:
戊( 牡) 豕 。 失 仲 卜日 : “ 我 其 杀之 ; 我 其
戎 ”, 即 戎 狄 部 落 中的 一 支 。
像 这 样 讲述 某 戎 狄 部 落 形 成 的 奇 异 过 程 ,

为 便于排 版 和阅读 , 文 中古 字一律 改为 现今 通行 字 , 编 者标 点错 置者亦 予改 正 。

清华简_保训_献疑

清华简_保训_献疑

∋ 40 ∋
中国哲学史 2010 年第 3 期
认为该字完全可以读本字# 述∃ , 没有必要辗转求变。笔者还认为# 恐, 述 宝训 ∃ 的# 恐∃ 字, 应如李 锐先生读为# 恭∃ ! , 连读为# 恭述 保训 ∃ 似更好。# 述∃ 的意思为口述, 论语 ∋ 述而 有# 子曰: 述而 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 所谓# 述∃ 者, 传于旧章也; 所谓# 作∃ 者, 新制作礼乐也。下文中关 于舜和微的两段就是# 传于旧章∃ , 正文部分也有两组句子可以证明文王是口述: # 发, 朕疾适甚, 恐 不汝及训∃ , # 今朕疾允病, 恐弗念终, 女以书受之, 钦哉, 勿轻! ∃ 前一句# 不汝及训∃ 就是# 不及训汝∃ , 与# 恭述 保训 ∃ 呼应; 后一句意思是说我口述, 你写下来, 也与# 恭述 保训 ∃ 一致。当然# 恭述 保 % 但不影响前两句作为文章小序地位。这几 训 ∃ 也可以如廖名春先生所读, 读为# 恐, 述 保训 ∃ 。 句到了# 恭述 保训 ∃ 这里文气戛然而止, 各句之间组成自足的单元。这样, 第一段成了对 保训 出 现背景的介绍。这种文字与百篇 书序 相当, 试比较一下: 惟王五十年, 不瘳。王念日之多历, 恐, 述 宝训 。 & 惟十有一年, 武王伐殷, 一月戊午, 师渡孟津, 作 泰誓 三篇。
!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陈振孙 : 直斋书录解题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28 页。 廖名春 : 清华大学藏战国 竹简(保 训) 释文 初读 , 见孔 子 2000 网 , 网 址 : http: / / w ww . confucius2000. com/ ad min/ list . asp? id= 4027。 戴圣 : 礼记 , 见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本 1604 页 。 李锐 : 清华简(保训) 试读 , 孔子 2000 网 , 2009/ 4/ 14. 网址 : htt p: / / ww w. co nfucius2000. com/ adm in/ list. asp? id= 3988。

清华简与先秦《书》经传流-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

清华简与先秦《书》经传流-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

清华简与先秦《书》经传流: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

摘要: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滕》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滕》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滕》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关键词:清华简;《尚书》;《书小序》;孔子

秦汉以降,《尚书》的流传过程十分复杂,有伏生今文、孔壁古文、张霸“百篇”,杜林漆书、梅赜古文等不同版本,古文《尚书》的作者有孟子、孔安国、宋忠、郑冲、王肃、

孔氏家学、梅赜等不同说法,其成书年代有战国说、西汉说、东汉说、东晋说等,从西汉开始,对古文《尚书》的考辨一直绵延不绝,跨越了2000多年的《尚书》学史,因此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成为时间跨度最长、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

秦代焚书,致使先秦《尚书》诸篇大多佚失,后世的学者,虽然找到了《古文尚书》与其他文献蹈袭雷同的证据,却无法判定两者究竟是谁抄了谁,梅赜本古文《尚书》缺乏可信的版本作参照,这是古文《尚书》真伪问题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所在。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香港文物市场抢救回一批珍贵的战国竹简,据初步统计,竹简总数为2500枚(包括残片),其中整简的数量约1800枚。郭店简800多支,上博简1200多支,因此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批战国时期竹简。清华简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最为令人振奋的发现就是失传2000多年《尚书》重新面世,因此,以清华简的发现为契机,梳理先秦时期《尚书》的传流,是真正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

清华简注释之商榷

清华简注释之商榷
些错 误关 系 到简 文 的来自百度文库伪 , 有 深入 讨论 的必 要 。


《 周 武王有疾周公所 自以代 王之志 ( 金滕 ) 》 的注释 问题
整理者加 的篇题是《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 自以代王之志( 金滕 ) 》 , 但是竹简原来只在背面有篇题《 周武
王有 疾周 公所 自以代 王之 志 》 , 并没 有 “ ( 金滕) ” , “ ( 金滕 ) ” 是 整理 者加 上 的 , 因为整 理者 认 为简文 就是 今
功, 为三坛 同珲。为坛於 南方, 北面, 周公立焉。植璧秉硅 , 乃告大王、 王季、 文王。史乃册, 祝 日: “ 惟尔元孙某 , 遘厉虐疾 。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以旦代某之 身。予仁若考能 , 多材多艺, 能
事鬼神 。乃元孙不若旦 多材 多艺, 不能事鬼神 。乃命 于帝庭 , 敷佑四方, 用能定 尔子孙于下地 。四
“ 就后武王陟” 时说 : “ 此句今本及《 鲁世家》 并无 , 今本有 ‘ 王翼 日乃瘳 ’ , 《 鲁世家》 略同。 ” 一笔带过。 为什么《 金滕》 是“ 王翼 日乃瘳” , 而简文是“ 就后武王陟” ?因为两篇讲了两个不同的故事。
今本《 金滕 》 讲 的是 : 武王 克殷 后 , 身 患重 病 , 周 公 为之 向先 三王 ( 太王、 王季 、 文王 ) 祝告 , 希 望代替 武 王死 , 让 武 王继续 治 理天 下 。祝 告后 , 周 公 占 卜, 是 吉兆 。第二 天 武王 的病 就 好 了 。我们 可 以把 这个 故 事概 括为 “ 周公 欲代 武王 死 的故事 ” 。这 个故 事在 《 史 记》 中也有 记 载 。 简文 讲 的是 : 武 王克 殷后 , 身患 重病 , 周 公 为之 向先 王 祝告 , 表 示 希望 由他 周 公旦 来 做代 理 王 , 治 理 天下 。祝 告后 武王 就死 了 。我们可 以把 这个 故事 概括 为 “ 周公 欲作 摄政 王 的故事 ” 。这个 故事 在史 书 中 没有 记 载 , 仅见 于 清华简 。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第一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君主之任,臣子之责。”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臣子的责任是尽忠尽职,忠诚地为君主服务。张岱还表示,君主如果不能尽职尽责,臣子也就无法尽忠尽职,这非常重要。

第二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诚实守信,百姓安康。”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诚实守信,这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本原则。如果君主能够诚实守信,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国家也就能够繁荣昌盛。

第三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慎终追远,天下太平。”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慎重对待,以追求最长远的目标,这样才能够维护国家的长久安定。如果君主能够慎终追远,全国的人民就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清华简·说命》补释三则

《清华简·说命》补释三则

《清華簡·說命》補釋三則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馬楠

一既亦厎乃服

《傅說之命》下篇曰:

王曰:“敚(說),眔(既)亦乃備(服),勿易卑(俾)(越)。”

【3】

字整理者讀為“詣”,據《漢書·楊王孫傳》顏注訓為“至也”,固然是很好的意見,但仍有不愜之處。筆者認為,從“旨”得聲諸字往往可以讀為“厎”,訓爲致,有供、具義。如:

《周頌·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毛傳“耆,致也。”①

《國語·晉語九》“及臣之壯也,耆其股肱以從司馬。”韋注“耆,致也。”

耆本六十長老之名,訓“致”必是假爲他字。案《禹貢》“震澤厎定”,《史記·夏本紀》作“震澤致定”,“覃懷厎績”,《夏本紀》作“覃懷致功”,皆訓“厎”爲“致”,而“厎定”與《武》“耆定”辭例猶相似,氐、旨韻部相同,聲紐端組、章組同為舌音。

又《尚書·西伯戡黎》有:

殷之卽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指乃功”義同《武》“耆定爾功”,“指”亦當讀為“厎”,訓爲“致”。

二五祀

《傅說之命》下篇簡【8】云:

王曰:“敚(說),昔在大戊,克漸五祀,天章之用九悳,弗易百青(姓)。”

【8】整理者舉《國語·魯語上》“禘、郊、祖、宗、報”,《周禮·大宗伯》“五祀”以釋此。諸經傳記言“五祀”各有所指,注家釋“五祀”亦各有差,或據昭二十九年《左傳》釋爲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五行之神,或可據《禮記·曲禮》、《月令》釋爲戶、竈、中霤、門、行爲五祀。②又“克漸五祀”之“漸”殊不可解,今試作別釋。

謹案,《尚書》涉及商事,多稱五祀、五年,如《多方》:

①宣十二年《左傳》楚莊王引“耆定爾功”,杜注同。

释清华简《命训》中的“耕”字

释清华简《命训》中的“耕”字

“ 设 万邦 ” 句 , 不见 于《 孟 子 》, 当 系 传 本 有 别 。按 “ 万邦 ” 一词 屡见 于 《 尚书 ・ 尧 典 》、 《 益 稷 》、 《 洛诰 》 等
注 :
① 在《 厚父》 简整理过程中 , 出 土文 献 研 究 与保 护 中心 的马 楠
博士 、 程 浩 硕 士 等 都指 出 了这 一 点 。
1 991 . 6 9.
至 于《 孟 子》 所载“ 四方有 罪 无 罪惟 我 在 ” 两句 ,
不 见于 《 厚父 》 简文 , 这应 该也 是传本 的不 同。 类 似 的 情形 . 我们 在 清华 简 第 一辑 所 收《 尹诰 》 篇 里 已 经 遇
【 责任编辑 : 陈红 】
释清华简《 命训》 中的“ 耕" 字
赵 平 安
( 清华 大学 出土 文献研 究与保 护 中心 、 教 育部 重 点研 究基 地 出土 文献 与 中国古代 文明研 究 中心 、
国家 2 0 1 1 计 划 出土文 献与 中国古代 文 明研 究协 同创新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4 )
清华 简第 五辑 中有 一 篇 《 命 训 》, 共 1 5支 简 , 内 容连 属 . 是 一篇 相对 完整 的古 书 , 有下 面 一段 文字 :
《 厚 父》 是非 常 重要 的古 代 文献 , 有 许 多 问 题 需 要 深 入 探 究 以 上 所 论 是 否 妥 当 , 尚祈大 家指 教 。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总第223期‘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袁㊀青

[收稿日期]㊀2021-06-24

[作者简介]㊀袁青(1987 ),男,江西吉水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ZX024) 最新黄老学出土文献研究㊂

[摘㊀要]㊀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㊂‘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 命定义 之 命 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 身命 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㊂墨家的 非命 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 大命 和 天命 ,而肯定了 小命 和 身命 ㊂‘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 非命 论和黄老学㊁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㊂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㊂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㊂

[关键词]㊀清华简;‘命训“;‘心是谓中“;‘治邦之道“;命论

[中图分类号]㊀B22;K877.5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1)11-0051-09

[文献标识码]㊀A [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11106

㊀㊀一㊁引言

㊀㊀清华简中有三篇简文涉及命论,分别是‘命训“‘心是谓中“和‘治邦之道“,这三篇文献均为战国时期文献[1],其命论各有侧重㊂ 命 观念源远流长,是早期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评清华简《祭公之顾命》

评清华简《祭公之顾命》

評清華簡《祭公之顧命》

評清華簡祭公之顧命

何按: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被釋讀者稱爲祖本,單從《祭公之顧命》五字,卽可判其百祖本也,如同稱《康誥》爲“康王之誥者”,已非當時之篇名也。又如簡文“朕之皇祖周文王”,穆王能稱其高曾祖爲周文王?這就如同唐明皇稱李世民爲朕

之皇祖唐太宗,有這種稱法嗎?請釋讀諸公舉一例看一看?當然“清華簡”除外!

以下抄錄簡文及書,並分别作注,于注中略作評議。

簡注多抄自釋讀之注,書文注則參考諸家注釋。

《簡》祭公之顧命王若曰:“祖祭公,哀余小子,昧其在位,旻天疾威,余多時假懲。我聞祖不豫有遲,余惟時來見,不淑疾甚,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謀父朕疾惟不瘳。朕身尚在茲,朕魂在朕辟昭王之所,亡圖不知命。”王曰:“嗚呼,公,朕之皇祖周文王、烈祖武王,宅下國,作陳周邦。惟時皇上帝宅其心,享其明德,付??四方,用膺受天之命,敷聞在下。我亦惟有若祖周公暨祖召

公,茲迪襲學於文武之曼德,克夾紹成康,用畢成大商。我亦惟有若祖祭公,修和周邦,保乂王家。”王曰:“公稱丕顯德,以余小子揚文武之烈,揚成、康、昭主之烈。”王曰:“嗚呼,公,汝念哉!遜措乃心,盡付??余一人。”公懋拜手稽首,曰:“允哉!”乃召畢[鳥亘]、井利、毛班,曰:“三公,謀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王受之,惟武王大敗之,成厥功。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用威,亦尚宣臧厥心,康受亦式用休,亦美懋綏心,敬恭之。惟文武中大命,戡厥敵。”公曰:“天子、三公,我亦上下譬於文武之受命,皇[甚冘]方邦,丕惟周之旁,丕惟后稷之受命是永厚。惟我後嗣,方建宗子,丕惟周之厚屏。嗚呼,天子,監於夏商之旣敗,丕則無遺後,至於萬億年,參敘之。旣沁,乃有履宗,丕惟文武之由。”公曰:“嗚呼,天子,丕則寅言哉。汝毋以戾茲辠辜無時遠大邦,汝毋以嬖御塞爾莊后,汝毋以小謀敗大作,汝毋以嬖士塞大夫、卿士,汝毋各家相乃室,然莫恤其外。其皆自時中乂萬邦。”公曰:“嗚呼,天子、三公,汝念哉。汝毋?[臤下力],唐唐厚顔忍耻,時惟大不淑哉。”曰:“三公,事,求先王之恭明德;刑四方克中爾罰。昔在先王,我亦不以我辟陷於難,弗失於政,我亦惟以沒我世。”公曰:“天子、三公,余惟弗起朕疾,汝其敬哉。茲皆保胥一人,康□之,蠥服之,然毋夕□,維我周有常刑。”王拜稽首舉言,乃出。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古代命运观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古代命运观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古代命运观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撰⽂ | 陈民镇(清华⼤学出⼟⽂献研究与保护中⼼博⼠后)

责编 | 许嘉芩刘愈

◆◆◆◆◆

本⽂要点

■《哪吒》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出⾃道教,但在道教的类似说法中,“命”主要是就⽣命⽽⾔的,有⼈直接将其理解为命运,其实并不准确。

■商周时期⼈们关注的尚是王权正统与天命的关系,到了春秋战国,随着知识阶层的扩⼤,个体意识得到凸显,⼈们开始更多关注个⼈的命运。

■“成事在天,谋事在⼈”是中国古代命运观的基调,⽽宿命论也不乏市场。《哪吒》的故事,脱胎⾃《封神演义》,不过《封神演义》更倾向于宿命论,与《哪吒》的旨趣并不相同。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不断刷新影史纪录的同时,也带⽕了⼀句超燃的宣⾔:“我命由我不由天。”

电影中还有⼀句台词:“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可以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注脚。

⼀⽅⾯是天命不可违,另⼀⽅⾯是⼒图逆天改命,《哪吒》实际上是围绕抗争命运展开的“故事新编”,可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相⽐照。“命”与“我”之间的冲突,正是中国古代命运观的基本内容。

1. 我命由我不由天:道教宣⾔

哪吒本是佛教⼈物,但真正让他妇孺皆知的,却是以道教为底⾊的神魔⼩说《封神演义》。这⽆疑是中国特⾊的造神故事:⼀个来⾃古印度的神灵穿越到商代末年,被安上了⼀个从唐代穿越⽽来的爹,最终转型为道教⼤神。

⽽最早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号的,正是道教。

⼤致成书于西晋的《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东晋的葛洪在《抱朴⼦》中引述早期道家经典《龟甲⽂》:“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亿万年。”

_蟋蟀之志及其诗学阐释

_蟋蟀之志及其诗学阐释

《蟋蟀》之‚志‛及其诗学阐释

——兼论清华简《耆夜》周公作《蟋蟀》本事

陈民镇

【内容提要】论者对清华简《耆夜》所栽周公作《蟋蟀》本事多有质疑,这些质疑并非没有可商之处。通过对清华简《耆夜》性质的探讨,可知其记述大抵可信,周公作《蟋埤》本事具有合理性。本文继而对《蟋蟀》的文本之志、诗人之志、读者之志进行了讨论,可知《蟋蟀》之"志‛与《耆夜》所栽史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印证的。

【关键词】清华简《耆夜》《蟋蟀》诗言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中《耆夜》® —篇,载武王八年征伐耆(黎)之后,于文太室举行饮至礼典,其间武王、周公等人相与酬酢赋诗,所见乐诗是先秦诗歌的新材料。其中,除了四首逸诗之外,尚有一首周公所赋之诗,无论是题名还是内容,均与今本《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相类,尤为引人注目。关于该诗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关于该诗的主旨,亦是聚讼纷纭。笔者不揣固陋,拟对《蟋蟀》的性质及其"志‛ 略作阐论,祈蒙方家教正。

-《耆夜》的性质及周公作《蟋蟀》本事考辨李学勤先生在最初介绍《耆夜》所见《蟋蟀》时,是基本肯定《蟋蟀》系周公所作的。®后李先生又撰文指出简文与《唐风》两篇《蟋蟀》存在不同,其成篇的时期和地域应该有较大的距离。从《唐风》一篇显然比简文规整看,简文很可能较早,经过一定的演变历程才演变成《唐风》的样子。®李先生引证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所出晋侯对器物说明《诗序》所讲恐怕不是史实,周公作《蟋蟀》更近事实,先生目光如炬,足堪敬佩。与此同时,有不少学者质疑《耆夜》所载周公作《蟋蟀》本事,歧见迭出,有必要作一番梳理与辩证。

楚简《祭公之顾命》与《祝辞》新证

楚简《祭公之顾命》与《祝辞》新证

楚简《祭公之顾命》与《祝辞》新证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物春秋》2021年第05期

【关键词】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祝辞》;战国时期

【摘要】清华大学藏楚简《祭公之顾命》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史料价值可比《尚书》。简文记述祭公病重期间,周王前去探视,并向祭公请教治国方略。此文见于《逸周书》,两者相校,文字多有差异,简本胜于今本。楚简《祝辞》分两部分:前半为“恐弱”与“救火”,“弱”读为溺,二者与水火相应;后半为“随弓”“外弓”“踵弓”,儒家以“射”喻修身,“三弓”祝辞的核心观念近于《诗经·蟋蟀》。

清华大学藏楚简《祭公之顾命》[1]是重要的先秦文献,史料价值可比《尚书》。此文见于《逸周书》,两者相校,文字多有差异。现对简文略作考证,分论于下。

楚简《祭公之顾命》云:

王若曰:祖祭公,哀余少子,妹其在位,旻天疾威,余多时瑕惩。我闻祖不豫,有迟。余惟时来见,不吊疾甚,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谋父朕疾惟不瘳。朕身尚在兹,朕魂在朕辟昭王之所,亡图不知命。

王曰:於乎,公,朕之皇祖周文王、烈祖武王,宅下国,作甸周邦。惟时皇上帝宅其心,享其明德,付畀四方,用膺受天之命,敷闻在下。我亦惟有若祖周公暨祖召公,兹由联孝于文武之曼德,克夹绍成康,用毕成大商。我亦惟有若祖祭公,修和周邦,保乂王家。王曰:公称丕显德,以余少子扬文武之烈,扬成康昭主之烈。王曰:於乎,公,汝念哉。逊惜乃心,尽付畀余一人。

简文云:“哀余少子,妹其在位。旻天疾威,余多时瑕惩。”今按:

“妹”,简文从子、未声。《仪礼·丧服传》云:“故子生三月。”郑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左传·成公二年》云:“必以肖同叔子为质。”杜预注:“子,女也。”又,西周《大盂鼎》铭文云:“汝妹辰有大服。”《释名·释亲属》云:“妹,昧也。犹日始入,历时少,尚昧也。”

西周大盂鼎铭文汇释刍议

西周大盂鼎铭文汇释刍议

西周大盂鼎铭文汇释刍议

作者:闫格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年第23期

摘要:大盂鼎有铭文291字,其铭文内容向来被诸多学者争论。对个别字的释读不同,会影响对整体文意的把握。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前辈学者对于此鼎的研究已十分详尽。文章就争议颇多的部分对各家铭文做了简要汇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盂鼎;西周;汇释;周康王

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23.025

大盂鼎传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镇礼村(一说眉县礼村),其流传情况最早在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中有记载:“是鼎于道光初年出眉县礼村沟岸中,为岐山令周两樵所得,旋归岐山宋。同治间项城袁筱坞侍郎以七百金购获之,今归吾乡潘公勤文。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大澂视学关中,袁公出示此鼎。”大盂鼎出土后,经辗转收藏,后由袁保恒购得,献给左宗棠。左宗棠随即运至北京,赠给潘祖荫,以答其荐保之恩。潘祖荫去世后,大盂鼎便由潘氏族人保护。抗战时期大盂鼎被埋入潘氏家宅地下以躲避日军搜查。1951年,潘祖荫孙媳潘达于将大盂鼎捐献国家,鼎于次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1959年大盂鼎转藏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后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其间,陈介祺、王国维、杨树达、郭沫若、于省吾、唐兰、白川静、陈梦家、马承源、冯时等都对大盂鼎铭文进行了考释。本文将汇集各家释文,提出异议,以就教于方家。

1 铭文

“若曰”。

陈介祺认为“王若曰”,是史官记录王说的话,史书王言之辞也,若者恐书辞之未能达王意也,史文之谨也,为“周史之书法也”。于省吾认为:“凡史官或大臣宣王命史称。”①唐兰认为“王若曰”是命辞之始。白川静认为,“王若曰”是在册命之始的记述语,是史官传达王的话语的形式,“若”和《孟子·梁惠王上》中“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的“若”用法相同。陈梦家认为,“王若曰”与周初史官代宣王命的制度有关。马承源认为,“王若曰”即“王如此说”,是商、周史官传达王命或文告的第一句,在篇中的其他命辞则作“王曰”,不再使用“若”字,是王臣宣布王策书的程序。上说均可商榷。

清华简《祭公》与西周三公之制

清华简《祭公》与西周三公之制

作者: 杜勇[1]

作者机构: [1]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天津300387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4-2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清华简;《祭公》;三公;执政大臣;合议制

摘要:清华简《祭公》源自可靠的西周文献,筒文所言三公具体人名为研究三公之制提供了崭新线索。三公为西周时期朝廷执政大臣的通称,但不以三人为限,主要由卿士寮、太史寮有关部门的主官三四人或五六人组成,其中常有一人为首席执政大臣。三公多来自畿内伯爵诸侯,而畿外诸侯入为王朝卿士的情况则较为少见。执政大臣大都尊享公爵,通常及身而止,多不世袭,以保持机构政治活力。在周天子享有最高决策权的前提下,西周三公合议制实际行使中央政府职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执政色彩和优化行政决策作用。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子居

在本文中,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进行分析。

于清华简《说命》上篇中,不仅有很多始见于西周及春秋初期的辞汇,而且已可见到有属于春秋前期的“方”、“然”、“皆”等虚词,由笔者的《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1等文的相关研究可见,此种情况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春秋前期。在《说命》上篇中,还可以见到“筑城”这样的辞汇。而在殷商、西周时期,皆称“作邑”,未见称“筑城”者,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犹称“作邑”。且殷商、西周也未见“筑”字,该字首见于《尚书》的《费誓》、《金縢》等篇及《春秋·庄公元年》,由此可以推测“筑”字极可能是春秋前期才出现的字。故“筑城”一词一样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必非殷商、西周作品。又,笔者于《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2一文中已指出“‘状’字一样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最先见于春秋后期的《山海经》之《山经》部份”,而“状”字一样见于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与此相应的还有“是为”一词,该词在文献中最先见于《穆天子传》及《山海经》。由此当可判断,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成文时间应不早于春秋前期,最可能是春秋后期之初的作品。

下面,将逐句分析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在分析进程中,可1《学灯》第十七期,简帛研究网:,2011年1月1日。

2孔子2000网站,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版:,2013年2月24日。

以清楚地看到清华简《傅说之命》实当做文于春秋后期之初的更多文本证据。

《说命》中篇释文

说来自傅岩,在殷。武丁朝于门,入在宗。王原比厥梦,曰:“汝来,惟帝命。”说曰:“允若时。”武丁曰:“来格汝说。听戒朕言,寘之于乃心。若金,用惟汝作砺。古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惟庶相之力乘,用孚自艺。敬之哉!启乃心,日沃朕心。若药,如不瞑眩,越疾罔瘳。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满水,汝作舟。汝惟兹。说,底之于乃心。且天出不祥,不徂远,在厥胳。汝克 视四方,乃俯视地,心毁惟备。敬之哉!用惟多德。且惟口起戎出羞,惟干戈作疾;惟爱载病,惟干戈眚厥身。若诋不见,用伤。吉,不吉。余告汝若时,歭之于乃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集釋

(首發)

胡凱集釋、按語

煙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2010級碩士研究生

說明

本篇是煙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研究生讀書會所編撰的《清華簡(壹)集釋》的第八篇。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江林昌老師、孫進老師的指導下編撰關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冊的《集釋》。

九篇集釋由陳民鎮統稿,竹簡圖版文字的剪切由顏偉明、禚孝文負責。另附《清華簡研究論著目錄簡編》,各篇具體分工如下:

《尹至》:陳民鎮集釋、按語

《尹誥》:陳民鎮集釋、按語

《程寤》:禚孝文集釋、按語

《保訓》:胡凱、陳民鎮集釋,陳民鎮按語

(附《清華簡<保訓>“中”字解讀諸說平議》:陳民鎮撰)

《耆夜》:顏偉明集釋,陳民鎮、顏偉明按語

《金縢》:陳民鎮、胡凱集釋,陳民鎮按語

《皇門》:汪亞洲集釋、按語

《祭公之顧命》:胡凱集釋、按語

《楚居》:陳民鎮集釋、按語

《清華簡研究論著目錄簡編》:汪亞洲、陳民鎮整理

由於本集釋突出資料的全面性與實用性,故不憚繁瑣,務求利用的便捷以及資料的全面。

在編撰過程中,江林昌老師、孫進老師給予我們許多支持與幫助,特此致謝。煙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研究生讀書會由2009級、2010級碩士研究生組成,我們一方面集體研讀,一方面編撰《集釋》。我們在編撰過程中出現的紕漏與謬誤,均由我們自己承擔。

本集釋的編撰結束於2011年6月20日,所參考的資料也截止於此。此後各報刊、網站、會議不斷有新的文章發佈,我們未能作進一步的修訂,望見諒。

我們做的,只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我們所做的集釋希望能給學者提供便利。按語及最終確定的釋文,只是我們淺陋的認識。爲方便學者利用,我們將公佈相關成果。

囿於學力,集釋定然存在不周之處,祈蒙方家批評指正。

凡例

一、本輯是針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冊(中西書局2010年版)所公佈的《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之顧命》、《楚居》九篇文獻的集釋,本輯各篇順序同原書。

二、各篇由解題、釋文、集釋三部分組成。

三、解題交代篇章的基本情況,同時解釋篇題。

四、釋文係在整理者釋文的基礎上,參酌諸家說法以及我們的理解所擬定的,個別地方存疑視之,不強爲之解。釋文提供兩個版本,一是隸定字加破讀後的詞的釋文,二是破讀後的釋文。

五、集釋部分的具體做法是,將釋文拆分成句,每句下示列簡文圖版、句解以及字詞的集釋。簡文圖版利用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編“清華簡字形辭例檢索數據庫1.1版”的資料,特此鳴謝。句解概述對全句釋讀、斷句以及理解的代表性看法,以及我們的判斷。字詞的集釋以字或詞爲單位,基本以發表時間先後爲序羅列諸家觀點,並將整理者及整理小組成員的觀點置於前列。

六、釋文的缺字以“□”代替,可知的補字加以“〔〕”號,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則以“()”號附於所隸字之後,訛字以“< >”表示,衍文以“{ }”表示。

七、《保訓》一篇,在原書出版之前便以公佈,引起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相關研究成果極爲豐富。對於《保訓》的“中”字,討論尤多,特以專門篇幅綜述。

八、另附《清華簡研究論著目錄簡編》,對截止到2011年6月20日、我們所知見的清華簡研究論著目錄進行了梳理,同時也是本集釋的參考文獻。

編者

2011年6月20日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集釋

胡凱集釋、按語

一、解題

清華簡本《祭公》共簡21支,簡長44.5釐米,三道編,第21簡正面末端有篇題“祭公之顧命”,無次序編號。①《祭公》見諸今本《逸周書》,清華簡本與今本內容基本一致,而今本之積疑、訛誤,在得到清華簡本的參證之下,皆渙然冰釋。《祭公》的詞浯文例足以表明是一篇西周文字,不少地方還可與金文對比。②祭公乃周公之後,周穆王時期的重臣。在《祭公》一篇中,祭公闡述了夏、商滅亡以及周人“受命”的教訓,告誡穆王如何維護周朝國祚,其中對話亦頗多涉及對天命的理解。

本文所引《祭公》今本取自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所引前賢研究成果亦參考該書。

二、釋文

简1:王若曰:“且(祖)(祭)公,(哀)余少(小)子,(昧)亓(其)才(在)立(位),(旻)天疾畏(威),余多寺(時)叚(?)(懲)。我(聞)且(祖)不

简2:余(豫)又(有)(遲),余隹(惟)寺(時)逨(來)(視)。不(淑)疾甚,余畏天之(作)畏(威)。公亓(其)告我印(懿)悳(德)!”(祭)公拜〓(拜手)

简3:〓(稽首),曰:“天子,(謀)父縢(朕)疾隹(惟)不瘳。縢(朕)身尚才(在)(茲),縢(朕)(魂)才(在)縢(朕)辟卲(昭)王〓(之所),(芒—亡)(圖)不智(知)命。”

简4:王曰:“於(嗚)(虎—呼),公!縢(朕)之皇且(祖)周文王、剌(烈)且(祖)武王,厇(宅)下(國),(作)(陳—甸)周邦。隹(惟)寺(時)皇上帝

简5:厇(宅—度)亓(其)心,卿(享)亓(其)明惪(德),(府—付)

①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73頁。

②李學勤:《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2010年第5期。

畀四方,甬(用)(—膺)受天之命,尃(敷)(聞)才(在)下。我亦隹(惟)又(有)若且(祖)

簡6:周公(暨)且(祖)卲(召)公,(茲)由(迪)(襲)(學)于文武之曼(蔑)惪(德),克夾卲(紹)(成)康,甬(用)(畢)

簡7:(成)大商。我亦隹(惟)又(有)若且(祖)(祭)公,(攸—修)和周邦,保(乂)王(家)。”王曰:“公爯(稱)不(丕)顯惪(德),簡8:(以)余少(小)子颺(揚)文武之剌(烈),颺(揚)(成)、康、卲(昭)宔(主)之剌(烈)。”王曰:“於(嗚)(虎—呼),公,女(汝)念(哉)!愻(遜)惜(措?)乃

簡9:心,(盡)(府—付)畀余一人。”公(懋)拜〓(拜手)〓(稽首),曰:“(允)(哉)!”乃(詔)(畢)貆、(井)利、毛班,曰:“三公,(謀)父縢(朕)

簡10:疾隹(惟)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攺(改)大邦(殷)之命,隹(惟)周文王受之,隹(惟)武王大贁(敗)之,

簡11:(成)氒(厥)(功)。隹(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甬(用)畏(威),亦尚(寬)(壯)氒(厥)心,康受亦弋(式)甬(用)休,亦(美)

簡12:(懋)妥(綏)心,敬龏(恭)之。隹(惟)文武(—中)大命,(戡)氒(厥)(敵)。”公曰:“天子、三公,我亦(上)下卑(辟)于文武之受

簡13:命,(皇)()方邦,不(丕)隹(惟)周之蒡(旁),不(丕)隹(惟)句(后)禝(稷)之受命是羕(永)(厚)。隹(惟)我(後)嗣,方(建)宗子,不(丕)

簡14:隹(惟)周之(厚)荓(屏)。於(嗚)(虎—呼)!天子,藍(監)于(夏)商之旣贁(敗),不(丕)則亡(遺)(後)〔難〕,至于萬{〓}(億)年{〓},參舒(敘)之。

簡15:旣沁,乃又(有)(履)宗,不(丕)隹(惟)文武之由。”公曰:“於(嗚)(虎—呼),天子,不(丕)則(寅)言(哉)!女(汝)母(毋)(以)戾(災)辠(罪)(辜)

簡16:(芒—亡)寺(時)(—遠)大邦,女(汝)母(毋)(以)俾(嬖)(御)息(塞)尔(爾)(莊)句(后),女(汝)母(毋)(以)少(小)(謀)贁(敗)大(作),女(汝)母(毋)(以)俾(嬖)士息(塞)夫〓(大夫)卿李(士),女(汝)

簡17:母(毋)各(家)相而室,肰(然)莫血(恤)亓(其)外。亓(其)皆自寺(時)(中)(乂)萬邦。”公曰:“於(嗚)(虎—呼),天子,三公,女(汝)念(哉)!

簡18:女(汝)母(毋)□(堅—?)〓(—??),(厚)(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