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一、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主张,只有通过实证考验和调查,才能得出可靠的和可
信的结论。
它抛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猜测和经验的臆断,重视研究的准确
性和可验性,以科学调查的方法来寻求答案,并面向实践。
实证主义哲学
主要通过归纳,比较,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
二、行动哲学
行动哲学是西班牙哲学家阿米利亚诺·索洛的代表作。
他的理论思想是,通过个人的理解,行动和判断,以及不断更新认识,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并以此来改善人类社会。
行动哲学强调的主要观念是,真理是一种主
观体验,而不是一种客观真理,而且只有通过行动和判断才能得到真理,
而真理又是随着行动和发展而改变的,要经过反思、评价和对比才能理解
真理的内在本质。
三、形式主义哲学
形式主义哲学是瑞典哲学家皮洛·斯勒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实际上,一切知识本质上都是形式性的,而实体本质上是抽象的,不能用形式来把
握实质,只能从形式中推断出其内在本质。
因此,斯勒认为,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追求形式,而不是实体,才能获得真实的
了解。
四、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是德国哲学家罗尔夫的理论思想。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哲学是一门关于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它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真理。
本文将介绍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以及它们在思维和研究中的应用。
一、哲学原理1. 实在性原理实在性原理认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感知和理解之外。
这一原理强调了客观存在的重要性,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2.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和变化。
它通过观察矛盾的存在并追求解决方案,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3. 统一原理统一原理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各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依存。
它强调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探索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4. 终极原理终极原理是对于最终的真理和目标的追求。
它认为存在着一种终极的原因和目的,指导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使个体和社会朝着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哲学方法论1. 分析法分析法通过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联。
它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认识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综合法综合法是将多个观点、理论或事实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理解或解决方案。
它通过整合不同的观点和资源,促进了新的认识和创新。
3. 比较法比较法以对比和对照的方式来研究事物的差异和共同点。
它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并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进步。
4. 归纳法归纳法通过从特殊到普遍的推理方式,从个别情况中总结出一般原理和规律。
它帮助我们从具体的实践中找到普遍性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的应用1. 科学研究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科学通过实践和观察,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2. 社会发展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思考社会问题、建立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3. 个人思维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能够引导个人思考和行为。
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理解世界,并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哲学原理方法论

•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 6、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 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 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 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 •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
• 12、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 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 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 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 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 1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 势。 •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 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 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 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 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哲学是对人类思维、知识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深入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宇宙万物的本质。
在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对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详细讨论。
1.存在性原理:哲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存在的本质进行探究。
存在性原理认为,存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真理原理:哲学关注真理的本质和条件。
真理原理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描述。
3.矛盾原理:矛盾是哲学思考中的核心概念。
矛盾原理认为,矛盾是所有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4.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5.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中重要的方法,通过对矛盾的统一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6.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是对实体、本体和根本存在的探究。
形而上学原理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7.经验主义原理: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9.教育原理:哲学研究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教育原理认为,教育是培养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0.道德原理:道德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道德原理认为,道德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11.自由意志原理:自由意志是哲学中对人类行为自主性的思考。
自由意志原理认为,人类拥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
12.神学原理:神学是对宗教信仰和神的存在进行研究的学科。
神学原理认为,神的存在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解释。
14.实证主义原理: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15.解释学原理:解释学是哲学研究解释和理解的方法和原则。
解释学原理认为,解释是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
16.科学哲学原理:科学哲学关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价值。
科学哲学原理认为,科学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17.历史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本质和含义。
历史哲学原理认为,历史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大全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大全一、哲学原理1.实在性原理:认为存在客观的外部世界,物质和精神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实在。
2.广义的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物质是一切的基础和源泉,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内容优先原理:强调研究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内容和本质,而不仅仅关注其形式和现象。
4.发展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具有历史性和发展规律。
5.对立统一原理: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正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6.辩证原理:通过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7.全面性原理:认为研究和把握客观世界时要全面地考虑各种方面和因素,避免片面和片段化的观点。
8.主体性原理: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过程的基础,认识主体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改变世界的。
9.统一性原理:强调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统一和内在的关联。
10.直观性原理:认为直接感知和直观经验是认识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感性直觉认识和把握世界。
二、哲学方法论1.辩证思维:通过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辨证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形而上学思维:通过简单地将事物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释事物。
3.科学思维:以科学的严谨性、实证性和可证伪性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进行研究和推理。
4.综合思维:通过综合各种角度、因素和因素来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5.比较思维:通过对比不同事物、观点和理论来进行区分和辨证分析。
6.反思性思维:通过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来检验和修正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7.历史性思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来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8.模拟思维:通过模拟和思维实验来进行理论和假设的构想和验证。
9.系统性思维:构建系统性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对事物和问题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的考虑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10.实践性思维: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的验证和检验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理论。
综上所述,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石和指导性原则。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重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3.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原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真理,错误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错误。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一)联系观5个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核心知识回顾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尊重事物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
(3)认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4)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克服主观主义、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正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原理

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原理
哲学的方法论和原理在各个哲学流派中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原理:
1. 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原理。
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普遍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
2.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简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综合则是把部分、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以便全面地理解和研究。
3. 实证和思辨:实证主义主张只有通过实证经验才能获得知识,而思辨主义则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也能获得知识。
4. 历史和逻辑:历史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逻辑则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
5.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形而上学主张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而辩证法则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变化的、矛盾统一的。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原理,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方法和原理,这些方法和原理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精神萎靡使人丧失斗志。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有高昂的精神。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辩证法)。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2)方法论:要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肯定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肯定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4.规律客观性(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2)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则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实践发展。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辩证法(一)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略)(1)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38条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38条1.存在即合理:一切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原因。
2.因果律:一切现象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
3.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统一和发展。
6.相对主义: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
7.绝对主义:存在绝对真理,只是人类有限的认识限制了我们对真理的理解。
8.实证主义:只有经验可以成为知识的基础。
9.理性主义:真理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获取。
10.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形式和结构。
11.实证逻辑:研究真理的判断和推理。
12.值理论:研究价值和伦理道德。
13.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产生的。
14.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5.人本主义:人是价值的根源和中心。
16.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和历史是物质生活的产物。
17.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和原因。
18.主观唯理论:只有主观心理存在,外部世界是主观心理的产物。
19.客观唯理论:外部世界独立于主观意识的存在。
20.超验唯理论:外部世界和主观意识都是超乎人类认知能力的存在。
21.直观论:直观是获取真理的重要途径。
22.实用主义:真理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3.感性认识:通过感官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4.理性认识:通过理性思考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5.直觉认识:通过直觉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6.演绎推理:从普遍原理出发,通过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27.归纳推理: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普遍原理。
28.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
29.分析研究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部分进行研究。
30.探究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和探究来获得新的知识。
3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来获取知识。
32.反思研究方法:反思和思考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33.综合研究方法: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得全面的认识。
34.实践和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
35.自由思考:哲学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真理。
哲学常识原理及方法论(全)

哲学常识: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见判断例词:根据客观(形势、国情、状况)决定主观,针对,解放思想,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常见例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制定合理计划、提出目标、在……指导下、借鉴经验。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在这里,我将尝试列举29个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1.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3.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4.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理性和思维。
5.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6.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7.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9.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10.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11.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12.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1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14. 实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15.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16.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
17.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1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19.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20.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21.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22.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23.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24.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25.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26.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27.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28.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29.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代表了哲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它们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
标志词:依据、根据、立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计划等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能动的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重视精神作用。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标志词:生态、环保、市场、生产、建设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凡物质必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凡运动必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而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正确对待主观的东西(经验、意识、思想)。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经验)。
哲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拔山中学高2014级政治组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是本原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有破坏作用.方法论:1.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相结合;3.树立正确的意识观,促进事物的发展.二、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方法论: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2.既要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方法论:1.要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2.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和相对主义与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四、人和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原理]1.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领域都有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3.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方法论]1.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将造福人类,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能够认识规律,能够利用规律.( ①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②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五、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1)要求我们首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要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六、真理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原理]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与谬误的认识不容混淆.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③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①真理具有客观性,要敢于质疑权威,不畏惧权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要维持真理,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真理;③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犯错误不可怕,一定要正确面对错误.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对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作为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八、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九、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十、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十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十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十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方法论](1)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两种倾向: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十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处理问题时,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十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矛盾是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中的。
这是矛盾存在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1)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方法论] ①正确对待矛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③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的错误倾向。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普遍性特殊性二者相互转化.[方法论]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分析的精髓,坚持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