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穿,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底本,版本。

6.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用兵器伤害人。

8.病:①重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①仔细看,观察;②看清楚;③考察,了解,弄清楚;④明显,精明。

10.朝:①读zhāo,早晨;②朝见;③朝见,拜见;④朝廷;⑤朝代。

11.曾: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念céng;④竟然。

12.乘:①驾车,乘车;②骑马,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出现,发生;⑥追逐;⑦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辆(量词);双泛指兵车(名词);有时又代“四”(数词);⑧顶着,冒着。

13.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14.除: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拜官,被任命。

15.辞:①言词,话语;②命令,借口,托辞;③文学,文辞;④讲话,告诉,致辞;⑤推辞,不接受;⑥告别,辞别;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①跟随,使……随从,依从,听从;②参与,参加,从事;③由,自;④同“纵”,念zòng,与“横”相对,特指“合纵”;⑤堂房亲属。

120个文言文实词

120个文言文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p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

高中要求掌握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常见的文言实词120个

常见的文言实词120个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疑心,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用作动词:〔1〕保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假设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120个文言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练习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去例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去例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由,自。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读音二:zònɡ
名词
①堂房亲属。如: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过秦论》 读音二:shènɡ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如: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 朝同列。
《过秦论》
13.诚
(1)名词
诚心诚意。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副词
表肯定,确实,的确。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连词
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如: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
②安逸。如: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
(2)动词 ①抚慰,安抚。如: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安适。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③养生,安身。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3)疑问代词 哪里。如:沛公安.在?
(4)疑问副词 哪里,怎么。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爱
(1)动词
①疼爱,爱护。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②喜欢,爱好。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③爱惜,珍惜。如: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
④同情,怜惜。如: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⑤羡慕,欣赏。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周礼·秋官·乡士》 ②借口,托辞。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左传·僖公十年》 ③古代的一种文体。如: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④言辞,文辞。如: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报任安书》
(2)动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120个文言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20个文言常用实词

120个文言常用实词

120个文言常用实词1.爱(ài)①做动词。

•加惠于人。

例如: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喜爱。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吝惜,舍不得。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爱护。

例如:节用而爱人。

《论语·学而》②做形容词。

可爱。

例如: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2.安(ān)①做形容词。

•舒适,安逸。

例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安稳。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定。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②做动词。

•养生。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使……安定。

例如: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③作代词。

•哪里,怎么。

例如: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被读音一:bâi①做名词。

•被子。

例如: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长亭送别》)②做动词。

•覆盖。

例如: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遭受,遇到。

例如: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节选)》)③做介词。

•表示被动。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贾生列传》)读音二:pī,同“披”。

④做动词。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披散,披着。

例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âi)①做动词。

•同“背”,背叛,违背。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②做副词。

•越发,更加。

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běn)①做名词。

•草木的根。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草木的干茎。

例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根本。

例如: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稿本。

例如:今存其本不忍废。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文言120个实词例句及翻译1.爱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文:疼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译文: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译文:齐国即使狭小,我为何会舍不得一头牛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她)隐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译文: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译文: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介词后置,于野牧羊。

译文:看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放羊。

)2.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什么缘故放我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房子)风雨吹不动摇,安稳得像座山?)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在忧患中生存,在安逸中衰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奉养的东西,(我)不敢占为己有,一定要把它分给百姓。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文:距离山十里(的地方)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文: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为抚慰,(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译文:我(退休)不做官的这两年,悠闲安心。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3.被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帐篷中睡觉,被子掉到地上了。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郡。

)其次关木索、被维楚受辱。

(译文: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遭受杖击鞭笞受到侮辱。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文:诚信反而被怀疑,忠诚反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⑵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

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

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词
1. 安
1.1.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1.2. 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3. 安心(敬亭亦笑,令众薯归)
2. 薄
2.1.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2.2. 轻视(厚古薄今)
2.3. 微薄(薄产累尽)
3. 策
3.1. 名词:计谋,办法(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2. 动词: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诚
4.1. 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2. 诚实(诚惶诚恐)
5. 称
5.1. 相当,配合(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5.2.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6. 次
6.1. 编次,次序(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可倚,亦非常人也。


6.2.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7. 殆
7.1. 大概(吾尚欲遣将守关,而力不足,奈何?)
7.2. 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8. 道
8.1. 方法(请指示王)《鸿门宴》
8.2. 主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8.3. 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8.4. 行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 得
9.1. 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

六一、去【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

"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

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以刑去刑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眉来眼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相去几何六二、劝【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赏一劝百诱掖奖劝六三、却【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

"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

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成语助记】却之不恭望而却步盛情难却却病延年六四、如【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

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

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

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突如其来如饥似渴如臂使指如出一辙如椽大笔如法炮制如虎添翼如火如荼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履薄冰如芒刺背如弃敝屣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日中天如丧考妣如数家珍如蚁附膻如饮醍醐如鱼得水如影随形如坐春风如坐针毡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泪如雨下相敬如宾危如累卵心如止水易如反掌势如破竹不绝如缕风雨如晦甘之如饴观者如堵烂醉如泥履险如夷目光如豆囊空如洗巧舌如簧气喘如牛日月如梭胜友如云守身如玉逝者如斯铁证如山栩栩如生运斤如风狗彘不如自愧弗如六五、若【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成语助记】大智若愚若无其事若即若离洞若观火噤若寒蝉口若悬河冷若冰霜寥若晨星了若指掌敬若神明命若悬丝判若两人翩若惊鸿门庭若市趋之若骛受宠若惊虚怀若谷昭然若揭六六、善【推导提示】"善"的本义是"好,美好"。

"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是"好"。

有道德的人是"好人"。

有道德的事是"善事"。

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

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喜欢"的。

【成语助记】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善始善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贾而沽善始善终独善其身尽善尽美乐善好施择善而从多愁善感明眸善睐知人善任矜功伐善与人为善六七、少【推导提示】"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

"稍,略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少的"少年,青年"的意义;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不起。

"【成语助记】少不更事悔其少作安老怀少缺衣少食僧多粥少六八、涉【推导提示】"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

由"渡"引申出"度过、通过"。

进一步引申出"经历"。

学习的经历是"涉猎,学习",经历一些事情必然会与他人有"牵涉,关联"。

【成语助记】跋山涉水涉笔成趣三豕涉河六九、胜【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成语助记】不胜枚举名胜古迹胜友如云聊胜于无稳操胜券哀兵必胜出凡入胜旗开得胜引人入胜七○、识【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认识,能辨别"。

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住"。

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成语助记】博闻强识不识大体不识时务才识过人有识之士老马识途见多识广默而识之目不识丁七一、使【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

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成语助记】鬼使神差不辱使命颐指气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七二、是【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

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

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成语助记】自以为是莫衷一是是非得失是非自有公论是可忍,孰不可忍似是而非七三、适【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

"。

到丈夫家去,就是"嫁"。

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成语助记】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逢其时无所适从七四、书【推导提示】"书"的本义是"写,写字"。

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成语助记】罄竹难书书香门第焚书坑儒乡书难寄拥书百城飘零书剑一介书生坐拥书城奋笔疾书七五、孰【推导提示】"孰"的本义是"谁"。

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成语助记】是可忍,孰不可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七六、属【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

"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

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成语助记】属词比事波属云委貂狗相属七七、数【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

"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

"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

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成语助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数典忘祖数见不鲜劫数难逃数往知来如数家珍恒河沙数滥竽充数历历可数屈指可数擢发难数七八、率【推导提示】"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

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成语助记】率兽食人率由旧则七九、说【推导提示】"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ì);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

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

【成语助记】口说无凭众说纷纭代人说项痴人说梦和颜说色不由分说道听途说自圆其说八○、私【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成语助记】徇私枉法以私害公公报私仇结党营私微服私行中饱私囊大公无私床笫之私假公济私铁面无私八一、素【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

"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

"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成语助记】素昧平生我行我素素餐尸位安之若素训练有素鱼传尺素八二、汤【推导提示】"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

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