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排版+高级写作词汇+中科院大牛看文献和整理文献的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整理与归纳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整理与归纳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整理与归纳在进行学术研究或写作过程中,文献整理与归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文献整理与归纳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提高研究质量和写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整理与归纳。

一、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在进行文献整理与归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

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有助于我们筛选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重点整理和归纳。

二、收集文献资料在收集文献资料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1.图书馆图书馆是最常用的文献资料收集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图书目录、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库等途径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查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目录检索或全文检索,并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文献。

2.电子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子资源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

如学术搜索引擎(如谷歌学术、百度学术)、数据库(如知网、维普)、在线期刊等,这些电子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供我们选择和查阅。

3.专家咨询与交流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和交流的方式获取文献资料。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无论是图书馆、电子资源还是专家咨询与交流,我们收集的文献资料应该是可靠、相关且有价值的。

三、阅读与筛选文献在收集到文献资料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仔细阅读与筛选。

我们可以先从摘要和关键词入手,快速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性,然后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深入阅读。

在阅读文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建立文献笔记建立文献笔记是为了记录文献的主要观点、方法、发现等重要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纸质笔记本、电子文档或专门的文献管理软件,将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整理和记录下来,便于后续整理和归纳。

2.标注和高亮在实际阅读文献时,我们可以使用标注和高亮的方式标记出重要的段落、关键词或观点,方便后续整理和归纳。

3.提出问题在阅读文献时,我们可以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中科院大牛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中科院大牛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中科院大牛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原作者有多个,但是具体名字不知道。

向所有作者致敬!一.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整理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整理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整理技巧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文献整理是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环节。

良好的文献整理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归纳和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文献整理技巧。

一、文献收集文献收集是文献整理的第一步,合理高效的文献收集是确保文献整理质量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文献收集方法:1.图书馆检索:通过查阅图书馆的书籍、期刊和报纸等资源,寻找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

2.网络搜索引擎: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如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等,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取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3.数据库查询:利用学术数据库如万方、维普等进行文献检索,选择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

二、文献筛选在进行文献整理时,筛选出合适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文献筛选的技巧:1.文献题目和摘要:首先仔细阅读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判断该文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

2.引用频次:查看该文献被其他学者引用的频次,高引用频次的文献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作者背景:注意关注文献的作者,特别是那些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

三、文献整理合理地整理文献是保证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文献整理技巧:1.建立文献数据库:在进行文献整理时,可以使用参考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将文献信息导入软件中,方便日后查阅和引用。

2.分类归纳:根据研究课题的不同方面,将文献进行分类归纳,便于后续的整合和引用。

3.摘录重要信息:对于每篇文献,要注意摘录其中的重要信息如作者、标题、期刊名称、发表日期等,方便后续引用时的准确标注。

四、文献引用在论文中正确地引用文献是一项重要的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文献引用技巧:1.直引和间接引用:当需要直接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等内容时,可以使用直引,同时要注明出处。

当需要用自己的话对他人观点进行解释或总结时,可以使用间接引用。

便捷整理论文参考文献的技巧和方法

便捷整理论文参考文献的技巧和方法

便捷整理论文参考文献的技巧和方法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小论文,特别是硕士毕业论文或者博士毕业论文。

一般的小论文就四五页,而硕士论文动辄五六十页,有的甚至七八十页,因此有些东西如果要人工的去修改,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比如目录自动生成和编号、参考文献引用的上标。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word自带的小技巧来自动生成,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这种痛苦。

首先,说两种痛苦情况:第一个情况是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

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第二个情况就是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

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

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目录自动生成简单说下,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

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

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

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现在来说说这两个的简单解决办法。

首先要设置段落编号。

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

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

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变好会跟着变动,所以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目录的更新,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

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还有几种方法,从上摘录下来的。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与方法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与方法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与方法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基于大量研究与实验的知识总结与归纳,而其中的文献综述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献综述是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阅读和分析,以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研究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文献综述技巧与方法,包括关键字检索、筛选文献、文献归类和整合以及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关键字检索在进行文献综述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领域的关键词。

通过确定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一般来说,关键词应该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独特性。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数据库(如Google学术、PubMed等)或相关学术期刊的索引来获得关键词。

二、筛选文献在进行关键字检索后,会检索到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了保证综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进行筛选。

首先,可以根据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与目标研究无关的文献。

然后,可以根据文献的题材、研究方法、样本量等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筛选。

最后,筛选出的文献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研究、权威的来源以及符合研究主题的要求。

三、文献归类和整合当筛选完相关文献后,需要将其归类和整合。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可以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已有研究的成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研究的空白领域,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综述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撰写。

在综述的开头,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并给出明确的研究目的。

接下来,可以根据文献的归类和整合,进行对比和分析。

对于每个类别的文献,可以提出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同时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需要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为自己的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

综述的语言要求简练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专业术语,保证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研究主题和文献综述的内容。

论文技术中的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论文技术中的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论文技术中的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文献阅读是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过程,而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支持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论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进行文献阅读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开始阅读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文献。

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数据库检索等方式来获取相关文献。

此外,还可以参考已有文献中的引用文献,以找到更多相关研究。

其次,阅读文献时要注重筛选和归纳。

面对大量的文献,我们不能一一阅读,而应该通过筛选找到最具价值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

在筛选时,可以根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来判断文献的相关性。

对于符合要求的文献,要进行仔细阅读,并将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

可以使用笔记本、文献管理软件等工具来记录和管理文献信息。

第三,进行文献综述时要注重逻辑和结构。

文献综述应该具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跟随。

一般而言,文献综述可以分为引言、背景、相关研究和总结等部分。

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研究主题和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部分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关研究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的内容。

最后,在总结部分,可以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此外,进行文献综述时要注意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

在选择文献时,应该优先选择发表在高质量学术期刊或由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献。

同时,要注意文献的发布时间,以确保所引用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

此外,还要关注文献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其可信度和可靠性。

最后,进行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评估和分析,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指在文献综述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和扩展,从而为自己的研究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1. 先看综述,后看论着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①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

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

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

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

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②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

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

英语是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

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

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

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

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③看文献要多多益善。

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

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

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

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

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

Word 整理论文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Word 整理论文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Word 整理论文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整理和引用文献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还能避免抄袭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Word中整理论文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1. 使用引用工具Word提供了强大的引用工具,如“引用”选项卡中的“插入引文”和“管理资源”功能。

通过插入引文,可以快速引用文献,并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

而管理资源功能可以帮助整理和管理文献库,方便后续的引用和编辑。

2. 建立文献库在撰写论文之前,可以先建立一个文献库,将所有需要引用的文献添加进去。

可以使用Word自带的文献库管理工具,也可以使用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

建立文献库后,可以方便地对文献进行分类、检索和引用。

3. 选择合适的引用格式在Word的引用工具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引用格式,如APA、MLA、Chicago 等。

根据自己所在的学科和期刊要求,选择合适的引用格式。

如果期刊没有明确要求,可以参考相关学术会议或期刊的引用规范,保持一致性。

4. 确保引文准确性在引用文献时,要确保引文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检查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是否与原文一致来进行验证。

同时,还要注意格式的一致性,如标点符号、斜体、大小写等。

5. 添加页码和章节信息在引用文献时,如果需要引用具体的页码或章节信息,可以在引文后添加逗号和页码或章节号。

例如:“(Smith, 2021, p. 15)”表示引用了Smith在2021年的文章的第15页。

6. 编辑参考文献列表在撰写论文的末尾,需要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形成参考文献列表。

可以使用Word的“参考文献”功能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也可以手动编写。

无论是自动生成还是手动编写,都需要确保格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7. 检查引文和参考文献的完整性在整理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时,要注意检查引文和参考文献的完整性。

如何有效整理和归纳毕业论文文献资料

如何有效整理和归纳毕业论文文献资料

如何有效整理和归纳毕业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重要学术任务,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是撰写论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效整理和归纳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首先,建立良好的文献管理习惯是整理和归纳文献资料的基础。

在查找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及时将查找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根据主题或者内容将文献进行分类存放,建立清晰的文件夹结构,方便后续查找和引用。

同时,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工具,帮助管理和整理文献资料。

其次,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和评估也是整理和归纳的重要步骤。

在查找到大量文献资料后,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保留与论文主题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剔除与主题无关或者质量较差的文献。

在评估文献时,可以参考文献的作者、来源、发表时间等信息,判断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确保所引用的文献具有学术价值。

接着,合理利用笔记和摘录工具,帮助整理和归纳文献资料。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将重要观点、数据和论据进行摘录和记录。

可以使用笔记本、电子笔记软件等工具,将文献内容进行摘抄和整理,建立自己的文献笔记库,方便后续整理和引用。

此外,制定详细的文献资料整理计划,有助于高效完成整理和归纳任务。

可以根据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制定文献整理的时间表和计划,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可以将整理任务分解为小部分,逐步完成,避免一次性处理大量文献资料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最后,定期回顾和更新文献资料,保持文献整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整理和归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顾和检查已整理的文献,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文献内容。

可以定期进行文献资料的审核和修订,确保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可靠的支持和参考。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整理和归纳毕业论文文献资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习惯,合理利用工具和方法,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定期回顾和更新文献资料。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格式及技巧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格式及技巧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三、参考文献标点符号使用原则
凡出现在“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 ,如果你的 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 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 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做科研写作文章过程查阅文献的技巧

做科研写作文章过程查阅文献的技巧

做科研写作文章过程查阅文献的技巧在做科研和写文章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科研课题的相关内容,以及寻找课题研究的论证依据。

对于科研者而言,文献是要读,不过方法很重要。

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可能你还在没日没夜地阅读文献资料时,别人已经发表几篇文章了。

以下是我们通过总结出来的一些查阅文献技巧:一、先读综述。

这样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虽然国内文献资料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有助于科研者迅速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入口,而且先看国内文献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得快很多。

一般来说,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的选择文献。

也就是针对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文章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了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等。

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具体要点如下:1.通过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要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因为如果换个主题词,可能有新的内容出现。

2.通过某个学者检索。

了解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通过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文章。

4.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不过还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有目的地阅读文献资料,技巧如下:1.注重摘要。

摘要可以说是一个文章的窗口,一般原则是“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了,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很多文章在简单浏览完题目、摘要后,再看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般都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

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尽量先不查字典。

文献整理的方法

文献整理的方法

文献整理的方法文献整理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其实就像整理自己心爱的小物件一样有趣呢。

一、收集文献。

我们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到处去寻找文献。

可以从各种学术数据库开始,像知网呀、万方这些。

还有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也不能放过。

有时候在网上搜索一些专业论坛或者相关的网站,也能发现一些宝藏文献。

把这些文献都下载下来或者标记好链接,就像把采到的蜜先收集到小罐子里一样。

二、分类文献。

这就像是给小宠物们分窝啦。

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比如研究文学的,就把关于小说的、诗歌的、散文的分别放好。

如果是理工科的,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像物理的电学、力学等分开。

还可以根据文献的类型分,论文是一类,研究报告是一类,专著又是一类。

这样分类之后,当我们要找某个方面的资料时,就像去特定的宠物窝找小动物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啦。

三、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的时候可不能走马观花哦。

可以边读边做笔记,把自己觉得重要的观点、数据都记下来。

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有趣的小说,看到精彩的句子还会划下来呢。

如果文献里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不要急,就像遇到一个小谜题一样,先标记好,说不定后面读着读着就懂了。

而且可以在文献上写写自己的小想法,就像跟作者对话一样,比如“你这个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见呢”或者“这个数据好有趣呀”。

四、整理笔记。

把之前阅读文献做的笔记再进行整理。

把相似的观点合并起来,就像把小伙伴们按照兴趣爱好分组一样。

把零散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者图表,这样看起来就特别清晰,就像把一堆乱乱的小珠子串成漂亮的手链一样。

而且整理笔记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加进去,让这些笔记变得更有自己的特色。

五、建立文献库。

这是文献整理的一个大工程啦。

可以用一些软件来建立文献库,像EndNote之类的。

把分类好的文献都放到这个文献库里,就像给小宝贝们盖了一个大房子。

这样方便我们随时查找,而且还能保证文献不会丢失,就像把我们的宝藏都好好地保管起来一样。

文献整理虽然有点小麻烦,但是当我们把它做好了,就像把自己的小天地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样,特别有成就感呢。

文献梳理的方法

文献梳理的方法

文献梳理的方法一。

宝子,文献梳理其实就像是整理你的宝贝小盒子。

你先得广泛收集文献,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各种形状颜色的贝壳(文献)都先捡起来。

你可以从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开始找呀,那里面就像个装满宝藏的山洞。

还有学术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像念咒语一样,然后好多相关的文献就冒出来啦。

二。

收集好文献后呢,就要开始读文献啦。

读文献可不能像走马观花似的,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那些和你研究主题特别紧密的文献,就得像品尝美味的蛋糕一样,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把里面的观点、研究方法、结论都搞清楚。

对于那些有点关联但不是特别核心的文献,就可以大略地看一下,了解个大概就好啦。

三。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做笔记超级重要哦。

就像探险家在地图上标记宝藏的位置一样。

你可以把文献里的重要观点、数据、创新点都记下来。

可以是写在小本本上,也可以用电子笔记软件,这样方便整理。

而且做笔记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小想法,比如你觉得这个观点哪里好,哪里有点不太对劲儿。

四。

然后就是对文献进行分类啦。

这就好比把你收集的各种小玩偶按照类型分开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可以按照研究主题分,也可以按照研究方法分。

这样在你后面想要找某一类的文献的时候,就像从特定的盒子里拿玩偶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啦。

五。

还有哦,要分析文献之间的关系。

有些文献可能是相互支持的,就像好朋友手拉手;有些文献可能是相互反驳的,就像两个小冤家在吵架。

搞清楚这些关系,能让你对整个研究领域的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六。

最后呢,总结文献的内容。

把每一类文献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这就像把你所有的小宝贝都展示出来,然后给它们来个大合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都有哪些收获,也能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呢。

宝子,文献梳理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用的事儿哦。

梳理文献的方法

梳理文献的方法

梳理文献的方法一、做标记法。

读文献的时候呀,就像寻宝一样。

手里拿支笔,看到重要的地方就画个线呀,或者写个小批注。

比如说看到一个特别新颖的观点,你就在旁边写“哇,这个想法好酷”。

要是有那种数据特别关键的,就画个小星星。

这样读完一遍文献,再回头看的时候,重点就一目了然啦。

这就好比在森林里给那些特别的树都做了记号,下次找起来超方便。

二、列大纲法。

把文献的结构弄清楚可重要啦。

你可以像写作文一样,给文献列个大纲。

先看看它开头是怎么引出主题的,可能是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呢,中间部分肯定是在阐述各种观点、研究成果之类的。

最后结尾有没有总结呀,或者有没有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这样列个大纲,就像把文献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你能清楚地看到每个部分是干嘛的,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献整体的逻辑。

三、制作表格法。

要是你研究的东西有很多不同的文献都涉及到,那做表格就很有用啦。

表头可以写上文献的名字、作者、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创新点这些内容。

然后把每篇文献的相关信息都填进去。

这就像是给文献们做了一个小档案,对比起来特别容易。

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哪篇文献和哪篇文献在观点上相似,哪篇又有独特的研究方法。

就像给一群小伙伴做了个小名片,谁是谁一下子就清楚啦。

四、主题分类法。

把文献按照主题分类也是个很棒的办法哦。

比如说你研究的是环保方面的内容,那就可以把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文献放一堆,大气污染防治的放另一堆。

这样当你想找某个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献时,就不用在一堆文献里乱翻啦。

这就像把不同种类的小糖果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想吃哪种就直接打开对应的盒子就好啦。

梳理文献虽然有点小麻烦,但是掌握了这些有趣的方法,就像有了魔法一样,能让你在文献的海洋里轻松畅游呢。

如何整理论文文献资料(阅读和运用技巧)

如何整理论文文献资料(阅读和运用技巧)

文献收集的目的是了解这些文献对论文的选题有无关联和帮助。

但是,由于在选题前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并不熟悉,又不希望遗漏掉重要文献,所以收集材料时一般都采取了宜粗不宜细、广种薄收的策略,使用一些简单的内部特征,如关键词等检索。

这样收集的材料查全率高,但查准率低。

要真正用于论文写作,还需要研究分析,了解文献资料与论文选题的关联度。

此外,网络获取的文献可靠性也需要鉴别。

所以,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取舍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我们对选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一、资料整理和阅读(如何归类及阅读的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首先要进行分类把主题相近的文献归为一类,阅读时分门别类、多角度展开。

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尽快熟悉某一主题的研究情况,便于比较相近文献的观点、方法、结论,尽快形成概念、判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文献阅读的意义在于掌握本选题研究的进展。

不仅要读懂文献的内容,更要读懂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本选题哪些问题早已解决,哪些问题尚存争议,哪些问题有待挖掘,哪些问题尚属空白。

同时,对完成自己的论文和研究进行启发和借鉴。

这对于完善自己的选题、最终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十分有益。

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不会安排太长,时间有限,作者精力也有限,因此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个人都遇到的问题。

每篇文献不必全部通读,阅读的重点放在论点、事实、数据、理论论据、研究角度或论证方法等方面。

与选题关联度大的,进入深层阅读,关联度不大的可以舍弃。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漫无目的地全面阅读学术期刊的文献是不现实的。

而且,过多零散、无序的资料,容易影响学术敏感性和鉴别力。

对此,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阅读方法。

所谓问题导向,就是带着问题阅读,阅读过程因此而朝着证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推进,即从“设疑”到“求疑”,从而激发创造的活力。

这是一种有目的阅读,显然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经常有人说,辛辛苦苦看了很多资料,也作了大量笔记,结果写论文时,仍觉得头脑空空,选题无头绪、无线索,如同肖伯纳所言“头脑中让别人跑马”,以别人的知识结构代替了自己的思维结构。

如何总结和整理学术文献?实用文献整理归纳法如下

如何总结和整理学术文献?实用文献整理归纳法如下

如何总结和整理学术⽂献?实⽤⽂献整理归纳法如下本⽂来源:曜⽂SCI编译下⾯分享⼀篇关于总结整理⽂献的⽅法,具体的⽅法是⽤PDF(最近配合 iPad pro 和 applepencil),excel,word,软件只⽤到endnote⽤于插⼊reference⽽已。

简单来说,⽤PDF看⼀遍,⽤excel整理⼀遍(横向整理),⽤word归纳⼀遍(纵向归纳),通过多次不同⾓度阅读整理,加深⽂献印象,明晰⽂献脉络,最后⽤endnote做归档。

第⼀步:⽤PDF看⼀遍看⽂献的⽅法不必多说,根据paper的质量和相关性选择精读粗读,寻找⽂献中的可取之处,可以是⼀个论点,⼀个⽅法,⼀个数据,⼀个理论,阅读过程中⼀⼀标出,便于后续整理。

遇到让⼈眼前⼀亮的论点,记得特别标注,因为想要引⽤这个精彩的论点却再也找不到的懊恼,相信⼤家都经历过。

读完⼀篇之后,在⽂献显眼地⽅给⽂献⼏个identifier,根据相关性我会标注important(重中之重),relevant(可以参考),read(读完了觉得没什么⽤),另外根据⾃⼰paper的侧重,给每篇⽂献⼀个关键词,⽅便⾃⼰下次⼀看见这个关键词就知道这篇⽂献的重点,如下:第⼆步,⽤Excel整理⼀遍(横向整理)针对important和relevant的⽂献中⾃⼰已经标出的关键点,⽤Excel分门别类整理⼀遍。

具体整理⽅法当然因⼈⽽异,我⼀般会详细标出:⽂献的出处,包括title,author,year,journal,因为通过整理这些信息能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的概况,也会影响后续是否引⽤这篇⽂献⽂献的概况,包括keyword(⾃⼰拟定),abstract(⾃⼰选取abstract中主要内容),objective(⾃⼰提炼)和 motivation(⾃⼰提炼⽂献中主要research gap)⽂献亮点,包括与⾃⼰paper相关的主要concept和任何可取之处(key points)⽂献结论,如果图⽰总结是最好的,把图截下来贴到Excel就对⽂章⼀⽬了然。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1. 先看综述,后看论着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①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

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

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

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

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②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

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

英语是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

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

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

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

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③看文献要多多益善。

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

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

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

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

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

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牛人看文献的方法

牛人看文献的方法

整理牛人看文献的方法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技巧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技巧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技巧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讨论人员在科学试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讨论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讨论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讨论,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根据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我收集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技巧,欢迎阅读。

1、什么叫科技论文,基本特征是什么科技论文是在科学讨论、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运用概念、推断、推理、证明或反对等规律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科技论文区分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讨论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试验性或观测性新学问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

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当具有科学性、首创性、规律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需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需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制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仿照或解释。

规律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

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

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批阅,并在肯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写正规论文的同学务必分享:①毕业论文8小时完稿速成大法 /fn85hB②三步教你论文自动生成目录 /q80tpm③排版自动排版,加注释 /rDgT9i④如何快速将毕业论文的数字和字母都改成Time New Roman格式/2ngIsC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这篇文章的指导实在是大有裨益啊!分享给大家读一下!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我发现, 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

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你的文献题目),but I can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

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

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

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

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

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

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

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

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

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

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

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

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

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怎么读文献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看文献以及如何看文献的问题。

我觉得我个人的经验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

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

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

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

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2,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

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

英语是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

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

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

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

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3,看文献要多多益善。

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

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

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

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

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

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献。

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

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

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

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

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为了让这些经验更好的服务我们。

我感觉我们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毕竟有做科研天赋的人太少了。

努力加上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嘛!如何阅读文献对于新手,或者刚进入某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最主要的还是文献阅读的积累,一般要多读文献,建议文献研读的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文献——英文综述文献——英文期刊文献,中文综述文献是新手初步了解你要掌握的领域究竟是啥回事,这个只要阅读几篇综述性强的文献就可以,然后再读中文期刊的非综述文献,这个让你知道在综述文献的框架下有哪些具体的科研成果,接着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综述文献,一般英文综述性文献是大牛写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综述性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很有必要根据你的需要去查找并下载,最好下载的文献出版时间是近来三四年之内的文献,这样根据这些新的文献再寻找时间比较早的文献,这有点“按骥索图”的味道,在下载文献的过程中,要将文献进行分门别类(毕竟每个研究方向会有多个分支,比如电容,按形状分平板电容、叉指电容;还有文献分理论、仿真、测量等,建议每个类型建个文件夹),并标明下载的文献出版日期和你下载这篇文献的时间,PDF格式文件的题目最好就是文献的题目,这样查看大量文献时知道要去点击哪些文献,下载文献的文件夹最好具体表明文献来自哪个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