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的实验报告.doc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的实验报告.doc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的实验报告.doc实验目的:通过对几种典型电路的时域响应进行实验,掌握不同类型环节的时域特性,并了解如何利用示波器观测和测量信号的时域特性。

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函数发生器3.电容4.电阻5.电感6.直流电源实验原理:在实验中将会涉及到三种基本电路环节:电容、电阻和电感。

它们的特性分别如下:电容:存储电荷,并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压。

在一定时间内,当外加电压改变时,电容内积累的电荷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产生电流。

电阻:在电路中引入能够消耗电能的元件,对通过其的电流施加一定阻阻碍作用,从而产生电势降,转化成功率消耗的过程。

电感:存储能量的元件,具有感抗作用,对交变电压的响应速度较慢,产生电压滞后和电压峰值下降等现象。

实验步骤:1.进行电容的实验,连接电容和符合线路要求的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调节函数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观察示波器中的电容电压波形,并记录下时间常量,重复操作多次,得到更多数据。

实验数据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如下表:表1 电容、电阻、电感时域响应数据表|环节|电阻R(Ω)|电容C(F)|电感L(H)|时间常量τ(s)||:-:|:-:|:-:|:-:|:-:||电容|500|1μF|—|0.0005||电阻|1k|—|—|0.001||电感|—|—|200μH|0.0001|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环节的时间常量不同,电容的时间常量最大,电感的时间常量最小。

这是由于电容对变动快速响应,而电感则对变化的响应速度较慢。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容环节的时间常量比电阻、电感短。

4.不同环节的时间常量与电路元件特性有关,不同元件的响应速度不同。

实验中可以利用示波器等工具对时间常量进行测量,进而了解电路环节的时域特性,这对于设计电路、优化电路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或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由其不同的输入R-C网络和反馈R-C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用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下面为各环节模拟电路图。

1.比例环节(P) 传递函数:Uo(s)/Ui(s)=K2.积分环节(I) 传递函数:Uo(s)/Ui(s)=1/TS3.比例积分环节(PI)传递函数:Uo(s)/Ui(s)=K+1/TS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4.惯性环节(T) 传递函数: Uo(s)/Ui(s)=K/(TS+1)5.比例微分环节(PD) 传递函数:Uo(s)/Ui(s)=K[(1+TS)/(1+τS)]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 传递函数:Uo(s)/Ui(s)=Kp+1/TiS+TdS四、实验步骤1.按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连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

3.将2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检测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端Uo端,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改变几组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5.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搭接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分别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四、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比例环节 (P)当R0=200K,R1=100K时, 图形如下:(理想图)2、积分环节(I)R0=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3、比例积分环节(PI)(1)R0=200k 、R1=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4、惯性环节(T)(1)R0=200k、R1=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5、比例微分环节(PD)(1)R0=R2=100k,R3=10k,C=1uF,R1=100k时,波形如图:(理想图)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1)R2=R3=10k、R0=100k、C1=C2=1uF、R1=100k时波形如下:(理想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 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1.2-4 所示。

图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① 取R0 = 200K;R1 = 100K。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② 取R0 = 200K;R1 = 200K
五、内容步骤
1.按1.1.3节中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 短路块” 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
4.改变几组参数、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和比例积分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分别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六、数据处理
七、分析讨论
对模拟软件和电路箱有了深入的了解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预定时间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实验台号
专业班级
一、目的要求
1.1.1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TD-ACC+(或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 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
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
3.将2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的“CH1” 和“CH2” 表笔分别监测
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U0端,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0(t)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原理简述
1.1.3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三、仪器设备

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2)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3)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K1
T0S(T1S+1)=K1/T0
S(T1S+1)
;开环增益K=K1/T0。

(4)实验过程、图像及结果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
实物连接图如下:
实测响应曲线如下: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2)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3)理论分析
(4)实验过程、图像及结果
实物连接图如下:
实测响应曲线如下:
典型三阶系统在不同开环增益下的响应情况
四、实验心得及总结。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doc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doc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doc
时域品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要求使用示波器对典型环节进行时域响应测试以及分析、评估环节上增益与相位特性。

实验原理:
示波器通过采用双向采样,检测来自信号源传输器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数据以及图形显示。

实验中使用一个典型环节对信号进行处理,示波器将其输入和输出的波形作为时域响应的测试对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环节的相位特性以及增益计算,及通过观察响应信号的特点,判断环节的性能。

实验方法及步骤:
1. 使用测试设备准备实验的元器件,一个典型环节、一组示波器(主从),以及两组不同频率的信号源传输器
2. 使用示波器图形界面设置测量范围及分辨率,让示波器开始记录信号波形
3. 用信号源传输器向典型环节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
4. 记录典型环节响应信号输入及输出的幅值,计算该环节增益
5. 观察输入及输出信号的波形特性,判断环节的相位特性,以及反应时间等
6.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环节的有效增益
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得出的时域响应特性,描述了典型环节在不同信号频率下输出信号幅值以及输出信号相位特性及其波形特征,同时计算出该环节的有效增益。

结论:
本次实验分析该环节的时域特性,包括输出信号的增益以及相位特性,计算出该环节的有效增益处理,检测与测量数据吻合良好,可以正常使用该典型环节进行实际应用。

中南大学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介绍:本实验以中南大学典型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实际建模结果,分析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以及初步探讨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实验步骤:1、对中南大学典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2、通过Matlab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

3、分析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探讨系统的性能指标,并初步探讨系统的优化方法。

实验结果:1、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根据中南大学典型系统的构成,我们可以得到其传递函数为:$$G(s) = \frac{Y(s)}{X(s)}=\frac{K}{s(T_1s+1)(T_2s+1)}$$2、时域响应分析: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在系统输入为阶跃信号时,系统的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在系统输入为脉冲信号时,系统的响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有一个稳定的振荡。

3、稳定性分析:我们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1+G(s)=0$$得到特征方程为:$$s^3+T_1T_2s^2+(T_1+T_2)s+K=0$$我们通过Matlab计算特征方程的根,得到系统的特征根分别为:$-0.0327\pm0.6480j$和$-2.4341$。

根据根的位置,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系统的根都在左半平面,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4、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本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系统控制参数,如增益$K$和时间常数$T_1$和$T_2$等,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中南大学典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实际响应分析,得到了系统的传递函数、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等数学模型,并根据特征方程的根判断了系统的稳定性。

在探讨系统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系统的优化方案,并为实际控制应用提供参考。

系统时域响应实验报告(3篇)

系统时域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时域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时域响应分析的方法。

3. 分析不同类型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并掌握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系统时域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示。

时域响应分析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系统时域响应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和过渡过程等特性。

时域响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的阶跃响应: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在稳态和过渡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2. 系统的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脉冲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的瞬态特性。

3. 系统的阶跃恢复响应:阶跃恢复响应是指系统在阶跃信号消失后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的恢复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2. 实验内容:系统时域响应分析四、实验步骤1. 阶跃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step函数绘制阶跃响应曲线;(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等。

2. 脉冲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impulse函数绘制脉冲响应曲线;(3)分析脉冲响应曲线,了解系统的瞬态特性。

3. 阶跃恢复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step函数绘制阶跃恢复响应曲线;(3)分析阶跃恢复响应曲线,了解系统的恢复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阶跃响应分析(1)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上升时间为0.5s,峰值时间为1s,超调量为20%,调节时间为3s。

图1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2)根据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下:上升时间:t_r = 0.5s峰值时间:t_p = 1s超调量:M = 20%调节时间:t_s = 3s2. 脉冲响应分析(1)系统脉冲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系统在脉冲信号作用下的瞬态特性较好。

MATLAB的使用与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MATLAB的使用与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MATLAB的使用与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一. 实验目的1.MA TLAB的使用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典型环节的结构图及传递函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系统的时域特性一. 实验目的3.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 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 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典型环节的结构图及传递函数图 典型Ⅰ型二阶单位反馈闭环系统Ⅰ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TS TiS K S G Ⅰ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式:2222)(1)()(nn n S S S G S G s ωξωωφ++=+= 自然频率(无阻尼振荡频率):T iT K =n ω 阻尼比:KT Ti 21=ξKS S K S S s n n n 1010102)(2222++=++=ωξωωφ 阻尼比和开环增益K 的关系式为:临界阻尼响应:ξ=1,K=2.5,欠阻尼响应:0<ξ<1 , K=25 ξ=0.316 过阻尼响应:ξ>1, K=1.43ξ=1.32>1计算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指标σ%、t p 、t s :(K=25、ξ=0.316、n ω=15.8)超调量 :%1.35%100%21=⨯=--eξξπσ 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6.03==ns t ξω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次实验报告-典型环节的时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次实验报告-典型环节的时域分析
取 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100K
其中,
三、仪器设备
PC 机 1台
TD-ACC+(或 TD-ACS)实验系统 1套
四、线路示图
R0=200K,R1=100K
R0 = 200K;C = 1uF
R0 = R1 = 200K;C = 1uF
R0=R1=200K;C=1uF
取R0 = R2 = 100K,R3 = 10K,C = 1uF;R1 = 100K
五、内容步骤
1. 按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 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
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 1V,周期为 10s 左右。
3. 将 2 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 Ui,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
2.积分环节:(1)传递函数: (2)阶跃响应:Uo(t)=t/T,T=R0C
3.比例积分环节:(1)传递函数 (2)阶跃响应:Uo(t)=K+t/T
4.惯性环节:(1)传递函数: (2)阶跃响应:
5.比例微分环节:(1)传递函数:
(2)阶跃响应:
其中,
6.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1)传递函数:
(2)阶跃响应:
1.熟悉并掌握 TD-ACC+(或 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原理简述
1.比例环节:(1)传递函数: (2,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 U 0 (t),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 提高对时域响应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仪器:1. 数字示波器2. 函数发生器3. 可编程电源4. 电阻箱5. 电容箱6. 电感箱7. 多用万用表实验步骤及记录:1. 准备实验仪器,并按照实验原理连接电路。

2. 接通电源,开启数字示波器,设置好相关参数。

3. 首先进行电阻环节的实验,接通电流源后,将示波器探头接在电阻上,观察波形,记录结果。

4. 然后进行电容环节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将示波器探头接在电容上,观察波形,记录结果。

5. 接下来进行电感环节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将示波器探头接在电感上,观察波形,记录结果。

6. 最后进行一次总实验,将电阻、电容、电感分别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将示波器探头接在不同环节上,观察波形,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1. 电阻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电阻环节的波形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振动幅度相对较小。

2. 电容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电容环节的波形呈现出振荡的特点,且振荡幅度随时间逐渐减小。

3. 电感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电感环节的波形呈现出振荡的特点,且振荡幅度随时间逐渐增加。

4. 总实验的时域响应特性: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环节串接在一起时,波形呈现出复杂的变化。

同时,不同的环节在总实验中所表现出的波形特点,在单独实验时也得到了验证。

实验分析:1. 电阻、电容、电感是电路中常见的三种典型环节,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时域响应特性,需要单独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波形稳定度是衡量电路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 波形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电路中能量的传递和交换,需要重视。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深入了解了典型环节在总实验中的复杂变化过程。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13自动化姓名:吴军浩学号:2013100101020 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时间:4月21号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1.比例环节(P)(1) 方框图:(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其中(4) 模拟电路图资料Word.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资料Word.(I) 2.积分环节(1) 方框图:传递函数(2)(3) 阶跃响应:其中(4)模拟电路图:2图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料Word.(PI) 比例积分环节3.方框图:(1)传递函数:(2)阶跃响应:(3)其中4()模拟电路图: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资料Word.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别:学号:2013100101020 班级:13自动化姓名:吴军浩21号实验时间:4月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批改时间:成绩:教师签名:(T) 4.惯性环节方框图:(1)(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其中(4) 模拟电路图: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资料Word.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组别:学号:2013100101020 13自动化姓名:吴军浩班级:21号实验时间:4月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批改时间:成绩:教师签名:比例微分环节(PD)5. 方框图:(1)(2) 传递函数:阶跃响应:(3)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这是一个面积为t的脉冲函数,脉冲宽度为零,幅值为无穷大,在实际中是得不到的。

模拟电路图:(4)资料Word.图5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资料Word.(PID)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1) 方框图:传递函数:(2)(3) 阶跃响应: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4) 模拟电路图:资料Word.6图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13自动化姓名:吴军浩学号:2013100101020 组别:资料Word.(P)1.比例环节图形如下:, (理想图))当R0=200K,R1=100K时(1(理想图)、R0=200KR1=200K时,图形如下:(2)当电阻的比值,其比值、R0R1结论:对于比例环节的放大系数,其影响因素为越大,放大系数越大。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分析解析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分析解析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分析解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1. 实验目的1) 通过用MATLAB 及SIMULINK 对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有感性认识。

2) 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以及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曲线图。

3) 对于二阶系统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以及不同阻尼比、不同自然角频率取值范围的二阶系统曲线比较图。

4) 利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高阶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判断此系统是否有主导极点,能否用低阶系统来近似,并将高阶系统与低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比较5)编制简单的M文件程序。

2. 实验仪器PC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1套3. 实验内容1)一阶系统的响应(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1的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1)]由拉氏反变换得h(t)=1-e^(-t/ (t>=0)由此得知,图形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与理论分析相符。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2的模型,将示波器横轴终值修改为12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1/[s^2(4s+1)]可求的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c(t)=(t-4)+4e^(-t/4)e(t)=r(t)-c(t)=4-4e^(-t/4) 当t=0时,e(t)=0,当趋于无穷时,误差趋于常值4.3)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在medit 环境下,编译一个.m 文件,利用impulse ()函数可以得出仿真曲线图。

此处注意分析在SIMULINK 环境中可否得到该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5/+2)=(5/2)/+1)可求的g(t)=^(-t/,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

两种环境下得到的曲线图不一致。

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形式为 其阶跃响应可以分以下情况解出①当0=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cos(1)(t t c n ω-=②当10<<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sin(111)(2θωζζω+--=-t e t c d tn其中ζζθ/121-=-tg ,21ζωω-=n d③当1=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t n n e t t c ωω-+-=)1(1)(④当1>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 ⎝⎛---=21221121)(λλζωλλt t ne e t c 其中121---=ζζλ,122-+-=ζζλ (1)自然角频率1=n ω选取不同阻尼比=ζ0,,,,,,,用MATLAB 得到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自控原理实验平台的结构组成及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熟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特性。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相关参数的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自控原理实验平台 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 三、实验内容1.比例(P )环节模拟电路(后级为反相器)与方框图分别如图1-1(1)(2)所示。

图1-1(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图1-1(2) 比例环节的方框图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2010R R G(s)R R其中K=12R R ,这里可以取 R 1=100K ,R 2=2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电路中R1、R2的阻值,可改变放大系数。

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如图1-1(3)所示。

(1)R 1=100K ,R 2=200K ,R 0=200K (2)R 1=100K ,R 2=50K ,R 0=200K图1-1(3) 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参数变化对比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a.当R 1=100K ,R 2=200K ,R 0=200K ,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阶跃输入函数的?倍。

1b.当R 1=100K ,R 2=50K ,R 0=200K ,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阶跃输入函数 。

2.积分(I)环节积分的模拟电路和方框图分别如图1-2(1)(2)所示图1-2(1)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图1-2(2)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这里可以取 C=10uF,R=100K,R 0=200K 。

通过改变R 、C 的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上升斜率。

(1)C=1uF,R=100K,R 0=100K (2)C=10uF,R=100K,R 0=100K记录积分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积分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2(3)图1-2(3)积分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参数变化对积分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a.当C=1uF,R=100K,R 0=100K 时,t 为 ? s ,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阶跃输入函数。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或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P)(1)方框图:如图所示。

(2)传递函数:U o(S)=KU i(S)(3)阶跃响应:U o(t)=K(t≥0)其中K=R1/R0(4)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5)实验图像及结果:实物连接图如下:(①②仅改变一个短接块)①取R0=200K;R1=100K。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②取R0=200K;R1=200K。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2、积分环节(I)(1)方框图:如图所示。

(2)传递函数:U o(S)U i(S)=1TS(3)阶跃响应:U o(t)=1Tt(t≥0)其中T=R0C (4)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5)实验图像及结果:实物连接图如下:(①②仅改变一个短接块)①取R0=200K;C=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②取R0=200K;C=2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3、比例积分环节(PI)(1)方框图:如图所示。

(2)传递函数:U o(S)U i(S)=K+1TS(3)阶跃响应:U o(t)=K+1T t(t≥0)其中K=R1R0;T=R0C(4)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R0=R1=200K;C=1uF 或2uF (5)实验图像及结果:实物连接图如下:(与R1串联的电容C需要用到辅助单元)①取R0=R1=200K;C=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②取R0=R1=200K;C=2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4、惯性环节(T)(1)方框图:如图所示。

(2)传递函数:U o(S)U i(S)=KTS+1(3)阶跃响应:U o(t)=K(1−e−t/T其中K=R1R0;T=R1C(4)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1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预定时间实验时间姓名学号授课教师实验台号30专业班级1.1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目的要求1.熟悉并掌握TD-ACC+(或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原理简述1.比例环节(P)(1) 传递函数:K=Uo(s) / Ui(s)(2) 阶跃响应: K=Uo(t) (t≥0)其中K=R1/Ro2.积分环节(I)(1) 传递函数:Uo(s)/Ui(s)=1/TS(2) 阶跃响应:Uo(t)=(1/T)·t (t≥0) 其中T=RoC3.比例积分环节(PI)(1) 传递函数:Uo(s)/Ui(s)=K+1/TS(2) 阶跃响应:Uo(t)=K+(1/T)·t (t≥0),其中K=R1/Ro;T=RoC4.惯性环节(T)(1) 传递函数:Uo(s)/Ui(s)=K/(TS+1)(2) 阶跃响应:Uo(t)=K(1-e^(-t/T)),其中K=R1/Ro;T=RoC5.比例微分环节(PD)(1) 传递函数:Uo(s)/Ui(s)=K[(1+TS)/(1+τS)]三、仪器设备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四、内容步骤1. 按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 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 左右。

3. 将2 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Ui 端和输出U0 端,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0(t),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情况,掌握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一阶滤波器。

实验原理: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H(s)=K/(Ts+1),其中K为系统的增益,T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h(t)=K(1-e^(-t/T))。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连接电路。

2、将示波器接在电路输出端,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调节直流电源,使得输入信号幅值为1V。

3、测量电路输出波形,记录幅值、峰值、频率等数据。

4、将输入信号改为单位阶跃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的响应过程,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T。

实验结果及分析:1、在实验中,我们按照传统的RC低通滤波器的电路连接方式,将滤波器动态系统搭建起来。

2、对于一个RC电路,可以证明其传递函数为H(s)=1/(RCs+1)。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RC电路的$RC$值来改变系统的时间常数,并观察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3、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系统能够对信号进行较好的滤波,输出信号幅值与频率的比例关系为a1=f^-1。

4、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时,我们能够观察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时间常数,可以得到系统的时间常数T。

5、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系统的过渡过程。

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系统的输出信号不会立即改变,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达到稳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系统的时间常数来观察过渡过程的变化,从而获得了对一阶系统的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详细地了解了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单位阶跃响应等数学概念,同时还深入掌握了一阶系统的响应机理。

此外,我们还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掌握了如何通过调节时间常数来改变系统响应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时域抽样与频域抽样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离散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时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掌握有抽样序列抽样原序列信号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理解其工程概念。

加深理解频域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二、实验原理
离散系统在处理信号时,信号必须是离散序列。

因此,再利用计算机等离散系统分析处理连续信号时必须对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

是与抽样定理给出了连续信号抽样过程中不失真的约束条件:对于基带信号,信号的抽样频率大于等于2倍的信号最高频率。

信号的重建是信号抽样的逆过程。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信号的频谱是连续谱。

1、信号的时域抽样与重建,
2、信号的频域抽样
三、实验内容
1、为了观察连续信号时域抽样时抽样频率对抽样过程的影响,在【0,1】区间上以50hz的抽样频率对以下三个信号进行抽样,试画出抽样后的序列波形,并分析产生不同波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x1(t)=cos(2pi*10t)
(2)x2(t)=cos(2pi*50t)
(3)x3(t)=cos(2pi*100t)
(1)t0=0:0.001:0.1;
x0=cos(2*pi*10*t0);
plot(t0,x0,'r')
hold on
Fs=50
t=0:1/Fs:0.1;
x=cos(2*pi*10*t);
stem(t,x);
hold off
title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
(2)
t0=0:0.001:0.1;
x0=cos(2*pi*50*t0);
plot(t0,x0,'r')
hold on
Fs=50;
t=0:1/Fs:0.1;
x=cos(2*pi*10*t);
stem(t,x);
hold off
title
连续信号及其抽样信号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
(3)
t0=0:0.001:0.1;
x0=cos(2*pi*100*t0);
plot(t0,x0,'r')
hold on
Fs=50;
t=0:1/Fs:0.1;
x=cos(2*pi*10*t);
stem(t,x);
hold off
title('Á¬ÐøÐźż°Æä³éÑùÐźÅ')
连续信号及其抽样信号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
3、对连续信号X(t)=cos(4pit)进行抽样以得到离散序列并进行重建。

(1)生成信号x(t),时间为t=0:0.001:4画出X(t)的波形。

(2)画出重建信号Xr(t)的波形
t = 0:0.001:4;
xt=cos(4*pi*t);
subplot(2,2,1);
plot(t,xt);
ylabel('x(t)');
xlabel('t');
fs = 10;
T = 0:1/fs:1;
xn=cos(4*pi*T);
subplot(2,2,2);
t1 = -4:0.001:4;
ht = sin(pi*t1*fs+eps)./(pi*t1*fs+eps);
plot(t1,ht);
ylabel('hr(t)');
xlabel('t');
subplot(2,2,3);
stem(T,xn);
ylabel('x(n)');
xlabel('n');
xrtt=[];
for m=0:length(xn)-1
t1=-1:0.01:4;
xrtm=xn(m+1)*sin(pi*(t1-m/fs)*fs+eps)./(pi*(t1-m/fs)*fs+eps); xrtt=[xrtt;xrtm];
end
xrt=sum(xrtt);
subplot(2,2,4);
plot(t1,xrt);
ylabel('xr(t)');
xlabel('t');
figure
t = 0:0.001:4;
xt=cos(4*pi*t);
subplot(2,2,1);
plot(t,xt);
ylabel('x(t)');
xlabel('t');
fs = 3;
T = 0:1/fs:1;
xn=cos(4*pi*T);
subplot(2,2,2);
t1 = -4:0.001:4;
ht = sin(pi*t1*fs+eps)./(pi*t1*fs+eps);
plot(t1,ht);
ylabel('hr(t)');
xlabel('t');
subplot(2,2,3);
stem(T,xn);
ylabel('x(n)');
xlabel('n');
xrtt=[];
for m=0:length(xn)-1
t1=-1:0.01:4;
xrtm=xn(m+1)*sin(pi*(t1-m/fs)*fs+eps)./(pi*(t1-m/fs)*fs+eps); xrtt=[xrtt;xrtm];
end
xrt=sum(xrtt); subplot(2,2,4); plot(t1,xrt); ylabel('xr(t)'); xlabel('t');
1
23
4
-1
-0.500.5
1x (t )
t
-4
-2
024
-0.50
0.5
1
h r (t )
t
0.51
x (n )
n
-2
2
4
-2-101
2x r (t )
t
1
23
4
-1
-0.500.5
1x (t )
t
-4
-2
024
-0.50
0.5
1
h r (t )
t
0.51
x (n )
n
-2
24
-10
1
2
x r (t )
t
5、已知序列x[k]={1,3,2,-5;k=0,1,2,3}分别取N=2,4,8对其频谱进行抽样,再有频域抽样点恢复时域序列,观察时域序列的混叠。

x=[1,3,2,-5]; n=0:3; N1 = 2; N2 = 4; N3 = 8; L=4; N = 256;
omega = [0:N-1]*2*pi/N;
Xk = 1 + 3*exp(-j*omega) + 2*exp(-j*2*omega) -5*exp(-j*3*omega); plot(omega./pi,abs(Xk)); omega1 = [0:N1-1]*2*pi/N1;
Xk1 = 1 + 3*exp(-j*omega1) + 2*exp(-j*2*omega1) - 5*exp(-j*3*omega1); figure
xr1=real(ifft(Xk1)); stem(xr1);
omega2 = [0:N2-1]*2*pi/N2;
Xk2 = 1 + 3*exp(-j*omega2) + 2*exp(-j*2*omega2) - 5*exp(-j*3*omega2); figure
xr2=real(ifft(Xk2)); stem(xr2);
omega3 = [0:N3-1]*2*pi/N3;
Xk3= 1 + 3*exp(-j*omega3) + 2*exp(-j*2*omega3) - 5*exp(-j*3*omega3); figure
xr3=real(ifft(Xk3)); stem(xr3);
00.20.40.60.8
1 1.
2 1.4 1.6 1.82
1
2345678
9Omega/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