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记忆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8932cbddfe4733687e21aaba.png)
(四)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五)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一、手太阴肺经【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手太阴肺经(LU)【歌诀】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2、四白3、巨髎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 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bb141a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6.png)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
上实摄于经脉,中虚补于经络。
下应取于局部,排散行于奇胜。
真阳来补阳明,真阴来补阴阳。
顺经以通络,以经则络专精神。
五脏六腑各分部,诊治疗法须明。
四窍畅通气血行,疾病则可治愈。
刺灸之法毋忘驱风,针配火以温通。
切不可误伤经脉,谨遵循检穴处。
扣吸出针有讲究,得法灸敷居中要。
穴位辨证明思辩,和四气以通调。
病根散则表里灭,气血通则证消除。
针灸学乃至精深,学此者当谨细勤。
注意:以上歌诀仅供参考,具体医疗操作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905d878480eb6294dd886ca2.png)
针灸学歌诀针灸学歌诀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胁肋腿痛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一作三寸)深。
狂言盗汗加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骨寒髓冷火来烧,灵道妙穴分明记。
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连日频频发不休,金门刺深七分是。
疟疾三日得一发,先寒后热无他语,寒多热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
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寻,神奇妙穴真有二,复溜半寸顺骨行。
四肢回还脉气浮,须晓阴阳倒换求,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脉若浮洪当泻解,沉细之时补便瘳。
百合伤寒最难医,妙法神针用意推,口禁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
狐惑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
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刺地仓。
伤寒腹痛虫寻食,吐吮乌梅可难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还胃气通。
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深功,当汗不汗合谷泻,自汗发黄复溜凭。
飞虎一穴通痞气,祛风引气使安宁。
刚柔二痉最乖张,口禁眼合面红妆,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便抬身。
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权留下意无穷。
腰腿疼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即时瘳。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分到,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实用针灸速记
![实用针灸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e1667d314431b90d6c85c798.png)
¨针灸部分¨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胸内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手外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头外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从足趾的末端走向胸部(→足内腹)。
交接: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手头面部。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
¨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而又早于《黄帝内经》的古代医书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灵枢》又被称为《针经》,提出160个穴位。
¨最早的针灸工具:砭石。
¨《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第一部针灸专著,有349个穴位。
¨《难经》:首先提出八会穴。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是第一部输穴学,有348个穴位。
¨灸法:古代称为灸焫,起源于北方,又称艾灸,是指用艾火治病的方法。
¨拔罐:古代称为角法。
¨明代的针灸学重要著作: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经穴有359个穴位)。
陈会的《神应经》。
徐凤的《针灸大全》(评述针灸手法)。
高武的《针灸聚英》。
汪机的《针灸问对》。
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绘彩色明堂三人图,提出阿是穴、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预防医学。
¨医事制度始于唐代,设太医署;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首创十四经。
¨宋代王惟一:《铜人输穴针灸图经》,第一个铸造铜人。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以辨证取穴,针药并重,提出361穴。
¨《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任脉位于身前正中线,督脉位于身后正中线,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两旁而上行(阴脉之海为任脉,阳脉之海为督脉,十二经之海或血海为冲脉)。
精要针灸学速记
![精要针灸学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3792fe373968011ca30091ac.png)
• 列缺 (LU7 Lie que) ) • 位置:前臂桡侧缘,桡 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处, 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灵 枢·经脉》:“去腕一寸 半,别走阳明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以手交叉,头(食) 指末筋骨罅中。”《针 经指南》:“手腕后高 骨缝间”;《针灸逢 源》:“在腕后侧上一 寸五分”。
天府 (LU3 Tian fu) )
• 功效:清宣肺气,止衄,明目。主治:古 代记述:咳嗽、哮喘、鼻口出血、咽肿、 瘿气、头眩目暝、远视{11}{11}、身肿、 身重、风汗出、嗜睡、恍惚、善忘、疟疾、 肩臂痛。近人报道:支气管炎、上臂痛。 方例:鼻衄:天府、合谷。瘤、瘿气、咽 肿:气舍、天府、臑会。 •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 钟。其它:
• 鱼际 (LU10 Yu ji) ) • 位置:手拇指本节(第1 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 白肉际。《针灸甲乙 经》:“在手大指本节 后内侧散脉中”;《针 灸玉龙经》:“曲指大 维尖”;《神应经》“白 肉际”;《循经考穴 编》:“约居横纹后一 寸。”
鱼际 (LU10 Yu ji) )
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 • • • • • • • • • •
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 上肢 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 肘横纹至腕侧横纹 12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 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18
第三单元 主要腧穴
少商 (LU11 Shao shang) )
• 功效:醒神、利咽、清热。主治:古代记述:热病、咽 喉肿痛、喉中闭塞、乳娥、音哑、雀目、热病、心烦、 中风、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惊风、麻疹不出、咳嗽、 气喘、呕吐、腹胀、项肿、手臂不仁、腕挛、指痛。近 人报道: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 白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鼻衄、 昏厥、休克、胎位不正、精神分裂症。方例:咽喉肿痛: 天突、合谷、少商。久咳:天柱、少商。呕吐:劳宫、 少商。胃中结痞:上脘、中脘、下脘、太渊、少商、太 冲、大敦。中风:少商、商阳、中冲、少泽、少冲。晕 厥:人中、少商。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点刺放血。 其它:井(木)穴。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08d1947c33687e21af45a9df.png)
针灸学重点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列缺任脉肺系通,照海阴跷膈喉咙,后溪督脉内眦项,申脉阳跷络脉通,外关阳维目锐逢,临泣胆经带脉中。
原络穴歌太渊肺列缺,大陵包内关,神门心通里,太白脾公孙,太冲肝蠡沟,太溪肾大钟,合谷大偏历,阳池焦外关,腕骨小支正,冲阳胃丰隆,丘墟胆光明,京骨膀飞扬。
背俞穴(膀胱经)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五小十八,膀胱与十九平。
俞募穴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胆日月,心包厥阴募膻中,脾募章门肾京门,胃募中脘焦石门,大肠天枢小关元,膀胱募在中极穴。
注释:肺俞-中府;心俞-巨阙;肝俞-期门;胆俞-日月;厥阴俞-膻中;脾俞-章门肾俞-京门;胃俞-中脘;三焦-石门;大肠俞-天枢;小肠俞-关元;膀胱俞-中极郄穴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通,小肠养老名,脾主地机宜,胃经在梁丘,肾向水泉觅,胆郄在外丘,膀胱金门求;会宗三焦经,中都属肝经;心经阴郄穴,郄门心包厥,阴维筑宾取,阳维阳交必,阴跷交信觅,阳跷跗阳里。
(郄穴本治急性病,经脉脏腑病可轻,阴经郄穴疗血出,阳经郄穴止疼痛。
)八会穴腑会中脘脏章门,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
自编:脘腑偏旁同;脏章发音似。
中气不足要输(膈俞)血。
筋陵好地名;一脉相承有渊源。
大骨棒子香;骨髓是绝配;注意:最后一句一个骨会,一个绝骨,记住绝字莫混淆,绝对不要错哦。
下合穴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膀胱----委中取,三焦----委阳觅,胆向——阳陵泉,胃走——足三里。
自编:大小肠上下虚,膀胱三焦很委屈,胃(为)了胆子大,三里走阳陵。
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京骨束,昆仑委中膀胱经。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ab06c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6.png)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中医针灸学必背歌诀
![中医针灸学必背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7ff02a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c.png)
中医针灸学必背歌诀
1.阳旦必治病,阴旦必调理。
2. 手太阳起、足太阳落,表里合治疗感冒。
3. 手少阳起、足少阳落,颈项痛症效果好。
4. 手阳明起、足阳明落,治疗便秘效果佳。
5. 手太阴起、足太阴落,治疗脾胃气虚。
6. 手少阴起、足少阴落,治疗肾虚等病。
7. 天柱、命门足太阳,治疗腰痛效果良好。
8. 风池、肺俞手太阳,治疗感冒效果佳。
9. 加味足三里,可治疗多种疾病。
10. 青脉手太阴,治疗心悸效果显著。
11. 直肠、关元、气海,治疗脾胃气虚效果好。
12. 肾俞、命门、大椎,治疗男性疾病效果显著。
13. 风池、肩井、肺俞,治疗咳嗽效果显著。
14. 委中、三阴交、足三里,治疗月经不调效果佳。
15. 神阙、中脘、关元,治疗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 1 -。
针灸治疗趣味记忆歌诀
![针灸治疗趣味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81c3080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5.png)
针灸治疗趣味记忆歌诀外感头痛北风太烈。
(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2,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
(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
(百会,风池,足三里) 3,落枕警钟外公,后妻。
(肩井,悬钟,外劳宫,后溪) 4漏肩风阵前聊语。
(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5,腰痛阿是大肠畏重。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6中风【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几尺泽水。
(三阴交,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尺泽) 【中脏腑闭证】何故十二水沟内臭气太冲。
(合谷,十二井,水沟,内关,太冲) 【中脏腑脱证】人中内元,气,神脱了。
(水沟,内关,关元,气海,神阙) 7,眩晕【实证】北风太猛冲内关。
(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虚证】山里北风伤肝肾。
(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8,面瘫攒四百车洋白鱼,捆抡地仓了。
(攒竹,四白,颊车,阳白,鱼腰,昆仑,地仓,颧髎) 9,不寐神僧照印堂,四神安眠。
(神门,申脉,照海,印堂,四神聪,安眠) 10,感冒何故有太阳,缺大风。
(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11,哮喘【实证】肺吐痰烈,吃则定喘。
(肺俞,膻中,列缺,尺泽,定喘)【虚证】山里高荒,太远太稀,肺肾定喘。
(足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俞,肾俞,定喘) 12,胃痛内关走三里,中脘痛。
(内关,足三里,中脘)13,呕吐同胃痛 14,泄泻【急性】阴陵泉上巨虚,天输水分。
(阴陵泉,上巨虚,天枢,水分)【慢性】公孙天神住山里。
(公孙,天枢,神阙,足三里)15,便秘天水丰隆,归来支沟。
(天枢,水道,丰隆,归来,支沟) 16,痛经【实证】三次交战,中计痴了。
(三阴交,中极,次髎) 【虚证】山里三叫,气海痛。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7,崩漏【实证】公孙在大观园三叫吟。
(公孙,关元,三阴交,隐白)【虚证】山里三叫气海崩漏。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8,缺乳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乳根,少泽) 19,遗尿大观园三次交战,中计光输。
(关元,三阴交,中极,膀胱俞) 20,瘾疹何故委曲割腕输血。
针灸总结趣味记忆
![针灸总结趣味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343bf2f10661ed9ad51f382.png)
一,十二原穴(自编)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胆—丘墟,肾—太溪,膀胱—京骨)---------------------------------------二,十五络穴(自编)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注:(肺—列缺,膀胱—飞扬,心—通里,任脉—鸠尾,督脉—长强,脾之大—大包,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脾—公孙,大肠—偏历,小肠—支正,胃—丰隆,肝—蠡沟,胆—光明,肾—大钟)--------------------------------三,八会穴(自编)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 四,八脉交会穴(改写)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心包—内关—阴维—同上)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申脉阳跷络亦通。
(膀胱—申脉—阳跷—同上)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阳维外眦外关逢。
(三焦—外关—阳维—同上)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阴跷照海膈喉咙。
(肾—照海—阴跷—同上)--------------------------------------- 五,十六郄穴(自编)大肠温溜肺孔最,三焦会宗包郄门。
小肠养老心阴郄,肾郄水泉膀金门。
胃郄梁丘脾地机,维阳阳交阴筑宾。
胆郄外丘肝中都,跷阳跗阳阴交信。
----------------------------六,五输穴(自编)【十二经按流注次序编写,穴位按井,荥,输,经,合顺序遍写】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针灸巧记】文档
![针灸巧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98bbd9d15abe23482f4d1c.png)
三百六十穴分部诀口(5穴)上齐兑端下承浆,口角四分见地仓,中上三分水沟定,口禾髎开半寸方面鼻10穴)鼻头素髎位中央,两翼沟里挟迎香,瞳子直下过阳明,四白巨髎寸寸停阳白眉上一指定,外眦下颧颧髎应,颧弓之上上关行,下抵凹间下关寻颌角方寸见颊车,颌前动脉取大迎目(5穴)眉头眉尾攒丝竹,瞳下眶边承泣出,外眦半寸瞳子髎,内眦一分睛明度颈部(9穴)天突颈前下凹阙,喉上微陷取廉泉,人迎扶突平喉结,相挟颈筋内外缘气舍人迎连一线,水突平分位中间,扶突二寸下天鼎,外临窗后天窗见天容颌下尽筋前,天牖天容天柱间头前(17穴)发际五分入神庭,眉冲半寸紧相邻,旁行一寸至曲差,头临泣下瞳子应本神三寸傍中居,额角头维属阳明,发缘一寸至上星,平开寸半五处寻三经九穴平三列,太阳惟上半寸行,发缘二寸定囟会,承光之外目窗平囟会寸半走前顶,太阳通天对正营,百会两耳交巅尽,旁有络却外承灵头后(9穴)后缘半寸哑门定,左右天柱旁相应,上行一寸风府明,平取少阳风池并寸半节节上巅厅,脑户强间随后顶,户旁玉枕脑空平,相邻太少分两经头侧(9穴)完骨耳后骨突寻,入发四分下缘平,上耳入发一寸五,角孙之上对率谷斜下三分天冲入,环耳周行连完骨,上下两穴三分数,头窍阴上浮白处角孙寸前曲鬓出,头维寸下颔厌主,再将两穴三分数,下应悬厘上悬颅耳(8穴)耳珠外临听宫位,上缺耳门下听会,耳底陷处有翳风,耳尖缘头角孙对颅息瘛脉等寸围,耳前动脉和髎推胸(27穴)相递二寸列三经,少阴阳明至太阴,天突寸半平气舍,四寸缺盆属阳明天突一寸下璇玑,俞府气户云门栖,再厘一寸至华盖,太阴中府遥相期库房彧中平对齐,左右共居一肋隙,三肋相平紫宫地,神藏周容挟屋翳两乳之中应膻中,左对天溪右神封,膻中寸六上玉堂,灵墟膺窗对胸乡膻中寸六下中庭,食窦乳根步廊平,再问天池何处起,乳中开外一寸寻腹(40穴)上离八寸下有五,腹前任脉节节数,阳明相邻两寸行,少阴相挟五分度太阴旁开三寸五,三经三列齐中路,中庭一寸下鸠尾,脐下寸半气海驻神阙正当脐中央,肓俞大横对天枢,天枢上应滑肉门,平度二寸落水分水分一寸下脘续,太乙阳明随商曲,八寸对开分中脘,外建梁门阴都立中脘一寸下建里,腹哀石关关门起,中脘一寸上脘去,腹通谷外承满齐中脘中庭开巨阙,内把幽门不容居,脐下三寸关元路,旁挟气穴水道出脐下一寸阴交度,外引外陵内中注,再行一寸石门渡,阳明大巨四满布耻骨之上交曲骨,气冲平行齐横骨,上行一寸中极入,少阴大赫归来路一寸三分大横下,太阴腹结一穴孤胸胁少腹(13穴)胸胁少腹纳三经,腋下三寸渊腋明,前推一寸应辄筋,大包腋下六寸寻十一十二浮肋下,章门京门寻端尽,不容寸半期门开,期门寸半日月来章门之下寻带脉,原与神阙列一排,冲门正交腹沟上,府舍七分往上抬带脉直下齐关元,五枢维道共一脉,相邻五分上下取,髂内缘间寻所在二寸五分曲骨外,腹股沟间见急脉肩(13穴)肩头陷外求肩髃,肩峰下从臑俞去,两穴平开肩髎续,腋纹一寸肩贞取锁骨胛骨押巨骨,正当腋下极泉出,肩岗中头秉风居,岗内凹里曲垣立肩髃大椎开肩井,垣井当中天髎栖,陶道三寸出肩外,大椎两寸肩中齐天宗正从胛中起,内应五椎岗下际背(33穴)外邻三寸内寸五,太阳背脉齐中督,第一节上大椎孤,节下陶道平大抒三节之下寻身柱,内挟肺俞外魄户,五节之下定神道,神堂之内起心俞附分风门二节入,四节膏肓厥阴窟,六节之下灵台驻,督俞噫嘻等分度七节至阳齐胛下,外立膈关内膈俞,九节之旁定肝俞,筋缩之外魂门出胆俞阳纲十节布,内有中枢立中督,十一节下脊中应,旁开脾俞意舍定十二节下胃俞排,旁行寸半胃仓开,十三节下问悬枢,外启肓门三焦出腰骶(21穴)十四节下命门驻,志室宅前肾俞安,十六节取腰阳关,大肠寸半齐两端上推气海下关元,入抵八孔八髎全,上髎上齐小肠间,次髎膀胱胞肓添中髎中膂平排见,下髎白环对秩边,骶下孔陷腰俞眼,长强尾骨三分前尾闾左右上两缘,会阳正取五分间,两阴之间会阴连,冲任督脉三气原手掌(6穴)少商正出拇指前,外齐甲根一分间,少冲上起小指边,甲旁一分居内缘三阳三井三指见,中冲中指在末巅,太阴上荥到鱼际,掌外肉间着中际劳宫少府何处居,中指小指贴掌取手背(12穴)阳明大肠出商阳,外去一分居甲旁,关冲少泽甲根起,无名小指甲外方荥输一寸跨掌节,阳明二间走三间,少阳液门行中渚,太阳前谷后溪边大指次指挟合谷,拇指半节掐前数,阳池腕背横纹中,大筋外缘贴筋附侧腕凹间寻腕骨,高骨下推接掌处前臂内(12穴)腕上横纹三输列,三输直上三经穴,外筋之内有太渊,太渊一寸经渠接内筋之旁神门现,神门寸半灵道见,大陵中出两筋前,入肘三寸间使延尺脉之外寻列缺,通里一寸上尺边,腕上二寸内关连,三阴之脉开络穴太渊七寸上孔最,大陵五寸郗门位,神门五分入阴郗,三阴郗穴此中推前臂外(9穴)寸外两筋入阳溪,高骨之下阳谷居,腕间三寸支沟去,三阳经穴此中记偏历上腕三寸齐,再起一寸温溜郗,外关去腕二寸居,沟外一寸会宗离腕后五寸支正起,高骨后筋养老宜上臂内(7穴)三阴合穴居肘间,肘中筋外取尺泽,天府侠白一寸连,上三下五两端见曲泽肘中筋内缘,腋纹二寸入天泉,少海半寸去肘端,三寸直上青灵间上臂外(14穴)肘间一寸上两筋,两筋陷中出天井,曲池曲肘纹头尽,肘端内陷小海明曲池两寸下肘间,手三里过上下廉,下距温溜三寸前,三穴相行等寸连肘外骨上陷肘髎,曲池七寸对臂臑,手五里行侧筋边,相离肘上三寸遥上腕四寸三阳络,前行三寸四渎过,天井寸上清冷渊,渊上三寸消烁沿腋纹一寸下臑会,遥遥七寸天井对。
(完整版)针灸总结趣味记忆
![(完整版)针灸总结趣味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560c18f2ddccda38376bafc4.png)
一,十二原穴(自编)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胆—丘墟,肾—太溪,膀胱—京骨)---------------------------------------二,十五络穴(自编)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注:(肺—列缺,膀胱—飞扬,心—通里,任脉—鸠尾,督脉—长强,脾之大—大包,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脾—公孙,大肠—偏历,小肠—支正,胃—丰隆,肝—蠡沟,胆—光明,肾—大钟)--------------------------------三,八会穴(自编)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 四,八脉交会穴(改写)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心包—内关—阴维—同上)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申脉阳跷络亦通。
(膀胱—申脉—阳跷—同上)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阳维外眦外关逢。
(三焦—外关—阳维—同上)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阴跷照海膈喉咙。
(肾—照海—阴跷—同上)--------------------------------------- 五,十六郄穴(自编)大肠温溜肺孔最,三焦会宗包郄门。
小肠养老心阴郄,肾郄水泉膀金门。
胃郄梁丘脾地机,维阳阳交阴筑宾。
胆郄外丘肝中都,跷阳跗阳阴交信。
----------------------------六,五输穴(自编)【十二经按流注次序编写,穴位按井,荥,输,经,合顺序遍写】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针灸学歌诀汇总
![针灸学歌诀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e5098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2.png)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f996d7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e.png)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e7c59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7.png)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
一、手部穴位:
1. 合谷曰手阳明,人中为它名。
2. 太渊在掌心,人体有福缘。
3. 阴谷在手背,阳气从此发。
二、足部穴位:
1. 三阳络,足背上,经脉通此处。
2. 大钟在足底,气血靠它调。
3. 阳陵泉在脚心,激活身体能量。
三、头部穴位:
1. 头顶太阳穴,头痛找它寻。
2. 咳嗽郑明穴,喉咙不舒服。
3. 风府在太阳,头晕找它解。
四、胸腹穴位:
1. 人中在嘴巴,舌下是气道。
2. 天枢在肚脐,消化靠它帮。
3. 大椎在脊柱,背痛找它疗。
五、背部穴位:
1. 督脉起于颈,脊椎是依托。
2. 腰阳关在腰,腰痛请找它。
3. 肺俞在背上,呼吸靠它通。
六、腿部穴位:
1. 足三里在小腿,调理脾胃功。
2. 阳陵泉在脚踝,腿痛找它解。
3. 外丘在膝外,膝关节靠它。
七、脸部穴位:
1. 人迎在嘴边,面部血液通。
2. 颊车在耳后,颧骨靠它调。
3. 鱼腰在耳中,眼睛找它疗。
八、耳部穴位:
1. 乳中在耳垂,乳腺靠它调。
2. 眼跳在耳前,眼睛不舒服。
3. 真髎在耳后,头痛请找它。
这些中医针灸穴位的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记忆和应用。
针灸穴位是中医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理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穴位,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带来更好的效果。
(完整版)针灸学资料简便记忆汇总
![(完整版)针灸学资料简便记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af7fda6bec0975f565e238.png)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
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第二单元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 3第7颈椎至后发际 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腘横纹至外踝尖16第三单元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dd65e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d.png)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针灸歌诀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便于学习和记忆。
下面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供参考:第一天:针灸起源有中医,知脉络,祖师针谱传古今。
百病诸凡皆能愈,良医针法得工夫。
第二天:经络与穴位十二经络共脉络,通血气之万川河。
千百穴位疗万病,选得对应得万寿。
第三天:经络与腧穴要知所行所从,阴阳经络分最明。
腧穴聪明依经络,气血畅通治疾病。
第四天:气血与经络阴阳调养气血和,经络畅通有健康。
轻灸温经活脉络,推气行气万病愈。
第五天:针刺深浅痛痒酸胀实是穴,有气随针而入流。
避神经突起浅刺,一指以深不后悔。
第六天:得气与取气得气取气功夫多,得气取之要按法。
得气数字是重要,取气深浅有差别。
第七天:顺逆与气滞气滞失调须要顺,观察顺逆寻奇穴。
顺与逆法功效待,气滞疗法奇效见。
第八天:寒热与针灸阳虚则寒寒格,寒者热则热祛火。
阳热寒者宜降火,热则寒寒气温热。
第九天:气血虚实气虚则声微促气弱,血虚则菲沛面色东。
气虚血虚气血亏,益气养血针灸好。
第十天:气化与活血气化运调疏经络,活血仿佛流江河。
气滞气痛联络通,血瘀血痛流行波。
第十一天:泻法与补法泻法疏通助顺畅,补法滋养助生津。
进补虚者用补法,滋阴壮阳治真人。
第十二天:病机与定位寒湿缠绕识病机,阳虚阳亢看形神。
气血滞络辨适宜,针灸调理选择明。
第十三天:常见疾病与穴位头痛人多用合谷,目疾百会曾治愈。
口干鼻燥用涌泉,腰疼膝软用肾俞。
以上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的完整版汇总,共13首歌诀。
每天背记一首,循序渐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e43e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是一门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针灸学包含了广泛的知识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问,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易于记忆的歌诀。
以下是中医针灸学的歌诀汇总。
一、针灸得神明,穴位要先明。
起始藏空窍,行脉道经脉。
一头入分肉,一头会经脉。
合穴是决窍,互补是通脉。
二、得气各首寻,穴府随奇经。
十四奇冲通,四尺常将依。
转子属耳齿,四海各归一三、部位来承抗,深浅考根底。
筋穴与脉络,肌肤与楞丝。
阳道入盆腔,阴经通手指。
四、五脏与六腑,顺行上下午。
命门穴加思,上冲完二部。
后脊骨侧内,凡穴良寿补。
五、五经通男女,府穴是根据。
阴阳平交换,配合才奇特。
出总坐冠顶,千般总会有。
六、出脏经侧腹,上肩腕包含。
骨中无他经,每经总有相。
部位九九九,巡行无形象。
七、阳脉盘腹内,三里多推丰。
足阳明先刺,乌骨区平挺。
太阳寸口边,中盘满下颌。
八、少阳中鱼腰,经脉阴阳交。
光明韩玉泉,阳当三阳上。
曲池挟钟枢,发际现所在。
九、阳明代陈琥,合穴自相补。
头臂背腹肚,出入皆主舞。
一筋通庆带,穴穴皆有名。
十、胆经有六浊,排毒有妙方。
涌泉两眉间,络脉耳巴黄。
胆道穴无数量,缺损自往来。
总结:以上是中医针灸学的一些歌诀汇总,这些歌诀以押韵的形式,简单明了,易于记忆。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深奥而丰富。
汇总这些歌诀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中医针灸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针灸趣味记忆法
![针灸趣味记忆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6d1932ccbff121dd3683e7.png)
针灸趣味记忆的方法(1)风寒感冒:主穴:列缺合谷风池。
山谷被风吹开一条裂缝,令人心寒。
谷-合谷,风-风池,裂-列缺,寒-风寒。
(2)风热感冒:曲池鱼际大椎合谷。
大热天大伙到山谷里的水池洗澡和捉鱼!池-曲池,鱼-鱼际,大-大椎,谷-合谷。
(3)哮喘:1.实证:主穴:列缺膻中肺俞。
因缺席期中考试而成绩作废。
缺-列缺,期中-膻中,废-肺俞,试-实证。
2.虚证:主穴:肺俞膏盲肾俞气海太渊太溪足三里。
三太太虽高龄,体质不虚,每天都神气飞扬。
飞-肺俞,高-膏盲,神-肾俞,气-气海,太-太渊,太-太溪,三-足三里,虚-虚证。
(4)泄泻:1.急性泄泻:主穴:天枢中脘温溜足三里三阴交。
中秋节那天溜冰回来足足泄了三天三夜。
天-天枢,中秋-中脘,溜冰-温溜,足足/三-足三里,三-三阴交。
2.慢性泄泻:主穴: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命门。
中秋节那天吃了三个大饼后损伤脾胃,泄泻不止,后神志不清,差点没命。
天-天枢,中秋-中脘,三个-足三里,脾-脾俞,胃-胃俞,神-肾俞,大饼-大肠俞,命-命门。
(5)眩晕:1.肝阳上亢: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行走江湖,身不由己,谢大侠不杀之恩,在下甘拜下风。
风-风池,甘-肝俞/肝阳上亢,身-肾俞,行-行间,大侠-侠溪。
2.痰湿中阻:头维内关中脘丰隆解溪。
上头指示快给那个中风的解放军脱水降颅内压。
上头-头维,内-内关,中-中脘,风丰隆,解放军-解溪。
(6)不寐:主穴:神门神庭三阴交太阳风池。
二朗神被三太子打得发羊吊风了。
二朗神-神门。
神庭,三-三阴交,太/羊-太阳,风-风池。
(7)头痛:1.肝阳上亢:太阳悬颅百会侠溪行间。
太君发羊癫疯了,向汉奸悬赏百万美金捉拿大侠头颅。
太君-太阳,悬-悬颅,百-百会,侠-侠溪,奸-行间。
2.气血不足:百会气海肾俞肝俞足三里合谷。
老头爬三百里山谷仍神色不改,我们已筋皮力尽,上气不接下气,口干燥,肝肠断裂。
百-百会,气-气海,神-肾俞,肝-肝俞,三-足三里,谷-合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记忆
背俞穴:从第一颈椎开始:一大二风三肺俞,四厥五心六督俞,膈肝胆俞七九十,脾胃三焦加肾俞,穴从十一开始数,十五气海十六大,十七关元小十八,十九膀胱下中膂,二一椎下白环俞。
五输穴:肺经:井商荥鱼输太渊,经渠尺泽肺经牵。
大肠经:井商荥二输三间,阳溪曲池经合连。
胃经:井穴历兑荥内庭,输陷经解合三里。
脾经:井穴隐白荥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井冲荥府输神门,经为灵道合少海。
小肠经:井泽荥谷输后溪,经为阳谷合小海。
膀胱经:至阴通谷输束骨,经为昆仑合委中。
肾经:井泉荥谷输太溪,经为复溜合阴谷。
心包经:井冲荥劳输大陵,经穴间使合曲泽。
三焦经:关冲为井荥液门,中渚支沟合天井。
胆经:窍阴为井侠溪荥,临泣阳辅合阳陵。
肝经:大敦行间输太冲,经穴中封合曲泉。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络穴: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胃原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络公孙;
心原神门络通里,小原腕骨络支正,膀原京骨络飞扬,肾原太溪络大钟;
包原大陵络内关,焦原阳池络外关,胆原丘墟络光明,肝原太冲络蠡沟。
(任络鸠尾督长强,脾之大络为大包)。
郄穴: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肺郄孔最大温溜,胃郄梁丘脾地机,心郄阴郄小养老,膀郄金门肾水泉;
包郄郄门焦会宗,胆郄外丘肝中都,阴维筑宾跷交信,阳维阳交跷跗阳。
八会穴: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交经八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募穴:肺募中府大天枢,胃募中脘脾章门,心募巨阙小关元,膀募中级肾京门,包募膻中焦石门,胆募日月肝期门。
下合穴: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下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