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普化 第一章

普化 第一章
)
Q W
状态2(U2)
能量守恒定律:U2=U1+Q+W
ΔU= U2 -U1=Q+W
1.1.3 热化学(Thermochemistry) 3 热化学( )
1)反应热(Heat of reaction) 反应热(
化学反应,始终态温度相等,只做体积功时, 化学反应,始终态温度相等,只做体积功时,系统吸 收或放出的热称为反应热。 收或放出的热称为反应热。
1.1.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Thermodynamics terms and primary concepts (一)体系和环境 (System and Surrounding)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State and State functions) (三)过程和途径 (Process and Path) 三 (四)热和功 (Heat and Work) (五)热力学能(内能) U (Thermodynamic energy) (六)标准状态 ( Standard state)
Notes: U 是体系的性质,与体系状态有关,是状态函数。 U 的绝对值至今尚无法知道,只能是在系统发生变化的过 程中,通过系统和环境之间热和功的传递来测定其变化 值,即∆U 。
∆U= U终 - U始 = U2 - U1
(六)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热力学中为了表述状态函数和计算状态函数的变化,必须对各种物 热力学中为了表述状态函数和计算状态函数的变化, 质规定一个共同的基准状态,即热力学的标准状态,简称标准态。 质规定一个共同的基准状态,即热力学的标准状态,简称标准态。 用上标θ来表示。 国家标准: 标准压力 pθ =100 kPa 而非 101.325 kPa 标准浓度 mθ =1 mol·kg-1而非 1mol.L-1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第九节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核电荷数增加,虽然总电子数增加,但是新增加的电子是排入最外层轨道或次外层轨道,它们对外层电子有屏蔽作用,但并没有将增加的核电荷完全屏蔽掉,因而随着原子序数增加,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还是逐步增大的,故使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中自左至右呈现缩小的趋势
第三节
共价键的理论
价键理论(VB法电子配对法):若两个原子各具有未成对的价层电子,当它们彼此靠近时,双方的独电子就可能彼此自旋配对,成为一对共用电子对,这对共用电子对被限定在两个原子间的一个局部小区域内运动,在两个原子间形成了一个较密的电子云区域,借此把两个原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共价键。
能量最低原理: 在基态时,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总是优先排入能量尽可能低的轨道,在低能量的轨道占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通的等价轨道而保持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方式避免了同一轨道中两个电子的排斥,无需消耗电子配对能,使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第二节
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原子中只有少数的价电子能用于成键,价电子的数量不足以使金属晶体中原子间形成正常的离子键或者共价键。由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电离能也较小,外层价电子很容易脱离氢原子的束缚,形成"自由电子"或"离域电子",在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原子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它们的价电子并非固定在个别金属原子的附近,而是为整个晶体中的全部原子所共有,这些共用电子起到把许多原子或者离子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共价键。这种键可以看成是改性的共价键,即是由多个原子共用在整个金属晶体内流动的自由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第十节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化学复习纲要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化学复习纲要

2010年《普通化学》考研辅导资料之一——《普通化学》考研内容精选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知识点: 1、体系的状态函数(1)体系—人为规定研究对象的物质系统。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2)状态—体系中一切性质的总和。

广度性质:表现体系量的特征(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成正比),例如体积V 、质量m 、热容C 、 热力学能U 、焓H 、熵S 、吉布斯自由能G 等,具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表现体系质的特征(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例如温度T 、压力P 、浓度c 、 密度ρ 等,不具有加和性。

(3)状态函数—由状态所决定的每一种理化性质,统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

或能决定状态的性质和以一定关系随这些性质而变化的其它性质,统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

例如T 、P 、V 和H = U + pV 、 G = H – TS 等。

(4)状态函数特征—其变量仅与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例如0dT =⎰i(循环过程) 其数学处理可用全微分的概念,H 其微量变化可用dH 表示,而热Q 是由于体系与环 境的温度差别而引起的能量传递量,Q 的数值会随具体途径而变化,故热Q 不是状态函数,其微量变化要用δQ 表示。

因为在等压过程中,Q p = △H ,所以dH =δQ p 。

2、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1) 热力学能(内能)U —是体系内部各种能量的总和。

是体系自身的性质,是广度性质,是体系的一种状态函数。

其绝对值无法确定,但其变量△U 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U = U 2 – U 1 = Q + W = Q v (等容反应热)(3)等压反应热与焓:H = U + pV , △U = Q p + W ,△H = Q p所以焓也是体系的一种状态函数。

其绝对值也是无法确定,但其变量△H 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二章习题答案(详细)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二章习题答案(详细)
kJmol1=3fG (298k, CO2(g) )2 (kJmol1)
∴fG (298k, CO2(g) ) = 1/3 )kJmol1=kJmol1
19.解6CO2(g)+ 6H2O(l)==C6H12O6(s)+ 6O2(g)
fG (298k)kJmol10
∴rG (298k)=[( 6 ) ( 6 ) ]kJmol1=kJmol1>0
∴lnK(500k)= = =
∴K(500k) =1010
解法二:
∵ ln =
= =
∴ =10-7
∴K(500k) =10-7K(298k)=10-7(1016) =1010
23.解:N2(g) +3H2(g) ==2NH3(g)
fH (298k)/ kJmol100
S (298k)/ Jmol1k1
∴rG (298k)=[(2(2] kJmol1=kJmol1>0
∴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1.解 (1)MgCO3(s) ==MgO(s)+CO2(g)
fH (298k)/ kJmol1
S (298k)/ Jmol1k1
fG (298k) /kJmol1
∴rH (298k)=[+((]=kJmol1
∴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5.解: 平衡反应2SO2(g)+O2(g)2SO3(g)
= ( )Jmol1k1=Jmol1k1
18.解:2Fe2O3(s) + 3C (s ,石墨)==4 Fe (s) + 3 CO2(g)
fH (298k)/ kJmol1
S (298k)/ Jmol1k1
fG (298k)/ kJmol1

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q q
Example 2
(系统吸热)= (系统吸热)=
m·cs · ΔT n·cm · ΔT
100.0 J 的热量可使 1mol 铁的温度上升 3.98 K,求铁的cm.
Solution
q 100.0J cm = = n ⋅ ΔT (1mol)(3.98K) = 25.1 J ⋅ mol ⋅ K
−1 −1
(a)
(b)
如下图所示,试管内的物质有几相组成?
因为试管a内的酒精和水互 因为试管a内的酒精和水互 溶,故溶液中任何部分的物理 溶,故溶液中任何部分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 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 试管b内,煤油和水互不相 试管b内,煤油和水互不相 溶,致使上下两层液体的物理 溶,致使上下两层液体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不相同, 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不相同, 而且上下层间有明确的界面隔 而且上下层间有明确的界面隔 开,因此上下层液体形成两个 开,因此上下层液体形成两个 相。 但是,如果把液体上方的 相。 但是,如果把液体上方的 空气也考虑进去,则试管a中 空气也考虑进去,则试管a中 有两相:气相和溶液相;试管 有两相:气相和溶液相;试管 b中有三相,分别是水相、煤 b中有三相,分别是水相、煤 油相及液体上方的气相。 油相及液体上方的气相。
3. 状态和状态函数 (state and state function)
状 态: 一定条件下系统存在的形式。 状态函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例如 p,V,T 等。
Attention:
(1) 系统的状态确定,系统的各种性质即所有的状态函数也都 确定,反之亦然。 (2)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系统的状态函数也变化,但不一 定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化,如等温、等压过程。 (3) 反过来,当系统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变化,系统的状态一 定发生变化。

普通化学第一章

普通化学第一章

有:q= -{C(H2O)+Cb} ΔT = -{4.18.g-1.K-1ⅹ1210g+848J.K-1)(294.82K-293.18K)= -9690J= -9.69KJ. 而该反应的反应进度ξ为: ξ=[0-0.500g/32.0g.mol-1]/(-1) 故该反应的摩尔反应热为: qm= q/ ξ = -620KJ.mol-1
法确定。
q 为热,指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 规定系统吸热时,q为正值; 系统放热时,q为负值。 W为功,指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以其他形式传 递的能量。 规定环境对体系做功,功为正值; 系统对环境做功, 功为负值。 功和热均与过程有关,因此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
想一想:(q+w)是不是状态函数?
功的分类
功可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两种。 体积功——因体系体积变化反抗外力作用与环境交 换的能量。又称膨胀功。 非体积功: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 又叫其他功。如表面功、电功。
功与热的微观解释
功:大量质点以有序运动方式而传递的能量 如电子的有序运动而传递的电功 质点有序运动而传递的机械功。 热:大量质点以无序运动方式而传递的能量。(通过分子之间 的碰撞) 也即功是有序能,热是无序能。 因此从能的“品位”上来说,功的“品位”比热的高。
利用弹式热量计求反应热的公式: q = -{q(H2O)+qb} =-{C(H2O)ΔT+CbΔT}
其中:q为水吸收的热量, qb为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吸收的热量。
利用弹式热量计所测的反应热为 定容反应热!
例1.1
将0.500gN2H4(l)在盛有1210gH2O的弹式热量计的钢弹内(通 入氧气)完全燃烧尽。吸热介质的热力学温度由293.18K上 升至294.82K。已知钢弹组件在实验温度时的总热容Cb为 848J.K-1,水的比热容为4.18J.g-1.K-1。试计算在此条件下联氨 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并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求出该反 应的摩尔反应热。 解:首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H4(l)+O2(g)═N2(g)+2H2O(l) 根据公式:对于0.500gN2H4的定容燃烧热q: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0 B B
B
23
二、 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内能)
热力学能(内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 构成: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分子间势能、电 子运动能、核能等。
• 是一种热力学状态函数 • 无法知道他的绝对值,但过程中的变化值却是可 以测量的。
24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1
六、相与界面 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 (phase )。将相与相分隔开来的部分称为 相界面 (简 称为界面,interface)。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的条件下具有明确的界面,在界 面两边体系的性质会有突跃变化。处于界面上的原子 或分子的受力情况与相内部的不同,往往存在剩余引 力,具有界面能。一般来说,体系中存在的界面越多, 能量就会越高,体系也会越不稳定。
101.328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78 K
恒 压
8
五、热和功 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之间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交换,其交换形式可概括为“热”和“功”两 种。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的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 为热(heat)。热的常用符号为Q。 除了热以外的一切交换或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work)。功的常用符号为W。
6
四、过程与途径
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变化的经过。
途径:完成这一变化经过的具体步骤、路线。
过程可分为: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 程、绝热过程等。
7
101.325 kPa 恒温 278 K
80 kPa 278 K
恒压
80 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98 K
恒 温 恒压过程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 x(i) ·M(i)
2020/10/31
20
1.1.2 液 体
一、气—液平衡
蒸发: 液体 → 气体 凝聚:气体 → 液体
气液平衡:当液体蒸发为气体且气体凝聚
为液体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处于气液平
衡状态。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蒸气压:处于蒸发、凝聚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蒸气,饱和蒸气所具有
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V:m3
T: k n: 物质的量:mol R: 气体常数:8.314J/mol·k
2020/10/31
9
1.1.1 气 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表示为:
pV m RT M
M
p RT
m、M、ρ分别为气体的质量(kg)、摩尔质量(kg/mol)
和密度(kg/m3)
n m M
m
V
2020/10/31
E
(两相平衡线)
l
2、一个点
s
(三相共存点)
3、三个面 0.611kPa
(单相区)
O A
273.15K 273.16K
g
373.15K
T
2020/10/31
26
1.2.1 分散系的概念
一、分散系 分散体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被分散成微
小的粒子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通常分散质含量较
代表溶剂分子;
b: 稀溶液的蒸发示意图
代表难挥发的溶质分子
2020/10/31
34
1.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a: 纯水
p
b: 稀溶液(bB)b
c: 稀溶液(bB)c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A)低温和高压(B)高温和低压(C)低温和低压(D)高温和高压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 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r S 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C)∆r 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3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A)高压和低温(B)高压和高温(C)低压和低温(D)低压和高温(E)往溶液中加HCl1–4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KNO3→K++NO3-∆r H m︒=3.55kJ⋅mol-1其结果是:(A)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B)水变暖(C)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D)烧杯变冷(E)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5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A)N2+3H22NH3(B)2CO+O22CO2(C)2H2+O22H2O(D)N2+O22NO(E)2NO2N2O46反应A+B C+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A)对反应没有影响(B)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C)不改变反应速率(D)使平衡常数减少7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98K时,纯物质的S m︒=0(B)一切单质的S m︒=0(C)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A)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9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A)反应产物的浓度(B)催化剂(C)反应物的浓度(D)体积(E)温度10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A)0(B)约10焦耳/摩尔·度(C)1焦耳/摩尔·度(D)正值(E)负值11有两个平行反应A→B和A→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A)增加A的浓度(B)增加C的浓度(C)控制反应温度(D)选择某种催化剂12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A)卡诺(Carnot)(B)盖斯(Hess)(C)勒夏特列(LeChatelier)(D)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E)傅里叶(Fourier)13反应A2(g)+2B2(g)2AB2(g)的∆r H m︒>0,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边?(A)降低压力和温度(B)增加压力和温度(C)降低压力,增加温度(D)增加压力,降低温度(E)加入较多的A2气体14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A)一切复杂反应(B)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C)计算化学反应的∆r H m︒(D)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15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A)∆f G m︒(I2,g.298K)(B)∆f H m︒(Br2,l.298K)(C)S m︒(H2,g.298K)(D)∆f G m︒(O3,g.298K)(E)∆f H m︒(CO2,g.298K)16在298K,反应H2(g)+1/2O2(g)==H2O(l)的Q p与Q v之差是:(A)-3.7kJ⋅mol-1(B)3.7kJ⋅mol-1(C)1.2kJ⋅mol-1(D)-1.2kJ⋅mol-117某化学反应A(g)+2B(s)→2C(g)的∆r H m︒<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18反应2HCl(g)→Cl2(g)+H2(g)的∆r H m︒=184.9kJ⋅mol-1,这意味着:(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HCl(g)的∆f H m︒为负值(C)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D)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19298K时,1/2∆f G m︒(CCl4(g))>2∆f G m︒(HCl(g))>1/2∆f G m︒(SiCl4(g))>1/2∆f G m︒(TiCl4(g))>∆f G m︒(MgCl2 (s)),且反应H2(g)+Cl2(g)→2HCl(g)的∆r S m︒>0,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1)TiCl4(g)+C(s)→Ti(s)+CCl4(g)(2)TiCl4(g)+2Mg(s)→Ti(s)+2MgCl2(s)(3)SiCl4(g)+2H2(g)→Si(s)+4HCl(g)(4)2MgCl2(s)+C(s)→2Mg(s)+CCl4(g)(A)(1)、(2)、(3)、(4)(B)(2)、(3)、(4)(C)(2)、(3)(D)(3)、(4)2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r S m(B)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H m、∆r S m(C)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S m(D)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S m21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A)s-1(B)mol⋅dm-3⋅s-1(C)mol-1⋅dm-3⋅s-1(D)mol-1⋅dm3⋅s-12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A)Q=0;W=0;∆U=0;∆H=0(B)Q≠0;W≠0;∆U=0;∆H=Q(C)∆U=0;∆H=0;∆G=0;∆S=0(D)Q≠W;∆U=Q-W;∆H=023若下列反应都在298K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与生成物的∆f H m︒相等的反应是:(A)1/2H2(g)+1/2I2(g)→HI(g)(B)H2(g)+Cl2(g)→2HCl(g)(C)H2(g)+1/2O(g)→H2O(g)(D)C(金刚石)+O2(g)→CO2(g)(E)HCl(g)+NH3(g)→NH4Cl(s)24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C)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D)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25已知反应H2(g)+Br2(g)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2(g)+1/2Br2(g)HBr(g)的K2︒为:(A)(4.0⨯10-2)-1(B)2.0⨯10-1(C)4.0⨯10-2(D)(4.0⨯10-2)-1/226反应A+B C+D的∆r H m︒<0,当升高温时,将导致:(A)k正和k逆都增加(B)k正和k逆都减小(C)k正减小,k逆增加(D)k正增大,k逆减小(E)k正和k逆的变化无法确定27反应CaCO3(s)CaO(s)+CO2(g)的∆r H m︒=178kJ⋅mol-1,∆r S m︒=161J⋅mol-1⋅K-1,则CaCO3(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A)900K(B)500K(C)800K(D)1106K28已知反应3O2(g)→2O3(g)的∆r H m︒=-288.7kJ⋅mol-1。

普通化学第1章

普通化学第1章
ΔrHm0 = ΣυBΔfHm0 υB为化学计量系数,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2 反应热的理论计算
● 利用燃烧焓
有机物难以从单质直接合成,但易燃烧。有机物的燃烧焓 ΔcHm0 指 1 mol 有机物在标准态下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ΔrHm0 = -ΣυBΔcHm0(B)
部分习题答案
1.1几个热力学常用术语
状态函数特点:a 状态一定,其值一定; b 殊途同归,值变相等; c 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例如,下面两种途径得到的300 K的水,其状态是是相同的。
1.1几个热力学常用术语
●过程与途径 过程:系统状态发生的变化 途径:实现过程的具体步骤 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过程的始态与终态,而与过程的途 径无关。 热力学可逆过程:如果系统经过某过程由状态I变到状态II,当 系统沿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时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被 消除。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实 际过程只能无限地趋近于理想过程。 可逆过程是在系统接近于平衡的状态下发生的无限缓慢的过程 ,和平衡密切相关。后续章节中有关热力学增量,只有通过可逆过 程(平衡)才能求得。可逆过程做功最大(反的命题不一定成立)。
石墨 每个碳原子都按平面正三角形方向和其他3个碳原子 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一个六角形平面层。C-C键长为142 pm,在垂直于层的方向上,还有一个价电子以π键(见 第3章)的方式将无数的平面层连结在一起,层间距为 340 pm。层间价电子活动比较自由,石墨的导电性、滑 动性都与此结构状态有关。做铅笔芯的并不是铅而是石 墨,但铅笔这个名词已沿用至今。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 素的单质,由于结构不同,性质差别很大,但在一定的 条件下,石墨可以变为人造金刚石,但变化条件相当苛 刻── 2000℃以上,1500 MPa。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ChemistryⅠ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学会物质的存在形态、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反应速率方程、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等相关知识。

— 1 —(二)能力目标通过普通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会运用化学原理解决一些初步的化学问题、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其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

(三)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物质世界。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溶液的浓度及相互换算;分散系和表面能的概念,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和溶胶聚沉的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基本知识;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离子键理论和晶格能的基本概念;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阿伦尼乌斯公式;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理论;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熟练写出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原电池符号;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螯合物的概念。

(二)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定容热与热力学能变、定压热与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的概念、含义及特征,平衡常数的意义;质子酸碱、共轭酸碱、酸碱反应、酸碱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基本概念;弱酸弱碱解离平衡的特点;酸效应、盐效应、同离子效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的有关概念;运用电极电势大小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三)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分压定律及应用,稀溶液的通性、有关计算及应用;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吸附规律和胶团结构;热力学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U、焓H、熵S、吉布斯自由能G、状态函数的性质;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应用,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运用吉布斯-亥姆赫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书写速率方程;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定量关系;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温度、压力浓度— 2 —— 3 —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元弱酸解离平衡的有关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的基本概念,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及相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定量关系,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概念。

普通化学-第一章

普通化学-第一章
2H2(g)+O2(g)=2H2O (l);
q p,m 570kJ mol 1
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 量(化学计量系数)和状态;
问题:反应热与反应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么 ?
3. 盖斯定律
qp =ΔH
qV =ΔU
化学反应的恒压或恒容反应热数值只与物质的始态 或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始态 C(石墨) + O2(g)
r H m, 1
终态 CO2(g)
r H m, 2
中间态 CO(g) + ½ O2(g)
r H m, 3
r H m, 1 r H m, 2 r H m, 3
U1
q>0
w>0
ΔU = q +w
U2
热—无序能;功—有序能;能的品位不同。
4. 体积功w体的计算
等外压过程中,体积功 w体= – p 外(V2 – V1) = – p外ΔV p外 = F / A,l = ΔV / A2, 因此,体积功
等外压指系统 外压恒定。
l
p
p外 = F / A
w体= F · l = –(p外· A) · (ΔV/A) = – p外 Δ V ——体积功的定义式
1. 2. 2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
通常把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系统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热又可分为: 定容反应热 恒容过程,体积功w体 = 0,不做非体积功 w ′=0时, 所以, w= w体+ w ′=0 ,qV = ΔU 定压反应热 恒压过程,不做非体积功时, w体= – p(V2–V1), 所以qp = ΔU + p(V2–V1) 这两个公式可用来计算定容、定压反应热

普通化学第一章

普通化学第一章

恒容热效应(Qv):在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恒容条件下,
rU Q W QV
恒压热效应(Qp):在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恒压条件下,
焓,符号H
QP r H
H U PV
Qp和Qv的关系和意义 热不是状态函数,因此经过一个热力学过程,尽管始态和终态确定,但这一过程 中不同的途径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不同。 而QV和QP分别是封闭体系,恒容非体积功为零和恒压非体积功为零的特定条件 下体系和环境交换的热,不同途径的热分别与过程的热力学能变及焓变相等。 不同途径的QV 、QP相等 对于固体和液体,体积变化不大 Q Q
功:除热外体系与环境之间传递的的另一种能量 功的符号同样表示能量的传递方向,关于功的正负号有不同的规定,本书采用下 述标准: 环境对体系做功,即体系以功的形式得到能量,W>0。 体系对环境做功,即体系以功的形式失去能量,W<0。 体积功:体系体积变化而引起的体系与环境交换的能量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为非体积功,用W′
孤立体系
封闭体系
敞开体系
二、体系的性质
(1)广度性质:此类性质的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 (2)强度性质:此类性质的数值与体系中的数量无关
三、体系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体系所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 决定体系状态的宏观性质。 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为PV=nRT,因此压力 、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这些宏观性质都是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征:状态一定值一定,殊途同归变化等,周而复始变化零。
热力学标准态
标准压力:热力学规定为100 kPa(过去规定为101.325 kPa),符号 P 标准质量摩尔浓度:热力学规定为1 mol· -1,符号 b kg 气体的标准态:处于标准压力下,具有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 液体或固体的标准态:处于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状态。 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处于标准压力及标准质量摩尔浓度下具有理想稀溶液性质 的状态。 标准摩尔反应焓 反应物和产物均处于温度为T的热力学标准态下,反应进度为1 mol时的焓变, 用符号 r H m (T ) 表示,单位是kJ· -1。 mol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其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579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2CO 气体:2223CaCO H O=CaCO 2H ++++↓+B .醋酸除水垢离子方程式:2333222CH COOH CaCO 2CH COO Ca H O CO -++++=+↑C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23323=2HCO Ca 2OH CaCO H O CO -+--++↓++D .制备3Fe(OH)胶体:3++23ΔFe +3H O Fe(OH)(胶体)+3H 2.(0分)[ID :13579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3.(0分)[ID :135791]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4.(0分)[ID :135790]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 、KCl 溶液B .用氢氧化钠鉴别MgCl 2溶液、NaCl 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 2溶液和HCl 溶液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CO 2气体5.(0分)[ID :135776]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水属于混合物B .烧碱属于碱C .H 2O 属于酸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纯净物6.(0分)[ID :13577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NaOH 溶液和3NaHCO 溶液充分混合:OH -+-3HCO =2-3CO +H 2OB .过量的2SO 通入NaOH 溶液这中:SO 2+2OH -=2-3SO +H 2OC .2Cl 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D .向23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2H ++2-3CO =CO 2↑+H 2O7.(0分)[ID :135773]已知:①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②6FeCl 2+3Br 2=4FeCl 3+2FeBr 3③Cl 2+2KBr=Br 2+2KC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述:能量只可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不能自 生自灭。 状态1 (U1)
吸收热量Q 对体系做功W
状态2 (U2)
U = U2 - U1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有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是人们 从生产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普遍 存在的基本规律。
25
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
28
于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如下的关系: U2 - U1 = U = Q + W = Qp - p (V) = Qp - p ( V2 - V1) 所以:
Qp = (U2 - U1) + p (V2 - V1)
= (U2 + pV2) - (U1+ pV1) 定义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以H表示




冰 水
铁粉和硫磺粉
12
*对于相这个概念,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不论有多少种气体组分都只有一个相(即气相)。这种只有一个 相的体系称为单相体系或均匀体系。 (2) 除固溶体(固体溶液)外,每一种固态物质即为一个相,体系中 有多少种固态物质即有多少相。含有两个或多个相的体系称为多相体系 或非均匀体系。
5
三、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体系的基本性质的集合
状态函数:表征和确定体系状态的宏观性质,例 如:温度、压力、体积、密度、能量、形态等,还 有后面将要介绍的热力学函数:U、H、G、S等。 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值一定、殊途同归 变化等、周而复始变化零。” 并非所有的状态函 数都是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例 如:P、V、T、n四个只有三个是独立的。
热和功的单位都采用J或kJ。
9
* 注意它们的正负号: 通常是站在体系的立场来规定的: 体系从环境吸热 (获得能量),Q为正值; 体系向环境放热(损失能量), Q为负值。 环境对体系作功(获得能量),W为正值; 体系对环境作功(损失能量),W为负值 ①。
① 对于功(W)的正负符号规定,有的书刊与此相反。
i) 对于恒压、只作体积功的化学反应,有: ΔH = ΔU+ pΔV 即: 故有: 则有: Qp = Qv+ pΔV Qp≈ Qv Qp= Qv +Δn(RT) ii) 对于固相和液相反应,由于反应前后体积变化不大,
iii)对于气相反应,如果将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式中Δn为生成物的量与反应物的量之差。
p m nm p A n A p B n B p C nC , , ........ P n P n P n P n
pA = xA P, pB = xB P, … p i = xi P (其中:xi = ni/ n总称作摩尔分数)
17
2、化学热力学概论
1)、什么是化学热力学
2)、热力学方法的特点 3)、研究化学热力学的意义
0 B B
B
23
二、 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内能)
热力学能(内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 构成: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分子间势能、电 子运动能、核能等。
• 是一种热力学状态函数 • 无法知道他的绝对值,但过程中的变化值却是可 以测量的。
24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H = U + pV
则: Qp = (U2 + pV2) - (U1+ pV1)
= H2 - H1 = H
29
重点理解
• 焓H是一种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的起始状态有关。与过程路径无 关。 • • 焓变值H等于体系在恒压过程中的热效应Qp。在其他类型的变 化过程中,焓变值H不等于热效应,但并非说,焓变值H为零。 焓代表了恒压条件下体系所包含的与热有关的能量,具有能量 量纲,单位是J 或 kJ。
11
六、相与界面 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 (phase )。将相与相分隔开来的部分称为 相界面 (简 称为界面,interface)。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的条件下具有明确的界面,在界 面两边体系的性质会有突跃变化。处于界面上的原子 或分子的受力情况与相内部的不同,往往存在剩余引 力,具有界面能。一般来说,体系中存在的界面越多, 能量就会越高,体系也会越不稳定。
8.3145 Pa m3 K 1 mol 1
8.3145 J K 1 mol 1
14
2.理想气体分子的特征 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理想气体分子本身占有的体积忽略不计。
严格意义上的理想气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对实际气体 来说,只要温度不是太低,压力不是太高,都可以近似用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作有关p、V、T、n 的计算。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1
1、一些基本术语
一、体系、环境 体系:划分出来的被研究的物质系统、对象。 环境:除体系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 例如:溶液反应, 海洋、地球
2
体系的划分:
根据体系与环境间的关系可将体系分为三大类:
分类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物质交换 有 无 无
能量交换 有 有 无
3
敞开体系
13
七、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压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温度(T )、压力(p )、体积(V) 和物质的量(n)之 间, 具有如下的方程式关系:
pV = nRT 在SI制中,p的单位是Pa,V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K,n的单位是 mol,摩尔气体常数R的单位及数值为:
pV 1.01325 105 Pa 22.414 103 m 3 R nT 1m ol 273.15K
• 因为经常遇到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大气层这样一个恒压环境中发生 的,所以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状态函数。
• 焓与与热力学能一样,其绝对值无法确定。但状态变化时体系的 焓变Δ H却是确定的,而且是可求的。 • 焓是体系的广度性质,它的量值与物质的量有关,具有加和性。
30
过程与焓
(1) 对于一定量的某物质而言,由固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气态 都必须吸热,所以有: H(g) > H(l) > H(s) (2) 当某一过程或反应逆向进行时,其ΔH要改变符号即: ΔH(正)= -ΔH(逆) (3)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而言,其恒压反应热Qp可由下式求出: Qp=ΔH= H生成物-H反应物
6
四、过程与途径
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变化的经过。
途径:完成这一变化经过的具体步骤、路线。
过程可分为: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 程、绝热过程等。
7
101.325 kPa 恒温 278 K
80 kPa 278 K
恒压
80 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98 K
恒 温 恒压过程
(3) 液态物质视其互溶程度通常可以是一相(例如水与酒精的混合 物)、两相(例如水和油的混合物)、甚至三相共存(例如水、油和汞 的混合物)。 (4) 单相体系中不一定只有一种组分物质(例如气体混合物即由多种 物质所组成);同一种物质也可因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形成多相体系(例 如水、水蒸气和冰三相共存);聚集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一起也不一定就 是单相体系(例如油水分层的液态体系有两相)。
(在化学反应中,可把反应物看作始态,而把生成物看作终态)
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
由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其ΔH=Qp,即为 恒压反应热。所以焓变比热力学能变更具有实用价值,用得更广 泛、更普遍。
31
3.恒压反应热与恒容反应热的关系
由焓的定义: H = U+pV
则:ΔH = ΔU+Δ(pV)
101.328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78 K
恒 压
8
五、热和功 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之间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交换,其交换形式可概括为“热”和“功”两 种。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的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 为热(heat)。热的常用符号为Q。 除了热以外的一切交换或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work)。功的常用符号为W。
20
3)研究化学热力学的意义
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的,有的是放热的, 这种热量的变化,是和参加反应的物质化学 键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能量的变化, 为我们提供有关分子稳定性、化学键强度等 方面的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
22
一、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参加反应 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7
焓变——化学反应的恒压热效应
现设体系的变化是在恒压、只做膨胀功(不做其 他功,如电功等)的条件下进行的 状态 1
吸收热量Q 对外做功W
状态2
(T1, V1, U1, p)
(T2, V2, U2, p)
在此恒压过程中:
*体系吸收的热量记作 Qp
*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 p (V) = p (V2-V1) 因此,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 W = -p (V) = - p (V2-V1)
32
四、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
1.反应进度和热化学方程式
i)什么是“化学反应的进度”?
——描述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在反应的某一阶段中, 某反应物量(摩尔数)的改变值与其化学计量数的商。 单位:mol 用希腊字母ξ表示。
33
对于任一化学反应,有质量守恒定律:0=BB, 例如下列给定反应: dD+eE=gG+hH
18
1)什么是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其他形式能量间的转换 规律的科学。
化学热力学:运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 化学现象以及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物 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包括化学变化 与能量传递、能量交换间的关系, 化学变化发生的方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