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如何有效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制定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该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制定原则1. 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在制定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时,应当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在保护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2.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3. 全民参与,共同保护。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同保护的合力。
二、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完善文物保护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2. 加大文物修复和保护力度。
加强对古建筑、文物藏品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
3.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共识。
4. 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数据库。
5. 推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
发挥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独特价值,促进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实施路径1. 加强政策研究和立法工作。
深入研究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拓展合作渠道,争取多样化的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民间组织等渠道,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以上对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和使命。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下面特地给大家推荐的《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草案)》的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北方草原著名的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
遗址包括主要有城址、驿站遗址、祭祀遗址及元上都城址相关墓地等类型,其中重要遗址有上都城遗址(占地672.1公顷)、羊群庙祭祀遗址(占地221.3公顷)、砧子山墓葬区(占地64.08公顷)、卧牛石墓葬区(占地57.04公顷)、一棵树墓葬区(占地157.90公顷)、东凉亭(白城子)遗址(占地16.04公顷)、四郎城古城(金桓州城)(占地125.36公顷)。
1988年,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元上都遗址是我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所有遗产必须有长期的、充分的规范性立法措施确保其存在和得到保护。
为了更好的保护管理元上都遗址,履行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亟需制定《条例》。
二.条例起草过程2014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政协将元上都遗址申遗后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列为专题协商议题;2014年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锡盟行署作为起草单位,经过实地调研,形成了《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送审稿)》;自治区法制办按照立法程序,会同锡盟行署和自治区文物局等部门,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稿后,广泛征求了各相关委办厅局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针对反馈意见,自治区法制办会同锡盟行署和自治区文物局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并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形成现在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一)关于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元上都遗址保护是本次立法的核心内容,《条例(草案)》对元上都遗址保护对象作了界定,并对遗址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如何进行保护作了明确。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北京市是中国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区之一,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首先,北京市实行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包括文物的分类、保护单位的划定、保护区域的设定等。
根据这些法规,北京市加强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其次,北京市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程。
为了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北京市进行了大量的文物修复工作,包括修复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历史建筑群的整体保护等。
这些修复工作不仅使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得以保留,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参观和学习环境。
此外,北京市加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遗
产展览、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北京市向公众普及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也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最后,北京市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
通过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文
化创意产业等结合起来,北京市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通过组织各种文化遗产展览、演出和活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而言之,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涵盖了法规制定、修复保护、宣传教育
和利用开发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北京市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同时,这些政策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文化环境和经济机会。
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3篇
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3篇Implementation plan for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编订:JinTai College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3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范文2、篇章2: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范文3、篇章3: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范文文物古迹旅游的合理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贯彻《文物保护法》的最终目标之一。
下面是有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篇章1: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条例》关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促进建设施工过程中依法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管理,执行文物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文物流失和文物损坏的发生,以及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时,施工单位能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文物流失和文物损坏,根据望城县政府和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的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建筑施工文物保护专项方案。
江东岸(##综合枢纽至##古镇段)防洪排涝工程(一期),起于古城大桥,止于##古镇,包括堤防加固、堤防护砌、基础防渗等。
本堤岸为湘江一线干堤,近期采用50年一遇,远期采用120xx年一遇,为II级堤防。
按照施工设计图纸清理表土、清基及清淤施工。
根据道路纵断面设计,全线道路填方高度均小于5m,边坡在一般路段采用1:3.0,临水边坡路段采用1:2.5。
临水坡脚处设砼脚槽、雷诺护垫等,考虑到部分路段地块尚未开发及地表排水需要,设置排水沟。
【doc】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第18卷第2期内蒙古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InnerMongo~a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王云庆张赫逸(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曾经作为元王朝的都城长达110年.它是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点,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随着近年来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的加快,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上都遗产保护与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相关的保护开发建议.关键词:元上都遗址;申遗;保护建议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一,元上都遗址概况(一)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的正统王朝的首都,由成吉思汗帝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初建,城址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端,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2O公里,闪电河(滦河)北岸,现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元大都(今北京)共同构成了中国元朝(1271—1368)的两大都城.随着元朝在元大都的建立,中国结束了自唐末(公元10世纪)以来300多年的分裂与战争,并且迅速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元帝国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从上都出发的草原丝绸之路和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更使得元上都与元大都一样,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元上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相传忽必烈认为此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兼具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遂建都于此.忽必烈实行"二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今北京)办公,谓之"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元上都即是"夏都".这种皇帝冬夏往返于两都之间轮流驻守的制度,适用于元代管理多民族国家和游牧,农耕两种经济形态的政治需要,也适用于游牧民族设置冬营盘与夏营盘的传统.(二)遗址的价值体现元上都遗址具有极高的文物和社会价值.她是国内保存最完整,保护级别最高的草原都城遗址,是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元朝都城遗址, 见证了l3—14世纪蒙古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草原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元上都遗址体现出传统的建筑格局及独特的草原景观,展现出草原都城在选址,城市空间布局,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水平.元上都遗址具有独特的代表性.与国际国内其他都城遗址相比较,元上都有如下显着特征:首先, 她是唯一保存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其次,元上都遣址是唯一与游牧民族文化~同得到保护和传衍的都城遗址.更为难得的是,元上都遗址是唯一没有被后人建设的城市和房屋所叠压的古代都城遗址.由于地处草原深处,后人没有在遗址上建立新的城市,使如此规模宏大的都城遗址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使其具有文化时空的完整性和环境时空的完好性,成为中国保存最好$收稿日期:2009—05—17作者简介:王云庆(1964一),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张赫逸(1987一),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本科生.22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游牧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的辉煌历史.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和游牧民族典型代表的蒙古民族,在l3—14世纪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空前的大一统王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辽阔的版图.能够见证这段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却留下的很少,元上都遗址则是最具代表性的.目前,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唯一被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物质文化遗产.二,元上都遗址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成效与不足近年来,正蓝旗在自治区,锡盟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以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在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996年正式启动,并在当年被我国政府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96年以来,自治区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启动遗址范围内居民的搬迁工作,治理周边环境和遗址修复,成立正蓝旗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经过多年努力,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件不断完善,环境状况得以改善.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进行遗址保护的同时,正蓝旗通过招商引资,于2008年6月建立元上都博物馆,加大元上都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元上都每一寸土地都蕴含了丰富的文明信息,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深远的,无价的.而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这一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从自治区到地方作了大量申遗基础工作.2001年开始撰写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英文版), 2006年,在原申报文本写作组的基础上又聘请2位专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格式对申报文本进行编写修改.2006年6月制作完成了1:1200的元上都沙盘.同年7月中旬邀请中国元史学学会会长李志安到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察.因此,在加强遗址环境保护,完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当地政府在"申遗"软件建设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正蓝旗凭借不同的媒介宣传介绍元上都.旗政府将民俗节庆与元上都文化展示结合,先后通过多次举办以宣传元上都蒙元文化为主题的那达慕大会共13届和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共7届,邀请内蒙古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正蓝旗还以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通过散发宣传单,制作电视片,设置门户网站等多种手段,举办了以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并多年来持续关注报道元上都保护和展示工作.介绍元上都的书籍《走进元上都》2006年5月出版发行,在《中华遗产》杂志2005年第9期上刊登了以元上都为主的元代三都传奇.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全面提升了元上都遗址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但是,总体来说,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还存在以外不足:(一)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尚未得到更高级别政府应有的认识在大遗址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政策倾斜,行政干预乃至更为重要的财力投入方面,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事情都比较难办.虽然1996年以来,自治区各级财政已经安排2000余万元资金用于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但这些投入对于一个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来说还远远不够. 2006年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正蓝旗人民政府,但从近年来各地申遗工作多数由地方省级政府牵头开展来看,元上都遗址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申遗的力度,联合数省进行遗址保护工作,同时争取得到国家的更多支持.(二)遗址周边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不足由于元上都遗址保护涉及面广,如农业,土地,城建,规划,交通,旅游等方方面面,非文物管理部门一家所能左右,需要得到政府行政的多方面支持,更需要综合加强遗址范围内的软硬件建设.元上都遗址突出的问题反映在:遗址周边景观距申遗要求还有差距.近750年的风雨侵蚀,使元上都遗址及周边沙化现象加剧,尤其是遗址北部山丘裸露部分较大,土壤流失和沙化较重,鼠害,蝗虫害也是重要的破坏因素;遗址城墙和铁幡杆渠均有了缺口,影响了遗址的完整性;盗掘文物的犯罪活动部分破坏了遗址周边墓葬区等等.(三)遗址保护规划尚未有力的落实遗址保护规划应具有法规作用,规划应该得到贯彻落实,但是,由于元上都遗址保护规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所以保护规划往往得不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执行.当地政府虽然对元上都遗址做了保护规划,但是规划是规划,规划往往落实不了.这不仅表现在资金投入方面,也表现在规划的具体执行方面,甚至出现置保护规划于不顾,在遗址保护规划范23围内我行我素,造成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愈来愈尖锐,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愈来愈严峻,遭受的破坏愈来愈严重.(四)遗址保护缺乏人才支撑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与一般遗址或以地面建筑或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不同,它需要涉及一套包括学术和管理的综合知识结构.其内容包括:考古学, 历史学,建筑学,规划学,生态环境学,人类学,地质学,植物学,文物学,博物馆学,传播学,展示学,旅游学,材料科学,文物保护技术,航拍和遥感技术,以及国家有关法律,国际文物保护公约和相关政府管理行为运行过程.因此,多学科研究在元上都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2001年以来,对元上都申遗中英文文本的编写修改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这是申遗过程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但相关的专家智力支持还显不足,在中英文文本的编写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此外,元上都遗址以及周边景观沙化严重,但对生态环境学,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的综合性人才的匮乏影响了治理工作的成效,加上考古成果中有关地下遗存的实际埋藏范围和地表遗存分布范围的资料不足,都影响了申遗工作的进展.因而人才培养的不足也影响了元上都遗址保护.三,对元上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元上都蕴涵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值得精心研究,应该建立对于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提高遗产利用的品味,充实遗产开发的内涵.针对前阶段上都遗址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笔者有如下的思考与建议:(一)不断拓展元上都历史文化多层面挖掘,探寻和研讨元上都已成为废墟,这是由于历史的变迁造成的.它作为中华百年文化的见证,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作为大元帝国百年都城,它曾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地,这是中外许多专家公认的,并广为媒体和学者关注的.在修复元上都遗址的过程中,建立标示碑系统,简明扼要地表述上都的原貌.制作出沙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复制复原部分上都原有的标志性建筑.对大安阁,宣文阁,上都司天台,孔庙,帝师寺,御天门等应当首先从文献资料,文物内涵,文化价值24作到较全面的把握,向世人做出较为详实的有说服力地介绍.(二)完善对上都遗址共体目标的规划工作对元上都遗址进行系统评估,构建区域遗产体系,选择重点保护展示园区,特别是意义重大的遗迹,抓紧高层一体化决策,实施综合保护,并对旧有规划做合理调整;对盗掘威胁严重的地方,可以结合观光旅游发展,建设保卫设施,强化治安.尽快将遗址北部治沙项目和周边五一牧场退耕还草等项目立项,通过加强治理,完成环境背景下的古城遗址保护.对元上都周边环境,特别是金莲川草原湿地的保护,建议自治区协调河北省,保障滦河上游水库及时向下游输水,使金莲川草原湿地得以保护.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制止对遗迹本体破坏,停止耕作,植树,取土等;对重要遗迹进行大规模保护和修复,要对原隔离设施遗迹予以特别关注;重建应非常细心谨慎,以免影响任何的考古证据.为确保真实可靠,应考虑所有来源的证据;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重建不应直接建在考古遗址上,并应能够辨别为重建物.(三)精心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品牌元上都遗址作为人类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集中地,这座拥有百年中华文明的废墟,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的开发依靠一支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和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辛勤劳动.有一支当地的上都文化研究队伍和吸纳中外专家学者参与的机制很有必要.笔者建议广泛发挥政府的和民间的,各行各界的力量,不断扩大和加深上都文化的研讨.对现有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团体和相关学术研究单位应该加大扶助和支持力度,从资金上予以一定保证,确保上都文化研究持续有力地发展.锡林郭勒盟或内蒙古成立元上都文化研究院,蓝旗成立元上都文化研究所是聚集当地的研究力量所需要的.也可以尽快成立锡盟社科院和社会科学联合会,把上都文化研究纳入其中,形成当地研究和开发上都文化的专业队伍.在此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切实推动元上都文化的建设,完成元上都遗址的申遗大计.(四)大力凝聚政府,民间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可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编写反映元上都的历史文化的专业着作.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力量,扩大对元上都的介绍宣传,利用旅游和节庆文化吸引更多民众游客的注意力.(下转第37页)的形成是整个女性历史的结果.波伏娃认为"女性之所以会成为男权制的同谋者,恰恰是因为她们成为了逃避自由,逃避生存的自欺者".玎结语通过运用Kellerman的空间理论对爱伦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艾伦谎言式的一生. 她把自己的生活困在一个包藏着谎言的房子里,独自挣扎,可残酷的现实确不能给她一点自由的空间. 这反应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被视为第二性的现实. 中型空间下对爱伦的分析,透漏了女性对于被社会认可的规范的改造和利用这一事实.这使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压迫性别规范的共谋或参与制定者,同时也使这种规范在诞生过程中就开始变质.她给当代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也揭露了女性在不同时期对男权社会抗争的不同方式.正是因为有象爱伦这样为自由,为自我,不懈努力的女性,当代女性的地位才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参考文献[1]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Kellerman,Aharon.Time,Space,andSociety: GeographicalSocietalPerspectives[M].Dor- drecht: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89.[3]Byatt.A.S.Possession[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99.[4]Byatt.A.S.Possession[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42.[5]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1998.[6][7][8][9]Byatt.A.S.Possession[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39.240. 136.247.[10]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09.[11][12]Byatt.A.S.Possession[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49.248.[13]Ffiedan,Betty.TheFeminisneMystique[M].NewY ork:W.W..NortonCompany,Inc,1963.239.[14][15][16]Byatt.A.S.Possession[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4.242—243.239.[17]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上接第24页)在为元上都遗址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一方面可以挖掘利用元上都的文化资源,有助于获得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知名度打下申遗的舆论基础.联系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建立元上都,元大都,元中都联合开发研究,共同协调申遗的机制."元三都"有着多方面的紧密联系,文化底蕴上有许多相互印证和互补的方面. 综合三都三地的实力,优势互补,共同作好元代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需要三地领导机关达成意向, 再由宣传和文化部门,学术部门具体落实.确定三都三地的联络协调机制,长期坚持,共同推进,并与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协同,开拓三都三地.联合开发共同发展才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徐松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的实践与理论进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张晓,郑玉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
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保护范围
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保护范围金上京会宁府是元朝时期的著名建筑,被誉为“八都第一”。
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这座城市曾经是皇帝和贵族们的居住地,也是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场所。
如今,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虽然已经历了千年风雨,但其宏伟的建筑风貌仍然惊叹人心。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明确其保护范围,并加强监管和管理。
首先,金上京会宁府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城墙、宫殿、庙宇、官署、居民区等各个部分。
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元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些建筑也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名人传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来源。
其次,保护范围应该以实物为基本单位,即根据建筑实际的规模、形态、结构、材质等属性确定范围。
例如,对于宫殿这类重要建筑,应当按照整体保护,包括建筑本身、内部陈设、文物等方面。
对于城墙、门楼等建筑物,则应该围绕其整体构造保护,例如将城门塔、角楼、城墙房等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第三,应加强对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的管理和监管。
对于任何对遗址的建设、改建和使用活动,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确保其不会影响遗址的保存和保护。
并应配备专业教练和工程技术人员,定期维护保养和修复遗址内的所有建筑和文物。
不仅如此,在保护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
应该加强公众的意识和知识,提高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以便更好地保护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
综上所述,金上京会宁府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保护这项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对古代历史和文明的尊重,更是我们对未来和后代的承诺。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明确保护范围,加强宣传和教育,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继承发展。
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文物保护是维护和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进行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文物保护专项施工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原则和目标文物保护专项施工的基本原则如下:1.尊重原则:尊重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原始状况,不做过度的修复或改变。
2.安全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文物不受损坏,并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3.科学原则: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效果和质量。
4.合理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文物保护专项施工的目标是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遗产观赏体验。
3. 施工流程文物保护专项施工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前期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文物调查:对文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鉴定,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风险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的内容和方法。
•设计审核: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2. 施工实施施工实施阶段是文物保护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遵循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注意以下事项:•文物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文物的保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文物损坏。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的精确性和效率性。
3.3. 施工验收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施工验收,包括以下步骤:•质量检查:对施工完成的文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文物保护效果评估:评估文物保护的效果和成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验收评审: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评审,确认施工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财政厅(局):为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经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3年5月27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遗址保护既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启动100处大遗址保护工程,殷墟遗址、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成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出台一系列专门性法规,初步建立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基本构建以“三线两片”为核心、10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程中,大遗址保护既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县)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的元上都遗址,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相套。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
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修建,是仅次于元大都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1358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焚毁,地上建筑荡然无存,现今只残留其基础部分。
经过两年的发掘清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宫城内的重点建筑基址目前已基本完成清理工作,并已邀请国内设计研究部门专家做遗址保护和展示方案。
预计2011年8月,在有关部门完成对元上都已发掘、暴露出来遗址的科学保护工作后,将向游客全面开放。
这是经过挖掘清理后暴露出来的元上都穆清阁地基遗迹(摄于11月7日)。
穆清阁位于元上都宫城北端中部,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保留下来的御天门遗迹(摄于11月7日)。
御天门是元上都宫城南门,史书记载是皇帝发布诏书的地点。
工作人员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扫描,以绘制数字元上都(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的大安阁遗迹(摄于11月7日)。
大安阁为元上都的正殿。
史料记载,大安阁为拆迁宋代原熙春阁仿建,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其中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与皇城呈“回”字形。
宫城为长方形,墙两侧均用青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
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呈方形,墙体两侧用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和蹬城的踏道。
外城则是在皇城的西、北两面,由皇城的东、南两墙延伸修筑而成,平面呈方形,全都用黄土夯筑。
保护古建筑的方案
3.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古建筑被闲置、拆除或改变用途。
4.保护资金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短缺,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三、保护目标
1.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完整和真实性。
2.提高古建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
3.促进古建筑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传承历史文化。
4.宣传保障
加强古建筑保护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建筑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本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合法合规,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部门协作,发挥社会力量,共同为保护我国古建筑作出贡献。
第2篇
保护古建筑的方案
一、前言
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加强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保护方案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古建筑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
二、现状分析
1.古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护状况参差不齐。
保护古建筑的方案
第1篇
保护古建筑的方案
一、背景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1.确保古建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害。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
5.文化传承
(1)开展古建筑历史文化研究,挖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试析元上都遗址申遗
试析元上都遗址 申遗
苏柏 玉
( 内蒙古 大学历 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
O02 10 )
要:元上都是元代独特的两都巡幸制度中所巡一都 , 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存 最为完 是
整 的草原 都城 作 为 蒙元 文化 的重要 发祥 地 ,近年 来元 上都 遗址立 足于草原 文化 沉淀 深厚 的历 史 名城 预备 申报世 界 文化 遗产 本 文拟在 元 上都历 史 沿革和 现今环 境 的基础 上 来把握 其地 理 特征 ,
建造 的草原城市。作为北方草原地 区著名 的都城 之一 ,它体现 了北方游牧 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交流 繁 盛 的状况 。 现今 其遗 址 作 为草 原 文化 的 重要 代 表 正在 着手 进行 申请 世 界 文化 遗 产 活动 ,本 文 旨 在立足当下 ,试 图对元上都的申遗做一个粗 浅的
.
3 4.
21 02年 7月 :在 国家 文 物局 的领 导下 .完 成
元上都 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终要在当年的世 界遗产大会上进行陈述 申报 。 二 、试析元上都遗址的| 实性宪整性 I ‘ 根据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所 确认 世界遗产的标 准来看 .元上都 申请世界文化 遗产首先便要满足两个前提 :①真实性 ,②完整
第 i 卷第 l 8 期
21 0 0年 O 2月
呼伦 贝尔学 院 学报
J u a fHuln e e l g o m J u b i rCol e o e
No 1 .
v 1 8 0. 1
P bih dj e r a y 0 u l e F bur. s n 2 1 0
当。
滥牧破坏。使得遗产完整性得 以保存。这些相关 措施都对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资料的准 备 提供 了重要 基础 。 尽管如此 , rE Y _都的申遗依然有其问题存在。 , 这 表 现在 : ( ) 一 遗址缺乏地上建筑 元末爆发 了各族人 民反元大起义。元上都于 l5 年为红巾军所破 , 38 使元上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 皇帝每年一度 的巡幸上都活动亦停止。16 3 9年 , 明大将常遇春又率领 大军占领上都城 。元上都遭 到第二次重创 ,从些结束 了元朝都城 的历史 。因
文物保护方案
文物保护方案第1篇文物保护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文物正面临着严重的损毁风险。
为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 确保文物的安全、完整,防止文物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2. 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保护原则1. 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预防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2. 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尊重科学,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 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
四、保护措施1. 文物本体保护(1)对文物本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2)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防潮、防虫、防火等。
(3)加强文物本体的修复与保护,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确保修复质量。
2. 环境监测与整治(1)建立文物环境监测体系,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2)针对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如绿化、降噪、降尘等。
(3)加强文物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确保文物周边环境风貌的协调。
3.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1)开展文物保护相关科学研究,探索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2)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文物保护先进经验。
(3)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队伍的素质。
4.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1)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物保护。
(3)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五、组织保障1. 成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文物保护工作。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本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本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资源,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文物,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
以下是一份范本,供参考: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文化文物保护不够全面、开发利用不够高效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的文化文物资源,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的文化文物保护体系,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加强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3. 增加文化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研力量,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主要内容1. 完善文化文物保护法规体系。
加强对文化文物保护工作的立法调研,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文化文物的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确保文化文物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2. 加强文化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维护。
修缮和保护重要文化遗址和建筑物,制定相关的保护技术标准和修缮规范,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保护文化遗产免受环境破坏和人为破坏。
3. 加大对文化文物的整理、编纂和展示力度。
建立文化文物的数据库,对文物进行收藏、整理、编目和研究,开展相关的展览和活动,提高文化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推动文化文物的开放利用。
加强对文物开放利用的管理,建立文物开放利用的制度和流程,推动文物开放利用的市场化,增加文物的经济价值。
5. 加强文化文物的教育宣传和培训。
加大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专业水平。
6. 增加文化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投入。
加大财政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提高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效果和质量。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文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经验,提高我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和目标。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元上京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是元朝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之一。
元上京是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本文将探讨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传承和利用。
保护是第一步,是确保元上京文化遗产完整性和持续传承的前提,包括实施科学、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保护和文物保护技术手段,建立遗产清单,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等。
传承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的,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元上京文化遗产不断传递下去。
利用则是充分利用元上京文化遗产,使其发挥综合效益,经济、文化、生态互补,推动元上京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保护是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步。
元上京遗址的大部分现存物证均埋藏在地下,保护工作必须首先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必须遵循谨慎、科学的原则进行,保证原址或原状保存完好,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建立元上京文化遗产清单,按照文物的类型、时代、地域等方式,明确文物的分类、数量、分布和状况等信息,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制定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措施,通过定期评估来评价和改进规划和措施的效果,使得保护措施紧跟科技和知识进步的步伐。
二、传承传承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维护元上京文化遗产持续传承的重要保障。
元上京现存王府、皇城、宫殿、庙宇等建筑群,均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和爱戴。
因此,建筑保护是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元上京文化遗产管理中驱动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管理和维护工具,资助文化遗产从管理和利用的角度来维护文化遗产。
建立元上京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和平台。
组织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传承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
例如成立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开展展览、举办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等,定期开展地陈现代祭、文化节庆等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都遗址学号:1054200141 姓名:朱明亮基本资料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
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
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遗址简介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上。
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
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
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
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
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
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
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于2011年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单位上都,元代古城名。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元上京是元代建都之初,即1271年至1279年间由忽必烈所建的首都;位于现今内蒙古中部和河北省西北部地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模之最、保存完整性最高的城市遗址之一。
作为蒙古帝国的首都,元上京见证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忽必烈统一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元上京的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和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制定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以确保元上京的保护和保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完整、更准确、更生动的历史印记。
一、文化遗产登记首先,对元上京的文化遗产进行登记,梳理出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建筑等遗产。
在文化遗产登记过程中,应与国家、省、地有关单位联系,以确保有正确、最新的文物清单。
二、文物修复该方案的第二部分是文物修复。
在元上京以及周围的地区寻找到有价值的文物遗产后,就需要对这些文物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自然和时间的磨损的古迹、建筑物和雕塑等,需要进行维修和修缮,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保持其历史和美学价值。
三、环境保护相对于其他城市,独特的物理环境和天然资源使它成为内蒙古地区的独特自然资源。
因此,环境保护是元上京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护城河等大型工程与时俱进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该计划的严重责任。
四、人才培养为了加强对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建议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通过促进对文化遗产数据收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对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修复工作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旅游开发元上京的文化遗产保护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旅游业的开发。
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是不可分割的。
在不破坏文化遗产本身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元上京的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业,从而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
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管理,开通各种形式的旅游路线和旅游博物馆,为游人提供更广泛、更高品质、多样性的旅游体验,同时促进元上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文物是一国之宝,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文明。
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珍贵的文物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文物文化遗产,制定并实施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保护理念1. 文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物文化遗产是国家的无形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保护文物文化遗产是维护自身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2. 综合保护理念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物质保护、非物质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等方面。
保护工作要注重综合施策,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三、保护目标1. 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物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物、文献资料、口述史等。
2. 文物的修复与保养对于受到损坏或老化的文物,进行恢复性修复和保养,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 文物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高民众对文物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四、保护实施方案1.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相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和监督机制。
2. 加大保护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文物保护的多元化资金来源。
3. 完善保护措施依托科技手段,加强文物文化遗产的监测与保护。
严格控制文物出境,加强边境管控,防止文物走私和流失。
4.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五、保护成效评估建立科学的保护成效评估机制,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与总结,及时修正与完善保护实施方案。
六、结语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实施方案以及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宝贵文物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之宝。
北京保留古建筑方案
北京保留古建筑方案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拥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北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城市面貌的独特标志。
为了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留古建筑方案。
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古建筑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这些法规强调保护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禁止对古建筑进行任何形式的破坏和改变。
同时,法规还规定了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标准,确保了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其次,加强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北京市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负责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该部门定期对古建筑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保护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违反文物保护法律的处罚力度,通过罚款、停工等措施来惩罚破坏古建筑的行为。
另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北京市政府通过专门的资金和项目,对古建筑进行定期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修复工作包括对古建筑的结构及装饰进行修复,保养工作包括对古建筑进行清洁和维护。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古建筑保护中来,举办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活动,加强了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此外,加强了对古建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北京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增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
政府还组织了一些研讨会和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古建筑保护人才,提高了古建筑修复和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加强了对古建筑保护成果的利用。
北京市政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得古建筑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政府还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古建筑中举办展览和演出,增加了古建筑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总之,北京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保留古建筑方案,有效地保护了这些重要的文物遗产,使古建筑得以保持原貌并得到适当的修复和保养,提高了市民对古建筑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模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模版____年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文化文物,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势在必行。
【一、整体规划】1. 增加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项目。
2. 设立专门的机构:成立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机构,集中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保护方案】1. 指定保护区域:根据文化文物的重要性和分布情况,指定保护区域,并加强保护区域的管理与维护。
2.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保护,加大力度打击文物走私和盗窃活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
3.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组织专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4. 加强文物修缮和保养:对有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养,确保其能够长时间保存和展示。
【三、开发利用方案】1. 文化旅游开发:将文化文物和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创意,将文化文物融入到产品、服装、建筑等方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文化文物展览和交流:定期组织文物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们对文化文物的了解和认识。
4. 数字化利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文化文物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提高文化文物的传播力和互动性。
【四、社会参与机制】1.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2. 成立志愿者队伍:组建文化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
3. 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与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和项目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上都遗址学号:1054200141 姓名:朱明亮基本资料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
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
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遗址简介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上。
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
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
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
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
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
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
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于2011年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单位上都,元代古城名。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
当地牧民称之为“北奈曼苏默”城,意为一百零八庙。
现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上都地区山川雄固,风景优美,据古籍对其记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山有林木,水有色盐,百货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
”上都城兴建之前,金代属桓州。
成吉思汗在这里避过署。
蒙哥汗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驻守此地,次年开府营建城廓宫。
元上都建于1256年,1259年落成。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于此,称开平府,1264年加号上都。
自后岁一巡幸,未署而至,先寒而南,成为常任之夏都,与北京并称为两都。
上都城由外城、皇城、宫城和外苑部分组成。
外城周长约十八、九里。
内城为皇城,外城为市区,城内有宫署约六十所,各种寺庙一百六十余处,有大明、仪天、宝云、宸丽、慈福、鸿禧、睿思等殿,大安、延春、连香、紫檀、凝晖等阁;绿珠、瀛州两堂以及振堂等重要建筑。
城内除中央及北城墙中部的大型宫殿位于中线以外,大部建筑未采用对称的布局,殿、亭、阁、榭各具特色,或近临沼池,或开渠引流,或亭阁相连,形状大小各异,色彩风俗不同,优雅非凡。
上述通往各地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上都地区元朝时商贾工匠云集,繁荣兴盛,不但有从中原来的商人,也有从中亚和欧洲来的商人,他们运来各种金属器皿、日用品和为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而后运走上都地区的畜产品,促进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蒙古地区的经济繁荣。
1358年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衙署。
结束了它作为一代陪都的历史。
历史沿革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
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和关厢组成。
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还用砖、石包砌。
外城方形,每面长2200米,开4门,有瓮城。
城内用土墙隔为两部分,北面是御园,南面是官署和作坊区。
皇城在外城东南角,方形,城内街道整齐对称,多官署和寺庙建筑。
长方形,城内建筑错落分布,带有离宫色彩。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长方形。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
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
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
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
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
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
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年。
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
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
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
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
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十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
还有一处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
元上都按离宫设计,有很强的园囿性,并极注意防御和对宫城的防护。
把居民区设在城外,突出了此城整体的宫殿性质。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上蒙古大汗国宝座。
随后,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忽必烈于是立足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凡战功卓著、满腹经纶、精通治国之术者,纷纷集于帐下。
从此形成了忽必烈总理汉地军国事务兼有文韬武略的人才库、智囊团,为忽必烈迈向帝位、治国安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56年忽必烈奉蒙哥汗旨意,命刘秉忠“于岭北滦水之阳,筑城堡,营宫室”。
刘秉忠勘址金莲川大城背靠山峦,南临滦河,历时三年建成,初名“开平”,是座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城,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
1259年,蒙哥汗率军伐宋,卒于四川钓鱼山,忽必烈果断地与南宋议和,从鄂州前线北撤。
次年三月,忽必烈以开平为根据地,联络蒙古各宗王。
十月,忽必烈于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
随即,率军北上,夺取都城和林,迫使阿里不哥下野西退。
开平自此升为府,一跃为首都,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开平奠定了忽必烈取得汗位、建立元朝大帝国的宏伟基业,名垂青史。
蒙元史的发展,从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263年,经扩建改造的开平正式加号为上都,设上都总管府。
次年,改燕京为中都。
1267年,又在中都东北建新城。
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
自此,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
又名上京,滦京,滦都。
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
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历史地位元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
上都距原蒙古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林较近,是沟通南北东西的重要枢纽。
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在政治、军事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对付蒙古宗王反叛势力的前沿阵地,也是便于运筹帷幄的最高决策场所。
因而元朝前几位皇帝,如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举行。
元中期以来发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极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历史影响上都在中外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作“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
从此,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
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中国。
马可·波罗行记书籍(4张)上都在元代科技史上的地位更不容忽视。
早在蒙哥汗时期,开平就设有天文观测所——承应阙。
波斯科学家札马鲁丁曾受蒙哥汗委托筹建天文台。
1271年,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称北司天文台)。
忽必烈令札马鲁丁为提点,为元朝国家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台长。
札马鲁丁研制了许多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为上都天文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1262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了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并采纳了他对北方水利资源和华北平原水利灌溉建设的六条建议。
为保障上都城的安全,1298年,郭守敬在上都亲自勘查、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铁幡竿渠,将山洪导入滦河。
现在在上都城西北3公里处,有一个宽约1公里的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坝身是用褐色粘土夯筑的,外用石块砌成;坝北迎水,南侧则又附土堤用以加固;坝西头留有溢洪口,下接溢洪渠,向南流入闪电河。
这一工程是中国北方塞外草原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文物保护上都城有众多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十分兴盛。
1260年,忽必烈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在上都城西南建有八思巴帝师寺。
道教在上都也有很大势力,各宗派都建有道宫。
上都常有色目商贾往来,很早就建有回回寺。
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景教等的。
上都作为元夏都,是北方宗教兴盛的中心,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元上都遗址1964年确定为内蒙古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元上都遗址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排位序列2006年列为第五位。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元王朝曾是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作为元王朝的都城理所当然成为当时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见证了蒙元盛况的上都城历经风雨洗礼,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
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同时也记录了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变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史对话。
文献记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经考古测绘和局部发掘证实,遗址至今保存较完整,城内外埋藏文物极为丰富。
据文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56年修建的,建城时汇集了国内外能工巧匠,后又经数十年扩建而成。
都城为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外城周长十七里,城内店铺毗连,宫城约有半个故宫那么大。
十三四世纪之间100年,这里一直是仅次于元大都(今北京)以外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皇室贵裔宴乐休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