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52页文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
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 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 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私情,偏爱
惊走,后不复至。(2011高考广东卷)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
苦于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放开
2、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 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陈公弼传》(2011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轻视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 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方法二:联想迁移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 (《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文言实词推断六法
文言实词推断六法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文言翻译题中也要涉及文言实词的把握,甚至在诗词鉴赏中文言实词的理解也显得较为重要。
那文言实词究竟该如何把握呢?是否有章法可循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执教经验,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考虑推断,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字音推断法根据字音,可发现通假关系,利用通假关系,再联系上下文推断,有时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例“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再如2004年湖北卷“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
二、字形推断法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又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贾谊《过秦论》)的“策”,从“竹”,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又如“不刊之论”“刊”从“刂(刀)”,与刀有关。
三、成语推断法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字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意,借助熟悉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实词含义,不失为良策。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中“速”字,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成语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我们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中“速”为“邀请、招致”之意。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
“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四、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
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
我们根据这一规律,有时很容易推出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六法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文言翻译题中也要涉及文言实词的把握,甚至在诗词鉴赏中文言实词的理解也显得较为重要。
那文言实词究竟该如何把握呢?是否有章法可循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执教经验,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考虑推断,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字音推断法根据字音,可发现通假关系,利用通假关系,再联系上下文推断,有时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例“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再如2004年湖北卷“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
二、字形推断法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又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贾谊《过秦论》)的“策”,从“竹”,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又如“不刊之论”“刊”从“刂(刀)”,与刀有关。
“彀士十万人”中的“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弓”有关,可推知是“弓箭手”;《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中“嫠”和“女”有关,是“寡妇”的意思。
三、成语推断法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字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意,借助熟悉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实词含义,不失为良策。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中“速”字,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成语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我们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中“速”为“邀请、招致”之意。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
“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 浮于食。——
人浮于事
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 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3、课堂演练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改变)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
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
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 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相同或相反相对)
高考链接
2006湖南卷
高中文言文解题技巧与考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解题技巧与考点梳理一、有关实词的推断方法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04年江苏高考题)“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题目中给的词义是:阻止。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正确的。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沮”前有连词,后有宾语,可见是动词,与上文“人怀异意”参悟,推断其意义并不困难。
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题)“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题目中给的词义是:度:考虑。
“度”字前有动词“失”,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风度”的意思,“考虑”是动词,明显不当。
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5年江苏高考题)B项“强饮客,客辞”的“辞”可解释为“拒绝”,“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出自课本《阿房宫赋》,其中的“辞”可解释为“辞别”。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很多人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⑤通五经,贯六艺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句中“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均指“美玉”。
文言文实词辨别含义的方法
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 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 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 去(08全国Ⅱ)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消除。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 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 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 “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
可以判定这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 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 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 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 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贾”的各种词典义: 1、名词,商人(如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 2、动词,做买卖(如“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3、动词,买(欲勇者,可贾余勇) 4、动词,卖(余勇可贾) 5、动词,谋取(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 6、动词,招致(以宠贾怨,不可谓德)
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 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 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 去(08全国Ⅱ)
“暗暗地、隐蔽地”;
4.微行入古寺”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4.微行入古寺”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除”做主语,台阶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文言实词推断法
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复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 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 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 推测实词词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 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 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 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月-- 肉 目--- 眼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缢:上吊,吊死﹚ (缒:用绳子往下吊)
4庞葱与(跟随)魏太子质(做人质)于邯郸(赵国 国都),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 去大梁(魏国国都)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自有主见)。” 于是辞行,而谗言(攻击庞葱的话)先至矣。后太子 罢质,果不得见。 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质于邯郸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B王信之乎? 夫市之无虎明矣 C三人言而成虎 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 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 王昙首传》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
的造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讨伐,攻击。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 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夜:晚。兴:起来。寐:睡着。早起晚睡。形
容勤奋。 【避重就轻】避:回避。就:接近、趋向。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既然不能忍受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五、邻词推断法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
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击,敲打。
【例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过:督,责备。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
为”。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 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 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 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 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
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 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
收入也尽数拿去。(殚、竭:尽)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期:
文言实词推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语境脉络推断法。
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可为实词的断定提供帮助。
如“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可推断“知”意为:。
(1“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22、字形分析推断法。
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文字,“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木、氵、火、土”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后患有关;从“讠、辶、忄、彳(行)”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他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丝麻、月——肉、页——首(头)自——鼻、尸——身体、、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纟”与丝麻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饣”与食物有关、“隹(z 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攴(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有关;“月”有关肉,“页”关头,“自”关鼻,“目”关眼、“角”旁多与器物有关,多是盛酒的酒器,等。
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如“炙”意为:;粜:;籴:;爨:;馐:;贿:。
(1(2(3)(43、结构分析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
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养成,造成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 举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7.重庆)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阅读一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请推断词义: 弄璋
弄瓦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动词“废弃”显然不对,应译为“台
阶”才讲得通。
五、联想推断法(成语等) :
其异联同想,荆课然州文后之有初民关步附语确操者词定,中文逼的中兵用实势法词耳,的。相含《赤互义壁比。之照战,》辨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高考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C、使老女子乘城 D、齐人追亡逐北
•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 ”有关
• 例句: •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绡:丝织品﹚
•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缢:上吊,吊死 • •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往下吊)
⑶.用“ 王(玉) ”作偏旁的字与美 玉珍宝有关
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义项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战栗震惊。 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五: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例: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欺骗)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通五经,贯六艺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子:况修(义为长)短随化,终期于尽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义为敝)四、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子:左右欲刃相如•刃,做动词用,指“杀”•将军披坚执锐•披和执是动词,坚和锐做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课内学过地实词、成语、词语)推断词义)诸将乞贷淬宽恕、宽免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屡试不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六、通假推断法:根据同音、近音、行近通假的原则推断词义。
例: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知”通“智”昌宗从旁趣说“趣”通“促”,意为“催促”。
七、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的字其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例析
17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除”做主语,台阶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微”做带宾语的谓语:隐匿 4.微行入古寺”
18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除”做主语,台阶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微”做带宾语的谓语:隐匿 4.微行入古寺”
27
练习:
1、安重荣愤然,数以此非诮高祖 。
诮:谴责
2、士民颇多怨望。
3、病笃,上遣使数存问。
28
练习:
1、安重荣愤然,数以此非诮高祖 。
诮:谴责
2、士民颇多怨望。
望:埋怨
3、病笃,上遣使数存问。
29
练习:
1、安重荣愤然,数以此非诮高祖 。
诮:谴责
2、士民颇多怨望。
望:埋怨
3、病笃,上遣使数存问。 存:看望
34
试试看: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3、迨诸父异爨cuàn ,东西多置小门。
(灶台,烧火煮饭)
4、彀gòu士十万人
(弓箭手)
35
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 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 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 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 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1
复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 词词义。
2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
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链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1年11题)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 “附”:“归 A.城之不拔者二耳。 附” 。《六国论》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 浮于食。——
人浮于事
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 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例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 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 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 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 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 文,可推断为“抬高”。
高考链接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粜(tià o) ——卖出粮食
• 2007年湖南省试题 • 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 补充原文:宓mì 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有若 (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 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ú 也。”(试题原注:“臞”通“癯”) • 译文: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 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 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 瘦了。” •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惜—爱惜、爱 往— 向往
• • • • •
党同伐异——伐,攻击; 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早;兴:起来;早 夙兴夜寐——夜,晚; 起晚睡。形容勤奋。 。 寤寐求之——寐,睡觉; 寤,醒来 溯洄从之——洄,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接近、趋向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
兵器 有关;
有关;
动物类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 (行)”等与 人的行为 有关;
3、课堂演练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改变)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
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
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 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强 )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 ⑧召医而尤其故 (出类拔萃,超出) (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名副其实,符合)
(怨天尤人,责问)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 卫风· 氓》 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 量词乘(shèng)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败北”,现代汉语词语。
答案:C
2005广东卷
9.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 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 说 1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答案:B 问候 3 、相如至,谓秦王曰:“……”
• 七.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晴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注: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 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主“义”+标“声”= 形声字
• 例如:项、题、颜、颠等字,均以页为义符, 页在这里只表明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页 (人头)的属类,均与人头有关,并不具体 表示脖子、前额、脸面、头顶的意思。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相同或相反相对)
高考链接
2006湖南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C项,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隋”, “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根据与前句 “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的结构分析,可 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当同属动词,
• 避重就轻——就, 不躲避 • 欲盖弥彰——彰,不掩盖
彰显
•含义相反相对:
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 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 列) 3、比较推断词义。
观察下列句子,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 也
拈轻怕重
言简意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此处可译为“间杂” “夹杂”“穿插”等,答案是C 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 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 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 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五、邻词推断法
• • 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过:责备 趁:追赶 幸:希望
•
•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
“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高考链接 2006全国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 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 词语。“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 前四句的翻译为 “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 何 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 对待贫民百姓如 同子弟 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 ”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出文言词义。
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 含义来推断.
如1995年全国卷高考题第13题中“以身徇国, 继之以死”中的“徇”的含义,可以联想“以 身殉职”中的“殉”的含义来帮助推断。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 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伦:类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 厌:同“餍”, 满足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 倦 诲:教导、 指导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 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 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 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二、结构分析法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
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A.威自京都省之
B.不审于何得此绢
省:探望。
审:知道。 在句中作什么 樵:打柴。 成分? 信:使者。
C.自放驴,取樵炊爨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樵”作“取”的宾 语,应为名词,指柴 草。
答案:C
四、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 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