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说教材
教学内容:《我身边的物质》这一课是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学生在四五年级的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的知识,比如食盐溶解在水中,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单元中始终在围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探讨一些物质的变化。从长远来看为今后(物理、化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中本课的内容更是不可小视,从学生的世界观来看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是物质的,是变化的”哲学观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理解物质的变化有相同,有不同,可分类。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观察、实践、总结的方法对物质对变化进行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给四人小组准备一根蜡烛、一盒火柴、一张纸、铁钉等。
教师准备:易拉罐、蜡烛、纸、铁丝。
重点:构成世界的是由物质。物质的变化分为产生新物质和没有产生新物质。
难点:电、光、凤是不是物质。怎样判断物质变化的区别。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难点的确立——依据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只不过还没有被讨论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认为世界上的具体、可触摸的物质才是物质。像书包、水果、木头、水等等是物质。可是像电、声音、光、火这些现象相对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的。尤其是声音、电和光这些现象学生难以触摸而教师解释起来比较抽象,所以比较牵强。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
运动。
4、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
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金属汤匙取一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4、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O和(白醋)混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 (共22张PPT)
❖ 6、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 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葡萄糖)。 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 蓝色)。
❖ 7、我们口腔内的唾液中有一种帮助消化的酶—— 唾液淀粉酶,这种酶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所以我们在咀嚼馒头时过一会儿后会感觉到甜味。
❖ 6、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 ( 水 ) 共 同作用的结果。
❖ 7、控制铁生锈最根本的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洁 净干燥,然后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物质,使铁与 (空气)和 (水 )相隔绝。
❖ 8、举例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 方法,并简述其中的科学道理。
❖ 答:(1)放在干燥处,(2)刷上一层油漆;(3) 抹上一层油;(4)电镀;(5)完全浸没在植物油 中,(6)烤蓝;(7)搪瓷等等这些方法应用的科 学依据都是把铁制品与水、空气进行隔绝。
❖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 有(铁的生锈)、(淀粉遇到碘酒)等。
❖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 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 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 )气体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 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 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 产生。
❖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 产生了( 新物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ppt课件
• 都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质没有变。
物质在变化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除了变化速度不同之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把易拉罐压扁
水 结 冰 了
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的物 质。
By--hyyzixin
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完整最新版课件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验材料,注意安全!
By--hyyzixin
记录表:让物质发生变化
物质名称 使用方法 发生了那 些变化
纸
有无产生新 变化速度的
的物质
快慢
蜡烛
火柴
小结: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世界总是随时在不断的变化,物质的变
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 可以是人为地。
(√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Baidu Nhomakorabea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近视镜是凹透镜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连线: 昆虫的触角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大屯小学赵云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简介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手工纸、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粉笔、白纸、蜡烛、铁片
演示材料:课件(教材相关内容),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张手工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张手工纸进行一次小小的折纸比赛,有没有兴趣?
(讲述比赛要求:1、请同学们在一分钟之内自行设计一种你喜欢的折纸作品,做好后放到展台上。2、看谁的作品设计的最好,用时最短,谁就获胜)听清楚了吗?好现在开始)
同学们自行活动,教师计时(3、2、1停)。
师: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纸制作了这么多种物品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周围,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汇报:
小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实际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质。关于物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质方面的知识,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揭示课题:(板书: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教案
8、晶体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
答:晶体不仅漂亮,而且用途广泛。如,激光电视、 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 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 计算机等电子产品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此外,光 缆通迅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等等。
9、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食盐等晶体的形状?
4、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 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 优势,生产大量(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 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相)反。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观察到了( 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 这个名称的。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2、用放1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3 翅膀上布满
(
);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 )。
彩3色、的蚜小虫鳞的片天敌是( );我们可以利用细(毛)倍
放大镜看到蚜虫的草肢蛉体。
10
4、使用( )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课件
烟花
烟花与爆竹的结构类似,其主要成分 是黑火药。当点燃黑火药时,生成了气体 等新物质,同时发光发热,说明黑火药发 生了化学变化。
青铜器暴露在空气中或埋于地下,在 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电 解质溶液的作用下,形成了覆盖在器物表 层的新物质,我们可以观察到铜狮身上被 绿色物质覆盖,推测铜发生变化后生成了 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变成了黑色物质、有 烟雾
√
一支蜡烛
燃烧
形状变了、有黑色物 质、烟雾生成
√
三、研讨
下面几幅图代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 有新物质产生吗?
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铜锈)
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 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 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这些二 氧化碳气体是由灭火器中的化学物质变化而 来的,是一种新物质,所以灭火器灭火时, 灭火器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烧开的水
咬过后放 置的苹果
生锈的铸铁锅
发生的变化
不同点
慢慢融化的冰块 从固体到液体 物质没有变
烧开的水
水的温度升高 物质没有变
咬过后放置的苹果 颜色发生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
生锈的铸铁锅 铁变成了铁锈 有新物质产生
咬过后放 置的苹果
生锈的铸铁锅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大小、形态等叫做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下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常会看到一些铁制品生锈。铁生锈是一种
什么变化?
物
质
的
变
化
观察铁锈
观察比较铁片与铁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 种化学变化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铁片 敲击比较
铁锈
还可以用磁铁吸 引铁片和铁锈。
导电性比较
34
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铁片 铁锈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了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吗?
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呢?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35
微 小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世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
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天 无变化
生锈 无变化
第三天 无变化 锈多了 无变化
第四天 有点生锈 锈更多了
无变化
实验结果: 原因分析:
看了上面的实验记录单,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大家的实验结果,我们能找到铁生锈的原因吗?
铁生锈的快慢
铁钉放置在空气中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 慢。但是,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我们怎样防止、减缓铁生 锈呢?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1)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科学课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下面是我对本课题进行的分析:
一、说教材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第二单元的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例证等方法,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
2、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
3、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
三、说学习的重点、难点
本着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难点的确立——依据在本科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只不过还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认为世界上的具体、可触摸的物质才是物质。像书包、水果、木头、水等是物质。可是像电、声音、光、火这些现象相对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的。尤其是声音、电和光这些现象学生难以触摸比较抽象而教师解释起来,难免比较牵强,因为,只有在初高中,学生才能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所以,让学生接受电、光、声音是物质这个观点,有点勉为其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3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用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4、通过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进行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2、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一杯水、火柴1盒、铁生锈图片、回形针、小纸片、粉笔、多媒体等。
学生:回形针、纸、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身边的书、笔、衣服、树、昆虫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所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出示一次性纸杯,把它捏扁,问纸杯发生了哪些变化?
(形状、体积……)
2、出示一杯水,问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状态、形状、大小……)
3、比较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形状、体积、状态、大小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1、拿出两根火柴,把其中一根折断,另一个点燃,问这两种变化一样吗?
2、哪一种变化跟纸杯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似?
3、火柴折断和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前者:只是形状、体积、状态的改变;后者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并发光、发热了。
4、再出示铁生锈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化?
5、它的变化跟火柴燃烧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个快速、剧烈,一个缓慢、柔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
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PPT课件》
吗?
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两种物 质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
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
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两种物 质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
这两种物 质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
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吗?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ppt课件
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
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 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 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其实,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
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 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会发生变化吗?
二、让物质发生变化
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变化?
上面的几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 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真空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 )。有些物质( )很快, 有些物质( )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观察。 2.物质的变化是有( )的,它可以划分为( )和( )两类。 二、想一想:下列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来水结冰。2.易拉罐压扁。3.燃烧的蜡烛。 4.铁钉生锈。 5.石头变成沙。6.白糖加热变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大屯小学赵云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简介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手工纸、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粉笔、白纸、蜡烛、铁片
演示材料:课件(教材相关内容),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张手工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张手工纸进行一次小小的折纸比赛,有没有兴趣?
(讲述比赛要求:1、请同学们在一分钟之内自行设计一种你喜欢的折纸作品,做好后放到展台上。2、看谁的作品设计的最好,用时最短,谁就获胜)听清楚了吗?好现在开始)
同学们自行活动,教师计时(3、2、1停)。
师: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纸制作了这么多种物品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周围,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汇报:
小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实际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质。关于物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质方面的知识,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揭示课题:(板书: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
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P2)
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P 3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
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
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 国、热 爱学习 、遵守 纪律、 团结友 爱等方 面的入 学常规 教育和 良好学 习习惯 的养成 教育。
蒸气消失在空中; 4. 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 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 易被我们察觉。
❖我们还能说出一些物质变化 的例子吗?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
吗?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让物质发生变化
❖ 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第二单元 1.我们身边的物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 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 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 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木条燃烧与折断发生的变化 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答:相同点: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燃烧后木条变成了 灰烬(产生了新的物质), 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了 变化。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 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
1、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对 新教师 实施跟 踪听课 ,做好 教学常 规工作 的指导 和调研 。
❖
4 、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一日活动 中利用 多种鼓 励手段 ,激发 幼儿用 普通话 表达意 愿及培 养良好 的倾听 习惯。
❖
5 、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 幼儿得 到快乐 体验。 如,各 班主题 活动展 示、亲 子活动 、庆十 一、迎 中秋等 系列活 动。
❖
6.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 校生活 、自己 的国家 、民族 、,感 受教师 的亲切 ,同学 的友爱 ,语文 学习的 快乐。 校园生 活的丰 富多彩 。
❖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师 的视野 ,抓住 到市、 镇各园 的听课 机会, 学习别 人的长 处,逐 步提高 自己的 教育教 学水平 。
❖
3 、创设体现班级特色的主题环境。 在主题 环境的 设置和 提供上 ,我们 应本着 以幼儿 为主体 的宗旨 ,鼓励 幼儿大 胆参与 到环境 创设中 ,要重 视环境 随教学 内容的 变化而 随时调 整,让 环境体 现幼儿 的学习 过程, 使环境 始终起 到引导 幼儿发 展的作 用。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 上面的几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两种物 质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
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
wk.baidu.com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这两种物 质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PPT完美版 1
物质在变化
❖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1. 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 2. 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 3. 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