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团队
《管理心理学》教学教案—05群体心理
2.影响团体士气高低的因素
①对团队目标的认同。
②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
③团队成员对工作产生满足感。
2.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二)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态度,或称为以群体为主体的意识。这是某一特定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对群体本身及所从事工作的看法。群体意识包括了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等成分。
影响群体意识形成的因素
1.特定群体构成
2.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4.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①群体规模。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调查发现,群体规模在7人左右为佳。
每个群体都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量。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而对于群体行为准则的共同遵守,往往也是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意向或愿望。
2.群体压力的作用
①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
②群体一致的行为
(3)群体压力的影响因素
①个体的特点。
②群体的特点。
(六)竞争与合作
4.其他分类
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二、群体的形成与组成要素
(一)群体的形成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任务阶段
5.终止阶段
二、群体的形成与组成要素
(一)群体的形成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任务阶段
5.终止阶段
三、群体的动态特性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课件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12
➢暗示的种类: 直接暗示 间接暗示 自动暗示 反暗示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13
暗示效果的影响因素:
1、受暗示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疲劳、 疾病、狂热)
2、暗示者的特征 (权力、威望、人格) 3、暗示的程度(反复、持久) 4、暗示问题的性质(日常生活问题—— 多数人、学术专业问题——权威人物)
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 象是社会知觉的定势现象。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10
二、学校成员的群体适应 ➢模仿
是有意或无意对某种刺激(或叫榜样) 作出类似的行为方式。 自发模仿(无意) 自觉模仿(有意) 适应性模仿
选择性模仿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11
➢暗示
指暗示者不明确表示要对方接受自己的 影响,而用某种方式使对方接受其影响的 行为。
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 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 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27
一个问题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28
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的魅力
内部因素 群体领导者与普通成员的关 系 群体成员的协作 外部的挑战性压力 外部因素 外部的破坏性压力 群体的社会地位
群体压力
从众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23
阿 希 实 验
7名被试,其中6名假被试,
AB C
十几套卡片,每套两张(如上图)
让被试轮流大声说出右边那一条直线和左边的相等。真被试倒 数第二个发言。
结果:123名真被试中32%的人屈从于群体压力跟着作出错误
判断。
第七章管理心理学--群体和团队
✓ 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只是在名义上存 在、成员在做决策以前将交往控制在最低限度。一般步骤:
• 个人被召集在一起,被授予一个问题
• 独立作出解答,常将其写在卡片上
• 以2有020条/2/20理的方式,与其他人共享创意(如循环过程,以保证每人
他很快意识到,上述情形表明他面临的是一种 非正式的群体,他必须象面对正式组织一样去面对 它。
2020/2/20
比较基础 一般本质 基本概念 关注的焦点
领导权力的 来源 行为规则 控制手段
非正式群体 民间的 权力和政策 个人 由群体授予
规范 授权
正式群体 官方的 权威与责任 职位
由管理当局 授予 法规条例 奖赏和惩罚
2020/2/20
六、团队
㈠工作群体与团队的不同
团队指一群为数不多的员工,他们的知识、技能互补,他 们承诺于共同的行为目标,并且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关 键是保证团队绩效要大于个人绩效之和。 ✓ 工作群体具有强有力的、明确的、集中的领导;而团队的领导 角色是分享的。
✓ 工具有个体的职责;而团则包括个人和共有的职责。 ✓ 工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同的;而团具有特殊的目标。 ✓ 工具有个体的产出;而团只有集体的产出。
位。
2020/2/20
二、群体发展阶段
㈠群体形成阶段:通过组织合作性的活动,成员彼此熟 悉,理群体目标和任务。
㈡群体震荡阶段:进行权利与地位的分配,初步形成规 范与秩序,成员进入各自角色。
㈢群体规范阶段: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方案,促进个体、 群体的目标整合。群体成员更加明确任务和目标导向 。群体内聚力提高,群体结构稳定。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级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性。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里倾向系统。
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里特征。
4、知觉:是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6、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自我知觉: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已的生理,心理,行为状态及自已同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觉,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已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人们对自已的认识,决定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自已是否能对自已加以控制,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10、知觉错误:指的是由于受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
也称知觉效应,效应即作用的结果。
11、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点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以突出特征来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1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环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14、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案例
分析提示:
这个现象反映了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之外的另一重 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 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会降低生产效率 ,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也会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 的群体更容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 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 ,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 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 ,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更低。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三)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 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表现为成员对群体 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如果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强度,成员 之间协调一致,这个群体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相反,成员互不信 任,对群体不认同,甚至人心涣散,则表明群体的凝聚力很弱。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群体的控制力增强
1
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
2 3
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一致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 领导因素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2 群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3 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4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多数成员共同遵循和追求的目标、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的是()
A.组织形象
B.组织文化
C.组织心理
D..组织制度
正确答案:B
2、“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团体影响的行为效应是()
A.社会惰化现象
B.社会顾虑倾向
C.社会标准化倾向
D.社会助长效应
正确答案:A
3、某企业两个部门的领导,在私人聚会中对两部门未来的合作进行协商洽谈。
这种沟通方式是()
A.平行沟通
B.向上沟通
C.单向沟通
D.正式沟通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群体沟通的方式包括有()
A.上、下沟通与平行沟通
B.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C.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正确答案:A、B、C、D
2、以下属于人际关系的功能的选项有哪些?()
A.激励功能
B.调节功能
C.发展功能
D.维持功能
正确答案:A、B、C、D
三、判断题
6、群体的内聚力越强,组织团队的战斗力也会越强。
(×)
7、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信息源、编码、讯道、解码和接收者。
(√)
8、在团队管理中,强化制度的关键,不在于不断附加制度的约束力,而是让团队成员对制度有更高、更为一致的认同。
(√)
四、填空题
1、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之中形成的()心理。
正确答案:共同
2、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距离移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外显行为倾向。
正确答案:心理。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楼芸《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一、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规范二、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初级群体: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比如家庭、邻里、朋友等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2、次级群体: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制约和控制的社会群体,包括永久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2、非正式群体: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似为基础形成的群体(三)内群体和外群体1、内群体:我群。
经常参与且具有情感认同和归属感的群体。
2、外群体:他群。
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社会群体。
三、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一)从众行为与偏常行为1、从众行为: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使自己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2、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其他成员利益的主动行为,应该及时预防、纠偏(二)社会助长、干扰与惰化行为1、社会助长: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叫做共同行为者效应2、社会干扰: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3、社会惰化: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活动积极性下降的现象,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三)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1、群体思维:注重保持群体的内聚力更甚于务实地思考事实的思维方式2、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以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四)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1、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人受他人影响而效仿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2、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的行为3、社会感染: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四、群体绩效与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一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有效、更和谐,工作成绩更突出。
第12-14讲管理心理学之群体心理
迁 就
因为没有争论,所以结果可能很差
回 避
推迟冲突的解决
解决冲突的办法
• 群体规范改革的步骤与方法分为三阶段:
• 第一阶段:明确现有规范内容。 • 第二阶段:制定规范剖面图。 • 第三阶段:进行规范改革。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 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群体成员间 相互吸引力越强,个性目标与群体目标越 一致,那么群体凝聚力也越大。
• • • • • • • •
社交的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
非正式群体是由霍桑试验所发现的,指不是 经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 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现在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一起构成了劳动 群体中人际关系的总和,它们共同决定着人们相 互之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对事业的态度。 领导人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这一客观事 实,并要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客观规律性,正确 引导其为改善人际关系并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
利益或点的 一致性
共同的兴 趣爱好
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
相似的经历和背景
管理心理学家道尔顿按照非正式群体 成员间的关系将非正式群体分为三类: 垂直型;水平型;随意型
管理心理学家里维斯按照非正式群体间பைடு நூலகம் 接的原因将非正式群体分为五类:友谊群 体;嗜好群体;工作群体;自卫群体;互 利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种类
研究表明,高昂的士气虽不一定能保证提高组织 的生产效率,但是,要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它却是 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一个企业中,管理人员要 注意了解士气,这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有力手段。
对组织目标的赞同 合理的 经济报酬
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
影响士气的因素
奖励方式得当 工作满足感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与管理》
领导法
✓ 让每个人成为批判性评估者 ✓ 无偏见,不要说出偏好 ✓ 至少指定一名群体成员担任魔鬼辩护人 ✓ 聘请外部专家对群体进行批评 ✓ 容忍不同意见
组织法
✓ 组建相互独立的群体研究同样的问题
✓ 指导管理者和群体领导者预防群体思维
个人法
✓ 批判性思维
✓ 可信的外部人士讨论群体方案并向群体报告
但是第五工区新任主任孙天明却不这么看大勇。他经过几个 月的侧面了解,发现这个小伙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大勇对老奶 奶十分孝敬,在邻居中有口皆碑;工作不怕吃苦,牛劲一上来能 把大家的干劲都带起来;他还乐意帮助别人,工友中谁有困难他 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孙主任觉得,要搞好三组的工作,先得从刘大勇这里下手, 刘大勇绝不是朽木一块,关键是当领导的如何帮助他进步。从此, 孙主任经常在工余时间找他谈话聊天,同他交朋友。渐渐地,刘 大勇觉得孙主任平易近人,不像别的领导老看自己不顺眼,自己 应该以心换心,干出个样子来,不辜负主任的信任。
价值观
兴趣爱好 性格气质 工作生活方式
利害关系
三、群体的功能
1 正式群体的功能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 协调人群关系 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2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对组织发展的主要功能 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2)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 ➢ 满足其成员心理和感情上的需求 ➢ 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 ➢ 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 ➢ 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3 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 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 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四、群体的心理效应
1 社会助长
指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 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管理心理学讨论的内容是组织中详细的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四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讨论是指管理心理学中以个体心理为讨论对象,以调动个体乐观性为目的的讨论。
有关调动个体乐观性的理论被称为激励理论。
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心理动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乐观性的过程。
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类:内容型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和过程型理论。
1.内容型理论内容型理论是激励问题的基础理论,它主要讨论需要激励的缘由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
内容型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交往—进展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2.行为改造型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重点讨论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乐观的目的。
行为改造型理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三种理论。
3.过程型理论过程型理论主要说明行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向肯定方向进展,如何能使这种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等的整个过程。
过程型理论主要有期望理论和公正理论。
(二)群体心理管理心理学在界定群体概念时,使用了三个标准:各成员相互依靠,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各成员有“我们属于同一群人”的感受。
组成群体的要素有三个:活动、相互作用和感情。
群体的作用大致有四个方面:完成任务、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融洽人际关系和满意成员的心理需要。
群体行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群体分散力、群体的规范和压力、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方面。
(三)组织心理简洁地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组织。
组织心理部分主要讨论有关组织的一些理论以及组织设计、工作设计等。
(四)领导心理率领组织中的人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领导,实施这个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
领导心理部分主要讨论领导的概念和怎样提高领导行为的效率。
提高领导效率的理论有领导素养论、领导行为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
群体心理概述《管理心理学》
2、群体心理的概念和特征
①、群体心理:是指一个特定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 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 总和。
②、群体心理的特征 *、群体心理具有群体共有性; *、群体心理具有群体界限性; *、群体心理具有过程性。
3、群体的分类
①、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③、参照群体与一般群体 ④、松散群体与联合群体 ⑤、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⑥、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②、士气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实践证明,高士气质是提高工 作效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③、影响士气的因素 *、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合理的经济报酬; *、对工作的满足感; *、高水平的群体领导人; *、群体成员之间的和谐; *、良好的意见沟通;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群体心理概述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
本章主要内容
一、群体与群体心理 二、群体的结构、功能和规范 三、群体的凝聚力与士气
群体心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 现象。它既是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 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群体的 概念、特征、分类、结构、功能和心理 现象及发展的内部规律,研究影响群体 活动效率的因素等已经成为管理心理学 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关于群体结构的同质与异质对群体中的个体心理的 影响 *、在完成简单任务时,同质结构群体效率较高; *、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异质结构群体有更高的效率。
2、群体的功能 ①、实现组织任务的功能;
②、群体的维持功能; 就是能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以维持组织工作正 常运转的功能。 ☆、满足个体成员的社会交往需要; ☆、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能使承运获得安全感、增强信心和力量; ☆、群体能满足成员的责任感。
第9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团队的概念、要素、类型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高绩效团队的建设
第一节 团队理论
团队的概念 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他 通过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产生积极的协同 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团队的要素
目标
群体 中性甚至消极
领导承担 技能随机 个人绩效 有限信任
团队 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员共同承担 技能互补 集体绩效
互相充分信任
团队的理论
团队发展阶段的间断平衡模型理论
• 团队的第一次会议决定了团队发展方向; • 团队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一旦确定很难修改,在前半段工
作中一直保持稳定; • 有时间限制的团队会有一个变革爆发点,而这个点恰好
交叉功能型团队
一般指跨部门和工作领域的横向团队,通过加强信息交换,激发所有成员的新观点 、新思维、解决新问题。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一个人员群体,虽然他们分散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但他们 利用电脑技术将分散的团队成员联系起来为完成共同目标一起工作。
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比较项目 协作性 工作责任 成员技能 工作绩效 成员关系
强的判断力; • 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 • 开放: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
培养互信的团队文化
培养信任感的方法 • 表明你既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又是在为别人的
利益而工作。 • 成为团队的一员,用言语和行动来支持你的工作团队。 • 开诚布公。 • 公平。 • 说出你的感觉。 • 表明指导你进行决策的基本价值观是一贯的。 • 保密。 • 表现出你的才能。
总结与生产者: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 同推动与组织者相似,扮演这种角色的人也要关心活 动成果。他们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保证所有的承诺都能兑现。他们引以为荣的事情是 :自己生产的产品合乎标准。
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影响的研究
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影响的研究管理学与心理学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息息相关的学科领域。
管理学探讨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营一个组织或团队,而心理学则研究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
然而,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交叉点,彼此相互影响。
首先,管理学可以从心理学中获取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工具。
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至关重要。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动机理论以及决策理论等,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行为和举止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
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激励计划。
心理学中的决策思维理论也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影响。
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可以从管理学中得到实践的指导。
心理学的研究者需要对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具体实践观察,而管理学提供了许多应用场景,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例如,在组织行为学中,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组织中的员工行为和团队动态。
管理学中的领导理论和团队管理理论等,也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设计实验和调查问题。
此外,管理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影响还体现在管理教育和人员选拔中。
在传统的管理教育中,人们通常学习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等知识。
然而,随着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代管理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管理学的教育内容中引入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商和领导能力等。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企业的人员选拔提供重要的依据。
例如,心理学中的人格测量工具和智力测验等,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人才。
此外,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互影响还在于组织发展与变革的研究。
管理学关注的是如何优化组织的运营和效果,而心理学关注个体的适应性和发展。
在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的心理状态和需要,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变革。
心理学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学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旨在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团队合作中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维、知觉和信息处理过程的学科。
在团队合作中,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
1. 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作为团队合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团队的协同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和理解水平。
有效的沟通包括良好的听力、表达和反馈技巧,以及积极的非语言沟通。
团队成员应该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并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2. 信息加工与决策在团队合作中,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会影响团队的合作效果。
因此,团队成员应该学会有效地处理和整合信息,避免信息的重复和冗余,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提出了一些决策方法和策略,如多投票决策、分析层次过程法等,可供团队在决策过程中参考和运用。
二、团队合作中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团队合作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成员之间的互动、角色分配和领导力发挥。
1. 互动与协作团队合作的成功往往需要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协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互动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
因此,团队成员应该学会积极主动地和他人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同时,团队领导者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
2. 角色分配与领导力在团队合作中,合理的角色分配和良好的领导力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和领导方式会对团队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群体心理书籍
中国群体心理书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群体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群体行为和思维的规律。
在当代社会,群体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高群体合作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关于中国群体心理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本文就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群体心理的书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1.《群体心理学导论》这本书是中国心理学专家撰写的一本群体心理学入门级的教材,内容系统全面,适合心理学初学者学习。
书中介绍了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群体行为和思维的规律,对于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和动机有很好的解释。
书中还涵盖了群体危机处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等实用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群体心理学知识。
2.《中国群体心理研究》这本书是中国群体心理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丰富深入,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和思维的分析和探讨。
书中除了介绍了国外研究成果外,还结合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群体心理进行了独特的探讨和分析。
本书对于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供普通读者参考学习。
3.《群体心理学与团队合作》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群体心理学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如何通过了解群体心理学知识,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质量。
书中列举了很多实际案例,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群体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团队合作技巧和方法,对于团队建设和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群体行为与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群体行为,探讨了群体形成、演变和解散的规律以及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
书中还介绍了群体意识、社会认同和群体凝聚力等概念,并通过不同的案例研究来说明这些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和影响。
本书系统性强,逻辑清晰,是研究群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和学生的必读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集体的行动方式层面。这一层面主 要是讨论集体中统一或者协调活动时所 呈现出的状态。在一般的群体中,集体行 动通常是由领导者统一安排的全部个体 行为的简单组合,行为没有或很少能够产 生协作;但是,团队的集体行动则是具有 严密分工与合作的集体协作,每个成员的 个体行动都是完整的集体中重要的有机 成分,并且集体力量的发挥高度依赖于个 体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身份的认同,却没有提及到。
这些群体和团队的区别归纳到九个层面上。主要 表现在目标定位、身份认同、技能组合、领导作 用、成员关系、沟通方式、工作态度、协作能力、 工作结果等诸多方面。
1、个体与集体目标层面。无论是群体还是团队, 都可以定义为一个集体,而他们的组成单位则是 构成集体的个体。作为集体中的个体,个人目标 往往与集体目标是不尽一致的。当然也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在群体和团队的成员身上。所不同的,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群体成员会将个体目标放于 集体目标之上,而团队成员则会将个体目标置于 集体目标之下。
8、个体对集体的决定层面。与前面提到的 领导的权力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反向相关性 的是,个体在集体决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和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在一般的群体中, 个体成员往往极少有机会参与关于整个集 体的决策,因而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所扮演 的角色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团队中 的成员,每一个分子都可以参与任何影响 团队的决定,并在各种决定中扮演重要的 角色
2、成员的身份认同层面。根据威廉姆斯的 分析,团队和群体的成员在参与、贡献、 合作和支持方面具有不同的期望值。
而导致这些不同的期望的最主要的原因之 一,就是个体成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在这方面的最大不同是个体相对于集体的 主观意愿上的区别:团队中的个体成员具 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和使命感,而一般群 体中的成员则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 的成员。
3、成员的技能组合层面。对于一般的 群体而言,在其最初的组建时所考虑的各 方面的因素与组建团队所考虑的是不同 的。通常,一般的群体中成员的技能组合 是随机产生的,并且在其后的工作中也往
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对于高效率的 团队,在其组建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成员 间的互补性,而在其后的磨合与运营的过 程中,成员的技能组合更是呈现多元并且 互为补充的状态。
9、集体的工作结果。这一层面的表现也是衡量其 是否算得上是真正的团队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对 于一般意义上的群体,其集体工作的结果通常是 小于个体成绩的总和的。在进行集体工作的过程 中,往往有大量的个体成绩要在组织内部耗掉, 所以集体成绩最多也不过是个体结果的累积。但 是,对于一个团队,其集体工作的结果是要大于 全部个体成绩的总和的。因为个体成员所扮演的 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与原来单独的个体角色和作 用有了本质的区别,高效的团队所产生出的效
6、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层面。这一层面 和前面提到的成员身份的认同与相互间 的期望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般群体中 的个体,成员往往是比较被动地接受领导 所安排的任务,并且在创新方面不会有更 多的想法,或者即使有也不愿意去实施; 而对于团队中的个体,其工作的态度是积 极主动的,而且在其工作的过程中成员们 愿意进行不同的尝试来提高工作效率,推 进更有效的运行方式。
然较高的亲密程度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更高的效率 和更好的结果。
说,这四 个维度比较综合地概括了群体与团队的不同。但 是,对于每个维度中的具体指标(如果可能细分 的话),威廉姆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者描 述。而且这些维度本身也只是相对浅层的集中概 括,它们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也不能发掘出团 队与群体在更深层面的区别。比如,在期望维度, 虽然威廉姆斯提到了其中的一些诸如参与、贡献、 合作和支持等具体层面的不同,但是关于为什么 会产生这些不同期望的原因,比如成员
4、领导权力和作用层面。这一层面主 要是讨论集体中的领导和领导人的作 用。通常,为了更好地达到组织的管理和 运营目标,一般群体的领导权力更多地集 中在少数的个体成员身上,他们的领导作 用也因为其重要性而显得格外突出;但是 对于团队而言,这种情况则是反方向的: 越是高效的团队,其组织内的领导权力越 是呈下放的趋势,并且领导权力的作用也 因此而逐步减少和弱化。
5、成员之间的关系层面。这一层面所 包含的内容可以包括具体的交流方式、成 员间的信任度,以及发表意见的多少等几 个方面。在一般的群体,成员间的交流往 往是非正式的和不充分的,彼此之间不够 了解也缺乏信任,沟通的渠道少而不畅; 而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却是多样而充分的, 并且越是高效的团队,其成员间的互相信 任程度也就越高,也因此更鼓励发表不同 的意见和建议
在群体基础之上的子集
关于群体和团队的具体区别,威廉姆斯用了四个 维度来进行区分:期望、沟通、过程和亲密程度。 在期望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的成员在参与、 贡献、合作和支持方面有着比群体成员更高的期 望值。在沟通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对 沟通框架的要求比群体成员更高,并且团队成员 也需要更快捷的沟通效果。在过程维度上,威廉 姆斯认为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更强,但是在管 理上的要求却要低于群体中的成员。在亲密程度 这一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比较群体中的成员而 言,团队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更高,虽
群体心理与管理 团队建设
群体与团队九大区别
根据卡特莱特和赞德的解释,群体就是互有关系、 互相依赖到一定重要程度的人的集合。更精确地 讲,群体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 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结合在一 起的集体。关于团队,威廉姆斯认为,它首先是 一个群体,在此基础上,其成员具有高度的相互 依赖性和共同性。国内学者同样认为,团队是由 更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的个体组成的群 体。由此可见,作为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群 体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而团队则是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