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25《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94cb2310661ed9ad51f3d5.png)
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
强意志。
4.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或“夸父追日”比喻什么?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
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
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
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1.读了课文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 的人?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一句中的“怒”字表现了共 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中结尾的两句话?
3.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读了课文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 样的人?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 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
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
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
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重点词语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①逐走: 竞跑,赛跑。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②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 地方。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③欲: 想,想要。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 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就到黄 ④于: 到。 ⑤足: 足够,充足。 ⑥弃: 遗弃。 ⑦邓林: 地名,在现在大别山
3.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共工用自己的牺牲唤醒 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觉悟;这是一场邪恶的战争,给 人民带来了灾难;无论正义与邪恶,它只是古代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5人教版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5人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39f3da011ca300a6c390bb.png)
围绕这个说就好了
小结
课文讲述了夸父的故事,表 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同时 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 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的意志。 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 人们还常常用“夸父追日”比喻 有宏大的志向或巨人的力量和气 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说你听过的 一些古代神话 故事。
嫦 娥 奔 月
后 羿 射 日
愚 公 移 山
——《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 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 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 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 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 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 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 早的有关文献。
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 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 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 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 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人们 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 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 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 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 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 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 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 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 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 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 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 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 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 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 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 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 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 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 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小结
课文讲述了夸父的故事,表 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同时 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 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的意志。 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 人们还常常用“夸父追日”比喻 有宏大的志向或巨人的力量和气 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说你听过的 一些古代神话 故事。
嫦 娥 奔 月
后 羿 射 日
愚 公 移 山
——《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 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 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 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 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 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 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 早的有关文献。
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 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 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 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 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人们 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 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 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 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 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 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 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 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 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 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 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 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 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 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 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 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 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 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 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PPT(含72张幻灯片,)
![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PPT(含72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c8a3d89f61fb7360b4c65cc.png)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 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 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 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 神!”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 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 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 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 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6.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
设喻引题
山 水比喻起兴陋室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环境优美(清幽景)
乐 道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背一背:
山——仙名
何陋之有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 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铺垫
思考下列问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用“山、水”来比“室” 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 “陋” 用“仙、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3. “陋室” “陋”吗?作者从哪 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 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朗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 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 的水了。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 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 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朴素 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 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南 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孔 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 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 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 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 神!”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 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 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 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 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6.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
设喻引题
山 水比喻起兴陋室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环境优美(清幽景)
乐 道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背一背:
山——仙名
何陋之有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 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铺垫
思考下列问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用“山、水”来比“室” 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 “陋” 用“仙、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3. “陋室” “陋”吗?作者从哪 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 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朗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 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 的水了。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 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 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朴素 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 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南 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孔 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5c17d3dd3383c4bb4cd2b9.png)
2020/2/19
2020/2/19
女 娲 补 天
2020/2/19
女 娲 造 人
2020/2/19
嫦 娥 奔 月
2020/2/19
后 羿 射 日
2020/2/19
精 卫 填 海
2020/2/19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 英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 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 天真的解释、原始的理解和美丽 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 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 特点。
, 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造福; 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 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020/2/19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则神话,这两则神话的主人 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经过重重磨难最终都 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却得到了永生,就像巴金在 他的散文《日》中所写的一样: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 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2020/2/19
课堂小结
学科班长: 1.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结合学习目标总结一下我们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从夸父、 共工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2.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2020/2/19
女 娲 补 天
2020/2/19
女 娲 造 人
2020/2/19
嫦 娥 奔 月
2020/2/19
后 羿 射 日
2020/2/19
精 卫 填 海
2020/2/19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 英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 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 天真的解释、原始的理解和美丽 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 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 特点。
, 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造福; 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 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020/2/19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则神话,这两则神话的主人 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经过重重磨难最终都 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却得到了永生,就像巴金在 他的散文《日》中所写的一样: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 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2020/2/19
课堂小结
学科班长: 1.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结合学习目标总结一下我们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从夸父、 共工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2.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 25 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 25 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0969f6a1c7aa00b52acbaa.png)
课堂练习
1、解释词语。 (1)与日逐走( 竞跑、赛跑 ) (2)河渭不足( 黄河 ) (3)北饮大泽( 向北 ) (4)弃其杖( 他的,指夸父的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 落山的地方。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能力拓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海经》故事,流传千古。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刑天舞干戚
嫦娥奔月
拓展阅读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 载天(戴天,极高)。有人珥(挂耳上)两黄 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 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日光),逮之于 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 于此。
导入新课
夸父逐日
巴金
巴金 : 我怀念上
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 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 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 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 的。但寒冷的、寂寞的 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和意志。
讨论
我们应该学习夸父什么样的精神?
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为改变现状不惜牺牲的奋斗精神 为心中的坚持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课堂小结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 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晋代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 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实则赞美 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夸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6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d42ba933d4b14e852468dd.png)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靠近玩弄。亵, 亲近而不庄重。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过分艳丽,(它的柄)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 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 (它)啊。
以为,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 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知识拓展
仿写《陋室铭》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 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 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 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 欣然曰:无愧今生。
爱莲说
新课导入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莲是高贵的标志,因此有许 多诗句专门为莲而生。唐代李白赞她“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宋代杨万里叹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叹词,表示感慨。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 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4.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
还有菊花、牡丹,三处。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6.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8cf3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f.png)
0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
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蒙
02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民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思想启
蒙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生活与风俗变迁
03
探究民国时期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变迁及其原因,感受历史
变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与美术学科结合:欣赏相关画作创作
问题2
两篇短文中,作者通过对蝉和 贝壳的描写,想要传达给读者 什么样的启示或思考?
问题3
在《蝉》中,作者通过哪些细 节描写来展现蝉的生命历程和 特点?
问题4
在《贝壳》中,作者又是如何 借助贝壳的形象来表达对生命 和时间的思考的?
小组合作探究答案
分组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各小组针对 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着。”等,这些句子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乡村
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本课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细雨比作“牛毛”、 “花针”、“细丝”,形象地描绘出了细雨的特点。
拟人
文章中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如“他们的房屋,稀 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1 2
欣赏民国时期画家作品
了解徐悲鸿、林风眠等民国画家的代表作品及艺 术风格,感受他们如何通过画笔表现时代精神。
创作反映民国社会风貌的画作
尝试运用美术技巧,创作反映民国时期社会风貌、 人物形象的画作,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3
探讨画作中的历史元素
分析画作中的历史元素,如服饰、建筑、生活场 景等,探讨它们如何反映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风筝》情节梳理与人物形象塑造
七年级下册25课《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下册25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8c8cdbb14e852458fb576b.png)
小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讲述的是共 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共工怒撞 不周山,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 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和自然界的巨变。反映了古代人民探 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 强意志。
考考你: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逐走: 赛跑 欲得饮:想要 北饮大泽: 向北 未 至:到达
4、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夸父逐日这个奇妙的神话 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 概,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 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 愿望和顽强意志。
学习夸父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学习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意志。勇于探 索、敢于挑战大自然。 学习夸父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不已的精神。 做事情不能自不量力。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是一 味的勇往直前,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量力而行, 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 破。 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 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相结合, 才能把事情办好。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 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 章的主旨,明确文中蕴涵的哲理。 3、了解夸父、共工的勇敢、坚强, 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 无畏精神。
什么是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 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 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人们
“夸父追日” 比喻有宏大的志向 或巨大的力量和气 魄。
还常常用
合作探究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 ①积极意义:夸父有着英雄的气概,不怕困难, 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志向宏大,英勇 无畏。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着征服大自 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b8aa4577336c1eb91b375d0a.png)
合作探究
1、你怎么看待夸父的 “逐日”?
夸父是一个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不怕牺牲,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 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意志坚强、 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失败 英雄
屈原、项羽、荆轲、岳飞、文天祥……
“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怎样理解?
褒义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气魄,也比 喻人类战胜自然的雄心壮志和顽强意志。
仿造例句,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 也是一种逐日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光和热, 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 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 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霍金是爱因 斯坦之后最杰出 的理论物理学家 和当代最伟大的 科学家,人类历 史上最伟大的人 物之一,被誉为 “宇宙之王”。
刘伟,10岁时因触 电意外失去双臂,19岁 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 高考,开始学习钢琴; 2010年7月,参加东方 卫视《中国达人秀》, 获得总冠军。2012年2 月3日感动中国十大人 物获奖者并获得“隐形 翅膀”的称号。
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 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 《淮南子》《楚辞》等古代作品中。
夸
父
逐选
日
自 《
山
海
经
》
作品简介
《山海经》,书名,共18篇。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 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 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 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 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很艰苦。夸父 为了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 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 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db382c284ac850ad0242ac.png)
2020/5/6
预习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存在问题: 1、预习案部分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准确。 2、有一部分同学的字体有待提高。
2020/5/6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 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共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 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 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 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 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2020/5/6
探究点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2020/5/6
2020/5/6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神话、《山海经》和《淮南 子》的有关知识,扎实掌握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 ,提高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形象。
•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2020/5/6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 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 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 、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 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预习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存在问题: 1、预习案部分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准确。 2、有一部分同学的字体有待提高。
2020/5/6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 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共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 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 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 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 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
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 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 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 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 里。
2020/5/6
探究点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2020/5/6
2020/5/6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神话、《山海经》和《淮南 子》的有关知识,扎实掌握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 ,提高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形象。
•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夸父和共 工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2020/5/6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 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 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 、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 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七级下册短文两篇PPT课件
![七级下册短文两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7a5ea0a32d7375a41780f7.png)
作者采用了类比癿表现手法用历叱上请葛亮和扬子于癿名室和自己癿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请葛庐西蜀子于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亍它们癿主亰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举我癿陋室丌也如此吗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 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
②甚:很。 ③蕃:多。 ④独爱: 唯独喜爱。 ⑤盛: 很。
人很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重点词语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①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②染: 沾污(污秽)。
托物
言志
荷花 野草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顽强的生命力
三、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 简洁、生动、形象,有韵味。
文章的语言美,表现在语音美、句式美、表达方式美。 语音美在听读课文时已充分感受到,文章音调和谐,节 奏明快;句式美表现在句子长短错落,整散结合,既凝 练流畅又错落有致。表达方式美表现在仅仅百字短文中, 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爱”字连贯 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此间, 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 玉立。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 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重点词语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①之:结构助词,的。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 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
②甚:很。 ③蕃:多。 ④独爱: 唯独喜爱。 ⑤盛: 很。
人很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重点词语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①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②染: 沾污(污秽)。
托物
言志
荷花 野草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顽强的生命力
三、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 简洁、生动、形象,有韵味。
文章的语言美,表现在语音美、句式美、表达方式美。 语音美在听读课文时已充分感受到,文章音调和谐,节 奏明快;句式美表现在句子长短错落,整散结合,既凝 练流畅又错落有致。表达方式美表现在仅仅百字短文中, 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爱”字连贯 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此间, 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 玉立。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 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重点词语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①之:结构助词,的。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地维绝( 绳子 )( 断 )10、 故日月星辰移焉( 因此 )( 移 动 ) 11、地不满东南( 饱 满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 水 )( 归向 ) 13、天柱折 ( 折断 )14、道渴而死 ( 半路 上 )
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是( )
• A.饮于河渭 于厅事之东北角 • B.道渴而死 怒而触不周山 • C.夸父与日逐走 陈太丘与友 期行 • D.弃其杖 其夫呓语
共工怒触不周山
• 1、《夸父逐日》选自: 《山海经》 ,《共 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 ,它们都 是 神话故事 (体裁)。 •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共工与颛顼 争为帝 ”,结果是:“ 天柱折,地维绝 。 ”
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正面: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 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反面: 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5、 “怒而触不周ຫໍສະໝຸດ 山”中的“怒” 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 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 刚烈。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 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力量与 作为。(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 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 东南”。)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 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 (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 这样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 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 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 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 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 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两小儿辩日
• 【文学常识】 •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相传 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 375)所著,共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 言故事、民间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 传于世。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 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上 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 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 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 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 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 东南角流去 。
当堂检测
试试你能行
1、夸父( kuā ) 2、颛顼( zhuān ( Xū ) 3、水潦( lǎo )
1、逐走( 追赶 ) 2、入日( 追 赶到 ) 3、欲得饮( 喝水 )4、 河、渭不足( 够 ) 5、北饮大泽 ( 喝 水 ) 6、弃其杖( 丢 弃 )7、昔者( 从前 )8、怒 而触不周山( 碰撞 )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 《夸父逐日》体裁是神话。选自《山 海经· 海外北经》。 • 《山海经》共18篇。它是我国第一部 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 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 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分为《山经》和 《海经》两部分。 它是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 的地理。
本文记叙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 了夸父的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 代劳动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 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成语积累:
夸父逐日 •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________ • 现在多比喻: 。
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 量和气魄,也比喻不自量力。
• 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形象分析:
敢于向大自然挑战, 有无比的英雄气概 和远大的志向、有 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孔子向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 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 正午时离人近。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 人物的认识。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 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 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 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 福的奉献精神。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 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甘为人类造福 的英雄。
【写作特点】
• 语言简练, 具有超现实的 想像、夸张的 浪漫主义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 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 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 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 相当与“于是”或“于此”);大地的东南 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归: 归向,这里指流向)。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 地方。口渴,想喝水,到黄河、渭水 中去喝水;黄河、渭水中的水不够, 向北到大湖中去喝。还没有到达大湖,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所扔掉的拐杖, 化作一片桃林。
主旨理解
《共工触怒不周山》课文分析
• 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 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 造山 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 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 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 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 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个车盖,等到正 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 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 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 孔子不能够判断谁是谁非。 •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