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eil指数的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
我国城市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计量分析
第 5期
2 0 1 5 年 9 月
一 塘一 魄
科
技
与
管
理
VOI .1 7 No .5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Se p t ., 2 0 1 5
文章编号 : 1 0 0 8—7 1 3 3 ( 2 0 1 5 ) 0 5— 0 0 3 7— 0 6
L I R u o — f e i , R O N G L i — l i , L I U Q u a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y s t e m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D a l i a n 1 1 6 0 2 3 , C h i n a )
c i e n c y i s h i g h e r i n B e i j i n g m u n i c i p a l i t y a n d T i a n j i n m u n i c i p a l i t y ,w h i l e t h e e n e r y g e ic f i e n c y i s l o w e r i n H e i - l o n g j i a n g mu n i c i p a l i t y a n d Ha i n a n mu n i c i p a l i t y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i n d u s t i r a l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e i g n c a p i t a l i n d u c t i o n
基于Theil系数的成都空间发展差异分析
入到与大城市—体发展的勒道 E 形成—体化的发展格 来,
局, 逐渐形成由中J 市核心与辖区城镇地区共同组成的 c 荧 新的城市空间形态一 大都市区。在核, 的辐射带
动下, 周边地 区发展水平迅速提升 , 致使区域发展的总体
∑∑ D( ) g
( 1 )
空间差异不断缩小。这一点从T 1 系数的贡献率变化 e ] h 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从“ 十一五” 的短周期来看, 成都区( 县) 市、 之间经济
的内部差异和外部差异, 从而为观察和揭示区域内不同组 成部分间的差异、 各组成部分内部的差异各自的变动方向 和变动幅度, 以及它们在总差异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提供
施 2区域单位与圈层 .
成都是我国西部地区具有跨省域影响力的中, 市 喇 之一。1 8 年, 9 3 成都市实行市带县体制 , 原温江地区的
同地域经济 哥 孛征的空间结构。成都市域内的 1 个区 9
( 县) 市、 也由此分成三个区域圈层: 第一圈层即城市主体区 域, 由锦江、 青羊、 武侯、 金牛、 成华5 个城市型市辖区构成: 第二圈层由新都、 温江、 龙泉驿、 白江4 青 个城郊型市辖区
方法。T e 系数最早是由T e ] 1 6 年在研究国 h1 1 h 1于 9 7 家之间收入差足B首先提出来的。其特点在于以T 1 E- , t e ] h
系数为基础可以将总体的区域差异分解成不同空间尺度
中图分类号 :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5 4 (0 1 2 0 5 — 4 C96 A 1 0 — 9 72 1) — 0 5 0 0
鑫
I】 I
鎏
r 、 ) 0
I o c) ^ I r 、 ) o)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 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常态现 象。区域差异的变化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演 进鸺征 和区域发展的1调程度。在我国, ; 0 全国或省域内的 区域差异反映了一个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区域发展的协调 程度, 以一个核『 败市及其具有紧密联系的毗邻地域 为空 c 间范围的区域差异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城市与其 0 毗邻地域的—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以成都市1 个区( 9 市、 县) 为基本空间单位, h ] 以T e 系数测度成都区域空间发 1 展差异, 以反映和揭示成都中心城区与毗令 区城乡—体 蔓
能源消费不平等性研究
能源消费不平等性研究作者:吴巧生汪金伟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05期摘要:一直以来,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程度仅仅受到非常有限的关注。
基于人文发展的标准意味着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潜在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人文发展指数(HDI)为标准来分析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人均能耗、人均能源生产、经济活动以及人文发展四种判别标准下的能源消费不平等性。
考虑了一个从1998-2007年包含不同人文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大样本,其人文发展水平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来表示。
研究发现,在本文选择的时间段内,世界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是在逐渐下降的,全球化和一些发达国家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是这一现象的部分结果。
然而,人文发展的进步和能源消费增长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之间能源消费的不平等。
世界能源消费不平等的解决,必须整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能源消费;HDI;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Theil 指数中图分类号 F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5-006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5.010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是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具有公共品性质(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问题。
正因如此,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石的全球气候变化政策框架在围绕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行动方案方面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国际谈判与博弈。
从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讨论来看,最终的目的是维护全球利益,但全球利益远不能代表问题的全部,关键在于这种制度安排要促进国际合作的实现,使国家获得因合作带来的潜在收益。
现实减排义务和成本的分担是谈判的焦点,其中公平性问题是关键。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化—基于Theil指数视角的分析
An l ssb s d o el n i e a y i a e n Th i I d c s
S u sn HIXi- o g ,TANG -o g , CHEN in Bu ln 2 Ja 3 ( . c o l fE o o c n a a e n , Hu ii n tut fT c n lg 1 S h o c n misa d M n g me t o ayn I si eo e h oo y,Hu in Ja g u 2 3 0 t aa in s 2 0 3, Chn i a;
技 术 经济 与管 理研 究 2 1 0 2年 第 1 0期
我 国服务业发展 的区域差异及其 动态演化
基 于T e指 数视 角的分析 hi 1
史修松 ,唐步龙 ,陈 健。
(. 1 淮阴工学院经 济管理学 院,江苏 淮安 2 3 0 ;2 淮 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江苏 淮安 20 3 . 2 18 ) 1 19 230 ; 20 1 3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
优 化 服 务 业的 产业 结 构 。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差异 ;泰 尔指数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 2 . 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9 X(0 2 1 — 0 8 0 0 4 2 2 2 1 )0 0 0 — 4
Re i n l s a iiso e v c n u t y De eo m e ti i a g o a p r t fS r ie I d sr v l p Di e n n Ch n
2 S h o fEc n m isa d M a a e n ,Hu ii r a ie st . c o lo o o c n n g me t aynNo m l Unv riy,Hu in Ja g u 2 3 0 aa in s 2 0 1, Chn i a;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第32卷第3期2010年3月2010,32(3):485-490Resources ScienceVol.32,No.3Mar.,2010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3-0485-06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康晓娟,杨冬民(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
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 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由于能源消费量的70%都用于工业部门,本文经对比分析发现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而以GDP 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
关键词:能源消费;泰尔指数;GDP;工业增加值;权重;区域差异;中国收稿日期:2009-02-25;修订日期:2009-12-30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能源消费与区域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康晓娟,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与经济信息分析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 :lltz100@1引言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逐年增长[1]。
由此带来的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年 第33 卷 第1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3 No.12023“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李旭辉1,陶贻涛2(1.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 “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创新是关键引擎。
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以先进技术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高效、高质推动,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核心驱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实现碳排放增速转变的重要窗口期。
中国须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才能有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
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绿色低碳创新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绿色低碳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同时受地区区位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各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3]。
作为区域不平衡的重要方面,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区域失衡无疑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成为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掣肘。
因此,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综合提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文献综述绿色低碳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是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之道,是新发展理念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抓手,收稿日期:2022-06-13 修回日期:2022-09-30作者简介:李旭辉,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及贡献度研究
针对 性 的区域 能源 消费政 策 和居 民节 能 政 策 , 实 现各 区域 协 调 发展 , 降低 城 镇 生 活 能源 消 费 量 具 有 重 要
这主要是因为在八大区域分区方式下每个区域包含省份数量较少京津区域只包含北京天津南部沿海区域只包含广东福建海南在这种细致的分区方式下区域内各个省份之间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区域内各个省份之间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差异较小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较小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 0 1 7年第 2期 总第 1 8 7期
收 稿 日期 : 2 0 1 6—0 7— 2 5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煤炭价格波动机理及对我 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研究” ( 7 1 5 7 3 2 5 5 ) ; 中国博士后科学 基金面上 资助项 目“ 福 利损失补偿 视角下供运需协 同的电煤应急储备规模研究 ” ( 2 0 1 4 M 5 5 1 7 0 8 ) ; 江苏省社会科学 基金基地项 目“ 信息干 预对江苏居 民习惯性节 能行 为的作用机理与 引导策 略研 究 ” ( 1 5 J D 0 3 7 ) ; 江 苏省 高校 哲学 社 会科 学 “ 居 民习惯 性 节能 行 为 的信息 干 预机 理及 优化 机 制研 究 ”
意 义。
目前 我 国对 于 生活 能源 消费 的研 究较 少 , 对 于 城 镇 生 活 能 源 消费 区域 差 异 性 问 题 的 探讨 更 是 鲜 见 ,
大多数 学者 主要 考察 了中 国能 源消 费 区域差 异 问题 。张 艳东 、 赵涛 ( 2 0 1 5 ) 运 用 泰尔 指 数 法在 三 大地 区
基于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差异研究
132
图 3 2000 年以来扬子江城市群 GDP 变异系数
大趋势,苏南 GDP 分别为苏中 2.98、3.49、3.27、2.84 倍。 从时间序列的变化来看,苏南、苏中区域经济的 绝对差异在不断拉大。
图 4 苏南、苏中 GDP 变化趋势 单位:亿元
表 1 苏南、苏中 GDP 变化 单位: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
间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由分解结果可知 2000 年以来苏南—苏中之间
的区域经济差异水平逐步缩小,尽管如此,两大板 块之间的经济差异对扬子江城市群总体经济差异 的贡献率均超过 50%。 说明扬子江城市群总体区域 经济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苏南、苏中之间的不均衡 发展。 2009 年以后苏南各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异大于苏中,说明苏南五市间经济发展内部差异要 大于苏中三市。
异划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时期。
(二)苏南、苏中绝对经济差异
如图 4、 表 1 所示,2000 年苏南 GDP 比苏中多
3201.03 亿元,2006 年、2012 年和 2018 年苏南 GDP
分 别 比 苏 中 多 9624.83 亿 元 、23188.11 亿 元 、
34955.96 亿元。 说明苏南、苏中 GDP 差值呈加速扩
关键词:变异系数;Theil 指数;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差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 济 总 差 异 扩 大 的 江 苏 成 为 研 究 热 点 (1)(2),江 苏 省 经 济 差 异 研 究 已 取 得 了 许 多 重 要成果(3)(4),学者们建立模型定量测度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 (5)(6) 通过 GIS 方法 研究江苏省县域经济时空差异(7),探讨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8)(9),分析缩 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 (10) 对江苏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前人对江苏省和江苏南北经济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扬子江 城市群经济差异的成果鲜见。 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跨江融合发展的关键之 举,扬子江城市群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 试图分析 2000 年以来扬子江城市群两大板块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探讨差异 形成的原因,为扬子江城市群合作共赢发展提供思路。
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
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差异也日益凸显。
不同地区的城市在能源需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也与城市规划、能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差异及对策,对于合理规划城市能源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1.1 地理位置因素对城市能源需求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影响城市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而导致城市能源需求的差异化。
例如,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城市在冬季能源需求较大,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城市在夏季能源需求较大。
1.2 气候条件对城市能源需求的影响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城市在供暖、制冷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存在着明显差异。
例如,气候寒冷的城市在冬季供暖需求较大,而气候炎热的城市在夏季制冷需求较大。
1.3 产业结构对城市能源需求的影响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其能源需求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
例如,重工业城市在能源需求方面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在能源需求方面主要集中在商业、居民领域。
1.4 城市规划对城市能源需求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则会导致能源需求的不合理增长,加剧能源供需矛盾。
二、城市能源需求的区域对策研究2.1 加强能源需求管理加强能源需求管理是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能源需求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需求规划,加强对能源需求的监测和调控,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 推进能源替代推进能源替代是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的重要途径。
刍议Theil指数下区域经济差异测度与分解——以长三角为例
5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地增长。
凭借“人口红利”“结构红利”“入世红利”等刺激经济增长的“红利”,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贫困国家,逐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保持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关键 [1]。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经济腹地,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
由于各种原因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区域整体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合理 ,省内及省际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严重阻碍了长三角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2]。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加以研究。
如陈文成(2010)以福建省南平市1999—2006数据研究为案例,提出利用因子分析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状况[3];梁隆斌 、张华(2011)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4]。
戴其文等(2015)利用分解的Theil指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探索欠发达省域差异的时空演变[5];现有研究文献在尺度上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内的省际或区域间的不平衡分析,而对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较少,多是集中于一些宏观理论方面的阐述。
本文利用广义熵指数来分析长三角区域城乡收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以此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推动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近年来,Theil指数(Theil Index)成为衡量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6]。
一般公式为:式中,Y ij 表示第i区域第j市的GDP;Y表示所有市的总GDP;P ij 表示第i区域第j市的人口;P表示所有市的总人口。
基于Theil 指数的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
基于Theil 指数的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作者:宋琪武婷婷董朕来源:《理论导刊》 2014年第1期宋琪,武婷婷,董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55)摘要:文章以我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消费水平、结构与增速三个方面入手,基于Theil指数,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总差异进行测度,并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带将三类指标的总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
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在水平、结构与增速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文化消费增速的空间差异最为显著;从三类指标总差异的分解结果来看,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Theil指数中图分类号:F0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91-03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劳务的消费。
作为较高层次的消费,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增长的同时,我国各地文化消费的发展并不平衡。
基于此,本文采用Theil指数法,以我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消费水平、结构、增速三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分析,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文化消费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相关文献回顾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地区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差异程度研究。
王亚南对2006年我国各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农村居民文教消费做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文化消费区域间存在差异,但小于全国城乡发展差异;各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之间发展差距小于各地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1]赵卫亚采用Panel Data模型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收入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低收入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文教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文教消费选择行为和消费层次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Theil指数的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3期专刊CH I NA P O PULAT I O N,RES O URCES AND ENV I RO N M ENT Vol .20 No .3 2010收稿日期:2010203216作者简介:梁竞,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能源系统分析。
通讯作用:张力小,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核算与代谢。
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7BAC28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1293);国家863项目(编号:2007AA06A40405与2007AA06A40406)资助。
基于Theil 指数的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3梁 竞 张力小(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 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缺拉萨数据)2005年能源消费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能源消费水平、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入手,运用Theil 指数方法,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总差异进行测度,并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带将三类指标的总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能源消费在强度、结构与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最为显著;而从三类指标总差异的分解结果来看,地带内差异是我国能源消费城际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空间差异;Theil 指数;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3专-0085-04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1-6]。
城市能源系统在我国能源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文拟采用Theil 指数法,以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2005年城市能源消费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能源消费水平、结构、强度三个方面系统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分析,以期为城市能源的分区与分类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城市能源消费系统本文选择了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作为案例城市(缺拉萨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及成因分解r——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及成因分解r——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朱文涛【摘要】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对数离差均值等指标对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差异的成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特征,且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最为明显,西部次之,中部地区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最小.Sha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城市化次之,政府干预是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第三大贡献因素,且贡献度呈现逐年递增特点,研发投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期刊名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成因分解;Shapley值【作者】朱文涛【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当前,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探究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特征,明确我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成因,从而为制定节能措施提供参考,有助于更为科学的制定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绿色经济理念在全球的兴起,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约、清洁生产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近年来,学术界对能源消费的研究日益增多。
Guerra (2012)研究了荷兰能耗法规对住宅能耗的影响,其研究认为荷兰能耗法规的公布确实有效降低了住宅能耗[1]。
Zhou.et al(2012)研究了中国城市化中的能源消费模式,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及中国国内需求是能源消费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2]。
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吴文洁;高丛;杨光磊【摘要】选取陕西省2005-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将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在2005-2014年能源消费量区域差异明显,但整体上看能源消费量区域差异在逐年缩小.而能源消费量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且区域内差异主要由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差异所引起.就此提出了缩小陕西省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建议,以期促进陕西省区域间能源消费的平衡及陕西省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泰尔指数;贡献率【作者】吴文洁;高丛;杨光磊【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研究管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研究管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研究管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
然而伴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日渐增长,能源资源的紧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陕西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陕西省各地区的能源消费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种能源消费的差异则完全反映出各区域对能源依赖度的差异。
目前,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支持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可以说陕西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之一,其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鉴于此,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对陕西省能源消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以促使陕西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近年来,关于我国各个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影响因素及其变动方向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而最早利用泰尔指数方法来研究区域差异问题的则是Theil H。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_基于泰尔熵指数的综合评价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_基于泰尔熵指数的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7期(总第293期)摘要:⽂章运⽤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了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
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关键词:能源效率;地区差距;泰尔熵指数中图分类号:F224⽂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2-6487(2009)17-0127-02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基于泰尔熵指数的综合评价杨远,李林(西南财经⼤学统计学院,成都610074)1泰尔熵指数简介泰尔系数或称泰尔熵标准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H.Theil 于1967年利⽤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收⼊的不平等性,最初是衡量个⼈之间或者地区之间收⼊差距的指标。
在⽂中,泰尔熵指数被⽤来衡量中国地区之间能源效率差距,该数值越⼩说明区域间不均衡程度越⼩。
⽤泰尔熵指数来衡量不平等性的⼀个最⼤优点是它可以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
由于本⽂只⽤到泰尔系数的⼀步分解公式,因此下⾯仅给出⼀步分解的表达式:Tp=iΣY iΣΣTpi+iΣY iΣΣln Y i /YiΣΣ=iΣYiY ΣΣTpi+Tbr =Twr+Tbr =Tpi=jΣY ij iΣΣln Y ij /Yi ijiΣΣ(1)Y ij 为区域i 内j 省的能源消耗量,Y i 为区域i 的总能源消耗量。
N ij 区域i 内j 省的GDP ,N i 为区域i 的总GDP 。
以Tpi 为例:Tpi=jΣY ij iΣΣln Y ij /Y i ijiΣΣ=jΣY ij iΣΣln Y ij/N ij iiΣΣ=jΣYij iΣΣ[ln(Y ij/N ij)-ln(Y i/N i)]Y ij /N ij 与Y i /N i 都是表⽰单位GDP 能耗,在泰尔熵指数的计算过程中,实际上对单位GDP 能耗差距进⾏了加权处理,单位GDP 能耗是衡量能源效率的指标。
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能源利用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王然;申俊;熊伟伟【摘要】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utilization regional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it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for energy utilization regional impact;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from environment effects of energy use and effects of energy industry. This study shows that negative impact on environment of energy use in China’s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such as Shanghai and Tianjin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regions. Therefore, we must engage in more efforts to implement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of the consumers so as to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Becaus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slow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growth of the energy industry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and tax. Given this,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verging development of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of provinces, especially,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develop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parts of the mid-west provinces, because the growth of the energy industry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we must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 suitable way, and promote the population who engaged in energy industry to shift to the third industry.%文章阐述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构建了能源利用区域影响的指标体系,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能源产业影响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的区域差异。
基于Theil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广西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0.6324 0.6310 0.6551 0.6570 0.6073 0.6426 0.6470 0.6266 0.6566 0.6174 0.6071 0.7671 0.7513 0.7676 0.7962 0.7366 0.7004 0.6864 0.7150
0.0056 0.0063 0.0078 0.0074 0.0138 0.0144 0.0172 0.0166 0.0173 0.0153 0.0165 0.0137 0.0120 0.0107 0.0102 0.0115 0.0137 0.0127 0.0132
0.0648 0.0572 0.0610 0.0606 0.0883 0.0840 0.0833 0.0821 0.0819 0.0822 0.0856 0.0627 0.0589 0.0603 0.0639 0.0861 0.1013 0.0987 0.1024
0.0238 0.0211 0.0210 0.0208 0.0347 0.0300 0.0294 0.0306 0.0281 0.0315 0.0336 0.0146 0.0147 0.0140 0.0130 0.0227 0.0304 0.0310 0.0292
从图 3 和图 4 可以发现 : 从桂南地区的变化曲
图 1 1990-2008 年广西四大经济区域的总差异、 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趋势对比图
线来看 , 桂南地区的区内差异整体上有着减少的趋 势 , 主要是由于桂南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 , 不 断发展对外贸易 , 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 断提高 , 区内差异有所减小 ; 从桂东的变化曲线来 说 , 桂东地区的区内差异在 2000 年以前整体上不断 增加 , 但在 2000 年之后开始逐步减少 , 主要是由于 桂东地区与广东珠三角地区近邻 , 在 2000 年之后 ,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能源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对能源消费相关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是学术热点。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达到348,002 万吨标准煤,约为1986 年80,850 万吨标准煤的 4. 3 倍,能源消费增长迅速,而且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能够反映出各区域对能源依赖的不平衡性,对认清区域发展特征以及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政策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 东高西低” 的梯度特征,因此对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性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三大地区的区域划分。
曹俊文通过离差平方和统计指标实证分析了2000 -2010 年间我国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结果显示此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差异最大。
泰尔指数方法也是在研究区域差异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此方法最早是由Theil H提出,用来测定区域的收入水平差异程度,近些年来被引入到能源相关问题的研究之中,YuanxiHuang 和Daniel 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征,并发现能源利用效率是造成此差异的根本原因。
康晓娟和杨冬民实证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问题,发现我国的能源消费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此外根据研究,工业与人口也对能源消费有着必然而显著的影响,因为泰尔指数可以分析能源消费与不同指标间发展相似性的差异程度,因此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
选择三大地区进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主要考虑的是政策与地域问题,而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富裕度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3期专刊CH I NA P O PULAT I O N,RES O URCES AND ENV I RO N M ENT Vol .20 No .3 2010收稿日期:2010203216作者简介:梁竞,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能源系统分析。
通讯作用:张力小,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核算与代谢。
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7BAC28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1293);国家863项目(编号:2007AA06A40405与2007AA06A40406)资助。
基于Theil 指数的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3梁 竞 张力小(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 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缺拉萨数据)2005年能源消费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能源消费水平、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入手,运用Theil 指数方法,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总差异进行测度,并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带将三类指标的总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能源消费在强度、结构与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最为显著;而从三类指标总差异的分解结果来看,地带内差异是我国能源消费城际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空间差异;Theil 指数;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3专-0085-04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1-6]。
城市能源系统在我国能源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文拟采用Theil 指数法,以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2005年城市能源消费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能源消费水平、结构、强度三个方面系统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分析,以期为城市能源的分区与分类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城市能源消费系统本文选择了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作为案例城市(缺拉萨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中的城市能源消费是指我国建制市市辖区区域所消耗的能源。
反映城市能源消费系统状态的指标体系类目繁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能源消费的水平、结构及效率。
本研究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别选取人均综合能源消费量、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耗量占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及万元G DP 能耗三类指标对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能源消费现状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三个特征进行空间差异的定量化测度分析。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目前,我国城市能源统计系统尚不健全。
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研究主要考虑了各城市2005年市辖区生产和生活消耗的能源之和,其中生产能源消费指各市市辖区规模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城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未包括交通用能。
能源品种则主要包含了煤炭、油品(包括煤油、柴油、汽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力及天然气。
相关数据首先统一折算为吨标准煤(tce )后,再进行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城市万元G DP 能耗等相关指标的计算。
1.3 空间差异测度方法Theil 指数最初是用于分析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其值越大,说明国家间的收入差距越大,该指数也能根据其思想通过一定的变形式应用于对其它方面的区域差异测度上,如对区域间能源消耗强度差异的衡量[7-10],人均CO 2排放的不平等度量[11-12]上。
本文将采用这种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进行量化测度分析。
Theil 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 (I )=∑iy i 1n (II i)(1)其中,I 代表进行测度的指标,本文中则分别指能源消费水平、结构及能源消耗效率,I i 代表i 城市相应指标,I 代表指标平均值,y i 代表i 城市的G DP 占全部30个城市G DP 的比重,T (I )即各指标的Theil 指数值,它的值越大,就表示各城市之间能源消费状况差异越大。
对Theil 指数进行一阶分解,就可以将全国总体差异按照不同地带进行分解。
本文将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将30个省会城市分为东部地区城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3期 专刊(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海口)、中部地区城市(呼和浩特、银川、太原、郑州、武汉、南昌、长沙、合肥、合尔滨、长春)、西部地区城市(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西安、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三类,在此基础上,将能源消费的全国总体差异分解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三大地带内各城市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为:T (I )=T B (I )+T W (I )=∑3i =1y i 1n II i +∑3i =1y i [y ij 1n I i I ij](2)其中,T B (I )表示各地带间指标I 的差异,T W (I )表示地带内各城市指标I 之间的差距,y i 则表示相应地第i 区域G DP 占总G DP 的比重,y ij 表示i 区域j 城市G DP 占区域G DP 总量的比重,I i 则表示i 区域所评价指标的平均值,I ij表示i 区域j 城市所评价指标的值。
TB (I ),T W (I )之和即为总差异T (I )。
2 结果与分析2.1 我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测度国家或区域的能源消费水平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分别选择人均综合耗能和人均生活耗能两项指标作为反映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的指标,利用Theil 指数对30个省会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总差异进行测度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解,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情况项目总体地带间地带内东部中部西部人均综合耗能指数值0.2470.0710.176-0.0590.0940.142贡献度(%)100.0028.6571.35-24.0537.9857.42人均生活耗能指数值0.1410.0330.108-0.0810.0490.139贡献度(%)100.0023.2976.71-57.3435.0998.96 分析表1可知,人均综合耗能和人均生活耗能2项指标均反映在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总差异方面,地带内部差异是构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对总差异的贡献份额均超过了70%;而三大地带内部的空间差异情况则基本为西部>中部>东部,两项指标的西部内部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7.42%,98.96%,都超过了地带间差异。
以上分析说明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能源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部差异引起的,即在我国各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能源消费水平仍然有巨大的空间差异,其中差异最为明显即Theil 指数值最大的为西部地区,它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均超过了50%。
西部地区人均综合能耗值平均值为3.574tce /人,最低的两个城市分别为南宁市0.65tce /人、重庆市0.97tce /人,还未达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此同时,最高的两个城市银川、西宁的相应指标值则分别达到了9.1tce /人、8.4tce /人,超过了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与最低的两个城市在指标值上相差百倍,如此大的悬殊情况也同样存在于人均生活耗能上。
虽然这样的“极端”情况也存在于中部、东部地区,但仅为个别城市,如中部地区的太原市11.83tce /人、长沙市0.95tce /人和东部地区的海口市0.43tce /人,这些城市是拉大城市间水平差距的原因。
但这样的情况在西部更加普遍和明显,西部地区基本可以分为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4个极高人均能耗水平城市,以南宁为代表的4个极低能耗水平城市,而水平居中的仅有两个城市贵阳和昆明。
两极分化的情况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消费水平的极大不均衡。
2.2 我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空间差异测度受我国国情多方面因素影响,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消费量在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平均达到了54.34%。
近年来,其它能源品种如油品、电力、天然气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地区的能源消费中比重日渐上升,而煤炭、油品、电力、天然气这4种能源消费量之和基本占到了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4%以上,其各自所占比重也基本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基于此,本文仅对这4种能源品种的空间消费差异性进行分析,计算案例城市2005年4种能源的消费量各自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再利用公式(1)、(2)依次对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空间差异性进行测度。
如图1所示,从总差异来看,各能源所占比重的Theil 指数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天然气0.60、油品0.46、电力0.24、煤炭0.14,反映了在这些城市中,煤炭与电力的使用情况较油品和天然气相对更加均衡。
煤炭作为我国传统的基础性能源,在发电、供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全国各城市的能源结构中都占有较高的比重;电力作为现代工业过程和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在我国是仅次于煤炭而广泛使用的能源,国家电网的覆盖输送,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使用的区域限制。
虽然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已成为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但目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仍非常低,平均不到3%,它的使用受到了国内天然气管网建设尚不梁 竞等:基于Theil指数的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完善的影响。
在一些在管线能够到达的城市,如北京、重庆、成都等,天然气在生产生活都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而对于一些天然气管网尚未铺设至的城市(2005年),如太原、昆明等,天然气的推广使用依旧十分缓慢,使用量基本为零,这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差距非常大。
其次,地带内差异仍是造成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各能源的地带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了80%(见图2)。
进一步分析可知,4种类型能源的消费情况均在东部地区各城市之间相差最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较西部、中部地区更加呈现出一种无序化与多样化的特点。
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它们更有能力摆脱我国资源禀赋的“束缚”,对能源的选择体现出需求导向性的特点,对能源品种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因而城市个体之间的能源结构相互差异较大。
2.3 我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效率的空间差异测度单位G DP 能耗是目前评定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指标。
同样,计算我国30个省会城市2005年万元G DP 能耗的Theil 指数值并进行区域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同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水平、结构所体现的空间分异性特点一致,能源消费效率的主要空间差异也存在于地带内部,对总差异的贡献率为58.9%,且三大区域内部差异从西至东呈现出“V ”型变化趋势,即东部、西部地区内部差距较大,中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