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提纲(详细)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1. 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操作定义)2.差别阈限
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3.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I/I = k 表示。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
4.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及特点
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5.信号检测论
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
3 0
击中漏报
虚报正确否定
击中率+漏报率=100% 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
①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②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③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④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操作者特征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相应发生的变化。
判断标准β:做出决策的分界线,人根据最优原则主观划定的标准,对应决策过程。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1)复习提纲
复习范围:
一、实验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P2
实心定义:主要内容为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的统计处理技术。保留内容为反应时间和心理物理学。(狭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广义)
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心理物理法,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率先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身心合一二元论。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①联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S=Klog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刺激量增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为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
后人→信号检测论
2、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1873-1874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926年设立了心理学系)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心
名词:
1、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2、差别阈限法
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 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3、数量估计法
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4、光强度(I)
定义: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指燃烧某种特定规格的蜡烛(黑体)后产生的光强度。
5、光照度(E)
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计算公式为:
E=∮/A (∮为光通量,A是表面积)。
单位:勒克司(lx),表示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6、朴金耶效应(浦肯野现象)
是指当照度降低时,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1825年,黄昏时,蓝花看起来比红花亮。
7、空间视敏度
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的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表示。
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篇: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重量差别阈限
1、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重量的的差别阈限,加深对差别阈限的理解,学习应用恒定刺激法。
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
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2个课时。
3、实验仪器与材料
重量辨别仪。本仪器由吉尔特和魏帕尔两种重量系列组成。本实验采用轻系
列,由10个重量器组成:80g、85g、90g、95g、100g(2只:一为标准刺激;一为比较刺激)、105g、110g、115g、120g;每只重量器外形尺寸:50mm(直径)╳25mm(高度)。遮眼罩。
二、知觉恒常性
1、实验目的:加深对知觉恒常性的理解及其在人类适应环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单、双眼观测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程度;检验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
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
本实验属于基础性选做试验,安排1个课时
3、实验仪器与材料
大小恒常性测量仪一对:每个测量器都是在黑色背景上有一个白色等边三角
形,三角形的面积可调节,三角形的高可在测量器背面的刻度上读出;记录纸;米尺;眼罩
三、双耳分听
1、实验目的:通过重复彻里和格雷等人的实验,研究双耳分听任务下,被试非追随耳对信息是否存在加工,证实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
论.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
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1个课时
3、实验仪器与材料
双耳分听耳机,录音机,纸笔
四、心理旋转
1、实验目的:通过重复cooper 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 的心理旋转反应时,证实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二、《普通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三、《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六、《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七、《心理测量学》测验技能教学大纲
八、《SPSS软件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九、《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十、《心理咨询与治疗学》实验教学大纲
十一、教师教育《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学实验1》实验大纲
《心理学实验2》实验大纲
课程编码:1013104701
课程名称:心理学实验2
实验总学时数/学分:16/1
适用专业:心理学
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心理学实验2》是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它是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课程的综合实验课程。其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反应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认知心理的记录和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实验课程的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应对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仪器有所了解,因而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有关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课中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课后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考察,作为学生评分的依据。
做好心理学实验,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预习:实验前应认真阅读试验教材和教科书相关内容,根据老师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如遇到异常现象,应仔细找出原因,并始终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心理学
二、填空
1.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也随之诞生。
2.心理学脱胎于两个母体,一为,一为。
3.被看作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内省主义者。
4.第一次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概念。
5.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联想一次也是他首先提出的。
6.是实验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
7.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创立了心理物理学。
8.华生认为的心理学客观方法主要有:、、、。9.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成立。
10.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
三、简答或思考题
1.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分期?
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3.实验心理学领域的主要新进展?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名词解释
1、实验效度
2、实验信度
3、统计回归
4、外部效度
5、易感人群
6、观察法
7、相关法
8、实验9、变量10、自变量11、因变量12、额外变量13、操作定义14、指导语
15、
二、填空
1.皮尔斯指出,人们获取知识、确立信念的非科学的方法有:、、。2.科学方法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3.实验心理学保证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是:、。
4.要提高实验的效度,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控制各种。
5.消除实验中的“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通用手段是。
6.验证实验信度的三种类型的方法是、、。
7.按照观察方式的不同,观察法主要分为:、、、。8.交叉——滞后法能让相关法的研究结果逼近解释。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
第一章:绪论
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详解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与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2.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是实验的核心。
3.操作性定义: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4.实验法的特点:有目的
设置实验条件,创造最佳观察机会:“产生”新现象
可重复:检验
可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一个条件了解其影响:因果推论
5.常见的非实验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非实验法的特点:不能操纵自变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6.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7.被试(subject/participan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8.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变量可分为哪3类: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9.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常见因变量指标:行为水平:反应时间、正确率、主观报告。生理水平:脑电成分的波幅、潜伏期、fMRI研究中的BOLD信号。
如何选择因变量: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
11.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12.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下半部分
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早期研究
一、无意向思维的研究(符兹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学说)
(一)比较判断研究
传统:对物体的感觉和意象进行比较。马尔比质疑,重量比较试验,理性结论产生于非理性思维过程
(二)控制联想研究
瓦特:联想的四个阶段:预备阶段、刺激词呈现阶段、寻找反应词阶段、反应词出现阶段。决定反应的主要阶段是预备阶段(定势)
(三)思考研究
无意象思维: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二、问题解决的研究
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成功和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不断的尝试错误,随着尝试次数增加,失误的可能性减少而成功的可能性增加。“恶猫逃出迷笼”拉绳打开门取食物
苛勒的顿悟说:学习的成功和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问题情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黑猩猩叠箱实验”香蕉挂高处
三、对迷信的研究
斯金纳:行为的偶然强化导致迷信行为。鸽子的怪异行为
第二节思维的研究方法
一、行为测量:观察者通过观察被试的外显行为或用指标对外显行为进行评估获得数据的方法。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
波斯纳的酝酿实验:链子。自变量:酝酿期的长短(0、15、30min)行为指标:被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成功率、速度:30》15》0
沃森-约翰逊-莱尔德:四卡片问题。EK47趋向证实
二、出声思维
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的过程中将其思路或思考过程用言语报告出来。
(一)实施程序
预训练,使被试掌握出声思维的要领
用出声思维完成某一任务,录音机记录报告内容
录下的言语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分析提炼。
(二)问题行为图
1.问题行为图由两个部分组成: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
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心理实验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实验法的局限性<1>实验所控制的行为与日常的自然行为有差别。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行为条件的多少,控制行为的条件越多,其行为就越接近于日常的行为。<2>从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危险性,必须运用统计学对实验设计和结果的解释进行指导。<3>有一些心理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需要采用非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非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变量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
相关变量: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变量。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也被称为控制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控制实验条件、呈现刺激给被试,观察、记录、测量被试的反应。
实验心理学考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亦是研究心理学的一门方法学。
实验心理学的开路先锋——费希纳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
(1)费希纳定律:S=k×lgR
注: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心理量),R为实际刺激强度(刺激量),k为常数。
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2)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
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差异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也随之诞生。一、与冯特同时代的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马赫、阿芬那留斯、斯顿夫、缪勒、屈尔佩
一、研究领域上的拓展
1、有关决策的研究
2、无意识的研究异军突起
3、多重记忆的分类
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1、脑功能成像技术
2、元分析
3、反应时新法
4、实验性分离
实验性分离(任务分离):其目的是为了分离两种不同的加工过程;它的基本假设是: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同。就其特点而言有四种类型:单一分离、非交叉双重分离、交叉双重分离和双向关联。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性分离、假设检验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类确立信念的非科学方法主要有三种:权威(获取知识的途径简洁、方便,但具盲目性,其正确性值得怀疑)、先验(主观而刻板,不经研究或考证就相信那些看似合理的观念)和注意凝聚(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而固守自身已有的观念而拒绝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的定义
因果关系证明所需证据
共变关系
A, a
〜A,〜a
A,a 且~A,~a
随A的变化a有特定的变化
时间顺序
排除其他可能
实验的三要素(理解为什么实验法可以提供证明因果关系所需的证据)
假设(理解假设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因果关系转化来的具体形式,实验通过证明假设来支持因果关系)
假设的定义
变量(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自变量是因果关系中原因的一种具体形式
因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因变量是因果关系中结果的一种具体形式
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定义
理解额外变量会如何影响对自变量、因变量关系的探寻
控制(理解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时候,探求自变量是否影响因变量)自变量操纵
\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实验者要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影响结果的原因发生改变
\ 理解自变量的取值水平至少为2
因变量测量
理解对因变量的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验的结果是否受到自变量影响额外变量控制
理解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自变量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实验设计(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理解广义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是保证实验研究的三要素,从而保证能为因果关系证明提供有效的证据
课题选择
课题来源
了解常见的课题来源都有哪些
理解哪些课题来源最容易成为有价值的新课题的增长点
查阅文献
掌握该如何查阅文献
理解查阅文献对进行新的研究的作用
把握心理学研究领域大的方向和动向
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实证证据与理论建设)与研究方法明确课题
理解如何恰当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来陈述选题
理解何种特征的选题才是恰当的
可以验证
定义明确具体,可操作
// 方法可行
确定实验类型(理解两类实验的不同研究目的,以及一般顺序)因素型实验\
函数性实验
提出假设(理解假设是将因果关系转化为自变量、因变量关系描述的过程)因素型假设函数性假设
理解良好假设应该具有的特点
选择被试
选择人类被试还是动物被试,及被试机体特征的要求
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总体大小,及个体间的同质性研究者的经费、人力、物力等条件
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研究的内容:越受到生理性制约,样本可以较小;越受社会文化制约,样本量越大\、实验类型:实验室试验可以较小;量表测量较大
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
两阶段随机取样方便取样
实验控制
变量控制
自变量操
纵
变量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的自变量,实验者对之进行操作的主动权不同)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暂时的被试变量
固有的被试变量
作业变量
实验中的任务
与任务有关的刺激
自变量的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的定义
操作定义的方法
用可以观察的东西来定义
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东西
操作定义的优点
自变量的取值水平:掌握定义
因素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函数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因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
反应控制
反应控制的目的
反应控制的手段
指导语:
如何撰写指导语
刺激条件与实验装置
两者的结合
反应指标的选择(理解反应指标将不能观察因变量转为可以观测对象)
良好的反应指标应该满足哪些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防止地板效应与天花板效应
额外变量控制
典型的额外变量
如何确定实验中存在哪些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理解实验者效应根本上来源于主试据实验目的进行的预期)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影响主试对待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方式,从而影响被试声调和着重
点
面部表情、姿势等等实验者的性别、种族和伦理观念'、影响主试自己对被试的观察计分
\ 如何控制
\ 训练主试:使主试在实验实施过程和计分时保持标准化
\ 使用仪器和自动设备:实施实验和记录结果/'
\ 单盲实验: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
\ 不知道实验目的/
\ 或者不知道被试接受那个实验条件
要求特征(理解要求特征根本上来源于被试对)
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奥恩的实验:实验的人为性、新异性
安慰剂效应:被试自认为在实验条件作用下应发生改变霍桑效应:被
试感觉自己被关注
如何控制
双盲实验
期瞒
常见的额外变量
统计回归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历史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成熟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选择和分配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测验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亡失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仪器的使用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理解其含义
'\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 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交互作用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排除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