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提纲(详细)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2.让学生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正确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精神;4.帮助学生建立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伦理意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1.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标准和操作规范2.感知与注意-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感知变量对行为的影响-注意力的定义和类型-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3.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和机制-记忆的分类和过程-记忆的遗忘规律和提高方法-认知图式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4.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和分类-情绪与认知的互动关系-情感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研究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5.思维与决策-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决策的模型和策略-判断和决策中的心理偏见-实验方法研究思维和决策的心理机制第四部分: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1.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等)占总成绩的10%2.课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设计和报告占总成绩的30%4.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第五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1)复习提纲复习范围:一、实验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P2实心定义:主要内容为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的统计处理技术。
保留内容为反应时间和心理物理学。
(狭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广义)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心理物理法,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率先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
身心合一二元论。
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①联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S=Klog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刺激量增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为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
后人→信号检测论2、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926年设立了心理学系)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铸造出实验心理学的雏形。
(扩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最终确立了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1908年出版了《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
”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主要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具体包括如下方面:(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2)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3)发展进行心理实验的基本能力;(4)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5)促进对实验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6)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7)学生从事独立心理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大纲依据1.教育部对心理学理科基础与应用研究人才的培养要求;2.教育部心理学研究生综合考试大纲:《实验心理学》大纲;3.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4.多因素实验设计成为心理研究的主流;5.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要求;6.实验方法在心理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原则课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严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应用性原则。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心理学理科基础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的要求,结合实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多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进行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具体在《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主要考虑如下方面的具体实施原则:(1).教与学并重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结合。
教师应将课堂实验教学与指导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方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我们在这方面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师在实验家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会将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提高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2). 开放实验室与开放学习的原则。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实验效度:是指试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构念效度: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操作化问题,及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内部效度:是指试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试验中只有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则称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生长和成熟2)历史(经历)3)前测的影响(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测的高)4)被试者的选择偏性5)被试者的缺失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7)统计回归(是指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
如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
解决办法:双盲实验2、统计回归。
即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或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
(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一、统计检定力低。
二、所选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的满足程度。
三、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的影响。
)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如被试的一些固有和习得的差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实验者的流失或者由于实验时间跨度较长,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因素的影响。
解决办法:可设置一个无实验处理。
零结果对实验内部效度的提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的内部效度存在大问题。
1、自变量的操纵是否有效。
2、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
3、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会导致期望效应和霍桑效应。
解决办法:尽量减少人工情境化,增加实验变量。
进行现场试验研究。
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广义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狭义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心理实验,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变量,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
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变量称为额外变量。
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所以它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控制实验条件、呈现刺激给被试,观察、记录、测量被试的反应。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心理学实验中的被试包括人和动物。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他的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被试者效应,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例如,被试的“要求特征”,即被试知道或猜测实验目的对自己的利弊而做出不真实反应。
这些都会混淆自变量的效果,降低内部效度。
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心名词:1、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2、差别阈限法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 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3、数量估计法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
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
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
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
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4、光强度(I)定义: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指燃烧某种特定规格的蜡烛(黑体)后产生的光强度。
5、光照度(E)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计算公式为:E=∮/A (∮为光通量,A是表面积)。
单位:勒克司(lx),表示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6、朴金耶效应(浦肯野现象)是指当照度降低时,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1825年,黄昏时,蓝花看起来比红花亮。
7、空间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的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表示。
8、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9、白噪音指频率不同,强度一样的噪音。
10、暂时阈移用听觉疲劳测量方法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值,然后让他听一段时间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阈值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temporary-threshold shift,简称TTS),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
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
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实验的基本原则1、心理学的科学性 P29实验心理学具备两个科学本质特征:客观观察和自我校正。
同时拥有严格标准、客观指标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来保证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效度和实验信度。
2、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P23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广义:诞生于1879年的科学心理学,及对采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心理学体系的总称“实验的心理学”狭义:3、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验心理学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石。
4、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P1(1)哲学起源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指导。
(2)自然科学起源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逐渐被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5、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67实验方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5.1 非实验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包括系统观察和行为测量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环境或现场对某些行为或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自然观察须保证其客观性和系统性,避免受到个人偏好、感受和偏见的影响。
2、现场研究现场研究也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研究,而且研究者操纵了某些要素。
(2)档案研究档案研究依赖于现有的记录,包括数据、文件或照片等等所能搜集到的并进行量化的任何已有信息。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构建问卷→选取样本→实施调查→分析数据。
调查方法:邮件、电话、集中调查等等。
(4)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揭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联系的程度和方向的研究。
相关研究的指标:相关系数共变关系≠因果关系低相关≠无关系相关分析:交叉—滞后法(发展性事件)但仍不能据此作确切的因果关系判断。
心理学提纲整理范文
心理学提纲整理范文I.简介A.定义和目的B.发展历程C.心理学的应用领域II.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流派A.结构主义心理学1. Wilhelm Wundt的贡献2.实验心理学的起源B.功能主义心理学1. William James的贡献2.功能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C.行为主义心理学1. John B. Watson和B.F. Skinner的贡献2.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验条件反射研究D.认知心理学1. Jean Piaget和Lev Vygotsky的贡献2.认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深化3.研究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E.心理动力学1. Sigmund Freud的贡献2.潜意识的作用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III.主要研究方法与工具A.实验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的重要性2.双盲实验的原理与应用B.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分析2.面访调查的技巧与程序C.个案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的原理与应用2. 心理测量工具如MMPI和Rorschach测试D.纵向研究方法1.追踪研究的设计与分析2.统计工具如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应用IV.主要领域和应用A.发展心理学1.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和研究2.成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B.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的心理机制2.人际关系和社交心理学的研究C.临床心理学1.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D.教育心理学1.学习和记忆的心理机制2.教育评估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E.健康心理学1.心身相互作用和健康行为的研究2.压力和应对策略的心理机制V.心理学的道德和伦理问题A.伦理准则和保护人类权益B.研究伦理的挑战和限制C.求知欲和伦理责任的平衡VI.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A.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B.科技的进步对心理学的影响C.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结论:通过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心理学的发展将继续为人类的福祉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实验心理学总提纲
第七章知觉实验第一节知觉的基本问题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当前刺激信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体主动和富有选择性的认知建构过程。
二、知觉的争论:直接知觉:Gibson的刺激物说,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Gregory的假设检验说,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知觉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逐渐上升到较高级、综合的水平。
自上而下过程:认为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直接知觉的实验支持:实验逻辑: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实验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需以往经验的支持。
Gibson的视崖实验间接知觉的实验支持:实验逻辑: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矛盾的情境,来分离只有经验信息参与或只有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两种不同的知觉。
知觉定势、不可能图形、视错觉、主观轮廓其它的实验研究:Warren的音素恢复实验。
当给被试听下述句子时,句子中星形位置的音素被一个持续120ms的纯音取代,在全部20名被试中只有一人听到了该纯音,且不能指出该纯音的位置,而其他所有被试都没有发现字母的缺失。
研究者让被试听不同的句子,材料如下: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结果发现:听第一个句子被试倾向于将缺失字母的词听成wheel第二、三、四个分别是heel,peel 和meal。
第二节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一、图形和背景知觉。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实验心理学考研大纲
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 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1.实验范式2.实验逻辑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四)实验设计1. 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 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 准实验设计4. 真实验设计(五)实验研究的效度1. 内部效度2. 外部效度3. 构思效度4. 统计结论效度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 反应时的含义2. 反应时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 外部因素2. 机体因素(三)反应时技术1.减法反应时技术2.加法反应时技术3.开窗技术4.内隐联想测验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1. 极限法2. 平均差误法3. 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二)心理量表法1. 量表的类型2. 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3. 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4.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三)信号检测论1.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2.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3. 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4.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一)听觉实验1. 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 语音知觉实验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 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实验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节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经典研究感觉视觉听觉知觉记忆情绪仪器二实验心理学中的几个变量常量定义(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举例记忆三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两种:1按实验程序进行主被试相互作用通过指导语作用指示语作用说明实验指导课题指示语说明(见书)2 干扰实验程序的作用主试者效应被试者效应(霍桑效应)四额外变量的控制常规性方法(6中)排除法(巴莆洛夫)恒定法匹配法随机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二节心理实验的程序(略看)三节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略看)第二章实验设计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实验设计定义实验前想到的具体计划:在实验前选择被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二节多变量实验技术多自变量实验定义(两个、三个。
)采用多自变量比单一自变量有更多优点:1效率高2实验控制好3补给结果更有价值(交互作用)看书中例子三节实验技术统计分析(略)第三章反应时间一简史最早在天文学上发现冯特二 1反应时间的性质2简单反应时间:单一刺激反应选择反应时:不同刺激物3反应时间实验的要求个体差异(人差方程)(1)对被试反应的要求(2)在选择反应中刺激与反应应相等4反应时间的因变量速度准确性权衡5P113反应时间的精确研究应用研究三测量反映时的应用和方法四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五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的方法1成就的指标(成绩) 2内部复杂性指标方法:(从方法论)1 减数法*由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意义在于反过来推:从t推出心理过程唐德撕反应abcP144A S--RB S1--R1 S2--R2TB-TC=选择 TC-TA=辨别价值:把反应时间和心理过程建立联系实验: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心理的旋转和外界旋转的规律是一样的且有一定的策略性说明减数法在现代心理学的应用另外两个实验见书2加因素法:由斯顿伯格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时提出(见书)不是对减数法的否定而是其发展在减数法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加因素法逻辑见书斯顿伯格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有一系列斯顿伯格的典型实验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四个因素测试项目的质量数量顺序反应类型见书P153图3--25测试项目质量:清晰还是模糊,是否独立;识记项目质量减数法和加因素法缺点:如加因素法的逻辑有漏洞开窗实验P155在字母转换实验中讲解开窗实验要求被试做出声的转换第四章传统心理物理法一节简史传统心理物理法定义贡献人:费希钠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把心理量化阈限问题:1绝对阈限* 2差别阈限*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50%能感觉的值二节测定阈限的三种方法1极限法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2平均误差法调整法被试可参与误差:动作误差:动作影响调整结果抵消空间误差:(调整可分别在右侧)3恒定刺激法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三节心理量表法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或位次量表只标志顺序等级排列法对偶法等距量表比例量表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信息检测论)传统心理物理法:包括客观、主观因素例如痛觉测量信号检测论两个指标感觉D判断标准SDT先进在与用两个指标检测阈限值P227--SDT原理P231--SDT统计学原理列出一个造成矩阵P236-曲线=0击中/0虚惊 d=Z击中--Z虚惊P245--SDT的应用医学天气预报工程第六章视觉实验一节视觉研究中的变量P272适宜的刺激:光的三个纬度--对应的心理量P282视觉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二节视觉的经典实验一视敏度的测定影响因素)三点)二闪光融合频率三颜色视觉亮度色调饱和度颜色的基本特征颜色混合和混合定律三元色混合配色减法混合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代替率颜色视野和光谱敏感性颜色的标定(色度图1931)可求互补色和饱和度P319公式颜色的心理效应第七章听觉实验一节听觉实验的变量声波 16-20000HZ三个物理属性频率-音高振幅-响度波形-音色纯音复合音共鸣听觉的各种变量1自变量声音刺激恒定性辨别性可控性2因变量3控制变量机体变量操作变量二节听觉的两个属性1音高:频率起决定性作用音高量表P359音高与强度有关系2响度*主要由振幅决定响度量表等响曲线说明也受频率影响三节听觉的基本模式听觉图可闻阈限(上下限) 3000HZ人耳最灵敏1听觉的掩蔽现象 P371-图噪音语言掩蔽2听觉的疲劳与损失(见书)听觉的定位: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可见语言仪器:语图仪可见言语第八章知觉实验一节知觉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定量定性因变量语言描述反应时二节知觉现象的研究1知觉的组织对象与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四种原则2错觉:视错觉3知觉的恒常性P420经验的恒常性爱模特定律布来客摸比率绍论斯定律4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符合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利用双眼视差)运动视觉第九章记忆记忆定义识记再认保持信息加工记忆三种形式:瞬时短时长时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一节变量和材料自变量:无意义音节因变量:用SDT 控制变量:机体因素环境因素二节传统方法自由回忆法P480--图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有突破性)分散注意法记忆保护法三节内隐记忆(近代)一1再学习的节省 2 3 无意识学习4启动效应对健忘病人的测量二内隐记忆的理论理解1从多重记忆系统2加工系统四节内隐记忆系统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第十章情绪(从方法上掌握)一节情绪概述传统:印象法表现法变量:认知变量行为变量生理变量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语图分析法三节表情研究的方法四节主观体验形容词检表维量量表分化量表第十一章仪器色轮P285语图仪P584热辐射仪眼动仪实体镜大小常性测量器注意分配仪棒框仪速示器多重选择器皮肤电反应仪镜画。
实验心理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大纲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单独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无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概说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
狭义: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
它研究的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既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二、实验心理学简史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心理实验在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应用的方法类似于某些简单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实验法,研究的问题只限于某些简单心理现象的量的方面,如视觉敏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反应时的测量等;实验技术简单,对条件的控制、重复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都还欠缺;被试的自我观察与陈述都带有十分初级的性质,如听见或听不见某一声音,两个刺激强度的差别觉察或不觉察等。
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传播和发展的阶段。
它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和冯特的工作联系着的。
冯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直接经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仅仅是进行“科学的内省”。
此时,心理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者提出了被试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被试起着“观察者”的作用。
艾宾浩斯:运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开辟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时代。
华生:拒绝使用自我观察法,继而否认意识的存在,主张研究行为。
强调严格的实验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种活动就是传统心理学中称之为认识活动的东西,也就是全部的信息加工活动。
认知心理学把研究重点转到内部心理过程上去了。
在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既注重实验研究,又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认知主义:信号(输入)——信息加工(讯息处理)——行为(输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了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方法已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中,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拓扑学、模糊数学等理论和观点,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实验范围更加扩大,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的定义
因果关系证明所需证据
共变关系
A, a
〜A,〜a
A,a 且~A,~a
随A的变化a有特定的变化
时间顺序
排除其他可能
实验的三要素(理解为什么实验法可以提供证明因果关系所需的证据)
假设(理解假设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因果关系转化来的具体形式,实验通过证明假设来支持因果关系)
假设的定义
变量(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自变量是因果关系中原因的一种具体形式
因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因变量是因果关系中结果的一种具体形式
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定义
理解额外变量会如何影响对自变量、因变量关系的探寻
控制(理解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时候,探求自变量是否影响因变量)自变量操纵
\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实验者要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影响结果的原因发生改变
\ 理解自变量的取值水平至少为2
因变量测量
理解对因变量的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验的结果是否受到自变量影响额外变量控制
理解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自变量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实验设计(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理解广义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是保证实验研究的三要素,从而保证能为因果关系证明提供有效的证据
课题选择
课题来源
了解常见的课题来源都有哪些
理解哪些课题来源最容易成为有价值的新课题的增长点
查阅文献
掌握该如何查阅文献
理解查阅文献对进行新的研究的作用
把握心理学研究领域大的方向和动向
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实证证据与理论建设)与研究方法明确课题
理解如何恰当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来陈述选题
理解何种特征的选题才是恰当的
可以验证
定义明确具体,可操作
// 方法可行
确定实验类型(理解两类实验的不同研究目的,以及一般顺序)因素型实验\
函数性实验
提出假设(理解假设是将因果关系转化为自变量、因变量关系描述的过程)因素型假设函数性假设
理解良好假设应该具有的特点
选择被试
选择人类被试还是动物被试,及被试机体特征的要求
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总体大小,及个体间的同质性研究者的经费、人力、物力等条件
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研究的内容:越受到生理性制约,样本可以较小;越受社会文化制约,样本量越大\、实验类型:实验室试验可以较小;量表测量较大
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
两阶段随机取样方便取样
实验控制
变量控制
自变量操
纵
变量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的自变量,实验者对之进行操作的主动权不同)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暂时的被试变量
固有的被试变量
作业变量
实验中的任务
与任务有关的刺激
自变量的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的定义
操作定义的方法
用可以观察的东西来定义
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东西
操作定义的优点
自变量的取值水平:掌握定义
因素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函数型实验:数量、取值范围、间距分布
因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
反应控制
反应控制的目的
反应控制的手段
指导语:
如何撰写指导语
刺激条件与实验装置
两者的结合
反应指标的选择(理解反应指标将不能观察因变量转为可以观测对象)
良好的反应指标应该满足哪些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防止地板效应与天花板效应
额外变量控制
典型的额外变量
如何确定实验中存在哪些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理解实验者效应根本上来源于主试据实验目的进行的预期)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影响主试对待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方式,从而影响被试声调和着重
点
面部表情、姿势等等实验者的性别、种族和伦理观念'、影响主试自己对被试的观察计分
\ 如何控制
\ 训练主试:使主试在实验实施过程和计分时保持标准化
\ 使用仪器和自动设备:实施实验和记录结果/'
\ 单盲实验: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
\ 不知道实验目的/
\ 或者不知道被试接受那个实验条件
要求特征(理解要求特征根本上来源于被试对)
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奥恩的实验:实验的人为性、新异性
安慰剂效应:被试自认为在实验条件作用下应发生改变霍桑效应:被
试感觉自己被关注
如何控制
双盲实验
期瞒
常见的额外变量
统计回归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历史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成熟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选择和分配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测验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被试的亡失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仪器的使用
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理解其含义
'\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 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交互作用理解其含义
理解该额外变量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掌握控制该额外变量的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排除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恒定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随机化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 平衡法\
//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抵消平衡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
匹配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有何种局限统计控制法
实现控制额外变量的原理
如何实施该方法
适用何种额外变量的控制
\ 有何种局限
实验设计(理解狭义实验设计的意义,形成具有一般性的实验模式,该模式具有既定的
控制效力)
单因素设计与多因素设计(理解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数量与处理水平数的选择)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多组后测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完全随机2X2实验设计(理解多变量设计与多组后测设计有同样的控制效力)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多因素设计的优点
被试内设计与被试间设计(理解重复测量、随机区组的被试分配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单音素随机区组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
/ 数据处理的办法\
/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 数据处理的办
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自变量数量、自变量水平、被试分配方式、因变量测量的安排数据处理的办法
对于常见的额外变量能否进行控制
2X2混合设计
一个自变量随机分配,一个自变量重复测量的2X2混合设计
一个自变量随机区组,一个自变量随机分配的2X2混合设计
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理解准实验设计具有的特征:有控制,不严格理解准实验设计中可以如何进行控制理解准实验设计中一般都因为什么造成控制不严格
'、自变量无法操纵
\ 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
\ 不等组后测设计
数据整合
自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
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资料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资料
撰写报告(不仅要理解如何写作,还要理解如何阅读)
标题、作者、机构: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摘要、引言: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引言: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方法: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结果: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分析: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结论(与建议):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参考文献: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
附录:应该陈述哪些内容;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格式陈述
心理学实验的评价
效度
构念效度
构念效度的定义
构念效度所包含的三方面
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定义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以上介绍的所有的额外变量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的定义
夕卜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理解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的关系
信度
统计信度和实验信度
信度验证的办法
直接验证
系统验证
概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