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最终修改版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29ed8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png)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市政道路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防治对策,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1.路面平整度不佳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常常出现路面平整度不佳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材料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这种情况会影响行车安全,特别是对于摩托车和自行车行驶而言更为危险。
2.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在雨水天气来临时,排水系统运行不畅,导致道路积水,影响交通和市民出行。
积水还可能会侵蚀路面,导致路面损坏。
3.道路标识缺失或损坏市政道路施工中,往往会出现道路标识缺失或损坏的情况。
这会对驾驶员造成困扰,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标识的缺失也会增加对行人的安全隐患。
4.绿化衰败市政道路的绿化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在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地区,往往会出现绿化衰败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度,还会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
5.材料质量不过关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是十分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一些典型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市政道路的使用效果,也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通病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1.加强施工监管和质量检查为了有效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检查。
这需要市政相关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杜绝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和不良行为。
还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提升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关键,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https://img.taocdn.com/s3/m/e1994bf1941ea76e58fa046c.png)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1、路基质量通病:(1)路基平整度差(2)出现软基防治措施:路槽形成后要对路槽的宽度、标高进行检查,路槽的开挖除有效宽度外还应保证足够的工作面;验槽时,要对标高进行复核,出现软基后要会同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出软基处理方案。
2、基层质量通病(1)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2)水稳的配比不准确;(3)施工时反复出现骨料堆积现象;(4)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5)养生工作不到位;(6)平整度差防治措施:原材料进场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查,不得含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大粒径石子,不得含有垃圾、杂物等。
在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先做出试验段,不确定碾压遍数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抽查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当中要有专人配合摊铺机,处理骨料堆积现象,还要不间断抽查水泥掺量和标高及平整度,水稳层在施工到一定距离后要及时对已碾压完成部分进行养生,保证强度要求。
面层施工质量通病(1)路面平整度差、(2)路面裂缝、、(3)路面松散掉渣、(4)路面接茬不平有轮迹防治措施:对平整度的防治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的问题,因为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至关重要;要按照图纸及标准对各层严格控制,在保证压实度和纵、断面高程的基础上控制平整度。
路面裂缝有两种,一时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一种是后期出现的裂缝。
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摊铺厚度不足、骨料的粒径不均匀造成,后期出现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沥青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不当,接缝处压实不到位或者是由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及冻胀造成,防治裂缝产生要做到:1、严把沥青材料质量关2、严格控制碾压适度3、双层式面料上下两层的铺筑宜在当天完成4、对接缝处的碾压必须到位5、保证摊铺厚度附属构筑物质量通病防治质量通病:1、人行道砖松动、破损、沉陷、翘曲2、侧平石松动、弯道不顺、沉陷防治措施:人行道砖铺砌时,基层必须平整稳定,干硬性砂浆配比必须准确,灌缝应饱满,铺砌结束后应立即封闭养护。
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d4681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f.png)
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质量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市政道路建设常常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常见的市政道路建设质量通病出发,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
1. 基础不牢固市政道路的基础是保证道路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疏忽以及材料选择不当等原因,基础常常存在不牢固的问题。
为预防这一问题,应加强基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基础土壤的均匀压实,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充分的检测和验收。
2. 道路平整度差道路平整度是评价道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作业不规范、材料质量差等原因,道路常常存在平整度差的问题,导致不仅影响交通的顺畅,还对车辆、行人的驾驶和行走安全构成威胁。
为预防这一问题,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道路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3. 排水不畅市政道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雨水的侵蚀,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容易导致道路积水和泥浆冲刷等问题。
为预防这一问题,应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提高排水管道的通畅性,并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清理和维护。
4. 道路沥青翘起由于沥青温度、施工操作等原因,市政道路上的沥青往往会出现翘起的情况,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还容易造成摩擦系数下降,增加行车事故的风险。
为预防这一问题,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温度,确保沥青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同时加强道路养护,定期检查和修复翘起的沥青。
5. 道路标线模糊道路标线是保障交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标识,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标线材料质量不过关或施工技术差等原因,道路标线常常出现模糊、掉落等问题。
为预防这一问题,应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标线材料,保证施工操作规范,并加强道路标线的养护和维修。
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设计、规范的施工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同时还需要各方在实施过程中精细化、高效率的施工方式和技术创新,以确保市政道路的功能完善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387f3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d.png)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市政道路是连接城市内部和外部的重要交通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然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其通病及防治对策。
一、路面水平问题市政道路施工中水平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旦出现路面高低不平的情况,会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主要原因有:基础不够坚实,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使用的沥青料质量不佳等。
防治对策:要加强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前必须进行路面水平检查,确保达到规定要求。
提高现场工人专业技能,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和水平。
另外,增加设备和技术力量,及时修补路面水平问题,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市政道路的路面硬度是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
硬路面优点是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不易磨损,而软路面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增加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行车安全。
防治对策:要使用优质的水泥、碎石等建材,环保型沥青料等材料,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道路整体硬度。
对于已经出现路面硬度问题的路段,要及时进行整治和修缮。
三、地下管线破坏问题城市基础设施有诸如电力、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通讯线路等,这些管线铺设在市政道路下方。
如果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很容易损坏地下管线,增加后期运营成本。
防治对策:在施工前充分勘探地下管线的位置,严格遵循管线保护规定,加强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环境整洁的重要设施。
若道路排水不畅,会导致水上漂浮物、垃圾和积水等问题,进而影响交通和环境质量。
防治对策:施工前要精确计算道路的纵坡、侧坡和横向坡度等,保证路面达到顺畅排水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操控路面高低差、坡度,并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特别是在低洼或易积水的路段,加强排水设施的设置和维护管理,确保排水正常。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7623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2.png)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市政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也日益增加,但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也时常出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是非常重要的。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路面平整度不达标。
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不达标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整、凹凸不平和波浪形变形等问题,这种情况会增加车辆行驶的颠簸感和摩擦,降低行车的安全性。
二、路面施工层间粘结力不足。
市政道路的施工层间粘结力不足会造成路面层之间的松动和破损,进而导致路面的崩塌和开裂,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三、路面排水不畅。
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主要表现为雨水不能迅速排走,导致积水、水坑等问题,影响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
四、路肩处理不当。
市政道路路肩处理不当主要表现为路肩宽度不足、材料选择不合理以及排水设施缺失等问题,使得路肩易受损,进而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一、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对市政道路施工工地进行加强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格的施工质量问题。
二、提高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质量。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规范。
三、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建设。
在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走,防止积水和水坑问题的产生。
合理配置排水设施,提高道路的抗涝能力。
四、加强路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注重路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合理选择路肩材料,确保路肩的坚固和耐用。
加强对路肩工程的管理,及时修补和维护受损的路肩。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在城市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提高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加强排水系统和路肩处理、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是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713653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e.png)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坑洞路面坑洞是指道路路面上的凹陷或坍塌区域,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造成路面坑洞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基础不牢固及施工工艺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坑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加强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坚实稳定;- 根据不同道路类别和流量设置合适的路面结构;- 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
二、排水问题道路排水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不良的排水系统会导致道路积水、冰冻、坑洼等状况,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 定期清理雨水沟和检查雨水排水口的畅通情况;-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控制,确保施工区域不会造成积水。
三、路面沥青龟裂路面沥青龟裂是指路面沥青表面出现裂缝,给道路使用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造成路面沥青龟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沥青配方不合理、施工温度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沥青龟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适合的沥青配方,确保其耐久性和弹性;- 控制施工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结论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这些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道路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490106b90d6c85ec3ac695.png)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土石方工程1、路基压实度不能保证,防治措施(1)随时检查高程,严格控制填层厚度;(2)含水量偏小时洒水,含水量偏大时翻晒;(3)加强碾压;2、基坑超挖,措施:(1)每隔10-15mIM测量制作高程点,施工过程中测量紧跟;(2)接近标高(30㎝以内)时采用人工修整,确保不扰动原土。
3、边坡不够,措施:每层填料有一定的超填量;4、挖方路床超挖,措施:(1)制作高程点严格控制超挖;(2)超挖回填分层碾压;5、管沟塌方,措施:(1)放大坡比;(2)必要时采用支护;二、管道工程1、基础不均匀沉降、拉裂,措施:(1)基坑不能扰动;(2)软基进行换填;(3)软硬基相接处设置沉降缝;2、基础下沉造成排水纵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局部倒流现象,措施:预留措施。
三、路面裂缝一、龟裂1、现象落千丈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形花纹,深度5~ 10mm。
2.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过快,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震荡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3.预防措施(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曝晒。
在炎热季节,必要时应搭棚施工。
(2)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震揭器时,防止过度震荡,使砂浆集聚表面。
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 2~5 mm范围内。
抹平时不必过度抹平。
4.治理方法(l)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馒刀反复压抹或重新振掏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
(2)一般对结构强度无甚影响,可不于处理。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7e7e6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f.png)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道路边沟、排水沟的质量通病及防治(1)排水边沟纵坡不顺,断面大小不一现象:沟底高低不平,甚至反坡,局部积水,局部断面过小,排水不畅。
原因分析:未按设计纵坡和断面开挖修整边沟。
忽视对附属工序的质量检验。
法理方法: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认真做好工序质量检验。
(2)路基排水无出路现象:边沟尾闾无出路、边沟变成渗水沟。
原因分析:工程设计单位设计调查工作不细,未解决排水出路问题。
施工单位学习图纸不细,对设计忽略的问题未提出补充意见。
或是设计已有交代,施工单位有所忽视。
治理方法:施工单位要认真学习施工图,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的,要提出补充设计。
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尾间排水沟的挑挖修整。
2、排水管渠沟槽开挖的质量通病及防治(1)边坡塌方现象:在挖槽过程中或挖槽之后,过坡上方局部或大部分坍塌或滑坡。
原因分析:为了节省土方,边坡坡率过陡(不符合规范规定)或没有根据槽深和土质特性建设相应坡率的边坡,致使槽帮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在有地下水作用的土层或有地面水冲刷槽帮时,没有预先采取有效的排、降水措施,土层浸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和内磨擦角Q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塌方。
槽边堆积物过高,负重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土质松软,挖槽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预防措施: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
实放支撑的直槽槽帮坡度一般采用1:0.5O 软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人工开挖多层槽的中槽和下槽,机械开挖直槽时,均需按规定进行支撑以加固槽帮。
掌握天然排水系统和现况排水管道情况,做好地面排水和导流措施,当沟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措施降水措施。
将水位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并保持到回填土完毕。
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存位置。
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
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应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c224e9524de518964b7d26.png)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重视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政道路工程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道路质量问题,如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沥青路面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早期破损,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等路基路面的质量问题,以及管道渗水、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陷等排水系统的质量问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隐患,因此引起了各部门高度重视及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市政道路施工时,不仅会受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交通状况和材料质量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地下设施和管线的影响,施工难度更大,出现质量通病的可能性也更大,一旦出现质量通病,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都会大打折扣。
本文主要介绍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而市政道路建设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关系到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道路建设的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质量通病的成因1.1开工仓促。
由于急于开工,造成匆忙设计,匆忙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又不得不匆匆忙忙进场,有些工程甚至边设计边施工,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使得施工工序、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1.2工期紧张。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工期都很紧,这是市政道路施工的最大特点和市民出行的需要。
市政道路工程的另一特点是绝大部分工程都要经历雨季施工,而这个时期又正是各种管道铺设或路基施工的阶段,管道沟槽回填后难以压实,路基含水量大,其密实度和强度很难保证。
由于工期太紧,又不能不施工,存在质量问题是可想而知的。
1.3作业面受限。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地都很难封闭交通,人流难以控制,加之诸如电力、电信、热力、有线电视、煤气、自来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质量管理工作更为零散,多点、露天、连续性差,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完整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最终修改版
![(完整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最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ac8a7af61fb7360b4c65fe.png)
第一章路基灰土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超厚回填1、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2)、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2、防治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
二、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1、原因分析(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
(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
2、防治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
(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3)、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素质,对路基填土加强管理。
三、带水回填1、原因分析(1)、由于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又无降水措施。
(2)、排水沟内蓄满积水,未进行抽排,使得路基上的水位无法下降。
(3)、由于路基平整度较差、无横坡或倒坡是使雨水无法排出。
2、防治措施(1)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在分层回填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2)、应提前进行路基的降水工作,排水沟里的积水要及时抽排。
(3)、路基横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无法排出的要用人工进行排除。
四、回填冻块土和在冻槽上回填l、原因分析(1)、技术交底不清,质量管理不严。
冬施措施未加规定。
(2)、槽底或已经夯实的下层,未连续回填又不覆盖或覆盖不利,造成受冻。
2、防治措施(1)、施工管理人员应向操作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要严格管理,不得违章操作。
(2)、要按规范要求,不得回填冻土。
要掏挖堆存土下层不冻土回填,如堆存土全部冻结或过湿,应换土回填。
(3)、回填的路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回填。
市政道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8a1878981c758f5f61f67dd.png)
市政道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特别是胸腔部分的回填密实度,直接影响管、渠结构的安全。
排水管道因回填不善,造成管道内顶纵裂的质量事故,沟槽一般有沉陷和管渠结构碰、挤变形通病。
(一)沟槽沉陷1.现象沟槽填土的局部地段或部位,甚至大部分沟槽(特别是检查井周围)出现程度不同的下沉。
2.原因分析(1)松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虽分层但超厚夯实,一经地面水浸入或经地面荷载作用,造成沉陷。
(2)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和认真处理,虽经夯打,但在饱和土上不可能夯实;有机杂物一经腐烂,必造成回填土下沉。
(3)部分槽段,尤其是小管径或雨水口连接管沟槽,槽宽较窄,夯实不力,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4)使用压路机碾压回填土的沟槽,在检查井周围和沟槽边角碾压不到的部位,又未用小型夯具夯实,造成局部漏夯。
(5)在回填土中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含水量较大的粘土块较多,回填土的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
(6)回填土不用夯压方法,采用水沉法(纯砂性土除外),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3.危害(1)回填土的下沉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在铺装道路上,会使铺装的结构层遭到破坏。
(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材的受力要求管道胸腔和管顶以上都要夯实形成卸力拱,以保护管体,如不进行夯实,会造成管顶以上松土下沉,将管体压裂,无筋管有的会被压扁。
4.预防措施(1)要分层铺土进行夯实,铺土厚度应根据夯实或压实机具性能而定。
(2)沟槽回填土前,须将槽中积滞水、淤泥、杂物情理干净。
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及大于10cm的干硬土块,含水量大的粘土块及冻土块。
(3)每种土都应做出标准密度试验。
(4)铺土应保持一定的坡势,采用排降水的沟槽,一定要在夯实完毕后,方能停止排降水运行。
(5)凡在检查井周围和边角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有机动夯和人力夯补夯措施,不得出现局部漏夯。
(6)非同时进行的两个回填土段的搭接处,应将每个夯实层留出台阶状,阶梯长度应大于高度的2倍。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95f3d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b.png)
1.1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1回填土沉陷1、原因分析这是由回填土的土质及施工方法引起的质量问题。
比如在填料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土料,填料含水量不认真控制,压实机具不合适,施工规范未严格执行等,完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防治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
(2)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
不同的填料和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腐烂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1.1.2管道渗漏水1、原因分析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防治措施(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4)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5)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
(6)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直接退场。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2ae497ad02de80d5d84022.png)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市政道路桥梁施工阶段存在着诸多质量通病问题,这些质量通病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引言现在国内的城市变化飞速,城市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以满足国民的美好生活。
然而,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少,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分析情况,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法,保证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现状1.1沥青路面病害在现阶段市政工程项目中,沥青路面较为常见,也是出现施工质量通病的重点内容,现阶段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为路面裂缝,可以细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等几种类型。
其中纵向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集中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在施工阶段,由于纵向混合料摊铺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裂缝的连接效果不理想,致使沥青路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应力增加,最终引发纵向开裂的问题。
与纵向裂缝相比,横向裂缝是沿着路面的方向出现的,并且裂缝具有宽度均匀的特征。
目前认为,导致横向开裂的原因为:受温度变化影像,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材料随着问题的变化而发生性能的变化,包括材料变形收缩、变脆等,长此以往就会引发横向裂纹。
1.2路基病害路基病害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没有考虑道路的排水问题,将会导致路基中的水分排出受影响,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
受市政工程项目特殊性的影响,原有路基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若此时开展路基施工,一旦出现排水效果不理想,将会导致路基中的原有水分得不到充分的排除,大量水分聚集在路基内;而长时间的积水会改变路基的原有物理性能,出现硬度下降、强度不达标等问题,最终引发道路变形问题。
除此之外,路基边边坡坍塌也会造成路基损害的发生,例如在施工中受施工技术不达标的影响,技术人员忽视了对路基稳定性的识别,这将会导致原本的土体结构受到破坏,引发土基破坏的问题。
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08a0259ec3d5bbfd0a74f5.png)
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目录1地基换填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3 - 2级配砂(碎)石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 13 - 3基坑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16 - 4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17 - 5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28 - 6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32 - 7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40 - 8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 - 43 -1地基换填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在地基换填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善和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质量通病和导致的质量事故,其危害程度往往很大,如造成建筑物沉陷、开裂、位移、倾斜,甚至倒塌、摧毁。
因此,对地基换填工程施工特别重视,按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认真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地基换填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的质量通病和处理措施如下。
1.1基坑(槽)开挖(1)挖方边坡塌方①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5c1d942284ac850ad0242ef.png)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路基回填压实质量通病及防治序号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超厚回填①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②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③严格操作要求,惩戒有意偷工者。
二倾斜回填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纳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大于1:5时应作成台阶。
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等高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m。
三夹带大块回填①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夹带大块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
②严格治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大砼块要挑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要打碎。
四夹带有机物或过湿土回填①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污泥等。
过湿土、含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
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清除洁净。
②过湿土要通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降低至接近最正确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五带水回填①排除积水,清除污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②如有降水措施的水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
③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污泥清除洁净,再分层回填片石或沙砾,在最正确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六路肩、边坡松软①填方路基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30~5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
②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达到90%以上。
七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①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
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深度,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地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②路床土层幸免填筑黏性较大的土。
③路床上碾后如显现弹软现象,要完全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合的土。
八路基排水不顺①认真学习图纸,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的要提出补充设计。
②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排水沟。
③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下游水流出路。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203e75b6529647d272852dc.png)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摘要: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与其他的道路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施工工艺更加复杂,所以质量通病产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本文主要从几个典型的市政道路工程通病入手,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以后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路基与路面1、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整个道路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要铺设各种不同的管线,因而其沟槽同填的密实度直接关系到道路路基的稳定,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施工过程中超厚度回填、倾斜碾压、填土土质不符合要求,回填土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均会引起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压机械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大粒径块状物,妨碍土体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压机械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沟槽有积水时直接填土会引起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易造成沟槽回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整体稳定。
治理方法:1)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的吨位确定。
2)在路基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方法。
3)路基原地面的横坡或纵坡大于1:5时应做台阶。
4)沟槽同填时分段填土,应分层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度不小于1 m,土颗粒要保证均匀无杂物。
5)沟槽有积水时要先排除积水,视槽底情况插片石或填砂砾进行处理,而后按要求回填土。
2、路面开裂、起砂、蜂窝麻面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水泥的安定性不达标,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整编】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整编】](https://img.taocdn.com/s3/m/bf6b85fb0740be1e640e9a61.png)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关于检查井周边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的防治办法(一)设计要求:1、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检查井设置应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路口曲化段。
2、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
3、车行道检查井禁止使用砖砌筑,宜采用整体稳定性好,强度高、闭水性理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检查井或采用其它质量可靠、技术工艺先进的检查井。
4、井框盖宜采用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的多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
5、井框与井壁调平层宜采用耐压、不变形材料,如小型铁件。
(二)施工要求1、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检查井周边填料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并必须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要求。
3、采用反开槽处理检查井周边时,应以检查井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宽度应满足小型机械压实的要求,填料应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压实或采用水泥混凝土,高度应与路面基层平齐。
4、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三)质量管理要求1、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
2、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3、井框周围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齐平。
4、做好检查井施工各道工序的验收记录。
二、关于沟槽处路面沉陷的防治办法(一)设计要求:1、不得使用米砂等松散材料作为沟槽填料。
2、在常年地下水位下的填筑材料宜采用水硬性材料。
3、对于宽度大于2m的沟槽可使用与道路结构层相同材料回填;对于宽度小于2m,大于50cm,回填深度大于30cm的沟槽,宜使用二灰砂、二灰碎石或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等水硬性材料作回填料;对于宽度小于50cm,回填深度小于30cm的沟槽,应使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路基灰土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超厚回填1、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2)、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2、防治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
二、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1、原因分析(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
(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
2、防治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
(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3)、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素质,对路基填土加强管理。
三、带水回填1、原因分析(1)、由于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又无降水措施。
(2)、排水沟内蓄满积水,未进行抽排,使得路基上的水位无法下降。
(3)、由于路基平整度较差、无横坡或倒坡是使雨水无法排出。
2、防治措施(1)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在分层回填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2)、应提前进行路基的降水工作,排水沟里的积水要及时抽排。
(3)、路基横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无法排出的要用人工进行排除。
四、回填冻块土和在冻槽上回填l、原因分析(1)、技术交底不清,质量管理不严。
冬施措施未加规定。
(2)、槽底或已经夯实的下层,未连续回填又不覆盖或覆盖不利,造成受冻。
2、防治措施(1)、施工管理人员应向操作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要严格管理,不得违章操作。
(2)、要按规范要求,不得回填冻土。
要掏挖堆存土下层不冻土回填,如堆存土全部冻结或过湿,应换土回填。
(3)、回填的路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回填。
在暂时停顿或隔夜继续回填的底层上要覆盖保温。
五、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匀1、原因分析(1)、路基土(膨胀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翻晒时掺灰不均匀。
(3)、拌和不均匀,细度不够。
2、防治措施:(1)、液限较大的粘性土(膨胀土)应充分砂化。
(2)、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集中焖灰的要勤翻拌。
(3)、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
六、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1、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
(3)、使用的石灰粉掺有大量石粉,钙镁含量低。
2、防治措施(1)、确保石灰掺量。
(2)、生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
(3)、堆放时间较长的石灰,应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灰剂量。
(4)、使用生石灰粉时要加大测定钙镁含量抽查频率。
七、不按段落分层碾压1、原因分析(1)、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层厚不一的胡乱回填。
(2)、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放任不管。
2、防治措施(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
八、灰土碾压后表面松散1、原因分析(1)、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灰剂量不足或石灰失效过期。
2、防治措施:(1)、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
(2)、做好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冬季灰土施工完成后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4)、严把石灰原材关。
九、灰土表面起皮1、原因分析(1)、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
(4)、灰土拌和不均匀。
2、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每层填土厚度,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
(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按照段落配备足够机械,保证碾压及时。
(4)、对表面起皮层应及时清除出路面以外。
(5)、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
十、路基边缘部分压实度不够1、原因分析(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进行超宽填筑、超宽碾压。
2、防治措施:(1)、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2)、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
十一、路基压实度不够1、原因分析(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
(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十二、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原因分析(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或换填后重新碾压。
十三、路基积水严重、翻浆1、原因分析(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
(3)、路基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
2、防治措施:(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路基表面应按设计设置横坡。
(3)、清除过湿土、翻浆土。
(4)、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
十四、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原因分析(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十五、灰土表面开裂1、原因分析(1)、碾压含水量过大。
(2)、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4)、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
(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十六、灰土表面鼓包、爆灰1、原因分析(1)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后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
2、防治措施:(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第二章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均匀1、原因分析(1)、底基层或路槽表面高程超标。
(2)、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松铺系数不准确。
2、防治措施:(1)、对底基层和路槽表面按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2)、严格控制摊铺厚度钢丝的设置,对其高程应进行复核。
(3)、认真做好试验段工作,及时总结施工经验。
在施工中严格掌握松铺系数。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离析1、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运到摊铺现场已经离析。
(2)、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2、防治措施:(1)、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
(2)、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料流向堆底。
(3)、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
三、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松散1、原因分析(1)、稳定碎石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
(2)、稳定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
(3)、稳定碎石表层被冻坏。
(4)、稳定碎石碾压功不能满足要求。
(5)、施工车辆碾压损坏。
2、防治措施:(1)、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季节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且碾压时要按照试验段要求直至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2)、对过冬的稳定碎石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
(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
(4)、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四、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不符合要求1、原因分析(1)、含水量不符合规定。
(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遍数不够,局部漏压。
(3)、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不均匀,局部细料偏多,骨料偏少。
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含水量,使碾压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采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按试铺路段碾压遍数直到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3)、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
五、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1、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偏大。
(2)、碎石级配中细料偏多。
(3)、基层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
(4)、养护不及时。
(5)、养护结束后未及时进行封层。
2、防治措施(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
(2)、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内中值。
(3)、加水应严格控制。
(4)、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并且基层表面在冬季上冻前应做好覆盖层。
六、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不合格1、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不足。
(2)、水泥质量等级较低。
(3)、未能保湿养护。
(4)、碎石级配、质量不符合要求。
(5)、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不均匀。
2、防治措施:(1)、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泥,按配比增加水泥剂量。
(2)、成型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应不少于7天。
(3)、选用级配较好的碎石材料。
(4)、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并及时作成型试件。
第三章路面封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稳层外露1、原因分析(1)、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漏洒。
(2)、下封层矿料撒铺量过少,被行驶车轮粘走。
2、防治措施(1)、控制乳化沥青喷洒数量在合格范围内,漏洒处应补洒乳化沥青。
(2)、矿料撒铺量应足够或稍多,在铺下面层前清扫回收再利用。
二、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1、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杂物未清扫干净。
(2)、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