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
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
道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课标分析:
数与代数:
本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学生需要熟练口算表内乘法,以及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此外,学生需要认识小括号,能进行两步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还要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学生需要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常见的量:
在本部分,学生需要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图形与几何:
本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学生需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此外,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生活中,学生需要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综合与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需要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内容。计算教学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研究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研究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这篇关于⼈教版⼩学⼆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是特地为⼤家收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第⼀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和厘⽶、会⽤⽶、厘⽶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标:
⼀、知识点:
1、使学⽣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
2、在活动中,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和⽶,初步建⽴1厘⽶、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
3、使学⽣初步学会⽤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
4、使学⽣初步认识线段,学习⽤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
⼆、能⼒点:
1、在建⽴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的估测能⼒。
2、培养学⽣的观察⽐较能⼒、操作能⼒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点:
1、使学⽣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信⼼。
2、养成认真、⼀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和⽶,初步建⽴1厘⽶、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
2、使学⽣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
2、建⽴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标:
⼀、知识点:
1、使学⽣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刻度尺量整厘⽶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能⼒。
⼆、能⼒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1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2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3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4 课时
中心小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5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 6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7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8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9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9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0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1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2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3 课时
中心小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4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5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 6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7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8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19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20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21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22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23 课时
中心小学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
总第2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时:认识数0
教学目标
1.认识数0,能正确书写数0。
2.能正确读出数目数0。
教学重点
1.认识数0。
2.书写和读出数0。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询问学生认识哪些数字。
2.引入:教师出示数0的数字卡片,向学生介绍数0表示“没有东西”。
3.操练:学生用手指在桌上比划,理解数0的含义。
4.实践: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要求学生数出物品数量,并将数量写在黑板上。
5.巩固:教师提问学生数0的数目是多少,学生回答并模仿老师读数0。
知识拓展
1.数字的读法:从一到九的数字都只有一个读音,但是数0在不同情
况下有不同的读音,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读音。
第二课时:认识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数1,能正确书写数1。
2.能正确读出数目数1。
教学重点
1.认识数1。
2.书写和读出数1。
1.数字卡片。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复习上节课所学数字。
2.引入:教师出示数1的数字卡片,向学生介绍数1表示“一”的意思。
3.操练:学生用手指在桌上比划,理解数1的含义。
4.实践: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要求学生数出物品数量,并将数量写在黑板上。
5.巩固:教师提问学生数1的数目是多少,学生回答并模仿老师读数1。
知识拓展
1.数字的书写:数1的书写比较简单,就一条直线,注意写直线要笔直。
第三课时:认识数2
教学目标
1.认识数2,能正确书写数2。
2.能正确读出数目数2。
教学重点
1.认识数2。
2.书写和读出数2。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
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
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学生举手回答。(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全册(篇1)
有一件事,我自己觉得很搞笑,因为我家里是把一双袜子圈成一个球的,那样方便
找寻。
就是每天早上,我的妈妈都会把衣服,裤子和袜子放在我床上,让我自己穿。有一
次星期六的时候,我飞快的穿好衣服和裤子,拉开抽屉顺手拿了个球,拆开,利落的
套上脚,吃早饭去了。
吃完早饭,我觉得脚不舒服,退出鞋看了看,没什么不对的,也就不当一回事。后
来和妈妈去逛超市,我越走脚越不舒服,甚至到我从超市回来的时候脚上都有了水泡。我跟妈妈说了这事,妈妈也没当回事,继续忙她的事。我只好忍着不舒服出去玩了,
到下午的时候脚更不舒服了。
终于到了晚上,可以洗澡了。在我脱衣服的时候,忽然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袜子是一只大一只小的。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指着我的鼻子哈哈大笑。我却苦笑不得,我的脚好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全册(篇2)
在我的生活中,有让我愉快的、高兴的、难忘的······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很
难忘。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琪琪一起乘公共汽车去奶奶家玩。过了第二个站,风景
真美啊!到了第三个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
座位刚好坐满,老奶奶只好站着。我心里想:我应不应该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呢?如
果我把座位让给老奶奶我就就要站四个站了。后面的叔叔、阿姨都没有站起来,我应
不应该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呢?突然,琪琪跑到老奶奶的身旁说:“老奶奶,我把座位
让给您坐。”老奶奶坐下来说:“谢谢你,小朋友。”琪琪笑着说:“不用谢,我们
应该尊敬老人。”车上的叔叔、阿姨、司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过了两个站,老奶奶要下车了。琪琪立刻跑过去扶老奶奶下车。琪琪做了一件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根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把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根底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局部学问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力量,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根底。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经受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根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
2、力量目标: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学问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育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力量。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胜利带来的欢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受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根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
教学预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相互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晰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例如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答复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
1、学生自主探究: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消失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课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全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版)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8名,其中女生23人,男生25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
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
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
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
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
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
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
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
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
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
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
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
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并用刻度尺测量和绘制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对线、角、直角等图形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这节课的复习内容,并在黑板上写下:米和厘米,角度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X”。
( ) ( ) ( ) ( )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形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直角的两条边画两条线,画一个直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数字7,掌握数字7的书写;
2.能正确朗读数字7;
3.能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和运用数字7。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7,掌握数字7的书写和朗读。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和朗读数字7。
教学准备:
1.教案、教具卡片;
2.数字7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字1-6;
2.出示数字7的图片,请学生观看,并尝试说出这个数字是什么。
二、新授(15分钟)
1.教师出示数字7的教具卡片,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数字7;
2.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正确书写数字7,并反复练习;
3.教师朗读数字7,让学生跟读,并进行多次模仿;
4.教师出示一些包括数字7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片中的数字是什么;
5.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默数从1到7,巩固数字7的认知。
三、操练(10分钟)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
2.进行数字7的挑战游戏,让学生迅速说出数字7,并奖励正确的学生。
四、拓展(10分钟)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字7,例如教室门号、钟表上的时针位置等;
2.让学生画数字7,并在周围写出包括数字7的物品名称。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练习书写数字7,画出包括数字7的物品。
2.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数字7,并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数字7。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与运用数字7。在后续的教学中,应巩固学生对数字7的认识,并逐步扩展到更多数字的认知。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
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
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用厘米量。
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