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练习
五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0分)1.“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故人”的意思是( )A.老朋友,旧友B.古人C.指前妻或前夫D.对门生故吏的自称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对字义、词意的理解,“故人”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老朋友,旧友,指好友孟浩然。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2.下面关于“扬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称广陵、江都B.扬州在唐代非常繁华,在当时仅次于都城长安和洛阳C.今江苏省地级市D.今广州省地级市答案:D解题思路:扬州,江苏省地级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
扬州是唐朝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门户,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3.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A.山西永济的鹳雀楼B.湖北武汉的黄鹤楼C.湖南岳阳的岳阳楼D.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答案:A解题思路:江南,是指地理区域,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B.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广陵。
C.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
D.最后两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答案:B解题思路:广陵:即扬州。
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到广陵去,因此送别地点是黄鹤楼,目的地是广陵。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20分)5.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解题思路:略试题难度:一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试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补充诗句并完成各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河东入海,( )( )仞( )( )摩天。
遗民泪尽( )( )( ),南望王师( )( )( )。
(1)填空。
这首诗是( )爱国诗人( )写的。
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王师”是指宋朝的军队。
( )②这首诗是诗人48岁时写的一首爱国诗。
( )③“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
( )④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2.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1]将古诗补写完整。
[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烟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_______诗,地点在______,时间是______,老朋友的去向是_______。
[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3. 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
(1)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古诗默写。
(1)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2)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2. 选择正确的对句,使它们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
(1)半溪流水绿;________。
()(2)一径竹阴云满地;________。
()(3)高山流水琴三弄;________。
()3.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书法迷娜娜很勤奋,只有练起字来,才特别投入,即使手腕酸痛,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毛笔。
B .小乔到西湖游玩,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沉醉其中的他由衷赞叹道:“太美了!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 .上个星期,体育老师谋划已久的两校足球友谊赛终于在体育馆成功举行。
D .“奶奶,天晴了,请您把花生拿出去晒晒,别让它发霉了。
”婷婷再三吩咐。
4. 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胸前飘动的红领巾,犹如火苗在闪动。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2)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
这句话用______来比喻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后两句是______,______。
(4)《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演化成了成语是鹬蚌相争,______,这一成语用来比喻______。
5. 按课文《小池》内容填空。
《小池》(宋)泉眼______ ,______爱晴柔。
小荷才露______ ,_______立上头。
6.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名句积累我能行。
①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③______,偏听则暗。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2)至美之景在自然。
你看,三亚落日______(填成语):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______,______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章,答复以下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1、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_;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2、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
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1、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这是一道填空题,前三空只要用诗中词语直接填写,没有什么难度。
第四空要用自己的话填写,要根据诗中描写送(……隐藏……)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
意随着江水荡漾。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解释字词的意思。
(1)暝:_____________(2)歇:____________[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2. 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__ 故人:_______尽:________ 唯:_______[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__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_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要求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哪一个字贯串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练习题及答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练习题及答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练习题及答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用“/”给时句加朗读停顿节拍。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
3、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说明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句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烟花三月黄鹤楼杨州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4、孤帆远影碧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孤帆远影碧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7、表达了深挚的友情,。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练习

《长歌行》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6.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7.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参考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3.朝露待日。
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杜旬鹤《题弟侄书堂》)(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野望》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参考答案:1.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7.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题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写出诗句的意思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在这首诗中()两句叙事,()两句写景。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的情景,表达了()的感情。
四、填上表示色彩的词()毛浮()水,()掌拨清波。
()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时。
五、阅读天地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来给大家背一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欢腾跳跃,采花摘果。
我们来感受,
大自然真切的呼吸,
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1)理解词语。
①流光溢彩:______。
②真切:______。
(2)来到郊外“我们”怎样玩耍?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自然真切的呼吸,重拾书本外的童年。”这句话的?
6.课内阅读。
数字歌
一______牛,两______马,
21.读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_。
_______,溪头_______。
(1)把这首词写完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中儿______。______,溪头______。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1.默写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去时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2.按要求完成下题。
浙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

浙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1]把上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______送别好友________去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之情。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解释古诗中重点字的字义。
暝:_________。
歇:__________。
[2]按要求作答。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写法。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C.动静结合(3)用此写法简单描写一个有太阳、草地、牛羊的画面: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空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山很大,很空旷,所以山间非常寂静。
B.跟《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有声衬无声。
C.山林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D.“空山”是为了衬托诗人的空虚寂寞。
3. 课外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玉笛:精美的笛子。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1]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
“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
“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锦集10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锦集10篇)篇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②之:往,到……去。
③广陵:扬州的旧名。
④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⑤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⑥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⑦下:沿江顺流而下。
⑧尽:消失。
⑨唯见:只能见到。
⑩天际:天边。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我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我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1)这是一首_____(填诗的种类),寓离情于写景之中。
(送别诗)(2)首句点出了送别的_____:黄鹤楼;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去向:______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地点烟花三月)(3)三、四句,写送别的_______:目送孤帆远去,眼前只留下一江春水向着远处的天空流去。
(场景)(4)《唐诗三百首》编选者,清朝的蘅塘退士评价“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千古丽句”。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评价。
{千年以来最美丽(艳丽、亮丽)的诗句。
}篇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1)故人:________(2)下:__________(3)尽:__________(4)惟:__________2.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老朋友(2)到……去(3)消失(4)只2.三月黄鹤楼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欣赏。
望梅止渴①魏式②行役③,失汲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
②魏武:即曹操。
③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
④汲道:取水的途径。
⑤饶:多,丰富。
⑥出水:流出唾液。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失汲道:_________②军皆渴: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画蛇添足B.画饼充饥C.望眼欲穿D.叶公好龙2.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弃去:弃去弃去_____ 还卒业:_____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
他是这样问的:“________________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
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
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
3.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望秦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李颀《望秦川》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秦川①[唐]李颀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炯:遥远。
⑶净:明洁。
⑷重:重叠。
⑸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这一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等特点。
(3分)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1分)2.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
(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都可,要抓住注释及诗句本身进行分析2分)【问题】[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E.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3分)、E(2分)。
B项,“萧瑟、苍凉”错误,应为“辽阔明净的画面”。
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测试题(含答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下列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陵língB.辞chíC.唯wéiD.际jì答案:B解题思路:字音记忆题。
辞:读“cí”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生字读音2.“故人西辞黄鹤楼” 中的“ 故人” 的意思是()A.老朋友B.已经去世的人C.过去的人或古人D.远方的人答案:A解题思路:“故人”的词义有“老朋友”、“已死之人”等,此诗中的“故人”与作者分别前往扬州,应为“老朋友”意思。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是()A.到B.飞C.爬D.奔跑答案:A解题思路:某人去某地在古代常用“之”表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即“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因此题目中“之”的意思为“到达”。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4.下列诗歌的作者不是李白的是()A.《古朗月行》B.《静夜思》C.《登鹳雀楼》D.《早发白帝城》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对一二三四年级古诗的综合考察。
《登鹳雀楼》为唐朝诗人王之涣所作。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2分)5.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解题思路:最能体现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
“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家庭专项练习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从题目上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
[3]“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 古诗赏析。
乡村四月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A.范成大B.翁卷[3]从题目中分析,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________(时间)的景象。
[4]诗中属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从“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村人们的________。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B.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C.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3. 开心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_____________,诗人为何“涕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
杜甫诗练习题

杜甫诗练习题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真实、深沉、含蓄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情感
真挚,思想深刻,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以下是几
个杜甫诗的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
练习题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请结合杜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300字的评论文章。
练习题二:登高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人们的无限憧憬。
请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练习题三:月夜忆舍弟
请结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诗意
解读。
练习题四:秋夕
杜甫的《秋夕》这首诗,以具体的细节描绘了秋夕的景象和人们的
欢庆。
请结合诗中的情感和意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练习题五:石壕吏
请结合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评论文章,探讨诗中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反映。
以上是关于杜甫诗歌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作品。
通过思考和解读这些题目,相信能够对杜甫的诗歌有更深的体会,并从中受到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

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之:故人:烟花:尽:。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 古诗积累。
1.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惯。
关于重阳节的诗代表作有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句还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2.关于春天的诗句积累。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晓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3. 阅读天地。
恵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22)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6.阅读练习。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风:(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7.阅读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A李白 B 王之涣C杜甫(2)烟花三月的意思是A三月放烟花 B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3)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后两句。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的情景,表达了的感情。
9.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等景物,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心情。
(3)“千山鸟飞绝”一句中,“绝”字的意思是。
(4)《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环境的诗句是:,。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坚毅、孤傲心情的词语是和。
(5)请你写出刻画渔翁寒江独钓形象的诗句。
(6)请你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10.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并完成练习。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这首诗中“烛影深”“”“”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其中的“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2)诗中用了一个“偷”字,显然与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的内容不符。
你觉得画线的句子可改为:,。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6.阅读练习。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川: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3]诗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的特点。
[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四月[ ]翁卷_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把诗人所处的朝代和诗句填写完整。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___”,“插田”照应上面的“______”,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对比阅读。
《山中》《秋风引》(唐)王维(唐)刘禹锡荆溪白石出,何处秋风至?天寒红叶稀。
萧萧送雁群。
山路元无雨,朝来入庭树,空翠湿人衣。
孤客最先闻。
[1]第一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第二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
[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谁?)的诗《山行》中的。
部编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理解阅读专项真题

部编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理解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字、词。
(1)辞:____________ (2)故人:____________(3)唯见:____________ (4)尽:____________[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故人”的去向是_________,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的插图对应诗中的哪两句?用“”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
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
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邀我至田家邀:邀请。
B.开轩面场圃场圃:菜园。
C.把酒话桑麻把:将、用。
D.待到重阳日重阳日:第二天。
[2]重阳节是农历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村外是____。
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和____。
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
(用诗中词句填空)[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字词
之:故人:辞:烟花:
下:尽:唯见:天际:
2.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_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
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被称为______。
从体裁上,这是一首___________。
3.诗中的“故人”指_________,诗中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开头就点明了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_______,“西辞”说明朋友要去的广陵在_______。
5.这首诗前两句是叙______,后两句是_____,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了对老朋友_____________的深情。
6.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全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解释下列字词
发:朝:还:啼:
住:猿:轻舟:万重山: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从体裁上,这是一首____________。
3.诗人由白帝城到江陵的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4.诗中表示船行驶速度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翻译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