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二、教学准备

1.古诗《清明》的诗句卡片。

2.绘本《清明节的来历》。

3.清明节的相关图片。

4.彩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

5.幼儿园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清明》,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绘本,简单地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学习古诗《清明》(10分钟)

•老师将《清明》的诗句卡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先读一遍。

•老师边读古诗边示范动作,引导幼儿们跟着读。

•老师给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语感提示,帮助幼儿们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美(15分钟)

•老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们静静地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古诗的美。

•老师引导幼儿们用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 ,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体会诗人情感:通过诗句体会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诗的朗读与背诵:正确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语气,能够熟练背诵全诗。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及相关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和生动讲解帮助学生识别和领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整理和归纳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加入一些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加强文化背景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清明》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迅速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则对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清明节的相关经历,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古诗时,不仅要关注诗歌本身,还要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清明》的意象和表达手法。(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

1. 分析古诗《清明》的表达手法和韵律美。

2. 联系传统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杜牧及《清明》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清明》,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畅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5. 拓展延伸:

(1)介绍与《清明》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2)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延伸创作,如绘画、书法等。

(2)学生谈收获,对古诗学习提出建议。

四、作业布置:

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清明》古诗教案

幼儿园《清明》古诗教案

幼儿园《清明》古诗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清明》的诗句,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传统习俗,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尊重。

二、活动准备:

1.古诗图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古时候的一个小孩和一位老人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清明节的故事,引出课题。

2.教师出示古诗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诗句的含义。

3.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

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4.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5.教师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

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6.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

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古诗的节律和韵脚吟诵古诗。

2.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古诗的意境。

3.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表演古诗,并配上音乐。

五、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将古诗的图片和故事情节张贴在教室

的墙上,供幼儿随时学习。

2.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和表达能力。

《清明》说课稿

《清明》说课稿

《清明》说课稿

《清明》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四年级的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同时要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

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3、介绍“清明”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4、作者简介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5、读诗

(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

(2)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 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酒、遥” 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绪,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首诗中,诗人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四、说学情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2.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并请学生回答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哪一个?

学生:聆听歌曲,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师生共同了解作者杜牧。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强调重点生字。

(二)、读古诗,悟诗情

1.学生自读,尝试画出停顿。

2.播放古诗朗诵,教师指导画出诗歌节奏。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篇一:古诗《清明》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

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

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

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清明》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

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

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

扫墓。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

幼儿园古诗《清明》的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的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古诗《清明》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学习古诗《清明》的内容,了解和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古诗《清明》的诗文(印刷好的诗歌复印件)。

2.教学工具:CD播放器。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讲的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复习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引导幼儿联想清明节的气氛和感受,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清明节有

什么感受?”“你们希望在清明节做些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

第二步:欣赏古诗《清明》(10分钟)

1.引导幼儿观察古诗《清明》的诗歌复印件,让幼儿用手指指出重点字词,如“清明”、“踏青”等。

2.播放古诗《清明》的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读诗歌。

第三步:理解古诗《清明》(20分钟)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解读古诗《清明》的意境和情感,提问:“古诗

中有哪些生动的描写?”“你们能理解古诗中的情感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古诗中提到了哪些与清明节有关的事情?”“古

诗中的‘踏青’是什么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文字表达。

第四步:情感体验(20分钟)

1.组织幼儿分角色朗读古诗《清明》,营造出清明节的氛围。

2.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表演一段古诗《清明》的情景,让幼儿通过动作表达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五步:总结(10分钟)

1.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字词和古诗的意境。

2.提问:“你们学到了哪些关于清明节和古诗的知识?”“你们对清明节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清明》这首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古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古诗,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清明》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色。

3.掌握古诗中的一些汉字和词语。

三、教学准备

1.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材

2.一份用大字体印刷的《清明》课文

3.视频或录音设备,提前准备好古诗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4.平板电脑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古诗的课文和相关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音乐或展示美丽的春天图片来引入课堂。

2. 学习《清明》这首古诗(15分钟)

1.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子,一起朗读古诗《清明》。

2.老师分段朗读,幼儿跟读。重点引导幼儿感受古诗中的春天景色和意境。

3.老师可以播放古诗的录音或视频,让幼儿听音乐播放或观看古诗的图像。

4.通过多次朗读、听音乐和观看图像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清明》。

3. 分析古诗的内容(15分钟)

1.向幼儿提问:

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一、古诗教案的特点

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大意是: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有人行船在漂浮不定的水面上,而诗人却向着长安的方向在赶路。这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和艰辛。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用词简练,节奏明快,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背诵诗文。

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杜牧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丽。

2.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春天的感受,以及春天里所见所闻。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3.教师引出课文题目《清明》,并简要介绍作者杜牧和清明节的背景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杜牧笔下的清明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抒情浓郁著称,尤其擅长借景言志,抒发感慨。他的代表作有《秋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不要加字、减字,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调。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古诗《清明》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4篇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4篇

《清明》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小朋友对"结婚"、"新娘"都很有兴趣,孩子在区域中玩结婚的游戏,刚好在这个季节里,结婚的人很多,假期出游会经常看到或参加婚礼,他们就更加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首诙谐、有趣的儿歌《娶亲》。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3、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猫图片一张,鞭炮一串,以及娶亲的PPT;

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师:

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

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徐老师鞭炮放得高你们声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们声音就小。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教师出示(戴着大红花)图卡教师:

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听听那个说了什么?(:小朋友们好,今天真热闹,我也娶亲啦!)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也要结婚啦!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基本概念。它是杜牧在清明节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活的无奈。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体现了古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清明》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杜牧如何通过描绘清明时节景象来抒发情感。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和实践活动紧扣主题;
2.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清明》相关的其他古诗,并对比分析。
(5)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分组讨论《清明》诗句中的意境描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清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清明节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如扫墓时的哀思)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清明》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牧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清明》

详细内容: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景色的

诗歌。主要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凄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明》;

2.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时节的特

殊气氛。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清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生词和难句。

4. 讨论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背诵诗歌:让学生练习背诵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清明》

板书设计:

清明时节细雨蒙蒙

行人凄凉寄托哀思

七、作业设计

1. 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明》。

2. 请学生分析并欣赏《清明》的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为什么清明时节会下细雨?

(2)诗中的“行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凄凉”?

(3)诗人为什么会“寄托哀思”?

答案:

(1)清明时节下雨是因为春天气候潮湿,加上祭扫活动增多,空气中的水分较多。

(2)“行人”指的是诗人和其他扫墓的人们。他们之所以“凄凉”,是因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想起已故的亲人,感到悲伤和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吉卫民族小学教研公开课龙林

教材分析:

《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借、牧、遥”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清明》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

与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

祖和扫墓、踏青出游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

随作者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5、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4、教师强调:a“魂”字右边不要忘了“撇折点”。

b“牧”的右边是反文旁。

5、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尝试体会古诗内涵(音乐伴奏)。

2、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谁敢和我比比?(学生自由发挥,音乐跟随伴奏)

3、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

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

心情很愁闷……欲断魂)

4、那就让我们一起先看看本诗的前两句吧!

a:指名学生读;

b:解释“欲”——将要,快要

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

(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凄凉,失魂落魄.)

d:是啊,清明的时候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那么诗人会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5、学习古诗最后两句。

a:指名学生读;

b:解释“借问”——请问,“遥指”——远远指着。

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

(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6、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可饮点酒,驱驱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7、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8、那么本诗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自由消化古诗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

的意思。

9、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画面

1、指导朗读;(本诗描绘了清明烟雨图,亦美亦凄凉,同学们朗读时要读出这种

诗人的那种情感,前两句宜缓慢沉重,读出诗人寂寞凄凉的心情;第三句宜读出问的语气,最后一句结尾处语气宜扬上去,表达出诗人望见酒家时心里那种急切感。)

2、学生练读;

3、点名尝试朗读;

4、尝试用手中的笔画一幅清明烟雨图。

五、背诵古诗,感情升华,课堂总结

1、背诵古诗;(小组内成员赛背、点名背诵、集体评议。)

2、尝试默写古诗;

3、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已经跟随杜牧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希望同学们课

后再加以朗读背诵,好好的去想象领会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吧!

六、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默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清明

雨纷纷————欲断魂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振作

20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