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分析
扁形动物门
• (4)具有梯形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集中。 – 一对脑神经节,若干纵神经及横神经构成;感觉器 官:眼点、耳突、平衡囊。 – 耳突: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tangoreceptor)、化学
感受器(chemoreceptor)及趋流感受器(rheoreceptor)
11
• 4、生殖特点:大多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 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及附属腺,具有交配行为, 体内受精。
– B、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 – 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 C、在扁形动物部分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
和肌肉组织。
实质组织: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 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保 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5
6
3、器官系统开始建成
• (1)具有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动物表 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皮肌 囊。
12
• 5、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牟勒氏幼体(Mullerr`s larva)阶段。
13
– 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 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与 成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 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须 经过变态,方能长成为 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 与成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显然不同。
2
07扁形动物门
( 1 ) 雄 性 生 殖 系 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精巢:若干、位于体两侧
输精小管、输精管
8 生活史 三个宿主 5种幼虫
吞
囊蚴
食
淡水鱼类
穿鱼皮肤
尾蚴
消化道孵化 沼螺
淋巴、肝
毛蚴
雷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胞蚴
第二节 吸虫纲Tramatoda (the flukes)
二、主要特征 1. 体内、体外寄生生活 2. 成虫叶片状 3. 皮肤肌肉囊具合胞体外皮层,无纤毛和杆状体,
能抵抗宿主消化酶 4. 消化系统退化,分支少 5.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退化,咽附近具1对脑神经
2. 中胚层出现 端细胞法 中胚层主要形成肌肉、间质和生殖腺
3. 出现皮肤肌肉囊
4. 具不完全消化管,寄生者退化 5. 无专门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6. 原肾排泄 7. 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 8. 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发达,体内受精 9. 间接发育,寄生者常具复杂的生活史 10. 自由或寄生生活,自由者多海生
• 人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 雌雄异体 • 成虫在人体寿命10-20年
动物学7-扁形动物
11
三角涡虫
柔软,扁平叶状,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多褐色。 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耳突:触觉和嗅觉
眼点:感觉光线明暗
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运动有关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2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遇水有毒,捕
– 皮肌囊(肌肉三层) 食和防御
– 成杆状体细胞
• 实质组织
– 表皮取代细胞
经口感染 自身感染 输血感染
经皮感染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逆行感染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49
寄生危害 四大危害 1. 夺取营养
2. 化学损伤
3. 机械损伤
4. 诱发继发性疾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0
寄主免疫
• 先天免疫:对非人体固 有寄生虫明显且有效。
• 后天免疫:一般表现 为带虫免疫。
A.寄生虫被消灭
B.寄主患寄生虫病
C.寄主成为带虫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1
16
本纲特征 主要特征
1. 运动机能较强:体表纤毛,典型皮肌囊,杆状体利于捕食防御 2. 神经感官较发达:中枢(梯形)神经系统,多种感觉器官 3. 具备原始的消化系统 4. 具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 5. 靠体表扩散呼吸 6. 生殖系统较复杂: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可无性生殖(横分裂) 7. 再生能力强:具有极性,速率由前到后梯度递减
《扁形动物门》课件
扁形动物门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生物门。本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一 神秘的生物群体。
介绍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扁平形态的动物,主要由线虫和类线虫组成。这个门的生 物多样性极高,可以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找到。
解剖学特征
扁身形态
扁形动物门以其扁平的身体结构而闻名。这种形状有助于它们在水中自由移动。
生活习性
栖息地与分布区域
扁形动物门可以在各种栖息地中 找到,例如海洋、淡水和湿地。 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食性
这些动物以腐殖质、小型无脊椎 动物和其他微小生物为食。
生存状况
扁形动物门中的一些物种对环境 的变化非常敏感,受到污染和栖 息地破坏的威胁。
与人类关系
1
经济价值
扁形动物门中的一些物种对水质的监测以及医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2
疾病传播
某些扁形动物可能成为寄生虫,会传播疾病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结论
通过本课件,我们总结了扁形动物门的特征和分类,并探讨了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继续研究扁形动物门,有助 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门具有简单的消化系统,包括一个口和一个腹腔,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
这些动物没有真正的呼吸系统。它们通过皮肤和身体表面的扁平面来进行气体交换。
分类
7扁形动物
血吸虫
在人体内寄生虫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 (S.mansoni)和日本血吸虫。我国流行的为日本 血吸虫,可引起血吸虫病,该病在热带与亚热带 地区流行很广,其成虫寄生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患者肝,脾肿大,腹 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儿童发育不正常,可引起 侏儒症;妇女不能生育,甚至丧失生命。
2,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 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被寄主吸收后,可使机体产 生各种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发炎,过敏反应等。表现为发 热、荨麻疹、哮喘,引起血相的改变;血中嗜酸性颗粒白 细胞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毒性作用。 3.机械性作用 。由于寄生虫附着在组织上或寄生于组织 内,常可压迫组织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如姜片虫大 量成团,可充塞肠腔而形成肠梗阻。猪囊尾蚴寄生于脑部 时,由于脑组织受压而坏死,因而使患者发生四肢麻痹及 癫痫等症状。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破坏器官或组织粘膜,使细菌 容易侵入,引起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如华枝 睾吸虫寄生于胆管内,因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引起胆囊炎 或胆管炎,严重的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可发展为肝硬化, 胆结石。
5.生殖系统 雄性 : 精巢 (150-200 个 )--- 输出管 --- 输精 管 --- 贮精囊 --- 阴茎 --- 雄性生殖孔 --- 生殖 腔---体外 雌性:卵巢---输卵管---成卵腔---受精囊--子宫(卵黄总管) ---雌性生殖孔---生殖腔--体外
6--扁形动物门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或 异体受精,生殖器官较为复杂、多样。 异体受精,生殖器官较为复杂、多样。由于中 胚层的出现, 胚层的出现,取代了外胚层或内胚层的生殖功 不但具有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生殖腺, 能,不但具有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生殖腺, 而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 而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 和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的构造, 和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的构造,通 过这些管腺,生殖细胞可以排出体外, 过这些管腺,生殖细胞可以排出体外,同时也 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 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这些都是较高级 的特征, 的特征,也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 件。
2.中胚层 中胚层(mesoderm)的出现 中胚层 的出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减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 少了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 少了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 系统的分化。在表皮(外胚层)以内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 系统的分化。在表皮(外胚层)以内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 增强了动物运动的机能,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制, 增强了动物运动的机能,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制,感觉器官 的逐渐发展, 的逐渐发展,使动物可以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更多的食 从而促使整个新陈代谢都随之加强,消化系统发达, 物,从而促使整个新陈代谢都随之加强,消化系统发达, 排泄系统逐渐形成,同时由于运动增强, 排泄系统逐渐形成,同时由于运动增强,动物的反应也随 之增快,反过来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 之增快,反过来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 并向前端集中,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 并向前端集中,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柔软结缔组 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 织)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 因此中胚层的出现, 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又一基 本条件。 本条件。
扁形动物门
因为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 使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耐饥饿、抗干旱,为陆地生活做了必 要的物质准备。
2020/11/25
5
三胚层动物
(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
2020/11/25
6
3、皮肌囊 结构:由表皮(单层,由外胚层形成)和肌肉层(环 肌、斜肌、纵肌,由中胚层形成)紧密相贴而组成。 功能:保护;运动(其机能比腔肠动物更强化,意义 重大) 注意:与“皮肌细胞”相区别
也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③肌肉系统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食
物,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④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其向后发出的神经索,
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作定向运动,趋避环境条件,对动 物有机体的进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2020/11/25
3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述
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
2020/11/25
2
扁形动物比较腔肠动物的进步特征: 1)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 2)出现了中胚层和皮肤肌肉囊; 3)出现了原始的排泄器官——原肾管; 4)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式神经系统。
这些进步特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两侧对称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②中胚层的出现,为动物有机结构的高度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一)外形特征
虫体柔软,扁平柳叶状,较透明 ,前端较窄,后端略宽。大小与 寄主胆管大小和寄生的数目有关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口吸盘大于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 位于虫体腹面1/5处。吸盘富有 肌肉,为附着器官。
生活的华支睾吸虫呈肉红色,固定后灰 白色,体内器官隐约可见,虫体后1/3处 有两个前后排列的树枝状睾丸,故名。
三.涡虫纲的分类:根据消化管的有无及复杂程度来分
土蛊gu
北美笄ji蛭
① 无肠目——海产,体小,1-12mm,无消化管,有 口无肛门。旋涡虫。
② 单肠目——海水或淡水生活,小型涡虫,有口和咽, 肠简单囊状。 横裂成虫链。大口虫。
③ 多肠目——海产,体长3-20mm,有口,咽发达, 肠多分支。平角涡虫。
梯 脑(1对脑神经节)
形+
神 经 系
纵神经索(2或6条) +
统 横神经(若干)
特点:◆比腔肠动物集中 ◆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 ◆与两侧对称体制相适应
梯形神经系统
前端有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之为"脑",由"脑 " 向后端分出纵行的神经干,以腹部的一对最 发达。在纵走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自 由生活的种类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无性生殖为分裂生殖,并具再生现象
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多数种类自由生活,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 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 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4.排泄器官为原肾型。 5.雌雄同体,大多数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但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中意义。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中意
义。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具有扁平身体形态的动物,主要特征包括:身
体扁平,没有体腔,没有呼吸系统,不具有循环系统,消化道是一条
完整的管道,有一个单一的口和肛门,生殖器官为两性异形或无性繁殖。
在动物进化中,扁形动物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扁形动物门
在动物界的演化过程中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们在地球历史上已存在
超过5亿年。作为一类原始的生物,它们具有着许多早期动物的特征,因此扁形动物门被认为是许多动物的“祖先”。
其次,扁形动物门的身体形态特别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如海洋、淡水和陆地。它们的扁平身体可以方便地隐藏在石头、树皮或沙子下面,减少了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而且,没有体腔和呼吸系统的存在
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低氧条件下的生存。
此外,扁形动物门的消化系统简单,只有一条管道,因此可以快
速地消化食物,从而更加高效地获取能量。同时,扁形动物门也是一
类重要的食物链中的掠食者,对于维持食物链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扁形动物门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扁形
动物被广泛用作实验动物,如药殖吸虫用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盘肠虫则被用于研究遗传学和细胞分裂等问题。
综上所述,扁形动物门是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动物,它们的身体
形态和特征反映了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化轨迹,同时也适应了不同
的生存环境,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
贮精囊
受精囊
正面观
侧面观
牟勒氏幼虫
涡虫的再生
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 蛊》云:“盖蛊病者,即今人所称之血吸虫病,病由入水 澡浴,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所致之。……血吸虫病既为由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所 致之病,则古所谓蛊病之常见症状,如心腹切痛、吐血下血等,当为血吸虫成虫 及其虫卵寄生沉积在肝脏、门静脉、结肠、直肠所致之组织坏死,及血吸虫幼虫 通过肺组织时产生之充血、出血等外在表现。……病以蛊称,本谓心腹切痛、吐 血下血之疾,而亦即今人所称之血吸虫病者,此蛊之为名之本义也。” 血吸虫,古代文献称“蛊”或“水蛊”,
七、 生殖和发育:具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无性生殖:分裂生殖 发育:牟勒氏幼虫 八、再生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分纲
涡虫纲 习性 消化道 杆状体 吸盘 节片 代表动物
自由生活(具纤毛
吸虫纲
体外或体内寄生
绦虫纲
体内寄生
复杂 有 无 无 三角涡虫
退化 无 1-2 无 肝片吸虫
华枝睾吸虫
第一中间寄主:纹沼螺、 中华沼螺、长角沼螺等 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
锥实螺 扁卷螺 钉螺
人、猫、狗
吸虫纲
肝片吸虫 布氏姜片虫 日本血吸虫
人、牛、羊及其他 草食动物 人或猪 人体或哺乳动物
猪带绦虫
07扁形动物门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腺细胞:单细胞腺和成杆状体腺细胞,细胞本体下沉到肌肉层 下间质中,以细颈开口 基膜basement membrane: (2)基膜basement membrane:结缔组织层,多无细胞结构 肌肉层: (3)肌肉层:平滑肌(环肌层+斜肌层+纵肌层) ( 运动(locomotion) (locomotion): (4)运动(locomotion): 纤毛在润滑的粘液表面上鞭打而滑行 肌肉由前至后的波状收缩 – 转向、曲体或扭转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二、主要特征 1. 多数自由生活,见于海洋、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 2. 具皮肤肌肉囊:表皮为纤毛上皮,具杆状体 3. 不完全消化管,无肠//单肠//三肠//多肠,吞食营养,多肉食 性 4. 原肾型排泄系统,在背侧具成对的排泄孔 5.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常可通过再生进行无性生殖 6. 螺旋式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海产种常具Müller’s幼虫或 Gotte’s幼虫
8
生活史
成虫(人小 肠黏膜) 孕节片//虫卵 (外界)
人 食 菜 等 摄 , 入 虫 卵 蠕 肠 小 胃 感 染 入 体 动 自
猪囊尾蚴 ( (猪 )
卵 猪囊尾蚴
)
囊尾蚴
钩
吸盘
第三节 绦虫纲Cestoda (tape worm)
2 皮肤肌肉囊 表皮:无纤毛,具微 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表皮细胞本体深埋入 肌层之下 基膜 环肌 纵肌
7--扁形动物门
• • • • •
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有中胚层(mesoderm) 皮肤肌肉囊 出现原肾管排泄系统 焰细胞 消化系统不完善
•梯形神经系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 有交配,具卵黄腺
第二节 分纲 根据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分为3纲: 涡虫纲(Turbellaria) 吸虫纲 (Trematoda) 绦虫纲 (Cestoida)
雄:精巢 (多个) 输精小管 输精管 储精囊 阴茎 前列腺 生殖腔
雌:卵巢
输卵管
阴道
生殖腔
收集卵黄腺的卵黄
受精囊(接受异体精子)
纲 1--涡虫纲
特征:
1 感觉器官发达 2 表皮细胞结构,有杆状体和纤毛 3 口在腹面,肠多分枝 4 海产种类,如平角涡虫,有典型螺旋卵 裂,形成牟勒氏幼虫。
涡虫纲的分类 根据消化管的有无及其复杂程度分为: 无肠目:有口无肠,螺旋卵裂,直接发育 单肠目:有口和咽,肠简单,直接发育,常行无性生殖---虫体 横分裂组成链状群体。无原肾管,神经系统网状。 多肠目:海产,肠多分支,无卵黄腺,螺旋卵裂。牟勒氏幼虫 (卵形全体具纤毛有8个纤毛瓣,有眼,腹面有口,漂浮生活) 三肠目:肠分三支,具分支的卵黄腺,直接发育 根据生殖系统卵黄腺的有无,螺旋卵裂是否典型分为: 原卵巢涡虫亚纲:低等种类。无肠目,单肠目,多肠目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育
扁形动物
循环系统,具吻,比扁形动物门高等。
有色素。涡虫的消化系统不完全,无肛 门。具含有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涡 虫的神经系统为梯形神经系统,涡虫的 生殖系统源于中胚层,不但有生殖腺, 还有生殖导管和附属腺。大多为直接发 育。再生能力强,有避光等行为。分四 个目: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多肠 目。
小结
吸虫纲营寄生生活,身体结构与寄生生
绦虫纲(Cestoda)
适应于寄生的特点
1、 头节:顶突、小钩、吸盘等 颈节:生长区 幼节 成节 孕节
绒毛
液泡
2、体壁与吸虫相似,但具 线粒体 微绒毛,增加了表面积 3、无消化系统,通过皮层 直接吸收食物 4、无感觉器官
基膜 环肌 纵肌
实质 皮层 细胞 主体
合胞体
核
线粒体
5、生殖系统最发达。
子宫
腺细胞 杆状体
环肌 上皮细胞
皮 肌 囊
基膜 肌肉层
环肌 斜肌 纵肌
基膜 成杆状体 细胞 实质
肠
2、涡虫的消化系统
包括口、咽、肠,无肛门,属不完善消化系统 肠为末端封闭的盲管,可分支
低等的种类无消化道,进行细胞内消化
3、涡虫的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眼点,耳突,
第七章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1)
4.呼吸和循环
• 涡虫无特殊的呼吸系统和循环器官,依靠体表进行气体 交换,借网状的实质组织增加表面面积,由其中的液 体运送和扩散代谢产物。
5.原肾管排泄
• 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经排泄管由 体背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 无性生殖: • 涡虫除进行有性生殖外,还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横分 裂。 • 淡水及陆地涡虫以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 某些小型涡虫经数次分裂后的个体并不立即分离,彼此 相连形成一个虫体链,当幼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彼 此分离独立生活。
8. 涡虫的再生
• 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将其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几乎都 能再生成一条完整的涡虫;涡虫还能进行切割或移植; • 涡虫的再生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递减; • 涡虫饥饿时可将除神经系统外的内部器官消耗吸收,获得 食物后各器官又可恢复,变成正常的涡虫。
• 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使 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 更广; • 由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
• 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为陆上爬行 生活,因此是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
•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 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 发展有很大意义。 • 中胚层分化为实质组织 (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 • 肌肉层促进了运动机能的发展。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要求: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主要特征: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皮肌囊结构、无体腔,不完全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及生活方式。
一、两侧对称
定义:两侧对称是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也称左右对称,它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适应。
意义: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保护功能(保护色、杆状体)。
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
前端:出现了头部:向前的一端由于经常首先接触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
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
定向运动和主动摄食;
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中漂浮生活水底爬行陆地爬行)
二、中胚层的形成
意义: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1)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减轻了内外胚层某些机能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促使消化系统的发达和排泄系统的形成;
3)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1.猪带绦虫:长2-7米;700-1 000节片 生活史: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寄主:
中间寄主:猪 终末寄主:人 寄生部位:肠
2.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
பைடு நூலகம்
成虫寄生在淡水鱼类的肠中。 此虫首次在广东九江发现,头节具有2个深吸槽故名。 中间寄主:剑水蚤 病鱼恶性贫血,体表黑色素增加,严重感染时,由于肠内充满虫 体,特别是前肠第一盘曲胀大成胃囊状,致使鱼常浮在水面,张 着口,因此此病又称干口病。
背面: 保护
腹面: 运动和摄食 前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重 要条件。
2. 出现中胚层 •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引起了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 化,为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 一步复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 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增强了运动机能,神经和感觉 系统进化 –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排泄 系统的出现 –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 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
生殖系统:
–
涡虫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 种方式。有性生殖雌雄通体。
–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 贮精囊,阴茎,生殖腔;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 卵黄腺,阴道,生殖腔,受精 囊
–
•
涡虫的再生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要求: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主要特征: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皮肌囊结构、无体腔,不完全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及生活方式。
一、两侧对称
定义:两侧对称是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也称左右对称,它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适应。
意义: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保护功能(保护色、杆状体)。
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
前端:出现了头部:向前的一端由于经常首先接触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
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
定向运动和主动摄食;
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中漂浮生活水底爬行陆地爬行)
二、中胚层的形成
意义: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1)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减轻了内外胚层某些机能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促使消化系统的发达和排泄系统的形成;
3)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5)中胚层产生的实质可贮存营养(耐饥饿)和水分(抗干旱)并保护内脏。
扁形动物门最先出现适合于潮湿土壤表层生活的陆生种类。
小结: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特征
1)体制上来看,涡虫具有比水螅更进步的两侧对称体制,相对水螅的辐
射对称而言,两侧对称对扩大动物生活范围有着进步意义;
2)水螅具两胚层而涡虫则出现了水螅所不具有的中胚层,它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意义,使得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强大。
例如,①涡虫具发达的肌肉组织,运动定向等;②另外涡虫具原肾型排泄系统,这是水螅所不具有的;③相对于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而言,涡虫具有较进步的梯形神经系统;④另外,涡虫的生殖系统比水螅更发达。从以上各点均可看出扁形动物相较于腔肠动物无疑是较进化的类群。
三、皮肌囊
定义:中胚层的出现导致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环肌、纵肌、斜肌,它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皮肌囊除有保护
系统的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
皮表皮
肌
囊基膜:非细胞、有弹性。
(体壁)肌肉:纵肌(内)、斜肌(中)、环肌(外)、背腹肌。
实质:中胚层,网状,贮存养分和水分
消化道:内胚层
四、不完全消化系统
不完全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系统较发达,肠管分成多支;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吸虫纲)甚至消失(绦虫纲)。
五、原肾型排泄系统
组成:由排泄管、毛细管和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枝,
许多分枝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枝的未端有管细胞,管细上覆盖有
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
功能:主要: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
其次: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特点:一端通向体外(排泄孔)、另一端为盲端(焰细胞)
焰细胞:它是原肾型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管细胞及帽细胞组成。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地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
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六、梯形神经系统(原始中枢神经系统)
前段开始出现脑的雏形,脑横神经连接
七、生殖与发育
1)有中胚层形成的生殖腺(精巢、卵巢)、生殖腺管道(输卵管、输精管)和附属腺(卵黄腺)等
2)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
3)海产种类:经牟勒氏幼虫期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约15,000种,分三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一、涡虫纲
多自由生活、多海产。代表动物:三角涡虫、土笄蛭涡虫等
一)、涡虫纲的特征:
1、体表具纤毛、腺细胞和杆状体。
2、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
3、具杆状体,供捕食和防御敌害。
4、直接和间接发育(经牟勒氏幼虫期);
螺旋式卵裂(见纽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说明其亲源关系)。二)、涡虫纲的的分类:
依据——以消化系为主、结合统神经系统分2亚纲9-11目
1、无肠目:有口无消化道,细胞内消化。
2、大口虫目:肠管状或囊状。
3、多肠目:肠分很多枝。
4、三肠目:肠分三枝主干。
二、吸虫纲
全营寄主生活,体外寄生体内寄生、兼性寄生专性寄生
一)、吸虫纲的特征华枝睾(或肝片吸虫)
主要特征:寄生、体表具角质膜,具吸附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神经感觉退化,生活史多复杂
1、体表无纤毛、腺细胞和杆状体,出现了兼保护功能及吸收营养物质的外皮层
(原生质的合胞体),并具附着器(如吸盘、吸钩);
外皮层:抵抗寄主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气体交换
2、消化系统趋于退化,神经系统不发达,感官消失,仅某些幼虫阶段可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