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训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A卷

合集下载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A卷 基础巩固)-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A卷 基础巩固)-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A卷·基础巩固(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A.有机物;循环性、全球性B.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无机物;循环性、全球性D.元素;循环性、全球性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C.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C.为解决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5.(2022·全国·高二)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以元素的形式进行的D.稻田除草灭虫能有效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关于下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环境容纳量e点以后,种群数量会始终保持不变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e点上移,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可以选择图中c点对应的时间,作为最佳消灭灰鼠的时间8.(2022·全国·模拟预测)信息传递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管是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是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该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该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A.死亡率降低 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 D.雌牛比例大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的种群数/(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4.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2019最新】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0 Word版含解析

【2019最新】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0 Word版含解析
【答案】A
9.某地区甲、乙两岛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乙岛上6~8月黄鼠狼活动活跃。对两岛上田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52只、58只
B.两岛6月到8月期间田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捕食是6月之后乙岛田鼠数量快速下降的因素之一
D.两岛的田鼠最终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0 Word版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20xx·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小明重复了三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D.图中t1~t2,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解析】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图中c点对应种群数量约为K/2,A项错误;d点时捕捞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又可以使种群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B项正确;该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有K值,并且环境阻力始终存在,C项正确;图中t1~t2,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正确。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1人与环境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1人与环境

课时跟踪练31一、选择题1.(2024·浙江卷)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退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解析: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此类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还会污染环境,A项错误;厨余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B项正确;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沼气,此过程可再生能源,C项正确;分解者可以将禽畜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作为花卉肥料,而释放的CO2可向非生物环境归还碳元素,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D项正确。

答案:A2.(2024·广东茂名二模)藏羚是国家一级爱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物种。

近年来藏羚种群数量渐渐增加,濒危程度连降两级,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爱护联盟由“濒危”降至“近危”。

下图是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变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更的主要因素B.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的规律C.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更不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D.提高诞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解析:滥捕乱猎导致西藏的藏羚群数量削减,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更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据图可知,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的规律,B项正确;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更能直观反映种群生活的现状,C项错误;干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提高诞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

答案:C3.(2024·山东泰安模拟)披碱草是禾本科植物,具有抗寒、耐旱、耐碱、抗风沙等特性,通常是高寒草地的优势种,披碱草养分枝条较多,饲用价值中等偏上,分蘖期时,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抽穗期至始花期收割调制的青干草,家畜亦喜食。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A卷含解析2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A卷含解析2

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 A)第九单元(曲线,λ=t年的种群数量/(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1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2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3B.第4年中期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在增长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分,共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506.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合题目要求的).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A )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 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某种群的数量达到2K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种内斗争最激烈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A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7.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B.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习题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质检卷九 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习题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质检卷九 生物与环境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与环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山东淄博二模)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它与种群的特征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地域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B.某一草原,野兔迁入和迁出直接决定其种群数量C.研究某种鸟的年龄结构能够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在某一地域大量释放绝育后的雄蚊,是通过控制性别比例控制其种群数量2.(山东济宁一模)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C.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D.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3.(山东济宁一模)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形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4.(山东聊城模拟)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的一篇论文透露长江白鲟已灭绝,这意味着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

之后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鲟灭绝与其长期遭受过度捕捞及人类拦河筑坝等行为导致种群规模减小、繁殖困难有关B.十年禁渔不是全水域禁渔,对某些水生生物保护区可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以促进幼鱼生长发育C.禁渔可显著改善长江中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其数量长期呈“J”形曲线增长D.除加强禁渔期执法检查外,还应积极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山东泰安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般常呈均匀分布B.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树林中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迁入率均大于0C.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池塘中不同种类的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山东滨州三模)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群落中各种群的分布以及演变情况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

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第九单元(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 .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2.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 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D .种内斗争最激烈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B .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C .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D .种群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B .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C .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 年的种群数量/(t-1)年的种群数量。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据图分析,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

答案:D2.(2018·郑州模拟)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答案:A3.(2018·青岛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C4.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2024年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九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年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九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九生物与环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探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蚜虫、跳蝻的密度都不适合采纳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获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记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运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密闭培育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形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旁边2.图1和图2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预料种群数量将来变更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①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④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诞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3.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有下图所示的Ⅰ、Ⅱ、Ⅲ三种可能性(不考虑该野生动物的迁入和迁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诞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诞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或没有受到破坏D.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实行就地爱护4.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立体种植(养殖)、桑基鱼塘都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要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可采纳标记重捕法和目测估计法C.依据作物对光需求不同而进行立体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增加农业生态园的物种丰富度,提高其反抗力稳定性5.探讨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探讨,结果如下表所示(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

轮牧区:草地实行围栏轮牧。

过牧区:常年过度放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D.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逝6.某生态系统是由食草动物、草地植物、微生物等及其所在地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2.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l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 550 kJB. 500 kJC. 400 kJD. 100 kJ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4.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5.某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生产者。

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b、c、d,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B.若c>0.2b,则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受到影响C.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b>c>d 且a>b+c+dD.因为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乙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少6.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2020高考生物一轮单元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2020高考生物一轮单元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第九单元(A)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答案】A【解析】跳蝻活动能力弱,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降低,B 正确;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的数量,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D正确。

2.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D.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B【解析】“S”型曲线中,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表现为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由于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故种内斗争最激烈,综上分析,B正确。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B.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C.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D.种群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一般环境条件优越,出生率高,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A正确;年龄金字塔是表示种群各年龄的一种特殊的统计图,可体现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B正确;存活曲线以年龄作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数值为纵坐标绘制,C错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分布型,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D正确。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提能训练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提能训练

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A组一、单选题1.(2024·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料)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是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宠爱高温高湿的环境,一般仅在雨后及夜间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非洲大蜗牛进入我国后将持续呈现“J”形曲线增长B.非洲大蜗牛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C.非洲大蜗牛的种群密度通过诞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料D.调查非洲大蜗牛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进行解析: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非洲大蜗牛进入我国后不会持续呈现“J”形曲线增长,A 错误;分析题意可知,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B错误;确定种群密度变更的干脆因素主要是诞生率和死亡率,而年龄结构可以预料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变更,进而预料种群数量变更趋势,C错误;由于非洲大蜗牛的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非洲大蜗牛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进行,D正确。

故选D。

2.(2024·山东济南统考三模)帽贝主要分布于布满岩石的狭长海岸,涨潮时会脱离岩石在海水中游走并以海藻为食,退潮后再回到原来的岩石上。

科学家统计了某帽贝种群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如下图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退潮时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应接受五点取样法B.帽贝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在A点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帽贝个体大小与种内竞争激烈程度呈负相关,以此实现对种群生物量稳定的调控D.在B点进行渔业捕捞可获得品质较好的最大捕捞量解析:帽贝生活在狭长海岸,其生长环境确定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时应接受等距取样法,而不是五点取样法,A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确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点之后种群的生物量不再变更,并不能说明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帽贝以海藻为食,种内竞争激烈,个体食物来源相对削减,帽贝个体减小,从而制约了种群的生物量,并对种群生物量起到了调控作用,C正确;捕获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值旁边,可以获得种群的持续最大捕获量,D错误。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2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2Word版含解析

9-32(时间:40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每题7 分,共70 分)1. (2018 河·南省名校结盟高三第一次段考)在草原上,拥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球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拥有保护作用。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拥有重要作用B.牛与羊属于初级花费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经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取牛羊同化量的10% ~ 20%D.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分析】蜣螂以牛羊粪便为食,可知蜣螂属于分解者,不参加食品链的构成, A 项错误;牛、羊均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花费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项正确;粪便中的能量是牛羊未同化的能量,蜣螂以粪便为食,所以其不可以获取牛羊同化的能量, C 项错误;同一时间内齐集在必定地区中各样生物种群的会合,叫作群落,所以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D 项错误。

【答案】B2. (2018 ·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河)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防治害虫可提升生产者和花费者之间的能量传达效率【分析】在食品链中,经过防治害虫只好提升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可以提升能量传达效率, A 错误。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达能够调整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B 正确。

该稻田中的四种生物,水稻和稗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卷叶螟属于第二营养级,拟水狼蛛是第三营养级, C 正确。

除掉稗草,水稻少了竞争者,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添, D 正确。

【答案】A3.(2018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检测)如图表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仅指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达过程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C.图中的 A 代表呼吸作用消散的热能D.分解者可利用所有营养级供应的能量【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的输入、传达、转变和消散过程,A 错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达效率为10%~ 20%,B正确;图中的 A 代表呼吸作用消散的热能, C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各个营养级供应的, D 正确。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1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1Word版含解析

9-31(时间:40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每题7 分,共70 分)1. (2018·江省选考十校结盟高三适应性考试浙)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甲和物种乙()的关系,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反应调理可在物种甲和物种乙之间发挥作用【分析】据图剖析,甲先增添先减少,为被捕食者,乙后增添后减少,为捕食者,两者之间数目变化的调理属于负反应调理, A 正确;依据以上剖析可知,二者为捕食关系,在进化过程中二者互为选择要素, B 正确;能量流动拥有单向传达的特色,即能量只好由甲传到乙, C 正确;物质在食品链中是单向传达的,只有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循环,D 错误。

【答案】D2. (2018浙·江省选考十校结盟高三适应性考试)热带雨林的鸟类种类多于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A .垂直构造不一样B.时间构造不一样C.水平构造不一样D.群落演替不一样【分析】与草原对比,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种类众多,营养构造复杂,在垂直构造上具有显然的分层现象,为多种鸟类供给了丰富的食品和栖息场所,所以热带雨林的鸟类种类多于草原,应选 A 。

【答案】A3. (2018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三年级考试)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品的分布,有关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散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构造B.此图表示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淆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批死亡,鲢鱼数目在短时间会增添【分析】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散布呈显然的分层现象,表现为群落的垂直构造, A 错误;四大家鱼之间没有食品关系,不会表现为能量流动上的关系, B 错误;鲢鱼和鳙鱼有共同的食品,青鱼和草鱼有共同的食品,混淆放养时存在竞争关系, C 错误;鲢鱼和浮游动物均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动物大批死亡,则鲢鱼获取更多的食品,短时间内数目增添,D 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该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该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A.死亡率降低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D.雌牛比例大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的种群数/(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4.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2.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种内斗争最激烈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B.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C.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D.种群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C.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的种群数量/(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中期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在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6.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7.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8.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10.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C.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低1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鹰的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B.该食物网只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D.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13.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15.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下数据(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只含有一条食物链B.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62.8J/cm2·aC.“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上图箭头“微量”中16.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B.消费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17.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大量投放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关系的方法,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化学杀藻剂可使物种的多样性增加B.河流中动物和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和物质循环C.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可减少水华发生D.蓝藻等植物可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18.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光来寻找配偶的。

有一种萤火虫雄萤到处飞来飞去,但严格地每隔8 s发光一次,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以发光相应答,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但总是在雄萤发光后才发光。

据研究,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同,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萤火虫的发光属于行为信息B.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D.萤火虫发光是由ATP水解导致的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升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在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以免因竞争加剧而造成减产D.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20.有关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温度的限制,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B.流经苔原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C.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的条件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D.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21.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流经人工养殖鱼塘的总能量大于鱼塘内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2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存环境破坏和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B.自然保护区有科研、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地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C.臭氧层的破坏会引起人类免疫能力减退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分子吸收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引起25.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生态学家高斯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培养条件相同,且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为 ______________ 型,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第8天时比第4天时有所 __(填“增加”或“降低”)。

图中的K1_____________(填“>”、“=”或“<”)K2。

(2)根据图B可知,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以表现为____,除此外还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3)高斯混合培养实验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都以一种杆菌为食,大草履虫因竞争排除而死亡。

某林区的猫头鹰和老鹰都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可是它们都生存了下来。

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答出两点)。

27.(16分)下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3(1)群落的演替过程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代的过程,据图甲分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期间一般会发生生物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