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内容摘要】
科学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握“观察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二是关注“误差点”,在关注误差中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三是谨防“干扰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四是找准“解释点”,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五是凸现“交锋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观察误差干扰
【正文】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杂乱众多的客观信息,只注重其表现而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关注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外显学习活动的兴奋度、热闹度,更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达成历程。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握“观察点”。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简单地说,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但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停留在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观察点,培养学生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上,筛选掉那些无用及无关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根据?”“证据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由目标指引,是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是适合小学生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论文:关注学生有效探究的四个“关键点”
关注学生有效探究的四个“关键点”
摘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有效的科学探究应该主要关注其中的四个“关键点”:有效探究的“起点”——关注心理,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有效探究的“支点”——关注环境,创造学生喜爱的探究情境;有效探究的“焦点”——关注提问,筛选学生合适的探究问题;有效探究的“终点”——关注效果,着力学生实际的探究运用。有效的科学探究,应关注课堂细节,以关键点为引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关注有效探究科学关键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何谓探究?《课程标准解读》中探究是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牛津词典》中探究是指“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可以说,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过程。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探究过程表面上很成功,但课后一些学生还是不知道学了什么,学生在探究时对所进行的探究活动没有多少收获,很多时候结果竟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还没有注意到探究活动的价值,没有注意到使学生的思维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没有动起来,就不是真正的动起来。
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有效的科学探究应该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有效探究的“起点”——关注心理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关键点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关键点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
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五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教
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
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实践任务、开展游戏化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
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和欲望。
关键点二: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能力
学习目标设定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设定学习目标,
明确要达到的成果和学习进程。通过教授目标设定的方法和技巧,培
养学生的自我规划和目标实现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学习方向。
关键点三: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帮
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学习方法,包括阅读理解、思维导图、归纳总
结等。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技能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
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方
法和策略应用能力。
关键点四: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促
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共享。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图书馆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渠
道和机会。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锻炼
计算教学要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要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陷入了“忽左忽右”的怪圈。课改前,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计算结果,计算教学机械呆板、缺乏生气;课改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又过于片面,操作仅作为形式化的方式,交流仅表现在展示的层面,在形式化的追求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在计算教学中摒弃浮华,真正让学生在经历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下面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1关注情境创设,让学生思之有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此,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进入计算教学的课堂,会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会产生思考的兴趣。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特别喜欢买水果。瞧,我昨天买了这样一些水果:芒果1.25千克,9.05元;桃子,2.7千克,35.85元;香蕉,3.21千克,8.4元;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出如下三个问题,列出算式:①芒果和香蕉一共买多少千克?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的五个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的五个
技巧
小学一年级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发展逻辑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将介绍五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的技巧。
一、培养观察力和思维力
观察力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这样的观察和总结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归纳和分类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思维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和图形的规律来培养逻辑思维。例如,学生可以观察一组数字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进而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学会抽象和概括
抽象和概括是逻辑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需要将具体的事物和问题进行抽象,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和共性,然后进行概括和推理。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当学生学习加法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算式,
如3+2=5,进行抽象,总结出“两个数相加得到另一个数”的规律。这样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运用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演绎,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得出结论。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的结果,如已知“1+2+3+4=10”,可以推导出“1+2+3+4+5=15”。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抓住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时,发现许多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自然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一位老师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自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自然事物。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自然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
如何做一个能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好老师
如何做一个能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好老师
如何做一个能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好老师
【教育杂谈】
提到“思维”就会联想到“思想”、“思路”,对学生而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升华到思想,有了思想,学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想和能力的基础所在。我们希望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会学习,但是我们灌输的多,培养的少。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形象、准确、敏捷的思维习惯是学生提高能力,完成高效学习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1.教师的亲和力是学生开动脑筋的发酵粉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起、维持和促进者,所以教师的亲和力能够引起、维持并能促进学生思维开发,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在学习过程管理、教学内容的呈现、学法指导、反馈和强化、作业布置等方面方可见和学生互动程度之高。亲和力就是一剂发酵粉。内在的学习动机来自于有机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教师的亲和力会产生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反映出他与他人的关系是和谐的,这些都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有人讲:师生关系第一,学习知识第二。不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学生的思维习惯就很难生成。
2、创设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等结合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而逐渐形成思维习惯。
也可以用视频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发学习动机,生成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
以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语言教学,甚至只重“教”而不重“学”,忽视学习主体的思维发展。
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思维方法的训练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
教师已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对思维训练做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如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灵感的火花,进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极
大地丰富了语文思维训练的方法。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见证课改历程,参与课改研究,笔者
从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方面亦进行了一些摸索,现总结几点如下:
一、激励性评价,开启思维积极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
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教师善意的微笑、轻轻的点头、认真
的倾听、略带惊讶的神色、责备的眼光,都会对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产生影响。富含激励性的
评价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愉悦、自信的心态之中,有利于学生内在潜力
的激发和思维的活跃。如:“说得多好啊!既准确又严密。”“你的想法太好了,真是个聪明的
孩子!”在褒扬中学生不自觉焕发出自信的神采。当然,有时学生的回答是不合适的,此时更需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不能以当头棒喝扼杀其思维的幼苗:“你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再读读书,老师相信你还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评价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获得继续探究的动力。
二、实质性评价,提高思维有效性
在许多课上我们经常听到:“你真聪明!”“真棒!”“太好了!”这样流于表象的过分热情的表
扬式评点,却缺少让学生知道自己所以被称赞的实质性评点。而只有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使
疑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
疑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
疑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
没有疑问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交流。在知识技能上,离开了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所谓的学习就是无根之源,没有生命的张力,即无法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其根就是内在的学习思维,有多丰富的根系就意味有多强大的生命张力。
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喜欢设置疑问。一堂课中,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内容全部赤裸裸地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记。甚至有些教师还特别贴心,已经预想到了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堂上也全部把疑问的答案说出来,写出来。看似和谐、顺利、成功,实则是非常失败的课堂教学。疑问,意味着要去思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脱离了这个过程,这课堂教学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了。没有思考,学生的学习思维无法得到锻炼,更不用说其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教学很难促成学生的思维的成长,也怪不得我们很多学生在学校中越学越痛苦,也越难学,也越学越差,连起初刚进校园的带有信心、兴趣的学习欲望都一步一步被扼杀掉。
思维的根源在于疑问。有疑问了,才有去思考的可能性。人的大脑思维就是靠思考来得以锻炼的。人在青少年阶段是大脑成长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一个阶段其大脑思维没有很好的锻炼,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大脑思维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基地。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与发展,而我们教师能否很好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促进其成长与发展,就在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是探索思维根源的关键所在。这些疑问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双翅膀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双翅膀
思维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它如同一对翅膀,可以让我们飞向未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滞
留在记忆和重复的层面,缺乏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应该给学生的思维插上
一双翅膀,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开拓和提升。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好奇心是思维的源泉,是学
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主动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科学展、探究
活动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实践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会让
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难以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打破学
科的局限,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融合和交叉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学校
可以组织“探索未知”的综合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提升他们
的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础,是
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重要能力。学校可以在课堂中加入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进行推理
游戏、解决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校
也可以通过开设逻辑思维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提升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进程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进程
在提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尽情猜想,然后动
手验证(课前学生自己剪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没有方格、也没有标上高)。
汇报时——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底高。(然后介绍了自己的验证方法:
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的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生2:我也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底東高。(然后介绍了他的验证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上边端点引的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生3:我没能猜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是这样来求的——他将平行四边形
纸片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然后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4: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宽。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可以转化成
长方形。
......
学生展示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一一评价,着重解决第一
二、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都要沿着高剪。
在评价第四种方法时,教师说:“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请这位同
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4:我用四支铅笔搭成一个长方形,再轻轻一推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
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长乘宽。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他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邻的这两条边的乘积。(发言的同学满脸自豪)现在,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同意的只有五位,绝
大多数不同意)哪位来说说为什么不同意?
生5:(指着图)钟过来以后,这条边短了。(看得出同学们没有认可)
师:现在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拿出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这四
学生评价量表旨在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观。
学生评价量表旨在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观。
学生评价量表的设计理念和目标非常明确,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观念。这种量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学生评价量表的一些关键点:
1. 多元化评价:评价量表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学术成绩、技能、参与度、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这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 反思性学习:量表中的问题或评价项目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策略。
3. 实事求是:评价量表应鼓励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不夸大也不缩小,培养他们诚实的品质。
4. 客观公正:评价时应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为此,量表的设计应尽量具体、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5. 动态发展: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评价量表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评价始终与学生的发展同步。
6. 反馈与指导:量表的结果不仅应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还应当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7. 促进自我管理:通过定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8.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评价量表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9. 强调过程与结果:除了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评价量表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关键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关键点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有一些关键点是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注意的。
一、发展幼儿感性思维
在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中,感性思维是首要的。孩子通过感知、观察和实践等方式,建立起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例如,让幼儿参加各类启发性游戏,进行触摸、闻、尝等感官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感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观察力和注意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游戏和讲解,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和留意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对比,培养对细节的敏感度和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三、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逻辑思维,幼儿能够理解因果关系、推理判断,并进行问题解决。在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启发幼儿思考问
题的原因和结果,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同时,提供一些适龄的益智游戏和智力拓展活动,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
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思维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提供丰富的故事、绘本、玩具等资源,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同时,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表空间。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教学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
课堂的教学思考
【摘要】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仍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停留在内容的讲授上,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堂缺乏拓宽学生思维的训练。在精读课文中实施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维核心问题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
《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思维的阐述有六个地方。其中,课标在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构建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炼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使思维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一、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概念界定
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是指借助阅读文本,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2】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思维的发展,实现从一个状态向某一个状态的转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训练题目,通过在课堂实践中让学习者学会思考,或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全程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思想的人”。
二、实施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呢?
1.制定教学目标,凸显思维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在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在制定目标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其中有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业
表现,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那么,如何促进学生
的思维发展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
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思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
的阅读活动来引导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定期组织书展、阅
读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优秀的作品接触,并与他人分享自
己的阅读体验。同时,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图书馆或者阅读角,为学
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其次,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教育。思辨性教育是培养学生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学校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案例、组织辩论赛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观点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
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除了阅读和思辨,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例如,在理科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项目,让学
生动手去实践和探索。在艺术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竞
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
除了课堂教育之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他们
的思维发展。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激发他们
对社会的思考。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
生近距离地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践中,学生将面临各种
学生思维能力的期末评语
学生思维能力的期末评语
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创造等方面。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
个人成长。以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期末评语。
一、分析思维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逐步拆解、分析和辩证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该生能够迅速捕捉问题的关键点,对问题进行细致的
分析与解答。他/她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能
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而准确地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结论。该生
在团队合作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
解决困难。
二、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提出新颖、有创意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该生在学习中常常能够独立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够
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他/她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将
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创新的想法。这种创造性思维也体
现在他/她对艺术、文学等的理解和表达上,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和形式,展示独特的艺术才能。
三、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该生有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主动提出质疑和异议,并能够
通过比较、论证等方式深入分析问题的核心。他/她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能够做到客观、全面的评价。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使得该生在辩论、论文写作等方面表现出色。
四、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类比和联想的能力。该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关联,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他/她善于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的应用扩展到实际生活中。该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有助于他/她解决问题时开阔思路,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内容摘要】
科学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握“观察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二是关注“误差点”,在关注误差中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三是谨防“干扰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四是找准“解释点”,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五是凸现“交锋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观察误差干扰
【正文】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杂乱众多的客观信息,只注重其表现而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关注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外显学习活动的兴奋度、热闹度,更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达成历程。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握“观察点”。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简单地说,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但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停留在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观察点,培养学生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上,筛选掉那些无用及无关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根据?”“证据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由目标指引,是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是适合小学生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也就是寻找验证自己假说的证据。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如《矿物的观察、描述》一课,针对学生的经验基础,教师进行了充分、必要、具体的引导。(1)怎样观察矿物的光泽: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表面,观察矿物反射光、透过光的能力;(2)怎样描述观察结果:教师让学生观察金属、玻璃、蜡
烛在光照射下的不同情况,运用比较迁移的方法描述矿物反射光、透光的不同。
二、关注“误差点”。
在科学课中,我们的观察资料就是学生经历了实证过程获得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客观信息。观察越细致,记录越准确,科学结论越容易被重复验证。可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验误差的存在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实验器材的因素,有实验过程中的外在人为因素,事实上就是科学家做实验也存在误差。既然是事实,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去一味回避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作为教师就要关注误差、积极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对学生富有挑战性、有真实收获的课堂。
如像《测量物体的温度》这样的课,学生的记录是不难的,难的是记录的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汇报水的不同温度时,当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特别是和全班同学的观察记录有很大出入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地分析。分析的切入点有很多,如你们小组是怎么确定最后实验数据的,分析造成各组数据差异的不同原因等。教师还可以让误差很大的小组同学上讲台重新演示一下刚才的测量过程,让大家当评委,说说他们做得怎么样。这样的效果是综合性的,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再如在教学《摆的快慢》一课时,各组在汇报“摆的快慢和摆幅的关系时”,有好几个组出现了这样的数据。
大。那么误差是从哪里来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非常必要而且很有价值,学生会在讨论中深刻得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严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紧接着追问“那么怎样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误差减到最小呢?”学生便会意识到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调以及重复求证等因素的必要性,在无意中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有对比数据的潜在意识,认识到数据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作为科学教师一定要关注误差,加强对验证过程的指导,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在验证过程的指导中,教师务必要掌握好指导的度,不可过分牵制又不能太过放任自流,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层次性。针对刚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一定要指导到位。至于高段学生,实验和观测的要求相对来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既完全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指导以弥补学生行为及认知的缺失。
三、谨防“干扰点”。
请看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时第四小组实验记录单:
第4这显然与实验现象不符,而另外2次实验数据是符合实验现象的,可他们却偏偏选择了有误差的一组数据作为最后结果。分析原因,原来孩子们在获取实证的过程中,更多的主观心理因素主宰了他们的行为,导致他们并未很好的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取舍和分析。第4小组在猜测时认为:水的流速是均速的,他们需要“符合猜测依据”的证据。在这种期望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毫不犹豫的按照期望得出结论,这三组数据中恰巧有一组符合了他们的心理倾向,他们的行为倾向也受其制约,促使他们做了这样的选择。
首先可以肯定这是学生实验存在误差的直接影响,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在“有误差的幌子下”,是学生的期望心理直接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判断。由此看来,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课堂教学俨然已不能之停留在客观表象上,作为教师一定要谨防这样的“干扰点”,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遵循逻辑,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把握儿童的学习心理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四、找准“解释点”。
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规范的实验,形象的记录让学生获取了大量真实的数据。有了数据,就有了比较,就有了发现。但是我们知道科学解释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与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独立进行的,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对于高段学生,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教师科学独特的指导在这里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直观形象的信息处理图表,通过多种形式的概念图表等有用的工具,进行加工整理,如唯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状图等。绘制全班的记录汇总表,让学生从中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对信息进行分类比较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六上《杠杆的科学》中的“研究杠杆记录表”,如何整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让学生归类:省力的情况有几种;费力的情况有几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几种;经过归类,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规律:在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要比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的时候省力。同样的方法学生便能归类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得出规律。总之,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找准了恰当的方法,便能找准科学规律。
五、凸现“交锋点”。
课堂中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段常常是生生间、师生间信息交锋点。如在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