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实践及我国的发展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7月第27卷第3期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 o f Jiangsu U n i versity(H i gher Educati on S t udy Editi on)

Ju.l2005

V o.l27N o.3个性化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实践

及我国的发展选择

孟 祥 林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效果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话题。个性化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存在深远影响。美俄等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培养个性思维,使得个性化教育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这种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我国应该通过发展研究型教育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研究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03X(2005)03-0015-05

一、国外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进展

(一)理论研究和发展阶段

目前个性化教育是教育问题研究的热点,研究中关于该问题的解释往往与创造力结合在一起,认为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是在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或者多种心理过程。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对基于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创造力问题进行了深刻解释,认为创造力是基于个性的充分发挥,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俄罗斯教育专家A N萨维科夫通过大量研究表明: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的主动性是学生在解决各种教学和研究任务时的独立性表现,是探索必择其一的解决途径和深入研究或按另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动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亲自参加研究的实践比复制性掌握知识更重要。以往大多数教学活动是作为掌握已发现的规律、规则、原理的复制活动而进行的。其本质是个体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依赖于个体过去的经验丰富和多样化,也就是依赖于个人知识的数量。 教学中不能接受保守主义。这个要求是由创造性个性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保守主义同创造性是不能并存的。 把个体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同集体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深入研究所要学习的题目。实现这个原则必须以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能力从事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 学习活动的高度独立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不可分割的。 培养竞争意识。在各种竞争中获得胜利和失败的经验,形成个人关于自己的可能性的概念, 领袖 可能性的实现。对 领袖 地位的向往是同竞争意识紧密相连的。必须鼓励建立在积极的正面动机基础上的 领袖 表现。

美国充分重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始于50年代,原因是苏联的卫星上天,使得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的优势受到威胁。 全美科学教育理事会 于1989年发表了题为 美国人应有的科学素养 (中译本为 普及科学 美国2061计划 )的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科技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着眼全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突出技术教育;2061计划分为设计教育改革的框架、提供可供选择的课堂模式以及在全美推广等几个阶段,实际上这是一份培养和造就

收稿日期:2005-06-09

作者简介:孟祥林(1969-),男,河北保定人,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

15

高素质、有个性、创造性人才的宣言。

二战之后,日本随着国内实行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作为教育民主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日本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国内民主改革的实际情况和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死板性、闭塞性等问题,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日本80年代初提出要重视创造性研究,并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日本的教育国策而确定下来。日本的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个人差异和不尊重选择。1987年,日本提出全面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实现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重视个性,实现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的时代变化的教育 。日本于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 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 认为,应该把轻松愉快、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同时把精选内容、精简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基本内容包括:首先,在教育的目的上,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日本专家认为,个性不仅仅包含每个人的个性这种狭隘的意义,它还包括家庭、学校、地区、企业、国有文化和时代的个性等。这里强调的个性,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扩大选择的自由和各自的特色。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要求具有鲜明的个性,善于独立思考,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对于家庭、学校、企业、地区、国家来说,则要求灵活、独立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要求一个模式,千篇一律。

追溯个性化教育的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1869~1907: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F Ga lton)于1869年出版了 遗传与天才 这部著作。公布了其所研究的977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这是国际上最早对 个性化 进行研究的系统资料,这一阶段的文献大多是从理论上对创造力问题进行研究,还没有介入实验,主要强调了个性化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2)1908 ~1930:1908年弗洛伊德(S Freud)出版了 诗人与白日梦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JW allas)出版了 思维的艺术 ,这是该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其特点是采用传统理论,采用哲学思辨方法研究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作为人格和个性的表现,从而从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研究;(3)1931~1950:该阶段的代表著作有克劳福德(C lauforde)的 创造性思维方法 和维特墨(M W eithei m er)的 创造性思维 等。(4)1950~1970:该阶段以吉尔福特(G Gu iford)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的一次题为 创造性 的讲演为起点,此后,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获得了积极的开展,论文、著作大量增加。

(5)70年代后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探索富有创造力的人究竟有什么特点,如梅肯诺(M ack i n non)在1960年曾分析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和创造力较差的建筑师在个性、心理上的差异;其二,是探索富有创造力的智力过程,如德拉斯在70年代用分析事物不同功用、形似性测试等方法测定儿童的发散思维过程。

(二)西方国家关于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方法

1.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依据。美俄两国的实践证明,必须把改变教学活动的数量参数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质的改变结合起来,同时注意教学活动的最大个别化才是最有效的。美国学者H A帕索乌提出制定符合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展学生有效思维技能和技巧;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学生养成和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以及对自然界的理解。同样,美国依利诺依州立大学在制定创新教育的教学大纲方面特别作出如下规定:熟悉和了解那些通常在旧教学大纲中没有的教材;奖励学生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教学过程的实施应当按照学生的认识需求;强调多种形态的活动和高度抽象的思维过程;对于学习中所用材料、时间和设备要有更大的思维灵活性;对在解决问题中的独立性和目的性要有比较高的要求;为获得 领袖 地位和表现 领袖 的能力提供广泛的机会;培养分析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和感情的能力;为扩大知识基础和发展语言能力建立有效的先决条件。美国心智发展学者、哲学博士约翰 钱斐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5种方法:对创造性的环境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开发脑力资源最佳状态;采取措施促使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为创造性思想的酝酿留出时间;当创造性思想一出现就要及时抓住它们,并进行跟踪。

2.培养个性化思维能力

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和教育专家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