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环境 提升训练7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3大气运动与天气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3大气运动与天气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读图完
(2) 据图中信息描述①②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成因。 (3) 分析该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17.
(17 分 ) 根据材料和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回答下列问题。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材料 :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 9 月份 , 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
③地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b 为上升气流
C.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d 为上升气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1.B 2.D 解析 : 第 1 题 , 读图Ⅱ可知 , 甲地气压差大 , 乙地气压差小 , 那么只有当甲 地近地面是高压 , 高空是低压 , 而乙地近地面是低压 , 高空是高压 , 符合题意。 故甲地气流下沉 , 乙地气流上升。 第 2 题 , 依据上题 , 甲地气压高 , 温度低 , 气流下沉 , 近地面形成高压 , 而乙地气 流上升。 a、c 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发生变化 , 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 , 因此 a、c 两地的 风向不能确定。 3.C 解析 : ①为准静止锋 , 形成于春末夏初 ; ②海洋上形成高压 , 为夏季 ; ③冷锋势力强 大, 为冬季 ; ④在东南沿海形成台风 , 为夏秋季节。 4~5.4.B 5.B 解析 : 第 4 题 , 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 , 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 昆明准静止 锋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第 5 题, 昆明夏季凉爽主要受地形影响 , 贵阳冬季阴冷是因为多锋面雨 且位于冷气团一侧 , 暖湿气流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6.D 解析 :20 米高空 , 海上与陆地风速相差最大 , 约为 2 米 / 秒。 7~8.7.D 8.A 解析 : 第 7 题 , 分析图中气温与降水量可知 , 甲为热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 丁为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 由此判断 D项正确。第 8 题 , 当温带季风气候处于少雨季节时 , 为 北半球冬季 , 地中海沿岸在西风带的控制下 , 温和多雨。 9~10.9.C 10.A 解析 : 第 9 题 , 在气温年较差的等值线分布图中 , 等值线越密集变化梯 度越大 , 等值线越稀疏变化梯度越小。第 10 题 , 大陆性气候强的地区 , 夏季温度高 , 冬季温度 低, 年较差大。 11~13.11.B 12.B 13.B 解析 : 第 11 题 , 我国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 , 这是因为受单一 的反气旋控制。第 12 题 , 甲处等温线受大兴安岭影响 , 基本与该山脉走向一致。第 13 题 , 每 年冬半年乙处多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 , 阴雨天气较多。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

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1.C 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

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

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

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2129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表中信息显示()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3.D 4.C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 ℃,未降到5 ℃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20最新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环境专题训练(考试专用)

2020最新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环境专题训练(考试专用)

专题训练三大气环境(2018浙江绍兴1月高一期末)大气呈现“上热下冷(图中②,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时,称之为逆温现象。

结合右图,完成第1~2题。

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答案1.B 2.B解析第1题,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而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故选B项。

第2题,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当逆温出现时,大气层结稳定,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导致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

故选B 项。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气旋B.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D.反气旋4.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B.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C.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D.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近地面和高空由气温差异形成的大气运动,即热力环流。

第4题,近地面气温低则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压较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

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B.③处比①处气温高C.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D.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答案5.C 6.C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高空②处为高压,对应近地面①处为低压,高空④处为低压,对应近地面③处为高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因此,③处气压最高。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五年高考考点1大气环流(2022广东,9,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 以北地区1979 —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频数(次)=20~40 —40~80 —80~120 =120~160 —160~200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 A(202 1浙江 1 月选考,11—12, 4分)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 ) 蔬甲垂真气流水平气流乙章jm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答案 C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B(2020 浙江1月选考,10,2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4.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 C(2020浙江1月选考,25,3分)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

T1、T₂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

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 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 为T₁与T₂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题。

1月5.1 月亚欧大陆45°N 以北,△T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7月( )(2020 江苏单科,8,2 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 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高中 地理 专题三 大气环境

高中 地理 专题三 大气环境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步骤两作用、温室原理运用二、热力环流和风(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特点、成因、对应自然带:五、气温、降水:全球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六、常见的天气系统:答题模板一、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地图P291.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等的扩散、从而加剧大气污染。

2.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不便人们出行。

3.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但如果出现在高空,大气稳定、减小颠簸,利于飞机飞行。

4.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其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二、谷中多夜雨、多雾、多逆温的原因:三、气温、降水:分析描述/比较特点、影响因素提升练习右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 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图甲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3.图甲中甲处风向可能是()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4.图乙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A A 地B B 地C C 地D D地专题三大气环境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5.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0一6时B6一12时C12一18时D18一24时6.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7.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2020-2021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环境 提升训练10 气候判读与综合应用

2020-2021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环境 提升训练10 气候判读与综合应用

提升训练10 气候判读与综合应用图1是40°N的部分区域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图2是图1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图1四地中最符合图2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D 2.D解析第1题,据40°N的部分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该剖面位于亚洲东部,读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大,且最低气温在0 ℃以下,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第2题,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日本本州岛北部的日本海沿岸地区,冬季,西北季风受到日本海的增湿作用,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比较丰富的降水;夏季,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故④地符合图2情况。

(2018浙江11月选考,13~14)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第3~4题。

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D.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3.B 4.D解析第3题,考查气候特征。

据图可知,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为地中海气候,经过对比可知,1月降水甲比乙少,7月气温甲比乙高,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大,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故选B 项。

第4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据图可知,乙为地中海气候,1月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1月受盛行西风的控制,故选D项。

墨西哥是双国花的国家。

第一国花是仙人掌;第二国花是大丽菊,喜阳喜湿。

读图,完成第5题。

5.双国花反映了墨西哥( )A.气温南北差异突出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量季节差异小D.降水量空间差异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双国花中仙人掌耐干旱炎热,大丽菊喜阳喜湿,反映了墨西哥降水空间差异大的特点。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和风压带局部示意图。

完成1~2题。

1、若乙地气压成因为热力原因,则Q处盛行(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2、若乙地处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则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为( )A.甲与PB.乙与PC.乙与QD.丙与Q解析第1题,观察图示,乙处气流上升,是低气压带。

如果是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带,则乙处一定是“赤道低气压带”,则P是东北信风带,Q是东南信风带,故选D。

第2题,若乙地处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则乙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判断出P是极地东风带,Q是中纬西风带,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故选D。

答案 1.D 2.D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

下表为2018年9月内蒙古东北部某地的连续四日的天气资料。

完成3~4题。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 6日16 5 多云 北风 7日12 -3 小雨 北风 8日10 -3 晴 西北风 9日 14 1 多云 西风3、导致该地9月8日出现霜冻的是( )A.冷锋B.冷气团C.低压D.气旋4、表格中9月8日出现霜冻的原因与图中有关的是( )A.甲减弱B.乙增加C.丙减弱D.丁增加解析 第3题,根据表格中的天气资料,从6日到8日气温下降,吹偏北风,霜冻发生在晴天的凌晨。

8日是晴天,夜晚的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是由于冷气团影响。

第4题,晴天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返还地面的热量少,近地面气温下降幅度大。

观察图示,箭头丙是大气逆辐射,C 正确。

答案3。

B 4.C5、下图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7月9、10日的日变化状况。

若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则( )A.9日阴天,10日晴天B.9日晴天,10日阴天C.9日阴天,10日雨天D.9日晴天,10日雨天解析图中信息显示,10日水温的昼夜变化远大于9日,10日白天温度更高,为晴朗天气,9日昼夜温差小,为阴天。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地形变是由于地质作用,地表产生变形的现象。

地形变速率是每年地表变形的幅度。

读我国区域地形变速率(mm/a)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地地形变速率的主导因素是 ( )A.流水侵蚀B.板块运动C.火山喷发D.风力沉积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乙地 ( )A.属于盆地地形B.岩层坚硬C.地表起伏大D.植被覆盖率高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呈上升趋势,结合其所在位置可以判断其位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导致该地地势抬升。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虚线,且数值较大,则可以判断该地地面沉降较为明显,对于该地来说,岩层坚硬和植被覆盖率高会使得地表不易被侵蚀,而从图上信息看,地形无从判断;地表起伏大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地面沉降。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C.3D.4解析:3选B,4选B。

第3题,乙为断层构造,其形成后,发生岩浆侵入,而甲层覆盖在丙层之上,说明甲是最后沉积形成的。

第4题,侵蚀面与其下岩层并不平行,说明下面的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褶皱构造,在图中可发现两处这种情况,说明形成褶皱的次数为2。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回答5--6题。

5.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5选C,6选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高考地理大气复习练习

高考地理大气复习练习

高考地理大气复习练习一、考纲要求内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样规律。

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季风环流。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刻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中国降水的阻碍。

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要紧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

青藏高原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难的危害及防备。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缘故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二、重要内容回忆(一)、应明白得的差不多概念天气气候季风锋面气旋反气旋气象灾难台风气候资源(二)、应把握的基础知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热力环流的形成风的形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大气环境问题(三)、应明白得和运用的差不多规律和原理1、差不多规律:气温分布的一样规律气温的变化规律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中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一样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分布的一样规律气候类型判读的一样规律2、差不多原理:热量平稳的差不多原理大气运动的差不多原理降水形成的差不多原理。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大气环境 过关练3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大气环境  过关练3

过关练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经典高考题]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经典高考题]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2~4题。

2.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3.三个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4.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观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甲站—乙站—丙站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D.乙站—丙站—甲站[经典高考题]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上升B.乙:动力原因上升C.甲:热力原因下沉D.乙:热力原因下沉8.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甘蔗B.葡萄C.香蕉D.牧草[经典高考题]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

2021届高三地理新高考版总复习考点规范练7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2021届高三地理新高考版总复习考点规范练7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考点规范练7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一、选择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最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是()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0 ℃大气层高度是大气探测的一个重要特性层,较少受到测场环境的影响,研究其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下图为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的10年平均曲线与天山山区河流径流量10年平均曲线的组合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与冬季相比,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
A.较低
B.较高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别
4.1970—1990年,天山山区夏季平均气温约()
A.上升了0.33 ℃
B.下降了0.33 ℃
C.上升了0.22 ℃
D.下降了0.22 ℃
5.由图可知,天山山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湖泊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7.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2021-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作业卷十 大气专题3(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作业卷十 大气专题3(含解析)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卷十大气专题3(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图4,回答以下2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降水量数值为300mmB.①地降水量数值为200mmC.①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受山地抬升作用多地形雨D.①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2.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B. 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年际变化大C. 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多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D. 以牧业生产为主,灌溉农业发达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以下3题。

3.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如果戊区域该日昼夜温差很大,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 ,A.1002.5 hPaB.1005 hPaC. 1007.5 hPaD. 1010 bPa5.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正向北移动,则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一带温和少雨 B.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C.我国北方多风沙危害 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以下2题。

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A.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气温降低,刮风下雨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图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8-9题。

1.2.2.3.3.1.2.3.2.2.2.3.4.4.风速3.山脉图甲8.甲地的风速数值可能为A.2.0 B.2.3C.2.6 D.3.19.影响辽宁省风速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B.海陆位置C.海陆轮廓D.纬度位置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和气候(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和气候(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环流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夏季与冬季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区)主要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山高原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冬季小于0 ℃,可判断该地位于温带,D项错误;根据夏季最高气温约15 ℃,判断不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气温高,A、C 两项错误;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能是地势高的原因,所以是高山高原气候,B项正确。

2.与冬季相比,影响夏季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因素( )A.地面状况 B.地形C.正午太阳高度 D.天气状况答案:D解析:图示区是某一地点,夏季与冬季的地面状况差异不大,地形也不会改变,对气温日较差大小影响不大,A、B项错误;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受其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因此C项错误;夏季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较多,大气保温效应和削弱作用比冬季强,所以气温日较差比冬季小些,D项正确。

如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答案:B解析: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①为热力上升过程、②为高空西风、③为动力下沉过程、④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

4.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答案:C解析:③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停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5--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造成的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1.A 2.C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大气层距地面的高度可知该大气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 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故选A。

第4题,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大气层的温差约为50 ℃。

答案:3.A 4.D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6.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3)地球上的大气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分布于()A.①B.②C.③D.④2.关于图中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B.适宜飞机飞行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完成下面小题。

3.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低压槽B.高压脊C.冷锋D.暖锋4.此时乙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C.连续性降水D.风力减小伊兹密尔是土耳其伊兹密尔省省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远多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440mm的年平均降水量。

2020年某月,持续一夜的强降雨(约占年降水量的18%),导致了该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伊兹密尔市位置,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伊兹密尔地区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出现在()A.2月B.6月C.8月D.10月7.造成伊兹密尔和尼科西亚降水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沿岸洋流不同C.西风带控制时间不同D.地势起伏差别大为了研究大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和城市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人员从不同途径获得了各种研究数据,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印度德里1991~201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数据(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遥感(RS)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虚拟现实(VR)D.地理信息系统(GIS)9.关于印度德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②绿地面积逐年减少③田地、水体面积均减少④德里的土地总面积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表中数据表明,印度德里()A.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增强B.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减弱C.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减弱D.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增强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训练7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青海省兴海县2016年12月12—15日气温变化表,完成第1~2题。

日期白天夜晚
天气风力最高气温天气风力最低气温
12日晴微风8 ℃晴微风-17 ℃
13日晴微风 4 ℃晴微风-17 ℃
14日晴微风 2 ℃晴微风-17 ℃
15日晴微风 1 ℃晴微风-19 ℃
1.影响该时段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的因素可能有( )
①太阳辐射②强冷空气③弱冷空气④冰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角大②大气稀薄③白天气温高④云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可能受到冷空气影响,同时变化幅度不大,所以应为弱冷空气,同时最高气温也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第2题,该地为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气温日较差大。

(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地—气系统中存在热量收支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热量收支平衡:①=③+⑦+
B.大气热量收入为④⑧⑨⑩
C.地面热量的支出包括③⑤⑧⑨
D.大气热量支出为⑥⑦
4.图中( )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②越多
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⑥越小
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④越少
D.地表冰雪覆盖越大,⑤越少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地面的热量支出只包括⑤⑧⑨,不包括③(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第4题,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②)越少;大气中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⑥越大;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越大,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④)越多;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地面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地面辐射(⑤)越少。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图1
图2
5.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6.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时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时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水循环包括大气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

图中没有反映水汽输送环节,图中水分蒸发(蒸发环节)遇到塑料薄膜形成水滴降落到集水器中(降水环节),通过取水管取水,取水管模仿的是水循环的径流环节,故D项正确。

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膜下气温最高时,蒸发最为旺盛,获取淡水最多,在12—13时;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由于薄膜对于地面辐射为绝缘体,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返给地面所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D项正确。

2017年2月26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8.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9.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
A.交通污染加重
B.空气对流很强
C.空气流动微弱
D.大风降温
答案7.A 8.D 9.C
解析第7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第8题,雾霾中的水汽、杂质使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第9题,空气流动微弱,使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不易扩散,易形成雾霾天气。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日光城”拉萨具有独特的高原风光。

“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成为拉萨夏季的一道美丽风景,全年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夜间。

下图为拉萨位置和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南部分布有宽阔的河谷,西北部分布有高
山。

(2)夏季,西南季风、拉萨河提供丰富的水汽,受山谷风影响,夜晚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故需防晒;拉萨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故需准备较厚衣物。

解析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一般从海拔、地势变化、地表起伏、地貌类型及结构、主
要地形、典型地貌等几个方面表达。

第(2)题,夏季,西南季风、拉萨河提供丰富的水汽,受山
谷风影响,夜晚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第(3)题,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

拉萨大气逆辐
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11.读北美0 ℃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2)O>Q>P。

(3)O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

Q地位于40°N~60°N大陆东岸,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

P 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1)题,根据图中0 ℃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北美洲P处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洋的低,说明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即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第(2)(3)题,主要从海陆位置、洋流和大气运动三个角度分析三处气温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