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抗争
《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贝多芬传》,它讲述了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一直不停地与命运进行抗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显示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4岁的时候,父亲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就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17岁时,他来到维也纳求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世界。这一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而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命运的魔掌也悄悄的伸向了他。26岁那年,他的耳朵日夜鸣响,听觉渐渐衰退,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努力的创作。他创作了大量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不朽作品。1826年11月末,死神已经走近了伟大的的艺术家,贝多芬病倒了。1827年3月26日,在一场大风雪中,贝多芬咽下了
最后一口气,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旁,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有着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敢于同命运抗争,面对困难,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学习钢琴的学生,我听过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他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享受和感觉,有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还有优美的《月光曲》、《致爱丽丝》等等。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易于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我学过6首贝多芬的曲子,每一个曲子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C大调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他知道自己耳聋后的悲痛心情和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这首曲子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贝多芬读书笔记
贝多芬读书笔记
贝多芬读书笔记1
能够被罗曼·罗兰称之为英雄的,是一些心灵伟大的人。而他把首席的位置给予了坚强而纯洁的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后来母亲因肺病去世。从小,贝多芬就开始与命运抗争。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悲惨,但是,他对童年总是充满美好的回忆——被称为“父亲”的莱茵河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
当贝多芬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开始对生活有信心时,命运的魔爪已慢慢伸向他。耳朵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我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他更专心作曲,不再受世俗干扰,写出来的曲子更有深度,给人以生活启示。值得让人去静静地听,静静地去品味。因为,这是贝多芬用“心”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而写出的曲子,注入了自己的感受在其中。是的,倔强的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独自承受这个秘密,把自己的感受注入到音乐之中。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就在贝多芬最辉煌的时候,幸运的同时也带来了悲剧:不幸的爱情、身体的疾病、凄凉的遭遇、痛心的亲情把贝多芬折磨得千疮百孔。贝多芬在内心深处呐喊着,斗争着。此后世俗的社会已没有了他的立足点,他只有从他深爱的音乐世界中寻找生命的快乐。终于,《第九交响乐》这一伟大的作品终于降临了,它是苦难磨砺的结果。
贝多芬读书笔记2
只有坚持不懈就能成功,坚持是每个人成功的秘诀,只有坚持
才能知道成功的滋味,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年仅十五岁就已经知道了。”读完了《贝多芬传》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畔回响,小时候他爸爸逼着他弹琴,甚至把他关在房子里练琴,就这样,爱上了音乐。贝多芬在患上耳炎病,在双耳失灵的`情下,创造了许多作品,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他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但仍然坚持创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读了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运动员的故事。
《贝多芬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贝多芬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贝多芬传》心得体会篇1
贝多芬的一生也是悲惨的,可是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应对困难,他丝毫不怕。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应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没过多久,最不幸的事情也来临了,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差,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渐渐地,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成的。
不仅仅如此,他的身体的其他器官也“背叛”了他,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贝多芬不论面临多打的困难都毫不动摇,可见他的勇气和毅力是多么地惊人!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音乐创作上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将交响乐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他是一个民主与自由的追求者,并不断地进行着斗争。
《贝多芬传》心得体会篇2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钢琴家。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音乐神童,就用暴力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的弹琴,
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但他却当了管风琴手。他的耳朵几乎聋了,但是,他凭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乐曲。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感到很惭愧:健康的我虽然也在学钢琴,但和贝多芬真是天地之别。谱子稍微难一点,我就不想弹了;谱子稍微长一点,就心烦,甚至想放弃学钢琴……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不轻易向命运屈服,刻苦拼搏、勇于进取、不向困难妥协的精神,争取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抗争,他的作品中也反映出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英雄主义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贝多芬的奋斗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1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规定,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虽然如此,贝
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快乐的说。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2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困顿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凡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艰苦奋斗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把贝多芬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贝多芬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死。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要么逃避困难,要么埋怨命运的不公平,而不是直面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并且不怕艰难险阻,闯过去,你就是赢家。
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这部作品,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感悟。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但他以坚毅和勇气面对命运,用音乐创作出永恒的乐章,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辉煌。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经历了失聪的痛苦,但他却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他用笔和纸,用心和灵魂,创作出一部部感人肺腑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流传至今,成为人类音乐史上的经典。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激情和活力,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他的音乐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每一首曲子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读完《贝多芬》后,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音乐的力量。贝多芬的一生是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象征,他的音乐作品则是他生命的延续和体现。他的音乐不仅给予人们美的享受,更启示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像贝多芬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坚持和勇敢,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音乐、文学等艺术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总之,《贝多芬》这部作品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伟大和音乐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只有勇敢面对命运,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
煌人生。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下面来告诉大家贝多芬的奋斗故事吧。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一)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
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
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
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
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
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
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二)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
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
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
读贝多芬传的感想(通用8篇)
读贝多芬传的感想(通用8篇)
读贝多芬传的感想篇1
假期里,我读了《贝多芬传》。读完后我了解到他的人生坎坷多灾多难,但他已然成为了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贝多芬自幼跟父亲学习音乐,八岁登台演出,十七岁母亲去世,到维也纳学习,十九岁,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这样的生活,他没有退隐,依然坚持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作品为共和理想呐喊。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与命运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
读完以后我要向他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凭借坚强的意志顽强向命运抗争。
读贝多芬传的感想篇2
通过这篇*,我了解到贝多芬青年时代和童年时代所承受的痛苦。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身成了挥霍的酒鬼。当他享受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位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耳朵,特别是像贝多分这样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样的打击是常人所接收不了的。
读完这篇*,让我知道,贝多芬青年时代被疾病困扰着,十分痛苦。但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使自己变得快乐,让自己的痛苦减轻。他不放弃、坚强、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贝多芬传的感想篇3
翻开贝多芬的生命之乐,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愤怒,他的悲伤,和他用痛苦换取来的欢乐。全场欢乐的音乐,正如他的人生一样在不停的跳动。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下面来告诉大家贝多芬的奋斗故事吧.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一〕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
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
他的不朽名作一一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
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 精心锤炼.
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
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
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
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
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
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
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
切的上帝.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二〕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
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
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
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
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
贝多芬传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贝多芬传》,它讲述了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一直不停地与命运进行抗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显示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4岁的时候,父亲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就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17岁时,他来到维也纳求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世界。这一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而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命运的魔掌也悄悄的伸向了他。26岁那年,他的耳朵日夜鸣响,听觉渐渐衰退,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努力的创作。他创作了大量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不朽作品。1826年11月末,死神已经走近了伟大的的艺术家,贝多芬病倒了。1827年3月26日,在一场大风雪中,贝多芬咽下了
最后一口气,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旁,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有着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敢于同命运抗争,面对困难,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学习钢琴的学生,我听过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他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享受和感觉,有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还有优美的《月光曲》、《致爱丽丝》等等。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易于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我学过6首贝多芬的曲子,每一个曲子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C大调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他知道自己耳聋后的悲痛心情和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这首曲子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谁的精神写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谁的精神写
照
摘要:
一、贝多芬生平简介
二、命运对贝多芬的折磨
三、贝多芬的顽强抗争
四、结论:命运无法击败不屈的精神
正文:
【一、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原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生于1770年,是一位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向浪漫音乐过渡的重要人物,对后世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命运对贝多芬的折磨】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的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在他风华正茂的时期,贝多芬突然失去了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然而,贝多芬并未因此放弃,他坚持创作,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传世之作。
【三、贝多芬的顽强抗争】
面对命运的折磨,贝多芬展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他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他不仅在与命运抗争,也在鼓励他人勇敢面对困境,不要向命运低头。
【四、结论:命运无法击败不屈的精神】
贝多芬的一生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命运也无法击败一个人。他不仅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还成为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勇敢抗争,总会有希望。
总之,贝多芬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挫折和奋斗的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被扼住咽喉,无法完全击败不屈的精神。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贝多芬的奋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下面来告诉大家吧。
一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二
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2024年《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
2024年《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
《贝多芬传》读后感1(约533字)
贝多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寒假期间我就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写了贝多芬坎坷、多难辉煌和传奇的一生。
这本书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生活开始描写的,他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从童年起,人生对他而言,就是一场悲惨而漫长的战斗。小时候的贝多芬就显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加上父亲的的严格要求,8岁时就开始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13岁被任命为宫廷剧场的首席小提琴师。然而,不幸悄然降临,17岁那年,他热爱的母亲去世了,他承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25岁那年,在维也纳举行了首场钢琴演奏会,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他的听力出现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彻底失聪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在失聪之后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期间也受到了很多的磨难,贝多芬都坚强的承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厄运对抗。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句充满豪情的话可以概括他的一生,这句话也成为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2(约463字)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只是一味的强迫儿子没完没了的练钢琴和小提琴。17__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可青年时期,贝多芬就开始耳聋了。上帝把最美的音乐给了贝多芬,却剥
最新《贝多芬传》的深层感悟和启示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这本书主要讲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的赞歌。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以其独特有的旋律震撼着世界,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里中掀起了狂澜。
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罗曼·罗兰以极其丰厚而卓越的'创作,发展了传记文学的体裁,成为了20世纪的一道风景线。
我十分佩服罗曼·罗兰,把书中的人物详细的写了出来,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以及值得我们引以为荣地方,如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仍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尚的道德标准,有一个伟大的人格对讨厌的人也会忍耐,他虽是不幸的人,但他却创造幸福给予世界,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愿意付出,成功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
今天我读了《名人传》之《贝多芬传》。
贝多芬原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生于1770年,逝于1827年。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乐圣”。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与海顿、莫扎特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传》是从英雄贝多芬的角度为我们讲述的。贝多芬的伟大,绝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
《贝多芬一个巨人》
其他作品及其影响
宗教音乐
贝多芬的宗教音乐作品,如《庄严弥撒》等,表现出他对宗教音乐的深刻理解和 独特见解。这些作品通常以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了他在宗教音乐 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底蕴。
对后世的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后来的 音乐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他的 音乐作品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演奏和传颂。
02
贝多芬音乐作品赏析
交响乐与室内乐作品特点
交响乐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常常以宏大的规模和 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他的音乐才华。他的交响曲构思宏伟 ,富有戏剧性,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 见解。
室内乐
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则表 现出他细腻、内敛的一面。这些作品通常以精致的结构和丰 富的内涵,展现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
青少年时期
在维也纳学习音乐,受到多位大师的指导,逐渐崭露头角。
创作初期
在创作初期,贝多芬的作品已经开始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才华。
音乐创作背景及风格演变
01
02
03
古典主义时期
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受到古 典主义风格的影响,具有 严谨的结构和旋律。
浪漫主义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多芬 逐渐从古典主义过wk.baidu.com到浪 漫主义,作品风格更加自 由、奔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抗争,他的作品中也反映出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英雄主义精神。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对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也是他的作品中英雄主义成型和达到高潮的时期。我认为其典型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柯里奥兰序曲》和《爱格蒙特序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于1803-1804年。十七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倡导的共和精神,深深吸引了贝多芬,引起了贝多芬的强烈共鸣。而波拿巴的几次战斗,把这种共和精神也向周边扩展开去,包括贝多芬当时所在的维也纳。这时贝多芬感到到非常兴奋,它期待着法国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共和国,也把波拿巴看作伟大的英雄、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拿破仑的称帝使得贝多芬的期待破灭,但是它的英雄主义精神却没有丧失,而且不断地反映在其后的作品中。1800年,贝多芬为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谱了曲,那时他就开始了对英雄的描写,但是英雄主义在这个舞剧音乐中反映的并不是十分突出。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鲜明特性形成的代表作。
在第三交响曲中,贝多芬在第一和第四乐章中都采用了普罗米修斯舞剧中的主题,说明他的这部交响曲的英雄特征,就像他在题词中所说“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个伟人的纪念而作”。它的第一乐章是一幅波拿巴的肖像,但不是那种简单肖像,而是贝多芬心目中英雄的形
象。乐曲的一开始就开章名义,没有引子,二个乐队强奏的E大调主和弦后直接进入普罗米修斯主题,树立起英雄的形象;副部主题是一个附点动机,由不同的乐器轮番奏出。主部主题的呈示并没有那种强烈的坚定情绪,而副部则展示出贝多芬式的柔美,带有舞蹈的节奏。这二个主题在展开部中互相对比,并且逐渐加大了冲突。我认为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英雄主义风格的成型代表作,就是主要从这个乐章的展开部来说,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中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特征。它给我们充分展示出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经过这些冲突之后,在再现部中情绪变化成为更加坚定和高亢。整个展开部中都是主部主题占据主导地位,在乐曲的发展中,主部素材中不断加进铿锵有力的顿音,而副部片断有时作为对比出现,有时在低声部与主部素材冲突在一起,副部主题在冲突中时而表现出情绪起伏,时而又作为出斗争过程的衬托。最后,乐队齐奏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将英雄气概发挥到极致。再现部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已经演化成英雄的胜利形象,而副部主题则表现出更多的平和,少了一些柔美。
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人民抬着亡故英雄的灵柩缓步而行。这不是一首悲痛的哀歌,而是对英雄的缅怀。整个乐章中很少有那种悲恸,而是一种追思的情绪。乐章中部的军鼓军号更是表现出对英雄过去的称颂和赞叹。十七年后,当贝多芬知道了拿破仑被囚孤岛的结局时,不禁叹道:“十七年前我写的音乐正是用于这件悲惨的事故”,他很高兴在这个乐章内对这位盖世英豪结局的预感。
第三乐章的谐谑曲反映的是英雄的乐观主义精神,英雄并不只有战斗和死亡,英雄是快乐的。乐章中部的三把圆号代表了英雄的豪迈。
第四乐章是对英雄的一个总结,仍然采用了舞剧普罗米修斯中的主题,并对其作了十一个连续变奏。在变奏中,这一普罗米修斯主题得到的不断的升华,波澜壮阔,最终结束在急板上。它象征着强烈的英雄精神,表示出英雄的凯旋和胜利的庄严颂歌。
这一作品中的主角是斗争中的英雄,英雄虽死而不朽,他的精神得到了发扬。
1807年,贝多芬创作了《柯里奥兰序曲》。
柯里奥兰是传说中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英雄,一位罗马贵族。他领导罗马人战胜了邻邦沃尔辛人,但是他对平民心存偏见。传说在公元前491年罗马发生了大饥荒,在发粮赈灾期间,由于他对平民的嘲弄和侮辱,引起民愤,被罗马元老院判处“终身流放”。其后,柯里奥兰投奔沃尔辛人,并率领沃尔辛人攻击罗马,打到了罗马城下。对于前来说情的王公贵族,他都大加嘲讽,不予理睬。但是,在其母亲、妻子和儿子的泣谏下,柯里奥兰陷入了矛盾心情。最终,柯里奥兰放弃了复仇,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莎士比亚写有一部悲剧《柯里奥兰》,维也纳戏剧家科林将其改编为
五幕悲剧,并于1802年上演。在莎士比亚的情节中,柯里奥兰最终由于放弃攻打罗马指挥权而被沃尔辛人谋杀;在科林的剧本中,柯里奥兰最终放弃复仇而自杀。
柯里奥兰“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的强烈个性深深吸引了贝多芬,他于1807年为这部悲剧创作了这部序曲,并于1807年4月21日在维也纳公演。
这部序曲的目光集中在柯里奥兰攻到罗马城下,其母亲来劝谏,直到最终的悲剧结尾这一段。C大调,奏鸣曲式,属于音乐会序曲。其中的主部主题是柯里奥兰的音乐形象,庄严、矜持。副部是一段柔美的旋律,代表的是母亲的音乐形象。呈示部中主要表现的是柯里奥兰的愤怒和母亲劝谏的恳切。展开部中的音乐强调了英雄内心的激烈斗争,复仇之心和母亲劝谏之间的剧烈冲突,充满戏剧性。最终在再现部中表现出英雄为了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音乐逐渐归于一片寂静。
贝多芬的英雄主义在这一作品中上升到了为更加崇高的目的而放弃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二年之后的1809年,贝多芬的另一部英雄主义经典作《爱格蒙特序曲》诞生。
爱格蒙特是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政策的早期领袖,最后被斩首处死。歌德以爱格蒙特的故事创作了一部同名悲剧,1809年,维也纳伯格歌剧院邀请贝多芬为其配乐。贝多芬一共写了9段配乐和1首序曲,这首序曲是最后完成的。
乐曲一开始,小三和弦就预示出悲剧的故事结尾,双簧管吹出一个凄惨的乐句,更加深了悲惨的情绪。随后由小提琴在弦乐轻奏振音衬托下奏出英雄主题的动机,这一动机逐渐发展成庄严雄壮的形象,其中的强奏顿音和切分都强烈地烘托出英雄主题的雄壮气氛。另一段主题是木管组演奏的柔美旋律,它只是英雄主题的一个衬托,并且一直处于主体伴奏音型的衬托下,不时出现主体强奏顿音的插入。英雄主题的展开不断推动着音乐的发展,调性转向大调,并且继续上移五度,给人展现出英雄不断斗争的生动形象,将音乐推向高潮。突然,音乐出现了短暂的中断,表示出一种不祥的征兆。果然其后由大管引出一串凄凉的长音,英雄亡去了。但是音乐并没有停留在这种凄凉的情绪中,也不是变化成怀念的情绪,而是立即爆发出胜利的凯歌,似乎英雄的后来人前赴后继地继承了他的事业。在大调上快速的旋律,小号高亢的冲锋号角,乐曲结束在热烈、激昂、雄壮和坚定的气氛中。
《爱格蒙特序曲》中的英雄主义是那种人虽去,精神犹存的英雄。让我想起京郊山上镌刻的“精神不死”,那是后人对真正英雄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