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业(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业(含解析)

课时练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书典籍④科学技术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B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选B项。]

2.(2019·湖南益阳检测)中华文化的传承若没有汉字将如何?从汉字博物馆、殷墟宗庙遗址、许慎文化园,到长城、国家博物馆,同出一源的汉字成为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里的基因密码。这表明汉字( )

①是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特色突出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能够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着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④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D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独特标识,排除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故③正确;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使用文字,凸显了文化的民族性,故④正确。] 3.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的故乡。2017年农历三月三上午,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近万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台湾岛内连续引发“河南热”“寻根热”;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河南扎根发展,中原儿女和台湾同胞迎来了更加亲密接触的新时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原因是( )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经济全球化的要求A.①②B.①③

(全国I卷)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全国I卷)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文化分层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分层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我们的中华文化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

射阳中学顾建龙

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文字:

(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B、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内涵:

(2)意义:

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1)文学艺术:

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

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

(2)科学技术:

A、科学技术的地位:

B、科学技术的特点:

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

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三、知识结构图解:

1

(1

(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核心考点(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核心考点(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核心考点(精华版)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生活》核心考点

宏观把握教材:

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第1课:文化对社会作用

第2课:文化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5课: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中华文化

第7课: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10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单元:文化作用(第1课、对社会;第2课、对人)

第1课: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的内涵如何理解?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实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7
4.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矫正] 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5. 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矫正] 海峡两岸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存在差异,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可能走向同一。 6.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矫正]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内部虽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3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表现: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作用: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温馨提示] 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出现衰微,要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4
1.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6课学案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6课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

一、阅读考纲

二、阅读教材(P62---P70)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脉相承

(1)重要见证

汉字:

(区别:文字)

史书典籍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文学艺术的地位、作用:

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原因: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地位:

2.含义:

3.意义:

4.中华文化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重难点解析

1.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

2.正确理解包容性

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二、易混易错

1.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4.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5.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7.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三、知识体系构建

【第三课时】

一、完成课时训练(P343—P344)

二、典题引领(历年高考及模拟试题)

(2018·江苏单科·T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必须正确对待 外来思想文化
途径 必须与弘 扬时代精 神相结合 必须立足 实践
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 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途径 必须发挥 人民的主 体作用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2.[2013· 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 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 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 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兼收并蓄的特质 A.①② C.②③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①④ D.③④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是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6 136 133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 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8.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热度★)

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3.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5.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的是从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

7.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8.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9.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10.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11.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1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所有外来文化。

13.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4.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5.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16.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神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17.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18.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19.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20.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高考热度★★)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2.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3.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伟大创造精神。

25.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26.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2.3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2.3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文化生活》
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主要表现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 色。文化多样性,主要是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 内容和形式多样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见后面)
来自百度文库




4.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 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 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 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析】本题是考查有关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 《云南映象》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根本原因是不同国家 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A、B强调的是文化的 差异,D说法太绝对。故选答案C。
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 关系 (1)文化是世界的(原因和表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
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 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 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性 (2)文化是民族的(原因和表现):但是,各民族间经济 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如斗艳、五 彩缤纷的景象。-----民族性 (3)关系: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 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 古代辉煌的历程

2 源远流长的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

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

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版教程】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金版教程】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确但与题意不符。
12.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
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这
说明(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③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政区2017年行政长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问题在深圳举办三场座
谈会。会议指出,行政长官必须由爱国爱港人士担任,这是中央的一
贯立场,必须始终坚持。广大香港居民要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团结起
来,坚决地反对“占领中环”等危害香港繁荣稳定的违法活动,为实
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这是因为( )
基础经典全面扫描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
()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正确指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②③④正确指出了中华民族精神
论’。”2014年6月15日,日本媒体表示,在与中国的双边博弈中,日本自知越来越处于弱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案

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

【高考考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课前预习案】

要求: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基础知识,写出关键词;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疑问;记住基本概念、原理。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当代怎样再辉煌?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历史见证:

A汉字 : ①作用:

②地位:

B史书典籍:

①地位:

②原因: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作用、风格、地位

②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

提示:科学技术的知识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科技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交流、科技影响文化发展因素

科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注意: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共性与个性关系:

(2)地位: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意义:

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1)“求同存异”:

(2)“兼收并蓄”:

2、意义:

【易错提醒】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

(1)表现

(2)作用

【体系构建】

【预习检测】1A层2-4B层

1、(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

(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6课导学案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6课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2、回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3、回忆汉字和史学典籍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4、回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兴盛。

5、回忆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6、结合实例,回忆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7、回忆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8、揭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重点与难点: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知识清单

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原因是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说明: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说明:

3、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一对关系: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个结合:明确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义。

该讲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①是错误的,排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且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汉字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汉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能够称之为精神上的精华应该是先进的文化、真正的哲学。

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名师点晴】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知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吴楚”“北人、南人”,调动运用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知识,并明确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源远流长。

3.(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