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3)
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经济、 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 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我 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巨 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 必然选择。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
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教育培养
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引进海外人才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为创新驱动 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04 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05 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案例
CHAPTER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创新创业文化培育
园区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 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CHAPTER
增强创新能力
01
02
0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 重,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 投入。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案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是指通过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部署。
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其次,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重要支撑,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和转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和推广,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水平,保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激励创新活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推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赢,提高国家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案需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案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创新驱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创新驱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总体目标创新驱动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显著提升,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1. 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必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和团队,推动重大科学问题攻关,提高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2. 推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 优化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环境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4. 培育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激励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5. 加强国际合作创新是全球性的挑战,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吸引和引进国际创新资源,推动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促进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资金体系,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
2.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更加灵活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3. 深化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保障,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激发创新活力。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方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发力。
以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建议:一、政府层面:1.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等。
2.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构建一流科研机构和平台。
3.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推动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4.建立创新评价机制:政府应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评价创新效果。
二、企业层面:1.加强创新管理能力培养:企业应加强对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创新驱动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机制。
2.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应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增加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3.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享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
4.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应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创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员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社会层面:1.增加创新教育投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
2.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启动资金、场地、导师等支持,帮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快速成长。
3.推动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社会创新活动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4.加强全球创新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吸纳全球优秀创新资源,推动跨国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
总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多元主体、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实施创新政策,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继续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科技人才培养以及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
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政府还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和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比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此外,还应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资金支持。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第三,提升科技人才培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青年人才从事科技研究和创新创业。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各种培训和交流机会,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
同时,要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最后,推动产学研结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要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产学研结合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创新研究。
此外,还要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三步走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
这一战略旨在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第一步:到2020年,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一阶段,国家聚焦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体系,改革和完善产权、科技管理、金融等重要制度,提高科技管理和创新评价的科学性。
具体目标有:1.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投资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基础研究机构和研究平台。
2. 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
加强科技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3. 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和金融支持,减少创新创业者面临的发展障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世界创新型国家在这一阶段,国家将加强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环境的改善,培育更多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地。
具体目标有:1. 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和体系,提升科技发展的整体实力。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应。
2.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改革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
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水平。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规则制定,建立创新创业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在这一阶段,国家将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实施创新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战略目标、政策措施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方面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较高附加值、创造就业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能力。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创新环境。
首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政府应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前沿科技研究。
其次,要完善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创新合作网络,鼓励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来本地工作和创业。
最后,要优化创新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和引导。
另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链条的闭合和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
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结合,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其次,要加强创新网络建设,形成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多领域、多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应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
此外,要加强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让创新者更加容易获得资源和机会。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全球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计划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计划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健全体制机制,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空间,打造形成若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一、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
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好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一)以产业数字化推动改造传统动能推动产业数字化就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方式。
要求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
推动工业领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作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要推进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推动农业领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要以数字化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配套服务体系。
推动服务业领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要加速传统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升精准服务、高效服务、智能服务能力,带动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一、引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自2015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实施情况、成效评估三个方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分析。
二、政策背景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以创新为主引擎”、“以科技进步为核心支撑”的发展思路。
这份文件被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是中国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三、实施情况1. 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的投入力度。
例如,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等。
2.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政府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例如,设立了“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
3.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例如,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4. 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例如,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
四、成效评估1.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自2015年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2020年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4家来自中国。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
例如,在202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4家来自中国。
3. 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效明显:中国引进了大量海外优秀人才,同时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例如,自2015年以来,中国共引进了超过60万名海外留学生。
4. 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措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研发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只有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提高研发经费的比例。
同时,还要加强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他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培养创新人才。
二、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创新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和保护。
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行业等合作开展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支持,提供相应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只有培养和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才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
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和保护,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和待遇。
五、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创新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下,创新才能得到有效的培育和发展。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创新环境的优化力度,减少创新障碍和成本,提高创新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生态。
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
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国家由传统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创新型国家。
这一策略的提出,旨在回答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之问,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
一、发展路径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路径是多元化的,需要在不同方面进行发力。
具体来说,这一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核心。
我国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2. 人才引进: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我国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人才流动,打破职称桎梏,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才智。
3. 改革创新:创新不能局限于技术创新,还要在制度改革、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我国应当重视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4.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和世界接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
二、实施难点推进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克服诸多实施难点。
以下是其中几个核心难点:1. 科技经费短缺:我国科研经费相比西方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所以要提高科研经费的占比,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
2. 高端人才引进难度大:虽然我国对于人才政策不断加码,但是高端人才引进依然面临很多难题。
我国应该加强和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联合培养高端人才,提高对于人才的招募力度。
3. 制度创新的难度:制度的稳定性和革命性是矛盾的。
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摸索、深入思考,才能够真正实现制度层面的创新。
三、展望未来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已经开始,并且正在快速发展。
而在这个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渐成主流。
从指导思想到核心战略,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实施该战略的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培育创新主体,包括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鼓励大中小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同时,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创新,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和服务。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基地,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和附加值。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
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推动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和便利条件,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
五、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机制。
政府管理体制,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加强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全社会创新共识,共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六、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科技人员、技术和信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解决一些问题,如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成果转化不顺利、人才流失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方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系统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科技生产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突破。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补短板首先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
科学发现对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引领作用,技术进步有力推动发现科学规律。
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
体制机制创新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建设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二、创新发展新增长极加速形成(一)国家级新区成为带动区域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展现产业对外合作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我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三步走目标是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逐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下面将为您列举相关的参考内容。
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自主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 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深化科研机构改革。
3. 加强科技合作与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全球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
第二步:到2030年,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1. 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全链条:构建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支撑和创新生态三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全过程、全环节的协同合作。
2.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激发创新人才的潜能。
3.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体经济转化。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创新驱动发展基本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1. 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科技创新前沿的发展,建立国际大科学中心,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方向。
2.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集聚区,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3. 以人为中心的创新:关注人的需求和创新潜力,将科技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创新成果的普惠。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的详细内容需要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和指导文件。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路径和方法,才能有效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引入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持续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带来短期的收益,更能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第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在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计划,并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第二步:建立创新机制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支持。
企业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创新团队,通过跨界合作和知识共享,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并给予相应奖励,激励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第三步:开展创新培训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创新培训,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创新管理、设计思维、领导力等方面,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第四步:整合资源投入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企业需要整合资源投入。
这包括人力、财务、科技等各方面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步:持续优化创新过程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流程,提高创新效率。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企业可以了解创新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方向,保持创新的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更大成功。
结语创新驱动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引入新元素、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是指中国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
这些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竞争力,并在全球层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以下将详细介绍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
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和转型,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该计划还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网络科技创新等具体措施。
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等具体举措。
三、区域协调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减少区域差距。
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合作。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推动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群发展等具体措施。
四、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消除绝对贫困。
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等具体举措。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推动自由贸易,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等具体措施。
总体来说,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包括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这些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竞争力,并在全球层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一、重点工作和任务(一)新产业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
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
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促进微波功能模块、微波介质材料、5G通信等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
做强软件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特色应用软件等,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2.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建设中国(厦门)钨材料生产、应用和研发基地,推动硬质合金材料、涂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发展含氟聚合物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打造氟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发展碳纤维、锦纶、无机非金属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高品质不锈钢、铝合金与特种金属材料。
建设国家级特种陶瓷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推动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和透波/吸波材料、陶瓷先驱体材料产业化。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3。
高端装备制造业— 1 —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伺服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加快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高速精密重载传动装置、高压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核心芯片等基础制造水平.(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4.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以及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是我国为了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详细的工作任务分工,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互相配合。
一、总体部署:1.制定制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由国家发改委负责。
2.设立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主任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常务成员。
二、政策制定:1.组织研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
2.研究制定促进创新科技发展的财税政策,由财政部负责,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参与。
3.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三、科技研发:1.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由科技部负责。
2.组织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由科技部和发改委共同负责。
3.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负责。
4.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由财政部和科技部共同负责。
四、人才培养:1.设立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由教育部负责。
2.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由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
3.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规划和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由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负责。
五、企业创新:1.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科技部共同负责。
3.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负责。
六、国际合作:1.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由科技部和外交部共同负责。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专利申请工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
七、督查评估:1.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督查评估机制,由国家发改委负责。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计划方案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计划方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系统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科技生产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突破。
一、建设新设施夯实创新发展基础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二、科技支撑欠发达地区县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瞄准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新兴技术应用,攻克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推动优良品种、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模式在乡村应用。
开展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成果定期征集发布机制,征集农业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乡村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
加大对乡村产业培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志智双扶,提升脱贫县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能力,夯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
建立健全科技帮扶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协同推进。
精准对接脱贫县发展科技需求,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技推广机构等开展科技服务。
鼓励在脱贫县建立科技小院、专家大院、农科驿站等科技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向脱贫地区转移转化。
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
面向西部10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工作,做实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平台园区、科普宣传五个全覆盖,推动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
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一、系统分析科技跨越发展的方法路径一是把握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原创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新技术广泛渗透带来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典型特征,确定优先发展领域方向。
二是掌握战略主动,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
二、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壮大创业投资规模研究制定天使投资相关法规。
按照税制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研究扩大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并在试点基础上将享受投资抵扣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范围扩大到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
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国有创投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按照市场化原则研究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
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一)新产业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
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
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促进微波功能模块、微波介质材料、5G通信等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
做强软件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特色应用软件等,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
2.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建设中国(厦门)钨材料生产、应用和研发基地,推动硬质合金材料、涂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发展含氟聚合物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打造氟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发展碳纤维、锦纶、无机非金属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高品质不锈钢、铝合金与特种金属材料。
建设国家级特种陶瓷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推动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和透波/吸波材料、陶瓷先驱体材料产业化。
3.高端装备制造业。
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伺服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
加快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高速精密重载传动装置、高压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核心芯片等基础制造水平。
4.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以及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
壮大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垃圾处理技术设备和环保药剂;扩大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生产规模,加快膜材料和组件、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水处理设备产业化。
5.新能源产业。
完善从硅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支持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建设,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
推动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
建设海西核能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第二代在运核电机组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重点开发蛋白质及多肽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核酸药物及基因治疗药物;鼓励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人工关节、齿科材料、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及试剂等;培育现代中药业,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名医名方和优质中医保健产品开发;推动化学药向“改良型新药”“创新药”升级。
发展生物制品业,建立以细菌、酵母、藻类等为基盘的细胞工厂,重点推广细胞转化和酶催化等绿色制造方式。
7.海洋高新产业。
继续做强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勘探、海底工程、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机械、核电机械、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汽车滚装船、液化气运输船、客滚船、远洋渔船、游艇等高技术船舶,积极研制大型邮轮。
加大海洋资源开发,重点开发海洋高效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海洋功能食品、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生物酵制剂及海洋生物源化妆品等;集成海藻能源、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促进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可再生能源。
8.现代服务业。
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一批大型旅游、健康、养老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促进工业设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与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9.现代特色农业。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设施装备业、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产业组团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精致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
支持引导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的品种。
推动分子标记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发展组培技术,提高育种水平。
着力提升设施及农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创建农业物联网基础信息传输平台、存储平台和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服务。
重视生态农业集约化种养技术和农产品综合加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二)新技术1.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产业重大需求,研究制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明确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关键共性技术和攻关路径。
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改,加快新技术产业化。
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突破关系我省整机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芯片、轴承、液压元件、紧固件、陶瓷纤维、光学器件、仪器仪表等基础产品。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铸锻、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特殊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水平。
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重大技术攻关,提升核心基础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
2.积极研发前沿新兴技术。
跟踪国际科技前沿,支持开展石墨烯、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无人机、生命信息、基因检测、北斗导航及应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着力突破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
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生物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
积极开发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储氢材料、场发射材料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促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决策控制及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航拍、电力巡线、林业监测、环保监控等系列无人机。
拓展北斗导航技术在海洋监管、水文监测、交通运输、生态红线区域监管等民用领域的应用。
加快可视化、环境构造、仿真等虚拟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虚拟显示和交互产品。
3.有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
提升科技成果链接转化能力,拓展提升“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功能,吸引境内外创新资源来闽聚集。
加快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枢纽功能,促进境内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
建设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中心,加快中科院科研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
提高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工作。
优化整合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技术经济服务体系,支持民营资本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
4.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标准制定。
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实施省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完善社会化专利服务体系,提升企业专利转化能力,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
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支持具有或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将获得知识产权作为应用性研发项目的重要验收指标。
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引导专利布局。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
鼓励企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
支持相关行业部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培育和发展标准服务业。
(三)新平台1.强化科技自主研发平台。
实施“五个一批”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引进合作一批重大研发机构、支持一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扶持一批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二期)、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中船重工厦门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争取国家部委在闽布局“加速器驱动乏燃料再生利用”实验设施项目,提升基础技术自主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