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静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两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两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两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篇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2022版《义务阶段教育新课程标准》。新课标以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为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提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确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目录上来看,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删除了分级标准;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实施建议改为了课堂实施,其中还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了“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课堂用语”。

经过研读,我体会最深的是: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因为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语言能力到核心素养,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目标从原来的语言能力单一维度拓展到四个维度。不仅是目标内容丰富了,而且目标站位更高,视野更宽。

那么,具体该如何落实“以生为本”,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发展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比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一课时,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知识自信心,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将相关句型熟练地运用到实际交流过程中去。让学

生以前后桌为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口语练习活动,并以餐厅为背景,让学生扮演服务员和客人,谈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给出原因,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作者:卢刚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21期

摘要:核心素养就是指一个事物的核心,是一个事物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现阶段,在教育事业上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的核心素养。那么在高中英语课程上的标准就是指英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文化底蕴和学习能力等等,整个核心素养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素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外研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一般高中教育都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力,高中英语的课程核心内容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中终身地跟上发展的脚步,那么就应该掌握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英语核心素养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它把整个宇宙联合成一个有机体,是相互关联着的,并且最终效果受核心素养的影响。就拿人与人来说吧,英语的核心素养是面向全体人类的,而并不是只适用于风俗习惯都相同的人之间的,这种交流更具有跨地域的特点。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包括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化学习的能力等等。之所以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对英语稍有懈怠,疏忽了英语课程的核心要求;二是因为我国的大背景正要求学生更加具备英语交流的能力,英语运用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在高中英语课堂和以前的英语课堂有着不同的区别,现在的英语课堂都说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互动,从中感受到英语的氛围。还有就是英语外研课本也不断把一些口语交际类的练习写入了教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在的外研英语教科书中都会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景,比如:外国人重视的一些节日习俗都会通过写成英语文章的形式放进教科书,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更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

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标准(2011年版)》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这一课程理念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文性;同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特征和规律。它不仅体现在按学生发展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描述中,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容量的调整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渐进深入过程。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中国教育行政部测试中心自2010年开始出版《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教育

提供一致的课程书写规范,其宗旨是为所有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涵盖的范围由初中至高中三级,以及提供基础英语训练(BET),和扩展口语能力(EOL)课程,它们均采用全英文授课,以使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全面过程的支持。

此外,《英语课程标准》还规定教学任务,比如教学目标与重点,教材使用,

教学形式等,均以听、说、读、写为基础,以提升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帮助他们在将来在国际社会中具备一定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学校的英语教育获得了显著加强,英语学习者也

能得到更及时、更健全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量体裁衣量身定制课程;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倡导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国外知名教育学者和知名出版社的教材投入使用,并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能较好的满足国内英语教育的实际需求,把者不丢失英语本身的文化特色,让英语学习者能在更有利的环境下,学习英语,体会英语的乐趣,提升英语水平,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议大家有关学习英语的问题,可以参考《英语课程标准》,谨慎选择学习时间,努力学习英语,取得更大的进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学习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学习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学习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学习理解

1. 引言

此部分应简要介绍新课程标准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制定的。此课程标准旨在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发展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标准概述

这部分应概述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学习目标。

2.1 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4版)包括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英语课程的整体框架。

2.2 结构

课程标准分为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每个

级别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等部分。

2.3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课程内容

这部分应详细介绍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内容。

3.1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课程标准对每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内容。

3.2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课程标准对每个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指导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学习摘要

初中英语

英语课程“新”理念

首先,程教授对英语课程的性质进行解读,他指出: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在把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同时,也要把握英语课程当中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新”解读

接着,程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示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并提出:教师应聚焦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减少缺乏思维含量和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互动,着重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考试评价“新”改革

最后,程教授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对未来考试评价标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解读英语课程的“六要素”和“学习活动观”,指出在新课标背景下未来的考试与评价将进一步强化育人导向,重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浙江教育厅《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浙江教育厅《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浙江教育厅教研室郑文)

根据全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实际,以及2001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理念更先进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悟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有继承也有发展。

具体表现为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真实落地,新版课程内容力求整合性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包含陈述性和程序性的知识,确保在精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做好对两种知识的组织和实施。

《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进行了增删和调整,形成由主题、

语篇、

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

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

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这六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是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且加强了各要素间的联系。

# 课程内容六要素#

1.主题

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

人提供语境范畴,也教学的“核心”、“思想观”。

教学前,教师可先分析教材中单元主题是否清晰或定位准确,如果主题较为松散或与所教学生的认知不符,可对主题进行微调,以适应学生需求。对于单元主题的分析,可以从what、why、how 这三个角度进行调整。

2.语篇

语篇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和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主题分析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语篇的分析做好了充分准备,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语言特点以及结构化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

3.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

(一)情感态度标准解读
1.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
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 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
(四)学习策略标准解读
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1.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五)文化意识标准解读
在《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 ”中,“文化意识”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这是基于如下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 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 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 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
2012年4月
一、10年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本次课程改革在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有突破。其中主要的突破有以下几个方面: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解读

最近,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让我们来看看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从而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从目录上看,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删除了分级标准;实施建议改为了课程实施,其中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了“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课堂用语”。

具体内容变动如下:

1 课程目标

1.1 核心素养内涵(首提)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2 学段目标

2011版英语课程分级体系为五级,并对1-5级分级目标进行了描述。2022版将之前的分级目标调整为学段目标,各学段设有相应的级别。

2. 课程内容(新增)

2011版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评估学生。2022版新课标课程内容由主题、语

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三级呈现。一、二、三级分别为3-4,、4-6、7-9年级。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在一到三级每一级后面增设了“+”级别,为学而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鼓励每个学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2.1 内容要求

1)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类。

2)语篇,包括连续和非连续语篇。文本类型是基本的、通用的和适当的。

3)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

4)文化知识:包括物质文化知识和非物质文化知识。

巧借契机,“导”中促写

巧借契机,“导”中促写

巧借契机,“导”中促写作者:陈静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47期

【摘要】學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而目前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课程每周只有4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把英语写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才能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为了解开这一系列困惑、解决这些难题,笔者希望通过研读教材,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导之有道,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传授高效学习方法,并对小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现状分析;教法灵活多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PEP)版》教材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外,更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是语言价值的体现,写作就是学习英语的升华,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写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言所起到的沟通桥梁作用必须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才能得以体现。其中,写作是前三者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显现。写作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文字表达。英语写作对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与词汇、句法、语法、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可以说,英语写作是考察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进步过程中看得见的记录和体现。

一、现今小学生在完成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章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第一章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三、小学英语课程学段目标
(四)学习能力学段目标
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乐学善学”“选择 与调整”“合作与探究”,这三个方面各有侧重。“乐学”指 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愿意学习,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 学习态度是保持良好、持久学习动机的前提。“善学”指善于 学习,能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确保顺利学习。
二、小学英语课程性质
(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从区域语言类型上来看,英语属于印欧 语系,中国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阿尔 泰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从结构上 看,英语属于屈折语和分析—综合语,汉 藏语属于孤立语和分析语,蒙古语、朝鲜 语等属于黏着语,俄罗斯语等属于屈折语。
(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人文 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2011年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工具 性和人文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 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 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学习 一门语言时,必然会接触以这种语言为载体 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PART TWO
02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将“核心素养”定义为是学生在接 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观名师教学之赏析英语课堂

观名师教学之赏析英语课堂

观名师教学之赏析英语课堂

英语课程目标体现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观看视频课天津南开区长治里小学陈静老师的新起点英语第一册47课,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心里有很多的感触。下面就把一些粗浅的想法和感触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素质提高,影响教学效率

1、教师的发音

作为语言的传授者,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除了先进的能跟随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之外,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陈静老师运用自己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用最简单的英语来说、唱、做、画、演等,熟练准确。

2、教师的仪态

教师在学生的眼里是伟大的、神圣的,教师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是崇拜和摹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隐性的教育作用,这堂课陈静教师的言行和举止,言行既要有激情,又要有亲和力,态度和蔼可亲,举止动作自然优美,这是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时像是找到正确的导师。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感觉你的亲和力,而且更重要的对知识可以铭记在心。

3、适应新课程,转变观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陈静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陈静教师在课上整堂课运用英语教学简单流畅例如:每当提问时学生一致回答“Yeah”要比说yes更加流畅在学生要抢答时会说:me!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英语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点一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学生缺乏外语技能,他们今后的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等人生设计都将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英语教学从1977年至现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过去英语教学也存在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体现在:

1、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了9年英语,交流、听说综合能力差。

2、中小学课程不衔接,27个省市开英语,800万小学生学英语,但进入初中仍从ABC开始,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劳动。

3、《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远离学生实际、词汇量偏少(初中毕业570-600个、高中毕业2000个、大学四级4200个)。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4、教学评价单一,只重视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素质阻碍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改革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知识点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式,把以言做事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交际。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习得语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任务的途径来组织教学,这就使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主动尝试大胆实践,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一、基本理念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休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此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体现了人为本、全人(wholeperson)教育的精神实质,突出主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重视发展和重视过程。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世界普遍认同的教育观点美国总统小布什在2001年任职伊始提出了“不要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口号,其目的就是倡导教育面前人人机会均等,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也相应提出了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改口号,其意义更为深远。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还有很多教师坚持“精英”教育的观点,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很少关心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有些教师还把他们当作影响班级排名的累赘。这些边缘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因为我们原来的教学所追求的是最高目标(100分),而非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最低要求。此外,虽然我国原有的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但落实到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只有认知目标,没有情感目标、策略目标和文化目标。因此,教师关注的只能是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的学习,很少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人文素养。其结果是大学校园出现了身心发展不健全的或人格扭曲的学生,故发生清华学子用硫酸伤熊的事件也就不足为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理念,就是为了摆脱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体现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人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性,尊重个体体异”,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还是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他们往往从“本本主义”(书本、教案和练习册)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适应课程,而不是让课程来适应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而恰恰是学生带到学习环境的知识才是教师所要关注的东西。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例证。,中国有句教育的金科玉律,那就是“摘桃子”。如果桃子放得太低,学生不需要任何努力也能把它摘下来,这不叫学习。反之,如果把桃子放得太高,学生怎么努力跳都够不着,学习也没有发生。确实,把学生已知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而英语新课程在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以任务为核心,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另一重大举措是明确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倡导体验、实践、参与、

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突出以言做事的能力。事实上,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人类学习语言的基本特征。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通过任务型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学会了社交方法,提高了处事能力。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对话与合作,也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此外,任务型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组织、主动参与来实现的,这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执行任务——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中,作为社会人、职业人、交际人、办事人、合作者的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

(四)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评价方式的变革,提出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监控,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与不足,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反馈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决不能把终结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更多地会造成学生情感上大喜大悲,而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学习的评价体系应该重在激励而非惩罚,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尤为重要。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