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概念
【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

【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对外、系统、流量、事后)(驻外使节、军队属于派出国居民,国际性机构在任何国家都属非居民);
【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FOB CIF);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外汇储备】
【错误与遗漏账户】归结各种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的抵消账户,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之和相等,方向相反;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差额(自主性交易差额)为零
【自主性交易】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最住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
【补偿性交易】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
【贸易收支】一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
【基本账户】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账户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
【综合账户】基本账户加上短期资本流动;
【临时性不平衡】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层含义是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之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层含义是一国产业结构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发生国际收支失衡;具有长期性);
【货币型不平衡】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期限不定,原因归结为货币供应量过分增加);
【收入型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预期性不平衡】实物角度: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金融角度: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语气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货币--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库存减少--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下降(本国货币贬值)--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改善;
【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
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国际收支改善;;【支出转换政策】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即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政策,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支出增减政策】改变社会总需求或之处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马歇尔--勒纳条件】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J曲线效应】国际收支处于逆差--为改善国际收支本币发生一次贬值--协议按原数量但结算价格发生变化,贸易收支恶化--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开始向改善贸易收支方向调整--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贸易条件】又叫交换比价,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吗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比例;【国内吸收】国民收入中国内指出的总和(国内总支出)
【边际吸收倾向弹性论】
【吸收论】国际收支的差额主要取决于总收入的高低、编辑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
【货币论】国际收支等于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动减去国内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思考题:
1 为什么我们要在经济增长条件下讨论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同时实现。

该对象是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前提的;
因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冲突,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个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2 讨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资源人口区域等特征,并讨论这些特征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和学习有怎样的影响?
特征: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状况紧张,对外依存度高。

基于我国国情,国际金融学在追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这一目标时,应当兼顾经济的增长、国内资源的节约、就业水平的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际市场份额的维护和扩大。

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其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A 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入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计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的金融项目;
B 贷方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用正号表示;若贷方小于借方,则为逆差,用负号表示;
C 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差额恒等于0;
D 平衡表中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间有密切联系。

4 阐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类型:临时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预期性不平衡;
因素:非确定的偶然因素,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国民对经济预期;
5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有哪几种?什么环境会使自动调节机制失效?
6 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贬值是否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
7 观察中国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讨论为什么中国国际收支会在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上出现盈余,这种盈余带来什么后果?是否可以持续?
8 讨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账户余额的可能来源。

9 对几种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加以概括。

10 整理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关于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产生正面效果的条件,并加以比较。

11 我国近年来采用什么样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效果如何?我国实际情况与所学到的各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相比在前提和运用方面村在怎样的异同?
12 为什么说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点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